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看报纸# #入梦牡丹亭寻戏古临川# 】900多年前,“故畦抛汝水,新垄寄钟山。为问扬州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汝水(今抚河)边的故乡临川,以一首《杂咏》道出心中所感;

  400多年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辞官的汤显祖回到家乡临川,在书斋玉茗堂挥笔写下传世经典“临川四梦”;

  如今,行走于汝水畔的江西抚州市临川区,是否还能感受到流转千百年的韵味?这份韵味,镌刻在砖缝石瓦上,留存在曲调音律中,流淌于市井人情里……

  访街——

  古朴风韵,不经意间就能触碰历史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不经意间,你总能在临川触碰到历史。

  一座文昌桥,不到300米,历经800多年。走过文昌桥、就见文昌里,13条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历史街巷,50多处明清历史建筑,见证古临川的历史。

  2015年起,文昌里老街启动修复工作,“只修不建、修旧如故”“保留古风古韵的同时,彰显赣派民居的特色”。参与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的抚州市文旅投公司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任明介绍。

  2020年,在杭州经营设计公司的青年邵成,利用假期回乡慢游临川。走进却家山上的汤显祖纪念馆,梅花庵、丽娘坟、黄粱饭店、钱廊……耳熟能详的“临川四梦”情韵意境,以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出来,邵成似乎走进了汤显祖的“梦”里。

  夜幕降临,邵成来到文昌里老街。灯光映照着老砖墙,石街深巷、闾阎扑地,木雕、竹编、银艺等非遗技艺,藕丝糖、水粉、牛杂等临川味道,老城的韵味蕴含其中。

  如果说古色古香是老街的形,那么戏曲文化就是老街的魂。砖墙上的戏剧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显祖诗词元素相得益彰,风韵古朴,仿佛穿越到古临川熙攘喧嚣的市井之中。

  夜色愈深,游客越发多起来。夏日炎炎,挡不住对戏的期盼。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灯光如梦似幻,一叶小舟荡起清波,小姐在丫鬟的陪伴下赏花,不觉倦意渐浓,凉亭小憩时,姻缘悄然而至……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在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投影装置等现代科技的演绎下,让观众沉浸入梦。

  即便过去数百年,“二十年来才一梦,牡丹相向后堂中”的动人故事,仍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寻梦牡丹亭》自2018年排演完毕,便成为文昌里最吸睛的文旅项目,接待游客已超过20万人次。

  与《寻梦牡丹亭》的相遇,让邵成深受震撼。

  “当时我就觉得,传统戏曲文化和现代文创结合,将临川的特色展现出来,是一个好的创业路径。”在唯美演出的触动下,邵成决定回乡创业,“我可以把设计才能与家乡文化融合在一起。”

  一场慢游,改变了他的人生路。

  邵成开发了“汤显祖系列”文创产品及IP玩偶,有牡丹亭书灯、复刻木雕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玩偶摆件、钥匙扣、文化扇子等,去年文创产品销售额达40余万元,公司年营业额达400多万元。

  如今,在临川,围绕着戏剧艺术开发创意产品、动漫、音乐等相关的创意公司越来越多,集戏曲创作、戏曲演绎、戏曲体验、戏曲教育、戏曲交流等于一体的街区正在成形。

  赏戏——

  数百年沉淀,戏剧的舞台越搭越大

  绕过文昌里戏曲博物馆,隐约听见叫好声,便知到了旭东戏社。

  下午3点,一出小戏即将上演,提前半小时,戏社已坐满了人。台上锣鼓轻敲,戏迷王运生听得入神,轻声跟着哼了起来,手指随着节奏在桌面轻敲,不知不觉,面前的大碗茶都凉了。

  每周戏社开戏,王运生都会从十几里外的孔家桥过来,“按照咱老戏迷的说法,这里的茶有戏味!”

