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易逝,红颜易老。该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就去干什么事,不要拖太久,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发现,可选择的已经非常窄了。

自上回我把堂妹介绍给青年好朋友中医而后续未果后,就时不时觉得应该再加把力去促成,见一次面不来电可以见两次嘛,见着见着不就来电了吗?于是,怀着一颗媒婆心,先劝说我妹,她说也好,再试试吧。于是怀着同样一颗媒婆心,又去问比她大七八岁的好朋友,结果得到一个无以言说的消息:咱就实话实说,正在谈。唉,想想,周围单身男,我咋感觉都很傲娇啊,年龄小的要么不认识,要么连23岁的小毛孩子都领证了;年龄大的老鲜肉,要么要求对方美若天仙,要么虽然不要求但是女朋友如飞蛾扑火般一茬又一茬的。还有的本身是企业高管,凡尔赛说自己离婚了,这几年又退化为北漂,更难找对象了。

想想周围的亲朋好友,除了我妹,还有好几个分散在全国各地,挣钱能力都不错,奈何有几个是离婚的,有几个一直单身的,我觉得相比于凡尔赛的高管,她们更难吧。相匹配的对象确实不易找着啊,年龄大了,就更难了。

#青海[超话]# 【西海调查丨线下购物,你可以有“后悔权”】#青海#
“线上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已深入人心,但“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你了解吗?近年来,随着线上线下商业日趋融合,消费者对线下购物“后悔权”的呼声日渐高涨。

今年3月,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关于开展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倡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让消费者拥有“后悔权”。

199家实体店让消费者享有“后悔权”

“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秉承“政府鼓励倡导,企业自愿承诺,承诺即受约束”的原则。来自省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全省各地参与“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的实体店有199家,无理由退货2827件,退货金额17.97万元。西宁市有53家市场主体参与活动,其中大型零售商(商圈)43家、品牌连锁企业2家、商店8家。大型零售商(商圈)率先让消费者享有“后悔权”。

省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服务保障处副处长季翔介绍,商家一旦参与“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就要严格履行退货承诺,不拖延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及时办理退货,及时返还商品价款,并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无理由退货规则,在销售过程中主动向消费者说明,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是有条件的,所退商品须在商家承诺可退货类目内。在商家承诺退货时间范围内,不影响二次销售,提供消费凭证并经商家确认消费真实性。若消费者购买商品非出于生活需要,或消费者存在有违诚实信用原则的恶意消费行为,经营者有权拒绝退货。现场制售类餐饮服务及现制糕点、肉类、蔬菜、粮油零售,散装食品零售,黄金珠宝、奢侈品零售,无质量问题的定做商品,临近保质期预包装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零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和数字出版物零售,中西药、动物药品、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不在退货范围内。

消费者:优先选择保障“后悔权”商家消费

对于消费者而言,拥有线下购物“后悔权”是好事。受访的消费者均表示支持“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保障“后悔权”商家消费。

在大学生小徐看来,退货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她宁愿将商品赠送给家人或朋友,也不愿退货。她相信,商家承诺“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能推动消费者放心大胆地消费。

“我只知道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凭小票退换,但很少去实体店退换货,不愿花时间多跑一趟。”市民李女士说,如果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像网购退货一样方便,她会优先选择在可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实体店购物,希望无理由退货时效能更长一些。

市民王女士有过“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经历,她拿着购物小票去找商家,工作人员确认后及时为她办理了退货。她说:“很多消费者不清楚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如果体验过会对商家的好感度大大提升,会更愿意去可无理由退货的实体店消费,比网购更有安全感。”

“我知道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购物时店员有告知。”市民张先生的想法也是如此,优先选择可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实体店消费,既能看到实物,又有“后悔权”。

也有消费者关注退货的便捷性,担心退货流程繁琐,存在与商家沟通失败无法退货的可能性,希望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线上申诉平台,在线上申请退货,申请成功后再去实体店退货,提高退货效率,减少沟通成本。

小型零售商:担心执行成本高、风险大

既然消费者支持“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为何很多小型零售商没有加入其中,他们有何担忧?

有商家直言,担心出现恶意退货现象,与消费者产生消费纠纷。主营裤装的李女士说:“受线上购物和疫情的双重冲击,每月几乎都在亏损,如果主动向消费者告知可以七日无理由退货,担心会助长恶意退货现象,比如买正品换假货,要是再产生消费纠纷,会消耗很多时间与精力。”一家服装店老板说:“本来一天就卖不了几单,如果还退货,就更不挣钱了。”

售卖帽子的马女士认为,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凭小票换货,推行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势必会产生消费纠纷,给自己带来麻烦。大部分商家表示,除特殊商品外,只要顾客提出退货要求,基本上都会为顾客退货,但不会主动向顾客宣传七日无理由退货。

“过去不知道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现在知道了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一家箱包店老板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像网购一样无理由退货,顾客会更愿意来实体店消费,要想办法把顾客留在实体店,缓解网络购物平台对实体店的冲击。”

近日,西海全媒体记者采访中,实体店经营者普遍反映,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执行成本高、风险大,对于是否参与其中有一定顾虑。他们希望,市场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执行规范,切实保障商家的合法权益,防范消费者恶意退货行为,降低无理由退货执行成本。

