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名号是救命的,不是拿来做功夫的

01

不信愿力,就不能信持名。很多人对念佛法门为什么信不来?觉得念佛不得力?因为他对佛的愿力不了解,没有信。他为什么没有信?他不了解,没人告诉他,他怎么信?你告诉了他还不相信,那是他的问题,业障重,没办法。

所以,我们尽量要把阿弥陀佛的愿力让其他人知道,他信了愿力,才能信持名。所以我们弘法完全是站在阿弥陀佛本愿力的立场上,一定要把阿弥陀佛的愿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家能够信愿力。信愿力之后,一切都有了,就能信持名,就能往生决定。

我们的起信是从哪里起信?这是源头,来源的地方,从弥陀的愿力来起信,不是从我们自力的功夫来起信,在自己这边是找不到信心的。

所以,一向专念是看向阿弥陀佛那里,“望佛本愿,一向专念”。不看向阿弥陀佛那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们众生这里看,看不出名堂来的,就像水没有源头、树没有根一样,不是活水,也不是活树,是死的。有人念佛念得没劲头,念不下去,因为没有源头,没有活水来。

如果知道这是弥陀的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完全靠佛力,完全是弥陀的呼唤,完全是阿弥陀佛的招引,是阿弥陀佛邀请我们去的,那我们往生不是很简单吗?佛喊我们去,我们愿意,答应就好了。

我们是阿弥陀佛的亲生儿子,阿弥陀佛说:“十方众生,你到我净土来!”

“我是想去啊,但是我没有交通工具。”

“我开直升飞机来接你。”六字名号直升机就来了。

“你没有资粮,我累劫修行的资粮,六字名号都给你。你欠多少债,我通通帮你还。”

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邀请我们去的,对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好好念佛,好好仰靠阿弥陀佛。

————————————————

大家要懂得

念佛法门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法门。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大家这个观念要彻底改变。很多人讲念佛都是讲修行,讲做功夫;在善导大师这里,在阿弥陀佛面前,不要谈修行。我们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脸面讲修行?我们有什么修行?

净土法门是救度的法门,救度的声音是最慈悲的声音。

在娑婆世界,有什么声音最能打动我们的心?就是求救。我们听别人讲话,可以不被感动。但是如果你在半夜里听到一个人凄切地呼唤“快救我!救命啊!”你的心会不动吗?毛骨悚然!这是他拿着全部的生命呼唤出来的,一定会打动你的心。所以“救”是最急切的声音。最大的功德,就是救众生。

我们在这样苦恼的娑婆世界,“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房子着火了,里面的人会喊什么?“救命啊!”在火宅里还谈什么修行啊?要喊救命!

所以,阿弥陀佛来,不是来给我们讲修行的,是来救我们的。我们要有机深信,如果这个没有的话,看净土法门,那叫“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02

为什么?

救命的时候会懈怠吗?如果你不喊救命,你就是懈怠的人,也是憍慢的人。如果抱持修行的观念,你就是一个骄慢的人。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如果把这句名号当作功夫来念,你是一个没有气血的人,是一个不知佛恩的人,不知惭愧,善导大师就说“不能仰报彼佛恩故”。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来救你的,不是给你拿来做功夫的。

就好像一个人饿得要死了,别人给他一块面包,不是拿来让他练齿力的。他都饿得要死了,这个面包是救他命的,不是用来练齿的,不是这个环境啊。

六字名号的功德,不是拿来让你在那里嚼舌头练功夫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救命的啊!这救命的名号念一句就得一句。

如果你当作功夫来念,怎么会念一句得一句?“我还没有清净啊,还没有达到功夫成片,还妄想纷飞……”,如果你知道这是救命的,就不会谈这些没有用的话。

哪种人知道是救命的?下品下生。

大家看《观经》,一定要注重下品下生。下品下生,他的时间,他的环境,他的业障,他的报应,让他没有资格讲修行,他只有一颗求救的心。所以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至心”!如果我们在“下品下生”文里面看不到弥陀的救度,就是对这个法门不了解。

所以,净土法门是从弥陀的愿力起信的,这个愿力是来救度我们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太轻忽了,不然这句名号都给我们念得没有味道。

03

只要“信愿坚固”——“信愿坚固”的意思就是不退转。但是理解起来就各不相同,有的人听到这话,可能会握紧拳头说“我一定要相信!我一定要发愿!”

