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 动能澎湃# 2003年中德合资企业法兰克曼医疗在苏州高新区创立,随后得到了欧盟和中国的产品质量认证,美国FDA 510K认证,2015年与美国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多年来该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类吻(缝)合器等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消化内镜器械,提供消化道疾病诊疗整体解决方案,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技术平台建设,目前已打造了贯穿医疗器械创新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平台,包括了基于医工结合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平台、国际水准的生产及质量平台、以动物实验为切入点的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功能完善的商业化营销平台,形成了高效的运营体系,为法兰克曼医疗源源不断产出创新医疗器械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

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考古知今·透过文物看河南之二 车驾里的河南
引子:从一车一马到通达天下
  在安阳殷墟博物苑车马坑展厅内,六辆商代“马车”完整有序地排列着,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车马坑遗迹。
  车马坑的最南边,是一条8.35米宽、两边设有1.8米宽辅路的大道,其上,4条车辙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带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王公贵族驾着“香车宝马”,浩浩荡荡出行的场景。
  3000多年后,2022年6月20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成形,“横”贯东西、“竖”连南北、“点”通晋鲁、“撇”向川府、“捺”指江南,进一步厚植和巩固河南的全国交通重要枢纽地位。
  联八方,通九州。目前,河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16公里,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郑州机场国际(地区)通航城市增至42个,全货机航线增至48条,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多点支撑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钢铁驼队”来往奔忙,中欧班列畅行欧亚。河南,一个内畅外联、协同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成形。
  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而今车轮滚滚,一日千里。
  奚仲制舆
  任重材惟美,多工制不僭。七香参鹤驾,五色间鸾轩。
  ——宋·丁谓《车》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可见夏代已出现了适应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古代文献中,记载有黄帝、伏羲氏、奚仲等造车传说,也记述夏启曾动用战车征伐有扈氏,商汤伐夏桀时曾动用不少战车,说明夏代造车及用车制度已相当发达。
  关于“奚仲造车”,《左传》《荀子》《墨子》《说文解字》等均有记载。管仲《管子·形势解》一文中,盛赞奚仲的造车水平,“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认为,奚仲所造的“车”应该是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具有重大创新的马车。
  有史料记述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正”封地为薛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奚仲造车之地在今驻马店平舆县。平舆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挚国。
  平舆县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挚国国君奚仲看到族人拖曳重物靠肩扛手抬,很吃力。他观察后发现,把东西放滚木上移动会省力很多。他选择当地盛产的质地坚硬的槐木,做出圆木轮子,轮子中间掏孔,两轮孔中间穿一根横木,世界上第一辆靠两个轮子转动的木制车辆就这样诞生了,他命名为“舆”。他的这一发明创造,是人类解决交通问题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奚仲,堪称“大国工匠”。
  因车称“舆”,又因当地地势平坦,后人以“平”字冠名,这也成为“平舆”地名之由来。平舆成为“中国车辆发源地”,名传古今。2008年1月,平舆县被中国民协公布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
  车舆无语,历史有痕。
  穿行平舆县城,车舆文化元素满满。奚仲公园内,由著名画家、雕塑家娄家本设计的巨大雕塑“车舆创世”,令人印象深刻。
  挚都民俗文化博物馆里,数十辆古老太平车引人注目。太平车由车厢、轸木、车轱辘、车轴等组成,古朴实用又足见巧思匠心。
  “奚仲在平舆发明的车辆,经两千多年改进,宋代演变为太平车,一直沿用到近代。”我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车舆文化的专家张振立说,太平车是中国古代造车工艺成熟的标志,因其保留夏代“车辀”雏形,有“中国车辆活化石”之誉。
  太平车,中原一带称“轱辘头车”,亦称“牛车”,坚固耐用、行驶平稳,故曰“太平”。这是我国特别是中原地区古代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生活交通工具,农耕、播种、收获时,处处可见其身影。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堪称我国古代造车史上的瑰宝。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太平车逐渐被胶轮马车、架子车、拖拉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取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造车技艺被保留了下来。2006年,平舆县“太平车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平舆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组建工匠队伍复制太平车,对太平车制作技艺抢救和保护。当地还规划了车舆文化园、奚仲宫、舆侯祠、古车舆博物馆等项目,全力打造“车舆文化”品牌。平舆,正成为游客争相奔赴的“诗和远方”。
