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闻法】
《妙法莲华经》经中云:“…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长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复顿敝,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栋倾斜, 基陛隤毁,
  墙壁圯坼, 泥涂褫落, 覆苫乱坠, 椽梠差脱,
  周障屈曲, 杂秽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鸱枭雕鹫、 乌鹊鸠鸽、 蚖蛇蝮蝎, 蜈蚣蚰蜒,
  守宫百足, 狖狸鼷鼠, 诸恶虫辈, 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 不净流溢, 蜣螂诸虫、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践蹋, □啮死尸、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竞来搏撮, 饥羸慞惶, 处处求食。
  斗诤□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变状如是。
  处处皆有,  魑魅魍魉, 夜叉恶鬼, 食啖人肉,
  毒虫之属, 诸恶禽兽, 孚乳产生, 各自藏护。
  夜叉竞来, 争取食之, 食之既饱, 恶心转炽,
  斗诤之声, 甚可怖畏。 鸠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 一尺二尺, 往返游行, 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 扑令失声, 以脚加颈, 怖狗自乐。
  复有诸鬼, 其身长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 叫呼求食。 复有诸鬼, 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 首如牛头, 或食人肉, 或复啖狗,
  头发蓬乱, 残害凶险, 饥渴所逼, 叫唤驰走。
  夜叉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舍宅, 忽然火起,
  四面一时, 其炎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诸鬼神等、 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 鸠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毗舍阇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啖肉。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啖,
  臭烟烽烰,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槃荼鬼、 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 头上火燃, 饥渴热恼, 周章闷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 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 稚小无知, 欢娱乐著。
  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 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 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
  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 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
  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 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 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
  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 犹故乐著, 嬉戏不已。
  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 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
  告诸子等, 我有种种,  珍玩之具, 妙宝好车,
  羊车鹿车、 大牛之车, 今在门外。 汝等出来,
  吾为汝等  造作此车, 随意所乐, 可以游戏。
  诸子闻说, 如此诸车, 即时奔竞、 驰走而出,
  到于空地, 离诸苦难。 长者见子, 得出火宅,
  住于四衢, 坐师子座、 而自庆言, 我今快乐。
  此诸子等, 生育甚难, 愚小无知, 而入险宅。
  多诸毒虫,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诸子、 贪著嬉戏, 我已救之, 令得脱难。
  是故诸人, 我今快乐。 尔时诸子、 知父安坐,
  皆诣父所、 而白父言, 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
  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 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
  今正是时, 惟垂给与。 长者大富, 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 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
  庄校严饰, 周匝栏楯, 四面悬铃, 金绳交络。
  真珠罗网, 张施其上, 金华诸璎, 处处垂下,
  众彩杂饰, 周匝围绕, 柔软缯纩, 以为茵蓐。
  上妙细叠, 价值千亿, 鲜白净洁,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壮多力, 形体姝好, 以驾宝车。
  多诸傧从, 而侍卫之。 以是妙车, 等赐诸子。
  诸子是时, 欢喜踊跃, 乘是宝车, 游于四方,
  嬉戏快乐, 自在无碍。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众圣中尊, 世间之父。 一切众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乐, 无有慧心。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燃不息。 如来已离, 三界火宅,
  寂然闲居, 安处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众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 能为救护。 虽复教诏, 而不信受,
  于诸欲染, 贪著深故。 以是方便, 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 知三界苦, 开示演说、 出世间道。
