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前世(看看佛陀前世是怎么开玩笑的)(地藏论坛刘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名叫察微王。他品行端正,志向高远,一心归依,禀赋好学,奉行佛教。
由于他深刻领会了四大聚集。众缘无常,轮回六道,无我寂静的道理,所以经常给自己的大臣们讲述。


但是这些大臣们却有很大的疑问,问出了那个后世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假如我们身体死亡,神识受生,那为什么我们记不起自己的前世呢?
察微王说:“我们的理论微末、志求狭小,怎么能知道前世的事情,视力连丝毫都难以明见,怎么会亲见神识的变迁?”
有一天,察微王比较清闲,独自由便门出宫溜达散步,当他走近一位路边补鞋老翁旁,开玩笑地问:“全国的人,谁最最快乐呢?”


老翁答:“唯有国王最快乐呀!”


察微王又问:“他怎么快乐啊?”
老翁说:“他有百官侍奉,百姓奉献,可以随心所欲,这不是非常快乐吗?”


察微王说:“嗯,我和你想的一样”。随即请老翁饮葡萄酒,喝得老翁大醉,失去知觉。
然后让人把他背到宫中。察微王对王后说:“这个老翁讲国王是最快乐的。我今天要开个玩笑,你给他穿上王服,让他上殿处理国政;不过你们可不要玩过头,吓坏了他!”王后遵命。
第二天,老翁酒醒了,宫中的侍妾们故意说:“大王酒醉后,许多政事都积压起来,应该去料理清楚了。”


于是把他带到议事殿上,文武百官催促他审议政事,老翁糊里糊涂,连东西南北也分不清楚。国史给他记录,大臣给他出谋划策,老翁整天坐在殿中,混身骨节酸痛,吃饭也不晓得什么味道,一天下来,瘦了许多。宫女们骗他说:“大王的气色好象有些不好,不知为什么啊?”


老翁回答道:“我梦见自己是一个补鞋翁,每天用自己的劳力,换取衣食,苦得难以言说,所以感到头痛’众宫女暗暗窃笑。


老翁夜间就寝睡不着觉,展转反复地想:“我究竟是补鞋翁呢,还是真天子呀?若是天子,肌肤为什么这样粗呢?如果本来是补鞋翁,什么缘故住在王宫里呢?大概是我的心神混乱,眼睛迷离,有二处的分身,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了。”


王后又说:“大王不舒服,不如喊伎乐来歌舞一番吧!”于是,一面看伎乐,一面给他饮葡萄酒。老翁仍然吃得大醉。
毫无知觉的时候,大家给他穿上原来的衣服,送他回家,放倒在粗糙的床铺上,老翁醉酒醒后,看着简陋的住房,下贱的衣服,一切如旧。不过,全身上下骨节酸痛,好像曾被棍棒打过一样。


几天之后,察微王又来找他。
补鞋翁说:“前几天饮了你的酒,醉得我头昏目眩,断片了,如今才醒了过来。我做梦当了国王,在金殿上审批文武百官的奏本,国史做记录,大臣们出谋划策。但是我内心填惶,好象火灼,全身骨节酸痛,我想鞭答不过如此。做梦尚且如此;何况是真正当国王呢?前几天我对你说的话,一定是不对的!”


察微王回到宫内向大臣们转述,惹得众臣哄堂大笑。察微王对群臣说:“同样的身体,就算是更换了周围的人和环境,尚且不能自知,何况是隔世,舍去了亡故的身体,又受生新的身呢?更何况经历生死种种艰难痛苦,烦恼忧愁。想要清醒的记起自己的神识受生经历几乎是不可能的?佛经上说:一个愚蠢的人,胸怀种种邪念,要想看到神识,就像一个人蒙着眼睛在夜色中走路,却想仰望天空的星星,不管花费多大力气也是枉然的” 。



