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中只有人能修行解脱,所以佛陀慈悲开示,要佛弟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更要慈爱他人的生命。当今世界,自杀已经成为最为危险的现象,不但社会上因挫折压力而自杀者越来越多,而且受各种邪恶极端组织蛊惑胁迫而自杀的人亦为数不少。我们身为佛子,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谨遵佛陀教诲,慈悲为怀,关爱生命,护持净戒,不自杀生,亦不教唆他人犯杀生戒。

一、众生平等,善待生命

生命从何而来,死后又归何处?这是人类永恒追寻的话题。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体现出儒家对现实人生和生命价值的重视。佛教进而探究人生的实相,追求生命的本源,提出了缘起论、佛性说,以及六道轮回、生死解脱等完整的理论和修行方法。

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于鹿野苑所宣讲的四种修学法门,是佛教理论和修行解脱的基石。四圣谛中首先是苦谛,讲人生是苦,生命是无常的。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等八种苦,包括三个方面,即人自身因身心的变化而发生的生老病死苦,外界因物欲的得失而发生的求不得苦,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眷属朋友分离、仇敌冤家共住等痛苦。在所有痛苦中,最终又归结为“五蕴盛苦”,五蕴炽盛如火,所以苦海无边。佛教是最平实的,就是要解决现实人生是苦这一根本问题,所以真正的佛教徒从不介入有违慈悲济世精神的活动,而是以超然出世的品格利乐一切有情。

缘起思想是佛教教义的根本,其经典概括是《阿含经》中所说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待而有,一切法皆依赖一定的条件而产生和消亡。一切生命都由众多因缘聚集以及因果联系而存在,蕴、处、界是组成生命的要素,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由色、受、想、行、识五蕴,随六处而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认识作用,以及地、水、火、风四大,从不同侧面论证了有情众生是色与心,物质和精神和合的存在。

由缘起论可以推知,一切生命都是因缘而生,有生必有死,这是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有情生命是有限的,死后亦非断灭而归于无。《成唯识论》云:“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诸非常者,必不遍故。”一期生命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永恒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一期生命的开始。有情生命有前生、有今生、有来生,生命轮转的方向,完全是由自己所作的业决定的,在六趣中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唯有圣者才能解脱生死,出离轮回之苦。

透过佛教缘起论,进而可以通达诸法平等无自性,即平等一如的法性。大乘佛教进而认为,一切众生皆具有清净的如来藏佛性,众生与佛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平等的生命观要求我们要善待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更要慈爱善待一切众生的生命,不可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甚至是动物的生命。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解决生命的痛苦,最终达到生死的解脱。

二、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六道中的众生只有人能够值遇佛法,修行解脱。六道轮回是佛教信仰的基础,佛教认为,生命的存在形式有六种,众生因为自身的善业和恶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等六道之中流转往复,此死彼生,了无出期。

在六道之中,人道众生具有其他各类生命所无法比拟的殊胜之处。三恶道众生因为寒热苦、残杀苦、饥渴苦等众苦煎逼,苦多于乐,故无法修学佛法。阿修罗道众生则嗔恨心重,多数时间都在与天争斗,所以也无暇修学善法。天道众生多为五欲尘心所染,过分贪著享乐,亦无法修行。太苦无力修行,太乐又易于贪著享受,只有人道苦乐参半,有时间思考人生,有惭愧心,有意志力,能够发起宏誓愿力,所以才能参究生命的实相,追求真理,有机会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因此经中常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佛陀常用“盲龟浮木”来比喻人生的珍贵。《阿含经》中说,人身极为难得,如大海盲龟,百年一现,有浮轭木有孔,在海上随风飘动,当盲龟浮出水面,其颈正好穿入孔中。这种机会少之又少,佛以此比喻人身难得。佛经中讲,从恶趣死,生恶趣者多,如大地土;从恶趣死,生善趣者少,如爪上土。所以人身难得,人死之后堕三恶道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

总之,人道的殊胜非其他生命所能比,所以佛教非常重视人生的价值。经中有警示:“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古人也有劝勉:“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教要求我们重视人生,其目的就是要我们珍惜此身,用于修学佛法,求证解脱。依据佛陀的遗教和佛法的精神,在没有得到真正解脱之前,绝不可自暴自弃,甚至自残生命。愿所有佛子谨遵佛陀的教诲,切莫辜负此人身!

