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疫##上海加油#【拐点何时出现?张文宏:上海防控策略打断传播指数级上升,非封控区域病例下降】3月25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普陀区副区长蒋龙,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近几日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原因是什么?

张文宏介绍: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一直在负责医疗救治方面,确实看到了最近几天医院隔离进来的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意味着现在增高的例数对于整个医疗体系造成了压力。其实病人多或者少,最终关心的是这个疾病是不是对我们造成非常大的威胁。非常大的威胁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资源是不是受到挤兑,你关心的问题是病例数一直不下来,其实你更加关心应是疾病疫情的风险,这正是我们所面对的。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针对现在上海的风险,我们一直和全球抗疫在做比较。最终,中国会走出自己的抗疫道路,最近大家看到国家就核酸检测的实施指南第三版做了更新,更新中提出在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对核酸检测区域进行选择。

从这当中,大家会发现上海所采取的策略。我作为一个临床救治专家,关心的跟你是一样的:疫情是不是受控?如果不受控,一旦医疗资源受到挤兑,我们是有风险的。

今天我提到一个问题,病毒本身的性质。病毒不断地更新迭代,从最早2020年疫情到现在为止,奥密克戎已经到第二代了,上海这次流行的是BA.2,传播力度确切来说应该是9.5的R0值。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在2020年初期1个人R0值大概是2.5-3之间。这意味着,现在传播的力度几乎是早期传播力的3-5倍之间。如果我跟你算一个非常简单的算式,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代际之间潜伏期也在缩短,基本3天可以传一代。最早是1个人,3天以后就是10个人,6天就是100个人。如果这个人在外面充分和大家进行接触,10天可能就是传1000个人。这是所谓的指数级上升,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这个数据从3月10号到今天为止正好半个月时间,这个级别应该接近于至少是几万的水平。

很多人会想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这是最终采取防控策略的问题。上海前段时间几次发布会,我看到防控专家对上海采取的防控知识做了很多解释。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对于目前看起来传播力度远远超过新冠病毒前面几代的传播数,世界各地对这个病毒传播的决策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就上海来讲,我们坚持走的防控策略使传播指数级的上升被打断,我们采取的不是封城策略,我们不断在做滚动筛查。如果今天看到非管控区域筛查比例不断在下来,最终拐点必定会出现。

我现在看到两点意见:第一,现在数据在上升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数据,但是指数级上升趋势被打断。第二,管控区域和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特别是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我看过大数据的数据应该是10%左右,不断在下降。疫情初期,3月10号左右这个比例最高时,非管控区域发现病例比这个要高。所有病例发现,当中非管控区域占所有比例10%,目前降到这个水平,意味着如果大家看到这个水平不断下降,拐点必定会出现。这里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个人觉得这是超越行政部门本身的,需要全体市民的配合。这个策略就是核酸检测,现在上海的速度在加快,通过滚动筛查最终每个人都会筛到。但是不是每个人做到筛到,需要市民的配合。

最近,市政府在做有关管控时,对小区管控希望越来越精准。开放的小区越来越多,是不是能够保证核酸检测做到位?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拐点能不能来到?对奥密克戎,原则上来讲,现在采取的所有措施,如果仅仅是大家在家里办公,或者不去学校,或者大家不去餐馆,R0值控制不到1以下,一定不可以,就是它会持续传播,而且持续出现指数级上升。但是我们今天的核酸做到位了,我们可以把R0值控制到1以下。

在这里我只是作为一名临床救治专家,市卫健委领导也在这里,他们没日没夜地在做有关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来确保这个城市每个地方更容易做到核酸。另外一方面,滚动筛查过程当中希望大家配合,只有核酸做到位了,前面所有的这些措施才会真正起效,我们可以把R0值控制到1以下。

拐点什么时候出现?我提醒,你也可以关注我们在非封控区域病例筛出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持续下降,拐点很快会到来。刚才邬主任提到仍然非常严峻,原因是什么?现在全市市民和有关防疫部门协同在一起,能不能更快把核酸检测滚动筛查做到位。技术上能够到位,市民的配合能够到位,各方面都到位了,同时尽量降低封控时间,中国最终会战胜这个病毒,但是时间会比较长。

今天的防控,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把病毒抑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仍然要根据病例数多少调整管控的措施。你提到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今天拐点了,你觉得从此世界美好,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没有一个国家战胜这个病毒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不是今天一场战疫能结束的,而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足够的耐心、比较多的勇气,更多需要智慧,我们才能战胜。