  车辙重现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先秦·《车邻》
  史料记载夏代发明了车辆,却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截至目前,中国最早的马车见于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遗址,其结构牢固,工艺复杂,距发明时间很久远了。但中国车辆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处?具体什么模样?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真相也在一点点揭开。
  周口淮阳平粮台遗址,继20世纪80年代发现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后,2019年又有了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南城门附近早期道路路面上,发现有车辙痕迹。其中一段车辙双条并进,间距0.8米,被专家推测为“双轮车”车辙印迹。
  “经碳14测年,其绝对年代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对研究中国车轮的发明、车的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一发现,让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淮阳平粮台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兴奋不已。
  这表明,中原先民4000多年前就有了使用双轮车的传统,这为商代车马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前,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车辙,将中国用车历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淮阳平粮台遗址车辙的发现,将中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走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南侧大路上,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清晰可见。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最近又新发掘出超过5米的车辙,两辙间的轨距为1米左右。目前的车辙主要在宫殿区附近,可见双轮车只有最高贵族才能使用。
  相较于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马车轨距为2.2米至2.4米,无论是平粮台遗址还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轨距显然窄得多。考古专家许宏认为,这基本上可以肯定它不是马车,而是有某种特殊功用的车子,至于它是用人力还是畜力拉动,目前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皂角树遗址出土了二里头文化陶盆残片上的“车”字形契刻符号——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中间由“十”字交叉直线串联,上方连接一个椭圆,从上往下看,类似车厢、两只车轮的样子。
  这个刻符与甲骨文、金文中的“车”字颇相似,同样也有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以及类似车轴和车辀的交叉直线。有学者认为,考虑到二里头遗址已发现了双轮车留下的车辙痕,刻符出现应非偶然,它应当是二里头时代的“车”字。
  车辚辚马萧萧
  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东汉·张衡《西京赋》
  殷墟车马坑、洛阳天子六驾车马坑、三门峡虢国车马坑、郑韩故城车马坑、徐阳墓地车马坑、南阳夏庄墓地车马坑……河南考古屡屡发现不同年代的陪葬车马坑,令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社会等级分化、礼仪制度,更为世人揭开一段由畜力车开启的漫长交通史。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这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
  很早以来,我们的先祖们就开始驯化动物为人类交通效劳了。古文献中多有商人先祖“乘马”、“服牛”的记载。《管子·轻重戊》曰:“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据专家考证,帛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服是驯服。善迁徙和经商的商人,很早驯服牛、马等牲畜驾车。这一创举,对商人大规模迁徙和频繁的经商活动如虎添翼。
  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在商朝,马车主要是贵族出行代步工具。到了周朝,马车是王公贵族权力的象征。到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成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当时国力计算以“乘”为单位,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区分。
  这一切,在河南皆“有迹可循”。
  虢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展厅内,原地陈列虢国国君虢季墓、虢季夫人墓和虢国太子墓三座陪葬车马坑,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早的地下车马军阵,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这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惊叹,如置身军阵,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
