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从哪来,与仓颉造字有关吗?#传统文化#

道教经典是怎样问世的?这个问题在道门之中有各种有趣的说法。其中一种是推源于“气”。宋代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七《道教所起》一节概括了道门关于经诰出处的代表性观点:

“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关仓颉所作。今传《灵宝经》者,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予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钟山,阖闾窃窥于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蝉联不绝。”

这段话陈述了两层意思:

第一,说明“道家经诰”的发端。这里所谓“道家”实际上就是道教;而“经诰”就是神明降授的经典。在编者看来,“经诰”乃出自“三元”。在道教中,“三元”是一种十分遥远的时空表达方式。《云笈七籤》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说:“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大洞之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

照这种描述,“三元”乃是时空混融的存在状态,“经诰”的发生应该追溯到“三元”的状态。编者告诉我们,发端于“三元”的“八会”经诰,是自然奥秘之气凝结而成的,它们凝聚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的品质,从八面散发出光芒来。

这种经诰的书写也很不寻常,其书写材料有黄金和白银,“太真”在写的时候有玉妃在一旁“拂筵”,写好了并没有马上发布,而是秘密地收藏于诸天“七宝玄台”之内,所以平常人是看不的。

第二,编者为了显示道教经诰“有道即见”的情况,以《灵宝经》为例加以说明。这部经典是由于“天真皇人”的传授才流传于人间的。天真皇人不只传授一次,而是分别传授给轩辕黄帝与帝喾,而夏禹因为至诚的缘故也感动了天真皇人降授经诰。《云笈七籤》这段文字虽然没有注明出处,实际上是综合了道门的观点,因此可以说代表了道教关于经诰发端的基本看法。

初读《云笈七籤》关于“经诰”起源的看法,我们不免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而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字眼无疑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了诸多神秘感;不过,如果我们从宗教符号学的角度来加以品味,又会有另外一番感受。因为符号本身并不代表它自己,而是以特有的意象“运载”精神理念。

透过那些神奇语词符号,我们可以发现先民们对现象宇宙的探索精神。道门把经诰看做“自然天书”,这在深层次上否定了“人为”造作经典的取向,体现了从对象界寻求真谛的思想。

在道教中,除了从气化流行的立场追溯经籍的来历之外,还往往把经籍隶属于天神名下。关于这一点,在《云笈七籤》之中便有叙录。该书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说:

“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白。故《九天生神章经》云:此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是也。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云笈七籤》编者首先概述了道教关于天上三清胜境的分治情形,紧接着引用了《九天生神章经》的观点。按照《九天生章经》的看法,居处于三天胜境之中的“三宝君”各自都是教主。所谓“三宝君”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此三大尊神为了教化天下,各自说了“十二部经”。这里所谓“十二部”不是十二本,而是十二个门类。

编者将道教的经书都隶属于三天尊神的名下,体现了道门崇尚天神的基本宗教态度,这当然是一种信仰的说法,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不过,这种说法并非是偶然出现的。只要我们深入到具体的经典行文之中,就会看出,大多早期的道教经典往往以“元始天尊曰”或者“灵宝天尊曰”、“道德天尊曰”之类的语气来展开。即使那些没有使用这种格式的经籍在道门中人看来也是由于神启而形成的,可见《云笈七籤》的概括是符合道教本身的立场的。

对于道教经籍来历的神话性说法,我们没有必要去稽考其历史的真实与否,因为神话本身就允许想象力的发挥;但哲学与文献学的角度来审度“三天尊神”说经一事,却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内容。

首先,《云笈七籤》在概述“三天尊神”说经时追溯了天上胜境的气化流行状态,这体现了气本论的特色。其次,“三天尊神”说十二部经的神话蕴涵着道门独特的图书分类法,这就是“三洞”模式。与儒家所奠定的经史子集分类法很不相同,道教的“三洞”分类模式不是从图书体裁结构来考虑问题,而是基于古老的道家哲学理念。

根据《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化生链条而有“三洞”之体制,至于叙说“三洞”经书的三天尊神又应于于“玄”、“元”、“始”三气,这就使“三洞”经书的发端具有了特殊的物质基础。

这个世界很好。从燧人氏取火、神农百草,到仓颉造字杜康酿酒,再到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千百年来,无数的文明,无数的人走在这条路上,挣扎,活着,探索,然后死去。所得之渺小,人比之天地本就如蜉蝣。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无法做完的事,一代人去做,一代人无法完成的事,那就由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继承,直到完成为止。或许从中我们得以一窥生活的真相:有形之物终将腐朽没落的一日,或许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文明发展的端倪,回想起那个曾经一腔热血扎进历史长河中,探寻古人痕迹的自己。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后人的历史呢。人生百年,吾道不孤。

道教经典从哪来,与仓颉造字有关吗?

