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七十四岁写的小楷,敬佩![赞]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微明的书法沉实劲健,无论是行草,还是小楷,都无轻滑处。他的书法不激不厉,沉劲入骨,至垂 暮之年,其笔力弥坚,亦无丝毫衰弱气象。这一方面是缘于他用功精勤,一方面是他的思想谨守儒家之中 庸之道,不激不厉,正道而行之。他笔力坚实,既是深厚功力之体现,亦是思想认真坚定之反映。

#遇见艺术##这就是中国风# ​​​​

沈周(1427—1509)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吴门画派##吴派##明四家##竹居主人##嘎子杰凯##微博##国画##国画大家#

#新书#《唐诗洛阳记 : 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

[星星]本书将时段定于隋唐,将空间定于洛阳,是一部体例独特的唐代文学史话,试图描绘一幅洛阳诗歌文学的全景图。从引言开始,对洛阳都城史做了一次“速写”,继而转入城市史、文学史、制度史的横向轴线,尝试破解唐诗得以繁荣的原因,回溯诗歌文学在隋唐之际的演变轨迹,探寻古都洛阳隐藏的文化密码。后半部分落脚于具体的人与事,将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与历史事件穿插叙述,以诗人生活行迹与地理空间彼此印证,使读者宛如梦回大唐洛阳,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游赏之旅。

[星星]马鸣谦,生于苏州,祖籍浙江绍兴,作家、诗人、译者。著有长篇历史小说《隐僧》《无门诀》《降魔变》等。小说创作外,也从事文学译介,已出版奥登文集译作三种,分别是《战地行纪》 《奥登诗选:1927—1947》和《奥登诗选:1948—1973》,此外还译出了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和《松尾芭蕉俳句全集》。近10年来潜心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计划陆续写成以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白居易为主题的“诗人传三部曲”。《唐诗洛阳记》2本正是小说三部曲的真实背景与历史舞台。

[星星]精彩书摘
入唐后,唐太宗很重视洛阳,开始营建洛阳宫;唐高宗在位时多次行幸洛阳,显庆二年 (657) 正式置洛阳为东都。到武则天执政时,光宅元年 (684) 始,改东都为神都,并进行扩建。在7世纪末8世纪初的武则天时代,洛阳是事实上的首都,地位高过了长安。在初唐三帝的持续经营下,洛阳达到了鼎盛,规模恢宏,壮丽无比,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都城”。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内,唐代洛阳、长安两都的影响力还辐射到周边地区。渤海国的龙泉上京、中京、东京,日本的平城京 (奈良)、平安京(京都)的都城规划和营建,都以唐代洛阳为母本。平安京的营建就模仿了长安和洛阳。城市中轴线朱雀大路依照长安的朱雀大街,将平安京分为左京 (东侧)、右京 (西侧) 两个部分,形制布局与洛阳十分接近。城市建设也采用了隋唐的里坊制,每坊均呈方形,面积大小与洛阳类似。朱雀大街南端两侧各置宗教建筑一座,这也是洛阳城的特色。此外,平安京的“铜驼”“教业”“宣风”“淳风”“安众”“陶化”“丰财”“毓财”等8个坊名直接照搬自洛阳。隋唐洛阳的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叫“应天门”,平安京的朝堂院南门也称作“应天门”。此后右京因为地处多池沼的低洼地带,逐渐衰微,左京的洛阳便成为平安京的代名词,去京都即称为“上洛”。在日本古代的史籍文书上,京都也被称为“洛城”“洛都”,一直延续通用。到今天,京都的许多街道、市町、学校、医院都以洛阳来命名,京都的游览图上仍标示了“洛东、洛西、洛南、洛北”的四至。京都即是洛阳文化影响东瀛的鲜明例证。