上海现在是最艰难的,如果离开所有市民的帮助,我个人觉得专家解决不了问题,我自己本人每天也只能救几个病人而已,整体来讲我们现在到了新阶段,拐点何时来临?各方都要做出努力。https://t.cn/A66oYAZc

【#张文宏回应上海感染人数居高不下原因# 】3月25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普陀区副区长蒋龙,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 ,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上海疫情#

会上,有记者提问张文宏:近几日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张文宏介绍: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一直在负责医疗救治方面,确实看到了最近几天医院隔离进来的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意味着现在增高的例数对于整个医疗体系造成了压力。其实病人多或者少,最终关心的是这个疾病是不是对我们造成非常大的威胁。非常大的威胁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资源是不是受到挤兑,你关心的问题是病例数一直不下来,其实你更加关心应是疾病疫情的风险,这正是我们所面对的。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针对现在上海的风险,我们一直和全球抗疫在做比较。最终,中国会走出自己的抗疫道路,最近大家看到国家就核酸检测的实施指南第三版做了更新,更新中提出在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对核酸检测区域进行选择。

从这当中,大家会发现上海所采取的策略。我作为一个临床救治专家,关心的跟你是一样的:疫情是不是受控?如果不受控,一旦医疗资源受到挤兑,我们是有风险的。

今天我提到一个问题,病毒本身的性质。病毒不断地更新迭代,从最早2020年疫情到现在为止,奥密克戎已经到第二代了,上海这次流行的是BA.2,传播力度确切来说应该是9.5的R0值。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在2020年初期1个人R0值大概是2.5-3之间。这意味着,现在传播的力度几乎是早期传播力的3-5倍之间。如果我跟你算一个非常简单的算式,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代际之间潜伏期也在缩短,基本3天可以传一代。最早是1个人,3天以后就是10个人,6天就是100个人。如果这个人在外面充分和大家进行接触,10天可能就是传1000个人。这是所谓的指数级上升,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这个数据从3月10号到今天为止正好半个月时间,这个级别应该接近于至少是几万的水平。

很多人会想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这是最终采取防控策略的问题。上海前段时间几次发布会,我看到防控专家对上海采取的防控知识做了很多解释。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对于目前看起来传播力度远远超过新冠病毒前面几代的传播数,世界各地对这个病毒传播的决策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就上海来讲,我们坚持走的防控策略使传播指数级的上升被打断,我们采取的不是封城策略,我们不断在做滚动筛查。如果今天看到非管控区域筛查比例不断在下来,最终拐点必定会出现。

我现在看到两点意见:第一,现在数据在上升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数据,但是指数级上升趋势被打断。第二,管控区域和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特别是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我看过大数据的数据应该是10%左右,不断在下降。疫情初期,3月10号左右这个比例最高时,非管控区域发现病例比这个要高。所有病例发现,当中非管控区域占所有比例10%,目前降到这个水平,意味着如果大家看到这个水平不断下降,拐点必定会出现。这里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个人觉得这是超越行政部门本身的,需要全体市民的配合。这个策略就是核酸检测,现在上海的速度在加快,通过滚动筛查最终每个人都会筛到。但是不是每个人做到筛到,需要市民的配合。

如果非封控区域病例筛出比例持续下降
拐点很快就会到来

最近,市政府在做有关管控时,对小区管控希望越来越精准。开放的小区越来越多,是不是能够保证核酸检测做到位?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拐点能不能来到?对奥密克戎,原则上来讲,现在采取的所有措施,如果仅仅是大家在家里办公,或者不去学校,或者大家不去餐馆,R0值控制不到1以下,一定不可以,就是它会持续传播,而且持续出现指数级上升。但是我们今天的核酸做到位了,我们可以把R0值控制到1以下。

在这里我只是作为一个临床救治专家,市卫健委领导也在这里,他们没日没夜地在做有关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来确保这个城市每个地方更容易做到核酸。另外一方面,滚动筛查过程当中希望大家配合,只有核酸做到位了,前面所有的这些措施才会真正起效,我们可以把R0值控制到1以下。

拐点什么时候出现?我提醒,你也可以关注我们在非封控区域病例筛出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持续下降,拐点很快会到来。刚才邬主任提到仍然非常严峻,原因是什么?现在全市市民和有关防疫部门协同在一起,能不能更快把核酸检测滚动筛查做到位。技术上能够到位,市民的配合能够到位,各方面都到位了,同时尽量降低封控时间,中国最终会战胜这个病毒,但是时间会比较长。

今天的防控,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把病毒抑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仍然要根据病例数多少调整管控的措施。你提到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今天拐点了,你觉得从此世界美好,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没有一个国家战胜这个病毒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不是今天一场战疫能结束的,而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足够的耐心、比较多的勇气,更多需要智慧,我们才能战胜。

上海现在是最艰难的,如果离开所有市民的帮助,我个人觉得专家解决不了问题,我自己本人每天也只能救几个病人而已,整体来讲我们现在到了新阶段,拐点何时来临?各方都要做出努力。(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要求保障群众急救需求#

【拐点何时出现?张文宏:上海防控策略打断传播指数级上升,非封控区域病例下降】#上海加油# #上海战疫# 3月25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普陀区副区长蒋龙,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近几日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原因是什么?

