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039期[作揖][鲜花]

【1】【七律·竹】步乐樵山人韵
诗 /@四平散人

风云几度历韶华,咬定青山足叹嗟。
滴沥雨声情久远,扶疏月影趣弥赊。
灵根破土犹多笋,剑叶穿天不着花。
江上钓竿垂逸士,空留高节向谁夸?

【2】【七律·咏竹】依韵接龙四平散人
诗 /@乐樵山人

空留高节向谁夸?隐处青山度岁华。
破土伸腰仍笑语,经霜历雪未咨嗟。
叶成个字堪描画,根似虬龙任曲斜。
千古孤标真志士,松梅为友道人家。

【3】【七律·遣怀】接龙四平散人
诗 /@柳堂666

空留高节向谁夸,老去不求青眼加。
三径就荒犹有菊,二毛新雪亦由他。
聊将迟暮供诗赋,且尽馀杯恋物华。
瘦马西风云路远,夕阳无限莫吁嗟。

【4】【七律·咏竹】接龙四平散人
诗 /@三七玉人

空留高节向谁夸,自有虚心不用嗟。
朝雨纹身描绿梦,夕阳剪影着红纱。
迷情已染娥皇泪,贪味曾闻陆羽茶。
莫道来仪皆雅士,知音到此便为家。

【5】【七律·云山清韵】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松梅为友道人家,浅叩篱门讨热茶。
细腻朱栏镶菊径,镂空玉碗植兰花。
分明两两堂中客,自在三三石上鸦。
最喜云山清水韵,无喧有月少浮夸。

【6】【七律·烹茶】接龙精隆诗友
诗 /@乐樵山人

无喧有月少浮夸,一任红尘乱似麻。
未羡英雄闲煮酒,还参佛祖笑拈花。
才疏懒与争长短,识浅焉能辨正邪。
世网抛开方自在,何人共我夜烹茶?

【7】【七律·追梦】接龙乐樵山人
诗 /@-清蒸李子-

何人共我夜烹茶,当惜残年半漏沙。
穹宇星稀人北望,腊梅香淡月西斜。
乘风逐梦犹孤赏,建业扬名莫自夸。
酒醉樽前听笛曲,悠闲岂止钓鱼虾。

【8】【七律·回首红尘】接龙清蒸李子诗友
诗 /@乐樵山人

悠闲岂止钓鱼虾,愧我当年一念差。
利禄犹如天上月,功名已识镜中花。
还愁世路情难了,但得红尘志未斜。
回首浮生休懊悔,荣枯一任减还加。

【9】【七律·风来竹语】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何人共我夜烹茶?一亩莲围半个家。
但得闻禅生雨露,焉须问曲弄琵琶。
台前水镜难知性,色里菩提不是花。
早已苍园无静处,风来竹语响沙沙。

【10】【七律·难得糊涂】接龙精隆诗友
诗 /@乐樵山人

风来竹语响沙沙,长忆先生卧府衙。
愧我学诗诗未好,思君画竹竹无差。
一身傲骨心常坦,两袖清风酒未赊。
难得糊涂谁解悟?千金一字不须夸。

【作者注】①先生卧府衙: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②难得糊涂: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书法条幅,有文注曰:“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11】【七律·红尘净土】接龙乐樵山人
诗 /@精隆0009