大型零售商超:暂未出现恶意退货现象

相比小型零售商,大型零售商(商圈)有专业的售后团队负责退货事宜,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为消费者提供放心消费的环境,也提升了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西宁王府井百货有限责任公司顾客服务部部长蒋伟讲述,今年年初,有位顾客为全家出游购买了十余件服装,总金额两万多元,受疫情影响出游计划取消,如何处置与西宁气候不符的服装让顾客发愁。顾客尝试咨询能否退货,工作人员核对购买凭证,确认商品不会影响二次消费后全款退款。顾客顺利退货,当即表态会继续支持王府井百货。

青海华联综合超市有限公司花园店客服经理陈海华也讲述一件无理由退货的小事。有位顾客在超市开展促销活动时购买了四箱牛奶,因无法一次全部带回家,便寄存了两箱。两日后,顾客到超市取牛奶,工作人员询问两箱牛奶是否喝完,得知“喝了几袋,有一箱还没开箱”,工作人员主动告知可以无理由退货,顾客很感动。“‘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是商家对消费者的承诺与责任,这种承诺受到了消费者广泛好评,顾客满意度大大提升。”陈海华说。

西宁大十字百货商店有限公司营运策划部部长魏毅说,工作人员会向消费者解释清楚七日无理由退货范围及条件,消费者的认可度较高,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场面。

“被告知可以七日无理由退货,顾客都十分惊喜,消费意愿更强了。”青海省一家亲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崔贵龙说,目前,暂未出现恶意退货现象。

消费者合法权益要保护 商家合法权益也要关注

“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不仅能使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冲动消费、不理智消费,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时采取退货措施规避损失,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也可有效约束商家的销售行为,倒逼商家规范经营,提升服务品质。”季翔认为,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对商家和消费者而言是双向共赢,他鼓励更多商家加入其中,并尝试延长无理由退货时限。

有着四十多年市场监管经验,被称为“老专家”的西宁市城中区市场监管局法制监督室工作人员孔林峰提出了他的看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商家的合法权益,以免降低小型零售商参与“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意愿。

孔林峰建议,建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机制,完善相关执行规范,避免助长恶意退货行为。像消费者所期盼的那样,搭建线上平台,做到线上线下联动,消费者在平台上提交退货申请,上传相关凭证,经商家审核后在线下完成退货,切实保护商家与消费者的权益,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真正做到放心消费。

随着“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的深入开展,季翔希望,积极探索省内大型零售商、连锁企业、厂家直营店开展异地、异店退换货,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售后体验;鼓励有条件的商家推出“上门取件”“极速退货”等服务承诺,营造更舒适的消费环境。

(西海全媒体记者 彭娜)

卖一辆车比车企赚得还多,华为可能真没必要亲自造车 | 汽车产经

原创 吴雪 汽车产经

2020 年 10 月 26 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编号为【2020】007号的华为 EMT 决议。

那份决议里明确写道: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份文件的末尾有这样一行标注:

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 3 年。

也就是说,如今距离声明失效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到2023年10月,小米的新车都还未实现量产。即使华为到那时宣布造车,也算不上太晚。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确定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不过在与赛力斯合作之后,华为在有没有必要造车这件事上,确实没那么迫切了。

不久前,华为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

1-6月,华为累计营收3016亿元,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依旧下滑了5.8%。不过从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率,都实现了环比向上。

有分析认为,华为的业绩得以回升,问界的畅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华为靠着与车企合作就能赚钱,那么可能真没必要蹚造车这趟“浑水”。

NO.1 [“做得好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在华为发布的经营业绩里,关于卖车部分的收入华为并没有明确介绍。不过,按照此前华为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在智选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9。

以一辆售价25.98万元的问界M5车型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能拿到约2.6万元。

而在这10%中,据说有2%是华为的技术授权费用,8%是渠道的经销费用。也就是说,最终华为每辆车拿到的收益大约有5000元左右。

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问界M5的累计销量为20220辆。若按这一数据计算,卖车一项华为获得的收益约为1亿元,华为渠道的收益约为4亿元。

对于华为这一规模的科技公司来说,这一利润可能算不了什么。不过对于数量庞大的华为经销商渠道而言,却意义非凡。

关于为何要卖车,华为曾多次提及原因——卖车就是为了让门店在手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据华为经销商透露,过去华为手机的整体利润在14%左右,卖车则约为5%-6%。不过,由于汽车的售价远比手机更高,卖车成了不少经销商熬过寒冬的救命稻草。

而且由于近几个月来问界车型的热销,“做得好有可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即使不少经销商卖车还在亏钱,但是出于战略考量选择转型的依然很多,用一些经销商的话来说,他们更看好 “新能源赛道后期的红利”。

当然,对于这些尝试转型的经销商来说,他们也需要增加很多新的投入:

比如,在一些城市,一个三百平以上可以满足卖车要求的店面,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五六百万元以上。此外,每个店铺还要配备8名员工(2名主管+6名销售)、2辆样车和2辆试驾车,还有线上推广成本。