道教经典是怎样问世的?这个问题在道门之中有各种有趣的说法。其中一种是推源于“气”。宋代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七《道教所起》一节概括了道门关于经诰出处的代表性观点:
“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关仓颉所作。今传《灵宝经》者,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予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钟山,阖闾窃窥于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蝉联不绝。”

这段话陈述了两层意思:
第一,说明“道家经诰”的发端。这里所谓“道家”实际上就是道教;而“经诰”就是神明降授的经典。在编者看来,“经诰”乃出自“三元”。在道教中,“三元”是一种十分遥远的时空表达方式。《云笈七籤》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说:“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大洞之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

照这种描述,“三元”乃是时空混融的存在状态,“经诰”的发生应该追溯到“三元”的状态。编者告诉我们,发端于“三元”的“八会”经诰,是自然奥秘之气凝结而成的,它们凝聚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的品质,从八面散发出光芒来。

这种经诰的书写也很不寻常,其书写材料有黄金和白银,“太真”在写的时候有玉妃在一旁“拂筵”,写好了并没有马上发布,而是秘密地收藏于诸天“七宝玄台”之内,所以平常人是看不的。


第二,编者为了显示道教经诰“有道即见”的情况,以《灵宝经》为例加以说明。这部经典是由于“天真皇人”的传授才流传于人间的。天真皇人不只传授一次,而是分别传授给轩辕黄帝与帝喾,而夏禹因为至诚的缘故也感动了天真皇人降授经诰。《云笈七籤》这段文字虽然没有注明出处,实际上是综合了道门的观点,因此可以说代表了道教关于经诰发端的基本看法。

初读《云笈七籤》关于“经诰”起源的看法,我们不免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而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字眼无疑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了诸多神秘感;不过,如果我们从宗教符号学的角度来加以品味,又会有另外一番感受。因为符号本身并不代表它自己,而是以特有的意象“运载”精神理念。

透过那些神奇语词符号,我们可以发现先民们对现象宇宙的探索精神。道门把经诰看做“自然天书”,这在深层次上否定了“人为”造作经典的取向,体现了从对象界寻求真谛的思想。


在道教中,除了从气化流行的立场追溯经籍的来历之外,还往往把经籍隶属于天神名下。关于这一点,在《云笈七籤》之中便有叙录。该书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说:
“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白。故《九天生神章经》云:此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是也。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云笈七籤》编者首先概述了道教关于天上三清胜境的分治情形,紧接着引用了《九天生神章经》的观点。按照《九天生章经》的看法,居处于三天胜境之中的“三宝君”各自都是教主。所谓“三宝君”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此三大尊神为了教化天下,各自说了“十二部经”。这里所谓“十二部”不是十二本,而是十二个门类。

编者将道教的经书都隶属于三天尊神的名下,体现了道门崇尚天神的基本宗教态度,这当然是一种信仰的说法,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不过,这种说法并非是偶然出现的。只要我们深入到具体的经典行文之中,就会看出,大多早期的道教经典往往以“元始天尊曰”或者“灵宝天尊曰”、“道德天尊曰”之类的语气来展开。即使那些没有使用这种格式的经籍在道门中人看来也是由于神启而形成的,可见《云笈七籤》的概括是符合道教本身的立场的。


对于道教经籍来历的神话性说法,我们没有必要去稽考其历史的真实与否,因为神话本身就允许想象力的发挥;但哲学与文献学的角度来审度“三天尊神”说经一事,却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内容。

首先,《云笈七籤》在概述“三天尊神”说经时追溯了天上胜境的气化流行状态,这体现了气本论的特色。其次,“三天尊神”说十二部经的神话蕴涵着道门独特的图书分类法,这就是“三洞”模式。与儒家所奠定的经史子集分类法很不相同,道教的“三洞”分类模式不是从图书体裁结构来考虑问题,而是基于古老的道家哲学理念。

