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两会时刻##2022南阳两会# #两会聚焦#③ 【代表委员热议优化营商环境——锻造硬作风 精塑好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既是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重点指标攻坚行动,努力实现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保五争三抢第一”目标,积极争创全省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两会期间,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作风建设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频亮高招,共同为我市如何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培育投资兴业热土建言献策。

对标对表 刀刃向内

号角已经吹响,关键在于实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创优营商环境,让广大干群心情激动、干劲倍增。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对标一流、勇争先进,着力把南阳打造成服务高地、政策洼地、投资宝地、兴业福地。

要突破发展瓶颈,关键在提升干部能力上。人大代表赵红亮、钱勋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需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在全市掀起一场以“13710”工作制度为牵引的效能革命,切实解决服务企业和群众中的“庸懒散贪乱慢拖磨”等问题,全面提高效率效能。

政协委员苌其林、蒋璞说,全市党员干部应以“赶考”的姿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找准问题、正视差距,紧抓机遇,崇尚“勤快严实精细廉”,努力把南阳打造成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为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增砖添瓦。

人大代表李笑非说,将结合“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贡献鸭河力量。

人大代表方建波说,将树牢发展思维,强化拼抢意识,逢一必争、逢冠必夺、逢旗必扛,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更多的拼搏和进取,换取综保区进位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 优化环境

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必须把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加大“放”的力度,健全“管”的机制,提升“服”的质量,提高“效”的水平,着力打造亲商爱商的服务高地。

人大代表吴传、马毅说,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简化审批流程,用政府主动“瘦身”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难。

政协委员袁海宏、罗宝恒说,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突出抓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标准地+承诺制”等重点事项。全面完成行政审批服务进中心,推动“无差别全科受理”,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和“一窗通办”。

“优化营商环境,就要在‘极速’办理上下狠劲。”政协委员冯秀辉、李玺荣说,我市要强化大数据思维,着力打破行业壁垒数据壁垒,做到让投资就像网购一样简单。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加快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人大代表何志、吴冰峰建议,坚持审慎包容柔性执法,只要不踩红线、底线,决不一罚了之、一停了之甚至一关了之。同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既提高监管效能,又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人大代表张智广说,将把“突破”作为关键,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强化“业务、服务、宣传、创新、评价”五大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深化“一把手”坐班等工作机制,带动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千方百计解痛点、疏堵点、攻难点,打造低成本内乡。

主动服务 企业至上

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代表委员们认为,全市上下要结合“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万人助万企”活动,主动服务,纾困帮扶,当好“金牌店小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人大代表王放、侯娜说,我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不少措施政策,必须进一步让营商环境真正好起来,企业作为就业“稳定器”的作用才能更好发挥。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分行业、分区域着力解决企业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建立政企沟通平台。

政协委员张相云、姚建斌认为,政府要优化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少涉企收费,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政策惠企便利度。完善全社会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平台,形成对企业诚信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惩处的机制。

人大代表韩明聚、政协委员李迪建议,要为民营企业家成长创造宽松环境,发挥企业家资源。发扬企业家精神,用好市场“无形”的手,给具有企业家潜质的人提供发挥能力的更大空间;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立足长远来培养具有企业家潜质的人。

人大代表袁刚、吕志刚说,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强服务,把高质高效解决问题作为服务企业的“金标准”,建立健全问题快速收集、快速解决机制,切实把问题找准、找透、找实、找全,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真正做到“企业有需要、我们马上到,企业有期盼、我们马上办”。

人大代表贾松啸说,桐柏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服务大提升行动,审批事项做到减无可减;开展指标大进位行动,力争各项指标在省市争先进位;开展政企大联谊行动,打造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开展政策大普惠行动,让所有企业均等享受政策优惠。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推进、营商环境的逐步优化,南阳必将成为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热土。

