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史前长颈鹿总共分几步# 我将古生物科学艺术复原作为职业工作的主要方向,原因很简单——因为史前生命足够怪,却又怪得合情合理。将这些奇怪的推理相互连接、彼此关系就能窥到生命之网是如何生长、自然万物是怎样交互的。

无论是刷新自己对生命形态的认知,还是发自内心去享受进化力量所带来的颠覆震撼,抑或是单纯的猎奇心理、探索欲望,都能从古生物科研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每一次,科学家把他们最新发现的化石骨骼摆在我面前,我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在脑海里去勾勒它的形象。

最近一次,我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复原了一头“怪兽”。它最终的样子登上了《科学》杂志。

“它的头顶长着一个圆盘状的独角,很大,顶是平的,从角发育过程推测:怪兽活着的时候独角呈半球状,形似军用钢盔。独角前端两侧可能还各有一个小突起。”

“颈椎异常粗壮,比起正常动物关节面厚了许多,我们做了模拟碰撞力学研究,认为是适应激烈碰撞的特化结果。独角与颈椎的特性表明碰撞行为时常发生,可以判断它是一个善于碰撞的好斗角色。”

“估计该动物体重140千克左右,肩高120厘米以上。开始我们一直认为怪兽属于牛科,最近研究证明,怪兽是早期的长颈鹿,命名为獬豸盘角鹿。”

这是我从古脊椎所研究员王世骐老师那里得到的化石标本的核心信息,一起拿到的还有一份盘角鹿化石标本的三维扫描模型。

图1:盘角兽复原定稿
图2:数字模拟盘角兽碰撞姿态(左上)解剖姿态(右上)头颈肩角度

一个奇怪的颅顶、一串似乎比例失调的颈椎,外加似曾相识的脸部骨骼,构成了一个幽绿色的头颈骨。

最简单粗暴的复原方法是直接在眼眶里填上眼球,沿着骨骼外轮廓封闭出一个实体,用体面结构区别一下头颈口耳鼻,一个粗略的复原形象就有了。但是,那又有什么乐趣呢?

我拆开每一块骨骼,观察它们彼此的连接方式,模拟关节的运动范围,设想器官和组织复原的位置。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盘角鹿异常粗大的颈椎会侵占咽喉的空间,我试着加大颈椎与头骨的夹角,但并没有太多改善。

特化的碰撞结构显示,最佳的撞击姿势更接近于头部长轴与颈部呈直角时的状态,但在这个状态下容纳咽喉的空间会被颈椎侵占得更加彻底。这似乎不合理,出现了bug。这毕竟是一个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真实生灵,而不是一个通过想象力赋予生命的幻想生物。

科学复原要求严格参考标本参数,骨骼化石的三维数据是古生物复原工作中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留存的结构蓝图,对于蓝图的主观变形是不可取的。模型数据中盘角鹿头颅和颈椎来自化石本体的等比例扫描,那矛盾只应该出现在后期拼接的脸上。假设面部结构可以前移,咽喉被侵占的空间似乎就可以得到释放。

带着疑问我来到王世骐老师办公室,他捧起盘角鹿化石,对照着相关现生动物的头骨标本,为我细细解说盘角鹿头颅的结构和相关的信息,并验证了我的假设。经过探讨比对,我们认为盘角鹿确实可能拥有一张更狭长的面孔。

盘角鹿头部的复原雏形在其骨骼的合理复原之后,又经过几次调整顺利完成了。与我熟悉的爬行动物的头部复原不同,哺乳动物头部的软组织轮廓和骨骼轮廓并不完全贴合,有些甚至差别很大,比如鲸、河马,需要借助一些关键骨点去明确复原结构;还有一些角质的构成无法形成化石,如盘角鹿半球形的独角,在化石上的留存其实是一个很平的骨质盘座,真正的角则发育在这个基座之上。

