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畅谈虚无,而忽视炼形”是当代修行者无法长生久视的原因?】

01

丹家上乘,形神俱妙,若神虽有灵妙而形质早衰,则非丹道之正路。释家尚炼神证性,而弃形之粗鄙曰臭皮囊,讥道之留形住世为守尸鬼,实乃不知炼形之妙也。

丹家本来特重炼形、炼气,然后来似乎日益受到道教的影响,从重视实际的养生功夫,转而追求虚玄的性地证悟,虽然还是以性命双修为口号,却开始偏重于讲无为、讲虚空、讲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反而轻视以切实的生理变化为核心的命功修为,尤其是近代的丹家,几乎很少有人认真地提及炼形功夫了。理论的日渐高明,反而带来了实践的日渐退步,近代以来,丹道大成者几乎见不到了,其中固然有很复杂的种种因素,但是,愚以为,忽视筑基、轻视炼形,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我们看后世特别是近代的丹书,很多都有这样的特点,许多人做功夫也是这样,喜欢虚无,喜欢无相,不喜欢有为的搬运、导引,尤其不喜欢做生理的基础功夫。

所以很多人都是筑基未固,便求还丹;形质未化,便求养胎,从而导致了种种的偏失:比如,有为功夫不够,根基不牢,基础不固,处处有漏(此处专言身漏),证量难以升华;还丹后不事炼形,急于入定养婴,形中阴气未净,以至阳神无法纯阳,真幻相杂,难入正路;形质不化,呼吸、饮食不断,处处是漏,难以绝谷大定以圆真胎;形质未换,不能长生久视、留形住世,甚至连老来无病都难以实现;不炼形不可能达到形神俱妙,更不可能有飞腾冲举之可能…………近代众多前辈,一生用功,不可谓不勤,甚至也在慧性上有相当的证悟,结果却长寿者甚少,不少人还是病死的,考其丹法,很多都是畅谈虚无而忽视炼形。

丹道大家陈樱宁老,死于肺癌,难道说其先天功夫不够吗?有人说,他是因为服食铅汞外丹中毒致癌,实际上医学上并无铅汞致癌一说,这是讲不通的,还不如说铅汞中毒破坏了肝脏和肾脏而死更合理。

02

炼形之法,考有多门,如玉液炼形、金液炼形、太阳炼形、太阴炼形、内观炼形、真空炼形等等,另外尚有很多的小炼形法在各派流传,则多属于导引、动功、炼津、调气的初级法门。在明代以后众多的丹书中,都越来越轻视炼形,或者只重视其中的“真空炼形”一法,认为其他的都有为有作、落于形质,不能同于虚无大道。呵呵,愚见认为,玉液、金液,以至内观、真空,是有次第、有先后的,要功夫到了那一层,才能有大用,否则,直接去做真空炼形那“身外易形”的功夫,是在搞“跳跃式发展”,很勉为其难。

要说有为无为谁高明,实际上都不高明、都有所偏,到无不为才是高明。比如周天运法还精补脑一功,有些派中认为是着于形迹的下乘法,实际上撇开周天不用而只事中黄先天,则于色身必然有缺;再比如脏真搬运之小周天,后世丹书几乎无人提及,实际上,得药后,以此五脏周天运炼点化五脏六腑之元真,功效非常大,祛病延年乃是小验,改形驻颜也颇见其功,其中有自很深的道理;玉液炼形、金液炼形,都有其特殊的功效,没有这些做基础,直接去做真空炼形很难行得通的。

另外,象古传丹法,有的非常重视三关九窍,这与原始的瑜珈很类似,它很重视三脉七轮,一切的证量不看别的,就看这个,这看起来好像笨拙原始,实际上正是大巧若拙啊————如果以这个为标准衡量一下,老实说,其九层证量中,我们很多人都是连下成证量都没有——没有就是没有,你再说什么先天也没有用,到老还是得生病,还是比许多根本不炼丹功的人要短命。

丹家所重者,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然此“天气归一身”,不可见者一气,可见者效验,不可知者虚无,可知者生理,无论修命修性,离不了生理,也必须符合生理。

今且不论深层的炼形,就说说下手筑基的炼形功夫。人一身无非元气所化,元气盛则寿而健,元气亏则衰而夭,元气竭则病而死;然人身元气藏而不见,可见者脏腑也,丹道下手,种种作用,岂离脏腑?交媾龙虎、调和坎离,虽然是无形中作用,然其实在生理过程,也不离脏腑也。