三、严持净戒,誓不杀生

佛教修学的体系是戒定慧三学,这是解脱生死、通往涅槃的唯一道路。戒是三无漏学的基础,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佛法修学之正途。《华严经》中讲,“戒为无上菩提本”,佛陀临终时教诫弟子们要“以戒为师”,所以遵守戒律是佛弟子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根本标准。

无论是在家五戒,还是出家比丘戒以及菩萨戒,都将杀生作为根本重罪。《阿含经》中讲:“尼拘陀!云何是汝修行所持四戒?谓不自杀生、不教他杀、不隨喜杀;不自偷盗、不教他盗、不隨喜盗;不自妄语、不教他妄语、不隨喜妄语;不自邪染、不教他邪染、不隨喜邪染。”《梵网经》云:“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波罗夷是佛教戒律中最严重的罪行,比喻为断头,不能再生。犯杀生戒者,将永远被驱除僧团,死后堕落地狱。《华严经》中亦讲到杀生的果报:“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墮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杀生戒包括不杀一切有情众生,而以杀人之罪为最重,既不许自杀、亲手杀,也不许教他杀、劝他自杀。根据道宣律师的南山律,具足五个条件即犯杀人戒:一是人,二人想,三起杀心,四与方便,五命断。即要以人作为对象、要知道所杀者是人、要有杀人的动机、要有杀人的方法手段以及最终将人杀死等五个方面。根据这五个方面判断,自杀即是杀生,同样是违背佛戒的。

佛教认为死亡有三种:寿尽而死、福尽而死、非时横死。《瑜伽师地论略纂》中说:“寿尽死,则业命终;福尽死,则衣食阙;不避不平等,则余缘枉横死。”非时横死是遇到自然界水火灾害及恶缘人祸等而枉死,自杀即属于非时横死之一种。而赞美自杀、教唆自杀者罪业更重,道宣律师说:“今多有人自焚,多有愚从七众赞美其人,令生欣乐,并如律本结重。”也就是说,自焚致死,即犯杀戒;赞美自焚者,也同样犯杀戒。我们佛弟子要坚持正知正见、正信正行,不要受邪恶势力的蛊惑,轻弃人身,罪莫大焉,后悔莫及。

四、结语

佛教是爱好和平、珍惜生命、积极向善的宗教,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杀戮。自焚是一种极端的自杀行为,是受错误观念以及极端思想的蛊惑胁迫所致,与佛教慈悲为怀、关爱生命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管是出自何种目的,无论是自杀,还是教唆他人自杀,都是邪恶愚痴的行为,都严重违反了佛教的根本精神。所谓的“自焚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最高境界”、“自焚不违背佛教教义”等说法是毫无根据的。珍惜人生、关爱生命是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取向,只有宗教极端组织等,如臭名昭著的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等才会鼓吹自焚和暴力活动,这种无视人类文明、戕害生命的言行必然受到爱好和平、积极向善的人们所反对和唾弃。

(本文为净慧老和尚在“佛教生命观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https://t.cn/R2Wxpw9

《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说百病
喜怒无常是一病。忘义取利是一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专心系爱是一病。

憎欲令死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非是一病。

以智轻人是一病。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弱是一病。

以力胜人是一病。贷不念偿是一病。

威势自胁是一病。语欲胜人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

恶人自喜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

愚人自贤是一病。以功自与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以劳自怨是一病。

以虚为实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

以富骄人是一病。以贵轻人是一病。

以贫妒富是一病。以贱讪贵是一病。

谗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败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

阴阳嫉妒是一病。激厉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评论是非是一病。

推负着人是一病。文拒钩锡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

施人望报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诤是一病。

骂詈虫畜是一病。蛊道厌人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憎人胜己是一病。

毒药鸩饮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喷嗃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

