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寒潮来袭,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吗?

“好冷啊!”“雪真大!”立冬前后,一场大范围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遭遇大暴雪。雨雪和大风,让人们感到异常寒冷。

11月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又是“三警齐发”,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与此同时,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变暖。

为啥要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这样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的判断……

带着强寒潮给大家带来的问号,经社君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聊了聊“天”。
一问

这次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打脸”全球变暖的说法?

周兵认为,强寒潮与全球变暖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全球变暖不像简单的连线题那样,直接对应着“暖冬”“冷冬”或“某次过程冷不冷”。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当受气候事件影响时,个别年份仍会出现冷暖波动,会有强寒潮发生。

强寒潮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事实上,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并不罕见。我国冬季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二问

为什么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强度往往非常强?

周兵说,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暖趋势,1961年以来每10年气温上升0.41℃,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时有冬季气温偏低的年份,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严重。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在增大。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例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常常和冷冬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

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是全球变暖的放大器,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会使得相关地区气温明显降低。
三问

能不能别再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

周兵说,有人可能会认为,不再严格地控制全球温升,让寒冷的冬季更暖和,可以让大家少受点寒潮冷冬之苦。但那是不现实的。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蓝皮书表明,近年来我国极端冷事件次数总体是减少的,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并未减弱。也就是说,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往往并不是普遍而均匀地升温,而是像跷跷板一样,要么极端的热,要么极端的冷。气候变化还有一个现象,湿者更湿、干者更干、热者更热。这与世界气象组织预言的人类将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相一致。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种种极端天气,再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更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强化碳排放约束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温升幅度,是极有必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今年8月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显示,气候系统各圈层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未来气候将继续增暖。

各国应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气候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这正是现在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的。
四问

今年以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仍然在上升吗,预计今冬会很冷吗?

周兵表示,我国是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国家,冬季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会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变暖趋势并不矛盾。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显著异常。截至10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2.7℃)比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宁夏、江西、西藏、上海、湖北、广西和安徽这13个省(区、市)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气候变暖仍是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

齐鲁壹点
83.9万粉丝
关注
强寒潮来袭,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吗?

齐鲁壹点
11-08 22:0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
关注
“好冷啊!”“雪真大!”立冬前后,一场大范围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遭遇大暴雪。雨雪和大风,让人们感到异常寒冷。

11月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又是“三警齐发”,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与此同时,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变暖。

为啥要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这样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的判断……

带着强寒潮给大家带来的问号,经社君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聊了聊“天”。


11月7日至8日,辽宁省锦州市普降大雪到暴雪,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清理积雪。(朱夫昕/人民图片)

一问

这次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打脸”全球变暖的说法?

周兵认为,强寒潮与全球变暖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全球变暖不像简单的连线题那样,直接对应着“暖冬”“冷冬”或“某次过程冷不冷”。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当受气候事件影响时,个别年份仍会出现冷暖波动,会有强寒潮发生。

强寒潮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事实上,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并不罕见。我国冬季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11月6日,宁夏银川市迎来降雪天气。宁夏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二问

为什么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强度往往非常强?

周兵说,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暖趋势,1961年以来每10年气温上升0.41℃,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时有冬季气温偏低的年份,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严重。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在增大。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例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常常和冷冬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

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是全球变暖的放大器,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会使得相关地区气温明显降低。


11月7日,山东省邹平市迎来寒潮降雪,黄山街道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把志愿者送来的棉被送到老人房间。(董乃德/人民视觉)

三问

能不能别再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

周兵说,有人可能会认为,不再严格地控制全球温升,让寒冷的冬季更暖和,可以让大家少受点寒潮冷冬之苦。但那是不现实的。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蓝皮书表明,近年来我国极端冷事件次数总体是减少的,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并未减弱。也就是说,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往往并不是普遍而均匀地升温,而是像跷跷板一样,要么极端的热,要么极端的冷。气候变化还有一个现象,湿者更湿、干者更干、热者更热。这与世界气象组织预言的人类将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相一致。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种种极端天气,再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更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强化碳排放约束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温升幅度,是极有必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今年8月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显示,气候系统各圈层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未来气候将继续增暖。

各国应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气候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这正是现在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的。

四问

今年以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仍然在上升吗,预计今冬会很冷吗?

