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何种智慧?】(2—1)

在《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记载了两件事,一是“子贡赎人”,二是“子路拯溺”,所谓的“子路受牛”指的就是后面这件事。

儒家不是讲究仁义道德吗?
那为什么子路救了一个人,接受别人赠送的一头牛还得到孔子的赞扬,而子贡救人以后不求回报,但孔子却对此提出批评呢?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论子贡和子路的价值标准和取向

无私的道德感or自私的人性

鲁国有一条法律说,如果本国人看到鲁国人在其它国家成为奴隶,只要把他赎回来,国库就会报销这个人的赎金,这是国家在政策形势上对国民做好人好事的一种奖励性扶持。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孔子很得意的一个弟子,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赎回来一个鲁国人之后,却拒绝让国家报销赎金。这是子贡的价值标准,因为他认为拯救一个落难的国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种所谓的“理所应当”是指: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道德动机。简单来说,由于这个奴隶和子贡都是鲁国人,属于一个民族,基于这种身份认同,子贡就会潜意识的认为帮助他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因此子贡拒绝国库报销自己的赎金,其潜意识中的逻辑认为:我们都是鲁国人,一个民族,我帮助你是一种天然的义务,因为我们有一种基于同一个国家、民族的亲密关系。

由于都处于一个拥有共同血脉的大集体,所以我帮助你是一种天然的义务,这种义务是由于国家和民族决定的,因此我帮助你完全是自愿的,是道德动机的驱使,而不是为了趋利,获得某种好处。

这是子贡在价值观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无私”,譬如我们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了,基于其年事已高、身体羸弱的价值判断,又基于同情的道德动机,所以一个人往往会下意识的去帮助这个人。

但是如果一旦说,我施于这种帮助的举动后,对方要在物质上予以我补偿,那么这就变味了,它使得我的行为成为了一种“交易”,那么我的道德动机就不存在了,更像是为了得到某些好处才出手帮助。

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譬如当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做出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时,我们并不奢求得到某种回报,因为他的潜意识逻辑认为:我做这件事是在个人能力之内,我并没有付出某种巨大的代价,使我自身的利益受损,或者这种受损的范围我可以接受,譬如我们拿100元给一名乞丐,这个钱不多,一个人可以承受。

因此这种逻辑就会造成:

既然是我力所能及之事,而且我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那么我何必要求对方给予我在物质上的回报呢?

其二就是一个人的善意举动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地步,譬如我随手扶起一个摔倒的人,这是举手之劳,不过就是弯一弯腰的事情,因此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所以也不会有人觉得这个人应该给自己多少钱奖励一下。

因此对于子贡来说,他认为救赎一个自己国家的奴隶,这是每一个鲁国公民在道德上的天然义务,这种义务是基于国家和民族认同,以及血脉。

所以对子贡来说,我救了一个鲁国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我怎么能够让国家来报销赎金呢?因此他拒绝国家报销,这个举动的信号是:我是基于道德上的同情和自愿,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和国家无关。

实际上子贡的这种行为不能说它不好,其实很正常,因为子贡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能力之内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没有什么值得奖励和补偿的。

但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提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说“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收了国家的钱并不会使你的行为变味,但是你不收这个钱,以后就没有人去做这件事了?孔子不是满口仁义道德吗?为什么会唱起反调来呢?

(来源:世间人说)
(配图/编辑:新法家)

黄檗禅师:真佛无口,不解说法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惟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若不应缘之时,不可言其有无,正应之时亦无踪迹,既知如此,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

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众生轮回生死者,意缘走作,心于六道不停,致使受种种苦,净名云: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然后调伏,所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会此意,纵你广学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识自心,皆名邪行,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

志公云:本体是自心作,那得文字中求,如今但识自心,息却思惟妄想,尘劳自然不生。净名云:唯置一床寝疾而卧,心不起也,如今卧疾,攀缘都息,妄想歇灭,即是菩提。如今若心里纷纷不定,任你学到三乘四果十地诸位,合杀只向凡圣中坐。诸行尽归无常,势力皆有尽期,犹如箭射于空,力尽还堕,却归生死轮回。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岂非大错?志公云:未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亦无住着,终日任运腾腾,如痴人相似,世人尽不识你,你亦不用教人识不识,心如顽石头,都无缝罅,一切法透汝心不入,兀然无著,如此始有少分相应,透得三界境过,名为佛出世,不漏心相,名为无漏智。不作人天业,不作地狱业,不起一切心,诸缘尽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不是一向不生,只是随意而生,经云:菩萨有意生身是也。

忽疑讹若未会无心,着相而作者,皆属魔业,乃至作净土佛事,并皆成业,乃名佛障,障汝心故,被因果管束,去住无自由分。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犹如黄叶为金,权止小儿啼故,实无有法名阿耨菩提。如今既会此意,何用区区,但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心里明明,所以旧时见解总须舍却。净名云:除去所有。《法华》云:二十年中常令除粪,只是除去胸中作见解处。又云:蠲除戏论之粪。

所以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故经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若言佛道是修学而得,如此见解,全无交涉,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只对相当,便道契会也,得证悟禅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无所知,对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欢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怀惆怅,如此心意学禅,有何交涉?任汝会得少许道理,只得个心所法,禅道总没交涉。所以达磨面壁,都不令人有见处。故云: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军。

