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受演说《金刚经》的功德

听完《金刚经》之后,如果能够相信它、接受它,还能说给他人听,这样的功德有多大呢?

一、净信功德

1、‘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佛灭度后分成三个五百年,后五百岁就是佛灭后的一千零一到一千五百年,这时,若是有人能够相信这部经,他的功德是很大的,证明他早已在许许多多佛的面前,种下善根,如来知道此人有无量的福德。

现在我们离释迦牟尼佛涅槃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离佛在世的时代更远了,假使你能够相信如来所说的话,就已有无量功德。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这句话很绕口,意思是如果你以无量无数的身体布施给众生,这个功德实在是很大,但是与一个人因为听了《金刚经》而产生信心相比,后者的功德更大。

二、法施功德比财施更大

1、‘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行布施,功德固然不小,但另一人不但自己能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语,还能说给他人听,此人的功德更大。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前一个例子是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此处所说的数量更多了,加倍再加倍,以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做布施。恒河沙数有无量无数,无法计算,但是此功德仍比不上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语,为人演说者。

3、‘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前面的例子是用七宝做布施,这里则是用身体。以无量无数的身体、生命,布施给众生,这个福德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语再为他人演说的功德。

三、受持读诵演说的功德

1、‘如来为发大乘者,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部《金刚经》是为了发大乘心、发最上乘心的人说的,所谓大乘心是菩萨心,最上乘心是无上菩提心。假如能够受持读诵,而且还能广为他人演说,这种功德无可比拟,可说是已经担起佛的功德了。

2、‘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此经,过去世的罪业即能消灭。这是因为已体会到‘无我’,既然是‘无我’,冤家债主就无法影响到你了。

3、‘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一个小世界,也就是一个日月系统,就有一个须弥山,那么三千大千世界便有许许多多的须弥山;假如那些须弥山都是七宝所成,即使全部布施出去,也比不上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只有四句偈语,或是为他人说的功德。

4、‘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同样的意思,只是数目增加。满无量阿僧只代表无量无数,布施无量无数的世界七宝,其功德还是比不上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于四句偈,而为他人演说,这种功德更大更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不是迷信,《金刚经》中有说明。

四、不受福德是无量功德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什么叫作‘得成于忍’?‘忍’是无生法忍,就是断烦恼而生智慧的意思。有智慧的人,不会在做了功德之后,以为是有功德。

结论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实相’,所谓‘实相无相,法身无身’。‘实相’是‘无相’,是如如不动的,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的法相,就好象是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又象是电光;若能如此观察,如此观想,就知道一切相都是暂有的假相。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听到以上的佛法以后,所有的僧俗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一切世间所有的护法善神,通通闻法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经》说到这里,已经圆满讲完。大家非常欢喜,我也是一样,因为《金刚经》实在太好了。

诸位听完之后,回去要信受奉行、为他人说,至少要常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发生任何困难、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告诉自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索达吉堪布:须弥山是如何存在的?唯有性空缘起能理解。(二)

索达吉堪布:因此,广博的闻思不仅是实修佛法的前提,也是佛教徒引生正信的基础。那么,到底有没有须弥山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存在的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而且也希望能在各位的相续中生起真实的定解。……所以,唯有按照大乘性空缘起的观点,方能真正理解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如果不能通达究竟圆融的观点,只是相似地依靠小乘须弥山的说法,则因其与地球学说存在矛盾,故难以对佛教生起信心。……

  
其实,类似的事情有许多,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只不过一般的凡夫无法理解,包括科学家也是无法解释,因为科学家毕竟也是凡夫。但是,没有见到或者无法解释,都不能证明其不存在,因为只要有一次这种事情发生,就必定存在它的道理,更何况人们已经见到或者听到无数次了。如果对这些都视而不见、不予理睬,而认为这些人都有问题,那么,这种态度恐怕也是有一些问题。因此,轻易地否定一件事情是不合理的,而对于须弥山的存在,只是因为没有看见就加以否认,则绝非智者的行为。面对科学的说法,作为佛教徒执持佛教的宇宙观不需要惧怕,因为我们具有绝对的说服力,佛陀已经将真理宣说得非常清楚。

