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成派之地道的建立 {宗義建立摘錄}

☘「處於 『根本定』當中之聲聞及獨覺阿羅漢之心續中,以 『斷除二我執及其種子』而顯出差別的真如性」是無餘涅槃。這個真如性是空性、涅槃、滅諦。

有餘涅槃是還帶有顯現實有的心,這時候都是以世俗諦做為對境,所以都會有所知障的染污在裡面。

先證得二乘阿羅漢之後,再回小向大的行者,在進入大乘道時,所要斷的是所知障而已,因為他們在小乘道時已經斷除了煩惱障,所以回小向大時,只要斷除剩下的所知障。

如果從一開始就進入大乘道,則要先斷煩惱障,再斷所知障。
煩惱障的斷除與證得第八地是同時的,
第八地以後才開始斷所知障,第八地到第十地是斷所知障,斷盡所知障時就成佛,同時現證佛的四身,四身是自性法身、智慧法身、圓滿受用身 (報身)、化身。

去除我执的次第修法 {實執爭論摘錄}
❶ 假设没有发自内心深处去思维死亡无常的话,「僅屬為今世。」全都是为了这辈子的功名利禄。对这辈子的耽着心就会很强烈。
「若未誠思死,盡取法者稱,
  僅屬為今世 。此世复何有?」
除了这辈子之外,我们还有为下辈子做什么事情吗?没有!
因为「未誠思死,」我们没有发自内心深处好好去观修死亡无常。
内心没有好好思维死亡无常的话,「盡取法者稱,」就只有表面上的一个“行者”的名字而已。
可是,不管取什么名字,假如我们的内心并没有去思维死亡无常的话,那就必定会对这辈子有很强烈的耽着贪恋。

❷其次,假设内心没有出离心的话,一定会贪恋轮回的美满。贪恋轮回美满的话,不管怎么作禅修,都只是在继续推动轮回而已。没有出离心,不能离开轮回。
「輪迴共與別,思患故誠心,
  求脫心未生,聲聞脫何得?」
出离心非常重要。
就一个行者来讲,关键问题在于出离心要如何产生。所以,这里谈到了出离心的禅修方式。
对于轮回总体的过患,以及对于轮回各别的过患,都要发自内心深处去好好思维一下。
再三努力精进去禅修之后,就会发自内心深处很坚决地确定说:“轮回是不好的!我要把轮回丢掉!”这种想法产生出来,才是出离心。
假如没有像这样去思维轮回总别过患的话,出离心是不可能产生的。
「思患故誠心,求脫心未生,」没有思维轮回总别过患,就不会产生出离心。不会产生出离心的话,「聲聞脫何得?」意思是聲聞所要追求的「脫(解脱果位)」如何能得。
假设现在出离心没有生起的话,就连声闻所追求的解脱果位都得不到呢!至于一切智佛果位,那根本谈都不要谈了!这里虽然用的是一个问号。不过,意思是很肯定的。“怎么会得到呢?! ”根本就得不到的!

❸再次,慈心悲心应该要产生。假设没有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众生的悲心---即「淨樂(即增上意乐)」的话,他在内心深处还是有我爱执存在着,悲心就不能真正产生,所以,「何列入大乘?」
「諸情如獨子,誠愛並不生,
  淨樂未承擔,何列入大乘?」
假如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就好像我之独生子一样的、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爱心也没有产生,然后,承担起利益众生之重任的这种增上意乐也没有产生,那就不能列入大乘了。我们就不能说自己是一个大乘的行者了!

