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乡愁,小汲村民自建民俗展室乡味浓】“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不?”12月22日上午,在位于西二环生态园对面的小汲村,68岁的董振林拿着一把比割麦子的镰刀明显大得多的镰刀,刚见面就一脸笑容地“考”起了记者。

看到记者一脸茫然,董振林开心地笑起来:“就知道你们不知道。这个是刮榆树皮的特制镰刀。”

在老董的讲述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就用这样的大镰刀,刮下榆树皮,把靠近树心的白色部分晒干粉碎成榆皮面,利用它的粘性让玉米面、棱子面等粗杂粮变成美味, “掺了榆皮面,压饸饹、蒸扒糕,这杂粮又筋道又可口。”

让麦粒与麦糠分离的扇车,抗战时期的三面秤,西瓜保墒用的瓜叉,摇煤球用的笸箩,用柏木做的水桶(柏木筲)……在老董名为“小激印象”的民俗展室内,民俗老物件有2000多件。

祖辈六代木匠

从祖辈的刨子开始收藏,各类木匠用品上百件

在老董的民俗展室,一进门最显眼的便是挂在墙上的木匠用品。

“我们家六代木匠,我从小学毕业后就跟着家里人干。像这把刨(音bào)子,就是我太爷爷的,距今也有100多年了。还有这把,是专门刮檩用的,叫做刮刨。”老董说到木匠行里的器物,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在他的民俗展室里,各种用途的刨子就有几十把。

在民俗展室墙上,几面钢锯很吸引人。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这个歌谣里说的‘大锯’,就是这种双开刃的大锯,这才能来回拉起来。”在老董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这把大锯的锯齿方向,从中间位置开始是相反的,“双开刃才能来回拉起来,否则很难拉回去。”

除了各类刨子、大锯、墨斗、木锤,老董的展室里还有丈尺、皮尺、米尺等各种尺子。

靠着祖传的木匠手艺,老董在改革开放后,以做各类书画画轴以及镜框为主。正是这个原因,老董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受其影响,慢慢走上了收藏之路。

“比如这把金属尺子,跟咱们用的就大不相同。这是当年我姥爷和我父亲被小鬼子抓了壮丁,给他们修炮楼时用的日本尺子。”老董告诉记者,当时日本人不信中国木匠的木尺子,要求必须用他们自己尺寸的弯尺,“这是专门从南关大街大丰五金商行买的,距今也有80多年了。”

一把钢尺背后见证着日军侵华的历史,老董的这些民俗老物件,故事不少。

老物件里藏着历史和文化

收集2000多件民俗老物件,

专门腾出150平方米的展室

在老董的展室里,除了木匠用品,各种杆秤也不少。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这首歌儿火吧,旧时候拿什么掀盖头,就用这种秤杆。”老董从一张桌子上,拿着一杆比较纤细的秤跟记者解释到。

相比寓意“称心如意”的这杆细秤,另外一根大秤,更加显眼。

“这杆秤可有故事,这是一杆收棉花用的三面秤。”老董告诉记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杆秤的上面,是日本人认可的计量单位,“在秤的里怀,也就是靠近胸膛的这一侧,是古时候的十六两一斤的计量。秤的外怀是十两一斤的现代计量。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我也不清楚。”

原来,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秤制标识。

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十六两,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听老董讲老物件,不仅能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更能了解到文化渊源。

老董称,如今他已经有各类民俗老物件2000多件,大部分放在仓库里。目前的展室约150平方米,只能展出一小部分老物件。

希望后人“忆苦思甜”

投入10多万元收藏,涉及三农民俗物品最多,

展室准备扩大到350平方米

收藏是件让人上瘾的事儿,68岁的老董也不例外。前前后后花了多少钱,他也不是特别清楚。

“怎么也得10多万吧,我老伴就觉得我是乱花钱,有一段时间都不给我做饭了。”说到这里,老董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老董的收藏里,涉及三农的老物件很多。特别是那些几乎贯穿了从播种到收获各道工序的家伙什儿,种类繁多,作用各异,既透着旧时农民们精心侍弄田地的智慧,又让人不由感慨,在全部手工劳作情况下,“粒粒皆辛苦”的农耕生活着实不易。