千金一字不须夸,弟懂山人佛性佳。
白象骑来黄翡翠,斜阳照出紫袈裟。
非为素念坛前果,实乃禅心树上花。
你我初衷从未改,红尘净土别无差。

【12】【七律·随缘】接龙精隆诗友
诗/@乐樵山人

红尘净土别无差,觉后随缘度岁华。
止念平心参佛谒,登山涉水拜袈裟。
功名利禄何堪羡,诗酒田园岂用赊。
算起百般浑若梦,荣枯恰似镜中花。

【13】【七律·烹茶夜游吟】接龙乐樵山人
诗 /@東岳詩劍客

何人共我夜烹茶,静看碧穹圆月斜。
踏雪寻梅穿曲径,凝眸舞雁落平沙。
松逢墨客容先醉,竹向骚人心已遐。
酌酒品文吟故国,云屏似锦缀千家。

【14】【七律·心净】接龙乐樵山人
诗 /@123321沉着淡定

何人共我夜烹茶,挥笔题词意自遐。
素雪寒梅铮傲骨,青灯冷月绽芳华。
倾心万物皆能赞,放眼千繁岂用夸?
净有禅莲尘不染,无烦无恼自无邪。

【15】【七律·梅】接龙乐樵山人
诗 /@123321沉着淡定

何人共我夜烹茶,淡品禅心境里花。
等若寒梅铮傲骨,非同白雪塑芳华。
冰心不向尘烟俗,冷蕊偏留雅韵夸。
未羡三千金玉缕,犹怜一袭素袈裟。

【16】【七律·心梦】接龙四平散人
诗 /@-清蒸李子-

空留高节向谁夸,可比青松可比花。
赤足迎风奔世路,轻身沐雨洗尘沙。
晨看东海流云散,暮赏西山落日斜。
岂是晴川非锦绣,只因心梦远无涯。

【17】【七律·遣怀】接龙柳堂
诗 /@玉米w1205

夕阳无限莫吁嗟,黛瓦灰墙共晚霞。
一事无成休怨命,残年有幸此为家。
探囊涩涩寻铜板,下地欣欣看木麻。
浊酒薄书舒寂寞,清风明月伴生涯。

【18】【七律·草根家】接龙乐樵山人
诗 /@小舍有大葱

荣枯恰似镜中花,枕水清辉井底蛙。
提酒红尘圆旧梦,捧茶绿野满新芽。
寻寻觅觅千条路,浅浅深深半岭霞。
夕照黄昏秋色赋,天真永葆草根家。

【19】【七律·咏竹】接龙乐樵山人
诗 /@用户松华仕杰(老酒)

松梅为友道人家,浩渺潇湘楚水斜。
一竹百寻收血泪,二妃千里演悲笳。
虚心自古多言善,高节从来少妄夸。
万物终归遵定数,平生何必慕浮华。

【20】【七律·访贤】接龙乐樵山人
诗 /@柳堂666

松梅为友道人家,倚卧修林啸紫霞。
高士何妨千日醉,圣朝难许一清嘉。
广陵散后知音绝,凡鸟题归夕照斜。
拜访时逢冬至节,霜飞竹海语沙沙。

【21】【七律·卜来世】接龙玉米
诗 /@柳堂666

清风明月伴生涯,朝饮芳甘夕饮霞。
鼎鼎高明儒道释,芸芸众类酒烟茶。
未能超脱功和利,亦共沉浮国与家。
今世休论来世卜,皈依我佛著袈裟。

【22】【七律·冬日情怀】依韵接龙柳堂
诗 /@抿嘴看风

来生我也着袈裟,远避尘间佞与邪。
采菊东篱观雁鹜,扬帆曲水逐烟霞。
清霜洗月千杯酒,玉雪凝梅一盏茶。
梦在南柯还化蝶,春秋不问有无涯。

【编者注】以上作品,均为《平水韵·下平六麻》。

——————————————————————————
——————————————————————————

【今日接龙】[作揖][鲜花]

【排律】冬至
诗 /@紫菩提700

留吟未信一阳生,不见葭灰动玉蘅。
至日寒冲荒白草,其时涩冷绝黄英。
灯昏石巷门轻闭,曲腻茶楼客慢行。
冻蕊空存千瓣泪,冰轮错失半江情。
云愁偶对苍山寂,雾厚常思竹月明。
小雀田肥书鹤字,孤亭柳瘦响瑶筝。
微微兽炭蒙禅趣,暖暖貂裘待士卿。
重墨粗文寻短句,柔心亮烛剪深更。
虽无雁过何须怪,总有花飞不必惊。
入画丹青多凤爪,凭栏寂寞少梅声。
由从岁尾听春韵,此向年关减日庚。
金羽扑窗成幻蝶,银团挂树作娇莺。
浑铺黑土停松水,醉下长安染帝京。
画叠三三红数尽,寒消九九梦纷呈。
人祥觉智添新绪,景瑞笙歌赴旧盟。
反复天机谁造化,轮回季节月摇清。
门泥贺客能拴马,草芥胡刀可塑兵。
楚塞严凝薰布晚,吴江慢忆紫微迎。
晓寒南域刚彰示,酷冷关东便出征。
上合鸾鸣喧色界,冰魂借雪点龙睛。