张文宏介绍: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一直在负责医疗救治方面,确实看到了最近几天医院隔离进来的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意味着现在增高的例数对于整个医疗体系造成了压力。其实病人多或者少,最终关心的是这个疾病是不是对我们造成非常大的威胁。非常大的威胁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资源是不是受到挤兑,你关心的问题是病例数一直不下来,其实你更加关心应是疾病疫情的风险,这正是我们所面对的。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针对现在上海的风险,我们一直和全球抗疫在做比较。最终,中国会走出自己的抗疫道路,最近大家看到国家就核酸检测的实施指南第三版做了更新,更新中提出在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对核酸检测区域进行选择。

从这当中,大家会发现上海所采取的策略。我作为一个临床救治专家,关心的跟你是一样的:疫情是不是受控?如果不受控,一旦医疗资源受到挤兑,我们是有风险的。

今天我提到一个问题,病毒本身的性质。病毒不断地更新迭代,从最早2020年疫情到现在为止,奥密克戎已经到第二代了,上海这次流行的是BA.2,传播力度确切来说应该是9.5的R0值。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在2020年初期1个人R0值大概是2.5-3之间。这意味着,现在传播的力度几乎是早期传播力的3-5倍之间。如果我跟你算一个非常简单的算式,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代际之间潜伏期也在缩短,基本3天可以传一代。最早是1个人,3天以后就是10个人,6天就是100个人。如果这个人在外面充分和大家进行接触,10天可能就是传1000个人。这是所谓的指数级上升,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这个数据从3月10号到今天为止正好半个月时间,这个级别应该接近于至少是几万的水平。

很多人会想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这是最终采取防控策略的问题。上海前段时间几次发布会,我看到防控专家对上海采取的防控知识做了很多解释。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对于目前看起来传播力度远远超过新冠病毒前面几代的传播数,世界各地对这个病毒传播的决策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就上海来讲,我们坚持走的防控策略使传播指数级的上升被打断,我们采取的不是封城策略,我们不断在做滚动筛查。如果今天看到非管控区域筛查比例不断在下来,最终拐点必定会出现。

我现在看到两点意见:第一,现在数据在上升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数据,但是指数级上升趋势被打断。第二,管控区域和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特别是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我看过大数据的数据应该是10%左右,不断在下降。疫情初期,3月10号左右这个比例最高时,非管控区域发现病例比这个要高。所有病例发现,当中非管控区域占所有比例10%,目前降到这个水平,意味着如果大家看到这个水平不断下降,拐点必定会出现。这里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个人觉得这是超越行政部门本身的,需要全体市民的配合。这个策略就是核酸检测,现在上海的速度在加快,通过滚动筛查最终每个人都会筛到。但是不是每个人做到筛到,需要市民的配合。

最近,市政府在做有关管控时,对小区管控希望越来越精准。开放的小区越来越多,是不是能够保证核酸检测做到位?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拐点能不能来到?对奥密克戎,原则上来讲,现在采取的所有措施,如果仅仅是大家在家里办公,或者不去学校,或者大家不去餐馆,R0值控制不到1以下,一定不可以,就是它会持续传播,而且持续出现指数级上升。但是我们今天的核酸做到位了,我们可以把R0值控制到1以下。

在这里我只是作为一个临床救治专家,市卫健委领导也在这里,他们没日没夜地在做有关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来确保这个城市每个地方更容易做到核酸。另外一方面,滚动筛查过程当中希望大家配合,只有核酸做到位了,前面所有的这些措施才会真正起效,我们可以把R0值控制到1以下。

拐点什么时候出现?我提醒,你也可以关注我们在非封控区域病例筛出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持续下降,拐点很快会到来。刚才邬主任提到仍然非常严峻,原因是什么?现在全市市民和有关防疫部门协同在一起,能不能更快把核酸检测滚动筛查做到位。技术上能够到位,市民的配合能够到位,各方面都到位了,同时尽量降低封控时间,中国最终会战胜这个病毒,但是时间会比较长。

