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四首
李白 〔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
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注释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间:一作“下”, 一作“前”。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径须:直须。李白《将进酒》诗:“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千万端:一作“有千端”。
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酒圣:谓豪饮的人。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乐饮:畅饮。《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蟹螯(áo):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乘月: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道德经##小子说老子#
《小子说老子》第十三章•何谓宠辱若惊?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何谓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个章节看起来简单,实则解释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我这里所选择的是这个版本。

好比河上公本此章节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大家认真注意一下这里的“宠上辱下”问题,也不知到底谁上谁下?故具体说来是极不易理解与翻译的。另有版本将“宠辱”写作“龙辱”,又不知如何。归结起来,总是不外乎“历史原因”所致。

这里不再多啰嗦,因为我不是作考据的,同样我也不太关心考据学。对我个人而言,许多东西用考据的方式来研究是不足取的,甚至是极其可笑的。有许多人以为考据是一种最科学研究法,所谓“能够最真实接近历史真相”,然对我而言,许多今人对古人的考据学研究只是个笑话而已。故我不走此道,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这第十三章,也是承接上面的章节而来。前面第十二章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等内容,主要说的是人的眼、耳、舌三部分,这接下来则说的是“身”的问题。倘把这个问题放到佛家来看,这相当有趣了。佛家经常说“眼、耳、鼻、舌、身、意”五根,第十二章刚说完了“眼、耳、舌”,接下来第十三章就重点讲这个“身”的问题了。无论是中国的老子,还是印度的释迦牟尼,思想在这一点上,还是相似共通的。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需要解释,因为接下来,老子他老人家本人就已经作出了解释,他说“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又说“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看到这个“宠辱若惊”,不禁让人联想到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的一句名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这里的“宠辱若惊”与“宠辱不惊”是否是相同意思呢?我的答案是未必。今天的俗语“宠辱不惊”,未必就是老子的意思。我们常常用今天人的语言去解释古人的言句,本来就不太科学。何况这里一个是“若”,一个是“不”,要知道,一字之差,天上天下。当然,今天的“宠辱不惊”这个词,来源于《道德经》的“宠辱若惊”却还是极有可能的。

在现代的一般翻译书籍中,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个“宠辱若惊”翻译成“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得宠与受辱都令人惊恐”这样类似的二例。你问我:同意否?倘若是“宠辱不惊”我大概尚可同意,但如果是“宠辱若惊”则就很难同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翻译,句子与言意与上下文不能贯通,这就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那么,这“宠辱若惊”四字之意具体要如何看待呢?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另一个选择,只代表个人意见,不足为训。在《易·震卦》中有一句:“震惊百里”。东汉的郑玄曾注解说:“惊之言警戒也。”即是说:惊即警也,警戒之意。倘若如此看来,那么“宠辱若惊”就好理解了。“宠辱若惊”的意思则可翻译成白话:“宠与辱都是一种警戒。”

为什么我要将它翻译成“宠与辱都是一种警戒”,而不是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的观念“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或“得宠与受辱都令人惊恐”呢?这里先排除“惊之警戒”的翻译,光是“宠辱”二字也必须特别提出来说明,让大家明白方可。因此,我必须要反问大家一句:“谁规定“宠辱”就一定是“得宠与受辱”的意思了?老子何时这么说了?”然而,倘若你不信,你去看市场上的翻译本看看,几乎都是一致的相似。这是何其的可悲呢!

“宠辱”二字,首先要明确有一个对象,其次要分主宾,再次要看作用对象——“是谁宠谁辱?宠谁辱谁?”然而,普遍的人就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我得宠,我受辱”,这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作怪。

老子之道是圣人之道,老子说“宠辱若惊”应从两面来看:“一是,当我自身得宠或受辱时,这都是一种警戒;二是,当我宠幸别人或有辱别人时,这也是一种警戒。”学圣人之道不是一件容易事,一要看清自己,二还要看清别人,三还要看如何看待别人。当我自身得宠或受辱时,这种警戒还容易知道,而当自己宠幸别人或有辱别人时,这种警戒却很难自知。圣人之道更加讲“自知之明”,倘若只是“知人”,而不“自知”,这还谈不上圣人之道。要成就老子之道,还是容易事吗?大家不要小看了啊。