《平水韵·下平八庚》

【截稿时间】今日12:30——明日(12月22日)12:30截稿。感兴趣者,欢迎参加。参与作品只要达标,将收录于专辑中。特此说明![作揖][鲜花]

六经辨证论治小儿发热

(此为当时发表于《中华中医药杂志》的一篇论文)

摘要:发热为小儿常见症状之一,而发热的原因多样,文章借助《伤寒论》六经辨证的观点从小儿发热时伴随的症状以明确病机,施治相应方药,因药证一合,效如浮鼓,兹举病例以说明。同时指出,《伤寒论》六经不可分割,实为一气之变化显现。

关键词:发热;六经辩证

发热为小儿的常见症状,现代医学在临床上所见小儿发热的病因亦多种多样。如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小儿发热的证型厘清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因婴幼儿无法确切表达自身感觉,依据小儿发热时的伴随症状以确立病机显得尤为重要。其病机可对应《伤寒论》之六经,虽然用药不必拘泥《伤寒论》方药,然理无二致。

1.六经辩证小儿发热理论概述

1.1六经辨证的优势

六经之概念首先出现在《黄帝内经》,医圣张仲景结合理法方药将六经辨证纯熟地运用于临床。六经辨证不但能明确表示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且可推断疾病的发展程度及发展趋势。正如《伤寒论》六经之排序从至表之太阳到至里之少厥二阴即是由表及里,由阳入阴的过程。而《伤寒论》278条提出的“脾家实,腐秽当尽去故也”则为病人里气充实之后疾病由里出表,由阴转阳,表现为腹泻,泻后自愈。

1.2六经的理论依据

六经(即三阴三阳学说)肇始于周易的阴阳学说,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在运气七篇大论有详尽描述,又见《素问·热论》篇,亦将发热与六经联系起来。而由东汉张仲景又再进一步将其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

1.3一气周流

承接《周易》一元论的观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及《道德经》所述“道生一,一生二”同理,万事万物皆可用一元论来解释,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整体,疾病只是整体的一部分,通过疾病表现的现象我们可以推出患儿机体发生的变化及其现在的状态,总不离“一气周流”这个气一元论的范畴。

气一元论[1]的观点认为:六气乃由元气这一气所化生,中气为轴,十二经气(五脏六腑)为轮,轴运轮转,轴停轮止。而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不同,故立足凡病皆为本气自病,每人患同样疾病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这时,如何分析患儿发热时所处的状态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则需要依靠一气所化生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来比类,从而分析其气机失调之理,制定治病之法、之方、之药。

2.小儿发热病机分类

2.1发热无汗

发热无汗,恶寒,时伴有流清涕、喷嚏症状,患儿无法表达时表现为喜添衣加被,或踡卧,属《伤寒论》太阳病外感风寒表实证,病机为风寒束表,腠理紧密,邪气被遏不得越,因而发热并无汗出。治以疏散风寒邪气,方可用麻黄汤,或梅峰医学退热方(苏叶、蝉蜕、南豆花);若患儿脉微细反沉,或表现为精神疲倦,却不得安眠而哭闹,则为风寒由表之太阳直中里之少阴,此时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因考虑患儿少阴本气不足,此时亦须顾护少阴本气,可合用四逆汤。

2.2发热汗出,汗出热不退

此又分两种情况:

2.2.1.发热汗出,伴有恶风,汗出热不退,患儿无法表达时亦表现为喜添衣加被,此属《伤寒论》太阳病外感风寒表虚证,病机为腠理不密,营卫不和,津液外泄,治以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加减。

2.2.2.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无热,汗出热不退,患儿发热部位多为前额,或颈以上蒸蒸汗出,不喜添衣加被,此属《伤寒论》阳明病经气不得降,阳明金气对应西方,主肃降,金气不降,郁而化热,较前二证更深一层,若将前二证病位定在皮毛,则此证病位定在肌,故《伤寒论》云“恶寒何故自罢?……阳明居中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治以清解阳明经热,方可用白虎汤,或白虎汤去知母加乌梅。

