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没有刺

红薯没有刺

在我小的时候,印象中家里粮食经常不够吃,一年到头吃的最多的是玉米面窝窝,玉米面饼子。

所谓玉米面窝窝,就是把玉米碾碎,碾成面粉,加水和成玉米面团,从面盆里揪出鸡蛋大小一块面团,团成球状,放在左手心里,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在一起,挤压面团,左右手同时互动,边挤压边转动面团,很快,球状的面团就会变成窝窝状。然后打开锅盖,把捏好的窝窝放在锅中铺有笼布的篦子上。所谓笼布,就是一块剪成圈状篦子大小的打湿的稀纱布,主要为了防止出锅时玉米面窝窝粘连到篦子上。很快,整个锅里就排满了玉米面窝窝头,煞是好看,好像排兵布阵一般。等整个篦子上布满了窝窝头,如果面盆里还有多余的玉米面团,这时就会把面团同样揪成小块,拍成饼状,直接沾在大铁锅的周壁上。

等这一切工作做完,就会盖上锅盖,灶膛里就会加大火力,大火猛烧,直到锅里的水沸腾,水蒸气从锅盖的缝隙里嘶嘶地叫着挤出来,再烧上大概二十多分钟,差不多熟了就可以等着出锅了。

在做窝窝头的时候,如果赶上有红薯的季节,一般会在蒸窝窝头的时候,篦子上会留出一半左右的空间用来蒸红薯。有红薯吃,一是可以调换口味,更重要的是多吃红薯,就可以少吃粮食,节约粮食。

有时锅里没有了窝窝头,全被红薯代替了,我就知道家里粮食已经不多了,或者根本没有了粮食。

玉米面窝窝或饼子刚出锅的时候,吃起来有一股甜糯香味。吃一次两次,吃一天两天还能接受,如果天天吃的都是这东西,就变得难以下咽起来。

过去农村做窝窝头,一次会做很多,做一次吃好几天,因为每天有做不完的农活,忙起来没有时间做。窝窝头放久了,就会变得非常硬,吃的时候就感觉特别剌嗓子,肠胃就特别不愿接受。吃烦了玉米面的窝窝头、玉米饼子,如哪天锅里蒸了红薯,我就特别高兴,红薯甜、软、香、糯,和玉米面的窝窝头比起来,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有红薯我基本不再吃其他的主食,红薯就是我的主粮。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有倒胃口厌烦的时候。我记得年头不好的时候,家里粮食确实不够吃了,母亲基本上一天三顿饭做红薯:早晨做玉米面的红薯粥;中午直接吃蒸老红薯;晚上又是玉米面的红薯粥。连续吃了半个多月,吃的我一看到红薯胃里就会冒酸水,但也没有办法,母亲说不吃红薯就没有东西可以吃。

我父亲小的时候在县剧团学过唱戏,一看家里实在困难,我父亲就想办法联系了一家民间剧团,跟着到各村去唱戏。过去唱戏,各村一般都会管饭,同时支付一些粮食作为演出费用。我父亲分到粮食,基本上就赶紧送回家,然后再赶回剧团。

有时父亲回来送粮食时,偶尔还会带回几个白面馒头。这都是父亲在剧团发了馒头,不舍得全吃完,给我们省出来的。见有白面馒头吃,我们兄妹几个眼都绿了。母亲刚把馒头端上桌,我们几个就一拥而上,每人抢一个馒头,狼吞虎咽起来。这时我的母亲就会笑盈盈地看着我们几个吃馒头,并对我们说:“慢着点吃,慢着点吃,别噎着自己”。这时我想起母亲还没有馒头吃,我会停下,把手里还没有吃完的馒头塞给母亲。母亲从来都不吃,又塞回给我。见我给母亲吃馒头,我的哥哥弟弟妹妹们也会停下来,抢着把没有吃的馒头塞给母亲,这时母亲就会笑着流下泪来,慌乱地挡着我们递过去的馒头,嘴里说着:“妈妈不吃,妈妈不饿,妈妈吃过了”!