“贵大患若身”。贵在这里取“重视”之意,“贵大患若身”即是:要像重视自己身体一样重视大患,不可轻视。世人都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自己身体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呢?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自问一句:“怎样叫做宠辱若惊?”然后自答:“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按理来说,自问自答已经说得很明了啦,可是,这句自答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甚至引起误解的也不在少数啊。前面已说了“宠上辱下”的问题有多种版本,一般的注译都是“得宠是卑下的”或如河上公本注解“‘辱为下’,辱为下贱”等等之意。而我的结论却不那么明确。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如果仍然是使用河上公的版本的“辱为下”,即表示“宠为上,辱为下”,那么,这里的“上下”就是一个等级关系,上是指第一等,下是指稍次一等。也即是说在“警戒”之中,应该更加重视“宠”,稍次重视的是“辱”。

换句话说,“宠”较“辱”时更危险,更具出现“大患”,所谓“登高重跌”的道理大家都容易明白。“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这里要先明白“得之”、“失之”的这个“之”到底指的是什么?这里同样要作两方面并列分析才可以:一种是“得宠若惊,失宠若惊”,另一种是“得辱若惊,失辱若惊”。也即是说,无论是得宠失宠、得辱失辱,自己都应该要警戒。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去看我前面说的“知人”与“自知”则就能统一起来了。大家用心想一想,老子之道还是那么简单的吗?

二是,如果仍然使用王弼本的“宠为下”,那么则表现在“宠”与“辱”之间,得宠反而是摆在得辱之下的,也即是说做人宁可受一点辱,也不可追求得宠。为什么呢?因为在道的修行上,得宠之害更大。当然,无论是得宠失宠、得辱失辱,自己都是要警戒,只是同等情况下,一个人如果得宠之后果,往往比一个得辱之后果往往更严重。

无论是“宠为下”还是“辱为下”,我在此处的解释,都是更看到“宠”的后果较“辱”更加严重。当然,这只是我在此处的一个选择而已,具体也不知《道德经》原文到底如此,就留于读者朋友自己思考吧。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第六篇 虚实

【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1)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2)。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3),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4)。攻而必胜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5),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6)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7)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8)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9),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10),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11)之兵虽多,亦奚(12)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13)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14)。

故策(15)之而知得失之计(16),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17)。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18),智者(19)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
(20),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21),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22)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23);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翻译】孙子说:两军交战,大凡先期到达战地能占据主动、安逸从容待敌,而后到达战地就会紧张、劳顿。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动来到我军预设战场,是诱敌以利的结果;使敌人不能先到达其预定战场,则是相逼以害。所以,敌人若安逸闲适,我们就烦而扰之,使其疲倦;敌人若粮草充足,我们就设法使其饥困;敌人若安守自固,我们就挑衅骚扰,使其不得安宁而动。

在敌人无法紧急救援的地方出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攻。行军千里而不致劳累,是因为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之所以必然取胜,是因为进攻敌人疏于防备的区域;防守之所以能固若金汤,是由于防守在敌人无力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能使敌人不知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能使敌人不知如何进攻。真精妙啊!精妙到无形可窥的境界;真神奇啊!神奇到不露一丝声息的程度,如此才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

进攻时,敌人无法抵御,那是攻击了敌人兵力空虚的地方;撤退时,敌人无法追击,那是行动迅速敌人无法追上。因此,我军若想决战,敌人即使有高墙深壕可以据守,也不得不出来应战,因为我军攻击的是敌人必须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若不想交战,哪怕是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与我军交战,这是因为我军已设法改变了敌军进攻的方向。

因此,设法使敌人显露形迹而我军则藏而不露,这样我军便可以集中兵力而使敌军兵力分散。如果我军兵力集合于一点,而敌军兵力分散为十处,那我军就是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打敌军,这样,在局部战场上便可形成我众敌寡的绝对优势。既然能造成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那么敌军也就难有作为了。我军与敌人决战的地点,事先不可使敌人知道,敌人不知道决战的地点,就会多处分兵设防守备;敌人设防的地方多了,兵力就会分散,那么,能够与我军在特定的地点直接交战的敌军就少了。因此说,着重防备前方,后方就薄弱;着重防备后方前方就薄弱;着重防备左翼,右翼就薄弱;着重防备右翼,左翼就薄弱;无处不防备,那就无处不薄弱。敌军兵力薄弱的原因是兵力分散;我军形成兵力集中的优势在于迫使敌人分散兵力防备我军。

