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石的地质学研究及歙砚自磨刃发墨理论
历史上,人们对砚做过大量的直觉性描述,依据感官与实践认知,总结出了一套评定砚石优劣的标准,但一直没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阐述。经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地壳内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即火成岩;二是由外力及海水中沉积物生成的水成岩,即沉积岩;第三就是由以上两种岩石在外来因素影响下,如高温、高压等作用下,使其岩性发生变化的变质岩。歙砚石属于变质岩,未变质之前是一种水成岩,其岩性为板岩结构中的黏板岩、含粉砂板岩及粉砂质板岩。歙砚石的地质年代为前震旦纪,距今10亿余年。由于这种变质岩既保留了原来水成岩中的矿物成分,又重新经过高压组合,砚石中云母和石英等分布密集、聚结紧凑,使得歙石纹理缜密,坚润细腻,叩之金声,抚之如玉,即所谓“金声玉德”;平均硬度达到肖氏40度(摩氏4度),比墨的硬度平均高出一倍。所以在用墨研磨时,发墨益毫,“贮墨不涸”,“磨之无声”(就是下墨快,不损笔锋,贮墨不易干涸,磨墨时噪音低的意思);同时也造就了歙砚另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即“多年宿墨,一濯即莹”(就是歙砚虽用之年久,墨膏满面,却能洗之立净的意思)。真正具备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二德相兼的优点。由于岩石中还有硫化银、钠、铁、锰等其他丰富的矿物成分(如砚中含高价氧化铁,砚石则成褐色、棕色,如含绿泥石则为绿色,而含黄铁矿石则呈黄色),这些都聚在岩石的胶化物中,在岩石再次形成的过程中,受压力、地热、渗透等外力的作用不同及岩石本身凝固程度的不同,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构造状态,从而形成了歙石千姿百态的纹理以及丰富多变的色彩,大约有百十个品种,远远超过其他各砚种。根据程明铭1985年编写的《安徽省歙砚石料评价技术要求及天然纹饰的研究》,将歙石天然纹饰分为五类,即层理纹饰:刷丝纹、玉带等;金属纹饰:金星、银星、金晕、金花等;叶理纹饰:水波纹、罗纹等;斑点纹饰:鱼子纹、紫云玉斑等;混合纹饰:眉纹等。
20世纪80年代中叶,安徽歙砚厂与北京地质大学联合对歙砚砚石产地进行了地质考察,采集了系统的地层标本和砚石标本。经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物相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实验研究之后,科学地分析了歙砚砚石的矿物组成。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砚石的发墨原理及砚锋的自磨性,总称为“歙砚的自磨刃发墨理论”,并撰文发表在1988年的《科学通报》第17期上。经研究后发现,各种歙砚砚石的化学成份大致相同。比对鱼子纹石与金星水波罗纹石两组砚石的化学分析结果,可以知道砚石属富钾岩石,原岩为粘土岩(蛭石型黏土岩)。砚石的形成温度为300℃~400℃,压力为3到6千百帕(kbar)。采用仪器检测歙砚砚石的一般性质后发现,砚石平均比重为2.9,大于世界各地所产的其他板岩比重(小于2.7,个别达到2.8);平均硬度为摩氏3到4度(肖氏30到40)。砚石的矿物组成主要有云母、绿泥石和石英等,80%的矿物颗粒粒径在0.01毫米(10微米)左右,云母粒径更小,在1~10微米之间,其云母为多硅白云母,绿泥石为蠕绿泥石(在双目镜下观测,黑色矿物即为蠕绿泥石,蠕绿泥石为黑绿到黑色,与它的含铁量有关,蠕绿泥石是歙砚呈苍黑色的主要色素矿物。也可以说蠕绿泥石中含铁量的多少决定了砚石从黑绿色到黑色的颜色变化)。砚石中多硅白云母占50%~60%,蠕绿泥石占20%~30%,石英占20%~30%,长石占1%~2%,余者小于1%。当人们使用砚台时,墨在砚上的研磨过程其实就是砚面切割墨体,因此,砚是切割工具。刃是切割工具的关键部位,是决定切割效果的主要因素。从几何上看,刃的形态有四类:
零维(点型)刃,如锥子的尖端。
一维(线型)刃,如刀具的刀刃,它可以上直线形,也可以是曲线形。
二维(面型)刃,如锉刀的锉面。
三维(体型)刃,如狼牙棒的棒面。
显然,砚面是二维刃。二维刃由锋构成,锋有零维(点状)锋,一维(线状)锋和局域二维锋(面状锋)。砚面上的锋称为砚锋,对歙砚砚锋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表明,优良的歙砚砚面的锋都是曲线状的,常见的是鱼鳞状砚锋和花瓣状砚锋、折线状砚锋。此外,还见有点状锋。一般来说,多硅白云母和蠕绿泥石多呈曲线状砚锋,如同刚性很强的锋利刀锋,可以顺利地切割墨体,石英则呈点状砚锋,犹如人之犬牙,有利于处理墨体中个别硬物。砚锋形态对墨的切割效果和切割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砚锋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S
i 是 i 区域的面积,Σl
i 为i区域内线状锋的总长度,ρ 的单位为μm
-1
。若
有点状锋,则定义ρ =Σ N
i
/ S
i ,ΣN
i 为i区域内点状锋总数。该参数表达了砚面
上砚锋间距,决定着切割墨体的墨粒粒度大小,因此,砚锋密度和发墨质量
密切相关。根据扫描电镜照片的测量结果,将歙砚砚面刃分为四类:
疏锋型:ρ<0.6


中锋型:0.6<ρ<1
密锋型:1<ρ<1.5
高密锋型: ρ>1.5
中锋和密锋面型刃的砚锋间距在1微米左右,它们切割墨体所得到的墨粒为微米级,呈似胶状,即“发墨如油”;用高密锋型刃所得到的墨粒更细,但切割速度变慢,即“滑感”;用疏锋型刃所得到的墨粒较粗,多在微米级以上,即“粒感”。由以上分析可知,歙砚的发墨效果决定于砚面的矿物组成,砚锋形态和砚锋密度,这一原理称为砚的发墨原理。
似鱼鳞状砚锋 鱼鳞状砚锋
花瓣状砚锋 折线状砚锋
由于歙砚砚锋呈叠瓦状排列,几乎所有矿物都被连锁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它抵消了层状矿物的面易于解理性能,保护了片状矿物。一般来说,线状或点状锋经过一段时间研磨之后,会变钝而逐渐不能再起切割作用,即不同时刻,其切割效果是不同的,或者说,砚面的切割性能是不稳定的,然而,歙砚砚锋不同,由片状矿物构成的砚锋,呈叠瓦状排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虽然它可以受损伤,但不会失去切割性能。由于片状矿物与砚面斜交成一条线,即线状锋,若某一水平上的线状砚锋消失,另一水平上的线状砚锋将自动出现。所以,歙砚的砚锋是天然的,不是人为的。在使用过程中,原砚锋不断消失,新砚锋又不断产生,故歙砚砚锋具有自磨性质,这就是歙砚砚锋的自磨性。事实证明,百多年前的旧歙砚,其砚锋如同新歙砚一样,具有优良的发墨效果。以上关于发墨原理和砚锋的自磨性总称为歙砚的自磨刃发墨理论,可用于评价砚石的内在质量。

#励志语录[超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一万​小​时定律,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基‎础​的​起‎点​而已。真正要想成长​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更‎长​用‎心‎坚‎守​的‎时​光的酝​酿‎。这​世上‎,最​大​的​弯路就是试图去寻​求‎捷径‎。人​的‎焦​虑‎有‎时候​来自‎,周围​的‎人​都‎跑​得​很‎快‎,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远​远抛下‎,想‎做‎点什​么呢,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我​想说‎的​是‎,世‎界​并‎没‎有那么​恐怖,愈‎发‎想让​你​感‎觉​到‎TA跑​得‎很‎快的​那‎个​人‎,愈有​可​能‎是在‎原地​张‎牙舞‎爪的跳​动​。也‎不要‎总​想着‎干‎点​别​的‎什‎么,就踏踏​实​实​做好手‎上​的​一‎件件​小事​,人生‎无‎捷​径,你在大路上稳稳‎当当​的走,好‎事自‎然‎会​来‎。

