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没想到还是不得不面对!

4月14日下午,刘维工作室突然发布了一则讣告,其母亲还是没能战胜病魔,63岁的年纪,离开了这个世界。

网友们看后第一反应就是十分意外,因为在今年2月,刘维刚宣布暂时退出娱乐圈专心照顾母亲,在3月初的时候,他还曾发布状态向大家回报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

就在前两天王彦霖icon结婚时,他还激动转发状态,动态下面,一众网友对他开启了催婚模式,能感受到近段时间,刘维妈妈的病情应该是比较稳定,所以他的心情也不错。

哪不知今天再次听到刘维母亲的消息,就是已经病逝,大家觉得突然的同时,也很心疼刘维。

毕竟从妈妈癌症复发起,他全心照顾妈妈、不断给妈妈加油打气,还许下今年的心愿:让妈妈不再疼,想和妈妈一起跨入2023年,可是如今这些愿望都落空了。

其实刘维之所以走上这条事业之路,也是受到了妈妈的很大影响,因为妈妈喜欢唱歌,刘维从小呆在这个环境当中,才爱上了唱歌跳舞,之后为了帮妈妈圆“歌手梦”,站上舞台、参加比赛,然后出道、成为明星。

只不过刘维这一路走来算是非常坎坷,出道15年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当时他请求朋友帮忙宣传,语气非常谦虚又小心,处处都在为他人考虑。

也有明星因为他为人真诚,主动帮他做宣传,比如张杰、张碧晨汪苏泷、谢娜、沈凌、杨迪、雷佳音、朱亚文、baby、欧阳娜娜、魏大勋等人,可即便阵仗如此之大,依然没能卖得理想的成绩。

但他从来没有放弃,一直都在努力。

后来他靠着模仿,以搞笑风格逗观众开心,终于被观众记住,只不过因为他豁的出去,不少人给他贴上了“油腻”的标签。

直到他宣布暂时退出娱乐圈,很多网友表示不舍得,也表达了对他的喜欢,其实能看出,虽然走得坎坷,但是刘维被大家看见了,在照顾母亲这件事上,众人更是感受到了刘维内心的孝顺和善良。

相信他能够坚强挺过来,带着妈妈的梦想,继续前行,在后半程的人生里,希望刘维能迎来美丽的绽放。

#三联美食# 说到锅盔,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来自北方地区的面食,或者如今在不少大城市流行成网红的湖北公安锅盔,却不知,在四川,锅盔也源远流长。

四川的锅盔分两种,一种是军屯锅盔,馅料揉在面中,反复擀压,做成千层厚饼,然后重油煎炸,然后烘烤,相当于吃的是一个饼,酥香化渣;另一种锅盔则不用油煎,而是面饼先烙,然后烘烤,有点像北方的肉夹馍白馍,并且也像肉夹馍一样可以夹配菜吃,只不过配菜种类大有差异。

我老家是四川自贡富顺地区,从小吃到大的,便是后一种。旧时,卖锅盔的铺子,一般都较小,三四扇门板铺面,当街一个烘炉,炉顶一张圆形平面锅,中间稍凸,行话叫“鏊子”或“煎饼鏊子”。店内靠墙壁一块硕大的柏木面板,制作锅盔的师傅就在这硕大的柏木面板上操作。
做锅盔的面粉,两成是烫面,八成是酵面,加小苏打揉匀后,制成面团,然后抻成四厘米粗细的圆条,扭成大小均匀的剂子。随后,师傅将剂子用手掌压扁,擀成圆饼坯,直径约12厘米、厚约1厘米左右。

擀圆饼坯时,师傅一边擀一边在柏木板上敲打着,发出有节奏、有声调的“啪,啪啪”声,因此,老家人把制作锅盔叫成“打锅盔”。记得小时候,夏日中午,整条街都被这“打锅盔”声打得好静好悠长,人也被打得好困好寂寞,不由想起从前的许多和将来的许多来。

周作人说他老家乡间制麻花,过程中声音也响亮,“时时空敲木板,的答有声调”,在他看来,这是为了告诉大家铺子开门了,有火热麻花吃。我们老家小镇上锅盔铺里的“打”,或许也是这个意思或目的吧。

回到锅盔的制作,面团擀成型后,先在平面锅上烙,这锅也是底下烘炉的封盖,锅盔烙热了就放进烘炉烘烤。烘烤时要时时翻面,直到两面硬脆。刚出炉的锅盔,又香又白,绵香爽口,回味微甘。

