#虚空济[超话]#《心经》第11集(二)(老师原文整理)

★1.我们生活中最容易“着”的相有哪些?

我们生活中最容易“着”的六个“相”。

☞“六相”:生、灭、垢、净、增、减。

★2. 为何没有生灭?

我们总是认为任何事情有生有灭,包括我们人来到这个世间,从出生开始,我们兴高采烈到一个人灭亡,一个人去世的时候,我们痛苦流泪。我们认为他是有生有灭的,故而才痛苦,可是佛法告诉我们,他是没有生灭的,不生不灭,我们人来到世间,只是有了肉身这样一种形态而已,当我们去世以后,他只是随着阿赖耶识的业力所流转又换成了另外一种形态去轮回而已,所以他是没有生灭的,比如我们讲沧海桑田的变化,亦是如此。随着因缘和合的产生,大海可能变成高山,高山可能变成河流,河流又可能变成高山,陆地也可能变成海洋,他只是沧海桑田的变化,实则他本性是空的,无生无灭,我们不空的是原本的自性,除了自性以外,所演化出来的所有形态,都是空的,都是不生不灭的。

◎举例: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我们假设他的本体,(我们只能用假设,这是方便说,是为了我们大家理解的)是孙悟空这个人,(或是猴子 )他会七十二般变化,这个时候,举例他变成了一头牛 ,那他的本体有没有变,本体是不是还是那只猴子,他又变成了一条狗,又变成了众多的猴子猴孙,[米奇比心]注意啊!那他的本体有生灭吗?是不是没有啊?他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比如说他幻化成了一百只猴子 ,他的本性有增减吗?没有吧!还是那只猴子,他千变万化,变化出那么多只猴子,变化出来了牛 、房子、小狗 ,他的本性还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何为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之前举过水晶球的案例,上面布满了灰尘,无法显露我们本来的光明和自性,这个时候我们不停地去修正,不停地去擦拭,让它露出本来的光明,注意啊!这个时候是不是已经有了垢净之分了,所以《六组坛经》之中,所讲的神秀大师所做的四句偈子就明白了,神秀大师并未彻底觉悟啊。为什么呢?“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落在了垢净之上,落在垢净,就还是落在了“有”之上。所以五祖说了一句话,让众师弟按照神秀所说的去修行,不堕恶趣,就是你“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落在“有”字上,你修的是“色”法。但是不堕恶趣。所以这个时候,六祖慧能大师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他就是空的,哪有尘埃呢?这个时候,你看,不垢不净说的是究竟法门,所以五祖把衣钵传给了六组慧能大师,我们在《中庸》之中举例子讲过,我们无神秀,不慧能,因为我们很多人,不是顿悟的根器,所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这里的垢和净。但是究竟法门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没有垢净,这个时候是落在空上的。悟到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任何的增和减,他本来就是空的,哪来的增和减呢?就像我们刚才举例所讲,孙悟空,他千变万化,变化出很多小的猴子,变化成牛 ,他自己的本性,他依然是不增不减的,本来就是空的,又何来生灭、垢净、增减。如果不断的延伸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说,是诸法空相,不黑不白,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丑不美,不善不恶……

✔✔✔★4.我们为什么执着于法?

我们生活当中的诸法空相好理解。

◎举例:现在十一点半了,要准备吃午饭了吧。这个时候做饭的人,是不是开始要考虑做什么?吃饭的人是不是考虑要吃什么?我想吃什么?我喜欢吃什么?注意啊!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在寻求“法”?寻求做什么?寻求吃什么?这都是法。再过一个小时,我们吃完饭以后,吃饱了,这个时候,你回头再想,你还会再想我要吃什么?我想吃什么吗?你会发现人吃饱了之后,什么都不想看,什么都不想吃,看什么都够,当你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再回去看,“法”是不是空的?吃什么一点都不重要,所以什么人,才执着于“法”?没吃饱的人,没达到彼岸的人,才执着于“法”。你看,为什么觉悟的人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不要执着于任何“法”,任何“法”都能让你解脱,这都是觉悟的人讲的话,用刚才这个案例,你吃饱了是不是就懂得这样讲话了,比如说,你吃饱了,问你,你想吃什么?什么都不想吃,什么都一样,吃饱就行。你看这是吃饱的人讲的话,没吃饱的人是不是就执着啊!可是你还没有吃饱之前,你还在执着,你听听吃饱的人讲的话,,所以我们听听那些“觉者”讲的话,听听观士音菩萨告诉我们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何必执着呢?我们听听佛陀所讲的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所以我们听听吃饱的人讲的话,不要听你自己的,不要执着于你当下的想法,因为你在执着于当下的“法”所以才有了,“我执”和“法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超话]# https://t.cn/8sLgb7Q