[星星]目录
引 子 记忆的枢纽
洛阳都城史速写。诗的价值。前代咏洛诗举隅。
第一章 奠基者们
唐以前的洛阳。隋炀帝的决断。奇才宇文恺。隋东京的样貌。唐太宗的自控力。唐高宗接续营建。武周的神都建设。移都原因之探讨。唐玄宗的“两京平衡术”。
第二章 宫廷诗的重兴(上)
隋炀帝的诗才。晋王藩邸文学圈。文化建树。恋地情结。独孤氏联姻网络。从秦王藩邸到弘文馆。勠力修史。述与作的两面。
第三章 宫廷诗的重兴(下)
改制与颂诗。文学侍从之臣。诗体的演进。
第四章 唐诗发达的另三个要素
氏族的调整。科举的完备。类书的发达。
第五章 “逆行者”陈子昂
出身背景。平津侯之梦。为何会出局?复古的“逆行者”。
第六章 李白、孟浩然与洛阳
郡望与出生地。北门厄之谜。洛阳的交游与讴歌。忧国书写。孟浩然的洛漂生涯。
第七章 杜甫的归洛之思
仁风坊少年。离洛漫游。归洛与移家。战乱中的悲歌。漂泊中的怀洛诗。
第八章 安史之乱后的转型意识
洛阳劫难的记录。藩镇之患。转型意识的特征。李庾《东都赋》。
第九章 韩愈盟主与孟郊、卢仝、李贺、贾岛
又一个洛阳人。跌宕仕途。“古文运动”的首唱。“洛阳怪奇帮”。孟郊的咏洛诗。卢仝的奇变。李贺的入门。贾岛的押尾。
第 十 章 白居易在洛阳
故宅在洛阳。乞鹤事件。名姝与马。早年恋爱事迹考。放任不羁的中年。晚年逸乐生活。何以成诗魔?
第十一章 李商隐与杜牧
义山早年入洛考。结缘白乐天。崇让宅的咏作。“小李杜”的交集。东都得意场。分司的交友与吟作。重遇张好好。
第十二章 不尽的尾声
韦庄的记忆。众声的合唱。
补 遗 怀洛之思
原乡者。外任者。远贬者。唐代的“洛漂”。
跋 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疑问]p4p5可见,我们群里总数88,但实际上活跃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我挂你的帖子才一二十评论而已,里面还包括我自己的,你这种标题党行为说我们近百人网暴你,
  • 3、1939年,国民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贵州经济:茅台酒的沿革及制造》书中写道:、在 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来苏台地方,仿些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
  • 然而,这“懒”并非仅仅是身体之懒,更是心灵之惰。不徘徊逝去的往事,不迷茫前路的未知,不放弃人生的目标,不忘记上路的初心。
  • 可业主们并不管这些,他们的要求就是不能把基站建在他们4号楼的楼顶上,还要保证信号必须有。可业主们并不管这些,他们的要求就是不能把基站建在他们4号楼的楼顶上,还要
  • 继续跑比赛并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简直不要太幸福,这么多年,我一直处于很高水平的竞争水平中,出了你的对手,年龄和家庭当然会影响我,但我比较幸运的是,他们大力支持
  • 但是对我来说过分的10首美丽的歌曲 希望所有人都能毫无偏见地听到 即使不能爱歌手道英希望大家能喜欢《青春的泡沫》的10首歌曲,希望大家多多收听。每一首歌都包含着
  • 今天第三站是天桥印象博物馆,几个印象: 1.天桥,天子之桥,连接天坛和先农坛。 2.现在的先农坛确实缩小了好多好多,如果按现在的地图,无法想象当时的天桥是在哪里
  • 几百米之间便可逛属于业主自己的社区,咖啡☕️健身️餐厅一样都不少,给业主提供了圈层社交的私属领域摩登时代的红砖设计,生活和时尚的融合就是这么简单-住在公园一样的
  • ”我自己的私心是,希望由这首歌生发出的感动,不需要再有更多人去感同身受了。“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尤其是在,看过了那么多的背叛,总是不安,只好强悍谁
  • 机械表和石英表哪个好根据天梭手表介绍品质不同,加薇 1364 57 5991 (去掉空格)拆洗费也多少不等,像欧米茄手表,普通手表的拆洗费是770元,如果是金表
  • 于是我们发贴和对光在once杂货铺询问 种种疑问都指向一个未知的结局如p45结果:ch中有once说可能是样品的意思 于是我向我了解韩语的姐姐询问了一下发现…
  • 你用才华和汗水为我们筑起一片星辰大海,我也可以用努力和坚定去见你。流逝的是时间,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回忆,期盼的是未来,如果过去的你,也曾因为纠结过往,担忧未
  • 对于石英表来说,由于在生产中装配存在累积误差及机芯本身的齿轮间隙,石英表无法对指针与刻度的对准性进行控制,不管是什么品牌、什么的石英表,这种对位偏差都是存在的,
  • 搬家前,要净宅,你都知道哪些净宅法! 1 一般人认为搬家就是选个好日子和好时辰,直接搬进去就行了。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那么你就一定要小心注意了。因为搬家选择
  • 笑着受苦,是智慧:既来之,则安之;笑着享乐,是尊重:坦然接受生命的馈赠,才能淡定蹚过生活的暗流;笑着生,是感恩:因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熟悉的每一天,
  • 如果把這些事實真相統統都搞明白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你心裡頭馬上就得大自在;換句話說,你的真心就現前,妄心沒有了,徹底了解它是虛妄、不可得。】凡夫莫不以為我能
  • 今年三八节时,斯凯奇儿童将造型更多元有趣、穿着体验更快乐的新款Slip-ins闪穿鞋作为礼物送给妈妈们,不弯腰不用手不费时,解决儿童穿鞋慢耗时久的问题,避免浪费
  • #让人醍醐灌顶的句子##生活感悟#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人生于世,立足于天地之间,做人,要心胸豁达,能屈能伸,即经得起风吹雨打,也
  • 8、死亡是公平的,它对于每个人都会到来,但别相信无神论导致的自满,自怨和虚无,每个智能,不限于人,来到这个孤独宇宙,可以开眼看,开耳听,开全部感官探索每一刹那的
  • 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观点,今天我先来说“垃圾基因的概念”这是个过时的错误概念,不过了解的人可能也不多。于是,总有人不信邪(当然,历史上,早就有人质疑过这个概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