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搬家:走了26个来回、31公里、搬几百本书…》 文|读者:艾小佳

疫情之下,对于打工人来说,比居家更可怕的,恐怕是搬家了。

最近,我们租住的房子即将到期,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我们提前半个月就在同一小区租下了一套三居室,但就在计划请搬家公司的前一天,社区发布通知,搬家车辆禁止进入小区。这犹如晴天霹雳,两年前,我们搬来现在的住所时,一家五口外加一只猫的行李多到一辆4.2米的标准厢货都没装下,这次,东西只多不少。眼看着租期到了,怎么办?

我抱着一丝侥幸给社区打了电话,工作人员说,按照现行的防疫政策,搬家车辆确实不可以进小区。这彻底粉碎了我的幻想。那么只剩一条路:自己搬。这个方案,工作人员说没问题。

当我对家人说出这个计划时,不出所料遭到了一顿炮轰。爸爸冷笑,“你在开国际玩笑”,妈妈急了,“囤了这么多米面油,真是自己害自己”,老公叹气:“一直说要‘断舍离’,家里怎么还是一堆东西”……就只有五岁的娃蹦蹦跳跳,说要去新家了好开心。所幸,只经历了一个晚上,他们就认清了现实,加入到搬家的行动中来。

老公借来一辆手推车,我拿出上次搬家剩下的几个大纸箱,吃完晚饭后正式开动。本来我信心满满,按照我的“测算”,新老住处相隔600米,白天忙完工作后晚上至少可以搬三趟,一趟拉四个大纸箱再加上一些零碎的杂物,三五天就能结束战斗。

第一趟很顺利,路上还偶遇一位快递小哥,他看我们拉这么多箱子,说“你们也是去发货吧“,我解释“是搬家”。但他笃定,我们和他就是同行。小哥的直率和幽默,缓和了我们的焦躁。走在小区,甚至有了一种饭后遛弯的错觉。

但是,等到把三趟搬完,累到人仰马翻之际,一收拾发现只搬了储藏间的五分之一时,我顿感信心全无。到了第二天一早,浑身的酸痛也仿佛在嘲笑我们:还是太天真。

既然已经开始,只能咬牙坚持。我们改变策略,从重物开始搬起,以免越到后来越没劲儿。

家里最重的就是几百本书,“买书一时爽,搬家火葬场”的滋味,我彻底领教了。如果是四箱普通行李放到推车上,一个人努努力就能拉得动,但换成满满四大箱书,仅仅是将它们抬到推车上这一步,就耗费了我们几乎全部力气,路上一人拉、一人推,才能勉强前行,好不容易到达新家卸货时,还遭遇了“翻箱”事故,箱子散架了,书撒了一地,狼狈至极。这一趟下来,我跟老公已经累得不想说话,改为用眼神交流。

于是,书还没搬完,爱书如命的老公居然主动提出,将剩下的书精简一些,不常看的就卖给二手书平台。然而他看来看去,舍不得这个,又舍不得那个,最终只选出了42本出售。幸好所剩已经不太多,我们也找到些窍门,发现用带有万向轮的行李箱搬书更加省力,或是每趟只拉一箱书,再搭配些轻便的行李。就这样,经过两个晚上的努力,我们终于把几百本书归置完毕。当然,胳膊和腰也是变本加厉地疼,每天早上起床都能真切感觉到来自生活的毒打。

紧接着就是搬我们仅有的两件大家具:冰箱和衣柜。我们特意选在周末进行,因为帮我们找房子的中介小哥休息,主动说可以来帮忙。他非常热情,一早就到了,但他也从没自己搬过家,面对着有棱有角就是没有扶手的大件物品,和我老公都是一副不知该从何下手的模样。

