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佛教名词浅释[蜡烛]南无阿弥陀佛[蜡烛]

[蜡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蜡烛]三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蜡烛]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惟、修禅定所形成的。)
[蜡烛]六度: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就是六个从烦恼此岸到觉悟彼岸的方法。)
[蜡烛]十二因缘: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蜡烛]四圣谛: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蜡烛]三毒:贪、瞋、痴。
(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为饿鬼之源,瞋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
[蜡烛]五毒心(五毒):贪、瞋、痴、慢、疑。
(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蜡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教称人生八苦。)
[蜡烛]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蜡烛]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
信、愿、行:净土法门之宗要。
[蜡烛]四大: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蜡烛]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蜡烛]三善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
[蜡烛]三恶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
[蜡烛]五行:金、木、水、火、土。
(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蜡烛]三学:戒、定、慧。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蜡烛]四圣道:即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
[蜡烛]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分别是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蜡烛]五欲:佛教中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蜡烛]六尘:佛教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蜡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蜡烛]六触: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
[蜡烛]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蜡烛]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蜡烛]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蜡烛]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蜡烛]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四种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蜡烛]佛学四德:常、乐、我、净。
(指大涅槃的果德,又称涅槃四德。)
[蜡烛]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蜡烛]四念住:又称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蜡烛]五种观想法: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
[蜡烛]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
(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蜡烛]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蜡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蜡烛]六通:佛教名词,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蜡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蜡烛]五浊: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蜡烛]三业:身业、口业、意业。(①身之孽业,杀、盗、淫;②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③意之孽业,贪、瞋、痴。)
[蜡烛]如来十号: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蜡烛]正法、像法、末法: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蜡烛]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蜡烛]带业往生:修行改变之后,带业往生讲的是这个人曾经造过业障,或者犯过罪。现在修行忏悔罪业,还有留下的业障痕迹,是一些很轻的业,而不是带着重业往生。
带业往生带的是你过去的已经抹去的旧业的痕迹,不是带新业,如果带新业能够到天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就是乱因果。
[蜡烛]四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蜡烛]无我: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无我有两种:人无我、法无我。
[蜡烛]念佛的四种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1)持名: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2)观像: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3)观想: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4)实相: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
[蜡烛]十大行愿:①礼敬诸佛;②称赞如来;③广修供养;④忏悔业障;⑤随喜功德;⑥法物常转;⑦请佛住世;⑧常随佛学;⑨恒顺众生;⑩普皆回向。
[蜡烛]执著:我执、他执、法执。
[蜡烛]三身:法身、化身、报身。#大乘佛教[超话]#

陕西4大“失败酒”,口碑直逼西凤酒,当地人:可惜外地没人认识

北京大,上海富,不如兴平的老槐树。
芽台酒,路易酒,不如陕西的西凤酒。

陕西地处古秦地,冬季气候寒冷,天气越寒冷,人们饮酒的热情就越高,寒冬配烈酒,陕西白酒多以西凤酒最为出名。
陕西分为三个区域,陕南,关中,陕北3个区域,陕西3个地区,人不尽相同,喝酒的风气也截然不同。
陈忠实在艺术人生里说:“对我来说,听着秦腔,抽着雪茄,喝着西凤酒就是最大的幸福”陕西人对于西凤酒,有着特殊的情怀。

作家贾平凹不仅自己爱喝酒,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有陕酒的身影。。
父亲在他作品广受争议之际,用陕酒与他谈心,如同大山一般深沉的父爱,都藏进了那没喝完的酒中。

陕南人喝酒主要以猜拳为主,天生赌徒性格在陕南人身上咱先的淋漓尽致。
陕北则是因天气寒冷,处于御寒的需要,在陕北,陕北人还会制作一种名为“浑酒”的酒饮,这种既有酒香,有香甜可口,深受陕西人民的喜爱。
陕西人好饮酒,但是陕西也并非仅仅只有西凤酒,陕西的好酒遍布关中大地,其中就有4大“失败酒”,在陕西口碑不错没人喝,却是陕西汉子们最爱的,当地人:好喝不贵“。

