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个朴素的英雄》文|读者:李尚清

妈妈在她18岁的时候生下我,1998年的冷冬。度过了千禧年的春节,她就和爸爸一起搭乘火车南下了。那会儿南下“淘金”热潮仍未消减,人们都说“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广东是一个在外界人眼里遍地黄金的地方,人人想要来这儿分一杯羹。因为在一起总是吵架,妈妈决定留在和香港一衣带水的深圳,而爸爸去了离澳门更近的珠海。

如今,妈妈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与孩子获得联接、在屏幕那端见证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如何学会走路,如何颠儿颠儿地扑到大人怀里;孩子如何学会自己吃饭,每顿饭能吃下多少......尽管,陪伴依然缺失,但在我出生的年代,连这样的条件也是不具备的。

在她的视角下,也许我更像是家门口的一棵小树,只要每天浇点水,就会一茬一茬地、自然地长起来。所以,妈妈每年过年回家,看到我后说的第一句话都是:又长高了啊。

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这二十多年来我和妈妈的关系,那应该是:“官方”。

从上三年级的开始,我就只能去镇上读寄宿学校了,这意味着我一周才能回一次家。妈妈有时会在周末打来电话,有时不打。我们的聊天总是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今天吃了什么,天气怎么样。我们很少交流,或者说无法交流——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过着各自的生活,对彼此的热爱和痛苦都一无所知。

印象里,我和妈妈偶尔的、短暂的相处,都像例行公事。她带我去看海,在海边花十块钱拍照留影,却不带我去旁边的草坪上放风筝。她带我去游乐场,从不和我一块儿玩,而我一个人兴致寥寥。最后我们选择了坐摩天轮。那是某一年暑假,摩天轮的小格子里又闷又热,还有蚊子咬我的小腿。这段有关浪漫的摩天轮的记忆毫不浪漫。

唯一一次,那也许是我们有可能最亲近的时刻,只是那个微茫的“可能”被我的羞涩或者说生涩,干脆利落地扼杀了。三年级,入学第一周,班主任要求我们写一篇开学日记。开学那天,我同寝室的室友们,几乎都是妈妈送来学校。她们的妈妈给她们准备了那么多好吃的,温柔、不舍地和她们说话。我是爷爷陪着一起来的,爷爷奶奶都是勤恳朴实的农民,极尽节俭,话语不多——那天,我所有的行装就是一床被子、一个枕头,一块毛巾,像个小小的军旅人。我很羡慕我的室友们,羡慕她们的妈妈陪在她们左右。母子连心,妈妈是懂孩子的。我鼻头阵阵发酸。于是在开学日记里,我写:“想妈妈的感觉,就是想哭的感觉。”

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就为日记里的这一句话,她特地打电话给我妈妈,说自己如何受到了感动。周五放学后,当天晚上,妈妈就打电话给我,但我告诉她,那句话是我在某本书里抄下来的。那是一通令人不快的电话,我承认。我也曾为此怨恨过自己。但现在,我已经能够理解,一个素日里胆小怯懦、沉默寡言的小孩,她面对突如其来的亲近和夸赞时,所产生的惧怕和抵触情绪。

大二暑假,我来深圳打临时工。在厂线上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开始想通了很多事情。

在厂线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周六基本没放过假,有时客户催货催得急,我们要工作到凌晨一点,第二天早上八点还是得打卡上班。而为了防止员工偷懒,在工作时间跑回宿舍,我们公司的员工宿舍在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工业园。因此,中午午休的时候,楼道里原来抽烟的人就都变成了睡觉的人。他们从车间的垃圾房里捡来纸箱,裁开,组成一张地铺,铺在楼梯转角处,三两人躺一块儿睡。还有的人直接在屁股后面垫个纸板,坐在楼梯上,靠着栏杆就睡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觉得很累很累,每天一到宿舍什么也不想干,只想蒙头大睡。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和妈妈产生了某种迟来的共情。