❹最后,真正灭掉我执需要靠空性的观修。而在此之前,一定要先产生止观,因为只有在止观的基础上去修空性才能修成功。不过,止跟观二者,无论哪一个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精进努力禅修。
「由奢摩他力,與我所執違,
  為觀汝智慧,尋故勝妙觀,
  引輕安未得,何成修妙觀?故莫稱逐我。」
已经进入了大乘,也已经发起了菩提心。然后,菩萨的行持---即六度波罗蜜,特别是其中的后二项---静虑波罗蜜多和胜慧波罗蜜也做了。

在产生智慧波罗蜜的前面,要有一个胜观的力量。而胜观的前面则需要有安止的力量。
没有安止的力量,胜观修不起来的。因为禅修胜观的内心本身一定要依靠安止的力量才能去缘空性而修。

所以,「由奢摩他力,」意思就是,要先有安止之后,才有能力去修胜观。先修静虑,然后,引发出身心轻安之乐的时候,就得到安止了。在这个情况之下,我就去缘取对境,然后去分析它。「與我所執違,」当然,所缘取的这个对境跟我执的所执必需是正相违的。

假设这些都已经做到了。可是,现在「尋故勝妙觀,引輕安未得,」「尋」就是“分析”。
一般而言,胜观要怎么达成呢?就是,首先分析它,之后又花很大的力气努力精进去作禅修。最后,在分析的情况下,我还能够引发出身心轻安之乐。一旦引发出了身心轻安之乐,这个有境本身去缘空性作观修的时候就会很有力量,而且,分析时不再需要花很大力气了,它会任运而成,不会有辛苦劳累的感觉。要达到这个阶段才算是真正的修胜观、慧度的观修。
可是,现实情况是「引輕安未得,」在分析对境的情况下,那种身心轻安之乐并没有被引发出来。我们还没有得到轻安。没有得到轻安的话,「何成修妙觀?」又怎么可以说是在修胜观呢?

去除执著心的一个阶段或一个法。
所以,首先对付执着今世的执著心。
然后是对付执着来世的这个执著心。
再来,就不止为自己了---虽然说针对今世跟来世这些方面的修行对自己有帮助,但是,它们毕竟都还是一个为自己的执著心,也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就要进一步地去除我爱执,去努力生起完全朝向别人、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爱心。
然而,这个当中又好像还有一个对法的执著心在。所以,就必需修空性。

到这一阶段,才算是摸到空性这个法了。
因此之故,
假如前面对今世的执著根本就没有去除,
对来世的执著也没有去除,
对我爱执也没有什么感觉,就直接跳空说:“哦,那就什么都无。”那这个应该是“无所谓”的“无”啦,而不是真正的空性的这个“无”。