#山东# 【揽四海英才 聚创新动力—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②】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着眼未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东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智慧资源汇聚齐鲁,招才引智必须出新招。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是启动了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介绍,突出“领军人才”,我省还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聚焦现代海洋、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更加精准地培育壮大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深入实施“筑峰计划”,培育更多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突出这一“源头活水”,我省将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我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突出“开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黄省份,共组织22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

“加强黄河流域人才合作,应在加强沿黄城市人才引进、加强沿黄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响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壮说。

用好“两个阵地”,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山东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少竞争力、影响力。”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志晓认为,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中了育才的关键。

目前,我省在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够充分。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我省将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精准培育一批高水平学位授权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不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还需要大规模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山东要用好这一‘金字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职教阵地,我省去年出台22条“硬核”措施,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3.7万人。

“深化‘技能兴鲁’行动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说,学校联合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两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作用,坚持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紧跟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承接社会化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才能让已来的人才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人尽其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2020年,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推动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包干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不再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这一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改革举措,被一线科研人员形象地描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高雯,两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没有包干制之前,经常为预算列支问题感到头疼,当时项目经费要分为设备费、耗材费、测试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项目,每项经费都被条块分割、互不交叉,一些类别还有额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占全部项目总量的95%以上。”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据了解,我省今年包干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社科类和人才类创新项目中去。

我省还即将出台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意见,对竞争性科技创新工程,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经费明细,无需编制预算科目,这一放权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服务管理更优、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新举措,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省财政厅将全面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改革落实落地。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去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6660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1310万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今年,我们计划将‘揭榜挂帅制’扩大到威海七大产业集群,与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坚决破除‘四唯’,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威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 赵 丰)

山东如何构建人才“引育用”创新生态圈,请看深度解读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与以往的“开年大会”比较,这次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要从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要通过创新,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要把社会和市场的创新活力尽量多、尽量快地释放出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等“十大创新”。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十大创新”,大众日报将连续推出十组报道。今天刊发第二组报道,聚焦山东“人才引育创新”,请看全文——