2.3发热伴手脚心热

属《伤寒论》太阴病范畴,因脾主四肢,四末发热,病机为中土之气不足,失于斡旋,郁而化热,治以补益中气,敛降相火,恢复中气斡旋运转之力,方可用理中汤加乌梅,或小建中汤加味。

2.4发热伴手脚心凉,腹部热

此属《伤寒论》太阴阳明病范畴,为食积内热所致,故见腹部发热,中气失于斡旋,则阳气不达四末,故见四末发凉,治以益中气疏导胃肠积热为主。

2.5发热伴呕吐

此属《伤寒论》少阳病,少阳枢机不利,因而土中寒热气结郁而化热,胆胃气机逆上作呕,治以枢转土中寒热气结,方用小柴胡汤。若合并食积,呕吐物酸腐臭味重,或大便酸腐臭味,则用小柴胡汤合甘露消毒丹,服药后患儿解塘泥样大便而热退。

2.6发热伴大便干结或便秘

此属《伤寒论》阳明病阳明腑证,“胃家实”之理,邪热与肠中燥屎相结,既有全身热毒炽盛,又有腑气不降,治以急下存阴,通降腑气,方可选用承气汤类方,若患儿中气不足,可合用理中汤或四君子汤。

2.7发热伴腹泻

发热时大便胶粘,时伴有苔白厚腻,此多由湿热所致,亦可归属《伤寒论》太阴病范畴,因“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其病机为太阳伤寒夹湿内陷至太阴之地,治以祛湿,扶正托透为主,方可用人参败毒散或藿香正气丸。若大便酸腐臭味重,则考虑食积内热,治以疏导积热。

2.8高热惊厥

惊厥为风动之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气之病多伤其母,即伤及生生之源的少阴,因其象坎卦,内寄真阳,水不涵木,真阴无法涵舍真阳时,其真阳随风木之异常生发而直升,演化为惊厥,若演变为低热惊厥或无热惊厥,其根之亏损则更为严重,此属《伤寒论》厥少二阴之范畴,病机为少阴本气不足,真阳化风上扰神窍。治以深固少阴本气,恢复厥阴风木之气和缓有序生发。反复高热惊厥,又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下元虚寒,龙雷火上越,方用李可老中医所创破格救心汤[2]加乌梅;

2)厥阴下陷,发生中化太过化火,厥阴体本不足,阴虚生热,气虚生风,风火相煽,火热二邪扰乱神明,可选用下方:

羚羊骨、蝉蜕、钩藤、太子参、石膏、南豆花、黄芩、甘草、青蒿、白薇;

3)三阴本气不足,感受外邪后停留太阴阳明界面,出现热化、燥化,则首选石膏,其次乌梅,其余者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2.9发热无汗,服药汗出热退但药效过后复发热[3]

此类发热患儿常伴哭闹烦躁,患儿属气虚,而汗出伤津,致气阴两伤,中气有损,累及厥阴萌芽,因发热伴无汗仍属太阳病表实证,太阳本寒标热,既可从标,亦可从本,烦躁哭闹、头痛属太阳从标之象,即最大阳之表实热证。主要矛盾集中在卫气郁闭化热,病位在表。若为阳明发热,当为蒸蒸发热,并伴有汗出。因汗出太过,故不可再用麻黄汤开表实发汗。虽无汗发热烦躁为大青龙汤证,然由于过汗,气阴两伤,故此时不可用大青龙汤,宜用生晒参顾护气液,乌梅、冰糖酸甘化阴。

3.验案举隅

陈某,男,1岁,发热一日,无汗,大便稀,服美林后汗出热退,但药效过后反复。舌白厚腻,指纹青达风关。处方:

苏叶5g,蝉蜕5g,南豆花10g,乌梅9g,石膏30g,生晒参15g,白薇10g,芒果核30g,甘草10g,冰糖15g

服药1剂热退,无复发热。

分析:此小儿发热无汗,仍是太阳表证,服美林后可汗出热退,但药效过后反复,考虑气阴亏损,且便稀,苔白厚腻,为中焦湿阻,故治法以顾护中气为前提,用梅峰医学退热方之苏叶,南豆花开表清太阳之标热,蝉蜕一为透表,二可防苏叶开散力太过,加用乌梅则考虑阖厥阴,开太阳,因其有向阳明发展之趋势,故用石膏清解邪热以截断向阳明热化进一步发展,用白薇清透火邪,芒果核调节中焦燥湿,冰糖养津液,合乌梅酸甘化阴,因药证即合,1剂而愈。