白面锅盔看上去有点软,嚼起来却很有韧性,耐饿,且经济实惠、携带方便,因此极受挑夫、水手们的欢迎。聪明的家庭主妇会把白面锅魁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菱形,同油腻的残汤剩菜尤其是回锅肉残汤一起烩来吃,又香又韧,当菜又充饭。这又有点像北方的泡馍了。

锅盔铺里为了增加花样,还有混糖锅盔、椒盐锅盔、酥糖锅盔卖。混糖锅盔和椒盐锅盔分别是把红糖和椒盐完全揉进酵面里,然后烙饼烘烤,吃起来各有风味。“酥糖锅盔”则是红糖不揉进面里,直接做成馅,包在面饼里面,拷出来时红糖滚烫,白面绵软,一口咬下去,满口甜蜜喷香。

我是50年代人,儿时能吃到的是最便宜的白面锅盔,那时家穷,一次能吃到整个锅盔就是奢侈了,大多时候是母亲买一个锅盔,平均切成几块,几弟兄一人一块就吃了。锅盔边沿密封,中间自然分成两层,夹菜很方便,所以有时母亲也会把整块锅盔拿回家,在白面锅盔的边上用刀划一道口子,将自家做的麻辣大头菜丝包在锅盔里面,一人一口轮流地咬吃,解馋。

大头菜,学名芜菁、蔓菁,四川人从南北朝就开始腌制了,一家一户,自制自食。到了清代嘉庆年间,成都有人开了专门腌制大头菜的酱园子,经过赴京应试举人携带推广,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大头菜渐渐和涪陵榨菜、宜宾芽菜、南充冬菜成为四川“四大腌菜”。

我们老家自贡地区,大头菜不仅可以作为一道单独的小菜,用来拌干饭下稀饭,而且在炒、煮、炖、火锅中,作为配料也普遍使用。配锅盔时,锅盔的绵香加上大头菜丝的麻辣咸鲜甘脆,吃时牙齿咀嚼的快感,难以名状。

除了大头菜,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锅盔的小贩,还会备上凉粉、凉面、冲菜、炒鸡蛋等,教嘴馋的吃货们将这些分别夹在锅盔里吃。那时如果看见一个壮汉,一边吃着锅盔一边流泪,还满脸惬意,那他吃的一定是锅盔夹冲菜了。

如今生活条件更好了,在四川的大小城市里,有专门卖锅盔的街边档位,夹冲菜和炒鸡蛋的已经很少了,更流行的是夹夫妻肺片、红油耳丝、凉拌鸡丝,丰富多彩,令人眼花,很受年轻人欢迎。

著名画家、美食家张大千,是毗邻自贡盐场的内江人。张大千爱吃牛肉菜肴,在台湾,他请客吃粉蒸牛肉时,只用自制海椒(辣椒)面和四川汉源的花椒,豆瓣要油酥过。吃时要专门到牛市口去买椒盐锅盔,用锅盔夹着粉蒸牛肉吃。

看来,用锅盔夹着麻辣大头菜丝、凉粉、凉面、冲菜、炒鸡蛋、粉蒸牛肉等吃法,不但普通吃货喜欢,著名美食家也喜欢。

这样当然更好吃了,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样的锅盔有些“奴欺主”的意味,埋没了锅盔本身的好味道。我甚至一度认为,正经的锅盔铺是从不这样卖锅盔的。而今老了,牙口不好了,但我还是喜欢吃韧劲十足的白面锅盔,单独吃,就喜欢那绵香爽口,回味微甘的味道,清爽朴实。充其量,就锅盔夹个麻辣大头菜丝吃。

如今的锅盔店早已不再有“砰砰砰”打锅盔的声音,即使有,在车马喧哗的大城市里,或许也听不见。但偶尔路过锅盔店,还是想起故乡小镇的锅盔铺,小徒弟将面团在硕大的柏木案板上反复地揉啊揉啊,有一次,父亲看见了,诗意地说:“是人在揉面团还是面团在揉人?面团在揉中变香,人在揉面团中成长……”因为有诗意,我也就记住了父亲的话语。

后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诗句,想到这是苦难在“揉”我,我也就心态平和地接受苦难的“揉”,同时也去“揉”苦难,让自己在与苦难的砥砺中成长。

