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精细”智取校门堵点】发布时间:2022-04-18作者: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张紫欣 黎鉴远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学校周边交通治理进行时

【开栏的话】

学校周边尤其是学校门口的交通问题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难点。面对校门口的堵点,近年来多地将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推出综合治理方案,出重拳监管。即日起,基层新闻版将推出“学校周边交通治理进行时”,陆续呈现基层实践经验,以飨读者。

校门口如何由拥堵变通畅?

近期,深圳市罗湖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启智慧错峰预约接送,设置即停即走送学点。家长可利用微信小程序自行预约接送时间、临时停车位使用时间,即停即走接送孩子。学校还在校门口规划禁停区域,增设路边停车位,在学校周边建立诱导屏等科技设备。

这些举措成为深圳市教育局推广的亮点,近年来,深圳市教育系统坚持聚智聚力、疏堵结合,通过增设护学通道、路边停车位,调整优化交通组织、错峰放学,设置交通科技设备等措施,着力在校园周边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短时集聚造成拥堵

“部分学校家长骑电动车不佩戴头盔,人、自行车、电动车、汽车量大,容易出现交通警情。”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安全与保障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福田区教育局联合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针对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召开调研会20余次。

校门口交通状况复杂多样是深圳市多区多校遇到的共同难题。宝安区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调研发现,由于深圳尤其是主城区居住密度大,加之宝安区内很多中小学校体量较大,在上下学时间段,人流、车流密集,容易造成拥堵。

深圳市内中小学校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作为。深圳市龙华区龙澜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了缓冲区,并划出两块港湾式接送区,家长按接送孩子的不同交通方式,在步行、电动自行车、机动车等不同的接送区域等待。深圳多所学校在校门口增设了学生排队区、家长等候区、非机动车接送区。很多学校周边还增设、建设了护学通道、风雨连廊等。

白衬衫、黑马甲、荧光绿……放学时间,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门口出现了多道绚丽的“色彩”。交警铁骑、党员教职工、家长义工齐齐上阵,协助交通指挥、疏导家长接送车辆、护送学生过马路等。

“我们联合交警部门,对学生、家长尤其是志愿者开展交通安全培训,引导学生、家长践行交通文明,指导志愿者提高守护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深圳进一步推广“家校警”模式,交警、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组成“家校警”交通安全护卫队,上下学期间共同管理学校门前道路的秩序,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为分散疏解学生集中入校离校压力,深圳还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错峰上下学。

依托智慧科技破“堵局”

在深圳市坪山区光祖中学的路口,增加了能与信号灯同步变色的智慧发光道灯、黄白双色立体醒目斑马线等设施,提醒学生注意来车方向,提醒车辆有效减速。在深圳中学泥岗校区,智慧灯杆及违停球设置在孩子们上学路上,车辆停留超过5分钟就会被自动识别,保障学校周边畅通。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着力用硬核科技破解校园周边交通难题。自2020年以来,深圳交通管理部门为多个涉及校园周边道路的项目提供技术指导。

大量“黑科技”应用在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落地。该校通过道灯控制器,灵活控制道路中黄方格内的智慧道灯,平峰期智慧道灯亮黄灯或灭灯,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亮绿灯,以加强警示,告知机动车驾驶员黄方格区域停车属于违法行为,禁止停车。

为缓解因私家车接送学生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深圳还通过通学定制巴士,引导市民用公共交通接送孩子上下学。从宝安区凤凰花苑片区到福永凤凰学校约两公里,以前学生们每天乘坐公交后还需要再步行,如今F477A、F477B这两条通学定制巴士线路,约5分钟就能把学生送到校门口。

此外,学生家长还可以提出定制需求,相关单位会根据乘车人数和线路走向,选取合适的车型,设置从住宅区到学校的点对点路线。目前,深圳多所学校已开启定制通学线路。其中深圳中学已开通11条H987系列通学定制线路,目前覆盖宝安西乡、前海等方向专线,可满足逾650名深中学子的出行需求。

打组合拳开展标本兼治

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一部校区接送学生的车辆,在校门口实现“自动分流”。一部分车辆继续前行汇入文锦中路,另一部分则右转驶入东升街单向循环道。“原绕行我校周边的东升街、翠园街,改成了单向通行道。”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副校长赵娇妍表示,这一调整让接送学生车辆通行效率大为提升。

为改善学校周边交通运行情况,深圳市交通、教育等部门协同攻坚。相关部门不但结合路段实际情况,将校园周边部分道路改为单向交通组织,或实施限时禁行等临时管控措施;还通过打通断头路、新建次支路,改善道路拥堵节点,完善学校出入口与市政道路衔接,畅通区域微循环。

针对校园周边的交通难点、隐患,如何标本兼治?自2020年以来,深圳已对多所学校周边交通进行微整治。其中宝安区教育局联合交通部门,建立滚动校园周边微整治项目库,对全区581所学校、幼儿园周边隐患道路存在问题等,进行摸底、梳理,形成问题及整治清单。