以上是佛教与科学对于器世间的不同认识,不仅佛教与科学的认识不同,就连佛教内部下下乘与上上乘的观点也是不尽相同。而《俱舍论》所宣说的须弥山,也只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并不是所有的观点皆同于此。以前,印度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狮子贤论师——《现观庄严论》的注释者,尊者在《般若经》的注释中说:《俱舍论》承许四大部洲及须弥山,这种说法实际只是小乘对法藏的一种观点(即使在小乘中也还是有不同的说法);而以大乘对法藏的观点,世界有无量无边。虽然小乘与大乘有不同的宇宙观,但是二者的观点并不相违,因为胜义中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而于名言中则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世界。以上是论师的观点。由此可见,佛教并不只是承认一种须弥山的观点,而是因为有种种的世界存在,故而承认有不同的世界观。如《华严经》当中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与现代科学以及《俱舍论》的说法即有很大的不同。
  
根登群佩尊者曾说:《俱舍论》的观点是不了义的说法,而大乘经典中的世界观是了义的说法。说《俱舍论》的观点不了义,乃是因为当时印度的众生执著世间为实有,佛陀随顺于此,故而宣说了须弥山等的世界;说大乘的观点了义,乃是因为世界本来就无量无边,而大乘经典也作了如是宣说。
  
以上对比了小乘与大乘,下面介绍一下密乘的须弥山。密宗在《时轮金刚》中也宣说了须弥山,但不像小乘所讲的那样是四边形等等,而是七金山在里面,须弥山在周围,这与现在的地球基本相似,但是其真实的距离、形状等与地球还是不相同。虽然密乘的须弥山与小乘的说法不同,但是二者亦不相违。正如《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所说:“《俱舍论》的宇宙观不会妨害于密宗《时轮金刚》的宇宙观。”对此,疏中举了个例子:“比如,由诸佛菩萨所加持过的六尺大的山洞,在其中可以容纳转轮王及其五大眷属,如此容纳之时,转轮王等没有缩小,而山洞也没有扩大,只是由于诸佛菩萨的加持与幻变力,二者皆是原原本本地存在,而山洞容纳轮王等人也是无欺地呈现。”这个例子是在说明,如此看似相违的显现,唯以诸佛菩萨的三福德力方能现前,而不同的须弥山,只是以不同的业力而有各自的显现。就如有些人以其罪业力所致,很微小的事物也会看成很大;或如一些饿鬼,到了非常富裕的人家,对其家中的所有财宝却一无所见。可见,上述的种种,皆是依众生的善业与恶业而形成。因此,《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又说:“虽然种种世界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在胜义中一切世间之量皆不存在,而佛陀是依不同众生的业力而宣说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小乘《俱舍论》的观点对密宗的观点并无妨害。
  
全知麦彭仁波切《时轮金刚大疏》中说:“所谓不同的世界,皆是依众生的心及不同的业力而作的宣讲。”《白莲花论》中也有这样一段,当时舍利子尊者问佛陀:“您曾说过几次发心,您曾说在大释迦牟尼佛面前发心,又说在另一位佛陀面前发心,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您所谓的发心呢?”佛陀说:“我所说的发心对境有所不同,是根据众生种种根基不同而作的宣讲。”所以我们应该了知,不同的世界观,也是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业和根基而作的宣说。对于这个问题,在对大乘缘起性空的道理没有了解之前,理解上可能有一些困难,然而这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所在。
  
总之,理解了缘起性空,则不论是佛教内部的各种观点,还是科学的说法,都是可以理解而不会有任何矛盾的。如果并不了知此理,而一定要破斥科学的说法,则是非常困难的。假如非得说地球不是圆的,而一定要按照佛教所说的须弥山那样去安立,那么请问八万由旬的须弥山又去哪里寻找,是在美国、亚洲,还是欧洲?
  