好在,可供参考的现生哺乳动物材料还是很丰富的,比如长颈鹿、霍加狓、羚羊以及其它的牛科动物,它们的影像和解剖学资料都比较容易获得。比较解剖学更是常被应用于古生物复原工作:相近的种类、相似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类似的行为、近似的环境……自然界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很多原理共通,比如鲨鱼、海豚和鱼龙,比如飞鸟、蝙蝠和翼龙,身世虽不同宗,但身段却异曲同工,这便是功能和形态在自然选择下的趋同。

评价一件科学复原作品的合理性,其中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通过客观的科学构架,去假设复原生物真实复活,它们所被设定的生物结构是否真的可以正常运作、维持生命,是否可以帮助它们应对所处的环境。也许听起来有些玄幻,但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同时打开多个维度去评价生命形态的可能性。

关于躯体的复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版,大致我们尝试过两版的羚羊型,和一版西瓦兽型(一种粗壮型的古长颈鹿)。因为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所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复原考虑:动物形体的协调性——头身比例协调;有助于碰撞行为的体形——健壮稳定;生存环境对体形的选择——林地活动短腿更灵便。

综合以上几点,西瓦兽型的形体被认为是更合理的可能。但初始120厘米的肩高推测,在复原上会形成很奇怪的头身比例。视觉上的协调,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辨别“自然”和“非自然”、“真实”和“非真实”、“和谐”和“非和谐”的先天性审美。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更倾向于这种协调,最终我们估计盘角鹿的肩高在90~100厘米区间。

一个完整的科学复原过程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一件专业的科学复原作品也一定可以“由外见内”去鉴赏。

简单来说,古生物科学生态复原的逻辑思路即是骨骼—肌肉—皮肤—皮肤衍生物—动作—行为—环境交互。由于它们互为因果,所以顺序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任凭复原形象披毛戴羽,无论复原姿态静止或者灵动,都可以感受到内在的解剖结构与之呼应,外在的环境因素与之共鸣。

复原工作者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体悟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痕迹,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是最耐人寻味的,就像画家的笔触、雕塑家的刀痕。

关于体色和斑纹的设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环境因素,干旱的疏林草原,背景色与今日的非洲稀树草原类似,动物的体色与花纹在视觉层面主要用于交流或保护。哺乳动物大多没有绚丽的色彩,生存于林地的种类往往发育有斑纹——这有助于它们在斑驳树影间隐匿身形。盘角鹿的底色选择了大地色系的保护色,腹浅背深,配有暗色的斑纹。

其二,演化的伏笔,体现在斑纹形式的选择上:将长颈鹿典型的马赛克式几何斑纹以及霍加狓臀部的平行条带状花纹引为元素、疏弱化处理后再现于盘角鹿皮毛之上,这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导向手法,暗示着其中的演化联系。

最后复原的是运动形态。我盯着显示器,一帧一帧地反复观看牛科动物的碰撞视频。我分别得到了盘羊和麝牛碰撞行为的定格参考:它们的起势不同、蓄势不同,收势也不同。

盘角鹿,那些特化的骨骼注定是它天生的破门器,它会怎样碰撞,会如何开始、如何结束,是怎样的力道,我们也许永远都只能猜想。最终,我参考了盘羊和麝牛的姿势设定了两套不同碰撞形态的场景复原小品,不知在定格的静态复原中,是否也能让观者听到遥远世界那声声回响。https://t.cn/A6aqLOT8

#复原史前长颈鹿总共分几步# 我将古生物科学艺术复原作为职业工作的主要方向,原因很简单——因为史前生命足够怪,却又怪得合情合理。将这些奇怪的推理相互连接、彼此关系就能窥到生命之网是如何生长、自然万物是怎样交互的。

无论是刷新自己对生命形态的认知,还是发自内心去享受进化力量所带来的颠覆震撼,抑或是单纯的猎奇心理、探索欲望,都能从古生物科研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每一次,科学家把他们最新发现的化石骨骼摆在我面前,我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在脑海里去勾勒它的形象。

最近一次,我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复原了一头“怪兽”。它最终的样子登上了《科学》杂志。

“它的头顶长着一个圆盘状的独角,很大,顶是平的,从角发育过程推测:怪兽活着的时候独角呈半球状,形似军用钢盔。独角前端两侧可能还各有一个小突起。”

