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祖师故事# 【农历四月初十,何祖诞辰[蛋糕]|祖师故事:何仙姑卖药】

在胜似天堂的杭州西湖边上,一条桃红柳绿的林荫道旁,屹立着一间老字号生药铺,刻有“济世堂”三个金灿灿大字的黑漆匾额钉在店门上方。这问宝号“济世堂”的药铺,经营南北川广生熟药材。莫看它门面不大,药材品种却十分齐全。所有三千药料,八百丹方,都能在这里配齐。因而,这个药铺不但在杭州,就是在江浙一带,也是出了名的。整日顾客盈门,门庭若市。把一条踏青赏景的林荫道,变成了市肆一般。

有一天,天气晴朗,清风徐徐。店门尚未打开,门口已经站满了等候买药的人。少顷,有一名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的道士,在徐徐清风中飘然而来。只见他鹤顶龟背,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他一来到人群中,立觉其气质非凡,似鹤立鸡群。

这位道士,穿过人群,直奔药铺门口。见店门未开,也不等候,径直上前敲门。不一刻,就有一小伙计应声将店门打开,众人便随着道士蜂拥而进。道士向店主打揖问道: “贫道要买几味药,不知宝号可有?”

店主回答道:“敝小店是祖传老字号药铺,三千药料一应俱全。不知道长需要那几味药?欲配什么方?”

道士嗤声笑道:“店主莫夸海口,我跑遍这杭州城内大小药铺,都未能配齐。你这么一间小小的药店,就能一应俱全?”

店主听道士出言不逊,心中自有几分不悦;但仍然和颜悦色地介绍道:“不是老汉夸海口,敝店药品确实齐全。受风寒,小店有金盏银盆、板兰根、大青叶、山芝麻和穿心莲;止咳嗽,有桔梗、半夏、川贝母、薄荷脑和枇杷叶:治耳鸣,有黄芪、党参、川牛夕、还有沉香和麦冬。单说‘龙'药就有好多种:龙骨、龙胞、龙胎样样全。龙脑香、龙诞香、伏龙肝、龙胆草,龙的五脏六腑都备齐,不知仙长要哪一味?”

道士言道:“你说的这些药我都不要。”

店主惊讶地问:“那到底要的什么药?但请仙长道出无妨!”

道士答道:“我要配一付家和散,又要一剂顺气汤。再要一盒消毒丸,还要长生不老丹。”

一听道士要这么些怪药,众人面面相视,不解其意。店主应付不了道士,便附耳小伙计,让他快上楼去把小姐叫来。

为什么要去请小姐出来呢?这里有一点缘由:

原来店主姓何,名叫何泰。祖居广州增城县云母溪,老两口身边只有一女。女儿十三岁时,随女伴进山采药,走失迷路,独自在山间寻道行走。忽见东峰下站立一人,鹤顶龟背,凤目疏眉,修髯飘拂,神态飘逸。何姑娘感到非常奇异,便上前参拜,请老公公指路。老人慈祥地说道:“小姑娘,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深山里来了,饿了吧?我这里有一鲜桃,你先吃了充充饥,我再告诉你怎么出山。”

何姑娘接过桃子,立觉有一股清香扑鼻。正好腹中饥饿,恨不得一口吞了下去;但她是一个非常孝顺父母的姑娘,只把鲜桃吃了一半,就舍不得吃了;想把那一半带回家去,让父母也尝尝鲜。不料,一失手,桃子掉到地上竟找不见了。她只得背上草药,按照老公公指引的道路,回到家中。

说也奇怪,打从吃过那半个桃子之后,她肚里再不感到饥饿了,而且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身体也觉得轻松了许多。走起路来,像飞一般快。每天早晨上山,天还不黑,就采了满满的一蓝子草药回来。还时常采了很多山果给父母吃。且变得更加聪明伶俐,通晓世事。店中遇到什么难解之事,只要找她来,都能迎刃而解。如今何泰碰见这个怪道士,要一些从未听说过的怪药,自己应付不了,只好命人再去把姑娘叫来。

何姑娘来至店堂前,彬彬有礼地作一揖,问道:“仙长来小店,需买甚么药?请讲!小女子这里伺候了。”

道士又重复叙说了一遍,何姑娘洗耳恭听。待道士把话说完,何姑娘眉毛一扬,竟爽朗地答道:“有!有!仙长所言药汤丸散,全都齐备。”

一句话,把老何泰说愣了神。心想,小小女孩家,说话不知深浅。分明店中无有这般药,她却跟人说全部齐备。这开的什么玩笑?若这位道长较起真来,非买此药不可.如何是好?他正想上前答话,把道士支走;不料,何姑娘又开了口:“父慈子孝是家和散,兄友弟恭是顺气汤。妯娌和睦乃消毒丸,少欲无烦不老丹”。

几句话说得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称是。这个说:“姑娘这话一点不假。我那老母亲,就是让我那忤逆不孝的兄弟气病的。他若能孝顺父母,不惹老母生气,她老人家的病早就好了。”那个说: “俺同胞亲兄弟,本来相亲相爱。自从娶了家室,两个妇人家整日饶舌弄嘴,你非我是,争家财要田产,弄得俺兄弟之间动了拳脚,损了筋骨,伤了兄弟情分。细想起来,妯娌不和是毒根也。”一老者颇有感概地说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少欲多施,不贪非份之财。少烦多眠,方能长生不老。何姑娘说得在理呀!”

众人明白了这些道理,都感到回去后只有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夫妻相敬,方能心情愉快,免除许多病痛。刹时间,来买药的人竞走了许多。

道士见此情景,频频点头。笑吟吟地夸赞道:“小姑娘,你可真会卖药啊!你这药铺不愧为‘济世堂'这一称号!”说毕,升空而去。

何姑娘心中一亮,忽然明白过来。此道士鹤顶龟背,凤目疏眉,不正是那年山中遇见的那位老公公吗 ?原来他是一位神仙啊!

