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信受演说《金刚经》的功德

听完《金刚经》之后,如果能够相信它、接受它,还能说给他人听,这样的功德有多大呢?

一、净信功德

1、‘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佛灭度后分成三个五百年,后五百岁就是佛灭后的一千零一到一千五百年,这时,若是有人能够相信这部经,他的功德是很大的,证明他早已在许许多多佛的面前,种下善根,如来知道此人有无量的福德。

现在我们离释迦牟尼佛涅槃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离佛在世的时代更远了,假使你能够相信如来所说的话,就已有无量功德。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这句话很绕口,意思是如果你以无量无数的身体布施给众生,这个功德实在是很大,但是与一个人因为听了《金刚经》而产生信心相比,后者的功德更大。

二、法施功德比财施更大

1、‘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行布施,功德固然不小,但另一人不但自己能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语,还能说给他人听,此人的功德更大。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前一个例子是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此处所说的数量更多了,加倍再加倍,以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做布施。恒河沙数有无量无数,无法计算,但是此功德仍比不上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语,为人演说者。

3、‘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前面的例子是用七宝做布施,这里则是用身体。以无量无数的身体、生命,布施给众生,这个福德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语再为他人演说的功德。

三、受持读诵演说的功德

1、‘如来为发大乘者,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部《金刚经》是为了发大乘心、发最上乘心的人说的,所谓大乘心是菩萨心,最上乘心是无上菩提心。假如能够受持读诵,而且还能广为他人演说,这种功德无可比拟,可说是已经担起佛的功德了。

2、‘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此经,过去世的罪业即能消灭。这是因为已体会到‘无我’,既然是‘无我’,冤家债主就无法影响到你了。

3、‘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一个小世界,也就是一个日月系统,就有一个须弥山,那么三千大千世界便有许许多多的须弥山;假如那些须弥山都是七宝所成,即使全部布施出去,也比不上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只有四句偈语,或是为他人说的功德。

4、‘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同样的意思,只是数目增加。满无量阿僧只代表无量无数,布施无量无数的世界七宝,其功德还是比不上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于四句偈,而为他人演说,这种功德更大更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不是迷信,《金刚经》中有说明。

四、不受福德是无量功德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什么叫作‘得成于忍’?‘忍’是无生法忍,就是断烦恼而生智慧的意思。有智慧的人,不会在做了功德之后,以为是有功德。

结论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实相’,所谓‘实相无相,法身无身’。‘实相’是‘无相’,是如如不动的,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的法相,就好象是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又象是电光;若能如此观察,如此观想,就知道一切相都是暂有的假相。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听到以上的佛法以后,所有的僧俗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一切世间所有的护法善神,通通闻法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经》说到这里,已经圆满讲完。大家非常欢喜,我也是一样,因为《金刚经》实在太好了。

诸位听完之后,回去要信受奉行、为他人说,至少要常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发生任何困难、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告诉自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后五百岁”第一希有之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了。咱们很多经论说,菩萨为法在无量劫中舍生命,舍得无穷无尽。说菩萨为法忘躯舍了很多生命,那这个福德该大吧?不如受持《金刚经》的四句。

你能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甚于多劫舍生命的功德,因为众生受持《金刚经》的时候,《金刚经》教授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人我都顿尽了,妄想消除了,能够成佛,顿悟成佛。你虽然多劫舍你的生命,只是得福啊,不能成道啊;你受持《金刚经》呢,你能成道啊。成道与得福两个相比,那就天壤之别了啊。

 这个道理啊,须菩提现在已经开悟了,明白了。“尔时”,就在这个辩论终结的时候,须菩提听到这个经了,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深解意趣啊。到这个时候,须菩提对《般若波罗蜜经》的深意,他完全开悟了,完全明白了,感恩啊,涕泪悲泣啊——就表达感情啊!