妈妈也曾在这座城市里度过她最年轻的岁月。深圳这座城市,外界人只知它发展迅速,高楼大厦里是收束不住的欲望所带来的智能和体能的豪赌,只有身无分文来到这里、并长期生活的人,才知道除却那部分繁荣的表象,真相又是什么。

有一年暑假,我坐了将近十个小时的大巴车来到深圳,和妈妈一起住在她的员工宿舍里,条件和我在寄宿学校的寝室差不多,都是上下铺、单人床,公用卫生间。她当时做的是缝盘女工,流水线作业,工作并不轻松,薪资也不高昂。早上吃一碗两块钱的肠粉或濑粉,中午和晚上就在食堂吃快餐。洗手间里没有热水,要拿热水卡和水桶去公司楼下的指定水龙头下接。妈妈基本都洗冷水澡,她说河里的水都被晒得温热了,再说烈日炎炎的天,冲“凉”才舒服。

那时的深圳,节奏同现在并无多大区别,它几乎没有过去,甚至连现在也没有——一切瞬息万变,而这也恰恰是人们选择它的理由:英雄不问出处,眼下都是暂时,博取一片光彩未来才是正经事。时间是生命,效率是金钱。

那个年代,在深圳这个地方,成功的女性层出不穷。既顾好了家、又立起自己事业的女性,数不胜数。但妈妈并不是其中的一员,她没有攒下钱买车、买房,而大多寄回家给我读书、给外公建房子。我偶尔也会和她感叹,那个年代的人,尤其女性,是那么地顾家,家人总是先于自己。那个年代的观念是:“家”字,宝盖头下面一个女,一个家的安,是要靠女人来维系的。

妈妈普普通通,平凡无奇。但她从不怨恨自己,也不羡妒别人。她觉得自己做好了她该做的事情。她是一个朴素的英雄。尽力了,如果结果还是一般以下,也只能接受它。出身不好的人,本就是在负50米的地方起跑,凭什么还得要求自己拿到名次呢?退一步海阔天空,想太多含恨而终。

深圳这座城市,就像一只庞大的章鱼,四处伸出触角,而这必然意味着个体更多生活内容的消失。如今,我自己身处深圳这座大都市,每日里,一个人在宝安——南山搭乘地铁1号线来回穿梭。经历过找房、找工作的诸多不易,我已经能够理解,那个时候的妈妈和现在的我一样,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城市里居无定所,心里怀有无处安放的恐惧,她也很难再负担起一个小孩的日常起居。

当我真正脱离家庭、步入社会,当我一个人住在出租屋里,因为感冒头晕作呕时,我在想,妈妈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些?在医疗条件远没现在优越的时候,她一个人又是怎么熬过来的?

现在的我,对妈妈的理解已经远远多过责备。过去的疏离和误解,是那一整个时代的伤痕。而如今,它终于开始痊愈。#妈妈最想要的礼物#

每天到家收拾好了一切 我就坐在餐桌边开始总结今天一天的生活 有哪些未做完的事 在备忘录里面一一记下 除了工作以外 还有 我每次会把自己想要的礼物列个清单 然后去实现它 我喜欢中间那段期待的感觉。可现在 我已经很久没有愿望了、 可以喝下一大杯冰雪碧 可以一口气吃三根不同口味的雪糕 可以扒拉着拖鞋和家人一起去附近的夜市吃烧烤 可以在饭后沿着河边散步 也可以勇敢地去爱得死去活来或者是恨得死去活来 也挺好。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修道要把心沉淀下来》



有等色徒暗盘算,娶个美妇赛天仙。日夜追欢永不离,就得色劳死也甘。修行合他不一样,只怕色心未除完。二六时中用工夫,时时刻刻加防范。略有一刻失觉察,色念一动精神散。神散一定落苦海,定入轮回改头面。昼夜忧愁这件事,除尽才了平生愿。

人们常说,“学道一年,道在眼前;学道两年,道在身边;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以前不明白这段话的意思,觉得这是因为很多学道之人生了退心,所以越修离道越远。那时候的我刚刚入道,面对信众的疑问,也难免要板起一副我比你修行更高的嘴脸。

