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人一定要先爱自己,只有爱自己,人才能去爱身边的人,然后再去爱人以外的更多更多的东西。”

你爱自己吗?为什么爱自己,就可以包容别人?怎么样才叫爱自己?

  很多人认为我们必须努力付出爱,但这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分法,必然要有一个付出者就一定有一个接收者。但我们可以超越这种爱,你我之间别无二致。
  其实我们和我们以外的人,对对方来说都是一份礼物,是帮助彼此成为真实的自己。如果我知道我就是爱,那我就知道你也是爱,如果我关心自己,自然会对你有相同的关心。我们不用努力成为别人,也不会减损我们的价值。
  当我成为爱的时候,我就不会缺乏爱,也不需要别人用特定的方式对待我才能感受到被爱,或是愿意与他们分享我的美好。因为我忠实真实的自己,所以别人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我的爱。当我抛开对自己的偏见,对别人自然也没有偏见。当我完全的接纳自己,就越不会批判自己,也不会批判他人,当我不再对自己严苛,不再当自己最大的敌人,跟周遭世界的摩擦就会自然而然的减少,我会变得更有耐心,更宽容。

爱自己,是自私吗?

  其实自私也是源于不爱自己,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不安全感,太多的偏见和预设立场,在真正无私的爱别人之前,我们必须先无私的爱自己,因为我们不可能付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否定爱自己,是因为我们受到制约,误以为爱自己(或者承认爱自己)是自我中心又自恋到极点的表现。而自恋来自于相反的根源,正是因为自我之爱的匮乏,我们才会寻求他人的关注,以弥补自己内心所缺。

我平时也有好好的夸自己,有去给自己穿漂亮衣服,吃好吃的,这不是爱自己吗?

  不是只有对自己好才是爱自己,犒赏自己和与自己独处都只是爱自己的其中一面,真正爱自己的人懂得关怀,疼惜,奖赏,保护自己,捍卫自己。
  爱自己不只是不断的赞美自己,不断的告诉自己有多棒多棒,而是要爱“真实”的你,“人性化”的你——那个不堪一击,受到批评就动摇,有时达不到标准而令人失望的人。爱自己,是下定决心对自己不离不弃,即使他人都离弃了你。
  当我们都看到自己如此美好,就不需要控制别人也不会需要被人控制。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值得被爱。
  学会聆听这个身体,尊重保护这个灵魂,不用负面言语去伤害它
  当自己很难过的时候和自己说你还好嘛我能怎么帮你?当自己做的很不错却不被赏识的时候和自己说你做的很棒,当自己被欺负的时候要有办法鼓起勇气和自己说没关系有我在我会保护你。

  无条件的爱是别人随便怎么对你都可以吗?

  一旦学会爱自己,你不会允许任何人利用你或者错待你。
  除非你无条件的爱你自己,否则你没办法爱别人,如果对方价值观与我们相违背,我们要足够爱自己,才能无怨悔和恨意离开这段关系,而不是巴着这段关系不放,为了维持而维持,甚至不惜摧毁自己的灵魂。
  当你愿意离开这一段对你灵魂有害的关系中时,通常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对方觉得你不会留下来忍受这般对待,于是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珍惜与你的关系。二是对方不会改变,而你就这么走了,你欢迎“别人”来到你的生命里,这个“别人”是爱你本来样子,珍惜你本来样子,不会要你变成他想要的样子的人。
  真正的真诚的无条件的爱,是以对方的自我期许为期许,无论是否违背我们对伴侣的期许,所以我们必须放手让我们的伴侣做自己,而不去期望他们扭曲自己的来符合我们对他们的想象。
  无条件的爱为基础的关系是自由自在的,我们之所以在一起,是我们选择在一起,而不是因为彼此的束缚。
  无论人们对彼此的想法是什么,或者是对彼此说了什么,我们全都值得以自己本来的样子得到无条件的爱,不需要去争取爱,因为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无论基于什么原因,当别人对你不好或者瞧不起你,要知道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反映的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无论别人说什么或者他的态度有多强硬,别人的感受和行为都不是你的责任
  当你真正的无条件爱自己,允许自己做自己时,对他人付出爱是很自然的,这不是内心理智的选择,不是因为这是在“做对的事”而去做,而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爱,如此,对别人付出爱不再是一个负担,还会变成一种喜悦。
  灵修的最高境界,在于做自己,爱自己,爱你的人生,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最好的办法就是过得开心,笑得开怀,你现在的样子就已经很完美,拥抱这个事实吧。