大件的,有让麦粒与麦糠分离的木制扇车,通过人力摇动摇杆吹风;有老董也不会用的老式织布机、纺车;有几十年前用的木质大马车,连轮子都是木头的;还有各种木独轮车,当年农民就用这些车支持国家建设。

小件的民俗物件,更是多得讲不过来。

有各式各样的坛子罐子,根治海河会战时吃饭的大钵碗,挑水用的扁担,柏木制成的水筲,辘轳的摇把,有专门用来从水井里捞水桶的“一窝蜂”,还有专门把麦秸捆、谷子个儿往车上扔的二股禾叉……

“就拿这二股叉来说,除了叉麦子捆的,还有专门叉砖坯的叉,这就是为什么红砖都有俩眼的原因。”老董告诉记者,还有一种四股叉,是瓜农专用的。

原来,小汲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西瓜村,苇毛西瓜有上百年栽培历史。在没有大棚的年代,村民们就用火坑和泥瓦盆育苗,用玉米秸秆挡风保温,晚上加盖芦苇花,瓜把式用四股瓜叉保墒……

“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里,在月色下的瓜田里,闰土用钢叉刺猹(chá),用的钢叉,是不是就是瓜叉?”面对记者的问题,老董摸了摸脑袋,“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在老董不停的讲述中,半天采访不知不觉过去。

“其实,我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们知道过去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更体会到过去日子的不容易。”老董希望通过这些民俗老物件,让人们在体会现代化品质生活时,能常过来看看,“不忘来路,忆苦思甜!”

为了这个目的,老董准备把展室扩大到350平方米, 把那些挤在厂房里还没整理出来的各种民俗老物件都拾掇出来,“过段时间再来,我还能给你讲半天。”

本版图片 邸志永 摄

#被真心喜欢是什么感觉#【辽宁女子24岁结婚、25岁瘫痪,丈夫不离不弃照顾43年,终出现奇迹】

什么是爱情呢?

每个人对于爱情的认知各有不同,走到最后最重要的也就是“陪伴”。

辽宁有位名叫曹振英的女子,24岁步入婚姻的殿堂,25岁瘫痪,却获得丈夫不离不弃地照顾43年,最终奇迹出现。

喜结连理,意外突至
1970年,跟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到了适婚的年纪,周边的人就开始张罗着给王世所介绍对象。

彼时王世所的一名同事给他介绍了一位老家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镇汤岗子村的村民曹振英。

双方约定时间之后,王世所赶去同曹振英见面,二人初次见面,王世所对曹振英的印象很好,眼前的女子容貌娇美,谈吐大方,曹振英也感叹于王世所的高大帅气。

经媒人介绍,王世所方才得知,眼前相亲的女子23岁,只比自己小一岁,二人一见倾心,成为恋人,后来二人经过相处之后感情甚笃,一年后喜结连理,步入婚姻殿堂。

成婚之后,王世所与曹振英的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但是新婚燕尔,日子过的也十分滋润,第二年,曹振英有了身孕。

听到妻子怀孕的消息,王世所十分激动,初为人父,小心翼翼的侧耳在曹振英的肚子上,与尚未成人形的孩童对话。

孩子的到来,让夫妻二人十分欣喜,但是正在王世所处在初为人父的欣喜之中时,一纸调令打破了温馨的局面。

单位派遣王世所到千里之外的贵州省水城县工作,鞍山与水城相隔4200多公里坐火车都要差不多五天四夜的时间。

纵使王世所放心不下怀有身孕的妻子,但是调令不得不遵守,二人依依惜别之后,王世所前往水城县就职,独留曹振英一人在家。

二人相隔千里,只能以“书信”的方式缓解相思,王世所在信中除了交代自己的现状之外,最常写的一句话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什么情况,我都会对你好,不变心。”

曹振英每次收到信,看到这句话时,常常感动得双眼含泪,并写下“就算粗茶淡饭,这辈子我也跟定你 。”

怀孕之后的曹振英经常感到身体不适,吃不进什么东西,而且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再加上她身上确实没什么钱,这也就造成了曹振英的营养不良,一米六五的个子,临近生产体重还不足五十公斤。

丈夫不在家,自己一个人着实有些不太方便,曹振英经过思考之后回母亲家生产。

多日来的不适在生产时更加明显,腹部疼痛难忍,医生一直在旁边大喊“用力,用力啊!”