03

就以肺金为例吧,肺主宗气,司呼吸,藏魄、朝百脉,外开窍于鼻,主皮毛,众多入手法中,凡是以呼吸下手的,都不离肺金作用。肺金乃人体与外界交通之大通道,故得呼吸之妙者,自然知天人一气相通之理;鼻为肺之大外窍,而其小窍则通身皆是,即毛窍也,故多从两孔之呼吸入门,而终必发现周身皮肤毛窍皆在呼吸之事实,有所谓以听息于肤者。

其实也不外乎此,肺乃与外界的通道,故夺天地之气补我身,必赖于肺金作用,又有所谓不内不外,不即肉身不离肉身之作用,其实仍是肺金作用;肺朝百脉,故凡得后天之息者,则通身气脉皆畅,肺主治节,而调和周身气机平衡必不离呼吸作用;肺主宣降,金性沉重,故得真息则气机自然下沉归元,而得胎息之开启,是谓得后天之铅金矣。

再说肝木,主藏血,主疏理条畅,藏魂,主生发,外开窍于目,四体中筋主于肝,四末中爪甲属肝,而凡诸抻筋拔骨、导引按跷、疏泄浊气、调和血行,种种动功下手,皆肝木之作用。肺肝之气血乃后天之龙虎,凡动功操修,皆需要呼吸与动作恰当配合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而运化,此即龙虎相交之初功,动功之效果,操持合度,则必然是呼吸调匀、气血畅达,引发循经缠度,经脉气化交注,进而由动归静,而有元气黄芽之萌动,是为内修之初阶,而其中目光之运用、呼吸之调整皆须合度方可。

另外,象心火之内景洞明,性光发耀,神明智慧之开启;肾水藏精,蛰藏沉潜,元阳发动,诸般作用;脾土之调和四象,化生气血,和气内运,等等,都是生理之实际,体现于下手筑基、补亏补漏之功用。

至于较深一层中的炼形,真元到肾,则白头重生黑发,齿落更生新牙;真元到肝,自然目如点漆,什么近视远视老花散光都不在话下;真元到心,则面如处子,颜若桃花……

人作恶殃及子孙,后代需要承负的期限到底要多久?

《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甲看中乙的妻子,想纳为妾,便告诉了丙。丙看中了甲的财富,便找了一个同邑的浪荡子,用金钱买通了他,用阴谋帮甲达成了心愿。过了一年多,丙的阴谋败露,自己的女儿被杖而官卖,邑子的女儿则流落为娼。

初看这则故事,似乎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善恶报应故事,行恶者得恶报,而且恶报的程度和行恶的程度刚好成正比。

但我们又会发现它和常见的善恶报应故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故事的过错方都是父辈,而承担责任者却是他们的子辈,也即父债子偿,这就是道教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承负报应。

承负是空想还是确有实据?

“承负说”系统阐述于《太平经》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 ,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 ,故前为承, 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 ,前后更相负, 故名之为负。负者, 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也就是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 名为承;同样,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

那么具体什么是承负?用古代一点的说法就是血脉传承者之间的气运会有所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反应在血脉往后传承最为明显。《皇极经世书》说,子时开天、丑时辟地、寅时生人。《太平经》所指的先人,是从黄帝时期以前上溯至寅时的人。这些先人在本质上是承天心而行的,但有小错失,且并不自知。这种不自知的小错失,通过血脉流传一辈辈积累下来了。这是人间世运下降的本质原因,也是承负产生的渊源之始。

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话,可以这样来说,DNA最为相近的亲属中会出现气运相关联的现象,同时这种气运关联体现在父系往子系这个方向上最为明显,而同辈之间的影响则较小一些。

承负与阴宅风水的作用原理是有相通之处,首先,承负是讲气运往子孙的传递,风水是借环境造阵来进行趋吉避凶,而承负是通过功果福报来进行趋吉避凶。

正所谓善人居福地之说,大凡积德行善的之人,因有功果转化福报的支持,故而更容易得到更好的风水,这便是“福人居福地”说法的来历。

由于道教很看重人类自然的繁衍生息的自然性,所以从来不避忌传宗接代之事,并在修炼之中,也强调“欲修仙,先做人”,先尽人伦之责,方可言及大道。

前人行的善,如果没有及时转化,则它会积累为功果(也称为阴功),这个功果转化为气运后,会通过血脉传递到DNA角度来说最亲近的人身上,然后逐次向往传递。同样的,如果有行的恶没有及时消解掉,那么这个恶行同样会转化成不好的气运,传递到子孙身上,在发生转化后,就会体现出来。

天地万物皆受承负影响

《太平经》中认为,历史是一个时时包含着承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危机的造成均非仅仅由于当世的原因, 而是历史的长期积累造成的 , 因此不能让一人承担罪责 ,而是“人人有过于天地”, 但现实是“ 百姓适知责天, 不知深自责也”,并认为天地和一切自然事物跟人和社会事物一样也都有承负 。