“颈椎异常粗壮,比起正常动物关节面厚了许多,我们做了模拟碰撞力学研究,认为是适应激烈碰撞的特化结果。独角与颈椎的特性表明碰撞行为时常发生,可以判断它是一个善于碰撞的好斗角色。”

“估计该动物体重140千克左右,肩高120厘米以上。开始我们一直认为怪兽属于牛科,最近研究证明,怪兽是早期的长颈鹿,命名为獬豸盘角鹿。”

这是我从古脊椎所研究员王世骐老师那里得到的化石标本的核心信息,一起拿到的还有一份盘角鹿化石标本的三维扫描模型。

图1:盘角兽复原定稿
图2:数字模拟盘角兽碰撞姿态(左上)解剖姿态(右上)头颈肩角度

一个奇怪的颅顶、一串似乎比例失调的颈椎,外加似曾相识的脸部骨骼,构成了一个幽绿色的头颈骨。

最简单粗暴的复原方法是直接在眼眶里填上眼球,沿着骨骼外轮廓封闭出一个实体,用体面结构区别一下头颈口耳鼻,一个粗略的复原形象就有了。但是,那又有什么乐趣呢?

我拆开每一块骨骼,观察它们彼此的连接方式,模拟关节的运动范围,设想器官和组织复原的位置。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盘角鹿异常粗大的颈椎会侵占咽喉的空间,我试着加大颈椎与头骨的夹角,但并没有太多改善。

特化的碰撞结构显示,最佳的撞击姿势更接近于头部长轴与颈部呈直角时的状态,但在这个状态下容纳咽喉的空间会被颈椎侵占得更加彻底。这似乎不合理,出现了bug。这毕竟是一个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真实生灵,而不是一个通过想象力赋予生命的幻想生物。

科学复原要求严格参考标本参数,骨骼化石的三维数据是古生物复原工作中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留存的结构蓝图,对于蓝图的主观变形是不可取的。模型数据中盘角鹿头颅和颈椎来自化石本体的等比例扫描,那矛盾只应该出现在后期拼接的脸上。假设面部结构可以前移,咽喉被侵占的空间似乎就可以得到释放。

带着疑问我来到王世骐老师办公室,他捧起盘角鹿化石,对照着相关现生动物的头骨标本,为我细细解说盘角鹿头颅的结构和相关的信息,并验证了我的假设。经过探讨比对,我们认为盘角鹿确实可能拥有一张更狭长的面孔。

盘角鹿头部的复原雏形在其骨骼的合理复原之后,又经过几次调整顺利完成了。与我熟悉的爬行动物的头部复原不同,哺乳动物头部的软组织轮廓和骨骼轮廓并不完全贴合,有些甚至差别很大,比如鲸、河马,需要借助一些关键骨点去明确复原结构;还有一些角质的构成无法形成化石,如盘角鹿半球形的独角,在化石上的留存其实是一个很平的骨质盘座,真正的角则发育在这个基座之上。

好在,可供参考的现生哺乳动物材料还是很丰富的,比如长颈鹿、霍加狓、羚羊以及其它的牛科动物,它们的影像和解剖学资料都比较容易获得。比较解剖学更是常被应用于古生物复原工作:相近的种类、相似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类似的行为、近似的环境……自然界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很多原理共通,比如鲨鱼、海豚和鱼龙,比如飞鸟、蝙蝠和翼龙,身世虽不同宗,但身段却异曲同工,这便是功能和形态在自然选择下的趋同。

评价一件科学复原作品的合理性,其中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通过客观的科学构架,去假设复原生物真实复活,它们所被设定的生物结构是否真的可以正常运作、维持生命,是否可以帮助它们应对所处的环境。也许听起来有些玄幻,但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同时打开多个维度去评价生命形态的可能性。

关于躯体的复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版,大致我们尝试过两版的羚羊型,和一版西瓦兽型(一种粗壮型的古长颈鹿)。因为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所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复原考虑:动物形体的协调性——头身比例协调;有助于碰撞行为的体形——健壮稳定;生存环境对体形的选择——林地活动短腿更灵便。

