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巩义市博物馆—云上展览系列(四十九)——崔蹈规墓志

巩义市博物馆现存两方极具研究价值的墓志,今天介绍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家柳宗元,为其外甥女崔蹈规撰写的墓志,志长:45.5厘米,宽:47厘米,厚:9.2厘米,志盖长:48.5厘米,宽:47.3厘米,厚7厘米。墓志是20世纪80年代巩义市出土的,从当时的现场得知,该墓早年被盗,仅残存部分瓷片,几枚铜钱。由于墓志埋在地下的土层中,所以保存完好如新。

墓志是置于墓中,专为记述死者姓名、年月、生平事迹的石刻,关于其名称,古代说法甚多,如墓记、埋铭、墓版文、墓志铭、元堂志等。中国最早的墓志是砖志,是从刑徒墓志开始,如洛阳故城、秦陵出土的一种砖,上刻修城所死的刑徒的姓名、籍贯,称为“刑徒墓志”。后来发展到在石头上题字的墓志。到西晋时,墓志开始成为碑形,这种墓志除了刻文字以外,没有任何装饰。从北魏开始,墓志成为一种方形,有些还有盖,并在墓志上刻花纹,有些刻上十二生肖作以装饰。墓志的发展,南北朝时期兴盛,隋唐时期大盛,到辽、金、宋、元、明、清继续延续,直到近代,方才溟灭。

该墓志为青石质地,志顶刻有“唐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柳州刺史柳宗元撰”22个字,它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值得注意的是,在墓志铭的第二行刻有“柳州刺史柳宗元撰”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大多数墓志铭上都没有留下书写者的名字,而这方墓志却把书写者的名字刻在前面,那是因为柳宗元作为长辈,在古代,尊长有序,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写的墓志都要把名字刻在前面。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柳宗元撰《唐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志文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志盖为覆斗形,四周线刻牡丹花纹,正中篆额三行,行三字,为“大唐故崔夫人墓志铭”,墓志文如下:

唐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

柳州刺史柳宗元撰

铭曰:翼翼仁师,惟仁之硕。一言刑轻,绵载二百。其庆中缺,曾玄不绩。简之温文,亦绍其直。七男三女,八我之出。仍祸六稔,数存如没。宜福而灾,伊谁云恤。惟薛之妇,德良才佥。邻无言闻,藏获以虔。推仁抚庶,姟不异怜,兄公是怡,夫属衎然。髲髢峨峨,边豆以嘉。蒸尝宾燕,其羞孔多。有苾有严,神飨斯何。悉仲仲虺,胡祐不遐。高曾祖考,胡嘏之讹。淑人不居,谁任于家?书铭告哀,以寘岩阿。

翻译文:唐故永州刺史博陵崔简女讳蹈规,字履恒,嫁为朗州员外司户河东薛巽妻。三岁知让,五岁知戒,七岁能女事。善笔札,读书通古今,其暇则鸣丝桐诗骚以为娱。始简以文雅清秀重于世,其后得罪,投驩州。诸女蓬垢涕号。蹈规柳氏出也,以叔舅宗元命,归于薛。惟恭柔专勤,以为妇妻,恩其故他姬子杂己子,造次莫能辩。无忮忌之行,无犯迕之气。一亩之宅,言笑不闻于邻。元和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乳,病肝气逆乘肺,牵拘左腋,巫医莫能已。期月之日,洁服饰容而终,享年三十一,归于薛凡七岁也。十月甲子迁柩于路,其明年二月癸酉袝于墓,在北邙山南洛水东。巽始以佐河北军食有劳,未及录。会其长以罪闻,因从贬。更大赦,方北迁,而其室以祸。

巽之考曰大理司直仲卿,祖曰太子左赞善大夫环,曾祖曰平舒令煜,高祖曰工部尚书真藏。简之父曰大理直毕,祖曰太常寺太乐丞鲵。唐兴,中书侍郎平章仁师议刑不帑。其五世大父也。巽之他姬子,丈夫子曰老老。女子子曰张婆。妻之子,女子子曰陁罗尼,丈夫子曰那罗延,实后子。

从墓志文中可以考证崔蹈规的简单生平。崔家乃博陵望族,崔蹈规之父崔简,曾任永州刺史,并以“文雅清秀重于世”。这个温良文雅的人物,却得罪了朝廷、达官,而被流放驩州,其女蹈规,字履恒,是一位才女。在遭受家庭变故之后,由其舅父柳宗元撮合,嫁给薛巽为妻,享年31岁,嫁薛巽共七年时间。元和十四年(819)二月二十五日,葬于“北邙山南洛水东”。墓志记载的地望与墓志出土地点相符,出志地点为薛氏坟茔无疑。

志中还提到了崔简的五世祖崔仁师。崔仁师,《新唐书》有传,说他在当官期间“治狱主仁恕”,墓志铭中赞扬他“翼翼仁师,惟仁之硕。一言轻刑,绵载二百”。可见柳宗元对他的轻刑和减少株连的主张非常赞赏。