根据《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化生链条而有“三洞”之体制,至于叙说“三洞”经书的三天尊神又应于于“玄”、“元”、“始”三气,这就使“三洞”经书的发端具有了特殊的物质基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光泽县蓝天防灾减灾中心全体队员分工负责,分片包干,按照方案任务,坚守岗位,文明执勤,热情服务,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既保证了良好的现场秩序,也让观众们欣赏到了
  • 史小林代表县委、县政府和热情好客的40万阳城人民,向出席徒步大会的嘉宾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爱好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据了解,这是忻州首次举办以全汉服形式展演的一
  • 7、脚底长痣:是所谓的「峰候带相」这类的人可以做地方之长,统领一方,像安碌山节度使脚底就有长痣。脚底有痣命中掌权可以管人,富贵暗藏,驿马通常很重,有很多机会云
  • 并不是说,他很爱你,就一定不会觉得你烦,要知道,那是热恋期的事。 并不是说,他很爱你,就一定不会觉得你烦,要知道,那是热恋期的事。
  • “才话别已深秋 只一眼就花落窗台人影独坐 夜沉的更寂寞一段路分两头 爱了却要放手无事东风走过 扬起回忆如昨摇摇欲坠 不只你的泪还有仅剩的世界嘲笑的风 高唱着离别
  • 刘宇宁根本就是理想业务能力强有拼劲很实干,默默埋头干神秘不爱说话让人猜不透又幽默又真诚又可爱又白又高又瘦又帅说话温油有磁性个性温和不急躁谦虚有礼又低调就连饭桌礼
  • 看了十集,我不敢看了,人生的常态,我用这五个字安慰自己,07年的电视剧了,那时还在大学校园,再过了十二年又返回去看觉得还是同样的遗憾,开始恨天瓶座了,失而不得,
  • (《先祖与先知》84页)  以诺正直的生活与他同时代犯罪之人成了一个对比:他的虔诚、他的纯洁、他的刚直,都是他与上帝同行的结果;而同时世界的邪恶败坏,就是世人与
  • 饼比我乐于尝试,每次都试试没吃过的,我是千年不变的口味儿,连尝一口都没兴趣…酒足饭饱有力气,10公里小菜一碟,即使抱恙在身…可爱的小香炉,某人成天拆…朋友们 种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 别和我说什么都不发就自降热度的事,那么多舞台表演,那么多剧情都可以发,偏偏要发翻唱的一小段就有热度了么?两三个小时的直播内容不可能一直聊天,也不可能完全的唱自己
  • 借米不借柴 这句话就是说在农村,如果有人借米,人们是很愿意借给他的,但是如果他是去借米,是没有人愿意借的。这样就会有人问了,米不是比柴火贵吗?为什么人们愿意借
  • ————《有见识的姑娘,活的更高级》确实 我自己觉得只有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才会慢慢变得更优秀 身边的人 圈子 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未来会过什
  • 只有篮球是让我感兴趣的,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打篮球。今天跑椭圆仪的时候突然在想,我以前其实是不爱运动的人!
  • 游客可关注“宜宾三江游船”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在线购票,购票后在规定时间内凭订单上的二维码及有效身份证件,在合江门广场售票亭进行换票。鉴别添加的微信号是否属于泰佛灵
  • 一路上遇到两只鹿(塔斯居然还有鹿?老丁赶紧刹车!
  • 朋友们都说我傻,但是为了你,我可以一直傻下去…即使我们不可能在一起…我能够用一秒的时间爱上你,但我未必能够用一生的时间来忘记你…绝‌对够特别龙菩年九尾狐仙,正反
  • 好吧,现在的我环绕着焦头烂额,那又怎样?我依然在心底告诉自己,要快乐要努力要心怀希望,乌云总会散去,一切都会好的。
  • 第6局:eStarPro选出杨玉环孙膑的组合,团战续航无人可挡,AG超玩会节节败退,eStarPro团灭对手将比赛拖入巅峰对决。第3局:双方前期团战有来有回,麟
  • 这世上,有人活得精彩,有人活得自在,有人活得玲珑,有人活得洒脱,而人闲居下来,心静,如此,光阴也就停住了,永恒其实就是一种从容的心境。人生进度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