曹振英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但是她什么力气也用不上。

痛得大汗淋漓,却使不上力,折腾了很久很久,曹振英拼命用力,终于将孩子生了出来,曹振英努力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孩子,伸手想要抱一抱的时候发现自己动不了。

医生见情况不对,就给王世所在的单位拍了封电报。

另一边的王世所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劳作着,突然领导匆匆地跑过来,递给王世所一张火车卧铺票。

“赶快回家,你爱的人可能不行了。”

“咯噔”一惊,王世所颤抖着接过单位领导给的火车票,匆匆忙忙地往火车站赶,坐在火车上,他不吃不喝,心里惴惴不安,焦急的抖动双腿。

王世所赶到家中,推开门看见妻子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是意识还算清醒,他对着曹振英笑了笑,抱起她去医院做了个全身检查。

医生做了检查之后断定曹振英是——“多发性病毒性周围神经炎”,王世所给妻子擦了擦身子,坐在妻子身边,啃咬着馒头饱腹,心中的不安放下一半。

“还活着,就知足了。”

王世所不自禁地露出笑容,躺在床上的曹振英见此,嚎啕出声,“我这个样子,一辈子拖累你!”

王世所替曹振英擦了擦眼泪,“当初我给你承诺,我就会一辈子不变心。”

拉着曹振英的手,坚定地看着她,“没事儿,我认了,只要你活着。”

听到丈夫的话,曹振英抽噎不已。

求医看病,灾难重重
为了给妻子看病,王世所先是把工作调回了鞍山,又跟周围的亲戚朋友们借了钱,只要听到有治疗这个病的法子,就用三轮车带着妻子去。

为了赶上单位的班车,王世所每天清晨4点起床,生火做饭,然后端到妻子的面前,吹凉了才喂给妻子,等妻子吃饱之后,才匆匆吃两口,简单的收拾一下,赶去上班,下班之后,王世所除了带孩子之外,还要洗衣做饭,身兼多责。

求医看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妻子患的还是公认的怪病,但是王世所从来不喊苦,不叫累。

甚至有一次,王世所听人说白石寨有一位诊所的医生,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这种病,就开心地用三轮车带着妻子前去。

时值盛夏,王世所担心妻子被晒到,就在曹振英的座位上捆了一把伞,但是他自己就顶着烈日蹬车。

3个小时的路程,王世所常常累的口干舌燥,回到家总要喝好几大杯子的水才能缓过来,躺在床上的曹振英观此,心疼不已。

王世所喝完水之后,看到妻子的眼神,安抚道,“没事儿。”

就在王世所以为日子就这么不好不坏地过着的时候,厄运再一次降临了,10个月之后,先天不足的女儿离开了人世。

王世所傻楞楞地看着女儿小小的身体,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紧紧地抱在怀中,为不让妻子更加伤心,王世所哭了一整夜,丝毫未发出声音。

女儿的离世对夫妻二人来说,打击非常大,但是王世所知道妻子还需要自己,收拾好悲伤的心情,正常生活,带着妻子四处求医。

女儿去世之后,王世所克制自己很少在曹振英的面前提到孩子,直到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别人家的一个小女孩。

回家之后,王世所忍不住,手舞足蹈地在曹振英的面前,说:“那孩子很漂亮,特别招人喜欢。”

曹振英含笑地看着丈夫,“我们再生一个孩子吧。”

王世所听到曹振英的话,震惊地瞪大双眼,“不行。”

“我现在病情有了一点起色了。”

王世所还是拒绝,“等你好了,咱们再要孩子。”

“我这病不知道哪天就不行了,要是能有个孩子我就没有遗憾了,就满足我的愿望吧!”