综合以上几点,西瓦兽型的形体被认为是更合理的可能。但初始120厘米的肩高推测,在复原上会形成很奇怪的头身比例。视觉上的协调,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辨别“自然”和“非自然”、“真实”和“非真实”、“和谐”和“非和谐”的先天性审美。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更倾向于这种协调,最终我们估计盘角鹿的肩高在90~100厘米区间。

一个完整的科学复原过程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一件专业的科学复原作品也一定可以“由外见内”去鉴赏。

简单来说,古生物科学生态复原的逻辑思路即是骨骼—肌肉—皮肤—皮肤衍生物—动作—行为—环境交互。由于它们互为因果,所以顺序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任凭复原形象披毛戴羽,无论复原姿态静止或者灵动,都可以感受到内在的解剖结构与之呼应,外在的环境因素与之共鸣。

复原工作者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体悟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痕迹,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是最耐人寻味的,就像画家的笔触、雕塑家的刀痕。

关于体色和斑纹的设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环境因素,干旱的疏林草原,背景色与今日的非洲稀树草原类似,动物的体色与花纹在视觉层面主要用于交流或保护。哺乳动物大多没有绚丽的色彩,生存于林地的种类往往发育有斑纹——这有助于它们在斑驳树影间隐匿身形。盘角鹿的底色选择了大地色系的保护色,腹浅背深,配有暗色的斑纹。

其二,演化的伏笔,体现在斑纹形式的选择上:将长颈鹿典型的马赛克式几何斑纹以及霍加狓臀部的平行条带状花纹引为元素、疏弱化处理后再现于盘角鹿皮毛之上,这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导向手法,暗示着其中的演化联系。

最后复原的是运动形态。我盯着显示器,一帧一帧地反复观看牛科动物的碰撞视频。我分别得到了盘羊和麝牛碰撞行为的定格参考:它们的起势不同、蓄势不同,收势也不同。

盘角鹿,那些特化的骨骼注定是它天生的破门器,它会怎样碰撞,会如何开始、如何结束,是怎样的力道,我们也许永远都只能猜想。最终,我参考了盘羊和麝牛的姿势设定了两套不同碰撞形态的场景复原小品,不知在定格的静态复原中,是否也能让观者听到遥远世界那声声回响。https://t.cn/A6aqLOT8

上文:https://t.cn/A6abEpyW

一句话让Sean酒醒了一半,他默不作声地走到沙发拿了自己买的那个包比对了一番。

而后走到陈烁的面前,那个好事之人还在絮叨着:“看吧,我说这个刻字不对,应该是……”

他话音未落,Sean就把包丢进垃圾桶里,是自己买到那个。他走上前搂住陈烁亲了亲:“谢谢宝宝,要不是你,我就一直背假货丢人了。”

众人本就半信半疑,听Sean这么一说也不好继续扫寿星的兴,便顺水推舟把这个话题揭了过去。

Sean的生日宴一向热闹。陈烁和在场的人都没有过交情,他贴着Sean坐着,偶尔有人过来要和他碰杯,他也只是拘谨地碰一碰,然后一口气闷完杯里的酒,倒是实在。

喝酒最多的就是Sean了,谁都要给他敬一杯。他酒量并不好,被人敬了一轮已经开始晕头转向,这还是建立在他每次只抿一口的情况下。

下一个来敬酒的人刚和Sean碰完杯,Sean手里的酒杯就被陈烁接了去:“我替你喝吧。”

Sean眯着眼睛看他,上挑的眼尾是醉人的红,他看着陈烁接过酒杯,凑过去靠在他的肩膀上,热气和酒气呼在他的脖颈上,Sean轻笑着:“我们崽崽心疼我了呀?”

Sean贴着他说悄悄话,问:“宝宝,你能不能把买包包的代购推给我呀?我还想买个包,但怕买到假的了。”

“嗯。” 或许是因为Sean喝醉了,今天他说话听着格外嗲气,陈烁很受用。手搭在膝盖,手指无措地蜷缩着。

“现在就给我,好不好?”