其实须菩提早就没有见思惑了,到现在尘沙惑也断了。表达他的感情,“而白佛言”,向佛说啊:“希有!世尊。”今天佛所说的法呀,太希有了,最尊贵了。“希有”是最尊贵的意思。“佛说如是甚深经典”,佛你今天言说这个甚深的经典,怎么我以前没有听说过呀。“我从昔来所得”的“慧眼”——慧就表的心啊——“我从昔来”我所有的智慧,我从来没听说“如是之经”。没听到哩,是这因缘还没成熟啊。那现在因缘成熟了,佛就对他们说了。

 因此我们现在回观我们自己,我们现在是凡夫,跟须菩提还距离很远哩。须菩提是四果圣人,佛在世的时候,他是“解空第一”,他名叫空生,多生累劫解空第一。他闻到《金刚经》,而且能如实信解,那我们跟须菩提距离还很远呢。闻法在契,听法一样的,我们今天也能受持《金刚经》,所以决定了我们闻经的殊胜功德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议论不到的。

须菩提就向佛表白: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此经”——我们都听到了,但是有一句话:“信心清净”。我们自己来反观一下子我们自己的信心,清净吗?——这个说是“信心清净”,“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什么是实相呢?“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非相”,“如来说名实相”。这个告诉我们千万别着相,不要执着。要你生清净的信心,可不要有染着。我们信心能清净吗?所以不能生实相,那我们慢慢地修。怎么办呢?得天天念《金刚经》,一天念一遍。假使你发心一天念它十遍,天天念,渐渐心就能清净了。这个“生”的意思啊——真空实相的体,我们怎么能生?我们现在有我执、有法执,你得把我执空了,没有我了,再空法,我法二空都空了,中道才能显现。生起中道的思想,这才叫“生”。

 有这个生起,这个思想、《金刚经》对你就是你第一的希有功德。什么叫“实相”呢?实相是无相。让我们生起个实相的想法,这个实相千万别去琢磨哦,只是正在相应,也就是我们禅堂师父顿超直入、立证菩提。那个观与心相应了,产生了,那叫实相。

实相无相,只要能证得就相应了。但是我们在缘起分别上头不就过去缘起分别,缘起的分别跟实相相违,这是要在我们那个俗谛当中建立的假名,如俗谛的假名进入真谛,由真谛才能契入实相。这个清净心——我们的知见,我们知见有两种,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染,一种是净。我们见的净象、见的垢象,这个是说我们以无垢的心,以无垢清净心见的实相必须有个无所得的心才行,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我们念《金刚经》?例如说没收到实际的效益,我们的功夫还没到。你不要感觉着不足,你就多念多诵,久诵久读,你生起了自己的智慧,生出智慧来,你能渐渐地明白,契合实相。明白了不等于证得,了知了不等于得到,这个道理我想我们都明白啊。

所以须菩提跟佛说:世尊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我今天——此是须菩提当时闻法的时间——我现在闻到《金刚般若波罗蜜》了,我能“信解受持”,这个不困难啊,“不足为难”。“信解受持”不难,因为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发大菩提心了,当然他“不足为难”了。他见思惑都断了。

那要是“当来世”——“当来世”就是未来——如果是佛灭度了,离我们现在“后五百岁”,五百年——现在我们也超过很多了,五个五百年、六个五百年都过了啊——那时候众生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信解受持”,是人才为“第一希有”啊!过了五百年,有人能闻到《金刚经》、信解受持,那真是太为希有了!

为什么?那个人能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是五百年之后,假使一个五百年、二个五百年,咱们已经六个五百年之后,要有人能“信解受持”,那真是稀有当中的稀有。什么原因这样说呢?他能够离一切相,离相才能成佛。