这时,急脾气的妈妈忍不住了,开始下场一顿指挥,“你去这边,你来这边,抬起来,再慢慢往前倾、转动、再低一点……”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老友记》里Ross和Rachel搬沙发的场景,妈妈的每一次喊声,就犹如Ross的魔音“Pivot”,一时间忍不住笑场。衣柜确实不好搬,好不容易上了推车,进电梯时需要再卸下来,否则高度不够,妈妈一路跟随指挥,总算有惊无险到达目的地。相比之下,冰箱好搬一些,他们也找到了感觉,配合默契,不用指挥就搞定了。

最重的东西都解决了,任务完成一大半,后面就顺手多了。衣服、被褥、电子产品、儿童玩具相对容易打包和搬运,在收拾物品的过程中,我们彻底清理了家中不需要的东西,捐了93公斤二手衣物,寄了一些儿童书籍和玩具给朋友,还卖了60公斤废品。或许,和断舍离之间,差的只是一次自己搬家。

接下来几天,眼看着房子逐渐空了下去,心态上轻松了不少。我们的神经不再紧绷,还解锁了一些“冷知识”:搬家时用的虽然是“推车”,但在前面“拉”比在后面“推”更省力;一定要穿厚底鞋比如老爹鞋,不然推车撞到脚会很痛(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想要一次搬得多,每个纸箱装得刚刚好就行,千万不要塞太多(此处要严防长辈),否则上沿不平整,箱子摞在一起容易翻车。

终于,耗时8天,经历26趟,每趟往返1.2公里,共计步行31.2公里,我们完成了这次搬家。

最后一趟,是我和老公去老房子接猫咪。我们把它放进猫包,再次环顾四周,确保没有遗漏,然后关上灯,关上门,跟这里说再见。

往新家走的路上,老公去扔垃圾,我和猫咪在路边等候。夏夜微风拂面,我终于感觉到可以喘口气了。等他回来时,变戏法一样从身后拿出一束花,说是在超市门口买的,就当庆祝我们搬家成功吧。

如今,花已经开了,生活也在慢慢回到正轨。只是,这段搬家的经历,我再也不想有第二次了。

【追踪丨国际汽车城现大型垃圾场!垃圾来源竟有3种答案……】#哈尔滨国际汽车城现大型垃圾场# 27日,龙头新闻·生活报报道了“市民商户反映国际汽车城现大型垃圾场 气味熏人”的一事后,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27日下午,哈市道里区执法局执法人员来到国际汽车城调查取证,并要求汽车城当天将垃圾清理完毕。虽然垃圾清理干净了,但周边商户表示依旧担忧,“这是在媒体的持续监督下垃圾才被清理了,想要从源头上治理,应该日倒日清。”那么垃圾场究竟是怎么形成的?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采访过程中,竟然得到3种不同的答案,垃圾来源成谜。

现场: 空地垃圾正在被清理

27日下午,报道见报当天,生活报记者再次来到国际汽车城的大型垃圾场看到,垃圾正在被清理。记者走访附近商户时,多位商户表示,“太感谢生活报了,自从采访完,这垃圾可算清理了,之前根本不见清理得这么勤。但不知道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得从根源治理,不让垃圾再成堆。我们物业费一分钱都不差,环境却变成这样,交的钱都干啥了?”

其中一名商户说,自己的外甥女隔三差五就去找,找一次汽车城负责人,能清一次,不找就没动静。

国际汽车城先后说法:“是垃圾转运站”、 “是园区外4S店扔的”

垃圾场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在此前的报道中,23日,国际汽车城行政部负责人曾表示:空地是以垃圾转运站的形式存在的,已经存在三四年了,汽车城雇了一些外包人员,商家把垃圾放入垃圾桶,然后外包人员把垃圾统一倒在那片空地上,然后垃圾转运车定期过来把垃圾清理掉,一周清理3次。

30日下午,国际汽车城的市场部经理史超联系生活报表示:“行政部的孙经理刚来没多久,可能不太了解,这些垃圾的产生与我们汽车城没有任何关系,是垃圾场周边园区外4S店扔的。”史经理说:“这片地确实是汽车城的,汽车城的保洁人员是外雇的,当时就规定了园区内的垃圾都由他们处理,这片空地的垃圾顺带帮着清理。但是现在没有证据证明是4S店扔的,周围的护栏也是4S店打开的。”而此前,行政部的负责人说是“因为要动工建三期,汽车城才把护栏打开”,两者说法不一致。