  随着车之结构形式逐渐固定,古人开始发挥“创新创造力”,比如加装伞盖、帷幔、防雨防晒等装置,不断提升体验感、舒适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战争洗礼后,车辆结构和性能日臻成熟。有的车,可立、可坐、可卧,乘用舒适,装饰奢华……
  2017年7月,2400年前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出行的“豪华房车”,呈现在新郑市郑国车马坑景区3号车马坑内。新发掘出的1号车,车长2.56米、宽1.66米,车舆顶部有防雨防晒设施,顶部周边装饰管状铜器、骨器,车篷上有彩席遗痕,车轮辐条多达26根,足见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主持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说:“这是迄今为止郑韩故城内所见形制最大、装饰最奢华的马车,为郑国国君出行的‘一号公车’”。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周时礼制森严,出门坐马车要讲究礼仪规矩的。天子到底有没有“驾六”?天子如何“驾六”?自汉代以来,因缺乏实物佐证,夏商周三代天子是“驾六”还是“驾四”,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2002年,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解开了这一历史谜团。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贾中宝说,当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周王城广场,发现397座东周墓葬和18个车马坑,震惊世界。这支“豪华车队”由北向南摆放,其中一辆马车车辕两旁成排对称摆放6匹马尸骨,正是天子之乘。
  汉朝时,“贵者乘车,贱者徒行”,在南阳汉画馆,展厅有一幅极为壮观的车骑出行图像:图中心位置为两驾装饰华贵的马车,车前有七人骑马先导,车后又有八人骑马随行,再现了汉代贵族出则连车列骑的气派场景。
  蒲轮辟四门,双縠似雷奔。唐宋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中,马车成了出行、货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多处太平车身影。
  车辚辚,马萧萧。“马车”驰骋中原数千年,催生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它见证了交通方式重大变革,为现代交通大发展大繁荣埋下了重要伏笔。
  通九州联天下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南宋·陆游《路傍曲》
  晚清以后,随着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车功能进一步弱化。
  清朝末年,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京汉铁路应运而生,为中原腹地增添了便捷大通道。据《郑县志》记载:“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此后,随着陇海铁路通车,郑州成为全国铁路枢纽,商业日渐繁荣,快速发展成大城市。
  “奚仲造车”数千年后,随着新中国成立,河南交通运输事业迎来历史性变革。1959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洛阳诞生,至今它仍是中国农田耕作的主力军。
  进入21世纪,河南的交通运输业更是走入蓬勃发展新时代。河南顶尖“王牌”宇通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30%,是全球最大的商用客车生产基地。今年4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宇通客车再次担纲重任,连续17年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实力与民族品牌魅力。
  无独有偶,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一期项目4月份在郑投产。该项目年产能60万台,年产值超过50亿元,郑州成为上汽集团全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基地。
  郑州日产主销车型皮卡,多年稳居国内皮卡市场前三位;比亚迪去年落户郑州,主要生产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
  目前,河南有整车生产企业17家,产能145万辆左右。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前景,河南“志存高远”。到“十四五”末,河南乘用车产量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今年我省计划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将突破8000公里。
  6月16日,郑州东站迎来了“复兴号”家族中技术最前沿的新成员——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它们已伴随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的实施,投入到京广高铁京武段常态化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中。
  6月20日,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河南“米”字形高铁最后一画终于完成,河南也率先在全国将“米”字画成。
  车行天下,路通八方。构筑立体交通大格局,河南,将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策划:魏剑
  统筹:陈茁孙勇
  (成员:温小娟张体义张冬云刘春香胡春娜)
  图①郑州航空港站。王玮 摄
  图②2003年,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双轮车辙印。本报资料图
  图③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车马坑参观(2018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来源:河南日报