“我们下足‘绣花功夫’,对于有校园道路交通需求的问题,进行现场排查,按照整治清单,制定整治方案。对于已整治过的,我区则持续跟踪、评估、改进,巩固整治成效。”宝安区教育局学校安全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原来一出宝安区灵芝小学校门口,就是行车道,人、车混行,现在在宝安区交通、交警、教育部门及属地推动下,灵芝小学校门口新建了过街斑马线和护栏,全线打通慢行系统。

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深圳还将校园周边道路纳入重点巡查、整治区域。其中在2021年上半年,深圳排查学校周边道路1747条次,并对发现的隐患实施了整改。

作者: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张紫欣 黎鉴远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18日第3版 版名:新闻·基层

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为深入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活动,构建新型检律关系,切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在新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内,博兴县检察院和泰安市泰山区检察院合作办理了一起律师异地查阅
  • ”不知道为什么,我又回过头,把已经看过的、本不打算买的《雷雨》也从书架里抽了出来,递给了他。书店老板在和一个女生聊天,是在说书店的不景气,“隔壁水果店一天赚的比
  • 还讨论“什么是漂亮 要不要动脸”Q到我:“美玉尚有瑕,人亦存不足,我一直觉得女孩子真的好美好,这个时代真的很好,美没有定义,每个人都美的有自己的味道。[太阳][
  • 而且今天吃的巨丑无比...下午去downtown的food truck wars嘿嘿#30天晨醒人养成记# 起了,7:40。#30天晨醒人养成记# 起了,7:4
  • 随着直升机的起航,孩子们心中的梦想随之放飞,真希望参加咱们菁鹰科普启蒙活动这些小雏鹰里,能出几位祖国未来的海洋航空航天栋梁。 因为疫情,经历了两年多的沉寂,咱
  • #LOL虚空女皇原画#【卑尔维斯精选故事《风车》】 “好吧。”卡莎重重地叹了口气,看着那形体在自己四周和头顶一齐展开。 怪物的双翼足有二十臂见方,完全占据了
  • 于是,1969年刚刚过完春节,我就就随着上山下乡的热潮,开始了茅庄的知青生活, 生产队老队长冬根长得瘦瘦高高,没什么文化,在我印象中就象一头“老黄牛”人很正派
  • 接种单位收到报告之后要去做调查,这个调查是由多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做相关的调查,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把相应的资料收集齐全,包括接种疫苗的资料,也包括既往患
  • 人生最美的态度,是已经拥有了足够的信心,不争不抢,说话稳重有力量,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控制好自己的言行,生命自信笃定,人生美好可期 ​​​。在生活中,人们都说
  • #空气炸锅菠萝鸡翅# 在家吃鸡翅的时候再配上一杯特调,光是想想就快乐呀![哇]1️⃣生椰可可冰块➕阿华田特浓可可➕好喝椰阿华田搭配上椰奶,一口惊艳!
  • #红蓝倩影# 妳们无所不能♥️⚽用汗水,用热爱,用顽强所支撑的,是她们对足球从始至终的信念✨⏰明天凌晨一点,巴萨女足将在都灵安联竞技场面对里昂女足!就算已经夺得
  • 在阿拉善左旗,人们每天见到的硬派SUV或许比平时每年见到的还多,而丰田LC系列、Jeep牧马人和各式皮卡无疑是主角。现在那队人一直显示外派在驻地,没办法拆下来布
  • ”以坦荡的胸怀给自己树一面镜子,校正自己,珍惜该珍惜的,舍弃要舍弃的。”以坦荡的胸怀给自己树一面镜子,校正自己,珍惜该珍惜的,舍弃要舍弃的。
  • 还是生气吗?⚽ 因为你迟到了 因为我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来晚了,今天我也有东西给你,我真的找找了很久呐 (公主兔)⚽ phiphi现在必须履行他们的誓言了 .
  • 波总具有全球化视野,大资金运作能力出众,长期投资过程中,利用独创的量化指标,前瞻性把握风口的起爆点,实现波段复合收益,建议添加关注。“国信1号”正式交付运营,标
  • 第二天兑奖时,他高兴地说:“‘快乐8’游戏玩起来很有意思,对于奖金高的玩法我经常用复式、胆拖投注,也会看准几个号码后进行多倍单式投注,也常中奖,感觉这个游戏很是
  • 事业方面运势尚可,工作时更愿意做些有保障的项目,稍微显得保守了一点,不过追求利益没有错只是需要你有相应的能力和眼光才行。财运方面运势还行,投资理财方面只要能保守
  • 十分感谢一直在我身边支持我的所有粉丝们,我会为了成为更加帅气的选手而继续努力!每当这时候都有粉丝给予我支持,我才能走到今天。
  • #量子少年[超话]#哈哈,平时都是我唱你们听,今天反转过来还怪爽的!(再次感谢我今天刚刚云结拜的hxd克总,我们的直播间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