不受谏谕是一病。内疏外亲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谈愚痴人是一病。

烦苛轻躁是一病。摘捶无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多疑少信是一病。

笑颠狂人是一病。蹲踞无礼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易老少是一病。

恶态丑对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喜禁固人是一病。

诡谲谀谄是一病。嗜得怀诈是一病。

两舌无信是一病。乘酒歌横是一病。

骂詈风雨是一病。恶言好杀是一病。

教人堕胎是一病。干预人事是一病。

孔穴窥视是一病。借不念还是一病。

负债逃窃是一病。背向异辞是一病。

喜抵捍戾是一病。调戏必固是一病。

故迷误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

刳胎剖形是一病。水火败伤是一病。

笑盲聋喑是一病。教人嫁娶是一病。

教人摘捶是一病。教人作恶是一病。

含祸离爱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

见便欲得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

老君曰:能念除此百病,则无灾累,痛疾自愈,济度苦厄,子孙蒙佑矣。

崇百药
老君曰:古之圣人,其于善也,无小而不得;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而能行之,可谓饵药焉。所谓百药者:

体弱性柔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

动静有礼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

近德远色是一药。除去欲心是一药。

推分引义是一药。不取非分是一药。

虽憎犹爱是一药。好相申用是一药。

为人愿福是一药。救祸济难是一药。

教化愚敝是一药。谏正邪乱是一药。

戒敕童蒙是一药。开导迷误是一药。

扶接老弱是一药。以力助人是一药。

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位高下士是一药。语言谦逊是一药。

恭敬卑微是一药。不负宿债是一药。

憨慰笃信是一药。质言端悫是一药。

推直引曲是一药。不争是非是一药。

逢侵不鄙是一药。受辱不怨是一药。

推善隐恶是一药。推好取丑是一药。

推多取少是一药。称叹贤良是一药。

见贤自省是一药。不自彰显是一药。

推功引苦是一药。不自伐善是一药。

不掩人功是一药。劳苦不恨是一药。

怀实信厚是一药。覆蔽阴恶是一药。

富有假乞是一药。崇进胜已是一药。

安贫不怨是一药。不自尊大是一药。

好成人功是一药。不好阴私是一药。

得失自欢是一药。阴德树恩是一药。

生不骂詈是一药。不评论人是一药。

好言善语是一药。灾病自咎是一药。

苦不假推是一药。施不望报是一药。

不骂畜生是一药。为人祝愿是一药。

心平意宁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

不念旧恶是一药。匡邪弼恶是一药。

听谏受化是一药。不干预人是一药。

忿怒自制是一药。解散思虑是一药。

尊奉老者是一药。闭门恭肃是一药。

内修孝悌是一药。蔽恶扬善是一药。

清廉守分是一药。好饮食人是一药。

助人执忠是一药。救日月蚀是一药。

远嫌避疑是一药。恬惔宽舒是一药。

尊奉圣制是一药。思神念道是一药。

宣扬圣化是一药。立功不倦是一药。

尊天敬地是一药。拜谒三光是一药。

恬惔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

好生恶杀是一药。不多聚财是一药。

不犯禁忌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

不多贪财是一药。不烧山木是一药。

空车助载是一药。直谏忠信是一药。

喜人有德是一药。赴与穷乏是一药。

代老负担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慈心悯念是一药。好称人善是一药。

因富而施是一药。因贵为惠是一药。

老君曰:此为百药也。人有疾病。皆有过恶。阴掩不见,故应以疾病。因缘饮食、风寒、温气而起。由其人犯违于神,致魂逝魄丧,不在形中,体肌空虚,精炁不守,故风寒恶炁得中之。是以圣人虽处幽暗,不敢为非;虽居荣禄,不敢为利。度形而衣,量分而食。虽富且贵,不敢恣欲;虽贫且贱,不敢犯非。是以外无残暴,内无疾痛,可不慎之焉!#道教[超话]#

无相忏悔品四圣谛。南无阿尼陀佛
消除罪业,弃恶从善。,广利众生,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