第一款:黄桂稠酒

问西安人什么酒喝的最多,黄桂稠酒一定是榜上有名的,黄桂稠酒作为陕西本地的特色酒,是西安最有名的十大土特产之一,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黄桂稠酒以桂花为原料,除了米酒的香气,还有淡淡的桂花香。
陕西人吃泡馍喜欢就着黄桂稠酒,稠酒的味道类似江南地区的米酒,但是与米酒相比,更胜一筹,酒水质地醇厚,不像米酒那样单薄,在陕西吃饭,每餐都有黄桂稠酒,直到喝到尽兴为止。
80年代,吃泡馍,听琴腔是西安的三大乐事,去街角喝上一碗黄桂稠酒,听上一曲秦腔,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关中子弟。曾经风靡西安的酒,但是出了陕西就没什么人知道,一直是西安人那个年代的美好记忆。

第二款:城固特曲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陕西当地办事送礼流传着“买上一瓶城固,没有什么事是办不了的”
可想而知,在陕西城固执特曲是有着相当高的地位的。
曾经风光无限的城固特曲大大小小拿奖二十余次。
虽然现在城固特曲的风光已经不入当年,但是现在老一辈人去拜访亲朋好友时,不忘给多年老友捎上一瓶城固特曲。

第三款:三粮液

走进勉县老城,北望秦岭,南俯巴山,江汉河水贯彻东西,巴山脚下泉水奔流,高家泉水孕育了味美香甜的三粮液酒。三粮液作为陕西曾经的“老八大名酒”也曾享誉一时。
三粮液酒色透亮,入口窖香丰盈,绵甜感十足,整体回味悠长,香醇甜美,老一辈陕西人应该经常喝,曾经作为风靡关中大地的一款白酒,三粮液优秀的口碑依然给很多陕西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今三粮酒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停产,喝的人就很少了。

第四款:陕西太白酒

心知太白酒中狂,不负今生梦一场。
太白酒是陕西宝鸡的特产,是秦地除西凤酒之外最为出名的白酒之一,太白酒以优质的高粱为原料,配上上等的大麦豌豆,以独特的酿造工艺制作。
太白酒酒质清澈透明,入口醇厚优雅,甘甜爽口。酒香味协调,饮酒后的尾净悠长。
太白酒一直活在西凤酒的阴影之下,提到陕西只知西凤酒,不知太白酒,太白酒在陕西本地口碑不错,出了省份却没什么人知道。实在是可惜。

上面这4款酒,陕西老一辈人应该不陌生,但是年轻人可能酒闻所未闻了。
但是它们在陕西人心中留下了不少的记忆。
是陕西人心中抹不去的乡愁。

白酒市场发展到今天,虽然老字号依然重要,但是产品本身的“话题性”依然重要。因为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这些好酒走不出陕西当地,逐渐被人遗忘。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也不仅仅陕西酒的命运如此,其他省份也有这样的“失败酒”,看看你喝过没?

贵州:汉董大师酒

贵州当地的一款酱香酒,酿酒人有着对酿酒工艺的坚持,只做老百姓喝的起的酒,走进贵州,奔腾的赤水河,和岸边的大红缨高粱孕育了这款贵州的酱香酒。
这款酒的宣传做的的确不到位,就算酒质很出色,但是酒厂领导人脑子比较轴,不重视推广,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实在是可惜。
倒上一杯,酒液清纯透明,酒质醇厚,酒花持续时间长,酒香四溢,浓郁但是不艳丽,出了浓郁的酱香外,还有些许的窖香。
入口有明显的甘洌感,中段有淡淡的甜味,后段有淡淡的花香和焦香,饮酒后回味悠长,第二天仍然念念不忘。

江苏: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我之前在江苏工作时,师傅吃饭时经常带我去喝,也算的上是我的一段回忆。
双沟大曲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历史悠久。
但是这样一款酒,出了江苏就没什么人知道了,实在是可惜。
酒色清澈透明,开盖浓香四溢,口感丰满,回味甘甜。