4.小结

综上所述,以六经辩证的观点对治小儿发热,主要依据的是症状反应出来的“证”,“证”是人体阴阳气血,五脏生克,气机升降——整体失调在患病阶段的特殊矛盾的集中体现。其中更包含了“个体特异性”,因此,把握“证”所对应的方药,常常可效如浮鼓。 https://t.cn/RBS4O7q

【先秦文献的“夏”与《史记》的“夏”真的相同吗?】
《夏本纪》以大禹开篇,并称大禹在舜崩三年后“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1]《史记》的这一说法成为当今学者理解夏王朝世系及其时空位置的基础。徐兴海先生指出:

司马迁之前文献记载的中国不是按照朝代的,如《尚书》、《左传》以帝王为线索,如《国语》以国别记述事件,而朝代的概念自《夏本纪》开始,标志着关于中国历史记述的新体例、新篇章,这是司马迁独立思考的新成果。[2]

那么,司马迁这种“独立思考的新成果”是否符合先秦人的观念呢?在《清华简〈楚居〉横空出世,〈史记〉三代框架成疑》这篇文章中,笔者谈到清华简《楚居》、郭店简《穷达以时》以及《帝系》反映出来的历史观念是“夏商并行”。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看《尚书》、《墨子》、《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所理解的“夏”又是否与《史记》一书相符合。

一、《尚书》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从被先秦文献大量引用的《尚书》来看,被后人称为《虞书》或《唐虞书》的篇章大多被先秦人称为《夏书》。比如,今传本《尧典》本为伏生所传《尚书》二十八篇之一,后被离析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的名称,在早期文献引用时并不稳定,如《孟子·万章上》称作《尧典》,《左传·文公十八年》称作《虞书》,《礼记·大学》称为《帝典》,而更多的文献在引用时则称《夏书》。如《左传·昭公十四年》:

(1)《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这条材料可以对应今本《尧典》中皋陶的“作士,五刑有服”。又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这条材料在今本《尧典》中作:“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尧典》被相当部分人视为夏代作品,而不是“五帝”时期作品。《左传》还引用了大量《夏书》佚文。比如:

(3)《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左传·庄公八年》引)

(4)《夏书》曰:“地平天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

(5)《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左传·文公七年》引)

(6)《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

(7)《夏书》曰:“念兹在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引)

(8)《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

(9)《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纳,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左传·哀公六年》引)

(10)《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左传·哀公六年》引)

以上各条,除第九条的“惟彼陶唐”部分见于古文《尚书》的《胤征》,其他全部见于古文《大禹谟》。此外,古文《大禹谟》中还有几条材料曾被其他先秦文献中所引用,我们也列之如下:

(11)《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国语·周语上》)

(12)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从,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墨子·兼爱下》)

(13)《书》曰:“洚水警余。”(《孟子·滕文公下》)

(14)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孟子·万章上》)

(15)《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孟子·万章上》)

今传古文《尚书》中有一部分材料确有较早的史源,但总体上系后人伪作,这是当今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上面第12条为《墨子》提到的《禹誓》,也被收入古文《大禹谟》。从《墨子》自身记载看,《墨子》所称的《禹誓》可能是今文《尚书》的《甘誓》别本。如《墨子·明鬼下》所引《禹誓》即与今本《甘誓》基本一致。

按《史记》的三代历史年代框架来说,“禹征三苗”属夏代建立前的历史事件,故《十三经》本《尚书》将古文《大禹谟》列入《虞书》,而这些内容均被《左传》视为出自《夏书》。由此可以证明,《左传》或者说《尚书》最早的版本均把尧、舜、禹视为夏代历史人物。如果这点被确认,就意味着《史记》的三代年代框架并不可用,而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夏文化探索带来重大变化。