  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是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纯手工辣片,让您一口回到憧憬那个年代..... 很多顾客问我多少克,统一回复230g……差不多半斤哦,份量还是有的哦!纯手工辣片,让您一口回到憧憬那个年代...
  • 免刷免搓不伤手超浓缩省时省水、零添加绿色安全、健康环保、易降解♻净态是什么❓———即,来自新时代的氧系清洁产品它是全新第3代高科技包裹型氧颗粒,氧的清洁威力更
  • 全局不提苦字 却苦出天际 句句不提爱 却爱入骨髓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 我看的不像是电影更像一部纪录片我时常觉得我自己也过得不如意 可是我看了这部电影之
  • 这不,扣扣就来给宝们送福利啦[憧憬]代言人高清无损帅气手机壁纸速速原图存好!为感谢所有关注我们的小伙伴,准备了一点小礼物,限,壁垒常规,卷+关注即可,4.8 1
  • 师父好,今天有关德与孝方面古籍资料,查到:《孝经注疏卷一·开宗明义章》载:“正义曰:云‘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者,依王肃义,德以孝而至,道以孝而要,是道德不离
  • 我身上的MLB 2022秋冬LIKE系列漫画卫衣当然也是应景的美好线索之一☝治愈感的薄荷绿搭配活跃跳动的美漫图案✏️释放我多元天性中最玩趣那一面~#今天星期五#
  • ”来自浙江温州的淮南文商集团董事长叶一平说,这也坚定了企业在经开区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徽商传媒##徽商全球理事会##徽商名媛荟# 【It's Show Ti
  • 很多人喜欢他的笑,他笑起来很治愈,不仅仅是好看,仿佛能洗去所有的阴霾和不开心。很多人喜欢他的笑,他笑起来很治愈,不仅仅是好看,仿佛能洗去所有的阴霾和不开心。
  • 我们作为粉丝,只需要看着她们俩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活出她们自己喜欢的模样就好了!『生日周报』#日常[超话]# /每周都要被工作逼的爆发一次/睡前翻两页佛学的书
  • 到后面再看到老人,就会祝福他们健康长寿,随喜赞叹,自己说不定还没有他们那么长寿呢;看到农民工也是祝福,再也没有轻慢,说真的,德行如此之薄,自己的福报还没有他们大
  • 我觉得华为手机用麒麟990和9000就挺好的,性能足够用了,只要把手机的功能做工打造好就一定会有市场!不管是玩和平精英还是原神,一加10 Pro都能带得动,而且
  • 从完美的天气、多样化的拍摄地点,到世界一流的影视制作设施,以及当地才华横溢的摄制工作人员,所有这些让黄金海岸成为全球影视产业中不断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年来,
  • )跟着我不给你们玩虚的!爱上这首歌的时候网易云还没有版权自已找了曲子放在手机里听,现在有版权真的太棒了[心]不仅仅吃饭很单调穿衣服也很单调,一年四季大概就是夏天
  • 第一次包饺子的他,觉得自己速度太慢,外型不美观,我鼓励他凡事都有第一次,孰能生巧嘛!以后想要二胎的时候,多想想孩子生病的时候,自己多心累,赶紧劝退这个想法。
  • 剩下的人生路,我不知道怎么安心地走下去,也许我也会在孩子40岁那年去世,也就意味着还有37年我们才能在天上重逢。这几年,我结婚了生了孩子,对父亲的关系从减少到忽
  • #微信头像[超话]#人,穷时简单,富了复杂;人这辈子,有时春风得意,有时举步维艰;有时一切顺利,有时处处碰壁,可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淡然地面对
  • #206家企业报名参展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8月在郑举行#【亮点抢先看!#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8月在郑举行#【亮点抢先看!
  • #专题片行进天津#【6集专题片《行进天津》引发观众热议 创新讲述一座城的时代之责与烟火气】6集专题片《行进天津》自开播以来,其精美的画面和诗意的解说广受好评。#
  •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
  • 最糟糕的感觉并不是孤独,而是你难以忘怀的那个人,彻底把你忘记了。最糟糕的感觉并不是孤独,而是你难以忘怀的那个人,彻底把你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