一是人为天地“承负” : “天地生凡物 ,无德而伤之, 天下云乱, 家贫不足 , 老弱饥寒 ,县官无收, 仓库更空。此过乃本在地伤物 ,而人反承负之”。人承负天地, 是天地运行发生错乱 , 人承受其灾害 。

二是自然界事物间的“承负” : “夫南山有大木,广纵覆地数百步 ,其本茎一也。上有无訾之枝叶实, 其下根不坚持地 ,而为大风雨所伤, 其上亿亿枝叶实悉伤死亡, 此即万物草木之承负大过也。”这是山川草木受到的自然承负之灾, 唇亡齿寒,也是这个意思。

三是人为自然界事物“承负” : “南山有毒气 ,其山不善闭藏 ,春南风与风气俱行, 乃蔽日月, 天下彼其咎 , 伤死者积众多。”南山有毒气,因为风而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导致死伤众多,此为人承负了自然之过。

不过 , 对于自然事物的承负人们并不太关注, 对人自身的承负才是大家关心的;而人自身的善恶承负 , 人们最担忧的是对恶的承负所造成的灾病夭死,承负之善给人带来荫庇,但这种荫庇不是无限的 , 而是有限的 ;子孙放纵为恶 , 支付完先人荫庇,也难免夭死 。 

道教承负与佛教因果,有何不同

现在我们很多谈论罪福善恶的,都将道教之承负和佛教的因果联系起来,认为道教之承负就是佛教之因果,其实是错误的。佛教的因果是基于前世今生,业报轮回的角度;而道教的承负是基于现实世界,以整体论、系统论的观念来看待社会的。

1产生报应的原因不同

“业报轮回说”认为有情众生对世界万有的“无明” 是产生果报的根本原因。

认为报应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和无明,由过去的无明烦恼而造作诸业,播下生死的苦因 ,于是生起种种妄念 ,因此造成了生死的流转 ,堕于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之中 。

道教“承负说”主张的施报者是“天”。这个“天”不仅有自然无为的元气的含义, 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有赏罚大权的人格神。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外力报应,其实不然。

各种人的承负都有善恶积累这个内因在起作用, 是对个体或家族的过去善恶的报应,今人的祸福是先人行为的结果,如果祖先有何过失,由子孙承担其责任。而且 , 善恶的记录、拘校、奖罚 (即报应的执行)大多是由众鬼神操作的。 

《有过死谪作河梁诫》说 , 记录承负的诸神包括山海陆地 、 诸祀丛社、 舍宅诸守、 司农祠官 (其他书中还提到三尸神、司命神等 ) , 还有大阴法曹每年岁末要拘校账簿 , 核算此人的善恶累积, “计所承负 , 除算减年 ”, 地阴神 、 土府神 “收取形骸 , 考其魂神” , 罪过多的至死 , 罪不至死的要 “谪作河梁山海 ”, 其他也 “各随法轻重, 各如其事, 勿有失脱 ”。众鬼神无时无处不在注视人的所作所为,对善恶的记录和对承负的执行毫厘不爽。

2受报主体不同

佛教之所以没有承负概念,是因为“业报轮回说”主张“自作自受”。个体所造业的果报,只能由造业者自己或其五蕴相续而生者承受, 众生现在所受的业报 ,必然是自己前世的宿业所感 ,不能由别人替代,即使象父母子女这样的至亲,也不能互相承受 。所以佛教的出家,讲究抛妻弃子与世俗切断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直系亲属的好坏完全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承负说”的受报主体不仅是自身, 有恶心恶迹,天就会夺其纪算 ,减少他的寿命 ,同时个人的行为还会影响到他的子孙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如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

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理。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祖宗的行为,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人们要为后世儿孙考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力行善事,却没有得到好的福报,就是因为承负了祖先之过错;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坏事,但是却得了好的结果,是因为承负了先人之遗泽。

所以道教里讲行善,只是说行善可以有种种功德,但是却很少宣讲靠单纯的积善可以获得富贵的。

3解脱方式不同

“业报轮回说”提倡“业由心造、 回转有道”,主张通过因果法则以减少恶报,甚至消除业力的影响 。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修现世的,而对于当前的现实利益,道教不会通过消耗福报来实现,而是创造了道家五术,以五术来济世利民,不但能解决现世问题,还能不断积累功行。