给4S店拉运垃圾的车辆

记者又询问:“有人清理的话,为何会形成这么大的垃圾堆?”“我们经常清理,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导致清理不及时,所以垃圾才越堆越多。”史经理回答。

商户:垃圾是园区自己产生的

30日,生活报记者又一次走访了垃圾场旁的两家商户进行求证,其中一名商户说:“垃圾就是园区自己产生的,我们把垃圾倒入旁边的垃圾桶,然后每天都有两名五六十岁的男子,骑着电三轮把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在三轮上,再骑着三轮开进垃圾场,把车厢一扣,垃圾就倒下了。”而垃圾清理的频率,商户的说法也和史经理不一样。“这垃圾少说也得十天八天清一次,真像之前说的一周清三次,垃圾不能堆这么多,这就是许久不清理才越堆越多的。这种情况就我来说已经发现一年多了,根本不是前段时间疫情期间导致的。”

另一家商户表示,他偶尔能见到垃圾场内有铲车清运垃圾,但很久也见不到一次,“我们就是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内,到时候会有专人把垃圾运走,至于运到哪里不太清楚。”对于是否看到其他人向垃圾场内扔垃圾,该商户说,“没看到,这周边都是垃圾桶,就算是院外的4S店,这么远不见得会来这里扔垃圾。”

4S店:雇人清运垃圾 没扔那里

生活报记者随后来到市场部经理史超所说的4S店进行走访。在吉利4S店,记者表明来意后,店员表示经理没在家。该店员说,店内一天也没有多少垃圾,随后该店员带着记者来到店铺后面,记者看到一个用铁皮围起来的垃圾箱,“垃圾平时都放在这里,我们也花钱雇了保洁人员每天清理,不会乱扔的。”

记者又来到一家东风风行4S店,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有固定的垃圾点,有环卫工人进行清理,没有往汽车城院里扔垃圾,“我们旁边就是垃圾点,何必上坡走那么远,就为了扔一点垃圾,想想都不可能。”

4S店后面存垃圾的地方

记者相继走访了附近多家4S店,得到的答案基本一样,这些店铺把垃圾统一扔到垃圾箱内,然后雇人员进行清理。记者走访时,恰巧看到一位开着红色三轮车收垃圾的男子,男子说,他负责旁边这家4S店的垃圾,“平时垃圾收完,我都是花钱处理,也不敢往人家园内扔啊,那都有岗亭,车进不去不说,也有人看着,进去扔不得受处罚啊?” 男子说,他从没向汽车城园区内扔垃圾,也没见过其他收垃圾的人向园区内扔垃圾。随后,男子骑着三轮车离开。

道里区执法局:已下达整改通知 正在取证

对此,道里区执法局群力执法科韩科长表示,27日中午,执法人员赶到国际汽车城进行拍照取证,当日下午再次来到此处并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负责人当天必须将垃圾全部清理完毕。韩科长说,“针对国际汽车城内有私自堆放垃圾的行为,执法人员会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取证,首先垃圾是哪里产生的?还要检验汽车城外雇的第三方保洁公司是否具有资质,此处空地是否为最初汽车城规划的垃圾场,需要找到当初的图纸。待一切调查清楚后,会公布处理结果。”对此,生活报也将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记者:肖劲彪 史天一;摄影:肖劲彪 史天一

印象中的杨英格,是“行走的文艺荷尔蒙”。无论是标志性的浪漫卷发,还是一度剪短,身上都弥漫着一种慵懒的、随性的英伦感。听说他最近“触电”了,在芒果台《此处禁止恋爱》里担任主演 ,角色是一位杂志艺术总监,剧照造型加上了框架眼镜,十分契合他气质。让我们拭目以待,又一位超模的荧幕转型。