六度集经
(九○)察微王经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察微。志清行净唯归三尊。禀玩佛经靖心存义。深睹人原始。自本无生。元气强者为地。软者为水。暖者为火。动者为风。四者和焉识神生焉。上明能觉。止欲空心还神本无。因誓曰。觉不寤之畴。神依四立。大仁为天。小仁为人。众秽杂行为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由行受身。厥形万端。识与元气微妙难睹。形无系发。孰能获把。然其释故禀新终始无穷矣。王以灵元化无常体。轮转五涂绵绵不绝。释群臣意。众闇难寤犹有疑焉。曰。身死神生。更受异体。臣等众矣。鲜识往世。王曰。论未志端。焉能识历世之事乎。视不睹耗。孰能见魂灵之变化乎。王以闲日由私门出。粗衣自行。就补履翁。戏曰。率土之人孰者乐乎。翁曰唯王者乐耳。曰厥乐云何。翁曰。百官虔奉。兆民贡献。愿即从心。斯非乐乎。王曰。审如尔云矣。即饮之以葡萄酒。厥醉无知。抗着宫中。谓元妃曰。斯蹠翁云。王者乐矣。吾今戏之。衣以王服令听国政。众无骇焉。妃曰敬诺。其醒之日。侍妾佯曰。大王项醉。众事猥积。宜在平省。将出临御。百揆催其平事。蒙蒙瞢瞢东西不照。国史记过。公臣切磋。处座终日。身都[病-丙+(ㄙ/月)]痛。食不为甘。日有瘦疵。宫女讹曰。大王光华有损何为。答曰。吾梦为补蹠翁。劳躬求食。甚为难云。故为痟耳。众靡不窃笑之也。从寝不寐。展转反侧。曰吾是补蹠翁耶真天子乎。若是天子肌肤何粗。本补蹠翁。缘处王宫。余心荒矣。目睛乱乎。二处之身不照孰真。元妃佯曰。大王不悦。具奉伎乐。饮以葡萄酒。重醉无知。复其旧服送着粗床。酒醒即寤。睹其陋室贱衣如旧。百节皆痛。犹被杖楚。数日之后。王又就之。翁曰。前饮尔酒。湎眩无知。今始寤耳。梦处王位。平省众官。国史记过。群僚切磋。内怀惶灼。百节之痛。被笞不踰也。梦尚若斯。况真为王乎。往日之论。定为不然。王还宫内。与群臣讲论斯事。笑者聒耳。王谓群臣曰。斯一身所更视听。始今尚不自知。岂况异世舍故受新。更乎众艰魃[魅-未+失]之拂痱忤之困。而云欲知灵化所往受身之土岂不难哉。经曰。愚怀众邪欲睹魂灵犹蒙晦行。仰视星月。劳躬没齿何时能睹。于是群臣率土黎庶。始照魂灵与元气相合。终而复始。轮转无际。信有生死殃福所趣。佛告诸比丘。时王者是我身也。菩萨普智度无极行明施如是
#地藏论坛# #佛教APP# #佛教#

《诗经·魏风·伐檀》
贵族或一国之统治阶层的价值和作用,不是通过体力劳动和田间劳作体现出来的,这与企业家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有些类似。人们总是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算工作,脑力劳动很清闲,这是一种非常浅显和粗鄙的认识,岂不知贵族的存在、责任、道德等才更能体现一个族群的精神和价值。就好比认为只有四肢劳作才有用,大脑只能消耗能量,没有实际作用是一样的。

解读丨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荀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荀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

01.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

“天”与“命”在中国古代常常结合为“天命”,用来表示上天的意志或命令。《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亟之。”夏多罪恶,上天的意思要除掉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善之代不善,天命也。”《诗经·大雅·文王》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天命靡常”是说天命是可以变化的。周初的天命思想对于儒家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老庄哲学中,“命”是一个哲学范畴,与“道”紧密相关。《老子·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曰复命”中的“命”不是上天的指令,而是蕴含着必然性的意义。

庄子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生天地,为“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庄子从万物生成的角度对于“命”作了规定。《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一句是说,事物在未形成形体之时,已经具备了阴阳的区别,而且阳变阴合流行其间,这就叫做命。因为“命”在万物未成形体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命”是一种事物先天具有的属性。

庄子认为,作为万物一员的人对于先天之命不能有所损益。《庄子·至乐》篇说:“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褚,布袋;绠,绳索。布袋小不可以装大东西,绳子短不可以汲深井里的水。命形成了,人们就要与之相适应,不可以有意损益。

庄子还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庄子·大宗师》篇子桑谈及自己所以贫困的原因时说:“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不得也。父母岂欲我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欲我贫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子桑认为使其贫困的原因既非父母,亦非天地,而是一种不得不然的力量“命”。《庄子·达生》十分明确地指出:“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命”是不能改变的、不得不然的一种趋势。

不得不然即为必然,必然与偶然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庄子认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它排斥偶然,在庄子看来偶然也是必然。

《庄子·德充符》有一则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合堂共师的记载。子产以其高位而傲视断足的申徒嘉,申徒嘉批评子产,认为人世间幸与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用自己的幸运傲视他人之不幸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游于羿之彀中。中央地,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为传说中上古善射之人,发必中。走进了羿的射程之内,这是必定被射中的原因,然而却不被射中,这是一种偶然性。但庄子认为,被射中是“命”,不被射中也是“命”。人们的任何遭遇都是由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左右,所决定。