这个道理很深哦,大家多想一想,多思维思维啊。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短短2个小时,职工在岗率上升;不足12个小时,近万名新入住职工就有了“新家”……聚焦打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双战役”永煤公司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全体干
  • 兰花焕能分子能加速皮肤的焕新,做到长期抗老抗衰不得不感叹一句这名字起的真是名副其实尤其针对我们这种初老肌肤,是肉眼能看到的即时提拉效果这个提升功效我真心觉得是涂
  • ”知情人士还说,由于二人生肖不宜结婚,但适合谈恋爱。”知情人士还说,由于二人生肖不宜结婚,但适合谈恋爱。
  • 但是无论怎样,企业都不能去以侵犯原公权力的手段去保护企业的机密。是否为自己寻找或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这个选择取决于你;正如一名前电台主持人斯库普·尼克斯特常说的
  • 最后你将发现,所谓的好运气,只不过就是懂得及时止损… 下午继续关注下方2606点,半天成交量592亿,没有明显的放大,反而略微萎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期召开,市
  • #展会点评网##深圳##新材料#【锦期早评】国际方面,从昨日官方态度来看,冲突周期可能延长,若蔓延至贸易争端,美豆的采购可能进一步缩减,包括近日南海及渤海的封锁
  • 我昨天问我爸“女儿城的姑娘是不是都很好看啊?”我爸说“你是来看美女的吧。
  • 《我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往往停留在道德方面,伦理价值是社会推崇的,所以说“价值”时也往往在这一层意思上——于国要忠、于父要孝、于友要义和于信要诚。有时候也强调
  • 你们的关系应该是亲密,温暖,充满爱的,而不是居生养之功对他进行道德绑架,压榨他的人生和尊严。【关于孩子】首先,要让孩子感受过无条件的接纳,确信自己随时有被爱的把
  • 【投稿】我是5767单主,别整其他梦女了,别瞎猜消灭你看不过眼的同价,你就当我是雾隐鸟吧感谢各位老公的怜爱,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指的同一个不是公主但活跃的梦女,那位
  • 4块匾牌,10张营业执照,15分钟挂牌仪式,就这么低调简朴,却标志着河南自贸试验区掀起了“红盖头”标志着古老的中原已经傲然挺立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4块匾
  • 澎湃动力经济出行之前小刘在美国的那台老指南者是一台老款的2.4L发动机,虽然在崇尚大排量的美国,这个油耗并不算高,再加上美国的油价特别低,所以用车也不太担心油耗
  • 回到家,他连一句贴心话都没有,她隐忍着内心的难过,不与他计较?追随他前女友的那个男人发来视频,她们俩个在海边别墅的长椅上有说有笑,亲呢的不行,就像久违的恋人?
  • 边界感,是年龄中的写照,边界感的尊重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遇到的人惜缘和敬爱,刚才晨跑遇到一位年迈70岁的爷爷,看到他精神抖擞,充满着故事的脸和手,放着70多头羊
  • 黧黑的砚池​为之颤抖,石破天惊​​南方以南,北方以北​西部广袤无垠之地​诗人都是比较牛气的人物​只我还算清醒:饮酒唱歌,兼不舍昼夜的玩耍​​◎保身哲学​​文/曲
  • 说妈妈我们去吧,啥时候去呀~我们收拾了一下,我们约2点的那场~现场气氛超级好~艾莎和安娜就是小朋友眼中的“大明星”超级喜欢啊啊啊整个故事线很好,我也看的挺认真的
  • [拥抱]六年走来还觉得有点不可置信,似乎还能看见四周年的时候我等待着你出现的样子,我们珍妮nim~~要知道有很多人一直在爱着你,以后也一直走下去吧,我最希望你可
  • 相当于这么多聊天记录我就只是一个陪跑 希望大家出书不要碰到这种人[开学季]和辰希去古物店买衣服,她是酷酷的风格,我是淑女的风格。 #球鞋##篮球##篮球鞋##n
  • ”参加分享会的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庄海告诉记者,“相信通过‘一新一老’两座城市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两座城市能够优势互补,海口市会从合作中赢得更大的
  • 思来绝妙荷拈玉,甚是无猜水蘸香。好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潮汕人吃饭最讲究了,羡慕他们的好口福,一条猛火蒸、上汤浇的清蒸鱼火候恰到好处,已足见功夫,至今令我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