  临川自明中期起便是有名的“戏窝子”,方言演唱的抚州采茶戏,讲述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广昌孟戏,一唱三叹的宜黄戏,以及道情、说唱、装扮、社戏等曲艺活动……种类众多、内涵丰富的戏曲艺术传承不息。其中,仅抚州采茶戏便有30多种剧目。

  说起戏社老板、抚州采茶戏市级非遗传承人朱旭东,临川的采茶戏迷没有不知道的。

  朱旭东是临川龙溪镇人,从小听外公唱戏,12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名气渐响后,朱旭东成立自己的班组,带徒弟、写剧本。这些年来,朱旭东的剧团每年仅在各小剧场演出就达到百场以上,这对属于小众门类的戏曲艺术来说,成绩不俗。

  如今虽然弟子众多,50多岁的朱旭东仍对演戏满怀激情,“吃这碗饭,就要对得起这个饭碗。我希望专注于传统抚州采茶戏,把这种艺术形式好好地传承下去。”

  父亲的执着,感染了女儿朱鸿盈。2020年,在深圳工作的朱鸿盈回来帮忙经营剧团。这次回乡,承载着一份情怀,也寄托着一份心愿。

  “时代变了,戏班也要进步。何不开一个戏社,既让票友们过足戏瘾,又能提升剧团收益?”朱鸿盈抱着这个主意,寻到了文昌里,决定在这里建一个让戏班沉淀下来表演的舞台。

  2021年,旭东戏社开张。既是戏社,也是茶室。走进戏社,迎面是一个30余平方米的大舞台,市民游客来这里品茗看戏,感受临川浓厚的文艺氛围。“临川人爱戏,是我敢在这把年纪还跟着女儿创业的底气。”朱旭东坦言。

  近年来,临川的戏剧品牌越擦越亮,从2016年开始,抚州在临川连续举办多届汤显祖戏剧节,为国内外戏剧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平台。

  戏剧的舞台越搭越大,临川新建、提升和改造了汤显祖大剧院、东华理工大学剧场等4个室内标准剧场和8个室外露天小剧场,如今,40多个民间采茶戏团,活跃在临川大街小巷的露天剧场。

  戏剧艺术的发展,如何走出新路?走进三翁公园,可能会找到答案。

  进门处,便是汤显祖、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的铜像。3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于同年陨落,他们的创作在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2016年适逢3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抚州在莎士比亚故乡英国斯特拉福举办了“抚州文化周”活动,赣剧《紫钗记》、抚州采茶戏《牡丹亭》选段等剧目在莎翁故乡街头亮相。

  这也成为抚州创新戏曲表现渠道的探索。“我们积极开展本土经典剧目创排,着力打造‘汤显祖戏剧文化’品牌,创作出盱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牡丹亭》、音乐剧《汤显祖》、舞剧《傩情》等新剧目,同时积极走出去,先后在30多个国家不同城市演出。”抚州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万剑介绍。

  400年,沉淀出这座古城的活色生香。

  新梦——

  文化清音打通传统现代,连接东方西方

  “心中乱如麻,口中叫卖花,两脸火辣辣呀……”前几句还有模有样,突然在拉长的尾音那儿跑了调,听着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令人忍俊不禁。

  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里,孩子们在阙青青的指导下演唱采茶戏《卖花线》。

  阙青青师从抚州采茶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万安安。在舞台上浸润了30多年,如今她将许多精力放在了非遗技艺推广上。

  “临川对于采茶戏很重视,基本上在各中小学都开了课。”阙青青每周至少要到3个学校教课,下一代能接受什么样的戏曲形式,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的确,如何以适应时代发展、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承与弘扬一方水土的人文特性,不仅仅是采茶戏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临川需要面对的问题。

  走进临汝书院,漫步临川文脉馆、临川教育馆、书院文化馆,临川文化的发展脉络历历在目。临川名人馆里,从晏殊、王安石、汤显祖到物理学家饶毓泰、著名学者游国恩,“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

  这座按照宋代规制,为了推广和传承临川文化建成的书院,如今既是礼乐射御书数和传统书院文化的体验研学基地,又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基地。书院负责人方孜瑜拿出一本《书院攻略》介绍,“书院开发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攻略完成任务,寓教于乐。”

  不远处,临川区政协委员戴思甜正带领一个研学团队体验投壶游戏。“临汝书院凝聚了深厚的临川文化,我们准备把这里作为长期研学基地,开展丰富的研学活动。”戴思甜说。

  ——“历史资源的活化利用,正是我们需要去尝试的。”