《太平经·解承负诀》说: “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 ,虽有余殃 , 不能及此身也 。”行大功德, 就是以忠孝等伦理道德规范为标准 , 为善去恶,得行此道者, 就能消除“承负”所带来的灾厄。

4作用范围不同

佛教的功行主要是在于普度众生,并且这个众生指的是有情众生,而无情众生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佛教关注对象围绕的是人,其理论从人心下手,所言所论所行,皆是围绕人的觉悟成佛来进行。

道教则大不同,万物皆有灵性,度的是万物成道,所以道教关注的对象则是在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外的一切,而人只是天地万物中最灵者,故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非是人为独尊。

所以道教中没有至尊的概念,即使是玉皇大帝这样地位极高的神明,一样是要听从元始符命的,但玉皇大帝本身又是元始的一个化身,元始本身是一切的源头,但却不是一切的主宰。

正因为如此,道教并不像佛教那样认为只有有情众生才能成就,而是万物皆可修行,皆可成就,在层次格局上比佛教要更大得多。只是世人多不察此,反认为佛教普度是大善,不可不谓之颠倒了。

承负的期限

那么先人的善恶行为是否能无限期的对后代产生影响呢?《太平经》中记载,承负是有期限的,过了这个时间限制,就不受承负之苦。

《太平经》说:“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五祖。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或有小行善不能厌,囹圄其先人流恶承负之灾,中世灭绝无后,诚冤哉。承负者,天有三部,帝王三万岁相流,臣承负三千岁,民三百岁。皆承负相及,一伏一起,随人政衰盛不绝。” 

可见承负的大至期限是五代十世。如果只是后人无条件的承负先人的善恶行为,道教的善恶报应论就成为了绝对的命定论了,所以经中也告诉我们,只要个人能做大善事,虽先人有过失,也可以免于承负之灾。

#三联美食# 如果说福州是一个谜,那酸甜鲜香便是答案。在福州的美食网里,每一寸食物上几乎都包裹着酸甜味道的油润。表皮炸至酥脆的肉块融进微酸甜润的酱汁中,一口下去,先是那股鲜美的味道在味蕾上晕开,然后是带有些许韧性、微微弹牙的肉依附着唇齿不舍分离。直到将满满一口咽下,尤觉不够。

端上一盘福州特色荔枝肉,十字花刀切成的斜形肉块和马铃薯块一起经过热油翻炸、勾芡调味,呈上的佳肴酥脆又有嚼劲,带着丝缕清新的荔枝香气。是先夹上一块香喷喷的肉,还是选择入口喷香绵融的马铃薯?这是每一个福州人在下筷之前内心都会犯的嘀咕。

同样会让人陷入两难选择的还有爆炒双脆。猪腰改刀切成花状,海蜇质地坚韧、肥厚。据说厉害的师傅整个爆炒过程只要十秒,大火勾勒过后,猪腰Q弹嫩滑,卷曲的海蜇片咬起来咯吱脆响。席卷完整盘,还要不舍地舔舔筷子上沾上的酱汁,回味盘里的鲜香。

南煎肝、醉排骨也真实地安慰着福州人的舌尖。和荔枝肉、爆炒双脆一起,作为闽菜馆里最常登场的“四大天王”,同样的酸甜口味,奉上的是截然不同的口感。一洗人们对动物内脏的刻板印象,南煎肝味道干干净净,毫无腥味,只有酸甜调味裹着嫩滑口感,一口惊喜,第二、第三口便连连不停。

醉排骨选取带骨猪里脊肉,捶打切条后裹浆入锅煎炸,经热炸、冷醉后方可出锅,细嫩多汁,肉的纤维感十分明显,醉、酸、甜三味完美融合,在口里激荡出极富层次的鲜味,简直可谓是教科书级别出品。

在福州也可以体会到什么何谓清淡之鲜美。街上各式各样的菜馆层出不穷,不乏火热麻辣之味,但要是一桌菜尽是重油、重盐的“重口味”,恐怕是要造反的。晨起,一碗稀饭配上油条、海蛎饼,或是在街边小店点上一碗锅边,淡淡醇香入胃才是一天能量的开始。

拌面配扁肉的“黄金搭档”,浓厚但不油腻的花生酱味道辅以软嫩的扁肉,才是福州人午饭大写的满足;又或者是点上一碗鲜美爽口的鱼丸,鳗鱼、鲨鱼肉任君选择,咬开厚且弹的鱼丸皮,里面包着的馅汁无暇顾及,滴滴流进汤里晕开小小的油花,往汤里加勺白醋更是另一番风味。夜宵是福州小吃的重头戏。