  是诸子等, 若心决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缘觉、 不退菩萨。 汝舍利弗, 我为众生,
  以此譬喻、 说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语,
  一切皆当,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净第一,
  于诸世间、 为无有上, 佛所悦可, 一切众生、
  所应称赞、 供养礼拜。 无量亿千、  诸力解脱,
  禅定智慧, 及佛余法, 得如是乘。 令诸子等,
  日夜劫数、 常得游戏, 与诸菩萨、 及声闻众,
  乘此宝乘, 直至道场。 以是因缘, 十方谛求,
  更无余乘, 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 汝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则是父。 汝等累劫、 众苦所烧,
  我皆济拔, 令出三界。 我虽先说、 汝等灭度,
  但尽生死, 而实不灭, 今所应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萨, 于是众中, 能一心听、 诸佛实法,
  诸佛世尊、 虽以方便, 所化众生, 皆是菩萨。
  若人小智, 深著爱欲, 为此等故、 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说苦谛, 真实无异。
  若有众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暂舍,
  为是等故、 方便说道。 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
  若灭贪欲, 无所依止, 灭尽诸苦, 名第三谛。
  为灭谛故, 修行于道, 离诸苦缚, 名得解脱。
  是人于何  而得解脱, 但离虚妄, 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  一切解脱。 佛说是人、 未实灭度,
  斯人未得, 无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灭度。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为欲利益,  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 勿妄宣传。 若有闻者, 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经法者,
  是人已曾,  见过去佛, 恭敬供养, 亦闻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 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 并诸菩萨。 斯法华经, 为深智说,
  浅识闻之,  迷惑不解, 一切声闻、  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  况余声闻。 其余声闻, 信佛语故,
  随顺此经,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 莫说此经。 凡夫浅识, 深著五欲,
  闻不能解, 亦勿为说。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或复颦蹙, 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 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 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 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 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瘦, 黧黮疥癞, 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 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骆驼, 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 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 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 来入聚落, 身体疥癞, 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  之所打掷, 受诸苦痛, 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长大,  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 宛转腹行, 为诸小虫, 之所咂食,
  昼夜受苦, 无有休息,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诸根闇钝, 矬陋挛躄,  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 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 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 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 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 顺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 无人救疗, 设服良药, 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 抄劫窃盗, 如是等罪, 横罗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 如恒河沙, 生辄聋哑, 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喑哑、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 增益嗔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嗔,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南无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阿弥陀佛祈愿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 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阿弥陀佛伏祈三世诸佛菩萨保佑世间万物生灵离苦得乐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随喜赞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蜡烛][鲜花][鲜花][蜡烛] 