  任明正在进行临川区荆公路和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一本厚厚的保护规划上,首要便是历史沿革,评审专家的一条意见让他深思:进一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空间载体的关系,提出延续市井生活、促进活态传承的实施措施,优化展示利用规划。

  ——“老戏不老,创新有路,年轻人会为采茶戏找到更大的空间。”

  朱鸿盈最近接到一群年轻人的邀约,探讨如何通过采茶戏元素,展现临川的人文地理。原来,对方是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们,对采茶戏很感兴趣,准备在临川创业。

  ——“自古以来,临川便有着广纳人才的胸襟,让更多艺术人才进驻临川,让现代艺术和传统情怀融合,展现一个更宽广的临川。”

  牡丹亭书灯、采茶戏滑板车、杜丽娘钥匙扣……拿出自己设计的几个文创产品,邵成仔细介绍。在他看来,临川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不仅有戏曲元素,未来希望能够整合更多资源,做出属于临川的文创特色品牌。

  漫步汝水,寻梦临川。水袖飞舞,戏韵悠然。清音袅袅,“一往而深”,穿越时光荏苒,打通传统现代,连接东方西方。

  或许,这就是临川新“梦”。(《人民日报》7月22日)

#驴友[超话]#醍醐水磨昆山调
中国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古文化遗产多如繁星,如:唐诗宋词、汉赋元曲、丹青书法、古琴埙声、武术戏曲等等等等;为什么只有《昆曲》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很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品味、去研究……

也许通过对昆曲的了解,我们能进一步开拓视野和认识祖国古老文明的形式、渊源和精妙……

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京剧、越剧、川剧、湘剧、晋剧、蒲剧、上党戏、赣剧、桂剧、邕剧、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以其别致完善的舞台风格、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完美的词曲意境呈现出了其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2000年5月18日,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终于进入了人类文化的经典殿堂,成为我国首个被国际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相信自己与昆曲是有缘有份的,而且历久弥珍。这与昆曲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关,与现在还有多少人听戏无关,甚至与我要不要去振兴它也无关。昆曲之于我,宛如每个清明前必定要啜饮的一盏春茶,宛如每个夜晚来临时或长或短的几笔日记,宛如我随便哪个空闲就可以展开的一段瑜伽,宛如众多熏香中我特别钟爱的薰衣草的那一种气息……

无论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忙碌,我坚持认为有些形式是要被从容消费的,并且在形式的穿越中成为自己。我相信今生有一些美丽的缘定必然相逢,我喜欢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叫作"昆曲"。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牡丹亭》,因为在最近这几年中,青春版、厅堂版的《牡丹亭》演出了很多次;大家可能也知道杜丽娘,这样一个美丽的太守之女,她的生死缘起都因为一个梦。其实,她做梦的地方并不远,就在她家的后花园。杜丽娘才猛然惊觉,就在几步之遥的自己家的后花园中,这一片春光,已经对她闭锁了十几年!她不禁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昆曲的发展时间很漫长,从明代一直到清末,它的流派分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比如说,南方的昆曲与北方的昆曲在整体气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北方的昆曲中有大量的折子戏都表现了一种悲壮之美。总有一些历史的瞬间,如同马踏飞燕,是呼之欲出的。

一段历史当它可能被戏剧化地写意为一个瞬间的时候,就会有太多的沧桑与感慨在舞台上迸发出来,它对人心的激荡绝不弱于那些深情,绝不亚于那些梦幻。这就是昆曲的神奇,它不仅仅能够表现精致的细节,打动人心,它也可以表现浩瀚的气魄,穷尽山河。

大家看昆曲会发现,几千年的浩荡沧桑、一个人的命运起落,有可能都凝聚于一时一地,展现在一个空空的舞台之上。昆曲之美是一种虚拟之美,写意之美,是人的幻化之美在想象中共同完成的延伸。

审美是一种眼光,一种能力,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同样的审美高度。一个在生活中能够随处发现美的人,当他去看昆曲的时候,所把握住的美一定会比别人要多一些。

昆曲的写意之美有着深厚的内涵,它有一些很固定的程式,但是通过这些程式传递出来的却是一些浓缩之后令人真正怦然入心、过目不忘的内容。

昆曲的风雅就在于它没有边界,你会在一种既定的审美引导下去配合它完成一种默契的想象。就算是一把小小的折扇,不同行当有不同的扇法,体现的是不同个性、不同身份,给观众一种不同的感受。