还不简简单单是这个意思。“信愿坚固”,就是深信弥陀愿力,深信名号功德。就是要了解阿弥陀佛救度的誓愿,要从佛那方面了解。

“信”,就是对一个事实的如实认定,不是你自己在这里鼓气、捏拳头能够深信的。对事物的本来状态,如实地领纳,叫作“信”,所谓“如是我闻”。

比如,我拿一个苹果,我说这是一个苹果,你相信了,这很简单。我如果拿一团纸,我说这是一个苹果,你怎么信都信不来,你使劲地信也信不来。就是对这个事实,如实地领纳在心。

阿弥陀佛要救我们,他的誓愿不是虚假的;我们如实地领纳,不会改变,这是“信”。信愿,真实地了解弥陀的誓愿,自然不会改变,这叫“信愿坚固”。

“临终十念一念”,如果对弥陀的救度能相信,愿意让弥陀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平时没有机会遇到佛法,没有念佛,临终十念一念也决定往生。

这并不是鼓励我们到临终才念佛,而是说这种状态,到临终才遇到这个法门,发起坚固的信愿。像《观经》下品往生一样,念十声佛,或者念一声佛,这样念的佛很少,没有什么修行。

而且人到临终的时候往往都是四大分离、诸苦逼迫,心境慌乱,阎罗现前,业障缠绕,这个时候念佛根本谈不上什么禅定,什么事理一心、功夫成片,通通谈不上,只不过是喊爹喊娘一样叫出来,或者念一声,或者念十声,或者三声五声,都没有任何问题,都决定往生。

04

这个道理在哪里呢?难道是因为我们信愿信得好吗?他信愿坚固了,所以他十念一念就往生了;某某人信愿没坚固,所以念许多也没有往生。表面看起来是这样。十声也好,三声五声也好,一声也好,都决定能够往生,这叫一样。

————————————————

原理是什么?道理在哪里?

道理不在于他信得好,而是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有我们的往生,就是说,往生这件事是现成的,包含在这句名号当中,我们相信了就是我们的,我们愿意让佛救就是我们的。我们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里面就有往生,这是现成的,不是等到我们开口念才成为往生的依据,没念之前往生已经在里面了。

因为阿弥陀佛发的大愿,“十方众生,你称念我的名号如果不往生,如果我名号里面没有这样的功德、没有这样的效应、没有这样的内容、没有这样的实质,那我就不成佛!”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他已经成为阿弥陀佛了。

所以,他的名号不是空白的,像一个空纸袋子;它里面是满的,满满的功德,阿弥陀佛从因地到果上所有功德——我们从这里要往生到净土,到净土成佛,从净土成佛回头再度众生,“若往若还”,一切功德都在这句名号里面,是现成的。这样,称念这句名号,当下不就是我们的吗?

所以,不在于念多念少,是因为名号里本来就有。

假如你是个穷人,没有钱,我送一张支票给你,这张支票是一千万,你看到了,当下你心中一念,“这张支票真好”,在这一念中,支票都是你的。你把支票在手上握半天,那也是你的,也还是那么多。你握了半天之后,觉得这张纸没什么用,扔掉了,那就失掉了。

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法藏比丘累劫修行,所有功德都卷在这六个字里面。我们称念,叫“执持名号”,执持就是放在我们心中,不要丢掉。

如果转而去杂行杂修了,等于把这张所有功德的支票放到旁边,不认识它。这样,虽然支票还是完整的,但是你个人失去了。所以杂行杂修往生不定,就是在这里不定。(转载)

《我不是社恐,我只是“社懒”》文 | 读者:霜落晨曦

上一次参加三人以上的朋友聚餐,还是上一次。

这句“废话文学”的背后,是我对社交的淡漠。现在的我,不是一个热衷社交的人,很少参加多人聚会,除非无法推辞或闲得无聊。

实在想不起来上次参加除公司团建和家庭聚餐以外的三人以上(不含三人)社交活动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半年前,也许是一年前,也许是疫情发生之前?