伸出手指头算一算,自己穿上这身道装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若论修行,我不见得比谁高,扪心自问时自己甚至都不敢称修行。因为越是学得深,越觉得大道玄妙,恐怕穷极了一生的力量也难以摸到边际。此时,才真正理解的“道在天边”的含义,于是便又生出一层的精进心,希望可以通过努力离道更近一点。

《除欲究本》后面会有很多这样的故事。第一卷都是这样的俚语、顺口溜。到第二卷开始就是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夫妇两个想修道,两个都觉得子嗣已经有了,晚年没啥牵挂了,修行是好事,也都下了狠志,最后把床分开了。可是这个不坚定,过了一阵子又合到一块,合到一块之后又后悔,又发一个狠志,要坚定道心修行,就又分开,如此反反复复。还有的修行人上山要清修,害怕自己有了退心,所以在石头上写一个“绝”字,绝不回头。结果隔了一阵子往下走,一看自己写的这个字自己都羞愧。无论当时的志气有多大,临到事情上了,到了具体的修行上了,还是生了悔心,不坚定。



如果说你过了这几个月之后不自在,那就继续再过,如果说过得很自在,迅速地找到了,豁然开朗了,我们再到城市中继续我们的生活,继续我们的修行。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缺少这么一个环节,就是洗心的过程,把自己的心沉淀下来回归生活原本状态的这么一个过程。有了这个过程之后我们再来谈,再来炼性,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更多的像一个空中楼阁一样,在细枝末节上,给你再好的粉饰,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我们的根没修好。所以这段文字祖师爷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从那个根上去走。就是本来做的地狱事,痴心妄想天堂路,想着天堂路,但是事做得不完整、不完满,我们做的事是有漏洞的,那倒不如往低处走,往那个最根本的地方走,往最彻底的地方走。把我们人性,把我们的状态做到最踏实的那一步。然后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一层一层地再往上改,我们再建功德,最后我们成仙了道。而不是最开始第一层的功夫没有做,下面的土没有累积,我们就想赶快把塔尖给立起来。

还有包括日常做事也是一样的。像以前我喜欢买书,现在就聪明点了,知道务本了,只要不是当下用的,哪怕再想要也不买。比如说我一定要学外语,好,就买了好多外语书、外语资料。但现在这个原则就是只要不是当下要用的,一律不买,以后我一定要用,那以后再说吧,就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简单。拥有的东西越单纯越好,越踏实越好,越本分越好。不要伸着胳膊往十年之后去伸,往两年之后去伸,往两个月之后去伸,胳膊不要伸得太远,眼睛不要看得太远,先看当下。正所谓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连路都走不好,只能摔跟头,又如何得道飞升?我今天要干什么事,把每一个事都做好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好了,你的人生自然是圆满的。