再度有孕,奇迹终现
尽管王世所极力反对,曹振英还是在28岁的时候再度怀孕了,王世所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照顾着。

第二次有孕十分辛苦,但是曹振英却十分幸福,不同于第一次有孕时的孤身一人,这一次,王世所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在身侧,10个月之后,儿子健康的出生了。

曹振英卧床二十多年之时,全身肌肉接近萎缩,只剩右手可以勉强活动,于是王世所就请按摩师给曹振英定期按摩。

经济压力让王世所感到喘不过气,但同时他希望给妻子最好的,于是王世所就自己跟着按摩师学艺,给妻子按摩。

2006年,曹振英被确诊为膀胱癌,之后大小便失禁,只能靠导管维持,王世所每天洗20多块尿布,倒尿袋,透尿管……

王世所从未喊过一次辛苦,比起自己的艰辛,他更心疼的是妻子,“老伴这辈子太苦了,太可怜了,我得好好待她。”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曹振英萎缩的肌肉居然重新焕发了活力,奇迹终于降临在曹振英的身上,现在曹振英可以坐着,头部能活动,有人扶着还可以勉强走两步。

儿子长大成人之后,不仅为父母出资买房,并承担起了母亲治疗的全部费用,在丈夫儿子,家人的照顾之下,曹振英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王世所的一句认了,就是四十多年,在这求医治病的43年间,面对一次又一次地“绝望”,曹振英曾经很多次想要一死了之。

每一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看看身边仍在坚持的丈夫,“死亡”的念头一次次地被放弃,“我现在要好好地活着,他伺候我40多年了,已经没有自己的前途,我不能让他再没了我,不能到老了,我把他一个人扔下……”

43年间,曹振英从未生过一次褥疮,没穿过一件脏衣服,没有挨过一次饿,生活清苦,王世所却将自己能给的都给了自己的妻子。

古人有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世人都在称赞王世所如何对妻不离不弃之时,他说的却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啊。”

在曹振英被病痛折磨得不像样子时,王世所时常挂在嘴边,记在心里的话是“你是我心里永远的宝儿。”

爱情终归是那句:纵使粉身碎骨,纵使万劫不复,我亦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王世所用自己的坚持和深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誓言,善待了病痛折磨的妻子,最终,他们夫妻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参考消息特稿 | 结缘28年,见证“贫困地标”脱贫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西海固之变

【原标题】结缘28年,见证“贫困地标”脱贫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西海固之变

文/本报驻银川记者 王磊 何晨阳 许晋豫 刘海

1993年,梅丽莎·史密斯从美国首次来到位于中国西北的宁夏,就此与世界知名的“贫困地标”西海固结缘。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9个深度贫困县区的概称,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曾被外国专家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一度是这里的常态。

2004年,她从美国博士毕业后再度返回宁夏大学任教。把宁夏视为第二故乡的她,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史梅淳。作为教育学博士,史梅淳深知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教育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最好出路。1993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她每年都要多次到西海固乡村学校送书送教,还常自掏腰包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

2020年11月16日,西海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算起来,距离史梅淳第一次踏足西海固已经过去了整整28年。同西海固的28年不解之缘,让史梅淳见证了中国偏远山乡摆脱贫困的沧桑巨变。

“他们的善良让我感动”

史梅淳至今仍保留着最初到西海固时拍摄的一张老照片:雨雪过后,主街道因是土路而略显泥泞,少数几个人或步行或骑车,有的还好奇地望向镜头方向,街道两边大多是低矮的砖房,楼房最高只有三层。

如果不是她提醒,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这张反映“普通小镇”生活的老照片,记录的竟是当年宁夏西海固核心区的固原市主城区。

1993年,史梅淳因工作需要来到银川市从事英语教师培训,后留任宁夏大学做了两年多外教。

第一次来宁夏,史梅淳便先到了西海固。“那时的固原很小,即使在主干道也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土路和低矮简陋的房屋。因为缺乏与外界的联系,西海固人的世界很小。”史梅淳回忆说。

尽管条件很差,但西海固人的热情善良让史梅淳印象深刻。“他们日子很苦,但从不吝于向陌生人表达善意,他们愿意跟我分享最好的食物,他们的善良让我感动,更让我喜欢上了这片土地。”