揽四海英才 聚创新动力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②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赵 丰
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着眼未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东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智慧资源汇聚齐鲁,招才引智必须出新招。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是启动了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介绍,突出“领军人才”,我省还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聚焦现代海洋、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更加精准地培育壮大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深入实施“筑峰计划”,培育更多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突出这一“源头活水”,我省将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我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突出“开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黄省份,共组织22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
“加强黄河流域人才合作,应在加强沿黄城市人才引进、加强沿黄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响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壮说。
用好“两个阵地”,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山东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少竞争力、影响力。”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志晓认为,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中了育才的关键。
目前,我省在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够充分。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我省将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精准培育一批高水平学位授权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不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还需要大规模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山东要用好这一‘金字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职教阵地,我省去年出台22条“硬核”措施,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3.7万人。
“深化‘技能兴鲁’行动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说,学校联合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两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作用,坚持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紧跟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承接社会化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才能让已来的人才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人尽其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2020年,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推动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包干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不再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这一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改革举措,被一线科研人员形象地描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高雯,两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没有包干制之前,经常为预算列支问题感到头疼,当时项目经费要分为设备费、耗材费、测试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项目,每项经费都被条块分割、互不交叉,一些类别还有额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占全部项目总量的95%以上。”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据了解,我省今年包干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社科类和人才类创新项目中去。
我省还即将出台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意见,对竞争性科技创新工程,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经费明细,无需编制预算科目,这一放权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服务管理更优、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新举措,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省财政厅将全面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改革落实落地。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谁来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去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6660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1310万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今年,我们计划将‘揭榜挂帅制’扩大到威海七大产业集群,与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坚决破除‘四唯’,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威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原因在於,中行原油寶明知自己不可能按時交割實物原油,卻沒有在提前幾個交割日換倉,而偏偏要選擇在最後時刻換倉,導致市場上根本沒有投資者交易;更為致命的是,『原油寶
  • 此刻,我发自内心的恭喜大S,离的好,离得妙!#娱乐#我爱你,与你无关。为何我记不起你的笑脸,却无限地看见,你的心烦。
  • [爱你][爱你]⭐️根据哥伦比亚医学院内科相关研究,通过替代花生四烯酸在类花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来自鱼类的长链 omega-3 脂肪酸会改变前列腺素、白三烯和
  • 冲冲冲[Cat2_Nyampage][Cat_heart]一等奖1名 352空气净化器一台[Cat_heart]二等奖5名 万兴喵影年度会员 [Cat_hear
  • 】白羊座:直来直去的,不会让白羊很累金牛座:懂艺术的,不要小看金牛的艺术细胞双子座:放的开的,一起放飞自我,快乐的玩耍巨蟹座:有学识的,有教养,让巨蟹觉得靠谱狮
  • Love me,love my dog.爱我,也爱我的狗 ✘爱屋及乌✔这个短语很容易理解,爱一个人的时候,连她的宠物家人都以礼相待。真的好享受沉浸式看文儿 就感
  • 类似“epiphany”这样治愈的美好单词:epiphany,表示"顿悟",读音 /ɪˈpɪfəni/。1.vicissitude: /v
  • 所谓糟糕的日子不是过得多苦多挫折,而是现在的你可以看到10年后自己的样子,好像一部看了开头便能猜到结局的电影,无趣、一成不变才是生活里最大的挫折。要相信所有的苦
  • 对此病的预防,主要是要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对日晒的耐受性。由于穿刺受损的局部组织和首饰不断摩擦接触,非常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如果是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人,反应
  • #期货[超话]#纯碱观点疫情影响供需两端:沙河交投停滞,华东企业出货困难,厂库压力加剧,但无降价动力。#日企in中国#本月5日,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也发表了于4月
  • 60岁的范伟和48岁的黄渤,只差了12岁,看起来就像两兄弟,为了拉开年轻差距,范伟戴上了假发,而且眼神一步到位,一个望子成龙的老父亲的形象,一下子立住了。48岁
  • 《红帆船》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路,怎么从脚下延伸   滑进瞳孔的一盏盏路灯   滚出来,并不是星星   我不想安慰你   在颤抖的枫叶上   写满关于
  • 但在这张照片里,经过特别的数位增强后,我们能看到月亮表面因为反射地球反照光而发出的微弱辉光。关注成毅16个多月了,第二次做有关成毅的梦,记录一下#成毅应渊帝君#
  • 马总出人意料迎回曾经的国王卢卡库,其他签约非租即免,尽显#意甲# 整体资金颓势,对比#英超# 我们退而广之,不如做好供货商!I M PART OF INTERI
  • 師既不住山。故無上堂入室等語。然或因僧請益。或同參激揚。或時節應酬。或與客道話引證機緣。或因事舉古警發初學。隨所聞而錄之。不擇次第。總目之曰示眾。   舉世尊云
  • 八大神咒,是道教入门的必修之学,应用极广。举凡诵经、禳解、临坛、书符、行法等都需要念这八个咒语,它也是修炼符咒法术的必需程序。 金光咒能开发体内先天一气,使精
  • 三年后,钱鑫忽然背生恶疮,病重时昏迷在床上,梦到一个青衣人笑眯眯的走过来跟他说道,“你大限已至,幸好以前做过一件大好事,足以为你延寿,你可知是件什么好事?#易烊
  • ”家暴还讲分寸,杨的“窒息”回应,让这个曾被浪漫描述的故事,面对难堪结局。”家暴还讲分寸,杨的“窒息”回应,让这个曾被浪漫描述的故事,面对难堪结局。
  • #阿云嘎粉丝为洗白造谣#|#阿云嘎粉丝P遗照毫无悔意#|#阿云嘎粉丝造谣成瘾#阿云嘎粉丝经典的造谣式澄清虽远但到阿云嘎粉丝什么叫死不悔改呢? @京演集团 @vi
  • 大众所熟知的“赫本”仅仅是一个经典符号。大众所熟知的“赫本”仅仅是一个经典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