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身边事#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

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来源:经济日报)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古老的祛病导引法#,治疗二十种急慢性病!
《道枢》卷二十八《太清养生下篇》之开篇就阐述了包括导引术在内的一些道术的治病机理,还列有20种病症的以导引为主体的治疗方法。
导引术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而且还有一定的疾病治疗功能。
对此,《道枢》卷二十八《太清养生下篇》之开篇就阐述了包括导引术在内的一些道术的治病机理:“人之身,十二大节,三百六十小骨,孔孔相对,脉脉相通,新气与故气交错其间。新气或顿阻,或循行;故气或流通,或壅滞,或俱塞,或并驰。盖壅滞者,阳气之聚而为块瘕者也;顿阻者,而为肿为疡者也。气既能蓄聚,则亦有分散之理矣。凡患之所在,可用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这里显然是把人体内“气”的运行作为人生命活力依存的基础或表征。

虽然在现代人体解剖学中始终很难找到与“气”完全对应的物质实体,但我们不能就此完全否认这种认识所暗含的科学因素。这里所说的“气”,大概是囊括现代人体生理学所讲的血液、体液的流通和神经的传导等生理现象在内的综合物。

实际上,根据现代病理知识,这段话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揭示出造成人体之“气”壅滞、顿阻等病患的诸如病毒、病菌之类更深层的致病因素,而且在治疗方法上也仅指出了一些不用任何药物的诸如“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之类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病症,这些治疗方法当然是有效的,但也不是万能的。

在上述导引治病机理之后,《太清养生下篇》中还列有20种病症的以导引为主体的治疗方法。若从现代医学角度考量,其对每种疾病的记述,实际上主要包含了疾病名称、生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三方面的内容。鉴于该篇中所述导引法所具有的鲜明的治病特色,我们暂且将其命名为“太清祛病导引法”。现整理如下。

一、病名:霍乱
病理:本乎冷气所散,其腠理乍通乍塞,其气道忽留忽行,或气应行阴乃复行阳,或气应行阳乃复行阴。

治法:于密室厚衣。大坐,以左右手据二膝上,向左力回六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为之,满三百六十之数,乃长呼者七,既已则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者各七,则愈矣。或疾甚,不可导引,则使人掣左手,次之右手,次之左足,次之右足,各三百六十过,兼以沸汤浸手至肘,浸足至膝,冷则易之,至愈而止。此何也?以外气引内气者也,亦足以治尸蹙焉。

二、病名:癞
病理:太阳之病也,阳为阴所排,而沉于骨髓,积久则新气不达,故气不通,壅瘀郁热而生虫。于是为癞焉。
治法:密室静居,食不厌少,情不厌闲。大坐,放纵其体,以左右手据二膝上,以首及身向左力回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为之,满三百六十之数。如此则关节、血脉,腠理、毛孔尽开。乃长呼,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者各五。
然后以清气攻之者有六焉。其一,则大坐,放纵其体,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使清气周达于骨髓,然后口徐徐长呼以出之,既已,漱津以咽之,如是者六十过;其二,则以吹出之;其三,则以嘘出之;其四,则以呵出之;其五,则以咽出之;其六,则以唏出之(并与呼法同)。

然后,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使清气周达于骨髓,口长吐以出之,漱津以咽之者六十过,于是阳虫为阴所击当自毙矣。必以卯午酉子之时,为之可也(忌食面及羊肉)。

三、病名:半身不遂
病理:阳气蓄聚,为外寒所蔽,或因阴气所卫,其脉虽通,而内无所达也。
治法:大坐,以左右手据二膝上,向左力回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两相合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即使人力掣,手足不随者,各三百六十过,复以左右手向下;将手足不随者,亦三百六十过。既已,乃纵放其体,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然后口徐徐长呼出之,当呼之时,以意送其气入于所患手足之中,又咽津,随之者六十过,吹、嘘、呵、咽、唏,皆如之。病甚者,不堪导引,则使人力掣。手足不遂者,以意送其气亦可。

四、病名:周身肿
病理:阳气促于五藏,出于皮肤而不散也。
治法:大坐,以左右手据膝上,左右力回者各十过,一易。于是,两相合者三百六十过。以鼻长取清气,使周达于五藏,口长呼以出之,漱津以咽之者六十过,吹、嘘、呵、咽、唏,亦如之。
热之盛者,其口无津,则惟导引以鼻取其清,口吐其浊,亦可也(此亦治疮病)。热气所冲,屯聚不散而为肿者,则以口长吹于肿之上,十四过,以冷手宽按之,以口长呵于肿之上,十四过,复搓左右手,使热,宽按之。如此迭为焉,至愈而止。