陕北汉子的柔情,陕西酒的芳香,这些都是陕西所具有的特点,陕酒一直都是中国酒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虽然这些酒现在名气不如从前,但是它们依旧是很多老酒民心中的好酒,你还知道哪些陕西的好酒,不妨在评论区指教一番。#不可辜负的美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直播带货系统软件开发3、开发语言不同直播带货系统软件开发中两者的开发语言与环境也不一样,苹果的iOS系统是Objective-C,而Android是php的开发
  • 非常新鲜的果味,青苹果和提子的味道非常突出,也可以轻松get到橘子和柠檬的气息。不管是甜粽还是咸棕,通常都是高甜、高咸、高胆固醇肉类的,而且一个粽子的大部分材料
  •   我国商标工作使外国在华投资信心增强,截至6月底,有超过200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华拥有有效注册商标,其中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的市场主体有效注
  • 所以其实这辈子你就会体验到很多次死死生生,实际上也活了不止一辈子了,对吧。我正在渡-一个劫,度过去了,我就是重生,度不过去,就是我活该,我自己的选择,咎由自取,
  • #姜东昊[超话]##姜东昊0721生日快乐# 【相关更新】 BAEKATION fm门票&荧光棒& dOnO ZONE照片卡&场馆外海报道旗 终于到今天了.
  • 了解聲是無常之認知的耽著境,或者趨入境,或者執持境是 「聲是無常」「聲是無常」是存在的,這個比度的耽著境沒有錯亂,它並沒有把不存在的誤以為存在,意即 「聲是無常
  • 师春说卦,之二。 《春秋》记载,鲁庄公二十二年,“陈人杀其公子御寇”。据《左传》,陈厉公的长子御寇,被国人杀了,弟敬仲、颛孙逃到齐国,颛孙转奔鲁国。齐桓公欲任敬
  • 也就是在今天,杭州天气也官宣,杭州明天出梅。也就是在今天,杭州天气也官宣,杭州明天出梅。
  • .#海口探店 #海口美食 #海口攻略 #海口美食探店 #海口面包 #海口一家宝藏面包店 #海口面包店 #海口旅游 哥哥的深夜食堂烤串真的不错,刺身一般芒果树下泰
  • 【世界水日】3月22日,卫星自来水公司协同廿三里行政执法部门共同进行“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水务君与执法君冒雨在街道办事处人口集中地方设点宣传,通过悬挂横幅、设置
  • 当你走进这游乐场 带上所有的梦与想 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 没人记得你的模样 三巡酒过你在角落 固执的唱着苦涩的歌 听他在喧嚣里被淹没 你拿起酒杯对自己说 一杯敬
  • 润:哈哈 这个真是 我的香气没有办法呀7.成员们绝对不知道的,昇润的今日TMI是?润:傻瓜们10.感觉最能答对这个问卷回答的成员是?
  • 现在自己已经是大龄剩女了,对感情很迷茫,都不知道今生还有没有婚姻了 我是女命:农历:84年 八月 24日 子时,请老师着重能看看婚姻的情况,如果有婚姻大概在什么
  • ”那英这操作真的堪称特技了,真的是一镜到底,没有任何作假,就这样飞到了吉克隽逸的脸上贴着,在场所有人都不知道会是这么个效果,完全就是一场意外,只不过这个意外的结
  • 快快好起来,姑姑愿做你永远的聆听者;想要什么,姑姑也会努力赚钱给你买…… #超蝙梗来源# 关键词:黑慈悲花,此时此刻出处是正联v4的52话黑慈悲花,一种可以让被
  • 我去查了交易流水,钱扣成功了,但是祈愿勾勾没有激活,十连券也没有收到。是这样的,本韭菜在婚卡卡池开放的第一天就买了三次祈愿勾勾和一个128元的十连礼包,但是这些
  • #陈情令[超话]# 我们陈情令,小名阿令,贱名:二狗 农历戊戌年出生,其身生母亲是墨香铜臭,一位奇女子 年少时跟随了不负责的后爹(xp)差点改姓为孟 后被现在的
  • #文案##每日一善[超话]# [可爱]#阳光信用# 可以看出来你爱管闲事,长大要改改你这种人在古代活该被浸……泡在幸福的生活气氛里本以为是个青铜,没想到是个王
  • 半个多世纪以来,前南峪村党员干部传承抗大红色基因,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兴修水利、治理荒山,如今全村8000多亩山场,全部披上绿装,植被覆盖率达94
  • 二、禁止本市号牌载货汽车(黄牌)、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每日7时至21时在城东大道通行;禁止本市号牌载货汽车(蓝牌)每日7时至9时30分、17时至19时30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