《回味微甘的锅盔,不负每一个饥肠辘辘的“打工人”》作者 | 陈茂君

#三联美食# 在淮海中路一间洒满阳光的厨房里,赵荣华热起锅子来。案板上的五花肉已经收拾停当。“我爸爸做菜是‘老三篇’,上海传统家常菜,最拿手的就是红烧肉,所以我骨子里面相信上海味道就是红烧肉,两个月必须吃一回解馋。”但赵荣华烧起菜来,已经和父辈大不相同。

他用平底锅爆香青葱和姜片,将五花肉煎到微黄。“猪油煸过以后特别香,而且高温可以封住肉里面的水分,肉质不容易老。但也不能煸太长时间,猪皮会硬。”他往锅里倒红酒——而非上海人家常用的料酒或是黄酒。“我们的红烧肉做得好,就和法国的鹅肝一样,软糯丰腴。

法国人用酸甜果味的东西来搭配鹅肝,找那个味道的平衡点。我做红烧肉也是这样。红酒有果香、有酸度,能够综合红烧肉里的甜味和油腻。”酱油、冰糖下锅,肉在锅里小火焖了三刻钟,眼见汤汁快要收干,赵荣华淋了些日本料理常用的味噌下去:“现在真正好的黄豆酱油很难找了。红烧肉酱香味要浓,味噌正好可以用来提味。”这一份肉,裹着亮晶晶的酱汁,甜得恰到好处,果然如他所说:“配一碗白米饭,一口闷,下饭菜,下得嚇死人。”

一道小时候“外婆常做”的面拖小黄鱼同样被赵荣华弄出了花样。他用全麦面粉和生粉混合做面浆,再向面浆里淋少许油——这是日本天妇罗的做法。锅里油温七成,他提溜着收拾好的小黄鱼,裹上面浆,在油锅里转一圈,用筷子蘸点面浆洒在正在烹炸的鱼上。这也是天妇罗的技巧,使外壳更加蓬松酥脆。

鱼出锅,赵荣华拿出浓稠的黑醋汁,在盘子里勾出线条。“七分意大利黑醋加三分冰糖,小火慢慢熬成,”他解释说,“混搭小黄鱼,味道会更丰富。前几天意大利米其林三星厨师西莫·博图拉(Massimo Bottura)来上海,我吃了他做的菜,其中用到了他珍藏40年的黑醋汁,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灵感。”

不惑之年的赵荣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对上海味道的改造与这座城市的变迁同步。从前,赵荣华家就住在现在上海新天地所在的位置,太平桥。

他记得小时候,家里出门的几条街上遍布小吃摊。一家叫“春园”的铺子有鲜美的小馄饨和黄芽菜肉丝春卷。那时候流行“小笼馒头”,“外面是发酵过的面皮,里面裹肉馅”。他爱吃大汤团,猪油芝麻的馅子,也爱“四大金刚”,呛饼、油墩子、粢饭团和粢饭糕。当然少不了生煎,“下面的底薄而脆,上面的皮薄而有弹性,肉馅结实,大口咬下去都是汤水,一不小心就会溅得一塌糊涂”。

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太多机会上餐馆,婚宴就是盛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场景,在一家饭店二楼,台子上有条很大很漂亮的松鼠鳜鱼。一桌菜好不好,就看一道松鼠鳜鱼。小孩子等着鱼上来,吃完可以下桌玩了。”

1996年,上海开始改造太平桥地区52公顷的旧城。也就是这一年,已经学了4年厨师,做惯了上海菜、广东菜的赵荣华赶上最时髦的一阵风,成了西餐厨师。那以后,意大利菜、日本菜、东南亚菜、美式餐饮他都上过手。他在外滩三号的一家西餐厅做热房主管。一天,一个美国女记者穿着厨师服到厨房里来采访,他负责向她介绍厨房的运作方式。临走时,她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吃顿饭?

