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将饮茶》

2、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百年感言》

3、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只是性情有点孤僻,常闷闷不乐,甚至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并且觉得自己从出世就是个错,一言一行,时候回想总觉得不当。我什么都错,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

——《洗澡》

4、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

——《干校六记》

5、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百岁感言》

6、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杨绛

7、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杨绛

8、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杨绛

9、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这又谈何容易呢!

——《洗澡》

10、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杨绛

11、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杂忆与杂写》

12、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杨绛

13、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我们仨》

14、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走到人生边上》

15、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杨绛

16、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 《我们仨》

17、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我们仨》

18、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

19、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何为好的教育,何为好的婚姻》

20、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杨绛

21、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杨绛

22、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

—— 《洗澡》

23、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我们仨》

24、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我们仨》

25、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杨绛

26、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杂忆与杂写》

27、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我们仨》

28、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杨绛

29、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们仨》

30、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

#任嘉伦[超话]#
[微风]#任嘉伦秋蝉#
[微风]#舞者#
少年的肩应该担起草长莺飞和明月清风
我爱这艰难又拼尽了全力的每一天。
只盼望未来可期我也可爱
年岭不是成熟的保证,
它只是一个数字符号而已
四方食事,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山野千里你是我藏在满天繁星里的浪漫
你那么爱笑,
可还是抵不住内心的四处荒芜。@任嘉伦Allen

