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抗肿瘤药物研发如此困难?】随着心血管药物的完善和普及,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第一杀手。尽管全球每年肿瘤治疗花费超过3000亿美元、无论基础研究还是制药工业在肿瘤药物开发的投入都超过其它任何疾病,但每10万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下降非常缓慢。某些肿瘤如甲状腺癌表面死亡率下降更多是与过度检测有关,并非治疗效果的改善。那么为什么肿瘤药物开发如此困难呢?

传统的解释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肿瘤本来就是来自正常组织,无论细胞内部外部结构、生存条件(如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都与正常组织非常相似,极少蛋白仅对肿瘤生存十分关键、而对正常细胞无所谓。二是即使有这样的蛋白比如变异EGFR,找到仅仅击中变异蛋白的高选择性药物分子也不容易,

【继续阅读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s://t.cn/A6xNz6j3

美国50年抗癌史,死亡率下降27%,是如何做到的? #癌症# #健康#

近日,来自美国癌症所(ACS)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美国卫生统计中心(NCHS)的数据进行分析[心],评估了近50年(1971-2019年)来,美国整体癌症和排名前15的癌症死亡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在近50年来,美国整体癌症死亡率大幅下降[看跌];在排名前15的癌症中,有12种癌症死亡率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Oncology)。

研究指出,美国排名前15的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了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1%[绿丝带]。具体来看,这15种癌症依次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卵巢癌、胃癌、白血病、宫颈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口腔和咽癌、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症、肾癌以及食管癌。

整体来看,近50年来,美国整体癌症死亡率由1971年的198.9/10万人下降至2019年的146.0/10万人,下降了27%。

在排名前15的癌症中,有12种癌症死亡死亡率下降,其中下降幅度大的3种癌症依次是胃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月亮],死亡率分别下降了72%、69%和56%;其次分别为卵巢癌(41%)、乳腺癌(39%)、前列腺癌(39%)、白血病(31%)、膀胱癌(27%)、肺癌(13%)、非霍奇金淋巴瘤(11%);肾癌死亡率下降并不显著,仅为4%。

此外,在排名前15的癌症中,有3种癌症死亡死亡率出现上升[半星]。食管癌、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症,以及胰腺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8%、8%和3%。

研究人员分析,自1971年以来,整体和大多数癌症死亡率显著降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在癌症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方面的改进。

手术、放疗、化疗、准确医疗和联合疗法的进步,有助于降低大多数癌症的死亡率。

与癌症死亡率整体下降的另一个因素是吸烟率的下降。1965年,美国人吸烟率为42%[圣诞帽],而到了2018年则为14%。吸烟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而戒烟则可以显著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

从具体癌症类型看,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死亡率的下降,部分原因与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筛查的增加有关[红灯笼]。据估计,在1975年至2002年间,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中,50%与筛查有关。

乳腺癌死亡下降的主要原因则与辅助化疗相关。研究人员分析,在2000-2012年期间[圣诞袜],乳腺癌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中,63%与辅助化疗相关。此外,胃癌、白血病和卵巢癌死亡率的下降,也更多地与治疗取得进展相关。

肺癌、口腔和咽癌,以及膀胱癌死亡率的下降,则在很大程度与吸烟人数减少相关。

胰腺癌死亡率增加,可能与美国肥胖率的增长[这就是街舞3],以及胰腺癌预防、早期检测和治疗方面没有真正的进展相关。

研究强调指出,尽管在过去50年中,整体和多种癌症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但人们可以做得更好,如保持健康体重,降低肥胖率[加油];积极参与到癌症筛查中,包括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等,提前发现癌前病变或尽早在早期发现癌症,从而降低癌症死亡率。

研究人员表示,与癌症抗争,降低死亡率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需要长期的坚持。期望在未来10年中,以过去50年的进步为基础,在癌症预防、治疗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如开发出更合适的胰腺癌筛查方法,更有效的液体活检等,从而识别早期风险,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出生率跌破1%,结婚人数创17年新低 人口学家建议:#用法律保护稳定的同居关系#】近日,“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登上热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首次呈现为个位数,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也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对此,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表示:我们通过人口学分解方法对近年来中国出生人数下降进行分解发现,从实行单独两孩政策以来,即2013年11月以来,几乎所有影响出生人数的人口学因素都在促使出生人数下降。
 