认识赵荣华时,莫云刚刚开始在中国的美食记者生涯。她本就出生在一个跨文化背景的家庭。母亲是上海人,8岁离开上海去西班牙,随后到美国定居。

赵荣华描述岳父母家的厨房:“你能想到的世界各地的任何调味品,都能在那里找到。单单是芥末就有十几种之多。”在莫云记忆里,母亲“从来不会做两道一模一样的菜”。赵荣华赞叹岳母对食材充满想象:“比方做豆腐,她会放奶酪进去,让人意想不到,但是非常好吃。”

爱情在厨房破土,被美食滋养成长。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在上海相遇,一拍即合。

赵荣华在外滩三号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忙碌12个小时以上,但无论多晚回到家里,他都要给莫云做一道菜。莫云对他的手艺充满了赞叹。这让赵荣华大为惊讶:“从前我没有觉得厨师是个什么高尚的职业。我也给我以前的女朋友做吃的,她并不会赞美,甚至在向其他人介绍我的时候会羞于说我的工作。在莫云这里,我第一次感到这门手艺是值得尊重的。”

同样,赵荣华的经验和人脉为初入美食报道的莫云打开了厨房秘密的大门。相处的前10年,两人一起去上海各种餐馆试菜。“每天都去新的餐厅,认识新的厨师。”从5000元一位的分子料理餐厅到广园路菜场对面的灌汤包和辣肉面:“骑着一辆电动摩托车,两个人每天到处跑。”

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好的时候,丈夫的红烧肉她能吃掉一整盘。但赵荣华家的餐桌,从来不会连续两天出现一种风味,那是一桌世界美食的流水席。1年前,赵荣华开了一家潮汕火锅店,那个时候上海吃四川火锅的风头刚过。没想到,一年来,沪上的各个档次的潮汕火锅“开了不下1000家”。生意之好令赵荣华大为意外,第二家分店已经开张。

今天的上海好像赵家的餐桌,在灯红酒绿的林立餐馆中,本帮菜反主为客,成了边缘角色。这倒并不奇怪。曹聚仁在《上海春秋》里回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本来,天下美食佳味,集中在扬州,到了近百年间,才转到上海来。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了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

听说我要寻找本帮菜,赵荣华带我去拜访了他的两位朋友。身材瘦削的孙伟轩原本是一位足球运动员,90年代初,他从市级队伍退下来,被安排进宾馆学厨4年,在一些本帮菜餐馆陆续烧了8年菜。他2010年创业做本帮菜馆“弄堂筵”。

2012年店面扩大时,他相中了武夷路附近一处小楼。把店面转手给他的上一位餐馆老板说,这里19世纪中叶的时候就有一家小酒馆,叫“悦宴九馆”。这个故事打动了他。小楼位置僻静,做的是回头客生意。他的顾客绝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上海本地人,拖家带口的来吃家宴。

本帮菜馆大不易,孙伟轩觉得自己是讲情怀的。“上海各类餐饮输入非常多,论本帮菜,好餐馆两只手的指头就数得过来。消费人群年轻化,年轻人讲新鲜口味,喜欢外来的味道。从经营说,火锅是可以标准化的,本帮菜不能。

比如红烧,糖和黄豆酱油的比例怎么放,什么时候放,调料和火候的把控都是需要有功夫的。没有10年厨龄,烧出来的菜完全不能看。有些菜系的馆子可以开得大,可以有中央厨房,完成一道菜的前四个步骤,但本帮菜最多只能完成前两个步骤,只能进行原料粗加工。原料、人员,成本就都上去了。”

弄堂筵打“怀旧”牌,孙伟轩觉得,许多本帮菜馆为了迎合客人,已经将菜品的口味改得离谱了。他的初衷是做“不改良的本帮菜”。但事实上,“改良”似乎不可避免。

传统上,本帮菜用青鱼做熏鱼,但孙伟轩用三两到三两半的小鲳鱼,“肉质好、刺少、鱼身扁,容易入味”。鲳鱼块经过两次油炸:第一次定型,第二次炸酥。出锅的鱼块浸入孙伟轩留了十几年的“老卤”里。他嫌白糖腻,在老卤里放的是麦芽糖和冰糖。做松鼠鳜鱼,他借用了粤菜的糖醋汁,除了茄汁和冰片糖,还加了西餐常用的OK汁和微有辣味的喼汁。

一道油酱毛蟹,蟹下油锅前需要裹淀粉。他试验了许多回,选了一种荷兰土豆粉,“用量小,挂壁裹料作用好,蟹黄蟹膏不会流失”。不过他不会在这道菜里加更多新鲜调味料。毛蟹和年糕炸过之后下锅红烧,只放酱油、糖和水。“高汤都不用。毛蟹本来已经很鲜,放别的东西就抢味了。”孙伟轩最得意的改良,是把梅干菜和上海酱鸭一起烧。梅干菜吸满了浓厚丰润的酱汁,以上海人的标准看,“下饭最好”。