所以,只要预知交战地点和交战日期,即使行军千里也可以与敌人交战;倘若不知道交战地点,也不知交战时间,仓促遇敌,则会致使左翼难救右翼,右翼也难救左翼;前军难救后军,后军难救前军,何况近的相隔数里,远的更是相距数十里,如何能够应付自如?

依我的分析来看,越国的兵力虽然很多,但对争取战争胜利又有何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创造的。敌军的兵力虽多,却可以使之分散而无法有效地参加战斗。

因此,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判断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通过侦察刺探可以了解敌军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诱敌可以了解敌军虚实备虞;通过试探性进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

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得极其巧妙时,就能使我军如同隐形一般,不露一点形迹。到这种境地,即使是潜伏再深的间谍也窥探不到我军的底细,再怎么足智多谋的敌军将领也都无计可施。根据情况灵活运用示形而取胜,即使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不知其中的奥妙。人们只知我军克敌制胜的方法,却不知道我军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来制胜的。取得了胜利,不要重复使用老战术,而应该根据情况灵活使用,示形的方法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流动。水不向高而向低流,用兵则是避开敌军的主力或者防守牢固之处,攻击其薄弱环节。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决定流向,用兵则要根据不同的敌情来采用不同的制胜之策。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或一定之规,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能随着敌情发展变化而采取灵活变化的措施取胜的人,才能说是用兵如神。因此,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永远占据优势;四时轮回更替,没有哪个季节会永远固定不变。白天有长有短,月亮有圆也有缺。

【注释】

(1)趋战:仓促应战的意思。趋,疾行、奔赴。

(2)致人而不致于人:致,引来,这里是调动的意思。致人,就是调动敌人;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调动。

(3)出其所不趋: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急救的地方,也就是击其空虚的意思。汉简《孙子兵法》此句作“出于其所必趋”,《太平御览》等此句作“出其所必趋”,均为“攻其必救”之意。

(4)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行军千里而不疲劳的,是因为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汉简《孙子兵法》作:“行千里而不畏,行无人之地也。”

(5)进而不可御者:进攻而敌人不能抵御。汉简《孙子兵法》作:“进而不可迎者。”

(6)攻其所必救:攻击敌人必须要救援的要害之处,以便调动敌人。

(7)画地而守:指不设防就可以守住,比喻非常容易。

(8)乖其所之:即改变敌人的去向,把它引向别的地方去。乖,违背、背离,这里是改变的意思;之,这里作“往”字讲。

(9)形人而我无形:第一个“形”是动词,第二个“形”是名词。形人,就是设法把敌人的内部情况显现到外形上来,也就是用各种侦察手段察明敌情,或使敌人暴露;我无形,就是隐蔽自己的行动和意图,使敌人看不出我军形迹。

(10)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汉简《孙子兵法》作:“我榑而为壹,敌分而为十。”

(11)越人:即越国人。越,春秋时国名,亦称于越,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12)奚(xī):疑问词,何的意思。

(13)胜可为:指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孙子在《形篇》中说:“胜可知而不可为”,是说胜利可以预知,但不能凭主观愿望去取得,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行。此处又说“胜可为”,是说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将帅巧妙的指挥取得胜利。不难看出,这两句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4)可使无斗:可以使敌人兵力分散而无法用全力与我交战。

(15)策:策度、筹算,这里是根据情况分析判断的意思。

(16)得失之计:这里指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

(17)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角量、较量,这里指进行试探性的进攻。此句是说,经过试探性进攻,就可了解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情况。

(18)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深间,指深藏于我方内部的间谍。因我虚实不露,变化无穷,所以深间也无法窥测;深间,也有人解释为高明的间谍。