二、《墨子》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先秦文献多有将“虞、夏、商、周”并称的例子。如《国语·郑语》太史伯说: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3]

又如《国语·鲁语上》展禽云:

幕,能率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率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4]

《左传》也有这种“虞、夏、商、周”并称的现象,如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说:

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又如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云: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左传·成公十三年》)

基于这些记载,杨向奎教授曾提出有虞氏的历史地位问题[5],甚至还有学者因此尝试对虞世系进行编制。[6]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左传》、《孟子》、《礼记》等文献里大多都只提“三代”,极少见提“四代”的提法(早期仅见《大戴礼记·四代》等少数文献)[7]。更值得注意的是,《墨子》往往均把尧舜归入三代,这与《尚书》把有关尧、舜的记载称为《夏书》非常相似。如:

(1)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5页)[8]

(2)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8页)

(3)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天志中》,《墨子校注》,第306页)

(4)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志下》,《墨子校注》,第320页)

(4)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位菆必。(《明鬼下》,《墨子校注》,第340页)

(5)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贵义》,《墨子校注》,第686页)

杨宽认为,《墨子》把虞、夏、商、周四代称为“三代”,是“因为三代这一个名词用得太熟了”,“一时改不过口头,所以糊里糊涂的混乱四代为三代”。[9]如果《史记》的古史年代框架确然可信,杨宽所论固然可一说。然而,单就《墨子》一书的内证而言,在《墨子》作者的意识中,似虞夏本就是一代。因此,刘起釪说:

《墨子·明鬼》云:“上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墨子》的《尚贤》、《天志》、《明鬼》、《贵义》诸篇都称尧、舜、禹、汤为三代圣王,把尧舜列在夏代,所以有关尧、舜、禹的篇章都称《夏书》。[10]

三、《竹书纪年》与《史记》的“夏”代时空差异
《竹书纪年》出自战国魏墓,史料价值极高。《史记》有关战国部分的记载问题极大,“清代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古本《纪年》校记《史记》战国部分的内容,成效卓著。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人墨守《史记·六国年表》了”。[11]对于夏商历史部分的研究,《竹书纪年》的价值同样不可低估。然而,由于该书原本散失,此后各家整理所得的辑本无不遵从《史记》的三代结构进行所谓“夏代“纪年排列,因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与《史记》一致。然而,检视《竹书纪年》相关记录,可以发现这种预设需要商榷。《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12]

又《夏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13]

按照《史记》记载的夏商体系来理解《竹书纪年》,则商代积年多于夏代积年。然而,《晋书·束晳传》引《竹书纪年》却说:“夏年多殷。”[14]这说明要么是《竹书纪年》自相矛盾,要么就是《史记》的记载不可信。李学勤教授曾揣测“夏年代殷”有可能是在整理《竹书纪年》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看法,而不认为是本文,但事实恐怕并非这么简单[15]。《史记·魏世家·集解》引荀勖语:

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16]

而杜预《左传·后序》言:

《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17]

又《晋书·束皙传》云:

《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18]

可见,《竹书纪年》所称的夏代纪年是以黄帝为开端的,这与《史记》记录的以禹为开端的夏代大不相同。又《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云:“黄帝至禹,为世三十。”[19]《说文·卅部》有“三十年为一世”之说[20],可见,就《竹书纪年》的内证而言,“夏年多殷”之说是可以成立的。《竹书纪年》多记有昌意、颛顼、尧、舜等事。如《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

《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21]

《大荒西经》郭璞注:

《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22]

《海内南经》郭璞注: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23]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24]

五帝被《竹书纪年》视为夏代人物

同书又说:

《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25]

《广弘明集》卷十一: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26]

《北堂书钞》卷十七:

《纪年》云:命咎陶作刑。[27]