孙伟轩开的是平价餐厅,赵荣华的另一位朋友方元走的是高端路线。“福1088”餐厅在沪上的名头很响。镇宁路上,三栋奶黄色水泥拉毛墙的西班牙风格老宅子并排在一起。门口没有招牌。镇宁路一带是旧上海的富人区。这三栋老宅中的一栋原本是方家的祖宅。

方元的曾祖父方旭东任过张作霖的财政部长,后来专攻铁路地产等实业,攒足钱后来上海定居,买下这宅子。解放后,老洋房里搬进“72家房客”,方家也一直住在这里。20多年前,住户陆续搬离,方家重新收回房子,方元的母亲就着地方开了一家“福园”餐厅。餐厅的招牌菜是一道用硝、盐、酒等腌制的硝蹄。2006年,方家把相邻的两栋宅子也并进来——他们原本属于李鸿章的小儿子和上海阜新面粉厂老板孙多森。

走进今天的“福1088”餐厅和走进“摩登时代”老上海大户人家的宅邸没有多少区别。在一间用于招待VIP客人的房间里,一块“生福轩”的匾额挂在墙上,是书法家谭泽闿民国二十四年(1935)所题。拼花的瓷砖地板在灯光下显出油亮的包浆釉色,一只中西合璧的红木橱柜和一张梳妆台分立在房间的两头。它们都是上世纪20年代的老家具。梳妆台两侧各有一把30年代的单人皮沙发。瓷砖、吊灯、家具都是方元一家从古董商手里收来的。

“专门请人看过,确定是老上海的东西,”方元说,“并不是因为开店才这么做。有这个情结。房间风格的复原依据我爸爸妈妈小时候对宅子的记忆。这是自己的家,所以一切都做得特别细心。”他让我留意一人高的深棕色木质护墙板,房间里那些可能扎眼的电灯开关都小心地藏在了里面。

悉心打造的旧上海迷梦自然需要称得起的菜式。方元推荐一道金黄浓艳的金必多浓汤——20年代起风靡上海滩的海派西餐富贵菜。一条一尺半长的鲥鱼气势磅礴地端上桌来。鱼身上码了火腿片和醪糟,清蒸出一汪鹅黄清透的汤。火腿的咸香和醪糟的清甜衬着鱼鲜。鲥鱼没有去鳞——上海人的讲究,“鲥鱼吃鳞不吃肉”,“鳞片连接的地方有胶质,最美”。

贵价餐厅会在普通食材的菜肴上格外讲究些功夫。酒香豌豆尖,只取豌豆尖最嫩的那一截,确保口感无渣。九块红烧肉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为取到最漂亮的五花,“一大块肚方,修掉一半”。

赵荣华最爱一道清炒豌豆:“小时候吃豌豆,我爸会先打招呼:‘给你炒个豌豆,时令货!’”方元的豌豆自然不同于家常货色。“豌豆太老的发干,太嫩的里面是一包水,我们只取恰到好处的那些。40斤云南豌豆,只能挑出10斤豆子。”小豌豆油亮亮、绿莹莹,小玉籽一般盛在瓷调羹里,放进嘴里,像鱼子酱一般崩裂开来,满口清甜。

“福1088”虽然走老上海的步调,但菜肴已经不完全局限于上海菜了。方元一方面觉得,传统本帮菜做不出太多花头,没有新鲜味道客人不会买账。另一方面他也曾试图去上海周边郊县发掘一些“老味道”,但又嫌加工方法“太原始”,“农家菜,上不得台面”。

毫无疑问,本帮味道在变。就像他小时候记忆里的那些东西:“从前的馄饨皮是碱水皮,发黄的”;现在最红的生煎“吃上去就是和小时候的完全不同。难吃谈不上,就是不对劲”。方元的坚持,是在厨房里无论如何要有土生土长的上海厨师:“真正的上海厨师长已经很少了。本帮菜的厨师算到现在已经有第五代。”

他提到84岁的本帮菜泰斗李伯荣:“李伯荣算第二代,他吃过第一代本帮菜大师的菜。他的徒弟又以他为蓝本,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真正的本帮传统味道是什么?那好像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遥远想象了。“据说,李伯荣黄金时代的手艺真的是非常好。”方元喝一口茶,幽幽地说。