当然家里也有做炒菜的时候,那一定是来了亲戚或者客人。有一次,我家里要盖个配房,需要从山上拉一些垫底石,铺在地基上,这样可以防止地面的潮气往上延到墙体上。因我家所在的农村属于平原,如需要一些石料,必须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山上去拉。我父亲就联系了他一个朋友,是某个生产队的拖拉机手,雇了村上的拖拉机,帮拉石头。

拉石头回来,赶上饭点,照例是要在家吃一顿饭的。我的父亲和母亲在他拉石头回来之前就开始忙开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做了四个菜,买了一瓶白酒。这都是父母攒了很久的钱置办的。我记得白酒是鱼台米酒,菜其实很简单,有凉调黄瓜、煮花生米、炒鸡蛋和油炸小鱼,主食是葱花面条。

在那时的我们山东农村,来了客人,妇女和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父亲在堂屋和他那个拖拉机手在喝酒,母亲领着我们小孩子蹲在厨房吃饭。母亲要求我们赶紧吃完饭到街上去玩,不要去堂屋打扰客人,告诉我们如打扰客人是很不礼貌的,爸爸也会不高兴。

现在想来,主要是小孩子平时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好容易弄点好吃的招呼客人,怕小孩子管不住自己,露出馋相或做出不雅的举动招客人笑话。吃完饭,哥哥、弟弟、妹妹们都去街上玩了,因为我知道堂屋父亲在招呼客人喝酒,更重要的是有好吃的。经不住美食的诱惑,趁母亲不注意,我就溜到了堂屋门口。扒着门框往里看。

客人首先看到了我,夹了条鱼,冲我招手,让我过去吃鱼,我正犹豫着呢,偷眼瞧了一眼父亲,见父亲黑着脸,我知道父亲生气了,当然也不敢往屋内挪进半步,我冲那位叔叔摇着手,大声说:“叔叔,叔叔,我就在门口玩会儿,我不喜欢吃鱼,鱼有刺,红薯没有刺,我喜欢吃红薯”。

那位叔叔扑哧一下就笑了,冲我父亲说:“你家孩子太懂事了,我第一次见这么机灵懂事的小孩子”!我父亲也不再黑着脸,把我叫进屋,给了我一条鱼,怕我害臊,叮嘱我去找厨房找母亲,让母亲把刺弄掉再吃。

从此全村都知道了我的“红薯没有刺,鱼有刺的故事”。

一次,焦虑不安的贾玲给冯巩打电话:“师父,我准备拍电影,想请你客串一个角色,片酬只有30万,你看成吗?”没想到,冯巩非常气愤的骂了贾玲一顿。

而后,贾玲感动得热泪盈眶。

贾玲,1982年出生于湖北。从小喜欢演戏,所以高考去了戏剧学院,可惜没考上。而后,经过再次复考,终于考上了戏剧学院的戏剧和喜剧专业。

当时,学校给贾玲家里打电话确认了她的专业。然而,贾玲没在家,她妈妈李焕英接了电话。因为她的乡音,导致学校老师误将戏剧听成了喜剧。贾玲得知这个消息时,已完成无法改变了。

大学时,冯巩在贾玲学校当老师。贾玲是个高情商的孩子,由于冯巩课上十分的严厉,所以除了课业之外,贾玲和冯巩并没有其他交际。后来,冯巩觉得贾玲是个好苗子,于是就收她当徒弟。

毕业后,贾玲想自己创业,就租了一个地下室。然而,当时喜剧演员不好找工作。偶尔有一些商演,但经费少之又少,很快贾玲就没钱付房租了。

这时,贾玲的姐姐打来电话:“妹,你如果撑不住了就回家吧,我给你找个工作。”

然而,贾玲死活不回去,跟姐姐说:“还行,我还挺得住。”面对每月房租的压力,贾玲无奈,只好求助师父。并把自己的近况告诉了冯巩。

于是,热心的冯巩,立马就给贾玲的姐姐打电话:“工作,可以慢慢找。没地方住,我给她找个地方住。没钱吃饭的话,只要我吃得起饭,就不会把贾玲饿着。”贾玲姐姐一听,说:“行,有冯老师管着,我就放心啦!”