这位道士正是吕洞宾仙师。他这次变成道士来买药,是欲点化于她。

何姑娘经过吕洞宾的点化,更加静心修炼,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遣使召她赴阙中,行至途中失踪了。传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人都见了,有一位仙子从五色云中缥缈而出。有一个叫蔡天一的道士认识,那位仙子就是何仙姑也。(原载《中国道教》 1989年第1期)

何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增城钟异,楚水流芳。守十年不字之贞,葆七世童真之体。仙桃授而辟谷,岁未及笄;云母餐而飞行,步如有鹤。拒伪周之宣召,注念贞观;显天宝之神奇,香生石室。月姊爱与缝裳,麻姑进而酌酒。三醉瑶池,不失容于王母;六毫顶放,本应瑞于何家。丈夫之气概伟然,巾帼之铅华全易。白璧无瑕,金华膺宠,大悲大愿,至孝至慈。青霞洞天仙姥,宏慈妙法元君。

至心称念宏慈妙法元君,不可思议功德。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歌曲不错,但是词很拉胯[二哈]每次听到前奏,我就忍不住蹦出央视评价羽生结弦的解说词“容颜如玉,身姿如松。”刻入我DNA里的赞美[苦涩]我的入坑之词。
  • 以前觉得一路有人结伴的感觉很好 走到现在经历过太多事又发现 不求谁和我关系好谁就要跟我一块奋斗到底 只求志同道合的人和我去到我想去的地方 毕竟人各有志 每个人的
  • 更多海外移民、留学、房产咨询,欢迎添加加凯金牌顾问Isa微信咨询:tyx15000571016 ​​​​【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3月4日,QS如期
  • 267451 凌雪薇 沈羲遥 836279 南烨玄宁儿 354576 秦小云 霍瑾霖 324863 颜兮兮 江城名 987532 安立夏 慕如琛 ​​​ 爱你
  • 硬着头皮去问他,然后他回答我“我没有任何感觉啊”。)于是立刻极限洗了个头 然后收拾东西出发[good]因为和yyl打赌谁不登顶谁打钱 本着赌徒精神一起爬上了46
  • 虽然未来无法预知 但总是感觉 此生大概无法再喜欢一个人,比喜欢川尻蓮更深 有时如深陷囹圄 情绪似被浓缩 却更易察觉世界之丰盈 心中充满感恩 每晚的月亮变得更可
  • 当一个人的心真能沉淀下来,安静下来纯净起来的时候,阳光格外明媚;便会感悟到拥有生命美丽与快乐;便会觉悟出明天,未来光明灿烂;便会拥有一颗唯美,善良,健康的心灵!
  • #热盘最新快讯#【郫都龙湖恒邦·云玺】龙湖恒邦·云玺价格约13000元/㎡起,价格仅供参考,以实际报价为准。#奥维云网avc[超话]# 多数头部开发商均以订制为
  • 烤羊排,费了好大心思腌的,味道好吃就是有点嚼不动,用煮的羊汤下了一碗粉丝,香得流口水。这个组合盐不用放,两种肉类结合甜鲜得不像话,原本是做个降火汤。
  • (建安之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笑你何囚?) 歌行(四言.古体) ——文/风吟无忌 倚树言殇,冷杯自凉。 残风苦步,月影惊慌。 百里寒霜,枯骨吟香。 莲
  • 那个夏日很长,我们自由的像道光不被标榜,野蛮生长,成为自己的月亮但少年轻狂,终将奔向不同的远方属于我们的那份记忆藏都没法藏记得你从远处跳往我的身旁重重的拍了我的
  • 你的所念所想,就形成了你的气场。 现在很多人对垃圾信息产生了很强烈的依赖,比如不厌其烦的刷着朋友圈,不断的阅读那些手机上的无聊讯息:暴富的、明星小三的、八卦野
  • #今日贴纸打卡# 公司大楼所在区域强制按时下班 大筛查好不容易按时按点下班 太高兴了让人有种今天是礼拜五的错觉过了8点 才反应过来今天才是礼拜二 核酸要过期了
  • 现在比当时在工地的整体情况要好上许多了,我不太经常去想我的生活需要哪些改变,即我不再花心思去努力在某条路上大踏步的行走了,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感觉我是否努力对我的工
  • #云观津城##防控疫情 天津在行动#【你为我守城 我为你护幼】“要知道,他们不只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更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嘉伦如故,大生有约#@任嘉伦Allen
  • 所有的人都唾骂妖女厉胜男,他们说是她破坏了一段武林佳话,破坏了仇人女儿的爱情,可是我分明还记得婚礼那天她的美丽,从来都没有那么纯粹过,她穿着鲜红的嫁衣,美丽惊人
  • 오늘은 운전에 대한 단어를 공부하도록 하겠습니다!!!今天我们来学学关于行车驾驶的词汇吧!​안타깝게도, 더 일찍 너를 만나지 못했지만 늦은 것은 늦지
  • 此外,节目中还公布了本次主题竞演的个人喜爱度榜单,王心凌、郑秀妍、谭维维排名前三!此外,节目中还公布了本次主题竞演的个人喜爱度榜单,王心凌、郑秀妍、谭维维排名前
  • 但是女粉丝听演唱会,不举一个灯牌不过瘾,所以她不肯交出来,还说安保是在为难她。小编认为吧,这算是乌龙事件,但无论这个安保人员是什么身份,都不应该如此呵斥,毕竟,
  • ​所以,金钱也很重要,如何能通过价值驱动的事情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用我们的行动来支持我们的心上任金鹰tp入口:不会做任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