周兵表示,我国是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国家,冬季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会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变暖趋势并不矛盾。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显著异常。截至10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2.7℃)比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宁夏、江西、西藏、上海、湖北、广西和安徽这13个省(区、市)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气候变暖仍是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

五问

我们平时常听到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周兵说,人们经常混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气候变化有两个重要的事实支撑,即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

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总体上是缓慢的,而现代气候变化是快速的。近百年的现代气候变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

六问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怎样有效应对寒潮和极寒天气?

周兵表示,大范围极端冷事件容易给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需高度重视并加强防范和应对。

一是要重视极端冷事件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往往容易忽视极端冷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应强化对极端冷事件的应对举措,完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提高联合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和危害。

二是要加强致灾机理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全球变暖导致极端灾害频发,强度增强,要加强对冬季极寒事件的跟踪分析,进一步开展归因与致灾机理研究,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影响评估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三是继续做好冬季低温天气影响防范。预计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各地需要继续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加强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

【#新疆发现两恐龙新属新种#:中国丝路巨龙与新疆哈密巨龙】8月12日,《自然》旗下期刊《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领导的中国和巴西合作团队的研究论文https://t.cn/A6IIz3J2,报道了新疆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研究的的3件恐龙化石中保存较好的两件分别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与新疆哈密巨龙,这是新疆下白垩统地层中首次报道的蜥脚类多孔椎龙类恐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恐龙化石的首次报道。”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汪筱林告诉《中国科学报》。

图1:中国丝路巨龙(左)与新疆哈密巨龙(右)及哈密翼龙动物群生态复原图。(创作/赵闯,科学指导/汪筱林)
图2:中国丝路巨龙(红色)与新疆哈密巨龙(黄色)骨骼保存示意图。(Maurilio Oliveira绘)

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两种多孔椎类恐龙的出现,为这一恐龙类群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进一步证明了亚洲早白垩世多孔椎龙恐龙的广泛多样性。

△ 蜥脚类恐龙中的超大个子家族

这次报道的3件恐龙化石都属于蜥脚类的多孔椎龙类,化石均不完整,分别保存了一段关联的颈椎、一段关联的尾椎和一段荐椎,另外还有一枚与尾椎保存在一起的兽脚类恐龙的牙齿。依据颈椎特征建立了盘足龙类一新属种:中国丝路巨龙;依据尾椎特征建立了巨龙类一新属种:新疆哈密巨龙。

此次研究的多孔椎龙类恐龙是哈密翼龙动物群中首次发现的非翼龙类脊椎动物,均产自于哈密翼龙化石的相当层位,3件标本的产出地点相距约2-5km。

多孔椎龙类是蜥脚类恐龙巨龙形类中的一支,生存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晚期,多样性比较丰富,其化石在全球各大陆都有发现。

多孔椎龙类大多体型庞大,如阿根廷龙体长超过30米。多孔椎龙类主要特征包括颈部和前肢较长,至少具有15节颈椎,不同于尾巴极长、前肢较短的梁龙类;牙齿呈棒状,不像腕龙类那样具有勺状的牙齿。

多孔椎龙类恐龙各物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尚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多孔椎龙类由巨龙类和包括盘足龙类在内的若干基干物种组成;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多孔椎龙类仅由巨龙类和若干基干物种组成,盘足龙类不属于多孔椎龙类。

近年来,多孔椎龙类的化石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白垩系地层中陆续被发现和研究报道,其主要分布在甘肃、河南、山东、辽宁、广西等地区,其中上世纪20年代盘足龙最早发现于山东蒙阴。

之前,在新疆白垩系地层中还没有发现过多孔椎龙类化石,唯一的蜥脚类恐龙是在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现的似亚洲龙,由于标本破碎,其分类位置和命名有效性尚存在争议。

新研究的恐龙化石由哈密科考队发现于吐哈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胜金口组中,与哈密翼龙化石共生保存。由于化石长期暴露于极干旱强风沙的戈壁地区,在地表风化破碎严重,科考队分别于2008年、2013和2016年进行了抢救性采集。

自2006年以来,中科院古脊椎所哈密科考队连续十多年在哈密戈壁进行科考工作,在翼龙研究上取得了若干令人瞩目的成果。

△ 丝路巨龙和哈密巨龙体长约20米左右

研究者发现,与中国丝路巨龙保存在一起的还有一残破的哈密翼龙下颌,说明这些大型的巨龙类恐龙与哈密翼龙共同生活在白垩纪的天空和陆地。保守估计中国丝路巨龙的体长超过20米,而新疆哈密巨龙的体长约为17米。