“好。”

陈烁打开手机,Sean靠着他看他翻聊天记录,真真切切看到陈烁给对面转账一万七千三百块的时候,差点气得要摔手机。

一万七千三百块!陈烁周末累死累活转场三家店也只能赚两百四十块钱,平时要上课就只能赚个几十!他都不知道陈烁哪里挤出来的钱,或许是吃面又不加蛋,或许是穿破的衣服还要继续将就穿,又或许是被人像在动物园看猴一样做舞台表演……

Sean收到陈烁推过来的名片,笑眯眯应了一声,心里恨不得追杀到那个代购的家里掐着他的脖子让他把钱给陈烁吐出来。

切完蛋糕就像走完仪式,Sean和身边的朋友交代:“和我大家说一声我先走了,今天的消费都算我的。”他拿起包拉着陈烁出门,真关上门才伸手跟陈烁要了一个抱抱。

陈烁抱住他,听到他在说:“宝宝,我今天好开心哦,你是第一个和我说生日快乐的。”

“生日快乐。”陈烁又重复。他心里重复的次数更多。他向来不信神鬼,不信愿望能够实现,可遇上Sean,他却真切地信了一回——他希望所有美好的愿望在Sean身上都能灵验。

Sean背着那个挎包,问他:“好看吗?”

“嗯,你背着很好看。”

“我很喜欢,谢谢宝宝。” Sean凑过去,暖融融的吻落在他的脸颊。“幸好我今天穿这身,不然都不搭宝宝给我买的包。”

“你穿什么都好看。” 陈烁说着。他说这话时无比认真,在他的脸上找不到丝毫奉承虚假。

Sean勾住他的手,笑得开心,“我们去吃饭好不好?里面的东西不好吃。” 他看陈烁在里面坐得拘谨,除了喝酒吃果盘都没有吃什么。

“好,你想吃什么?” 今天是Sean的生日,寿星为大,但换作平时,其实大多也是Sean在做决定。“我请你。”

陈烁坚持。因为前段时间都是Sean带着他到处吃喝。

Sean思索了一回,拉着他去了街头随处可见的大排档。他不觉得为难,陈烁倒是皱起眉头:“换一家吧。” 他不想Sean生日还要吃路边摊。

“很好吃呀!” Sean认真地说,“我又不是没有吃过,也很喜欢。” 他说的是两人最开始认识时,Sean追求他,陈烁为了让对方知难而退,故作刁难,和他说吃完一顿路边摊就答应约会。餐桌擦不净的油腻让Sean难受,盘底是吃不进的油,但Sean还是吃完了——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好吃,所以他没觉得多为难。

“走嘛!我要把菜单上的都点一份,你可不能赖账!”

他这么说着,却只是点了两份陈烁最常吃的三丝炒米粉,说要试试看这东西有什么魔力让陈烁经常吃。

陈烁在心里苦涩,他吃这东西并不是因为好吃,只是因为便宜又填肚。陈烁知道对方是在为自己省钱,内心的酸一阵阵翻涌。

Sean的那盘炒米粉加了两份肉丝,是陈烁偷偷要老板加的。他吃了一口,捂着嘴,有点被烫到,又夹起一筷子米粉吃了进去,鼓着嘴巴没法说话,他惊喜的表情在和陈烁说着开心。

“知道你为什么老是吃这家了,真的很好吃。” Sean笑眯眯的,又夹起一筷子。他一身名牌,满面贵气,却束手束脚坐在炒面摊的塑料凳上,因为怕桌面的油腻,手一直悬空着不去碰,拆一次性筷子的时候还拆劈叉了,筷子一长一短看起来很滑稽。

“宝宝。” 陈烁叫他,珍重又诚恳。

他比Sean小六岁,一直都是Sean对他宝宝长宝宝短,而他似乎一直都是很认真叫Sean的名字。头回被这么叫,Sean有些错愕,呆愣地抬起头,嘴角还有炒米粉的油沾着。