要说自己不热衷社交是因为社恐,倒也并不准确。我不是一个看起来就很安静的人,相反,有时可能会变身“话痨”,工作中也得到过“沟通能力强”的评价,种种表现似乎与社恐扯不上关系。社恐是社交恐惧,但我并不恐惧,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不会尴尬地说不出话。拒绝社交,不是因为客观的恐惧,而是因为主观的懒惰,所以,现在的我,可能不是社恐,只是“社懒”。

不过,小时候,我确实经历过社恐的阶段。这可能与遗传和成长环境有关。

爸爸和爷爷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学龄前的我,也是一副不爱说话的样子。我因为害怕跟长辈问好,经常被批评没礼貌。害怕来源于不知如何称呼,女性长辈应该叫“阿姨”,但那时“阿姨”一般特指幼儿园里负责照顾小朋友(不教课)的老师,在我意识里这是一种职业,如果不在“阿姨”前面冠上姓氏,就不能指代这个人,但我又怕记错姓氏张冠李戴而尴尬,索性不说话。“叔叔”倒不是职业,但比父亲年长的应该叫“大爷”或“伯伯”,年轻的才叫“叔叔”,但遇到看起来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我怎么知道你跟我爸谁大?

称呼的问题,难坏了小小的我,担心因为称呼出错而尴尬,妥妥的社恐了。

上学之后,我的社恐突然自愈了。一群可以直呼名字的同学玩伴,一句“老师好”便可以“走遍全校都不怕”,称呼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的学校环境和成绩还算不错带来的自信,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流。讲文明,懂礼貌,我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红了”。

从小学到高中,与人沟通很少超出学校的范畴,远离外界社会,也就无所谓“社交”。上了大学,依然是同学的圈层,但人际之广阔、活动之丰富,今非昔比。交流从教室和操场,拓展到社团活动、餐厅、KTV、桌游,象牙塔里的小社会,社交生活的大舞台。无论是班级同学、实验室师兄弟,还是社团、老乡,甚至是莫名其妙组起的局,只要时间允许、活动有趣,我基本不会排斥,也确实收获了许多欢乐。

然而,无一例外,每次参加完这些活动,我都会感到疲惫。KTV、桌游,还有一定的体力或脑力消耗;可有时只是单纯吃饭聊天,除了嘴,全身几乎没有运动量,却为何如此劳累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与大范围群体相处会积累还是消耗自己的能量”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人格的简单依据。

按照这个标准,结合成长经历,我显然属于内向型人格。内向与社恐不同,也并不等同于缺乏沟通能力,内向型的人也未必看起来就很安静。但比起在大范围群体中欢娱,内向者更倾向于两三个亲密好友的小范围活动,或者享受独处。

喧闹的社交环境尽管有可能很快乐,却会消耗我的能量;而一个人看书、看电影,甚至只是发呆,则好像在充电,还不必担心插头被拔下来。

但那些外放的朋友就不同了,他们的充电器,似乎要插到人堆里,聚会结束了,电也充满了。

这样说来还挺有趣,能量是守恒的,我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难道变成了一个移动电源?