于此,在冯巩的帮助下,贾玲顺利的留在了北京。

而后,冯巩凭着自己的名气,带着贾玲四处演出。之前贾玲自己出去演出,最高才赚200元。而和师父冯巩一起演出后,冯巩给贾玲的辛苦费,从来不低于1000元。

经过几个月的轮回商演,贾玲把放在柜子里的钱一数,哇,一共有6w多。

这下,可把贾玲乐坏了。要知道,当时她的房租是400块一个月。为了逃避房租,她总是早出晚归的,生怕被房东抓到,向她要房租。现在收入多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网友称:“贾玲能遇上冯巩这样的贵人,实属三生有幸啊!”

不仅如此,冯巩不但带着贾玲到处商演赚钱,还在贾玲遇到挫折时像父亲一样安慰她。

有一次,贾玲和白凯南的作品准备上春晚。可是,已经二十九了,贾玲却突然接到通知,“你的作品被拒收了。”贾玲十分伤心,就哭着给冯巩说:“师父,别毙了我们的作品。”冯巩非常惊讶。“怎么了?等一下。你在哪里?”贾玲说:“我现在在家,大家都陆续来我家。”冯巩说:“好,你等着。”电话一挂,就急急忙忙往贾玲家赶去。

冯巩带着妻子艾慧一起来到贾玲家,贾玲顿时惊呆了。“怎么连老师母都惊动了?”

然而,冯巩明白贾玲心情不好,为了安慰她,便四处寻找她爱吃的大闸蟹。

冯巩亲切地说:“孩子没事,吃了大闸蟹就好了。”结果年三十中午,贾玲接到通知,“你们那个节目还是上吧。”事情虽有善终,但在贾玲遭遇挫折时,冯巩想尽一切办法安抚她。

众人都议论纷纷:冯巩与贾玲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父女情!

后来,贾玲在接受采访时说:“师父一直把我当女儿看侍。”然而,“女儿”贾玲曾经惹怒了“父亲”冯巩。

当年,冯巩建了学校,方便以后更好的培养后生,包括对贾玲的培养,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把贾玲培养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女相声演员,没想到贾玲居然出现在了《百变大咖秀》里。

这下把冯巩气坏了:“你干什么呢?一个好姑娘,去学这种不文雅的表演?你的相声学得那么好,多给观众弄点作品,比学那个被撩起的裙子(模仿玛丽莲·梦露)好多了。”

“师父的几句话,一下点醒了贾玲。”贾玲顿时觉得愧对师父,因为她的分心,那段时间也没有把相声做好。

然而,贾玲觉得《百变大咖秀》特别有意思,也不想放弃。于是,她一边创作相声作品,一边上《百变大咖秀》。

就这样贾玲的相声事业,渐渐有了起色,可以说小有成就。然而,因为忙事业却忽略了家庭,直到贾玲妈妈去世,贾玲也没有见上一面。

从此,在贾玲心里便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一次采访中,贾玲说,“妈妈去世后,我总觉得自己的幸福不完整,缺了一角。”

后来为了弥补遗憾,贾玲花了四年时间拍摄《嗨,李焕英》来纪念她的母亲。选角色时,她也不忘师父冯巩对自己的栽培,让师父来窜演一个角色,不过片酬不高,只给了30万。

一天,她惴惴不安地给冯巩打电话。“师父,我想拍电影,想请你来窜演一角。就说一句话,但是报酬只有30万,好不好?”

没想到,冯巩一脸不高兴的骂贾玲说:“谈什么钱,你拍电影是好事,我高兴还不极呢?钱就不要了,用得着我的地方,我顶力支持你,”听了这番话,贾玲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实,贾玲和冯巩的师徒关系真令人羡慕。尤其是冯巩对弟子的关心和支持,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成为一股清流。

然而他优秀的徒弟贾玲,也没有辜负他的心血。在各个舞台上都很活跃,给观众带来了很多作品,也给了观众留下了许多欢乐。这样的喜剧演员你们喜欢吗?你怎么看?