#垣城点滴# 云里雾里说钩弋

文/梁立柱

在肃宁人眼里对外能为肃宁代言的只有俩人,一男一女。男的叫刘春霖,女的叫钩弋。刘春霖是大清末代最后的一个文状元,名副其实的文曲星,祖籍肃宁县北石堡村人,抗日时期坚拒日伪盛邀,成就了一段民族气节的佳话;钩弋呢?叫全了是钩弋夫人,大汉帝国汉武帝刘彻的宠妃,也是汉昭帝刘弗陵他娘,国母级别的人物,汉昭帝即位前被武帝幽禁至死。可以说钩弋是为大汉帝国的传嗣工程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美女。
人一出了名儿,特别是被历史学家认可的英雄或被人们崇敬的人物,那个地儿不管是其祖居地,还是其出生地,或者是在那儿做过官儿、办过事儿,只要是能粘上一点边儿的,大都会有人站出来抢。说那谁谁谁是我们这儿的人,往个人脸上贴金。这无非就是想蹭点热度,借此在世人面前高抬自己一下。钩弋死后被她即位的儿子刘弗陵追封为了皇太后。可以说一时荣光无限。这时候毫无例外的就有不少地儿的人开始出来抢了。抢钩弋的地儿都有哪儿呢?河间、献县、阜城,当然了还有肃宁。为什么呢?都因为一个叫褚少孙的人。
褚少孙,西汉汉成帝时期的一个博士。这人也很爱读史学史,是司马迁的忠实粉丝。也是该着这人出名儿。司马迁的《史记》传着传着,不知什么原因到了汉成帝时期就被传丢了一部分,这下褚少孙便有了机会,于是他决定为史记补记。最后他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号。他留不留名号咱先不管,咱要说的是他与钩弋有啥关系。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了,要不我也不会在这提起这人,虽说他的后人中出了个大大的名人褚遂良。不说废话了,咱说咱的正事儿。
褚少孙先生在《史记》补记中留下了对钩弋的记叙,怎么说的呢?“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就这几个字。但就这几个字儿,让与河间有关系的人就忙活开了。现在的河间人说,史书上都说了,钩弋是河间人,这证据还不铁吗?现在的献县人也说了,说啥呢?你们河间在汉代叫河间吗?我们这儿那时才是名副其实的河间呢,当时河间国的都城就在我们献县的乐成,钩弋是我们献县人才对。阜城人听完就笑了:当时的河间国不只单指献县这块地儿吧,也包括我们阜城的,我们这里还有纪念钩弋夫人的娘娘庙呢,钩弋是我们这儿的才对。肃宁人也不示弱:在古代河间与肃宁从来没分开过,那时我们都属武垣县管,武帝过河间其实就是过武垣,武垣的县治在哪儿?武垣城!就是现在我们肃宁窝北镇境内的汉武垣城遗址那儿,还是国家级文物单位呢。再有,我们这儿的四月十八窝北庙会就是纪念钩弋夫人的。
说来说去,大家伙都是围绕着“河间”在说事儿。那么在历史上“河间”指哪儿呢。闹明白了河间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概念,一切可能就清晰了。
河间取名儿有点会意的味道。在战国时期黄河是在大名分叉入海的,分开后的南、北两河之间的区域大家顾名思义就叫了河间。后来有些不甘寂寞的专家又提出九河之间的说法,这已是后话。在汉代初年置设的河间郡,是从赵国的钜鹿郡分划出来的,这时的河间郡很大,包含现在的肃宁和河间,后来刘邦头死时,把河间郡的西北部的一些地盘划给了涿郡,这里面就有武垣县(包括肃宁、河间),从这以后到大汉终了现在的肃宁县和河间市就与河间郡或河间国没有了关系。公元前178年汉文帝把河间郡封给了赵王刘遂的弟弟刘辟疆,从此河间国进入了历史舞台。公元前164前,由于河间王死后膝下无子,中央就把河间国的编制很撤了,分河间国为河间、广川、渤海三个郡。9年后,即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又恢复重置河间国,国王就是大名鼎鼎的献王刘德,其地盘儿呢,却没有完全恢复,仅把原河间国分出来的河间郡的地盘儿给了刘德,其辖地仅为原河间国的三分之一。这时候的河间国都辖哪些地儿呢?献县、东光、武强以及阜城等地。这也是汉武帝时期的河间国。