#此处禁止恋爱官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根头发丝上能铣出7个字母!我国成功研制出直径0.01mm的极小径铣刀 据人民网报道: 人民网官方账号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李楠桦
  • 纯蜂蜜纯正天然农家自产宗枣百花蜜野生土蜂蜜原蜜峰蜜结晶洋槐蜜【包邮】 【在售价】39.00元 【券后价】36.00元 【下单链接】 --------------
  •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天空现萌萌虎鲸爸爸 可爱叉腰造型身边环绕小虎鲸 | Globos aerostáticos con imágenes de orca vue
  • #sasa手工 200花片打卡##sasa手工[超话]##200花片 图解 钩针# 今天是029号图解~ 我用的是我们的出口棉线,我把色号也一起标注了出来,和
  • 这个是ta家厚度最薄的一个系列,吸收很快不会有粘腻的感觉✌ #现在付定,1号付尾款#ABC 棉柔卫生巾日夜装9包共57片 ¥39.9 ​​​​到手内
  • 北京怀柔王立新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导读(1322天)2021年9月5日—《正面管教》导语:教育必须从自我改变开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永远的定盘星。理念是教育
  • Rimbaud à Verlaine (4 juillet 1873) Londres, vendredi après-midi. Reviens, revi
  • 【#牙疼# ,医生却不给#拔牙# ?】一些小伙伴有了牙病不及时治疗,等到严重了直接来诊所要求拔牙,医生不给拔就大吵大闹,觉得自己的牙齿自己说了算,医生要给他治疗
  • 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时间那么紧张,工作那么繁重。 总有那么一个瞬间, 渺小的我们也会觉得疲惫不堪 好想要一方天地, 让自己放空片刻!
  • #AdobeMAX[超话]# #Adobe MAX# [2021]“创意圈年会”MAX第二天来了! 今天C位登场的是:#Illustrator# 、#InDes
  • 据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LG 能源和三星电子等大型电池制造商已被邀请参加招聘峰会。印度希望鼓励电池制造商进入该国市场,并投资在当地建厂,以发展国内清洁交
  • 经营来自河南、湖南、江西、江苏、东北等地的各种优质大米。本着以重质量、守信誉、以诚会友、以信立业的经营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务遍及韶关三区八县,拥有一批稳定客
  • ジャンプフェスタ2022、ステージプログラム発表。シークレットあり!!!新たなアニメ化作品??? 12/18 9:00~ シークレット 10:30~ダイの大冒
  • #仙儿的碎碎念# 病友的太太给我推了叫做“味稀”的公众号,她喜欢养猫,这个公众号大部分都是养猫者的心理感受,她让我看里面叫做《海怪》的文章。 作者和我都是重抑
  • 纵观整个世间,身与心的痛苦无处不在… 总是叫着“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贫如洗;总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财富会自然而然涌现。
  • 近日,金宣虎主演的韩剧《海岸村恰恰恰》的三位童演上传了和金宣虎的合影,并配文称:“我只相信我亲眼看到的东西,我只说我所知道的东西,是会长久记住且幸福的回忆,好想
  • 这么说吧,洗护系列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果你是油头,特别是像我妈那样的大大大油头,头发还稀薄,还细软,那用lp的洗发水护发素,绝对是没错的!所以lp的免洗喷雾
  • 对此,布宜诺斯艾利斯卫生部长表示,“第一个呼吁[使用第三剂]将是 50 岁或以上的已经使用两剂国药疫苗的人,因为他们是完成第二剂的人,且第二剂的使用已超过一个月
  • plog025|朋友圈有的微博也得有-跟林说走就走的夜爬看日出看到日出的时候一切都值得了山上晚上真的巨冷!游客比我预想的少很多,也许是入冬了,出来活动的人少了。
  • 有川字型掌纹的人,显示与母亲的缘份较薄,因为从小就个性叛逆不顺从,即使与母亲同住也难接受母亲之关怀爱护。如果还有值得,那么值得珍惜的是一份感受力,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