(19)智者:这里指狡猾的敌人。

(20)形:形态,这里指作战的方式、方法。

(21)战胜不复:指作战方法灵活多变,每次取胜的方法都不重复。

(22)兵形:用兵的规律。形,方式、方法,这里是指有规律的意思。

(23)避实而击虚:指避开敌人实力雄厚之处,攻击其空虚薄弱的地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今年夏天,阿圭罗以自由转会的身份加盟巴萨,他是为了与梅西搭档。  “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强硬以及非常强壮,所以我本赛季的最大目标就是和他们对抗,我并不会软弱,我可
  • 助手哥在LOLWikipedia上看了一下,FPX确实有必要提前考虑这个问题了,下路的Lwx和Crisp虽然直接签到了2022年,但不排除有跳出合同的可能性,上
  • 1.树叶不是一天黄的,人心不是一天凉的2.信任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失去的东西,也是最难挽回的东西3.不要惹老实人,因为ta心里压着一座佛,佛压着魔,你若把佛推倒了
  • 。。
  • 。”“开单医生…”“胡来!
  • 会客区部分的储物空间包含顶部4吊柜组合两座椅底座内储物空间,座椅底部用来储物是大部分设计者的思路,如果再进一步从实用角度考虑,这种抽屉式的储物方式比直接开柜门来
  • 动力看点飞行家全系搭载3.0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355马力,最大扭矩553牛.米,传动系统匹配10档手自一体变速箱,除最低配版本,其余全部为四驱,这些
  • 鞋面后跟的小翅膀外侧的数字3代表品牌名字也非常有意思。比较有意思的是它居然能够更换鞋垫的材料!
  • 冲水好一些我又继续去煎鸡蛋,他看我还准备做饭一下子也发火了,筷子往地上一摔,说这个时候了还做啥饭呢?越想越委屈,给他做饭受伤了竟然还质问我为啥煎鸡蛋?
  • 至于动力,目前官方并没有透露该车的具体信息,我们猜测新车很有可能会使用2.0T+8AT的动力总成,而售价则有望在25-33万元区间,届时想花30万买豪华车的朋
  • ‮有若‬人认为龙婆碧纳(LuangPhorPinak)的圣‮是物‬邪恶的圣‮,物‬我相信‮是这‬个错误的想法,因为是人‮自们‬己滥用‮致所‬而非圣物本‮出身‬了
  • •最近全心全意工作,每天既不兴奋,也不悲伤,还胖了六斤,喜欢这样的生活,继续保持•这个地方,没有一个熟知的人,没有一条熟悉的街,不知道未来怎样,就像开启一个盲盒
  • #碧缇福[超话]##减肥[超话]# 给大家介‮一绍‬下公司​‎ ͏  公司‮于位‬湖南‮沙长‬岳麓山国‮大家‬学科技城 我们碧缇福的‮栋这‬大楼所位于的‮个
  • 如今的梁汉文可以说事业上已经非常的稳定了;并且其妻子林文慧也是战胜了病魔;两人能够一起享受之后的互相陪伴的时光。在决赛里面,梁汉文演唱了《全赖有你》这首歌曲;虽
  • #四季旅行#五彩斑斓的色彩与蓝天、山川,构成了一幅醉人的深秋画卷,来往车流盘旋在蜿蜒的山路上,在这山一程水一程的路途中,在这一幕幕的惊艳美景中,你只会为大自然所
  • 普女的颜值进阶——【张楚寒】 O望京甜不辣 O望京甜不辣 思聪前女友里少见的混血颜——【张予曦】 O网页链接 不适合开眼角的宽眼距——【申洁】 O望京甜不辣 宽
  • 她们没有女生的柔弱,更不会扭捏,不管是性格还是脾气都比较直爽、干练,喜欢有什么说什么,甚至有时候比一般的男性都要果断大胆,因此白羊女在事业上才能越干越有劲儿,是
  • 与普通住宅小区不同的是,这次北京冬奥村倡导建设健康建筑、智慧社区、无障碍服务等人性化设施。居住区的运动员公寓也将在赛后转换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战
  • 所以,他即使有一位妻子,几十位女友,但他这一辈子却选择不要孩子,赚得钱基本上都花光了,金庸曾公开说蔡澜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他也不否认,只说自己的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 。特别是那个疯婆羊驼,你就不怕报应发生在你儿子身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