以前,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之初,多瓦西绕降措格西,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格西,也是非常有名的佛学家和哲学家,在其传记中这样记载,有一天他说:“我今天一定要和他们辩论!让承认地球是圆形的这些人全都哑口无言,一定要和他们辩论!”更登群佩大师当时也在场,更登群佩大师说:“你去辩论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说地球不存在,他们可能不会回答你的,大家都会笑你的。”也就是说,这个地球是人们的现量所见,如果说它不存在,则如同在饿鬼面前说脓不存在,对此,饿鬼都会笑而不答的,因为他明明见到的是脓,你说不是脓如何能够令之信服呢?因此,不从性空缘起上解释,彼此的沟通是非常困难的。
  
听说许多法师和专门研究佛教的人士,因为佛教的须弥山与地球的说法不同,因而时常担心:“释迦牟尼佛会不会说了妄语?我们以后会不会失败?在这方面我们佛教徒会不会很困难呢?”不会有任何困难!只要你通达了这个缘起性空,尤其是当你了知了,佛陀是针对不同业力的众生而宣说了不同的世界,之后便不会再有任何的畏惧。因此,缘起性空的道理非常重要,基于此理,须弥山的观点即可成立。当然,须弥山的存在,并非只是在理论上可以成立,而是在某些根基的众生面前确实能够显现这样的世界,所以《俱舍论》才作了如此的宣讲。
  
然而,虽然须弥山是存在的,但并非实有,如果世界实有,即究竟上是实有的东西,那么我们只能讲一个,不能说有很多。比如,如果每一个众生所安住之处就是这个圆形的地球,那么科学家必须这样讲,佛教徒也必须这样讲。但是,因为地球的本体是空性,故于不同业力的众生面前所显现的世界也绝不相同,佛陀于不同教法下宣说了不同的世界,而不同的世界都是以众生的不同业力所招感,绝非子虚乌有。对于此理,最好的比喻,就是一碗水在六道众生面前,彼此所见均不相同。我们的喇荣佛学院也是这样,来到这里的人有两种,有些人对佛教很有信心,觉得这里真是一个极乐世界,这里的山啊水啊皆不同于别处,甚至连老山羊也写成是菩萨;但是有些人排斥佛教,一来到这里,就说学院又脏又乱、鱼龙混杂等等。二者对学院的认识不相同,同样的学院,只是因为众生的根基而显现出了不同。其实,我们这个喇荣在实相当中有没有一个好与坏呢?没有,因为在胜义中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只不过在名言中,以众生的不同业力而有不同的显现,以其善业力所显现的则是好的地方;以其不善业力所显现的则是不好的地方。以前,梵天来到释迦牟尼佛所安住的地方,说这里都是清净的地方,但舍利子却说这里并不清净,于是二人争论不休,佛陀问:“你们在争论什么?”梵天说:“我说这里是清净的所在,而舍利子却不承认。”舍利子说:“我所见的皆不清净,而他也不承认。”佛陀说:“我的刹土本来都是清净的,如梵天所讲的一样,只不过舍利子你看不到而已。”可见,外境的好坏完全是由心而造作的,不同的心,对其面前的显现皆会执著为真实,而其余不同的安立,因为并非现量,所以很难被认同。因此,对于这个世界,成千上万的众生所见的唯是地球,因为观待这些众生的现量,地球是真实的存在,我们没有必要去破其现量,而破也是破不掉的。如果到每一位科学家面前,说其所见都不真实,说地球并不存在,而只有须弥山存在,如此的做法能否破到对方呢?显然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要破也只能于胜义中遮破诸法的存在,而于名言中则无需破其现量的成立。所以,唯有按照大乘性空缘起的观点,方能真正理解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如果不能通达究竟圆融的观点,只是相似地依靠小乘须弥山的说法,则因其与地球学说存在矛盾,故难以对佛教生起信心。而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生起怀疑,并始终担心:“释迦牟尼佛对宇宙的观点是不是说错了?如果说错了,那我们佛教徒实在是不好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老师……”不用这样担心,因为释迦牟尼佛是通达一切万法的,而且于两千多年前就对轮回也好,涅槃也好,乃至众生的所作所为,全部都讲得清清楚楚,因此,佛陀对于世界与宇宙的认识,也是根本不会有任何过失的。何以见得呢?我们就以天文的历算作个例子,比如,藏历是按《时轮金刚》的推算,有时候有两个十号,有时候一个十号也没有,以这样的推算,每次十五号月亮都是圆的,这就是以佛教理论进行推算的结果。但按农历进行推算,很有可能十六号的月亮才是圆的,或十七号才会月圆,存在有这样的过失。因此,就是因为我们懂得佛教的天文历算学,才不会有这种过失,也正是因为我们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才不会陷入科学与佛教的矛盾之中。如同《时轮金刚大疏》及《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所说:“释迦牟尼佛绝对不会说妄语,表面看似相违的教言,实际毫无相违之处。”
-------------------------------------------------------------------------------
回向文:

愿以此转载流通之功德,回向一切法界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国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教[超话]#◆不如祝福

有個小兒,七歲之時便好樂佛法,一日,見了來托缽的阿羅漢,便隨他辭家修道去,任憑母親怎麼難過不捨,他仍堅定心意,不為動搖。在精勤修行一年後,便證得了阿羅漢。

一日,他突然一嘆而笑,他的師父見狀,問他為什麼笑,他說自己因為有了宿命通,而看清了自己前幾世:

「我在前五世時,我的母親與鄰家婦人同時生了兒子,只是,我未滿一歲便夭折了,從此以後,我的母親悲傷不已,每每見了鄰人的兒子,便想著:『要是我的兒子還在的話,也應該這麼大了,也應該在學走路了……』想著想著,就淚如雨下,不能自己。

後來,我又投胎做了做了人家的兒子,這一世我同樣早逝。我死了之後,我的母親每每見到別人家襁褓中的孩子餓了,就想著:『我的兒子在哪裡?他是不是也餓了?』想著,同樣悲傷不已。

接著,我又投胎了。這一世我活得較久,不過,也才活了幾歲。我母親每每吃飯的時候,便難過起來,想著:『兒子不在了,餐桌少了個人,以後他再也不能陪我吃飯了……』就這麼因為想念我,而日日食不下嚥。

後來,我又投胎做了第四個母親的兒子。這一世,我活了十歲,我母親本來還打算幾年後幫我做門親事,壓根沒想到我會薄命先死。跟我同輩的堂兄弟、表兄弟娶妻時,我母親見了,便傷心慨嘆:『如果我的兒子還在,現在也該討了媳婦了……唉,老天爺怎麼這麼不長眼睛……』

接下來,就是這一世了。我見到在我隨著師父上山修行之後,我母親也同樣走不出悲傷,日日牽腸掛肚,想著我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吃飽穿暖……

巧的是,城裡有個大型的慶典,我這五個母親竟然兜在一塊了,她們說起各自失去的兒子,說起自己的悲傷,難過得相對痛哭……她們各有自己失去的兒子,但每一個都是我啊……我笑,是因為我輾轉做了她們的兒子,因為我的離開,才讓她們這麼悲傷,但是這一世又一世的死死生生,並非我能決定,而是因緣業力使然,是直到現在,我才證得解脫,在這之前,我也無可奈何啊。雖然我不再受生死之苦,但看著我的母親卻都仍在生死之中流轉,仍為愛別離、求不得而苦,她們為失去我而悲傷,我卻為她們不得解脫而悲嘆啊……」

這是《佛說五母子經》的內容。天下的母親擁有一樣的心境,然而,這部經的主旨不是喪子之痛,而是在無常的生死中,我們能不能時時警念無常,而在每個當下盡責盡分?能不能因了知無常,一切都是因因緣而生、因因緣而滅,而不執著曾經有,或此時有,更不去無謂地擔心未來。因為未來,是由我們每個當下此刻身口意所造作的一切而決定――我們都在寫自己的未來。

因此,如聖嚴師父所說:「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祝福,是相信人人都帶著自己的因緣和福報而來;祝福,是用善的身語意相互對待;祝福,是對方需要時,我們在,卻不強加自己的意志在對方身上。