由于化石暴露地表风化极其严重,三件标本仅残留了部分表面破碎的椎体,抢救性采集后,科考队技术人员对尚埋藏在岩石中没有暴露地表的另一侧进行了科学修理。

修理后显示,三件标本分别为6节关联的颈椎及颈肋、7节关联的尾椎和一段破碎的荐椎,其中前两件标本分别命名了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

中国丝路巨龙保存了6节关联在一起的较完整的颈椎,分别为第10-15节,单个颈椎的长度在455-540 mm之间,6节颈椎的长度约3米,保守估计中国丝路巨龙的体长超过20米。

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发现,中国丝路巨龙颈椎存在一厚的上突-前关节突隔板和呈下垂状的颈肋,与其它保存颈椎的盘足龙类相比,其颈椎的上突-前关节突隔板的方向、前关节突-横突隔板的方向、颈椎椎体侧凹的发育程度等特征与其它已知的物种存在明显的差别。

新疆哈密巨龙保存了7节关联在一起的尾椎,分别为第4-10节,中间5节较完整,单个尾椎长度从210-320 mm不等,是蒙古发现的晚白垩世后凹尾龙(体长约12米)对应尾椎平均长度的约1.5倍,保守估计新疆哈密巨龙的体长约为17米。

其鉴定特征包括尾椎神经嵴和神经弓的高度总和大于椎体高度,最前部尾椎的椎弓矢状扩展,后关节突隔板与神经棘横突隔板窝深,最前部尾椎的横突指向上方,尾椎序列的横突从指向上方到指向下方转变突然,没有过渡等。

新疆哈密巨龙是亚洲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巨龙类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它展示了蜥脚类不寻常的组合特征。

研究者详细比较了哈密巨龙和其它巨龙类的形态特征,发现新疆哈密巨龙的尾椎椎体长度、前凹形的尾椎椎体、尾椎椎体侧面接近腹部具有的隆嵴、横突的形状和方向等特征与东亚已知的其它巨龙类有着明显的差别。与新疆哈密巨龙共同保存的还有一枚兽脚类恐龙牙齿,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中首次报道的兽脚类恐龙化石。

由于在新疆哈密巨龙的骨骼上未发现兽脚类恐龙的牙印,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兽脚类恐龙进食巨龙类尸体的现象。蜥脚类都是四足行走食植性的,这些大型食植恐龙和食肉兽脚类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大大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 系统发育分析基本确认两类新恐龙的分类位置

由于多孔椎龙类恐龙的物种数量比较多,前人的系统发育研究对不同的演化支各有侧重。

研究者选取2019年最新的两个系统发育矩阵对哈密新发现的多孔椎龙类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了分析,其中Filippi等侧重于包含多孔椎龙类在内整个巨龙形类的系统演化关系,共含有83个物种和405个特征;Mannion等则侧重于多孔椎龙类的系统演化,共含有120个物种和548个特征。

由于新标本中荐椎化石比较破碎,可用于鉴定的特征较少,仅能确认其属于多孔椎龙类,所以在系统发育中基本没有考虑。

为了确定颈椎和尾椎是否属于同一类型,将颈椎和尾椎的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放入两个矩阵中进行分析,这个组合类型与盘足龙属(Euhelopus)构成姐妹群,但支持这一姐妹群的特征仅为颈椎的特征,同时却使得严格合意树比原来的结果增加了很多未解决的多分支结构。

再将颈椎和尾椎的特征分开,作为两个类型进行分析,以颈椎为代表的中国丝路巨龙在两个矩阵的分析中都和盘足龙属构成姐妹群,且有多个特征支持,代表与盘足龙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所以中国丝路巨龙属于盘足龙类。

而以尾椎为代表的新疆哈密巨龙在两个矩阵的分析中都位于巨龙类中,但是新疆哈密巨龙的加入使得整个巨龙类增加了未解决的多分支结构,同时其本身的系统位置在两个矩阵的分析中也不相同,所以其更进一步的系统位置还不能确认。https://t.cn/A6IIz3JA