五、病名:目赤而干痛
病理:为肝热之所冲也。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然后鼻徐徐长取其清气,而想其清气上射于目,则热气为清气冲之,自然热气退从口出,可以呵而吐之,满三百六十之数,则愈矣。呵者,主于心,故出于本气者也。

六、病名:耳聋
肾中之热气冲于耳,复为阴气逆闭之也。
病理:肾中之热气冲于耳,复为阴气逆闭之也。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既已,以手力挽左右耳四十九过;然后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其清气使达于肾中,则以口徐徐哂而出之。如此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咽者,主于肾;挽耳者,去其阴也。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七、病名:上气咳嗽
病理:阳气在于藏,奔上而欲出,其阴气复入而相逢于颡中,阴阳之气渐盛,则嗽弥甚矣。譬如以气吹火焉:气,冷也;火,热也。然,吹则火盛矣。

治法:大坐,左右导引各二百四十过;以二肘向后,以臂向前,力努之。既已,复以左右手委于二肘向前力以相近;既立已,复立左右膝,以二手在二髀之下,又以二髀向外力捅二肘,各十四过;然后以首左倾,以肩力承之,其右亦然,迭为之各十六过,向上长引其颈四过,乃长呼,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各七过。日三时为之,疾则愈矣。兼于鼻徐徐取其清气,口徐徐长呼以出之,漱津以咽之,吹、嘘、呵、咽、唏者,二十过。其效则加速焉。凡上气者,其行之之时,始举足,以足向前力踏之胫后着地,斯为佳矣。

八、病名:劳复
病理:其阳虚损,或因饱气其气乍闭乍冲,或投热食以致之也。
治法:大坐,徐徐导引左右各四十九过,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口徐徐长吐之,吐则咽其津,满一百二十过,有馀力则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三百六十之数,尤佳也。然后舒左足,以左手按其足上,以其足左右转之四十九过,其右易然,日再为之则愈矣。故彭祖日:内外转其二足,各十过,可以止诸劳。盖为此也。

九、病名:温疫
病理:阳气也。聚于诸藏,入于诸脉,及于腠理也。
治法:大坐,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歧伯日:导引者,挽仰屈伸也。甘始日:又手项上左右捩,不息也。又云:率以汗出为度,汗则粉身)。然后立右膝,以左足向前蹋之,立左膝,以右足蹋之,各四十九过(卧而为之亦可)。鼻纳之口吐之者,二百四十过,进至于三百六十之数,尤佳也。彭祖日:亦可以已疟。

十、病名:疟
病理:阳在于隔之下,奔上而欲出;阴在于隔之上,为阴所闭,其阳漏而泻出。其发有时者,盖阴阳所竞,各有节候也。
治法:于欲发之时,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然后立右膝舒左足,蹋之四十九过。其右亦然。于是鼻纳之,口吐之,其呼、嘘各二十一过,则愈矣。

十一、病名:鼻衂血、口唾血
病理:中焦热炽,饮水则变为血,故中焦之气上冲于肺,肺复冲鼻,则为纫血,中焦之气下注于脾,脾复冲口则为唾血。凡病此者,前溲少矣。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既已,以手力挽左右耳四十九过;然后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其清气使达于肾中,则以口徐徐哂而出之。如此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咽者,主于肾;挽耳者,去其阴也。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治法:大坐,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然后舒左右足,以左手提右足五指七过,右亦如之;纫血,则咽津焉,鼻纳之,口吐嘘出之;唾血亦咽津焉,而咽出之,各三百六十过。旦暮为之则愈矣。甚者,三时为之可也。

十二、病名:赤下
病理:下焦热炽而复饮水,其阴阳相竞,荡于下焦,不得依道而行,时有冷气击之,则痛矣。
治法: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既已,则咽津焉。鼻纳之,口吐之,与夫呼、嘘、呵、哂、唏各六十过,又咽津焉。日四、五为之则愈矣。