听戏的孩子,从小是有秘密的。拍着曲子长大,就不知不觉在板眼节拍中调试出心里独属于自己的另外一种节奏,不急不慌,任世相纵横,自有一段不动声色的理由。

中国戏曲的写意之大,可以大到三步五步走过千里万里。昆曲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有梦幻、有深情、有悲壮、有苍凉、有诙谐,还有灵异。灵异是指一些人间的异象而言,它其实是生命魂魄性灵之中投射出来的一种超乎生命本体的力量。在昆曲舞台上,我们看到的灵异之美,同样是多姿多彩的。

喜欢昆曲,因为它发源于我的家乡苏州昆山,喜欢昆曲,因为它美,喜欢昆曲,因为它是百戏之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文化遗产,阅尽沧桑。而且,因为它的代表曲目是这样的勇敢,含蓄中自有一分骄傲;天然的华美,精致里并无一点矫饰。它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对爱与美的追求,典雅含蓄的形式与热情奔放的内容结合得如此别致如此完美。

戏剧界有句行话叫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难理解,戏要用过完一生的力气去演,而过完一生则好似戏终人散,哀乐自知。抛开前世后世的因果,抛开颓废的“人生如梦”的哀叹,仿佛在昆曲的梦海中游玩了一次。

看罢如歌行板的昆曲,听罢华彩乐段的昆曲,从昆曲的梦海中走出来,站到窗前,望一眼春天味道尚未散尽的初夏的蓝色晴空,清爽的春风吹来告诉我: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梦海醒来,晴空一片。

走出梦海,不管人生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和挫折,不管生活经历什么样的灾难和凶险,我会象庄子“鼓盆而歌”那样,做一个美丽的“蝴蝶梦”,化成美丽的蝴蝶徜徉在昆曲姹紫嫣红的花草丛中!

【阅读力:生命茁壮的关键能力——读程载国《由理解到创造》】 阅读,似乎人人皆会,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识字就能读、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社会大众的阅读素养大相径庭,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说:“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如今,许多人已经逐渐认识到,阅读素养是一种对人后天发展影响巨大、需要着力培养的关键能力。近年来,各类指导阅读的书籍登上了各类排行榜,可谓风靡一时,但就中小学生而言,这些书籍尚缺乏必要的针对性。近日,程载国的《由理解到创造——中学生阅读力的有效提升》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可以说适逢其时。

《由理解到创造》提出了“中学生阅读力”这一极具统整性的核心概念。2017年,聂震宁在其《阅读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阅读力”这一概念:“阅读力指的是对所读图书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程载国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实际,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根据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将阅读力分解为“专注力”“理解力”“批判力”和“表达力”四项要素,进而建构了有关“中学生阅读力”培养的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一整套方便实施的操作路径。

一、阅读力的发展必须以“我”为主,从深入理解抵达冷静批判。

关于读书,王阳明主张:“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了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程载国执教于王阳明故里,对阳明心学有深切的领悟。他认为,理解不局限于读出来、读准确,而要以“我”为主,从自己出发,以自己为主体。诚然,读书就是“读自己”:不是为了记住人家说了什么,也不单是想知道人家说了什么;而是要积极地、以平等的姿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最终目的在于成就最好的自己。

因此,程载国在提倡“理解一部作品有外部解读和内部解读两条路径”之后,特别指出我们对一部作品的理解的多寡“与我们的提问意识”很有关联。他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明确指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赋予的”。至于如何解决疑问,他提出了三条路径:回到作品,联系生活,求诸专家。这样做,无疑回归到了阅读的本意,也可以达成对作品的深度解读。这样定位“理解力”,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近年来,批判性阅读已成为一种热潮,程载国也把“批判力”作为精读阶段重要的发展目标。他认为:“批判性阅读是一个‘理解—思考—超越’的过程。”他从朱熹等中国古代先哲身上汲取了有关阅读的智慧,提炼形成了“批判力”训练的三条途径:自我反思,与作者较量,和读友辩论。

二、阅读力的高阶是“说、评、写”等输出,是阅读能力的综合表现。

程载国把“表达力”作为中学生阅读力四要素之一,极具创意。面对可能存在的质疑,他回应说:“合上书卷之后遐思品味书中的情节人物,打开笔记本来为该书编写内容提要,在知乎、豆瓣等网络平台发表读书感言,甚至读完该书之后有了写作冲动,从而为该书写就评论文章,这些活动怎能被排除在‘阅读’之外呢?”