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时候,还是外向的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用爱发电”。社交,如同无形的电磁场,社交达人们用各种动作切割磁感线,为彼此发电;而像我这样内向的人,总是掌握不好发电的技巧,还接收不到别人的电波,就像一个被电磁力驱赶的小球,找不到方向,还把自己原有的能量耗散了。

于是,那些不适应社交电磁场的选手,也就渐渐退出这个舞台,变得“社懒”了。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社懒”的呢?似乎找不到明确的时间点。也许是毕业以后再难聚齐一群同龄朋友,也许是某次社交活动突然感到无聊,也许是为了考研加上遇到家庭变故让我主动把自己屏蔽起来。

现在的我,并不社恐,但与其在人群里一边尽情欢娱一边清空血槽,我宁愿在安静独处中享受所谓的孤独。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退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原先印象里的“社牛”“话痨”们,竟然也变得安静了。

原先在朋友圈里各种觥筹交错的同学,变成了晒娃狂魔,很难再见到与成年人的合影;原本每到放假就去旅行,与陌生驴友也可以聊得很嗨的学姐,现在周末只想在家睡觉;过年回老家,以前“一天三顿小烧烤”的表哥,在与老家的铁哥们儿宿醉了两天之后,便一心宅在家里,谁叫也不出去……

对于社交,为什么大家都变懒了呢?

一方面,年龄增长,30岁左右的我们,确实没有20岁那样精力充沛了,熬夜熬不动了,喝酒喝不动了,蹦迪蹦不动了。随年龄下降而减少的,不是简单的体力,而是在灯红酒绿中挥洒汗水的欲望。

另一方面,压力增大,工作和家庭压缩了社交时间,人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取舍,拒绝无意义的社交,转而把有限的精力花在亲密好友或自我提升上。

此外,新冠疫情的影响,面对面更加困难,让人们不得不转到线上方式满足社交需求,甚至直接放弃需求。

走向“社懒”的我,远离了无意义的社交。同时,我还发现了新大陆,很多打着社交旗号的活动,其实也可以一个人完成。我曾经觉得一个人看电影会很尴尬,但当我真的独自踏进电影院,才发觉之前多么愚蠢,我看的是电影,身边有没有人也没多大区别啊!于是,我经常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看脱口秀,一个人旅行,享受快乐的同时还能积攒能量。

内向如我,主动选择了“社懒”;很多外向的朋友,也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圈”。当然,依然有“宝刀未老”的社交牛人和更多的“后浪”们,前赴后继地奔向“用爱发电”的舞台。

“社恐”也好,“社牛”也好,“社懒”也罢,每个人都是在最适合自己性格和意愿的状态下才最舒服,不必趋同。无论觥筹交错,还是岁月静好,做自己就好。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念佛超越我们的思维、感觉

二、《华严经》说:

我为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我愿保护一切众生,终不舍弃。

我当于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 令其解脱。

我们下三恶道了,佛菩萨还发愿要到恶道中代我们受苦, 让我们获得解脱。

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

众生造了罪,受众苦,阿弥陀佛要代众生受苦,让众生出离生死。

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

父母对儿女就是这样,宁愿自己受苦,也不希望儿女受苦,能代他受就代他受。父母尚且如此,佛更不用说,佛宁愿一个人下三恶道、堕入地狱独受众苦,也不愿众生堕于地狱。所以,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救赎我们的。

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质”就是人质,用来抵押。佛菩萨发愿,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抵押,替众生偿还业债。我们欠了众生的业债,要下油锅,佛菩萨说:“我为你作抵押,我下油锅,你不要去!”就是这种心情。

世间所有广大慈,不及如来一毫分。

这两句话非常优美。在世间,儒家讲仁爱,基督教讲博爱,世间仁人志士和慈心人士也都讲慈爱众生。但世间所有的慈爱加起来,也比不上如来一分一毫的慈悲。如来的慈悲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在如来的慈悲救度面前,只有归命,完全依从,不要卖弄小聪明。

了解了如来的广大慈悲,就会有广大的安慰、喜悦和满足,不会担心、疑虑,所谓“无疑无虑”。

作为佛弟子,如果连如来的慈悲愿力都不能相信,还算不算佛弟子?