修道,也不见得一定要无欲无求。首先,渴求精进本身就是一种欲求。或者退一万步讲,希望能够撇开各种尘劳,单单去品位一时的清静,这也是一种欲求。欲望这个东西说不上好坏,单单它来的时候学着去掌控它的走向,它走的时候也不要觉得有什么可惜,大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我想,既然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道中,自然是要努力去证道的,但最终是否能够参悟明白玄理,其实并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曾用了一生的时间去追求天地玄妙,试图去想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每一个事情都做不好,总是在这儿想着三年以后的事,那这个心永远都是浮动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好像在空中一样不踏实,这是很不好的。把自己的一切妄念都去除,把心变得平淡。现在提倡的匠人精神,其实颇有道家风范,倡导我们就像一个工匠一样,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雕一个最简单的东西,此时此刻身心就在这个事情上,不起任何杂念,那我们这个道就纯了,修行就到位了,功夫就彻底了。有时候修道就跟一个艺术家做一个艺术品是一样的,是很寂寞的,吃东西、睡觉都看得很淡,想起来就补一下,想不起来就忽略掉就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你学的是理科,那么请继续看下去,贴合STEM背景的高薪岗位非Quant莫属。不过众所周知,在英国做量化确实是难,所以我们此次力邀超级有背景有能力的quant
  • 这位粉丝的手相手纹中,感情线基本呈现锁链状的纹理,说明你本人在感情中太过梦幻,凡事渴求浪漫情怀,反而造成心难定,在多个不同的异性之前摇摆,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
  • 因为前面都已经知道是同体大悲的流出,后面就会看到你那个念念之间敢于净持,净持就是僧人的相,那个念念净持的那个心里面的决定心,那个心里面的清净的徳行那叫大愿地藏王
  • @摩登兄弟刘宇宁 我会记得你说的“有梦不怕晚”也会用你说过的“要明目张胆的努力,努力不丢人,就算失败了也没问题,大不了说一句,没关系,这是梦想”来激励自己。期待
  • 唉,看来肖战的黑粉才是真爱,我只是个随时想躺粉的废虾,除了贡献点收视率,代言产品什么的毫无用处!  网友2:黑粉才是真爱,这对好可!
  • 为什么我的梦港梦时光代理团队也是从即食燕窝开始,那是即食燕窝是所有燕窝里面最必须的,[微笑]你可以没空炖燕窝,但是你不能没空喝好燕窝。Today is spec
  • 对于我这种吃货来说,去曾厝垵吃一整条街还不够满足但明明已经吃饱,莨哥偏偏还是拉我去吃海鲜,吃得够多还要继续点,大龙虾,大螺我真是怕,超级大,三个月内不要再叫我吃
  • 前九集以为是呼吁老人身体老但心不老的主题,最后三集的大反转,太难过了 好喜欢安内相大叔啊,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不是一个父亲看女儿变老的眼神,唉… 结尾的每一个人都
  • 忘了 也许是从初中时代开始已经不太喜欢过生日了不喜欢热闹 不喜欢聚集的目光自暴自弃的觉得很少人会关心只有家人会铭记 给我煮两个荷包蛋更主要的是 我厌恶自己的存在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一任千面# #与任嘉伦的幸福时光# 愿你三冬暖 愿你春不寒 愿你雨天有伞 愿你美梦能安 愿你温而善 愿你心不烦 愿你时光能
  • !!
  • 八旬老爸教书育人三十载,兼人民调解员五十六载,每逢国庆来临之际,都要在家阳台上升旗,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红旗之心!学校分阶段打造了校内“三园两坊一榜样”和校外“农
  • 单眼的近视也是可以使用哺光仪的,我们发现单眼超过500度近视的孩子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弱视,有些孩子需要做后巩膜加固手术,做完手术以后部分孩子的近视还需要控制,我
  • Hello, world!!Have a great day!! [笑cry][笑cry][笑cry]我用照片記錄了我的日常生活和旅行目的地。(目前后面这句有点
  • ;7月30日,为电视剧《沙海》演唱的插曲《让酒》上线 12月10日,与曾舜晞、肖宇梁主演的青春冒险剧《终极笔记》播出,在剧中饰演黑眼镜[68][76],并
  • #力丸澄清#[羞嗒嗒]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 #马浚伟之浚语同蔷[超话]##绘食小筑[超话]# 秋高气爽,闲花静好,让人瞬间拥有好心情。秋风尚未老,心已盼春归。
  • 第一款,欧拉黑猫敞篷版早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欧拉就推出了黑猫的敞篷版车型,虽然新车是一台官方改装版本的敞篷车,但整体外观基本沿袭了欧拉黑猫的极简设计风格,所以未
  • 因为有你记忆中的故事,也增添了新的色彩,想珍藏有关你的一切,不论时光过去多久,你是我心中特殊的光芒,偶然的遇见一生的牵挂,你是嘉人永远的守候。我生命里所有的时光
  • 白桦树在风中睁开慧眼一阵阵叹息徘徊在阿尔山麓 数一数落叶的脉络多少光阴被剪成烙印那些飞散的细沙啊如同行走在时光里的一个个幽灵 是谁,在轻笑着沧桑捻花的手指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