回美国攻读完教育学博士后,2004年,她再度回到宁夏,并从此扎下根来。让史梅淳难忘的是西海固农村的孩子,他们被贫困折磨的模样,一直深深刻在她的心里。

“学生们吃得不好,大多只有两三身衣服,教室里生的是煤炉,白色的墙壁都被熏黑了。春季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看起来又饿又冷,没有精神,有的学生视力不好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但家里没钱买眼镜。那个时候因为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孩子们比较自卑,一些孩子因为没见过外国人,跟我握手时整个身子都在发抖。”史梅淳说。

在宁夏扎根这十多年中,史梅淳每年都会到西海固开展送书送教活动,每次去她会待3天左右,给孩子们捐赠书籍,教他们学英语。

“缺水的日子一去不返”

仅仅就在几年之前,史梅淳到西海固乡村学校时,当地接待她的老师还会提前备好瓶装饮用水,因为怕她喝了当地的井水、窖水拉肚子。

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水,在西海固倍显珍贵与沉重。水,也让史梅淳对西海固的贫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接待她的老师告诉她:西海固人用水,其精贵曾堪比炒菜用的油。以前在西海固,几乎家家都有两样“宝贝”:水窖和驴。水窖用来收集雨水,而驴则用来耕地和到远处拉水。因为淡水宝贵,西海固人将其称为“甜水”。

史梅淳前几次到西海固的农村学校,老师们带她看的“水井”,其实就是水窖,里面存储着雨水或从远处拉来的“甜水”。史梅淳说:“那时他们的生活比较难,或大人或小孩,每家每天都要派一个人专门去挑水。”

没经过缺水的苦,很难理解那一汪清水的甜。如今,西海固缺水的日子终于一去不返,据宁夏乡村振兴局介绍,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脱贫地区普及率达到99%。

“现在到学生家里家访,女主人会给我沏上一杯甘甜可口的热茶,泡茶的水是通到厨房的自来水。”史梅淳说。

在相桐村遇到的一名农村妇女让史梅淳印象深刻:尽管她不怎么识字,但她的3个孩子都在上学,其中一个在宁夏首府银川市上高三,很有希望考大学。史梅淳发现,在西海固的农村,不少母亲都识字不多,但她们心甘情愿付出更多,只为把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进而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西海固变得靓丽多彩

今年初,史梅淳来到海原县树台乡相桐村参加送书送教活动。站在村小学后面的山坡上,脑海中浮现出20多年前的景象,史梅淳深受触动:全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砖瓦房,远远看去,红色、蓝色的屋顶在冬季显得富有活力。

“最早来西海固时,只有满眼的土色。近几年,西海固孩子们衣服的色彩比以前丰富多了,教室成了全村最好的房子,课堂的墙上挂着很多彩色的装饰,通上了暖气,还连上互联网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史梅淳说,她以前去学生家,发现颜色主要是土坯的黄色,火炉熏的黑色,现在学生家里有漂亮的生活用品、各种家电,不少家庭还铺上了地砖。

中国政府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实施的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午餐”等已在西海固推行了近10年,史梅淳亲眼见证了它带来的变化。

史梅淳说,学校会给孩子们免费提供午饭,每天一个鸡蛋,有时候孩子都吃不完。她听老师说孩子们现在还能有家里给的一些零花钱,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史梅淳看来,除了身体更壮实外,更重要的改变是,西海固农村孩子的机会比以前多了很多。

“他们拥有了无限可能”

如今,史梅淳在西海固再也没有遇见过看到她还会发抖的孩子,她觉得孩子们“见得多了,更自信了”。

“记得10多年前,我曾试着让孩子们参与活动,但他们大多面无表情,只是坐着,很难互动。”史梅淳回忆说。

现在西海固的孩子们一扫贫困带来的阴霾,脸上有了更多笑容。通过互联网,孩子们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见到史梅淳不仅不紧张,有时还会主动用英语打招呼。

西海固孩子们的变化,源自内心。去年11月16日脱贫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是西海固最后一个脱贫县。今年初,一个关于西吉县马建乡大坪小学学生铁嘉欣的微笑视频在网络走红,这条不足10秒的视频中,铁嘉欣淳朴的笑脸、清澈的眼神,犹如一汪清泉直抵人心。铁嘉欣等西海固孩子们的笑脸,正成为撕去贫困标签的西海固的新代言。