《在上海,什么才是真正的“本帮滋味”?》作者 / 徐菁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国国防部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表示:“接下来的日子里,国防部将确保以色列供给充足,能够保卫国家和人民免受暴力和恐怖主义的侵袭。需要注
  • )我:对哇 花会招蜂引蝶 配只蝴蝶多合适:这蝴蝶是金的呀,可以买好多花我飞速拿起 哈哈哈哈哈哈 我:啊?宇哥呀,等冰青儿那天鼓起勇气来看你,给你带你最爱的辣条啤
  • 现在想来,当初我如此犹犹豫豫,也许是潜意识里也认为那里狭长、偏窄的客厅始终过于逼仄,无法容纳更多即将前来拜访的贵客吧,而现在虽然没有山景,却拥有开阔、明亮的客厅
  • ”  女佣到了楼上的书房传达了意思,霍礼鸣合上手里的文件,“好,我这就下去。  商烟还有宾客们的目光都“刷”的看向了他。
  • 《许初允宁遇洲》许初允 宁遇洲(最新章节小说已完结)全文阅读笔趣阁 请+ 即可取全文 书名:《许初允宁遇洲》许初允 宁遇洲 主角:《许初允宁遇洲》许初允 宁遇
  • 为什么医院不可以做DNA亲子鉴定有三点:1、因为亲子鉴定不属于常规的医疗服务,且DNA亲子鉴定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和相关专业人员,因此现在的一般医院不做亲子鉴定。
  • 全网最优质版本‼《南笙锦傅司韫》[太开心][悲伤](FXPyvvl ‼书名:《南笙锦傅司韫》 ‼主角:南笙锦傅司韫 全文请到公#众#号【岁月书摘】发个主角名,就
  • 是谁说过,靠近,就是一种温暖,有的时候,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简单的问候,便能让心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依靠。光阴的屋檐下,希望有一个人,能看到彼此内心不为人知的优雅
  • ”“看就看呗,又不是外人…”男友一把将我搂入怀里,吻了过来。”“看就看呗,又不是外人…”男友一把将我搂入怀里,吻了过来。
  • zyz买的小蛋糕,准确的说他没有这样的审美是我自己挑的,唉老是因为他买丑丑又难吃的花和蛋糕不愉快,明明教过一百遍了我喜欢什么样…四个人没摆出来第二种姿势,我之前
  • ​好看啊 [心][心]最后一集也太奈斯了吧看到最后24集我准备二刷再来一遍,[doge][doge] 好帅气给我冲 好好看 应该也很带感我好爱双手奉上!好看啊
  • 980打穿了,花生老师的言语判断和资料也看了,高照老师的23超大杯跟着视频学的,24超大杯只做了题。事业编准备好久的综应c,结果辨析题没有考,考的是从来没考过的
  • 高濑的曲风确实是越来越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了[二哈]我真的哭死,人生中第一次live体验献给了最爱的山冈晃,晃叔的歌从12岁一直伴随到我现在且横跨了寂静岭和beat
  • ”“我现在留着她,只是为了迟早会离开这里,不会带着她,把她带着就是一个累赘,如今我就当作从来没生下这个孩子,我要重新生活”顾的人,这样的人和善良沾不上一点边。”
  •        所以做人一定要爱人之善,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要能够容人之过,要有大量,这个才是佛,才是菩萨。       所以做人一定要爱人之善,要能够原谅别人
  • #解锁宝藏宁夏# 【兴庆区设立新业态招聘专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都来了!】 “你好,请问饿了么招聘外卖小哥,有什么要求吗?” “你好,我是退役军人,之前没有
  • 几乎都没有相对应的邪恶神明阻止他们,但如果你去看其他国家的创世神话,你就会发现中国的创世神话和造人神话,简直就是太顺利,太完美了。给人的感觉不像一个“混沌邪恶的
  • 一切灼灼个资至上,今天有内娱好多人,宁宁一下子在几家面前刷脸,黄皮水果们也不要松懈,做好安利,不管团内队友粉的破事,拿出歌手粉丝的样子,守住全球代言人的主场!帝
  •   原来那晚,他是真的公司有事,想起他在浴室外跟她告别,声音从容平稳,应该不棘手可以处理。如果沈知初真心要和他离婚,那他放她走,可现在她忽然消失,手机打不通,短
  • [玫瑰][玫瑰] #微商##微商招代理##微商代理##骨病知识##古方源# 《为什么骨病一直治不好 》1、治疗方法不对,没有打通“淤堵”;2、 康复心切,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