上引诸条均为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提到的《竹书纪年》遗文。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竹书纪年》和《尚书》、《左传》、《墨子》等先秦文献一样,均把尧、舜、禹甚至黄帝视为夏代人物,换句话说,先秦人观念中的夏与司马迁观念中的“夏”存在极大差异。按先秦人的眼光来看,夏的年代应以黄帝为开端,至于其结尾在哪里,我们且留到讨论《史记·夏本纪》为什么不记载“后羿代夏”这一重大事件时来分析。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iu李知恩电影dream# [心]#iu李知恩0516生日快乐##阳光信用# IU李知恩 IU新剧 IU演唱会 IU动图 IU电视剧IU小卡 IU周边 IU电
  • #王一博[超话]##长空之王真正的主角特辑# wyb#王一博电影长空之王# 小时候,天总是那么蓝,蓝的透明,天空中常常会看到一根金光闪闪的“棍子”小伙伴们说那是
  • 婉儿是我之前最最最最喜欢的英雄(虽然现在已经被公孙离取代)p4 拿我的婉儿金标出来溜溜p5 在王者超话找到了个很厉害的哥 把我微信区的号子免费从铂金二打上了王者
  • 另据东方材料2021年报显示,公司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43人,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微型的上市公司,当然,不是说人少,华为看不上,而是公司的主业业务与华
  • 《爹的观察日记1》东亚男的终生理想就是当爹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对其“爹”的模式进行建模我愿称之为4A模型——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
  • 榜单上,荣登榜首的车型是缤智,分数为127分,而它的“兄弟车型”东风本田XR-V排名第二,分数为133分,这两款本田旗下的小SUV车型都属于老牌车型,它们共
  • 一个值1000万元的产品,因为你不能生产,只有他能生产,所以他可以开价2000万元,你也没办法。然后他们会用自己更新的产品、技术和你竞争。
  • 有大考的日子,静冈版的“胜利猪排饭/カツ丼”就是“さくらごはん”用“樱花盛开”的双关,祈合格。其实爱娜娜是我第一个看的偶企 也是最喜欢的偶企 四叶环也是最喜欢的
  • #IU[超话]##iu公主头#lze#iu祝歌#IU李知恩 IU新剧 IU演唱会 IU动图 IU电视剧IU小卡 IU周边 IU电影 IU粉丝“没有人能背负他人的
  • #提高小孩免疫力##儿童奶粉#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免疫力更需要提高,这样才不会经常生病,建议妈妈们给孩子选择营养全面、能够提高免疫力的儿童奶粉。#提高小孩免疫力
  • Fortinet CMO和产品执行副总裁John Maddison声称新的Forti OS7.4提供了比7.2版更好的平台集成,以便SD-WAN与SASE或者S
  • 今天要给各位老婆分享的就是这个女性内服好物一【金燕耳】银耳[抱一抱]女生一但过了20几岁真的要认真抗初老疯狂熬夜长时间熬夜不光整个人黄气脸,而且皮肤状态也会很差
  • #Wonwoo全圆佑[超话]# #全圆佑[超话]# 2019 SEVENTEEN WORLD TOUR 〈ODE TO YOU〉 IN SEOUL全圆佑200
  • 2023年4月14日,我去二实小听数学公开课,二实小是老校区条件差,连卫生间每个蹲位都没有门,忽然觉得自己原来工作的环境那么好,那么美,要珍惜。盆友们,我来安利
  • 小记2023/4/13 星期四 阴☁️室友男朋友接她刚好把我捎到市里[太开心]一个人去吃了室友推荐的东北麻辣烫点辣正正好吃完就去商场蹲坑了[允悲]坐公交车去新世
  • 他们没有在玩设定,没有架空一个科幻的世界观(这里的“科幻”其实也是已经被误读的概念,因为现在大家一提及“科幻”所想到就是必须要有炫酷视觉特效等等,是高高在上的,
  • 我现在其实已经不太好意思在遛狗群、找狗群甚至我的朋友圈里面发寻狗启示了,也不敢在路上问人了,因为我实在不想听到那句“这么久了,还没找到,你还在找”以及这句话后面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不吞必hui ️️带t.a.g话题 ️hui字】只hui极好 较好 ️ygxy一般,较低】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
  • 学会了算命更能够转命,我算到这个时候运气不好,再一推算是哪一点不好,我就在这个地方,四个字:“修德进业(进德修业)”就非改不可。”他的心理受了你的影响,这句话就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 ‼️15 付邮送(已经送了很多了,先到先得) 因为要毕业了在宿舍拿不走 超多美丽的自印 有圆角亮膜小卡、哑膜拍立得、自制大封口贴、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