民间故事 :
老农进城赶集,
买下鲤鱼后放生,
鲤鱼说往柳树下面挖地三尺

话说在明朝年间,
蓟州有一位老农,
姓李名三正,
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田舍农夫。

他在大山脚下开了几块农田,
平时种植一些瓜果蔬菜,
等到丰收时就挑到镇上的集市里贩卖。

妻子王氏是个手巧的妇人,
懂得刺绣,
平日里经常给大户人家做一些针线活,
一年下来也能赚些银子。

夫妻俩虽说没有大的收入,
但吃穿倒也不成问题。

有一年夏末,
李老汉挑着担子去农田里收菜。

这年风调雨顺,
庄稼长势甚好,
李老汉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
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 今年的收成不错,
这些菜准能卖不少银子,
希望来年也是个丰收年啊!”

李老汉一边收菜一边小声嘀咕着。

不到一个时辰,
李老汉收满了两担子菜。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挑起担子径直朝着镇里走去。

走了半个时辰,
李老汉终于进城了。

因为来得有些晚了,
好的摊位已经被其他商贩占了。

李老汉在集市里转悠半圈,
没有看到空位置,
无奈之下,
他只得在集市边上落了脚,
开始吆喝起来。

“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刚采摘下来的,
乡亲们过来看看呀,
价钱便宜!”

李老汉经常来集市里卖货,
因为他的蔬菜和水果新鲜,
价钱实惠,
镇上的人都愿意买他家的货。

久而久之,
彼此也都熟络起来。

“ 李伯,
您给我称一些,
要新鲜的!”

一位乡民说道。

“ 稍等,
我给你挑挑!”

李老汉一边说一边弯下腰挑选水果。

“ 这些新鲜的,
个大味甜,
我再给你便宜一些,

如何?”

李老汉笑着说道。

“ 您做买卖真实在,
那我就多买一些!”

那人说完后,
也弯下身子开始挑选水果。

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
不到午时,
李老汉的两担子菜就卖了个精光。

他掂了掂手里的银子,
满意地笑了。

随后他挑起担子开始往城外走,
路过一家酒馆时,
飘来一股酒香。

“ 这酒真香啊!
家里好像没有酒了,
进去买一些吧!”

李老汉没有别的嗜好,
忙碌一天就喜好喝上一口酒,
所以他家的酒一直没断过。

付过酒钱后,
李老汉心满意足地往城外走去。

走到城门附近时,
他看见前面有个摊位前围了很多人。

李老汉好奇心起来,
于是也走了过去。

他挤进去一看,
原来是个鱼贩在那里卖鱼,
鱼贩一边吆喝一边与买家商谈着价钱。

“ 娘,
你瞧那条鲤鱼,
它似乎想要从筐里跳出来。”

一个稚童指着一条鲤鱼朝着身旁的年轻妇人说道。

稚童话音刚落,
几个围观买家都顺着手指看了过去。

此时一条满身金黄的鲤鱼正在筐里不停地打挺,
似乎要跃出来。

“ 娘,
你看那条鱼,
它似乎在流泪!”

稚童继续说道。

年轻妇人看了看那条鱼,

笑着说道 :
“ 小孩子别多嘴,
那条鱼没有哭,
只是水而已。

走,
咱们回家!”

妇人言罢,
领着稚童离开了。

李老汉心思细腻,
稚童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弯下腰仔细一看,
果然发现那条鲤鱼的眼圈周围有水花。

“ 这个筐里没有一点水,
天气又十分炎热,
那不应该是水,

难道真的是泪花?”

李老汉暗暗思忖道。

再看那条鲤鱼,
满身金黄色,
而且在鱼头正中间还有一个红色的斑点。

那个斑点十分鲜艳,
乍眼一看如同眼睛一般。

“ 哎呦!
这条鲤鱼和寻常的鱼不一样,

难道这是鱼仙?”

李老汉的妻子整日烧香祈福,
十分相信因果,

夫妻俩闲聊时王氏总说一些神和仙的事,
李老汉耳濡目染,
见到此景首先想到了鱼仙。

“ 老哥,
你要买鲤鱼吗?

这可是罕见的鱼,
你瞧瞧皮毛,
你绝对没见到过。

您若是要,
我可以便宜一些卖给你!”

鱼贩见李老汉不眨眼睛地看着那条鲤鱼,
伸过头询问道。

“ 不瞒小哥,
我长这么大,
还确实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鲤鱼。

你看它全身金灿灿,
泛着金光,
还有头上的那个红斑,
真是罕见啊!”