印象中最初始的黄昏,是幼时乘车回家,回到那安静的小村落,山深路遥,与繁闹的外界,无多来往。车于蜿蜒曲折的山路驶过,穿梭于山林间。斜阳脉脉,流水炊烟,倦鸟投林,农人归家。落日熔金,染醉了半片天空,云霞叠浪,瑰丽似锦,恍若山风打翻了颜料,美得心惊。
十多年过去了,多少个日落黄昏,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但黄昏里的那般落霞孤骛秋水长天的意境却是映在画中,不曾为谁而有半分删改。
只是此时的黄昏,更多的,是多了另一种意味。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的意味。
开车行驶在公路无际无边,一曲残阳映泪痕,似是有,离开自己的感觉。黄昏再美,终要黑夜,它给人带来了太多的感伤,只因为我们都需要一个安放心灵的归宿。那些围炉谈心,坐听山雨的闲情日子,早已锁进了旧庭深院,不复再来。于是乎,慢慢地开始惧怕黄昏,因为它总带来一种遗世的孤独和寥落。仿佛在提醒,时光,已然渐行渐远。
然若心有归依,又何惧这恍惚中烈日烧伤的感觉,岂不知,坐断黄昏,可换来月夜长宁。心浮沉,没有陶潜采菊东篱,终老南山的悠然闲逸,总在暮色时分,感叹人生风尘无主。
短暂黄昏,亦只是一段注定消逝的风景,每一天,皆无可替代,都值得珍惜。晚风多情,似是弹一曲 禅茶一味,拂去日落的怅惘。我本爱明月清风,又何须为谁更改心情。
黄昏本无罪,只是人太过多情,将回忆当作远行的资本。卸下白日粉尘,一切故事行将落幕。告别今日,那未知的明天,何曾遥远。
云横雁字,斜阳古道,何处菱歌,唤起江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作揖]有最信任我们的所有参与本场演出的合作单位!✌️PS.辛苦的摄像师还在飞机上,晚点继续给大家超酷超帅的毕雯珺及全场感动的瞬间纪录!
  • #刘耀文[超话]#TO.刘耀文耀文十八岁生日快乐呀时间过的真快啊幺儿都成年了,明明在我的印象中你还是16岁呢,记得第一次见到你还是一米七出头的小豆丁,如今也18
  • 新尝试的豆花牛蛙真不错 好新鲜~这个好看的冰沙是赠送的 我的心融化了我说喜欢吃香菜 奶奶给我放了超级多头大的我只适合戴贝蕾帽与熊大熊二光头强合影 帽子遮住我的素
  • (《幽梦续影》)解读:这是古人论及的高级养生术,即是借助各种方式来全方位修身养性,调理身体: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
  • 虽然我们都知道张柏芝是谢霆锋的前妻,并且他们育有两个儿子,但谢霆锋曾经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对王菲有浓厚的喜好,甚至跑到京城专门听她唱歌,这一点足以证明谢霆锋是一个非
  • 谢谢你成为我阴暗世界里的一束光,带给我正能量,你光芒万丈,我努力跟上,我们终会见面,鹿鹿,祝你今年又可爱了一岁,生日快乐吖,也不只是生日#白鹿# #白鹿0923
  • #现代诗[超话]#《记忆,永不磨灭》(原创)□吕其华(河南)难忘门前老槐树粗糙皱裂树表刻满岁月苍桑我想叙说,叙说一种心情抑或一种情结用记忆的画笔去写生,去描摹,
  • 身为一个老师,虽然现在看您书看得少了,但您的微博我一直关注着,我知道您一直以来都在坚持阅读,就像《显微镜下的大明》《大医》都是您在阅读,比如说文史资料的时候常常
  • 「守一树无忧,渡两界痴妖,等三生相逢,历四重人生,持五柄宝剑,断六门虚妄」[打call][打call]祝任嘉伦无忧渡顶呱呱[打call][打call] [打ca
  • 3.爱自己的价值后悔是没意义的情绪,允许自己后悔一小阵子,然后告诉自己不再回望过去,做错一些事并不代表自己一辈子没有价值,与其在想不通的夜晚一直后悔,不如坦然面
  • 失恋的人很难坦诚的面对上一段感情,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方所谓“说不爱就不爱了”随便一听就知道没有这么简单,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着很大的情绪和敌意,目的是把对方
  • 自从进校,每天常吃三楼的瓦罐家米饭和2楼9号窗口的炒菜,一楼的柠檬鸡米线绝对是我保底的选择。3⃣️玉米粑粑还是挺有特色的,甜甜的香香的糯糯的,还挺好吃的,也可以
  • 亚运会在杭州举办,吉利又是浙江的企业,又是赞助商,这波真真的天时地利人和,传火炬的时候就是009跟着跑,后面又会全程接送贵宾和运动员,这波吉利的排面算是拉满了~
  • 」 「『时间要花在修行上,闻思修,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把自己脱离出来,站在高处看你的人生,世间相、亲情、各种感情都是假相,只是今生短暂上演的戏码,终究都
  • ”商渺知道何穗一直看不上她,她指尖微微蜷缩了下,正要说话,就听见宋音音带着笑意的嗓音:“何阿姨,你怎么自己过来了,我不是让您在那边等我吗?我真的恨死你校实践课了
  • 我将永远不会欺骗你文子#文子诗歌##诗歌献给爱人# 那时我们初遇时他沉稳 腼腆 羞涩站在我的面前傻傻地举起双手向基督发誓从这一刻开始我将永远不会欺骗你他清澈的眼
  • ​66、无人照料的小花也在独自盛开67、就像书里写的:欣然的接受改变,是一件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件事的开始68、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69、亲爱的小孩,再做一个
  • 她透露,当时工厂里面许多人惊慌失措逃跑,也有许多人在呼叫救援,感觉像经历人间炼狱一样,当下只想到一直跑一直跑,又看到很多人流血,她算很幸运的,看到其他伤患伤势她
  • #桂哥y[超话]##少涵[超话]#鬼哥给:杨颖Angela baby,赵丽颖,赵露思,李明德,马嘉祺,宋亚轩,杨紫,张子枫,王源,贺峻霖,严浩翔,张真源,刘耀文
  • 该版《雷雨》由濮存昕与唐烨联合执导,从曹禺1934年发表的《雷雨》中条分缕析,还原了许多不为今人熟知的线索,是一次对经典作品从文本到演绎的全方位探索与尝试。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