所以,这里是讲去除执著心的次第。
那最后就讲「故莫稱逐我。」意思就是,前面先要有次第地、一个接一个地去除那些执著心,最后,才有可能去除掉这个我执。它不是那种“我什么都不要想”,然后,坐在那里,好像自然就会变成没有执着而开悟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https://t.cn/RU1yrpm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天气冷了,为了养生小张也开始泡脚了,前几天用了室友的泡脚包,然后我说我也要买泡脚包,小屁姜说给我买过了,今天去拿快递,看包装盒就觉得大事不妙,#任嘉伦rever乐若代言人# 这不是沐浴油的牌子么,到宿舍拆开一看,完了,理解错了,完全的就是一整个的理解错了!不管怎么说,还是谢谢这个糊涂蛋吧[允悲] https://t.cn/z8Aruo7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了你,有些人只要看一眼就够了,你就是那个人,满足了我对美好的向往!你的存在于我而言就是一道光,我会努力跟随你的脚步,希望明年我可以以一名
  • 昨天上午一杯咖啡 下午一杯咖啡 导致昨夜感觉都没睡到三个小时 今天整个人都是飘的[晕] 下班出来沿着大路走了20来分钟 天空就只剩微光了 每次快到家的时候
  • 适合公布恋情发的黄明昊朋友圈文案合辑 「一下甜甜的黄明昊手机全屏高清无水印电脑桌面拼贴拼接壁纸恋爱很快就能轮到你啦」 1、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 来敷衍人生
  • #妈妈给女儿扎五角星辫#图一是别人家的妈妈给闺女扎的辫子,走红网络了。图二是前几年我妈妈给我辫的辫子,说好的四发、五发萌哒哒的麻花辫呢?我妈妈现在还是会逮到机会
  • 【年轻人民调超车国民党 柯P爽喊“有信心成执政党” 网一句话酸爆】近期有民调显示,20岁至34岁年轻族群中,民众党的支持度超越国民党,而被问及民众党是否有信心力
  • #优梵[超话]# 为什么我顾客转代梨 我们品牌能收获如‮多此‬的爱‮坚和‬持 无非‮牌品‬给的底气!安‮轻全‬医美+高端护肤+懒人瘦身 +全民大健康四大市场且
  • #成毅[超话]##成毅沉香如屑# cy#成毅南风知我意# [礼物]小小心毅: ①纪念淇圈成团日以及本人彻底入坑日 ②感谢果果们在#月圆中秋饭绘贴纸大赛# 对我的
  • #水逆退散# #十二星座# 我的算命笔记: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好像越出名的人他的本事就会越大,这个思维可能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里还算行得通,但是在命理这个看不见
  • 佛教故事丨人生五難 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是最早追隨佛陀出家的弟子。佛陀成道後,一心想要度化他們,於是前往他們所住的波羅奈國。途中,遇到一位名叫憂呼的婆羅門,此人
  • 30、《中国文化的精神》 许倬云 许先生的一本小书,分析了生活美学、鬼神传说、宗教信仰和小说等领域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相对于复杂深奥的学术著作,更加生活化。
  • #霸州先生测算反馈[超话]#生命中多数人是过客,也许相遇即错失,亦应在握手时注视,在刹那间欣赏,给生命以喜悦。若与己无干,错就错过吧,命运本是充满遗憾的篇章,没
  • #每日一善[超话]#[太阳]#阳光信用# 善良,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修养。它能让世界充满仁爱,让岁月溢满馨香。只因人生本是一次艰难的旅程,如若人人都做不到善良,
  • 1934年5月,新疆罗布泊,一支考古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走进了戈壁深处,去找寻那传说中有一千口棺材的神秘之地。 这支考古队的领队名叫贝格曼,他是一位来自瑞典的考
  • #王源[超话]##024罐子面包品牌代言人王源##王源新专辑夏野了# 攀过高峰才会知道离天有多近, 跨过海洋才会知道距离有多远。 丈量世界的永远不是言语, 而
  • 为了庆祝我的连上9天班已经过去了5天,我的神仙朋友请我吃大餐。上一次吃泰国菜应该是好几年前,老实说是什么味道我都忘了。我一直怀疑泰国菜不对我的口味,今天尝试下来
  • 【推特】(8月31日) 舞台「虹色とうがらし」 4日目 二公演⚔️ からくり長屋から よっと、ひとつ外へ出たら すごい雨で驚き…!! 気をつけてお帰りくだ
  • #三联美食#吃红烧肉的最佳器官,是舌头。 夹起一块儿深红发亮的五层红烧肉,灯光下,皮脂在筷子间微微抖动。不能用力!不然一不小心,这份完整就有可能夭折。送进嘴里
  • #峰爆票房破4亿# 演员朱一龙简历又更新啦! 所有付出都会有回报的,大道不孤!!! 朱一龙说过: “我在低谷待过 ,我知道最坏的情况是怎样的 ,大不了就从头
  • 关于星座cp的那些秘密, 你知道多少? 1.金牛的终生伴侣多数都来自风象和水象,水象最多。 2.天蝎和双鱼是很和,但最后的结婚对象却不会是对方。 3.摩羯
  • 一大早在我还在睡的迷瞪时候,得知我叔叔家的孩子,我臭弟弟带着她女朋友从深圳坐火车回来,马上就要下火车,要来我家了消息,让我赶紧起来收拾,原本还想继续睡回笼觉,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