的确,阅读绝不是一种单纯的视觉活动。他考察近年来PISA国际阅读素养评价题型的转变后,敏锐地发现它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表达,从静态的识记阅读逐渐走向动态的运用阅读”,因为“输出”暗藏着“对自主整合分析、独立筛选判断等思维素养的要求”。于是,他提出要“扭转传统阅读以‘听、读、记’等输入性能力为本的阅读教育,代之以更高层次的‘说、评、写’”。可以说,这种主张把握了阅读学研究的风向,切中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充实了“中学生阅读力”的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实际上,《由理解到创造》一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程载国撰写的30篇文学评论性文章,如《王阳明〈黄楼夜涛赋〉赏读》《鲁迅的“故乡情结”》《〈哈姆雷特〉:生命之轻与责任之重》等,这是他阅读“表达力”的精彩展现,也是对中学生读者的亲身示范。值得一提的是,程载国评析的多是课本上的文章或是学生课外爱读的书籍,他如何“理解”?如何“创造”?显然对广大中学生而言,更加具有启发价值。

三、阅读力的养成须提升阅读的专业化水平,要注意书籍适切的打开方式。

清代《魏叔子文集》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蓄积学问像富人积财,金玉、布帛、竹头、木屑、粪土之属,无不豫贮,初不必有所用,而蓄积多了,酝酿沉浸久了,及其有故临文,大小浅深,各以类触,沛乎若决陂池之不可御,当其必需,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玉同功。”中学生阅读,亦是如此,贵在兼收并蓄,博闻广识。成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不断拓宽阅读的边界,阅读不同体例,不同门类,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语种的文章。但也需注意,不同的书籍应采取适切的方法,依体而读,因文而读,须切记“每一卷书,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程载国说:“学生在阅读方面应该实现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由休闲阅读到专业阅读的飞跃。”的确,真正的阅读力,应该是一种专业化的阅读能力。《由理解到创造》除“导读”外,共有六辑,分别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人物传记和学术著作的阅读方式。每一辑先用一篇文章谈这一文体总的阅读方法,再用三五篇文本评论性文章具体示例。如第一辑“诗歌:语言的魔方”,《诗歌阅读漫谈》一文,从顾随、周啸天、叶嘉莹等人诗歌阅读的经验中,提出鉴赏诗歌应从语言入手,强调“只有准确把握了一首诗的语言收敛性、多义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特征,我们才能说自己读懂了这首诗”;接着,用《元稹与他的悼亡诗》《从〈李凭箜篌引〉中见李贺“奇峭”诗风》《惠特曼〈草叶集〉:向劳作者致敬》《像孩子一样——重读〈海子的诗〉》等评论性文章,具体演绎了如何从语言入手,准确理解一首诗。

程载国认为,“优秀的传记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价值助益青少年的成长”,他专门用一辑来谈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并推荐了《富兰克林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西潮·新潮》等几本传记作品。近年来,高中语文教材上专门提出了学术著作研读的要求,这无疑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深造。程载国说:“阅读学术著作时,我们额头上的一道道皱纹都是美丽的。”在书中,他用一篇《学术著作阅读漫谈》和三篇相关评论文章,以及一则《乡土中国》的教学回顾,全面地介绍了这一崭新文类的阅读门径,极具开拓价值。