跨越10000年,150件艺术品,总有一件能引发你与古人间的情感共鸣

我们常常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从字迹中可以窥探人的灵魂。在有些案件时,也会对照字迹,也许就能找出破案线索,找出真凶。通过字迹,真的就能看出是哪个人所写的吗?

答案是的,因为写字就是一门艺术,无论楷书、行书、还是草书,一笔一画,落笔、行笔间流畅度都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喜怒哀乐!

在《大话中国艺术史》就为我们做了通俗易懂的详解,如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王羲之有一次邀请了众多的文人好友去兰亭开派对。

酒酣后,有人提议让王羲之众人所作的诗集写序,王羲之也不推辞。只见他趁酒意正浓,提笔挥毫,一气呵成。

刚开始,文章叙述时间和地点时,书法线条稳重和肃穆,由此可以看出,他一开始的情绪,是平缓且安祥的。

紧接着,他描写了这次聚会欢快的场景,笔法这时是很轻快的。但忽然,他笔锋一转。说道,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一生多么短暂!在这里,文章的后半段,开始出现停顿和涂改的痕迹。

在这中间,最让人触动的,就是个“痛”字,他把“哀”涂抹去,换成了让人情感更强烈的“痛”字,更表现出了他一生的官场不遂。

怎么样?意公子此等解释是不是让我们恍然大悟,不由心中发出一声“啊!原来如此"的感慨。原来字从心生,字能表达出书写者所要倾诉的情感。

本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会让我们有这种释怀的感慨,因为本书处处有梗,作者意公子意公子,艺术自媒体“意外艺术”的创始人;畅销书《大话西方艺术史》的作者;《艺术很难吗》、《国宝很有戏》的主讲人。

意公子擅长用大白话,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艺术, 致力于让艺术从小众走向国民,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认知差。

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150件艺术珍品,配上丰富精美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古人的智慧,超凡的技艺,以及世界观乃至人生观,让我们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与之产生情感共呜。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延伸于生活

本书的开头,作者就写到艺术的开始,是为了生存。换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的确确如此。

比如我国陶器的出现,可能就是人们在一场大雨过后,人们在泥泞的土地上烧烤食物。忽然发现,黏土在烘烤后变得硬邦邦,人们就想到,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土捏成各种样子,可以用来打水、喝酒、装粮食呢?

再比如文中说到的青铜器的诞生,人们制作石器,需要上山采石,由于山上的石头有得很大,必须用火把它烧裂成小块才能运下来。

石头在烧制过程中,里面含的铜矿熔化了,变成了液体,冷却后变成了青铜的饼块。人们发现青铜饼可以隨意加工成各种器具,而且可以回炉、熔化再利用。

青铜时代就这样到来了,人们用青铜做了食器和酒器,各种餐具。

酒足饭饱后,人们开始进行精神上的追求,追求美的享受。

于是,到了战国时期,一个叫作乙的诸侯王把青铜制作成了史上数量最多、音律最全、音域最广、音质最高的古乐器一一曾侯乙编钟,当千古绝响响彻天空的那一刻,我们会感到“真是此曲只能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发现,人们把一些天然的材料打造成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后又把它延伸至别的领域,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成为美的享受。

二艺术有独特的生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透露出世界观和人生观

每件艺术品放在陈列柜中,灵动的姿态,似有,似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因为人们的思想注入其中,就赋予了它生命。它通身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也许在某个时候,看到它,会引起你跟创作者的灵魂共鸣,让思维、感情穿越时空,相互碰撞。

我的小姨是个艺术爱好者,从小就爱画画,现在老了,愈发显得生动活泼了。正好双休日,小姨来我家玩,我知道她的喜好,并拿出了我这本宝贝《大话中国艺术史》,小姨欣喜地接过去,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当她翻到某一页时,一下子怔住了,眼神呆滞,仿佛看到触动她情感深处的东西。我吃惊地望过去,瞧见书的上面画着五幅牛,牛各显神态。

第一幅牛图,身体朝左,眼睛好像在看我们,迈开腿,闲庭信步的样子。

第二幅,一头黑白相间的牛,昂首挺胸,不慌不忙向前走,昂首阔步的样子。

第三幅,是唯一一头身体正向面对我们,眼直勾勾地看着我们,张囗鸣叫,从容不迫的样子。

第四幅,是最可爱的一头牛。只见它身体向左,头却向右转,大眼睛看着我们,伸出小红舌头,表情微笑,好像在对我们做鬼脸,饶有情趣的样子。

第五幅,是唯一一头戴了缰绳的牛,眉头紧锁,步伐沉重,好似背负着责任的沉重。

这是唐代著名画家、政治家韩滉创作的《五牛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质画作,代表唐代花鸟畜兽画的最高成就之一。