正因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命对于人是不可抗拒的。《庄子·大宗师》说:“父母于子,东南西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吾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大块,指天地、自然;大冶,铸铁工匠,此处指万物变化的主宰。天地自然赋于我人的形体,用生使我劳作,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而以生为快事,也应当以死为快事。在自然的造化面前,人们对于先天之“命”,无法抗拒。所以庄子要求人们对于人生的一切变化、际遇都应当“安之若命”。

《庄子·德充符》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合,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欲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为才全。”

人的生死存亡,事业的穷达,德行的高下,种种的遭遇都是事物的变化,“命”的运行,人们无法明了其起始,也无法预测其变化,所以只好顺其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因此而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侵入人的心灵。使心灵安逸自得而不失愉悦,日日夜夜保持着春和之气,心灵能与外界产生和谐感应,这就叫做才全。
《庄子·人间世》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成玄英疏曰:“夫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体违顺之不殊,达得丧之为一,故能涉哀乐之前境,不轻易施,知穷达之必然,岂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顺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兹也!。”既然人的主观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安心顺命,就可以保持内心的安静。庄子认为能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自然就是最高的道德修养。

02.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天”
老庄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以“天”与“地”对举,天为自然之天。《老子》一书对天没有太多的解说,而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庄子》一书中,“天”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之天,如《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庄子·大宗师》有“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之所为”即自然之所为,自然之所为是自然而然的。“人之所为”即人类的作为,人类的作为是有目的的行动。

《庄子》中,“天”的另一重意义是指事物的自然状态。《庄子·秋水》篇云:“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成玄英疏曰:“夫牛马禀于天,自然有四蹄,非关人事,故谓之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天”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的状态。“人”则是对事物的自然状态的目的性的改变。这里的“天”已经迥异于宗教意义上的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
庄子把“天”“人”对举,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那么,庄子认为“天”与“人”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天”性圆满自足,无须人为。《庄子·逍遥游》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在“天”面前,人为实为徒劳。庄子坚决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道充符》说:“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贷,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鬻,《释文》云:“音育,养也。”圣人不用谋虑,哪里还用得着智慧?不用斧凿,哪里还用得着胶漆?浑然无缺,哪里还用得着德行?不求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废弃“知”“胶”“德”“商”四者而不用,就是“天鬻”,“天鬻”即是大自然的养育。人与自然之天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故曰:“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天与人的对立即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天与人的统一即人“与天为一。”所以《庄子·秋水》说:“天在内,人在外,得乎在天”。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内在的,人的有目的的作为都是后加的、外部的,最高的德性在于顺乎自然。

《庄子·大宗师》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畸人,同奇人;侔,等也,从也。畸人就是异于世俗而与天为一的人。所以说,从天的角度看是小人的人,却是世俗的君子;从天的角度看是君子的人,却被世俗认为是小人。

《庄子·大宗师》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不管你喜好还是不喜好,天人都是合一的。不管你认为天人是否合一,天人总是合一的。认为两者合一,就与天同类。认为两者不合一,就是与人同类。把天人看作不是相互对立的,这就是真人。这里的“天与人不相胜”即天人之间的一致与和谐。

《庄子·山木》说:“何谓人与天为一邪?”庄子的回答是“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为,是出于自然的;自然的事,也是出于自然的。人属于天,天不能属于人。天能决定人、影响人,而人却不能决定、影响天。所以圣人安然地顺应自然,体逝而终。

《列御寇》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圣人安于自然,不安于人为;众人安于人为,而不安于自然。又说:“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天而不人”即去人为而纯任万物之自然。
在庄子哲学中,“命”与“天”两个范畴是有区别而又相联系的。庄子有时将“天”与“命”对举。《庄子·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之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象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一样是自然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物理的实情。

《庄子·秋水》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人灭天”是说在天人相与之际,不要以人为去毁坏事物本来的自然状态。《吕氏春秋·论人》说:“释智、谋、巧、故。”所以“故”与“智”“谋”“巧”同类,指聪明智慧。“无以故灭命”即不要用聪明智慧去抗拒命运的安排。人对待“天”与“命”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天安命”。

03.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精神世界的“逍遥游”和世俗生活的遁世。这两个层次的建构都离不了“命”与“天”两个范畴。庄子的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种精神自由的境界的实现,是以顺天安命为基础的。庄子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可以说是“安之若命”“与天为一”的典范。

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曾将居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世俗的处世方法概括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其实质也是“与天为一”、纯任万物之自然。正确理解了庄子哲学中“天”与“命”两个范畴,玄远的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就不再神秘了。
庄子的“天”承认、肯定了事物的自然状态,也承认和肯定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是他在天人关系方面,主张消极的“天人合一”,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是不得不然的“事之变,命之行”,从而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所谓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适应,一种精神的自我慰藉。荀子在《解蔽》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庄子消极的人生哲学的有力批驳。