“自首次踏入西海固至今已有28年,您觉得西海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采访临近结束,记者问。

思考片刻,史梅淳说:“当时觉得这里每个人的世界都很小,现在,感觉每个人的世界都非常大,他们拥有了无限可能。”

刊于《参考消息》2021年11月18日第9版

编辑:马晓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经历了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辛勤耕作以后,到了秋天有所收获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心情应该是从容,平和的。秋天养生,是说要人为的有意识地顺应天地的变化
  • 深夜念叨被工作压抑太久 今天逛gai的时候那种熟悉的生活气息又回来了[苦涩]生活太重要了[苦涩]以前我的想法都必须要做到怎样怎样 上周某个加班的晚上突然变了 从
  • 我觉得好卖能赚钱就是奖励啊我觉得希芸最好的是让有梦想的人无忧创业因为我们从你啊你开始就是有​退货政策! 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和我们公司张董的理念和格局有关
  • “这台24轴车是中国电力机车的一次自我突破,投入使用之后,它的运力将会达到大部分主流货车的三倍水平,有力提升运输效率。在高铁发展初期,部分设备和技术依赖进口。
  • 擦好香香,然后开始又各种玩,给她喝了几口亲喂。在北京时间不长不短但是很充实,幸运的是留下了些东西,那些并没有跟着我人一起走掉有满满一缸子抽完的烟头,跟朋友一起想
  • 药王孙思邈祖师的修道故事! 孙思邈是古雍州华原人。 七岁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 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庄、老及百家学说。 洛阳的总管独孤信,在见了他之后感
  • 我们第一阶段没拿到小组第一,不然我们半决赛就不用踢恒大了,国安和恒大是最强的队,结果半决赛就相遇了......我的合同年底到期,我会跟俱乐部管理层沟通,现在最重
  • 还是那句我说烂了的话,我觉得我的生活里面其实没有游戏的话,会多出很大一块儿自己的时间,如果没有去打,我现在可能是正常的轨迹去做正常的事情,虽然我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 随着长大,你会发现,有些路父母不能陪你走了,爱人无法陪你前行,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朋友有自己的生活,这条路伴随着不理解,伴随着嘲笑,伴随着大多数人的反对,那么,那
  • 大体就是八字中比劫过旺的缘故,无论男女,都可能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对于感情往往比较粗线条,不容易发现身边其实,可能会有喜欢自己的人存在。或者找一个爱自己的人,比
  • 欧盟在“潜艇危机”后明确站在法国一边,如今拜登对法国的表态,其实也是在向欧盟示好,希望这场危机不要影响美国与欧盟的关系。尽管拜登没有直接向马克龙致歉,但在会晤中
  • 虽然今天不该我许愿,但是我的愿望就是哥哥的生日愿望可以都实现!祝你快乐,不止生日[心]这是陪哥哥过的第三个生日!
  • ——杜审言(春节之后的江南本该是这番的美景, 然而 2020 年……)[心]暮春三月 , 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心]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 深秋的夜晚异常寒冷,老人又居无定所,并且几天都没吃没喝,民警便为老人购买了食物,又在单位宿舍为老人安排好住宿,次日早晨,民警将该男子送往咸阳市救助站。经交流得知
  • 修订的《体育法》中拟新增“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在校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以确保学生在校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高频次的体育课不仅对体育老师的数量提出了
  • #抖音变现##抖音小程序##抖音上热门#人之所以苦楚一是求之不得,二是舍之不得。人之所以痛苦一是求之不得,二是舍之不得。
  •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 【致敬Alber Elbaz,全球44家顶尖品牌将联合打造时装秀】为纪念已逝传奇设计师 Alber Elbaz 对时尚行业的贡献与成就,他生前所创立的 AZ F
  • ”幸福就像这首诗一样,处处都有,无时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发现不了,体会不到罢了。只有失意的人,他们不在舞台上或不是主角
  • 目前,大陆总人口数突破14亿,微商大军也达到了5000万人,相当于每28个人里面,就有1个微商,而且越来越多的中产和高产阶级选择加入微商行业,微商即将迎来新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