阿弥陀佛有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大慈大悲”说明有心救我们,“大愿大力”说明有能力救我们,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怀疑念佛能往生呢?说念佛不能往生,等于拿一把刀扎在佛的胸口,等于否定了阿弥陀佛的成佛。

在世间,国与国打交道,一个国家成立了,另外一个国家不发贺电去,等于不承认它的成立,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就搞不好。

阿弥陀佛成佛了,我们凡夫还不承认;如果承认了,念佛怎么能不往生呢?

我们承认自己念佛往生,等于是给阿弥陀佛发贺电,承认他成佛了。为什么?因为我念佛能往生。如果认为称念名号不能往生,等于说阿弥陀佛还没成佛,等于说阿弥陀佛在骗我们。阿弥陀佛说:“你念我的名号如果不往生,我是不会成佛的!”所以,如果你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说明他还没有成佛。

他既然已经成佛了,我们念佛决定往生。善导大师说: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说明阿弥陀佛发的愿不虚假。

关于这一点,要依据经文,要老老实实地接受,坦然承受,这叫“信受弥陀救度”,这样念佛才安心,不要跟佛唱反调。

我们嘴上念着“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大力阿弥陀佛”,心里却在想“我一天念三万声,不知道阿弥陀佛能不能救得了我?”这是哪门子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啊?应该这样念:“南无大慈大悲大愿大力阿弥陀佛,像我这样下下品的众生, 满身罪业,临终十念一念也能救得了我!”

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说: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 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什么叫“如实修行”?赞叹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知道自己这样念佛就能往生,这叫“如实修行相应”。不然的话,就在怀疑,就在诽谤,就不叫“如实修行相应”。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阿弥陀如来的光明智慧有什么相?造罪造业、五逆谤法、临终苦逼失念的人, 遇到善知识引导,一句十句、依葫芦画瓢地念佛,当下“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这样的人都能往生,这才是“如来光明智相”。

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要谤佛谤法了,再也不要说“我每天念三万声,念了一辈子不管用”这样的话。这样说就是不了解佛的大慈悲、大愿力。

还有人说“我念佛怎么没感觉?”没感觉就对了,有感觉就错了。念佛绝对不要找感觉,找感觉容易出问题、出障碍。你的感觉都不是你的,都是那个“我”的。

像酒鬼喝酒,哪里是他要喝酒?他是被酒鬼“附体”了, 喝了酒就说“好喝,好喝!”这种“感觉”都是帮魔王感觉一场。没有这些感觉,就自在、安稳了。

念佛本来就不可思议,超越我们的思维、感觉。如果要寻找感觉,寻找经验,就非常危险。

三、《维摩经》说:

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

在座有很多做父母的,对这句话应该更懂。孩子生病了, 等于父母生病,所谓“病在儿身,痛在娘心”。孩子病好了, 父母马上就有精神头了,母子连心啊!

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

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如果我们担心“念佛能不能往生啊?”阿弥陀佛就陪我们一起担心。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往生一定,放下担心、疑惑, 内心欢喜,阿弥陀佛就会更欢喜。