庄子以“天”为事物的自然状态,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对后世颇有影响,柳宗元就曾说过:“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庄子的“命”具有“不知吾所以然”的客观必然性的含义,包括了一切不可解释的际遇。荀子的“节遇之谓命”或许就受到其启示。庄子明确提出天人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可以看做消极的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喜马拉雅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免费音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朋友,今天是2022年2月16日,天气晴朗,微风徐徐,但是极之非常地冷。 冷到我一直咬牙切齿蜷缩着手指苍白着脸(事儿精说我肤色黝黑,根本看不出来脸色苍不苍白,
  • 家电市场。外资品牌大撤退?一,从大家电市场来看,除了西门子索尼,确实大部分外资品牌没有竞争力,包括三星个LG。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很多衣物烘干机都是外资品牌
  • 【#a&s测评# | 紫光华智SEC3000视图安全网关测评】对此,如何把视频数据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屏蔽处理,从而预防敏感信息泄露,确保数据的安全,成为当前视频管
  • 这就是我被喷的评论,正好被有些网友截屏了我也省事了。明明是针对那个爹说自己在大同生活环境也不好山沟里吃水困难什么的,作为本地人我说他装可怜说大同环境很好,他就是
  • 元气少女缘结神√偶尔找一找少女心,巴卫很帅很苏很强大不用多说(白发控喜),好喜欢女主奈奈生哦,人生境遇并不那么好,却豁达乐观、聪慧温柔,坚定所爱但不会迷失自己,
  • #每日一善[超话]#[太阳]#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一路走来,太累了,停下来歇歇吧,多休息一会,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抬头看看天,看乌云的缝隙里钻出的
  • #厦门约拍[超话]# 喜欢一个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 出镜:当然不止三分甜 摄影/后期:葵 关于约拍。 [太阳]不经常玩微博,找我约拍请加(healer_xi
  • 【On.cc】姚子羚怕被騙財騙色 向交友軟件Say No 無綫花旦姚子羚感情仍空白,但情願穩穩陣陣由朋友介紹,不會用交友軟件結識異性,避免怕碰上「網上情緣」騙
  • 古时候,一书生夜晚上厕所,听见一间亮着灯的屋子里传出男子的惨叫声,走过去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只见一只只大狗轮流撕咬绑在柱子上的男子,哪知男子一抬头,书生看见
  • Grove 牛油果油 250ml 益‮:处‬补铁,预防贫‮,血‬补充‮他维‬命,美‮护容‬肤 其食用油含有‮丰很‬富的营‮平养‬时煮白米‮加饭‬几滴进去有
  • 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越是艰难越向前 摘要:施工初期,受道路条件限制,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现场,官兵们需要靠人力将搅拌好的水泥运进作业区域,费
  • 自尊说:“这不可能。” 经验说:“这有风险。” 情理说:“这毫无意义。” 内心却轻声说:“试试看吧。”。 而真正你能做到的就是,要么全力以赴用正确的方式去修复,
  • “大音希声”一语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
  • 藏在备忘录里的文案 ❶ 总而言之 感谢你来 永远坦诚 永远喜欢 ❷ 做人其实很简单 人心换人心 你真我也真 你假我转身 ❸ 岁月的风尘夹杂着寒霜,也会将希
  • 【告知】 由Knights演唱的ES Idol Song Season 2第四弹发售决定!!发售日为2021年9月22日! 除了收录游戏内活动歌曲「Myst
  • 坐标武汉(不想异地,最好也是武汉的叭) 我T,tpl(拒颜控吧) 99年的,工作党,出柜了,身高164 不是爷t,算是小奶狗吧 以前谈的恋爱,没被好好爱过,都是
  • 被煤球温暖的冬日 “啥是煤球?” 当我被小朋友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发现“煤球”已经从我们生活中消失很久了。 我回想着,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竟一瞬间穿越回了80
  • 【Krise 2)或者PS4独占X BOX园的销售量(Ryste 2)被炒鱿鱼的“利兹:罗马的儿子2”依然存在。但是也有可能不会再登陆Xbox One平台。Cb
  • #拾心话[超话]# · 央视的那些封神文案 1.一个人变得温柔起来,只需要一次心动的邂逅。 为了喜欢的人,收起了少年气与锋芒,不再对世界张扬跋扈,会害羞的抿
  • # # 佑精华 # # 清新草本精华 # 主要成分: *果实药材提取的抗氧化专利成分 修复力超强 *毛孔复合物3 酸橙皮提取物,苹果薄荷提取物,骆驼草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