《楞严经》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第一百一十六段)#须菩提悟透般若空性证阿罗汉果#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须菩提译名“善吉”:是说其出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惊异,请问相师,相师占后说,此是吉相,故名“善吉”。又译为“善业”:是说其禀性慈善,不与物争,及其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善护三业,故名“善业”。又译为“善现”:是说其出生时,家中的金银珠宝,全都不翼而飞,七日后又一样不少地出现在家中,故名“善现”。
须菩提出生在非常富有的婆罗门教家庭,佛陀到他的家乡布教,他的父母改信佛教,须菩提也因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做了佛的弟子。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善说般若,闻佛说法后,证悟空理,在佛的弟子中被称为解空第一。
那么什么是空呢?空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生者为有、灭者为空。因缘者,缘从因生,因本空寂,所以说:因缘所生法,原本就是空。
而佛教说空,不是虚无的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无因果的空,不是破坏因缘生法的空。而是充满了利人济世,广修六度万行的菩萨精神,是纯精神世界的空。这个空能生万有,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诸法实相、是一切佛子所要求证的究竟涅槃。
须菩提解空第一的证境可从一个故事中得到印证,故事说佛曾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回到人间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前去迎接。当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听到佛回来的消息,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忽然一想,佛的真身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我现在去迎接佛,是把佛的法身当成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的肉身了,是不识空性的表现,不识空性,就看不到佛的法身。
佛的法身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诸法空性,空性是无处不遍,佛的法身也无处不在,既然是无所不在,我又何须去迎。于是他安然坐下,依旧缝衣。
在迎接的人群中,有一位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看到佛,她一边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佛陀,请接受顶礼。”佛陀对她说:“迎接我的第一个人不是你,是须菩提。”此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相,见空即见如来,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由上可见,须菩提见空即见佛的甚深悟解,是名符其实的解空第一。他一贯都有自己鲜明的主见,但也有错必纠,这体现在他平日托钵时,乞富不乞贫,不依佛制比丘乞食应次第行乞,他对此解释说:“这不是因为自己贪嘴好吃,是不愿意增加穷人的负担,而富人施舍区区一餐之食,不啻九牛之一毛,这即是我乞富不乞贫的原因所在。”
一次摩诃迦叶对须菩提说:“我向贫穷者乞食,给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福多,何必锦上添花呢?”迦叶的话,无疑是对须菩提的批评。
须菩提听后,很谦逊地说:“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不必强人同己。”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成为尖锐的对比,佛陀对他两个人的做法都不赞成,曾诃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纠正了自己乞富不乞贫的做法。
须菩提修行非常精进,得无诤三昧,以心境拓宽胸襟,阔达自在,受到诸多比丘的敬佩。但也有人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整天打坐,也不见得有什么了不起。一些比丘听了这话,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
须菩提劝这些好心的人说:“修道之人要将讥嘲、毁谤、逆境,看成是助道增上缘,这样就能依此消除业障,增强信心,再说诸法空性的真理,是无我无人、无彼无此、无高无下、无凡无圣,平等一相的,辩白和诤论,是有胜负心的,与真理相违。”
须菩提由于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恼无争。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满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第一离欲阿罗汉。
这时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对佛说:我“旷劫”以来早已得到心地清净,没有任何障碍,以这清净之心忆念在世间生生死死的次数,如恒河沙那么多,对每一生每一世的事情都清清楚楚地记得。”此处说的“旷劫”指无明生起时的劫初、即过去的极长时间。
须菩提说:我这次初在母胎时,就知道真空寂灭,十方世界本来空的道理,有能力让众生也都能证得空性而回归本然,这次听了如来讲性觉真空,空性圆满遍一切处的法理,我因此而悟入般若空性,证得了阿罗汉果,顿时进入如来大宝光明空性觉海,同“佛知见”。“佛知见”就是了知照见诸法实相之理的佛智慧、是一切种智之用。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的次第,修行入十住位:名开佛知见。入十行位:名示佛知见。入十回向位:名悟佛知见。入十地位:名入佛知见。
须菩提说:我之知见与佛知见相同,佛就为我印证已得无学果位,说我依自性本空在诸多的解脱门中为无上之法。佛问圆通,我的体会是:“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从一切色尘现象中去找自己的真如本体,都不是。不是为非、非就错了!即诸相入非之意。要空尽一切相、因为一切相都不是本心。所谓不是,不是称为非、相是非之住所,将相的住所空干净,即非所非尽;再回旋转来,回心观照,即旋法,将能空的那个也空了,空为无,即归无,名旋法归无。在即无相也无空的境界里去体悟那个无上大道就对了,这就是圆通中最为第一的法门。须菩提尊者是从意根起修,体悟般若性空而开悟证果的。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印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修福,做了不少功德。当他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达摩祖师,就礼请他到宫中问法:“朕自从主政以来,建寺度僧,行善不断,请问有什么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了无功德!”