根据史料记载,柳宗元有两个姐姐,崔简是他的大姐夫,崔蹈规是柳宗元的外甥女,崔简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当他被流放后,其中有八个由柳宗元抚养成人,崔蹈规便是其中之一。柳宗元的大姐夫、大姐和外甥女还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上载:“柳夫人,河东柳州刺史宗元姊,永州刺史博陵崔简妻,为雅琴以自娱,善隶书。”

“崔夫人媛(崔蹈规),博陵人,永州刺史简之女,朗州员外郎司户河东薛巽妻,读书通古今,善笔札。”

“崔简,字仲宽,一名览。浩之弟,官至中书侍郎,好学,少以善书知名。”

由以上几条可见崔简一家多善书法,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这篇志文是柳宗元在柳州任职时所写,该墓志铭在《柳河东全集》中也有记载,字句有许多地方和墓志上内容不同,当时在刻志时有所改动和完善。

审核:白相国

撰稿:赵晓红

编辑:贾继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猜你看出来是情侣,三十好几你怎么看不出来=什么?想知道红领巾近年来接到的818中渣男渣女都有什么骚操作吗?
  • 哦[太开心]对得起韩国棒子,姐妹们狗叠压根不在乎中国玩家遇事永远冷处理,这次不是团团点名连屁都不会放一个[太开心]希望姐妹们退坑退彻底[太开心]不退坑的一个子儿
  • 惊得有多调皮,为了跟家里要钱,什么话都敢说,当然,他除了调皮之外,还有特别柔情的一面,因为在家书中,他就特别郑重的叮嘱新媳妇和妴,出门砍柴,一定不要走得太远,秦
  • #肖战杨紫余生豆瓣6.0合理吗#不合理,观众的喜欢已经打分了,超高收视率已经给了分数,不用管多少分了,没意义!又想去看看最帅的顾魏了[打call][打call]
  • ”各自挣扎的路上遇到彼此,心痒痒地想要拥有对方的同时又克制到连撒娇都很难发生。命运给每段人生,都施了魔法,都设了关卡,渡过去,就成功上岸,一片繁花,渡不过去,就
  • 有些事情不是我不在意,而是我在意了又能怎样。有些事情不是我不在意,而是我在意了又能怎样。
  • #情感[超话]##情感语录##长大后越来越喜欢独处了# 当你能具备独处能力的时候,什么讨好型也好,安全感也好,恋爱脑也好都不再是个问题!越不自信的人,他才需要
  • ”何国书说,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可以把测量结果上传到市人民医院,“现在,老百姓在村里就可以测量心电图、血糖、血压,真正实现了慢性病随访监测不进城。9月1日上
  • (资本市场预期中的理论)哪一个才是真的?理论上,倒挂意味着经济进入衰退周期……(而且目前看债市远比权益类市场景气,这也是一个信号)困惑:如此一来,令我不解的矛盾
  • 曾是我生长的地方 熟悉 陌生而遥远 能让我辩别岀来的是那两棵爷爷种的香樟树 它生长在河边 倔强而骄傲 散落着浓郁的孤独 但依然挺拔茂盛 童年时小小的自己 却有满
  • 她说:不来我就在兜里揣两天呗……希望你健康长寿,傲娇的张女士昨晚和闺蜜视频,她狠狠地骂了我足足两个小时,她说,本来你是多么傲娇的人那,你爸妈宠了你二十几年,就是
  • 嘿,我的小宝贝,当去年十月我知道你的存着后,就决定给你的成长记录下来,那39周我是心心念念,夜夜所思,期待着你的降临,有关于你的每一次产检,妈妈都是提心吊胆,害
  • 小鞠在抖音发的第一条视频下面的评论 以前她真的被黑得好惨明明什么也没有做错 好在一切都苦尽甘来了 美女值得[许愿星]不知不觉小鞠都快成为我内娱最爱的女明星惹第一
  • 它们可以产生的太阳风可以携带高能量的微粒,就是所知的太阳质子事件。它们可以产生的太阳风可以携带高能量的微粒,就是所知的太阳质子事件。
  • 遠離嘈杂,不用戴着面具,违心的活成別人眼里希望的様子…我説過很多次,我是重度抑鬱症,我不會閑著沒事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去看那些會讓我難受的東西, 所以我不刷微博,不
  • 开开玩笑就过去了…又开始看房4.今天2则成都慢体会:前面一对阿姨说:早上你想睡好久就好久,千万不要勉强自己。今日~我上班了 我下班了图二~我本人 29岁了还没个
  • 很感谢老天让我遇见这么好的你,你是我一辈子都值得珍贵的记忆,我知道我会为了见你而努力的,希望我能坚持下去,也谢谢能有你这个令人骄傲偶像,你一直都是我的领路人,粉
  • 而这一标准的出炉,将为全球5G商用网络建设扫清障碍。而这一标准的出炉,将为全球5G商用网络建设扫清障碍。
  • 宝贝专用家规:【对外温婉居家不卑不亢,对内有意见滚蛋】为了不滚蛋,我们什么意见都没有[握手]肖战是用来宠的✔肖战是用来宠的✔肖战是用来宠的✔不许给他压力‼️不
  • 明兰觉得读书这种事,果然是有天分之差的,盛家的读书氛围可以说是好的了吧,不但全家男人都有功名,盛家家主还整日在后头挥鞭呐喊。 去看的现场都是白看了 你难道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