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曰: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菩萨戒经》云:
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净名经》云: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实时豁然,还得本心。

《坛经》云: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若识自本性,一悟即至佛地。
一悟至佛地,明心见性,当下成佛分真、入住佛家。果真能欢喜奉行,如教行道,圆证无生法忍、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从此修心,方为真修。断性亦无,不取不舍。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六祖惠能大师: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识自本性,一悟即至佛地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唐 · 六祖慧能来源:《六祖坛经》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

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大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小根之人,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中人,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 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 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即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识自本性,一悟即至佛地。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而在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电力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因此,节约用电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虽然小米法务已经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对于很多米粉来说远远不够,因为米粉被嗨嗨的大浪淘沙整的直接无语了,这群人很魔怔,什么话张嘴就来,而且什么也都敢说,往往正义
  • #蔚来bass方案 #蔚来优惠政策 ##baas##蔚来的baas政策是真香啊##蔚来ec6#到今年的7.22号,同样也是我生日当天,我们的感情就在一起八年了,
  • 只管当下做,没有想着为今后得一个好前程,这就是金刚经里讲的无我相,所得结果是无相行善,这是解脱德,有我相属于阳德,无我相是阴德,把其中的道理讲明白,按照这个理念
  • #补益剂##补血剂##四物汤# 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穹主治:营血 虚滞证。白芍养血柔肝敛阴,与地、归相协则滋阴补血之力更著,又可缓急止痛;川穹活血行气,与
  • 天秤座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对生活的非常热忱的星座,她们生活得很佛系,从来都是淡淡的,不争不抢,但是往往他们总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说白了,天秤的人生态度是淡然,
  • PM:14:21上班坐着坐着突然想起了昨晚刷到了董卿在朗读者里面说到的一句话,“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 有被这句话
  • cr.水印#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极好720,可蹭,快转互动十五字以上更容易涨哦‼️你今天的努力,是幸运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
  • 我说你就是我的小王子,我是你的玫瑰花,彼此驯服,花在对方身上的时间精力太多太多了,有很多共同的回忆,对彼此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忽然觉得一个人生活并不是不可以
  • 有人三小时泡面,就有人三小时煲汤,你选择你想要的生活,坚定的走下去,不要胡思乱想,每个人花期不同,不必焦虑,有人比你提前拥有,所以别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
  •          他说市检察院有类似小车,但作案时间不对,该司机那天他岳母过生日,在家玩牌一直未出去,但万一找不到肇事司机,还是会去向他们煎一点油。      
  • 热推‼《迟如锦沐归》(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全文阅读笔趣阁YBHx!`M< ‼书名:《迟如锦沐归》 ‼主角:迟如锦沐归 全文请到蚣仲呺【岁月书摘】发个一主角名就行
  • #蛋仔派对交易[超话]# 【JY174】官服互通手一13至臻70紫2翅膀2车大衣柜1.5全款可刀可分三个月至臻:圣翼天使澄 流火精灵舞舞 捕梦软软 川剧少女梧桐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希望你永远热爱生活 永远期待未来![礼物][鲜花]愿你成长,落落大方 不负众望(✿◡‿◡)无论
  • 虽说孤独是一种深度的自由,但也许,我们可以凑个平凡人的破题局 每一位参与人,也许来自不同的行业,也许是有些话题难以对熟悉的人倾诉,或只是想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平
  • 微信置顶语,有什么好的文案吗? 1.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2 莫道儒冠误此生,从来诗书不负人。 3.终有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我们身处阴
  • #边伯贤[超话]#关于抢到票但是转不转这件事情有了票算完钱后又开始犹豫要不要去了自己今年刚满18岁 兼职两个月攒了一些钱我离澳门2000km 1099离伯贤也不
  • ”霍栩一把拎起他衣领,“三年前你很有本事啊,帮着姜倾心搞假死,把我当傻子一样玩弄,霍琅,是不是我这些年一直太纵容你了,就算你之前算计我,我也放过了你,可你现在竟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鲜花][鲜花] #阳光信用#《hu动指路,仅hui阳光和一善, 链接, tag,勿带hui》这个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
  • 明堂之外,由于龙虎山包裹,在龙穴处看不见水流流出,叫做“地聚”这是显然的雌雄之会,这就是所谓的“三分三合”合襟水中合乎法度的情形。内明堂的界水会合后流出,与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