有人猜测《五牛图》可能是写照了他一生忠心为君的牛形象。

小姨看见《五牛图》,叹了一口气,这不正是画得她的一生吗,那天中午,小姨好似心情不太好,没吃饭就回去了。

我把事情说给妈听,并把五牛图给妈妈看,妈妈对照字,看了一遍,说这五牛图像极了小姨的一生。

原来,小姨排行老幺,从小就成绩优异,能歌善舞,爱画画,兴趣广泛,是学校出了名的,那时侯的她,每天朝气蓬勃,闲庭信步。

高考后,小姨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农村,那时侯的她斗志昂扬、昂首阔步。

下放回来后,她调到了大庆油田上班,还参加了单位的文艺团,创作出了许多新颖好看的节目,在朋友眼里,她就是想法不断的人,那时的她看起来就像那头搞怪的牛。

后来,她拿起图纸,跟着钻井队跑遍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成为单位的一名骨干,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最后,她也累出了一身病,着实的一头老黄牛,休养了几年,才慢慢好起来。

由于长年聚少离多,和儿子关系不太融洽,一次两人争吵中,儿子竟吼出了:“整天就知道工作,工作,这么多年,你累死累活,得到了什么,你就像一头牛,整天为工作任劳任怨,把我丢一边,工作永远都比我重要!”

此刻我才明白,小姨看到这幅画的心境,原来穿越千年,一件艺术品是连接古今人思想的桥梁,能引起她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寄心于艺术,寻求心灵的慰藉

清明时期,中国大西北一处黄沙遍野的地方,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像往常一样在莫高窟打扫时,发现了一个伟大奇迹,一面空心墙里,密密麻麻堆堆满了帛画、刺绣、经卷。

每一个洞窟的墙上画满了壁画一一敦煌壁画,数量之大,令人瞠舌。

古人是以何种毅力去做出如此重大工程的画。并且有研究发现,在墙上作画比在纸上作画更考验内功。那么是什么支撑他们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做出这些巨作。

意公子给我们做了详解,她讲道:敦煌画中有很多都是佛像,人们之所以画这些佛像,是为了找到支撑他们对抗乱世的意志,而这些意志就是佛教的信仰。

佛教的传入和到来,佛像和佛经故事的生动演绎,带给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百姓在心灵上的慰藉。

后来,人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风俗民情画上去了,当人沉浸式的作画,把自己代入到画中,各种情感都宣泄到了画中。

有医学曾经研究表明,专注可以降低人的疼痛感,当古人专注于画,把喜怒哀乐寄托于画上,他们就感受不到了当时他们所处悲凉的处境了。

      

     四艺术是靠高超技艺展现出来的

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件精美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让我们叹为观止,考古学家是这么描述它的: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

其通身黑亮,陶壁只有鸡蛋壳那么薄,平均不足0.5毫米,最薄的只有0.3毫米,比医院的针孔还细。重量只有40克,还没有一个鸡蛋重。

它的造型比现在红酒杯造型还美,喇叭状的口沿,细长的杯柄,柄的中部还有一个布满了镂孔的“小肚子”。在“肚子”里放一粒陶丸,就能稳定高柄杯的重心。而当我们晃动时,陶丸撞上笼壁,就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现代陶器专家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这个杯子涉及的工艺相当繁琐,需要16一一20道工序,难度也相当大。即使用今天的技术来仿制,也很难完全复原。

怎么样,我们是不是被古人高超的技艺所折服,有种想亲眼目睹,甚至想摸摸的冲动。

写在最后:

10000年的中华艺术史走过了最原始的陶器时期,走过了青铜时期,走过了诗画鼎盛的大唐盛世……,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他们高超的工艺水平,其中还有些艺术品能作为桥梁,引起我们心灵震憾,与古人在那一刻发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大家可以在《大话中国艺术史》一书中领略艺术之美,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某种抚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有所安放的情感依托。 https://t.cn/R2Wx8V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母亲的话题告了一个段落,开始安静下来,我听到她沉重的呼吸声,像是拉风箱的声音,感觉她嗓子里有什么东西在堵着,便欠起身子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看我睡踏实后,母
  •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青春正能量,岁月蹉跎,不去珍惜,它只会荒废,一旦如拾珍宝般去爱它,它一定会
  • #任嘉伦[超话]#早安,任嘉伦哥哥[挤眼][挤眼]#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请君# rjl#嘉伦如故,大生有约# rjl#任嘉伦周大生# rjl“星光不问赶
  • 【2022爱奇艺暑期『恋恋剧场』】❤️仙侠爱情《苍兰诀》虞书欣、王鹤棣 ❤️奇幻爱情《超时空罗曼史》胡一天、陈钰琪 ❤️都市爱情《爱情应该有的样子》杨颖、赖冠霖
  • 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去批发雪糕,今年楠宝说给我买个钟薛高,[笑cry]原谅我见识短浅,只在微博看到过。星期二,一周的第一天大家务日,忙忙忙忙翻了,中途扛不住先随便凑
  • 哈哈,日常忽略不爱看的内容,譬如“不许喝”这三个字…然后先生开门进屋我跑过去伸手,成功获得一瓶雪碧~先生:“你怎么知道我会买”我:“就是知道啊”先生:“我现在是
  • 14.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你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会感到失望,会遇到不能理解的恶意。16.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成不了事的,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做出一些成就,就必须时刻警惕
  • 个性很强非常敬业是大众很喜欢的一个艺人,99年出生的他刚出道的时候还不被认可,可首部偶像剧就得到了网友们的追捧。又一部甜宠剧开机,"姐弟恋"
  • 我们作为喜爱城中村烟火气的消费常客,作品计划用自身的绘画,根据目标店家的描述与需求去描绘他们需要和喜爱的图景。在当代美术创作中也涌现一大批反映社会生活发展的新作
  • 片中春春被设定成时空旅人,坐上时光机找寻十年后的自己,寻觅创变的答案!快和小牧一起欣赏春春的歌曲吧[带着微博去旅行]《存在感》《野蛮生长》《西门少年》《和你一样
  • 一直不懂就一栋大楼怎么就那么多人去拍照,但今天很不想在家刷手机,无所事事之余,还是去打卡了,意外发现檀健次也来这拍过照片,那这同款就不能少了。人啊,最怕人云亦云
  • )中午考完试吃了佳哥预定的欧包 咸口的鸡胸肉 很难不爱 吃完又美美睡了一个漫长~~~~的午觉下午去上了课 但是遇到了一系列特别倒霉的事情:( 好在最后还是快乐乒
  • ’假如过去未来世,并非实有,则能缘过、未的意识,就无生起的可能,因为生识要有根、境作所依、所缘;而为意识所依的根,本是在于过去的,为意识所缘的法境,原是通于过、
  • 周末远离电子产品、做考古小专家♂幼儿园测视力发现视力下降了这段时间太糟心了,电子产品我都不敢让他碰了为了能让他在学中玩、玩中学,我会买一些益智类的玩具,周末陪他
  • #今日戴表指南# 东方星OrientStar 大师系列 RE-AU0002S00B,黑白配色的简约色调为表壳处的闪耀光泽度提供了展示空间,奢华、低调与沉稳三者相
  • #老马新观察# 【公益机构为北大渐冻症女博士安装眼动仪:她能用眼球发微信了】29岁的娄滔是北京大学历史系2015届埃及史方向的一名在读博士,因为患上了“渐冻症”
  • [awsl]让你和痘痘说拜拜!就像阿克一样,永远青春,但永远在路上,不“痘”留。
  • #汽车改装[超话]#汽车轮毂##改装车##我与汽车的日常#汽车改装##汽车评测##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紧凑型车##车生活##自驾游# 18826536671
  • (二)三个月毕业(名额不多) ○专、本科均可报考 ○专业:MBA ✓优势:全程VIP/中留服可认证。长城皮卡多款车型为您提供众多钜惠欲购从速 心动不如行动低价
  • (穿衣服还是要看背景,碎花裙在图中显得好村[疑问])P4 我俩一人一盒旺仔牛奶,打球休息时,我们总抢对方的使劲吸一大口 涵哥这几天给我开发了个公众号留言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