十三、病名:前后溲不通
病理:阳气在于下部而逆据也。
治法: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既已,以左右手向背之后相叉,以左手向右,以右手力挽之,十四过,其右亦然。复舒左手,以右手力举左肩十四过,其右亦然。然后咽津焉,与夫吐纳:呼、吹、呵、咽、唏,各六十过,日再为之,则愈矣。故宁先生曰:“平坐,伸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治前溲不通;以左右手交于背后,名日带缚,治后溲不通。”盖谓此也。

十四、 病名:淋
病理:水道热炽,干涩而不下,时漏而出也。
治法: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然后立左右足,以左右手从髀之下入,左手总把左足之五指,以右手总把右足之五指,俱向内力挽之,十四过。既已,则咽津焉,鼻徐取其清气,以口咽吐出之,三百六十过。日三作之,弥佳也。

十五、病名:㽷
病理:阴也。本于虚假或病之后诸藏冷气,加以饮水。阴气既入则长所积之水矣;阳气既纳则不通所积之阴矣。水气渐盛至于皮肤而为焉。

症候:左右目脸上起色如老蚕,二胁转侧有水声也。

治法: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既已,鼻纳之,口吐之,次则嘘、呵、咽、唏,各六十过,及想其气周于一身,昼夜三时为之,久则愈矣(忌食成,宜啖小豆汁,或煮小豆浸左右足为佳)。

十六、病名:反胃
病理:积日受冷,于是阴气渐下屯于腹口,热食头之,为阴气逆据,反而出之也。
治法:常虚腹导引各三百六十过。以左右手相叉,以左右足力蹋二手四十九过,以左手背委于左腋之下,用右手攀左肘七过,其右亦然,即咽津焉。鼻徐徐短取其气,口呵以出之,一百二十过,复咽津焉。次则咽、吹、唏亦如之,三时作之则愈矣(力不堪者二时不可)。

十七、病名:心腹坚痛
病理:阴冷之气屯于心腹,积聚而不散,虽复厚衣以阳击之,阴阳相竞则阴弥甚矣。
治法:左右导引合于三百六十过,则咽津焉。鼻徐徐取其清气,口徐徐呼而出之,当以暖气排其积聚,凡吐咽者,满二百八十之数,呼嘘亦如之。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十八、病名:胸胁结癖
病理:阴也。冷气偏屯于胸胁,或因食久,而不散也。
治法:清旦,仰眠,立左右足,使人以手揣取癖根,渐入手于癣根之下,稍举之,起始则痛,后则可忍焉。然后力举之,一百二十过。二三日之后,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之数,可矣。五日之后,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之数,可矣。既已,导引三百六十过,然后咽津焉。鼻纳之,口呵之,以意送其气于病之所在,使下部出之,满一百二十之数,渐至于二百四十。以致三百六十弥佳也。昼夜二时为之,即愈矣。

十九、病名:心腹卒满

病理:阴气在于藏,起则冲于心也。

治法:导引左右合于三百六十过,咽津纳气,而口呼之,使气出于下部,满三百六十之数,则愈矣。

二十、病名:目赤而泪出
病理:肝之阴气冲于目也。
治法:如前导引,既已,咽津焉。瞑目,以鼻纳其清气,开目,以口呵出其浊气,满于三百六十之数,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综观此“太清祛病导引法”,其对疾病的名称多以其症状名之,对疾病的病理分析则皆以阴阳为纲纪,而对疾病的处方则以导引为主,兼及行气、起居、饮食等多种疗法。

这些表现都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特征相吻合。当然,与现代医学相比,该篇对这20种疾病,尤其是在病理分析上,还只是一种大概的、粗线条的把握,尚欠缺必要的科学精度。
若追溯“太清祛病导引法”之渊源,早在曾懂之前,医学界已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或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可作参考,道教中也有诸如《太清导引养生经》之类的导引经典可作范本。

但我们将此导引法与这些“前辈”文献相对照后发现,其中极少雷同之处。只有上面第8和第13种疾病导引法中所引用的彭祖和宁先生的话是与《太清导引养生经》中的大体相同。可见,此“太清祛病导引法”的创编的确参考了《太清导引养生经》。