李老汉说道。

“ 既然老哥如此喜欢,
那就卖给你了!”

鱼贩拿起那条鱼朝着李老汉说道。

“ 多少银子?”

李老汉询问道。

鱼贩思忖一下,

回答道 :
“ 2两银子,
如何?”

“ 啥?
这也太贵了吧?

我不买了,
你还是卖给别人吧!”

李老汉说完起身就要走。

其他乡民听见后也议论起来,

一个乡民说道 :

“ 就是一条鲤鱼而已,
你居然卖2两银子,
你这明显是在坑人,
你做生意不实诚,
我还是去别家买吧!”

此言一出,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他们丢下手里的鱼后纷纷离开了。

“ 喂!
你们别走啊!
我都给你们称完了呀!”

鱼贩着急了,
慌忙喊道。

没有人理会他,
乡民们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老汉挑起担子准备走,
鱼贩一把拉住了他,

说道 :
“ 老哥,
您留步!

这条鲤鱼您若是真想要,
我就低价卖给你了!”

“ 多少银子?”

“ 30个铜板,
如何?”

“ 忒贵,
算了!”

“ 您出多少?”

“ 10个铜板,
不能再多!

它再怎么好看,
也终究是一条鱼,
它又不是什么宝贝,

你若不卖,
那就自己留着吧!”

说着,
李老汉抬腿就走。

“ 得,
算我倒霉!

就因为这条鱼,
把我的买卖都搅黄了,
那就10个铜板,
您赶紧拿走!”

鱼贩装好鱼,
递了过来。

李老汉一边掏钱一边嘀咕道 :

“ 跟你说,
10个铜板都是多给的。

年轻人,
以后做买卖要实诚一些才好呀!”

接过鲤鱼,
李老汉赶忙往回走。

他找了一家店铺,
要了一些水,
将鲤鱼重新养了起来,
随后他快步朝着家里走去。

虽说是夏末,
但午时的温度依旧很热。

李老汉怕鲤鱼被晒干,
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上面遮阳。

因为担心鲤鱼,
归家时走得快了很多,
不到半个时辰,
他就到了家。

进了门,
李老汉大喊道 :

“ 老婆子,
快弄一盆水来,
你看看我买到啥了!”

王氏正在屋子里做刺绣,
听闻老伴儿如此一喊,
她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匆匆忙忙地跑了出来。

李老汉已经将鲤鱼拿了出去,
拎在手里朝着屋子里走着。

“ 你从哪弄来的鲤鱼呀?”
王氏问道。

“ 镇上买的,
你看看这条鱼的样子奇怪不?”

王氏仔细看了又看,
眉头紧锁,

轻声说道 :
“ 老头子,
这可不是一般的鱼啊!

咱不能吃,
赶紧将它放生!”

“ 我买它回来可不是为了吃,
这条鱼非同寻常,
我担心被别人买走,
这才买了回来。”

“ 老头子,
你别耽搁,
快去放生!”

王氏有些惊慌地说道。

“ 嗯!
我这就去放生!”

说完,
李老汉拎着鲤鱼就朝着村北面的大河跑去。

到了河边,
李老汉将鲤鱼放进水里,

轻声说道 :
“ 我不管你是鱼还是仙,
反正你的样子不同寻常,
我和老婆子都不忍心你被别人伤害,
快走吧,
下次可别被人捉住了!”

鲤鱼入了水,
不停地吞吐,
随后一个打挺,
钻入了水中。

游出去很远,
鲤鱼头从水里冒了出来。

它看了看岸边的李老汉,
随后一头扎进了水里,
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李老汉擦了擦手,
轻轻一笑,

说道 :
“ 这里才是你的家呀!”

说完,
他就回家去了。

“ 今天的菜卖了多少钱?”
王氏询问道。

“ 15个铜板,
不过买鱼用去了10个铜板,
这一坛酒花了5个铜板。”

李老汉回答道。

“ 那今日你岂不是白忙活了?

也好!
买鱼放生终究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

老天都给咱们记着呢,
以后会回报我们的,
这钱不白花!”