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是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佛一定会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迷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欲痴?既是各有各的缘法,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早!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培养精神贵族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一定是把人类的文化的经典拿来作为教育的资源,通过经典的教育来让受教育的这些人认同文化传统,获得一种文化的身份,然后才能叫“贵族
  • 80后残疾人农村宝妈武立波身高1.27肢体三级现在是我们花红微商2⃣8⃣8⃣0⃣0⃣0⃣的全品官方为了供孩子上学撑起这个家她多方考察后成为了一名花红微商现在带领
  • 网友:好样的,就喜欢北京妞的直爽,这样很赞,不像有的人澄清都不敢亲自出来。[doge]【摘存】说话是思想表达,但是要表达好一句话,是需要聪明才智的,倘若说不好,
  • 一、论鬼杀:七杀一杀是官,二杀恶权,三杀鬼狱,四杀伤残,五杀短命孤雁,六杀儿女无传,七杀丰厚反到王前。二、论官禄:正官一官是官,二官是狭,三官是鬼,四官是难,五
  • 是国内少有的、会做数字化方案的医森,而且是华东地区首位把“鼻部亚单位”的解刨学原理运用于鼻型设计方案,就是会把整个鼻子细分为9个小部分,对每个部位精细计算术后能
  • 。。
  • 街边结着小青果实的应该就是橄榄树吧[偷笑]辣莊(延吉路万达4楼)应该是刚开业不久的感觉,随着新鲜感,炎热的夏季来尝一把夏季火锅的体验吧~据说这家店是明星包贝尔开
  • 周末愉快[微风]上午小朋友和两个姐姐去打了网球,Aunt Cheryl来带她去的,说让我和C爸多睡会,太感人了。大家真的玩的好开心,大潘还捡了一个树枝当魔法棒!
  • 4、明显大小眼如何修复?双眼皮如果出现大小眼明显的情况,首先要自己确认,两只双眼皮的形态是否满意,如果都不满意就全部重新手术,如果有一只自己非常喜欢,那么就可以
  • 世间不如意时常会有,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馋嘴][奥特曼][好喜欢]#肖战[超话]##肖战#肖战#日常见肖战#xz #肖战我喜欢你#
  • 好多事情是自己做的选择,后果就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当真正去选择的时候,满足已经有的,在意自己的感受,放弃让自己不舒服的关系
  • ”电影《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甜蜜热映中,自影片上映后便引发无数“自来水”的自发安利和热烈讨论,看到Angelababy和李鸿其的甜蜜互动后网友们纷纷想起自己的爱
  • 当然,作为一个“青白”党,又是许久未曾来到这里的杭州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啦。❤️前几日不舒服摆烂没有更新视频,今天还想摆烂,但跟自己说你得做了,不能老早
  • 我发现,活得好的女人都有这3个特点:1、优先照顾自己的情绪和身体蒋勋说,小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妈妈都会一个人打扮漂亮,出去看电影,不带他。不过整个蛋糕就用这么一
  • 初次相见,约塞连便狂热地恋上了随军牧师 ——《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阳光信用[超话]#[给力]#日行一善#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草坪对小朋
  • 中国一直靠的是有用勇有某 况且中美真打起来 在座的都有影响 别那么期待打仗#少年派2田甜被家暴#《少年派2》田总和妙妙真的是双向的,渣男让吕佳维接手妙妙亲手一点
  • 性格独立,有点慢热,有点宅,喜欢旅游,美食,猫咪,12.择偶要求: 26-35岁,身高168以上,未婚,三观正,无不良嗜好,颜值相当,身材匀称,性格开朗幽默,人
  • 清仓处理端午特惠价160包邮到家【手工蜡模鎏金铁壶】☞尺寸:D18×H22☞容量:1200ml ☞工艺:铸铁☞介绍:日本砂铁铸造,本铁壶煮水后冲泡茶水使水质更软
  • 他对月牙所有的情感都来自于天雪,对月牙本身根本没有任何感情,结局也说明了童战不能骗她,拥有跟天雪一样的脸不代表就能代替天雪了!害怕攀登高峰的人,永远在山下徘徊。
  • #姜云升[超话]##姜云升# 其实我想说的是 姜已经开了直播找到了当事人甚至质问他“你粉丝骂了我粉丝” 这种 在大部分艺人眼里不过只是粉丝的小打小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