梁武帝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做了那么多善事,你不但不赞美我,怎么还说没有功德呢?”因此不免对达摩祖师心生反感,而达摩祖师也觉得与他无缘,于是拂袖而去。

达摩祖师回答“了无功德”,错了吗?梁武帝认为自己造寺庙、度僧尼、印经典、说佛法,有功德,错了吗?都不错!梁武帝所作建寺度僧的功德,是有为的功德,多做多得,少做少得。达摩祖师讲的功德,是功德性,自性的功德本来具足,并不因为我现在布施、做慈善,功德就有所增加,不做就有所减少。所以有为的功德可以说多说少,无为的功德性则不能论多论少。

在《金刚经》里也提到福德与福性的问题。福德,从因果来讲,当然可以论多论少,行善修福,多做多得,少做少得;福德的自性,则不容以有无的对立观念来论多论少。所以,达摩祖师从本体上来讲功德,梁武帝还没有那样深的领悟,所以彼此不能相契。

梁武帝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君王,其实也就是因为他在过去世曾经布施、行善。因此,在佛门里有一首赞叹梁武帝及说明布施功德的偈语: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

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梁武帝过去世曾是一个樵夫,有一天,打完柴回家的途中,突然下起雨来,他看到一尊佛像在露天里被雨淋着,就把戴在自己头上的斗笠布施给这一尊佛像。由于他布施的功德,后来感得成为一代帝王的果报。

不过,这种有为的果报并非究竟,譬如,即使做了帝王,福报用尽,还是会再堕落。所以,福德可以说多说少,说有说无;而福德性,即使是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五趣流转,六道轮回,我们的真如自性、福德性,始终没有损减分毫。

因此,布施、设斋究竟是否有功德,就看是从什么层次来讲。如果从有为法来看,布施必定有功德。布施犹如播种,有播种,因缘成熟,必然有收获。所以布施是无尽的宝藏,你有布施,你就有储蓄,就有果报。一个人如果每天光是贪图别人的东西,是贫穷;常行喜舍,才是富贵。

布施也不一定要用钱财珍宝去布施,你心地善良,可以用说好话布施;你心里面有丰富的力量,可以用为人服务来布施。即使你不会说好话,没有力量为人服务,只要人家做好事,你心里随缘欢喜,随喜也是布施。每个人心里都有随喜、随心、随口、随力的功德宝藏,所以我们应该把储蓄在我们自己心田里的宝藏,随时布施,这才是致富之道。

布施是“人天三福行”之一,布施是通往人天的道路,你有布施,你就有道路,就能到达目标。布施如桥梁,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如同过河须要桥梁。布施是人我之间的桥梁,我说你的好话,我就能和你沟通,我有利益给你,帮助你,我就能和你沟通。

布施如田地,你有田地,你才能有收成,你有布施的种子,将来才能开花结果。过去有一个小女孩,父母双亡,沦为乞丐。有一天,她到寺院去拜佛,看到很多的信徒打斋供众,当下生起一念随喜的好心;但是摸摸口袋,身上只有一个铜钱,是过去在垃圾堆上捡到的,就把它拿出来布施。大和尚知道了,亲自来为她上堂说法,为她诵经祈福。

这个贫穷的小女孩离开寺院以后,走到一棵大树下休息,不久就睡着了。这时皇后刚逝世不久,国王心里烦闷,和大臣出外郊游、打猎,见到树下发光,向前一看,是一个犹如仙女下凡般千娇百媚的女孩,非常欢喜,就把她迎回宫里,立为皇后。

本来是一个贫穷的女乞丐,一下子贵为皇后,她心想:“这必定是我布施所得到的功德、福报。”因此,为了感恩图报,她就从宫里带了财宝,要到这个寺院里去作大布施。

途中,她心想:“当初我只布施一块钱,住持大和尚就亲自来为我诵经祝福,今天我再到寺院去大布施,这个大和尚不知要如何重视我呢?”

但是当她来到寺院时,大和尚见都没有见她,只叫一个知客师为她诵经祝福。皇后不免感到生气、失望,后来知客师说:“施主!上一次你来,虽是一块钱,但那是你的真心里全部所有,至诚恳切,那一块钱的功德无量无边,大和尚当然要为你诵经祝福。现在,你布施的财宝虽然多,不过,在我慢心之下,不算很多,所以,由我为你祝福就够了。”