阅读,需要有一种闲静之心,这样才有望悟得天机,尽享书海泛游的无穷趣味。《由理解到创造》则是最佳的伴读之作。 (作者:欧阳凯 系浙江省慈溪中学语文教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千玺混造OZ世代##易烊千玺代言RIMOWA#向全世界介绍他叫易烊千玺,他很优秀,他今年18岁,他马上要过19岁的生日啦。欢迎你来石家庄玩呀华为nova全球代
  • 祝福你们,毕业快乐#博君一肖[超话]#其实我们糖果鸽龟是一种精神啊,我们坚信love&peace,坚信我们一定能等到明年的余生有翡,能等到2026年的来
  • “百年修得共枕眠”是为天定,“情比金坚天地久”在于人为,若想姻缘天长地久,了解个人婚姻运势尤为的重要“姻缘”二字,无数男女心向往之。美好姻缘,大都始于缘分二字。
  • 看来我得囤零食妈的。又饿了 刚才一口气喝完室友给的豆奶妈的饿得时候什么都想吃。
  • 其实,往往自己觉得“喜欢”的人,是你匹配不上的;而那些会追求你可你又看不上的人,才恰恰是你所匹配的。 ​一见钟情都是高于你伴侣价值的,日久生情也许才是你的归宿。
  • 胡萝卜含大量的维生素B1、B2、B12、烟酸,宝宝的菜肴里每天加入100克的胡萝卜,大有益处。另外也可以食用鱿鱼、鲍鱼、鲤鱼和含钙、磷比较丰富的鱼松等。
  • 四月的风和廊坊那年的雪都很温柔好像做了一场很长的梦 九个一脸稚气的少年朝我们跑过来见着舞台的时候他们眼里闪着光说要打造一个属于NINEPERCENT 的时代现在
  • 前两天还跟Claudio聊到芬兰这个国家的教育和人的心态,虽然芬兰冬季比较漫长,常年气候较为寒冷,但是人的幸福感还是很强的,小学生下午两点就可以放学回家。去年是
  • #王一博0805平安喜乐# wyb#王一博0805一生平安# 夕阳给你送来美景:色彩斑澜,云霞满天,星辰给你送去了贺礼:星光闪烁,流萤点点,晚风为我带去了问候
  • 看到很多人都说,不喜欢的工作就不要再坚持了,只是浪费生命,而我想说,你不喜欢的东西多了,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事事如意?你们很不可理喻 九龙他们所希望的是粉丝多多关
  • #何洛洛粉丝丧尽天良# ​​​#何洛洛粉丝人肉队友家人##何洛洛# 你是在搜何洛洛 徐一宁 壶2 还是营2 你都会得到一个结论就是——饭圈撕逼最牛糯米鸡 骂队友
  • 所以和任何人错过了也可以安慰自己在某个平行世间可能早育有一儿一女——卢思浩 这一年对我来说真的是成长的一年,以前的人际关系仿佛小打小闹,虽然本小白现在依然是雾里
  • 表弟家孩子发烧,说嗓子发炎了,吃了头孢柴桂蒲地蓝,问还吃啥,我说吃这都中。扁导体发炎而已……高烧了一天好了结果痛苦三天了…… 记录一下最近几次去牙科8.26 第
  • 我是真的好羡慕呀,毕竟不再像初高中的时候一群人给你送生日礼物说着生日快乐,现在有一个真心地朋友能每年都记住我的生日,我就感觉很幸福了,有一个真心对我的,我就很满
  • #随手拍祖国的蓝天#我和我的的同学同在一个蓝天下合影[干杯]那是我们初中体考时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回忆[干杯]如今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在一个学校(高中)[干杯]希望我们
  • 快来吧,风里雨里,果果们和盆栽在食堂门口等你哦! 『我们的环境 我们的责任 红果HOGO环保协会』 鉴于发财树好好活了半个月啦,于是接回来了另一株小可爱。还有
  • #鹿晗[超话]#一年真快,记得去年的今天,我还在微博上找各种视频,来看台上的你是怎样的,很遗憾我未能赴二巡之约。可能因为自己是很懒很垃圾的人,所以格外喜欢看别人
  • #声入人心[超话]#昨天和小伙伴聊起zct,她也在吐槽某个霸道总裁,然后就cue我们mxh两个崽崽安安静静干活(路人缘+1)也心疼他俩上这个节目……她后面没有看
  • 做学生十几年,细想,遇到的老师大都不错,都给予了精神鼓励和温暖。 不要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环境和他人从我做起[跪了]下楼吹头发把室友吹风的插销嘴嘴搞丢了没戴眼镜的我
  • 他幼年不幸,单亲,贫穷他七岁开启了小说之路,发现了自己的热爱,写作中学校长对他的作品评价:你有天分,可是为什么写通俗小说这种垃圾他从事教职工作,杯水车薪,妻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