若从每种疾病的具体导引方法分析,“太清祛病导引法”中还融进了一些呼、吹、嘘、呵、唏、咽之类的行外气之法,第2、3、5、6、18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则运用了以意领气的行内气法,如第18种治疗方法中的“鼻纳之,口呵之,以意送其气于病之所在,使下部出之”,即包含了行内气和行外气两种气法。这一特征虽然在宋以前的很多导引法中已经存在,但不如此法中体现得鲜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历史那些事[超话]#1939年,“金英堂”头牌红姑娘被人用铁丝从地窖勾了上来,看到她的一瞬间,周围人面色惨白,当场吐了出来。 民国时期,风月场所还办得有声有
  • 12星座之最最大方的星座狮子座,最干净的星座处女座,最难追的星座水瓶座,最会理财的星座金牛座,最阳光的星座白羊座,最温暖的星座巨蟹座,最冷漠的星座摩羯座,最开心
  • 代运营这个行业存在,就必然有一部分人是在认认真真做事的,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代运营公司,默默地坚持做精不做多的模式,服务效果好,名气却不大,做的客户少,没啥名气,
  • 3.取一块干净的抹布在过期不能饮用的牛奶里浸一下,然后用此抹布擦抹桌子、柜子等木制家具,去污效果非常好,最后再用清水擦一遍。油漆过的家具沾染了灰尘,可用温纱布包
  • 张某认为,自己是给胡某干活的,又是搭乘胡某的车受伤,胡某应该给予赔偿。张某认为,自己是给胡某干活的,又是搭乘胡某的车受伤,胡某应该给予赔偿。
  • 可是她不答应,起早去买了新鲜的排骨,虽然最后炖糊了(不让我拍照)她又偷摸发微信给他老公,给我订了鸭头锅(知道我爱吃)。头天晚上说第二天请我出去吃饭,我说太麻烦,
  • [成人礼][心]噢耶,现在是我家有五只喵了。[心]p5我要发表感想了 真的太爱云南了 在大理住的民宿有个小院 老板养了五只猫 早上醒了去村里面闲逛 村子出去就是
  • 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家中的所有的格局就很重要,不仅仅只有房间的床位、热水瓶、冰箱,都是有讲究的,一个错,都会让身体健康特别差,财运进来又出去~这个客户也
  • 事实上,根据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者埃伦·维希(Alun Withey)的新书《关于胡须:1650-1900年英格兰的毛发、健康与实践》(暂译,Concerni
  •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到明年底,全市各区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设立1个与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集、运输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提高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
  • Mundaka所有的服装都是在西班牙制造的,非常注重结构和耐用性,在每个制衣的过程和每一片布料都注入了品牌的思想和价值。我们的感受往往是复杂的,服装可以是我们与
  • 回首往昔,此时不用刻意忘记,只愿做一朵闲花,随风开在红尘里;此刻无须特别想起,只愿酿一席相思,为你醉在月圆时。.话不完凄凉语,道不尽伤别离,思如絮成追忆,只把皓
  • ——大冰《乖,摸摸头》10、我进展本身有充足的运气运限与充足的勇气,去见运气里差别的风,我等候在将来的日子里,可以或许被这些涌动的气流,雕镂成纷歧样的山水与河道
  • 人怎么可能胜天 如果没有轴心时代,如果没有圣人出世,如果不赶上宇宙大扬升,一个人再用心修行,又怎么可能修成呢,更何况胜天?我念佛一无所求,只求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
  • ”这里的“警察”就有侦查、检察的意思;第三,老传统了,每次这种事情发生就一定会有人说“怎么不禁日本车、高铁、二维码”…老实说我真可以不用,但你也让他们别用我们发
  • 如果你身边有想染发的朋友或者还在纠结要不要染发的朋友,请推荐我微信 2990999344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或电话:15543001422 请提前预约
  • 额,作为一个从未玩过抖快的年轻人,有朋友说我不合群,也有人开玩笑说我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我真的不需要这些垃圾信息来填补我的碎片时间[二哈][二哈]“除了你的时间
  • 曾经,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期待,但事事很难让人称心如意,慢慢的,失望攒多了,自己也越来越累。我的青春故事大概就是 来来回回纠缠三四年 却只在一起一年多 分手后一直
  • 8.如果真的放不下,就偷偷喜欢吧,只要岁岁平安,在不在一起都没那么重要了。8.如果真的放不下,就偷偷喜欢吧,只要岁岁平安,在不在一起都没那么重要了。
  • #鞠婧祎[超话]##鞠婧祎花戎##滤镜##向日葵##鞠婧祎##鞠婧祎韩菱纱# Roses do not wither. 玫瑰不会枯萎Paper pla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