布施,有所谓“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有时候,同是布施一块钱,功德应该是一样的,不过,你的一块钱布施给国家修桥舖路,布施给学生做奖学金,这样的功德未来性就很大了;我的一块钱只是用来布施给儿女打牌、吃喝玩乐,由于田不同,对象不同,功德因此有胜劣。同样的对象,你的一块钱布施给青年做奖学金,我的一块钱也是给青年做奖学金,不过,你的心里望报,你的心量很小,我的心广大无边,如此我的一块钱功德就大了。因此,布施主要在于我们的发心;发心不同,功德就有胜劣之分。一念虔诚,即使布施一块钱的功德,有时候与布施百万的功德是不相上下的。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很希望儿子能到寺院里过一段出家的生活。就如同现在的泰国,要想取得公民的资格,一生当中一定要出家一次,也等于台湾的役男要服兵役一样。因此,他把已经做到翰林的儿子,送到寺院里去修行参学。这个翰林学士到了寺院,先从沙弥做起,每天必须打柴、推磨、种田、担水,弄得身心疲累不堪。有一次,他从山下挑了一担水回到山上,忍耐不住心里的不满,而发牢骚道:“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是说,我身为翰林,却在这里挑水给你们出家的和尚吃,你们和尚吃了,怎么能消受?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正好给从旁经过的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说:“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意思是说,我只要一炷香,你万劫的供养,我都能消受。所以,出家人修无为法,你有为的功德,布施多少,都能接受。

布施的最高境界,要能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受施的人、没有所施的物,我、你和所施的物,都能不着相,这才是真正的无相布施。所谓“空心不空境,空境不空心,心境两俱空,心境俱不空”。如此功德就有大小之分了。

说到布施得福的多少,有时候布施很多,得到的功德很少,有时候布施的财物有限,得到的果报却很大。为什么会施少得多,或施多得少?施多得少,是因为有望报的心,有利害心;施少得多,则是因为出发心是为了利益他人,是用恭敬心布施,所以布施的功德,诚如前面所说:“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布施的果报究竟如何分胜劣?有时候布施田胜财劣,就如过去佛世时,有一天,佛陀经过一个地方,一个儿童欢喜地捧了一钵土供养佛陀。因为布施的对象是佛陀,田很胜,虽然所施物泥土很劣,功德却奇大无比。有时候财胜田劣,例如用珠宝布施给穷人。有时候田财俱胜,例如用黄金七宝布施给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有时候田财俱劣,例如用剩菜剩饭给乞丐吃。

有时候心财不同,心很重,财很轻,例如佛经里所说的“贫女一灯”,贫穷的女子布施一盏灯,心很重,财很轻。有时候财重心轻,例如前面讲过的贫女变皇后,最初用一块钱去布施、打斋,那是心重财轻,但是后来她贵为皇后,虽然布施的钱财很贵重,却用贡高我慢的轻心布施,所以,虽为皇后,也只获得知客师替她诵经祝福。

有的是心财俱重,也就是用恭敬心来布施贵重的东西,例如须达长者布施只树给孤独园,用黄金铺地,这是心财俱重;还有心财俱轻,心也轻,财也轻,例如用傲慢心给穷人一块钱,还要叮咛:“下次不可再来了喔!”这是心财俱轻。

此外,还有施受的不同,有时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例如我们到监狱里,或到一些苦难的地区去布施,我们是慈善为怀布施,布施的人心很清净,可是接受的人心里不清净。有时施者不清净,受者清净,例如有人偷窃别人的东西,然后再到寺院里去添油香,去做功德,这是布施的人不清净,接受的人清净。有时施受俱清净,例如宝积佛用香、花供养佛陀;又如无尽意菩萨用璎珞供养观世音菩萨,这就好像有道德的人礼敬有道德的人。有时施受俱不净,布施和接受的人都不清净,例如盗贼窃盗赃物给贪官污吏,金钱来路已经不正,又再拿去贿赂,这就是施受俱不净。