中生代狼鳍鱼,产于辽宁西部,一种原始的真骨鱼,对开标本保存精美,细节清晰。狼鳍鱼是东亚地区特有的鱼类,是热河生物群的标志性化石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被命名的远古脊椎动物。
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化石中绝大多数狼鳍鱼嘴巴是张开的,鱼鳍也呈张开之势,鱼的脊柱向背部弯曲,有小伙伴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阴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于这样的工程,如果是你们自己家的房子,你们会给钱吗?我们业委会的领导还这样说,我只要看这个监控能用就行了。
  • 接着是本场最精彩的回合:暂停出来,罗威到上线策应,拉空热的内线,看似是给塔图姆突破空间;但后手是,凯尔特人预测到吉米会从弱侧来包围塔图姆,这一下清空热禁区后,塔
  • 这是在整个顿巴斯地区的战略要点几乎全被俄罗斯军队占领的情况下,又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明目张胆的反攻,这不是送人头去了吗?既然装备明显劣势,就应该想办法收缩战线,保
  • 他们拒绝任何对生活的美化、抒情与畅想,在商业社会中独树一帜,让人羡慕的同时又不可模仿甚或敬而远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甘愿处于边缘的另类文
  • 结结实实感觉到了忐忑啊朋友们原定周三的实验因为周二细胞污染(我其实不知道哪个环节)推迟然后心里希望补救复苏的细胞一定要没有问题然后又接收到了很多比骂你更难过的话
  • ”在“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首个季赛评选中,作品《天津人记忆中的绿豆焖子》入围,作者祁堃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在“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首个季赛评选
  • 明确由医疗机构或政府依法对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等实施隔离措施,导致劳动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要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在隔离期间的工资。
  • (07月22日 星期四 15:00:46,来自财通证券App)博主点评:♥七月份快接近尾声的时候,A股终于兑现了“七翻身”的惯有行情,结束了前两周跌跌撞撞的行情
  • #杨幂[超话]##杨幂# ym#杨幂爱的二八定律# ym#杨幂粉丝理智且可爱# 杨幂 杨幂正能量 杨幂漫画身材 杨幂爱的二八定律 杨幂作品 杨幂代言 杨幂杂志
  • 那时就想着,‘蘸糖墩儿’式的慰问终归不治本,我就和帮扶工作队的赵辉主任商量,在端午节那天去老侯家住上一晚,炒俩菜,坐炕头上和他好好聊聊。详戳:【【决胜时刻|一张
  • 在哈达铺镇,玉岗村党支部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形成了以“加工、种殖、旅游”等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群众收入得到了大幅增加,村容村貌也得
  • 漫长的一天3点起床去看小米同学发嫁收到伴手礼和手写信永远折服于真诚和心意中午参加男同学喜宴还是跟小时候一样搞笑且认真可能是高中就少年老成了 没什么变化遇到很多高
  • 我妈回家时锅里只有一碗小米稀饭,我准备再做,她说不是很饿,加点水就够两人份了,等我添水热好后,她说不喝了。虽然老人已经下不了床,但仍非常爱干净,大儿媳妇谭宝英每
  • 有这样的软环境,自有“金凤凰”“千里马”纷纷来投,他们的技术、才力,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更大目标——3年内在主板上市,打开国际市场,让‘西安制
  • ”绿乌苏,和普通啤酒差不多,相对来说不容易醉;而红乌苏,“杀伤力”极大。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水啤,乌苏啤酒凭着貌似“黑点”的上头劲儿,硬是“杀出”了重围,走出了乌苏
  • 其实根本不看重什么520 只是觉得有些没必要的节日用不了太在意 生活本身就是终归要归于平淡 感动的是 王先生从来都不会缺少仪式感 晚上被开门声吵醒 推开门就看到
  • 姐妹们瞅瞅嗷~【PDD专区1】【PDD专区2】【29】美宝莲 雾面唇釉【47】舒芙 剃毛刀+2刀头+赠【拍2件39.9】DISS BOOS 短袖2件【19】歌瑞
  • 阿季在6月份就指出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不合法,希望立陶宛只是开始。 费多罗夫指出,这项决定是非法的,因为它是由一个违宪机构通过的,违反了苏联宪法的一些条款。
  • 分享:韩东《把酒倒满》如果爱是一杯穿肠的毒药我喝过如果情是一汪人世间的浑水我趟过如果我的命运注定坎坷我不会问为什么如果自暴自弃怨天由命那不是我如果你有一双飞翔的
  • 给母亲看一张老友的照片,母亲竟然还记得,让我带个好,我们这些长大了的人啊,在母亲的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也永远带着她们的祝福在生活里摸爬滚打…… 父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