王氏果然是个信奉因果的妇人,
她并没有责怪老头子乱花钱。

而事实证明,
“ 善有善报 ”的道理
并非是虚谈,

就在当天夜里,
被李老汉放生的那条鲤鱼居然找他来了。

朦朦胧胧中,
李老汉听见有人在呼唤他。

他睁开惺忪的睡眼一看,
发现床边上趴着一条鲤鱼,
他再仔细一看,
发现鲤鱼头上还有一个鲜艳的大红斑。

没错,
正是白天里他放生的那一条鲤鱼!

“ 你咋又回来了?

你离开水还能活吗?”

李老汉询问道。

鲤鱼点了点头,
居然开口说话了 :

“ 恩公,
多谢你将我买下后放生,
要不然我早就成了别人家的盘中餐了。

为了报答你的恩情,
我送你一箱银子。”

李老汉一听鲤鱼说话了,
不由得吃了一惊,
身子下意识地往床里边挪了挪。

“ 恩公你别怕!
在你们村子外面的那座破庙院子里,
有一棵柳树。

你往柳树下面挖地三尺,
下面有前人留下的宝箱,
里面是白银。

你快去挖,
记住,
此事千万别和他人讲!”

鲤鱼说完后,
身影越来越模糊,
随后消失不见了。

李老汉摸着脑袋,
心里是一阵诧异 :

“ 鲤鱼开口说话,
这可真是天大的怪事。

还有它怎么知道破庙里有柳树?

还说树底下三尺深的地方有宝箱,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老汉坐在床上琢磨片刻,
随即他推醒了老婆子,
将此事说给了她。

“ 老头子,
鲤鱼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我觉得你可以挖一挖试试,

万一是真的呢?”
王氏说道。

“ 好!
明日一早我就去破庙那里看看!”

说完,
李老汉躺下休息了。

可是他一直寻思这件事,
没有再入眠。

天一亮,
李老汉扛着铁镐就去了破庙那里。

这座庙什么时候修建的,
没有人知晓。

自打李老汉记事以来,
这座庙就荒废着,
没有人来此烧香祈福。

只是偶尔有路人在此处避雨、
歇脚,

一直也没有祸事发生过。

李老汉走进破庙,
来到院子里,
一眼就看见了那棵柳树。

李老汉没有迟疑,
开始往柳树下面挖。

挖了大约三尺,
忽然挖到了硬物。

他吃了一惊,
心里嘀咕道 :

“ 莫非真有宝箱不成?”

他赶忙蹲下身子用手刨了起来。

片刻后,
一个铁箱子完全露了出来。

李老汉大喜,
将铁箱子抬了出来。

费了半天劲儿终于将铁箱子打开,
而里面的东西着实让他大吃一惊。

正如昨夜里那条鲤鱼所说,
箱子里面装着的正是白银!

李老汉睁大了眼睛,
又用手揉了揉,
等他再次睁开眼睛,
发现箱子里还是白银!

“ 哈哈!
这下子我发财了!”

李老汉抑制住心里的喜悦,
没敢声张,
偷偷将铁箱子带回了家。

“ 老婆子,
你快过来看看!”

李老汉兴奋地说道。

王氏走近后一看,
惊慌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老头子,
这真的是从那棵柳树下面挖出来的吗?”

王氏询问道。

“ 正是!”

“ 哎呀老头子,
咱们的善心没有白费,
你那10个铜板的确没有白花啊!

咱们得到回报了!”

王氏开心地说道。

有了这箱子白银,
夫妻俩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了。

不过,
他们能有这样的好报,
全是因为他们平日里的善心善行,
这是鲤鱼对他们夫妻俩善心的回报了!

故事完!

总结 :

李老汉进城赶集,
花了10个铜板买下鲤鱼,
后与妻子商议,
将鲤鱼放生。

那条鲤鱼为了报恩,
说出柳树下面埋有宝箱的秘密。

李老汉因为善行得到了一箱子白银,
应了那句 “ 善有善报” 的道理了!