其中包括,育龄妇女规模和已婚比例的下降趋势在持续压低出生人数。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和结构老化是由以往的生育政策和生育率下降决定的,而婚姻加速推迟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
 
婚育年龄的显著推迟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199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有很大关系。
 
七普结果显示城镇化率达到63.89%,比六普上升14.21个百分点。中国的高等教育程度人口大幅度增长,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六普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中国实行高等教育扩张政策,使得在过去30年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加了10倍,已经超过50%。育龄人群中高等教育比例上升,即使各类教育程度的生育率不变,整体的生育率也会明显下降。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地区,结婚是一个带着很多附加条件的“包裹”,这些附加条件包括承担家务劳动、生孩子和照料孩子。家庭内部家务劳动分工的不平等使得很多女性推迟结婚、生育。
 
这个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社会对女性存在“母职+公职”的双重期待。
 
以生育二胎为例,根据我们的调查,生育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和照料负担是目前阻碍家庭生育二孩的两大现实性限制因素。在不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女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经济条件不允许”。
 
城市不断攀升的房价、越来越高的养育费用、市场养育服务的高成本让家庭“生不起”、“不敢生”。尤其是全社会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家庭对教育存在过度追求的现象,学区房、课外辅导等精养型的养育方式使得养育成本非常高。
 
“没人帮忙照顾孩子”是影响城市女性不想再生孩子的第二大因素。现阶段中国托幼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没有普惠性的0-3岁婴幼儿托幼服务体系,孩子照料压力完全由家庭承担,目前的主流养育模式是夫妻自力更生、由父母帮忙辅助照顾。
 
市场环境对女性并不友好,对女性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就业、升职等歧视长期存在。女性为了在市场上获得跟男性同等的竞争力,只能选择推迟结婚、生育。
 
 结婚率、出生率下降会进一步加重少子老龄化。但是与结婚率下降相伴随的是未婚同居的不断增长,与出生率下降相伴随的是人工流产率的居高不下。
 
在西方国家,婚姻与生育之间是弱关系,而中国这两种之间是强关系。西方国家同居,即非婚生育成为整体生育的重要、甚至主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是源于对非婚同居和婚外生育给予承认和保护,并尝试像法律婚姻一样将其制度化。建议中国也可考虑将稳定的同居关系或事实婚姻给予法律保护,以利于她们生儿育女。
 
时代财经记者进而询问陈卫:社会学上有关于婚姻制度的讨论,有研究或观点认为,婚姻制度终将瓦解,人们的心理、生理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得到满足。你认为,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创17年来新低。除了疫情的影响,是否在经济、社会等原因的推动下,婚姻制度已经发生新的变化?
 
陈卫表示:“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研究。即使中国的婚姻制度长期比较稳定,但是也一直在发生变化,而结婚人数连续7年下降不能说明婚姻制度可能走向瓦解。中国在1980年代后期到2000年代初结婚人数也是一直在下降,但后来结婚率、出生率又上升了。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以及更多科学严谨的研究。”(时代财经)https://t.cn/A6xX276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女子每周在家拥抱陌生人,年入38万
  • 高校考试神仙考题:给“金陵十二钗”某一钗找对象
  • 男子身穿“吃鸡装备”手拿长枪大跳广场舞 吓坏路人
  • 33辆奔驰网上拍卖 12000人在线围观
  • 大妈吵架被气死!生气是身体的一场“小地震”
  • 六大卫视跨年阵容曝光!你更期待那个?
  • 金巧巧自称气质适合演公主,演农村人就费劲了,巩俐实力“打脸”
  • NBA圣诞大战焦点还是詹姆斯;天津女排0-3江苏;郑智或无缘亚洲杯首战
  • 收容教育制度为何有望废止?
  • 真萌神!库里躲球哥身后偷听隆多布置战术 湖人球迷集体笑喷
  • 李连杰晒女儿合照 网友:不知是否准备让孩子“出道”?
  • 33辆奔驰网上拍卖 起拍价最低仅10.2万
  • 陕西一景区收到全国首张“拒收现金”罚单
  • 苹果AppStore宕机 网友反应打不开
  • 大连男子被刺身亡是怎么回事?男子被刺身亡嫌犯在逃
  • 《歌手》2019首发阵容公布!
  • 大妈吵架被气死,被告赔了7万......
  • 医生为孕妇涂麝香膏致流产
  • 龙凤胎举办婚礼....
  • 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起火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