“怎么啦?” 他问。

陈烁看着他,却说不出口。

宝宝,以后一定会给你更好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Tycho's Supernova in CassiopeiaFirst appeared back in 1572Image: Chandra/Spitzer
  •     你说过,一切的结果都是老天的安排,那么感谢老天能够让我遇见你,这也可能是我前几辈子修来的福份,感谢遇见,感恩有你。我认识你是锦衣之下播出的时候,前几集的
  • ”(故事来自《阅微草堂笔记》)【飞天夜叉】纪晓岚先生自述——族叔楘庵说:曾经见过一个女子张开袖子在旋风里飞行,快得像飞鸟一般,一眨眼已经飞到几里以外了。女子是飞
  • 我太蓝了!不是这个吧!
  • 「南瓜羹」普普通通的味道,打卡免费送的。是韩料店里做的好吃的!
  • 昨天听了韩国医生给中国的丽驻兰培训 感觉在实操方面中国这一方面小技巧落后的不止一点点 受益良多(中国其实也有很多好医生 但是可能大家被各种内卷直播低价推着走
  • 比如看电影30帧60帧就可以,看静态的图片1帧就是可以的,这就是屏幕中的新技术——LTPO,智能的改变屏幕刷新率,兼顾流畅和续航。择偶要求:喜欢小巧可爱的女孩子
  • [赢牛奶]今天是快乐满足的,蹲一个月没有出门……真的快抑郁了,弄设计,写小说情节(悲剧走向)嗯,够卖力的,吃饭分享各种趣闻也是够解压的……与以往对比,我真的没有
  • 缺点:他是行动快于思想,故不易有周密之计划,而后行动,经常不免轻率疏忽,所以每每行动后再后侮,与纯凸面型的人从不后悔的性格不同,这种人不重实际,易冲动,缺乏领悟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新歌一座岛# [心]#刘宇宁鲜厨100#纷飞的落叶,秋收的麦田在秋天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浪漫和惊喜而你的到来便是这诸多惊喜中最令人期待
  • 而在《围城》这部剧里,最好嗑的要属方鸿渐和赵辛楣这对“同病不同情”的好兄弟。能领略到其中的幽默和尖锐是大学毕业两三年之后,那时候我正在谈一段除了没领证其它都和结
  • 看见我们每个人的起点和原来的样子,看见自己的潜能,才会看见我们可能成为的状态。 夜里我仰望天空想要看看有没有星星哪怕是扫描到一颗星它将预示着明天是一个响晴的天可
  • 尤其是最近他们接连战胜了雄鹿和骑士,要知道这两个队伍的实力可不是弱旅,足以证明本赛季奇才这匹黑马是有一定成色的。这场开出灰熊让13.5的大深盘,可见对其实力的认
  • 所以,我也很庆幸,因为你温暖着每天的点点滴滴!这时,我仔细看着伊的眼睛,黑的眼睛真切,白的眼白纯净,真诚与活力在伊的眼睛里,若是天下什么是最珍贵的,我想莫过于此
  • #哈登末节0分##希罗25分##76人0比1热火##热火14分大胜76人##热火东部半决赛开门红#【内地“黄金周” 澳门丁财旺】内地“五一”小长假,疫情防控平
  • 有时车辆人员过多,连简单的工作餐都吃不上,但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勇于打头阵,敢于担风险,扛起疫情防控的责任,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发挥“排头兵”作用,全力维护太
  • #旅游与美食##美食##不可辜负的美食##早餐##吃货在这里##河南美食##开封美食##带着微博去旅行##遇见美好##开封#今天是快乐而又“油腻”的一天,无聊的
  • 或许会是最后了…感觉快下//档了…但真的很佩服岚饭,我们一起努力,撑了4个多月岚饭对于岚的深爱,永远是很值得佩服的!一天看3次,真的有点累一次比一次哭的厉/害,
  • #诗[超话]# 生命很多的时候 就像一盏燃烧着的油灯 孤独的生活在尘世上 生命跋涉在一场无援孤独中 一个人的悲喜 一个人的哀乐 一个人的远方 一个人的漂泊 一
  • ​1.卢世榷之《尊水园集》谓李贽:其人出世逃禅,使性负气,似乎于物阔远,乃最能体人情,切事务,决不肯作一门面语。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