“众生病愈”,代表我们的无明生死大病痊愈了。“菩萨亦愈”,菩萨的病也好了。

如果我们忧愁、担心,菩萨心里也揪着。所以,我们不为自己,为了阿弥陀佛也要老实念佛。

有的人认为自己很虔诚,结果天天给阿弥陀佛添麻烦, “阿弥陀佛,我每天念佛多少遍,我这样修行不知道能不能往生,我着急啊!”天天给佛添麻烦。阿弥陀佛说:“事情早就解决了,你还担心!”如果我们着急、发愁,佛的眉头也皱了。 (转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咱们最关心的未来,2022年的值年卦,是水火既济卦。《孔圣枕中记》中,对于明年2022,下元九运的壬寅年,原文是这样的:1壬寅是丰年,禾稻倍收全。
  • 极星中国和亚太区总裁内森·福肖表示: “X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发掘与支持全球各地的新兴艺术家,这与极星不断挑战常规与传统、探索新可能的品牌追求不谋而合。#brain
  • #雷法如何操作?#以召欻火邓天君为例 王文卿是代表着正一道的道教法师。他施行醮仪还精通雷法,如果我们关注他的传记,就会对此有很深刻的印象。通常来讲,传统醮仪的施
  • 人力自然是不比如今的机械作业来的高效快捷,又因为资金原因请不上专业团队,村里所有的青壮几乎都来参与了这次作业。没有一寸土地是空白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地方
  • 起因是我去我舅家,我总共也没去过几次,上楼梯遇到个老婆婆,我熟稔地点头微笑打招呼“下去散步啊”老婆婆也点头微笑“我去给我的孙儿xxx”我再点头微笑错身上楼…我妈
  • 19星十连跪 提米安排人机了 [开学季] 无语排到普信男体验皮肤 打完加我姐妹说低分崽 点开1300也配说人低分[汗]加不了我气死他 用助手给我宝骂回去[耶]
  • 本次大赛的衍生活动作为第六届两宋论坛的主体活动,充分展现了开封作为华夏历史文明宋文化承载地的独特魅力,为宋潮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卓越的创意力量,也让开封广州两座
  • 法師表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只要能增加我們內心的善法,懂得與人為善廣結善緣,並懺悔、發願、行動,舊的業障消除了、善的能量自然增加了;性格和命運也必定會隨著
  • 现场健身房、带水疗中心的游泳池、专属住客休息室和 24 小时礼宾服务8 Casson Square 位于南岸的中心地带,靠近滑铁卢车站(0.2 英里)伦敦市和伦
  • #比特币##区块链##比特币[超话]##行情分析##币圈[超话]#四方社区明日发车项目:元宇宙板块龙头项目CCN CcN作为元宇宙的基石,它的出生代表了它的与众
  • 所以 就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吧调整好心态 不要一直丧 做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能力的人 我要把我自己找回来奥对今天是喜欢王嘉尔的第600天啦[给你小心心]感谢自己喜欢
  • 暂时结束了做跟屁虫的日子 选18号是因为今年18岁好像要有那么一些证据给以后证明现在发生过 认识了很好的学姐和同级的朋友 第一次对一件事那么有兴趣 有课就逃没
  • 前段时间60亿的体育中心,现在又是在上海举办锡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荐会,包括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战略规划发布会,锡山集中签约了一批技术领先、行业领军、发展潜力大、带
  • #王瑞昌[超话]# ®️#30天安利王瑞昌#DAY 30 最想对他说的话要记得,演员是你的职业,我不希望演员成为你生活的全部,要兢兢业业做好你的本分工作,我相信
  • 好消息!好消息!
  • 她将这种材料与稀土磁体耦合,利用物理定律来确定每一个元素的取向和组织。她将这种材料与稀土磁体耦合,利用物理定律来确定每一个元素的取向和组织。
  • 2016年春节,外婆说:“这估计是最后一次见到你了”我拉着她的手说,“别怕,会慢慢好起来的”。今天的不开心来源于龙门架刚拉了一组动作,挂架就掉下来了!
  • 网友对此评论称:不就少了点蔬菜和叉子吗,阿富汗的青少年可是命都没了密苏里州北堪萨斯城学校的食品和营养服务主任珍娜·克努特(Jenna Knuth)向《纽约时报》
  • 那时候12岁的我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我觉得我的思想又深邃又天马行空,我觉得我虽然成不了魔法少女了,但我一定会是一个不一样的大人。已经是个没有雄心壮志的普通人了。
  • 这天出生的人,感情不顺,但是有钱粉丝来信:我未婚,目前也没钱,对自己的事业、感情有很多担心,请一泓师傅帮我看看。今年己亥,明年庚子,又是官杀旺地,来自工作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