因此,说到布施,有时候同样的布施,但因钱财用法不一样,对方接受的心态不一样,而我布施的出发心也不一样,功德就有胜劣之分了。所以,《六祖坛经》里说布施“了无功德”,因为有为法的功德是可多可少的,唯有我们本体的功德性才是不增不减,无多无少,这是学佛者应有的认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由于是由太阳主管的,所以狮子的宝宝们大多非常的要强,他们不想让自己落后于他人,即便是在感情上也是如此,有些话或是有些委屈喜欢自己吞掉烂在肚子里,不想表达出来,但
  • 长沙梵童陈仕文,黄程海口海南曙光梦妮幻陈秀娟,林红济南诺德吴银堂武汉诠美张鹤明,丁杰西安亚太师茸广州美莱陈贵宗淄博美联臣白永辉有些是qu道和pu田系,不能说得
  • 谢谢我……垃圾侠…… 送完晚饭我的内心: “好饿好想吃饭收完垃圾我要快快吃饭” ​在经历了手抓发霉水果,发霉馒头,糊满油的米饭和菜,手抓不愿意卷起来的用过的瘫在
  • 她笑着拥抱他,无法开口让你留下因为不能牵绊你的未来,亦无法微笑送你离开,我多么害怕,一旦分开便永无再见的机会。可是红尘深处,对你的牵挂,依然是我心底最真的甜蜜与
  • 腊梅的气垫怎么选色号,我们上了四个常用的色号,我个人建议是这样选:01 Pink Porcelain 是最白色,冷白皮或者喜欢瓷白肤色的姐妹选这个。在大牌气垫里
  • [阴险][阴险][阴险]而我合作的这个公司在几十年前就入驻这些国家啦且生意火爆啦 (没有中间商,终于不用找代购,各种比价啦,因为都是统一会员价,开心)ps:成
  • 加强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成功经验和案例的总结,推介一批典型模式,宣传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成果,营造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良好氛围。 《指引》明确,社会资本是全面
  • 肖战时影 肖战玉骨遥肖战顾魏 肖战余生请多指教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唐三 肖战顾魏 王牌部队肖战肖战粉丝小飞侠理智支持肖战代言 支持肖战影视综艺 我喜欢肖战
  • 基层的执行力有目共睹,投诉也会很快响应… 之前我小号看到有人发了个截图,里面是说自己是ji女的扩列图还是什么,我当时也觉得挺怪的,但是没有去管,但是又在qq空间
  • #海外大牌[超话]##多多在你身边# 本人混油皮肤质哦我比较喜欢AHC的水乳(学生党可入)按压的就不会很浪费白色的罐和蓝色的都用过啦白色:涂上脸上不会油腻腻的,
  • 不过,卢甘斯克民兵的武器装备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是不是也得感谢北约呢?另外,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真实堪忧,有这么好的装备却连民兵都打不过,更别提俄罗斯军队了。
  •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知:如果是不应该爱的,不能爱的,我们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我们知道,妇女大量投身社会工作后,男女的感情一旦没有“道义”作为后盾的束缚力量
  • 为了一些互联网世界中虚无缥缈的热度,能极致冷漠到毫无人性的共情能力,看什么都能说成是作秀剧本,就硬蹭这个热度…我说有些人活着也没啥用,那为啥还要活着呢?整个锈湖
  • 男朋友觉得很好吃,我觉得整体也还不错[馋嘴],可以尝鲜,但是我还是觉得海苔小贝yyds!亿点点快乐[awsl][awsl][awsl]经历两次搬死重的培养箱,一
  • 适合睡前发朋友圈的文案[心]1、生活再遭,也不妨碍你越来越好2、世界治愈的是愿意自渡的人3、别太难过,这个世界就是针对心软的人呀4、所有动听的话,配上实际行动才
  • #每日一善[超话]#[开学季]#阳光信用# [羞嗒嗒]#每日一善# 诚实与善良,始终是人性中最具光辉的部分,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与喜爱,言出必行
  •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期间,不仅邀请到共和国演讲家彭清一教授做了主旨为《演讲人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精彩演讲,而且由新励成研究院联合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 #杀死伊芙[超话]# 今天重温一个太太剪的VE糖怎么有人笑着笑着又开始哭了KE4真的害人不浅 是我疯了第四季甜度再浓也不敢打开了 从此我的心里KE只有三季一周了
  • 佛教名词浅释[蜡烛]南无阿弥陀佛[蜡烛] [蜡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蜡烛]三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蜡烛]三慧:闻慧、思慧
  • 拖累“股神”表现的一方面是巴菲特在2016年收购Precision Castparts(PCC)失败造成的约110亿美元的资产价值减记,另一方面,是巴菲特未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