弄清了河间的概念,我们大致就可以说清汉武帝得钩弋在什么地儿了。
褚少孙在补记中提到的河间,应为河间国!其地不含现在的河间和肃宁。那钩弋到底是献县的呢,还是阜城呢?这个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情结,一种对名人崇拜的情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儿都应该有一个代言人用来膜拜,用来骄傲,以之激励后人勇往直前。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肃宁历史上的一个名人:魏忠贤。这人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大闻人,可以说是名动全国的大闻人,可惜是个太监,被崇祯皇上弄死了,在历史上被冠以“阉人”、“大坏蛋”等名号。这人生在肃宁,官在北京,死在阜城,头悬河间。可是日后这些地儿的人对老魏都没人抢,一提魏忠贤异口同声地说,魏忠贤,肃宁人。
名声臭了,谁都想躲,名声好了,谁都往前凑。这也是人之常情。
说着说着就说远了去了。咱还接着说钩弋。既然汉武帝是在河间得的钩弋,那钩弋就跟肃宁没关系了吗?也不能说地这么绝对。因为在哪里得的并不见到说她就是哪里人。为啥这么说呢?这还得从钩弋夫人的身世说起。
钩弋夫人的父亲老赵是汉武帝朝的京官儿,由于犯了事儿,被武帝施了宫刑,完了老赵就把她女儿送给他妹妹养着去了。也就是说汉武帝得钩弋时她正跟着她姑呢。她姑应该是嫁过去的,可能是当村,也可能是外地。究竟是哪的就不好说了。也可能就是从武垣肃宁这儿嫁过去的,也未可知。我这么说不是在强拉硬拽,非要把钩弋与肃宁拉上关系。因为现在网络上提起钩弋夫人,大家已有绝大多数认可了钩弋是肃宁人。为什么呢?我想大家不会都是糊涂人。里面的原因可能就是钩弋他爹就是汉武垣城人氏。 https://t.cn/R2WxaS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韩暂停联合军演 此次为何要停呢?
  • 定了!港珠澳大桥10月24号正式通车!收费标准是…
  • 权健申花虹口大战,权健主力雪藏,U23挑大梁,张修维首发亮相
  • 国产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西湖大学正式成立丨科技早新闻
  • 何必苦等双11!万达鞋粉节年度巨献,全场鞋品最低5折起!!!
  • 大特保创始人离世,盘点一下那些离世创业者,珍爱生命,远离加班
  • 大二女生失联10天 疑落入传销组织被控制
  • 内江诊所内打斗 致2死一重伤
  • 网易回应徐波事件报道:清朝亡于1912,至今已106年了。
  • 世锦赛中国女排3-0横扫荷兰,六登领奖台首摘铜牌
  • 李盈莹砍20分中国女排3-0轻取荷兰队 夺世锦赛第三名
  • 刘涛胡杏儿《亲爱的客栈》秀闺蜜情,她们中间藏了一个低调的孙俪
  • 菜场捡鸡肠怎么回事?菜场捡鸡肠警察找上门真相让人后怕
  • 西湖大学成立!希望西湖大学能像西湖那样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 男子晒吃湟鱼被罚,有网友评论不如吃海参
  • 一周热门事件(12.24-12.29)
  • 国安VS亚泰首发出炉!
  • 火箭湖人冲突大爆发,保罗隆多互殴,三人遭驱逐
  • 猎户座流星雨周五晚来袭!在纽约也能看到!是时候约一波国家暗夜公园啦!
  • 国考报名,以下问题易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