今天的防控,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把病毒抑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仍然要根据病例数多少调整管控的措施。你提到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今天拐点了,你觉得从此世界美好,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没有一个国家战胜这个病毒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不是今天一场战疫能结束的,而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足够的耐心、比较多的勇气,更多需要智慧,我们才能战胜。

上海现在是最艰难的,如果离开所有市民的帮助,我个人觉得专家解决不了问题,我自己本人每天也只能救几个病人而已,整体来讲我们现在到了新阶段,拐点何时来临?各方都要做出努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哈哈][摊手][话筒]→_→#读书[超话]##沉淀积累[超话]#读《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读书笔记1.通过《南取巴蜀》这一章节可以看出通过张仪与司马错的两个秦国
  • 为啥要要强调用够疗程呢,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敌人:真菌,它比较顽固。胜不骄,败不馁,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只要资金还在,就有翻盘的机会。
  • 在新书《#空气之海漫游指南#》中,他将看似无关的各种气象事件联系起来,用诗意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变化万端的天气现象,带领我们漫游于这片人类时刻生活于其中,却不甚
  • #SEVENTEEN[超话]# [200922] SuperStarPLEDIS 更新SuperStarPLEDIS SEVENTEEN 아낀다(Adore
  • 今天距离我离开她已经一年多了,但我永远怀念那段日子,因为在那里的日子,是闪着光的日子。今天是2020年9月19日,祝我们的礼贤生日快乐。
  • “君”字静穆端庄,下部的留红,既与中间的疏处照应,又使整玺下部产生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韵味。(图一、二)白文官玺拙朴的线条,构图的奇异变化,随意而考究。
  • 《美人心计》男一号:陈键锋 每一次在电视中看见陈键锋,无论是《冲上云霄》、《律政新人王》、《学警雄心》还是《美人心计》,无论是庄重有余的律师,养尊处优的富家公子
  • 影响的不只是你自己,而你能有今天的地位,国家对你不薄,可以说,那个特殊时期受到伤害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你们那么幸运!可他们即使留在了农村,也依然爱着自己的祖国!
  • (所以每个人都会基础字) 比如如果不会读“风”这个字,在字典找到这个字后注的切音是:房声,房F(ang)声(Sh)eng=Feng。设计师王逢陈把社群看作是我们
  • #每日一善[超话]# [拳头]#阳光信用#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什么时候,温暖你,感动你的,不是励志语录心灵鸡汤,也不是情感语录故事,而是充满正能量的你自己
  • 【杨紫吃瓜汇总】#吃瓜汇总#1.朱一龙 接下来会和 杨紫 在央视的中秋晚会上合唱歌曲,粉丝们可以期待一下;2.杨紫和井柏然现在关系可以的,因为两人很久以前就是同
  • 但如果你看过我和我双胞胎妹妹拍的【大学期间需要知道的十件事】以及【关于我】的视频,你大概也就懂了[二哈]你看到我小时候两张照片的对比也会发现,可能我从小就有比较
  • 【随缘出】【福袋】基本都是xl l的码数 有好多吊定都在 也有一部分是拆了吊定但是没穿的 少部分穿的多 看上哪个问问我 我说状态~单出的话基本会xd或者原价福袋
  • 巨蟹觉得,感情不必刻意,是你的终究是你的,随性点,其实能够让对感情过分执着的自己洒脱点,而且巨蟹的性格并不适合你争我夺,遇到这种情况,他们自己就会想要放弃了。感
  • 被称为社区百姓“法律卫士”的河西区第五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邵刚与主持人现场畅谈打通普法路上“最后一公里”的付出和收获,并以微课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场民法
  • 测出来图一,我不死心啊,又把之前做过的中文版找出来再做,如愿以偿了(图二)。一台命运多舛的C64,昨晚大梅花♣️刚刚拿下冠军,今天这台车在汤山比赛中又又又又摔了
  • 天合艺考招生‬‬2020‬‬年航空安全员与空中乘务员‬‬专业报考要求: 要求‬‬辽宁省内艺术‬‬考生18周岁以内,即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 出差的几个周末,这个周末不一样,因为去了苏州[哈哈]。周六11点多到一站:拙政园 整个园区还是蛮大的,可能跟男的小伙伴,感觉可以把可以走2个多小时的路程硬生生
  • #北京公立名医汇[超话]#九月是个成熟季节的开始,但已过半,不禁想起诗人海子写的《九月》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我的
  • 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亚运会,也是亚运会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复联4彩蛋# 《终极坚强的男人》讲述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发生的冒险故事,电影延续了动作风格,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