此性纵汝迷时亦不失,悟时亦不得。天真自性,本无迷悟,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心体。纵汝动用造作,岂离虚空,虚空本来无大无小、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绝纤毫的疑讹量是无依倚、无粘缀,一道清流,是自性无生法忍,何有拟议?真佛无口,不解说法,真听无耳,其谁闻乎?珍重!#佛法看世间##佛学大智慧#

第一个字:“度”

01. 胸怀要大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说的就是做人要有有度量,心胸要宽广。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凡事不必斤斤计较,往后一步,海阔天空。

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大度的对待伤害过你的人或事吧。

02. 说话要适度。

有些人觉得,做人要真,所以说话要直。其实大错。

中国人写“真”字,是“直”下面两点。也就是说,一些实话、直话,也要保留两点。实话实说是真,但实话全说就是蠢。

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当你渐渐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就能体会生命盛大。

03. 读书有厚度。

读书有厚度,这里的厚度不只是尺量的高度,也包括书内容的质量。

如果你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你就要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有多了不起,而是读书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

04. 视野有宽度。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多,看不远。所谓视野,就是在你的视角里应该是广袤的田野,不管做事还是做人,都应向远处看,都不应光看到点,而没有看见面。

人生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要学会放宽视野,做智者、仁者。

05. 理论有深度。

理论,就是说话,有深度,才可仗义执言。

懂点《道德经》、《孙子兵法》、《易经》,知道点“取势明道优术”、“变易简易不易”。先贤智慧,都让你更有深度。

06. 工作有力度。

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力度,开拓进取,大开大合。

人都有目标,或大或小,而实现目标的办法就是工作,工作力度加大了,业绩提高了,也就有了实现目标的可能。

07. 事业有高度。

人们都希望在人生中有所成就,事业有高度。

生命在前行中顿悟,岁月在积累中生香。无论何种事业,都要日积月累,平凡的工作也要努力做,每天不断提高。

08. 寿命有长度。

我们选择不了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走过生命的方式。

做人选择宽容厚德,几分淡泊,清风细雨,同样有韵致,有诗意,做事要有几分从容,俯仰之间,依然洒脱。

不刻意,不虚伪,感受简单岁月的朴素,能养生的,最是宠辱不惊的坦然。

第二个字:“给”

给掌声:

有些人一生都没给过别人掌声。

01.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02. 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03. 不懂鼓掌的人生太狭隘;

04. 一赞值千金。

给面子: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01.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02. 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03. 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

04. 伤什么,别伤人面子;

05. 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给信任: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01.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02. 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给方便: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01. 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

02. 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给礼节:

有“礼”走遍天下。

01. 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

02. 礼多人不怪。

给谦让:

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敌。

01. 放下身段,降低自己;

02. 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03. 人前勿张狂,待人应低调。

给理解: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

01. 理解,就是给人方便;

02. 先理解一般人不理解的事。

给尊重:

把对别人的尊重放在第一位。

01. 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

02. 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

03. 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

04. 把别人放在心上。

给帮助:

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

01. 无私胜有私;

02. 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

给诚信:

无信不立,狡诈者无朋友。

01. 诚信为本,重诺守信;

02. 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

03. 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

给实惠:

空头支票,万万开不得。

01. 许之以利,晓之以理;

02. 不以利益大小亲疏朋友

给虚心:

让人显得高人一等。

01. 多一点含蓄,多一点谦逊;

02.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03. 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给欣赏:

使人拥有优越感。

01. 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

02.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给感激:

不感恩,就别指望再有下次。

01. 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

02. 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

03. 感谢你的对手。

给口德:

得饶人处且饶人。

01. 直话,要转个弯说;

02. 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

03. 顾及别人的自尊;

04.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杨超越偷摸鹿晗手?吴尊消费女儿被骂?古天乐被勒索100万?
  • 兄弟这就是你一直单身的原因!
  • 当你有一个你放什么歌他都会唱的朋友,瞬间想打他
  • 今日奇娱丨Baby方澄清餐厅抢手机传闻;SNH48公司辟谣给黄婷婷灌票;张艺兴晒照预告三辑
  • 【你造吗】中国人每天休闲时间平均1/3用来玩手机
  • 找了很久的搞笑脑筋急转弯大全,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笑翻了!!
  • 《魔道祖师》不播出,都不知道一部动漫竟然能这么火
  • 渣男嫌老婆离婚,妻子减肥成功后回来报复…
  • 周杰伦忘词合集
  • 许晴的爱情进化论
  • 《PD48》顺位大变动!李佳恩1位,宫脇咲良被挤到…
  • 《爱情公寓》的那句未完待续,我们等了四年
  • 网友曝医院偶遇范丞丞疑似就诊:感觉他很虚弱
  • 如果Siri是你老妈 生活可能会变成这样
  • 干货满满!李玫瑾开讲“家庭心理抚养”,有家长抱娃听了3个多小时
  • 《我不是药神》击败蚁人2,获全球单周票房冠军
  • 强生爽身粉致癌案:赔偿近47亿美元,父母们要注意了
  •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黑的只有你!这歌词有剧毒啊!!!
  • 重庆排名第一的晓宇火锅麻辣席卷乌鲁木齐!据说在这里微信好友可以当钱花!
  • 李健发布新歌《懂得》,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听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