各位看官,
人活在天地之间,

善心善行是最为美好、
实在的修行。

在此多说一句 :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常行善事,
我们总会有回报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Procreate画画[超话]# 出, 自学板绘画画头像ke nutdream2, 5, 6期小画家iPad,养乐多,沸腾牛奶团练,阮九团练,画久久插画
  • 三奔主题曲『ボクラBB』的舞蹈动作point(by tsuyo校长): 1.bun!的时候手用力打开 2.握方向盘兜风 3.学小蜜蜂嗡嗡飞那样 4.全身表现Ki
  • 昨天下雨,早上起来烧鱼。赶到妈处问了顾女肯定不做后到卫老板中介处。有四个女人排排坐等挑选。一番话后她们不愿来,我也没看中。两个眼镜女, 还两个没做过住家。我教育
  • 喜欢“光阴”这个词,读来便有一种静水流深的沉缓萦绕于唇齿之间,亦常有沧旧之感跃然心上。 物换星移,花月斗转,时光一去不复返。从晨曦鸟鸣坐至落日余晖,春花秋月,
  • 回想之前和来四川以后接触到的人 总觉得四川人的格局不如它的自然浩大 想象着在上千年的楠木下成长起来的四川人 性格里是否有某种极为深沉的严肃 但好像仍然困于金钱与
  • #火车百科#【DF11型内燃机车】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戚墅堰厂在DF9型机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机车装车功率3610kW,最高速度170km/h。机车采用16V
  • 某乎上私信回答了一个健身汉子~ 健身是不是会导致脱发? 严格来说健身不会导致脱发,但健身的确会加剧雄激素脱发!特别是本身存在有“脱发基因”的人群,不过健身本身
  • 据记者斯基拉消息,阿尔维斯收到了多达5个国家的球队邀约,不过球员决定冬窗再做决定。 报道称,阿尔维斯目前正在欧洲度假,这位38岁的右后卫已经决定到1月份的转会
  • 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妈妈兼职在家做美容服务,在家带娃做饭做家务,晚饭后辅导作业,孩子上二年级,弹幕或者评论里经常有留言说又是丧偶式育儿,爸爸去哪里了。好像在家庭生活
  • 祝: 我的大宝贝@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出道五周年快乐[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 2019.08.02 无意中打
  • 我家的碗盘都是易耗品,隔几年就会换一套,不是什么有品味爱生活,就是因为隔几年就摔碎了一个不剩,或者磕得碗边都破损了,怕割嘴,不得不扔掉。 最近家里的碗又只剩三
  • 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妈妈兼职在家做美容服务,在家带娃做饭做家务,晚饭后辅导作业,孩子上二年级,弹幕或者评论里经常有留言说又是丧偶式育儿,爸爸去哪里了。好像在家庭生活
  • 有个作家,提出了三点疑问:1. 胡锡进说段长期不工作,不知这个长期有多长?网查2019年3月,段还以副主编身份参加报社参与的论坛;2. 胡说段"赋闲",有职位有
  • 网见图,家附近立交桥下,过夜菜农。 高中时,总骑自行车往返学校,有天清晨雾大,走到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听到一位中年男人在号啕,寂静早晨里,哭声格外突兀。是个瓜农
  • 不下一百万次交易成功验证:掌握六步抄底口诀,三个抄底形态,精准抄在婴儿底 人们常说:“新手死于追高,老手死于抄底”,谁都想在最低点买入一只股票,然后股价就像茅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
  • 去年报道的时候我还挺难过的 因为马上就要和家人分开了 谁能想到今年我居然来迎新了呢 五点起床 坐了一天 现在就是腰不太好 戴了十五个小时隐形 眼睛也不太好 说话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善良与贫贱无关,与富贵无关,与学识无关,与职位无关,它存在于每个心存善念的普通人当中,这世间,能让一切人与人之间无私
  • #每日一画# 阿尔希波夫——《隐修者》  《隐修者》俄罗斯 1891年 布面油画 66x62cm 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博物馆      这幅画描绘了一位独自
  • 一句话 语调平静语气自然,皓文却好像被人抓住了小辫子一样窘在那了。全家属院都知道,那年冬天,几岁大的小皓文跟着老爸去江边抓鱼掉到江里面的事。没等着老爸救,皓文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