爱自己与小我的关系

  小我是辅助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的工具,它让我们懂得照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在一体中我们的同理心很强,会为了别人的痛苦而痛苦,为了别人的难过而难过,小我划清这个界限,不会让我们成为伤害我们的人的靶子
  我由内而外的表现出对自己的充分了解与欣然接纳,而不是把恐惧、匮乏、失衡的自我投射出来,我知道这样一来不只能给我力量,也能给我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力量。
  一旦我们试图启发别人,或者试图说出别人自认为比较想听的话,又或者试图符合我们自认别人想要的模样,我们就失去了真实的自己。一切都变成来自于头脑而非来自于心。相反,当一切来自于心,我们只是让讯息透过我们传达出去,而并非特意制造出这些讯息。
  我相信在我们的人生里,把种种事件和处境吸引来的,不只是我们的想法和心态,还有「我们是谁」,我们把真正属于我们的吸引过来,无论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把自己真正需要的吸引过来。
  这意味着,我们越是爱自己,珍惜自己,就越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活在喜乐的境地,并且觉得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我们的人生就越能反应出这些自我的观感。
  为了达到这种境地,我们必须停止追求特定的感受或思考模式,转而拥抱所有的情绪,包括沮丧,忧伤,痛苦和哀痛,不带一丝批判。

  每个人其实都很独特,但只是要看自己选择要过一个,当一个普通人还是当一个特别的人,但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独特。如果敢保持真我的话,就可以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成为一个很厉害很厉害的人。——华晨宇。
  好好做自己,爱自己,就是给这个世界最大的礼物。[心]

By 艾妮塔·穆扎妮 RuowenHuang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09

慧律法师主讲

【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对一切众生而言,跟有怨心而没有平等心一样,等于说对一切众生而言,亦如有怨心,没有平等心,同理,所以,你要怎么样?

【谤诸佛.】这个谤不是诽谤,这个谤就是破除诸佛的执着,你不要想你在修行,不可以,你若执着你在修行、你在求佛道,也不平等,自性不可求、不可得,

【毁于法.】也是不执着,这个都当作动词用,毁于法就是说你也不要执着你修清净法,自命清高,【不入众数.】众数就是僧,不入众数就是也不执着有一个僧,你若能不着诸佛之求,毁于法;不执着诸法的驰求,不入众数就是僧团,也不着于所谓的僧,因为你自性本自具足,你就开悟平等,所以,经典要看正确。

【终不得灭度。】这样,你就不能入涅磐,这意思是说你赞叹佛、诽谤佛,或是赞叹法、诽谤法,赞叹僧、诽谤僧,对一个不二的大修行人来讲,全都平等,赞叹不异诽谤,诽谤同时就是赞叹,为什么?谤就是自性本空,赞叹自性也是本空,对于大修行人来说都是如如不动。所以,《维摩诘经》,若没人开示,说真的,真的没办法,绝对会误解。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你若能修行修到邪正平等、冤亲平等、佛魔一如、善恶不着、内外不住、大小不拘,你就是进入平等法,我们就知道要如何修行。全世界都没恶人,对诽谤我们的,我们也欢欢喜喜,佛、魔一如,誉、谤等心,誉就是赞叹,谤就是平等,意思是说我们永远不要动念头,就直接进入清净本性的平等,这才是真的涅磐,不受到影响。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你若有这种平等心的功夫,可以取食,不然,你也只是一个让人种福田以后,还是堕落而已,相同。无善可求也无恶可舍。所以,须菩提遇到这事,【时我.世尊。闻此】我听到这样,【茫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茫然;不知如何是好,讲不赢他。

【不识是何言.】我不了解他现在在讲什么,怎么教我要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怎么讲这样?他的意思是平等,但是,须菩提是二乘人,所以,不识是何言,根本不了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以何答.】我不知如何回应,吓一跳,就将钵【便置钵】钵,把钵放着,连钵都忘记拿,吓到连钵都忘记拿。【欲出其舍。】

【维摩诘】居士是佛,【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不要怕,讲不赢他,不要怕,来就不要怕。

【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这段没人看得懂,我讲一遍你就知道。你的意思是如何,如来就是佛,所作化人;如来所要做的工作是度化众生,如果,释迦牟尼佛用这种方式问对方,难道对方会怕吗?你怕什么?

再讲一遍,于意云何,如来就是佛,所作化人,如来有善巧方便度化众生,若以是事诘,这个诘就是问,问对方,如果释迦牟尼佛也像我这样问对方,以这样的方式问对方,宁有惧不;难道对方也会怕吗?