如此,這樣的一場親緣,才是善緣相聚。
-
✍ 法鼓文化值日生 ► 果然是大師

#用善的身語意相互對待
#果然是大師 #法鼓文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奥修禅卡[超话]# 种子无法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种子从来不知道花朵,种子甚至无法相信它具有变成一朵漂亮的花的潜力。但是种子勇敢地去尝试,它作了一些努力,它抛弃
  • 既然當初選擇了安逸懶惰,那就好好承受今天所遭遇的平庸艱難;若是心中仍有不甘,那就從現在起發奮圖強,有時候世界就是這麼公平,若是一邊繼續保持懶惰安樂,一邊又期望自
  • 司法鉴定一般为诉讼所需,它的价格也相对会比较高一些,在三千元左右,而非司法鉴定,也就是平常的亲子鉴定,它的价格在两千二百元左右。如果是机器老化的话,那么鉴定的速
  • #刘宇宁一念关山# | #刘宇宁宁远舟#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宁远舟[给力]刘宇宁一念关山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甜的是草莓味牛奶,没想到是你。#
  • 这是我跟我老公2021年在一块的时候 那时候我老公dy主页是有他自己的联系方式 然后是wjl去加她的 还有就是我老公跟她哥是朋友有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哥就打电话
  • #郑繁星# [抱一抱]#陈张太康# 从把郑繁星和陈张太康视为本命那天起,我就想象过他俩能参加同一个活动,然后我同时能去见他们,我会是多么的幸福。[泪][泪][泪
  • 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
  • 对于许多过去从未购买过特定品牌产品的人来说,官网和公众号都属于特意去搜索才能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土味营销则能依靠反差感,更快地吸引到潜在消费者LOEWE最近几个季
  • 更像亲戚(kin)吧,因为整队 LNG 都是他的爹-东方队伍擅长扩大领先的程度真的很扯,像是你搞砸了一次,五分钟后他们就在推你的主堡了#星座[超话]# 【玉面·
  • ”   陆樱静默下去,那东西有多稀罕,她比谁都清楚,因为那是秦洧特意做好了送给她的定情信物。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
  • #任嘉伦[超话]#2任嘉伦,不知道为啥你要隔三差五发张自拍,我真的无语,要发就天天发,这是在拯救世界。无一不是你每一天都是人生限定 慢慢即漫漫✨感恩相遇,感谢
  • 6⃣️收口向入放入烤盘,二次发酵7⃣️烤箱170度预热,面包表面刷蛋黄液,放入烤箱,十分钟左右的时候看下上色情况,可以了盖上锡纸,不然就像我一样美黑了。#kim
  • ”世间最可怕的就是贪执——贪心和执著,如果没有舍弃贪执,在轮回中根本没办法解脱。但是,即便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爱情是虚假的。
  •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 #蔡徐坤##熊猫守护者##森林驿站##每日一善##搞笑视频# 也有些法师把这个「开、示、悟、入」与菩萨法身大士四十种果位对照起来解释,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很不
  • (有跟我一样感觉的人上班的时候不建议喷手上,随时都要哭出来)如果喷在发丝,又是很温柔的从背后拥我入怀的感觉,好像陷入了美好的梦境不愿意醒来,等梦醒的时候又感到些
  • ”总想算计别人的人,最终往往会算计到自己头上,就像郑板桥说的:“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到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3、还要不要在诗班也不用操心,能不能转正也
  • (除非很饿)约拍条一些我的分享·我家猫猫夫妇穿搭 穿搭二·猫猫夫妇动作安利 安利二 安利三 安利四️雷点跟我家oc撞设定(虽然知道狒狒模型就这么多,对不
  • 查看是收到朋友们发来的合照,大家都很开心,翻看了曾经的照片,那时也是一样笑得很灿烂,那时是很久之前—打破僵局久违地谈谈,两人不愿忍心又必须残酷地说出结果,男士改
  • ”我也想明白了,急于解释的原因无非就是:我对所有人都抱有一个「被了解被喜欢」的期望,哪怕对方只是个陌生人。所以没反驳,但是这样感觉心里不舒服,好像我是多么不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