NO.2 [ 5000元比很多车企的单车利润要高 ]

对于这些此前的手机经销商而言,拓展汽车销售,需要付出的成本确实不小

不过尽管如此,华为和旗下经销商的收益依然要好于很多传统车企和传统4S店。

单从华为从智选模式每辆车获得的5000多元分成来看,这一收入水平,就已经远高于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不少自主品牌的单车利润。

不久前吉利汽车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5.5亿元。按照乘联会公布的1-6月52.6万辆的销量数据来计算,吉利的单车利润不足3000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发布财报之后,华西证券曾估算,其单车净利润只有2400元;中信证券给出的数据更低,只有1356元。

不久前,赛力斯曾发布了一份半年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其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亿-1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幅度扩大232.64%-265.9%。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建工厂、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

制造业原本就被认为是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再加上今年从电池到橡胶、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主机厂也越来越成了“为供应商打工“的角色。

反观华为智选渠道,随着未来合作车型增加、销量规模上涨,这一板块的收入势必也要继续向上。

至于经销商层面,卖车的利润比例虽然不如手机高,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5%也是代理制佣金的普遍水平。

而且,从2021年8家上市经销商集团的销售毛利率来看,传统经销商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不足一半。

NO.3 [“这一模式不一定能复制” ]

在7月份问界M7上市时,华为官方曾宣布,上市4小时其订单量就突破了2万。从这一数据来看,问界M7似乎要比M5更为成功。

从最早的赛力斯SF5,到现在的问界M5、M7,华为在卖车这条路上,正走得越来越顺。

按照此前发布的规划,9月7日,问界M5纯电版将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上市。“华为一般是三代出精品”,如今这已成了很多华为粉丝和经销商的共识。在他们看来,M7之后就算是问界的第三代产品。“如果是纯电,可能会一下子起来”,有人对此充满期待。

不过,对于华为智选这种合作模式能否一直延续下去,不少旁观者也给出了他们的担忧。

首先便是最直接的渠道空间问题。6月份,华为被曝出已经与奇瑞、江淮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也将采用类似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再加上极狐、阿维塔等品牌的华为HI车型,等待进入华为智选渠道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现在有些门店摆一台M5、一台M7已经显得有点挤了,以后店里摆谁不摆谁也是个问题”,有业内人士说道。

更为复杂的是,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本身,也面临一些质疑。

有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表示,如今双方的合作虽然看起来互利共赢,但背后的博弈、争论甚至内耗从未停止。

“未来会不会面临利益分配不均,很难说。”

以渠道选址为例,据说在经销商提交申请之后,首先华为会先去审核,随后赛力斯也要再去评估。用户中心成立之后,需要华为验收销售,赛力斯验收交付和服务。以至于有人感叹,“这样的博弈,到底有何意义?”

“华为是一个很强势的合作伙伴,其他车企在合作中不一定能接受,这一模式不一定能复制。”有人指出。

NO.4 [ 写在最后 ]

众所周知,目前华为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模式分为三种:普通零部件供应商、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华为智选。

虽然华为智选模式之下,华为有着不错的收入和话语权,但到了汽车零部件领域,华为却依然亏损。

“(汽车)这个业务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余承东曾在7月份的一次行业论坛上直言。

按照他的说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每年的投入都达到十几亿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绝对是烧钱的生意,绝对是很难干的生意”。

据说,在零部件方面,华为大多数订单的利润点在2025年之后,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之后华为汽车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而在这之前,不知道华为不造车的承诺能不能坚持到那时。毕竟,当初“不造手机”“不造电视”的反转也还没过去多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国新说唱》定档,导师阵容曝光,消失十年的他成最大惊喜!
  • 33岁的C罗,23岁的身体,一人扛起整个国家队:自律的人究竟有多可怕!
  • 广财表白墙394期 没尝试过的事情,余生都是遗憾
  • C位之争结束?李冰冰彭于晏冰释前嫌
  • 打造中国青少年足球教育的活力主场,这次皇马也来了
  • 以丑闻名的3unshine,还不是被101淘汰了……
  • 【警惕】江门男子患上“不死的癌症”!这病藏得深,严重可致残!
  • 日本戏精公司火了!出租28个角色替身:含恋人出轨者
  • 央行行长回应大跌,日本球迷征服对手,ofo涨价神逻辑
  • OPPO Find X正式发布! 屏占比业内第一?
  • 重磅!第一所核高校诞生 为核工业培养顶尖人才
  • 武汉大熊猫遭虐待!饲养员被停职!
  • 日球迷赛后捡垃圾上了世界头条,背后原因真相令人赞叹!
  • 7点见 | 岳云鹏《新五环之歌》被指侵权;微信公号全新改版;多个世界杯竞猜足彩停售
  • 全球股民的世界悲:特朗普加码贸易战引发市场恐慌
  • 浙大“飞人”谢震业百米9秒97,刷新黄种人纪录
  • 创造101最新排名公布,吴宣仪升至第一,王菊滑出出道位
  • 宣传早恋、误导受众……这几个广告被停播了!
  • 90后爱情观:找个频率相同的爱人!
  • 退了退了!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色列要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