【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维摩诘居士说一切诸法都是幻化,【汝今不应有所惧也。】

【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注意!把笔拿起来,是相就是幻化相,一切言说,不离幻化之相,意思是说你所有讲的是幻化,听的也是幻化,有什么畏惧呢?不实在的。幻化若记起来,二十四小时生活上都用得着,你若很痛苦时,唉!我怎么可以被幻化的世间所骗,对不对?若人家讲很好听的话,赞叹你,你就说;言说不实在,这都是幻化的,人家若诽谤你,这都是幻化不实在,写封信骂一骂你,你也一样,这是幻化,文字不实在,所以,一切言说,不离是幻相,幻化之相。

【至于智者.不着文字.】若有智慧的人就不执着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

【文字】以本性而言,它是离开文字的执着,文字是【性离.】因为,法不可取,文字相当然就离,因为文字是虚妄的假名,智者不着;有智慧的人不执着文字,【无有文字.是则解脱。】不可束缚在文字里,文字就像我们现在的报章杂志,流言的报导,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受到报章杂志、信件的影响,这都是假相,你不了解真相是什么,也不容置评,不束缚在文字,所以说解脱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抖音热文‼《楚棠谢行昭》楚棠谢行昭(最新全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楚棠[偷笑][可爱]BXM-M.Z7 [给力]书名/主角:《楚棠谢行昭》楚棠谢行昭 全文请到公
  • 标题要多恶劣有多恶劣她成了用尽心机攀附豪门的茶艺大师气死人了虽然热搜很快就全网404但是八卦却愈演愈烈她气到极致,拨通了他的电话“晓晓,我在开会,稍后给你回”对
  • 反思最近的情绪长期的身体不适让我变得有些极端 开心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但凡有一点点的不舒服会让我的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 不再小心翼翼说话 也不想说话 敏感胡
  • #网络中国节•重阳#【高士镇开展“浓浓重阳意 悠悠敬老情”爱心捐赠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10月23日,重阳节当天,望江县高士镇组织
  • 只是他想错了,阮棠确实担心楚穆,只是现在她是有些晕车想吐,没想到去市里的路这么颠簸,这种老款吉普车坐上跟坐在蹦蹦车里一样,这会儿颠的五脏六腑都要震出来……第11
  • #闪耀暖暖[超话]# 好喜欢库洛米 嘿嘿[抱一抱][抱一抱][哇]忙昏昨天按道理应该是前天没上线都不知道一上线就是惊喜 天啊 心巴其实我只想抽玩偶来着 但是
  • 45、对象可以不用太完美,久处不厌就好。25、不需要交太多朋友,尤其是你混的不好的时候,朋友越少,日子反而会越好。
  • 于是,他开口向女子留下遗言说:我不行了,我上不去了,你仰泳慢慢游回去吧,我家是郜庄的,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说到这里,房先生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连孩子的名
  • 我的生活碎片和操场上的新朋友很吃温柔这一套❤记录2023年10月23日这天的到来吖,前一天还在和他生气;星期一就带早餐来接我上班我的man,好细节好细心的哄我呢
  • 一周三次的弓道和随时都音乐サークル真的好棒。青岛心 bis杂志 & 発売中の《#月号》 から#青島心 ちゃんのオフショをお届けサイン入りチェキプレゼン
  • 看了你写的东西,感觉同样很伤心,替你难过你写的文字一向是具有感染力的,生老病死都是无法避免的,记得那时候我就总说:多陪陪老人。我也一直没谈朋友,我觉得我的生活里
  • ”汝瓷,是宋瓷的巅峰,一如它的雨过天青色,只可仰望,方能一见。 杨贵妃极为喜爱这只玉兔,时时把它带在身边,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杨贵妃在马嵬坡之变中遇害,这只玉兔
  • ”在我看来,生活就是由得意和失意组成,有好有坏,没有一蹴而就的成长,当学着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坎坷就不再是坎坷,困难就只是一个过程,只是生活的必需品,接纳纳接受
  • 不过剧结束了,宝宝以后也要多多直播哦▪️「バリューの真実」和jweb的公主小妹~双马尾也很可爱哦~支持妹宝的一切小心思~怎样都很喜欢捏~顺便捏捏~☺️▪️最后最
  • 9、#我爸给自己买了乳贴#,觉得好笑又欣慰【#实测苹果无法用华为充电器# 】据奇点财经,9月22日,苹果iPhone 15系列开售,这是第一批放弃“祖传”接口、
  • 屁用无5️⃣又来瑞了老铁6️⃣DQ的蛋糕 呵呵呵 超级yummy7️⃣这个披萨还不错 但我还是爱吃必胜客8️⃣本农民种的蔬菜正在茁壮成长9️⃣我的防晒帽像一个贝
  • (^Czy&2bqJ@`小说名:《全球人类濒临灭绝,他怒斩神明》林凡司徒兰主角名:《全球人类濒临灭绝,他怒斩神明》林凡司徒兰《全球人类濒临灭绝,他怒斩神
  • 10月13日股市盘前要闻 一、个股公告 华宇软件:与腾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创业黑马:与中公教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同意将采购的约500P算力优先提供给中公
  • 情绪是表,爱是内核,稳[拳头][心]#102023#也太奈斯了吧看到最后我准备二刷再来一遍,[doge][doge] 好帅气给我冲 好好看 应该也很带感我好爱双
  • 发450,找v信客服,留下地址就可以哦New Balance x Casablanca 327系列阿甘鞋以更纯粹的复古风格设计打造的全新造型。9月3号周五上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