街头巷尾捞化店里总是人满为患,加班到深夜的白领、聚会过后三五成群的叔叔、甜蜜地夜游福州的小情侣……不论白天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黑夜降临,都挤在略显逼仄的小店里,就着不甚明亮的灯光品尝熟悉的福州味道。

捞化常用兴化粉,放进热汤里泡得细软,一捞即熟,用嘴唇轻轻一抿就断,送入肚中感觉食道都被和着面的汤温柔抚摸了;而粉条仅仅是配角,第一次来福州的游客定会在配料柜台面前咋舌于配料之丰盛全面,犯起选择困难症,仅仅是海鲜就有花蛤、蛏子、海蛎、干贝、螺片……

还有家禽家畜前来贡献部位,鸭肠、牛百叶在“最受欢迎配料榜”上绝对榜上有名,猪腰、猪肝、牛肚、鸭胗等等同样不甘落后。人们常常不忍心错过任何一种,却不得不妥协于不够大的胃口,在柜台前踟蹰犹豫、来而又返、走走停停。

都戏言“女生有一个专门装甜品的胃”,这句话放在福州人身上也毫不违和。福州的甜,首先甜在一碗浓稠的花生汤。色泽乳白的汤里满满熬至透烂的去皮花生粒,看来开胃爽口,吃来鲜甜非常。

淡紫色的芋泥由福鼎槟榔芋和猪油制成,表面撒上芝麻粒,一勺入口绵密香软、唇齿间都是细滑的口感和芋头的清香,叫人如何能拒绝。在黄豆粉里打滚的糍粑圆润可爱,软糯的口感与扎实的米香兼备,每一口都甜而不腻,仿佛咬下的不是糍粑,是一口口云朵。一口甜品之间,藏着福州人甜蜜与安逸的密码。

在福州人的家里,没有什么是一碗粉干解决不了的,如果有的话,就在粉干里加点老酒。一碗粉干端出,汤底味道是独特的鲜美,有朴实面香、圆白菜的清甜,也有鱼干等佐料的鲜香,嚼开吸满汤汁的香菇感受汹涌鲜香,在外的游子想起这味道就能一秒回到八闽大地。

老福州人常觉得不够味,往面中倒入些许老酒,酒香与面香混合在鼻尖唇边,整体调味瞬间提升了不止一个level,每一口都在嘴里鲜开花。馋得旁边的孩子也伸手想取一勺老酒过瘾尝鲜,但又被大人以年龄为理由拒绝,只能用力嗅嗅空气中弥漫的酒香,端起自己的小碗吃得津津有味,同样热闹。

福州人的家里同样也有外地人接受不了的“奇奇怪怪”——蘸饺子不用醋而用番茄酱、甜辣酱,甜味儿酱伴着的饺子馅香是福州人独享的美食物语;油条和煎饼煎糕不在话下,芒果、龙眼、荔枝……

万物皆可蘸酱油,配上一碗爽口的稀饭才能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血蚶不可谓不是福州人的最爱,逢年过节桌上必摆一碗,壳状像心,汁水如血,一嗦入口满满带着海腥味的鲜。
第一次看到这盘菜的人一定摆手婉拒,可福州人爱吃得紧,清蒸保有鲜美原味,和红糟一起烹饪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红糟是以红曲酒为原料,经由发酵后形成的酒糟,在为食材抹上一抹艳红的同时为其带来淡淡酒香。

蚶的鲜美与酒的香醇一同入口,海鲜的酒香不带丝毫的冲味,吃起来清爽温柔,好像在福州的暖暖秋风中和心爱的人相拥于路灯下,任由街灯照出一脸黄,只想和彼此的剪影融为一体,缠缠绵绵。

在福州的街头走一走,路过一家街边小店,略显暗淡的黄色灯光下伙计穿梭于后厨与前堂间忙忙碌碌,因店内位置紧缺而坐到店外小桌的顾客边摇着扇子边大快朵颐,配着一瓶冰啤酒与身边人把酒言欢,或许你会觉得这就是人世间最自然的烟火景象。

古榕树下夜风徐徐,温暖的晚风捎来安静的抚慰,吹去一天的倦怠,无论是激情或疲惫、得意或失意,一口福州味道入口,梦里便有海鲜香,明日更胜芋泥甜。

《福州味道:梦里便有海鲜香,明日更胜芋泥甜》文 | Lydi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有记录被清除的时候,唯独在iCloud 中保留了的一份七月心情。 我想了解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不幸的根源在哪里,灾难的降临是为了惩罚那些努力生存的人吗?我真的
  • 一男子凌晨在阳春街头偷偷贴牛皮癣,被联防队员逮住了! 南方阳春 今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9日凌晨四点,春城治安联防大队绵登分队长陈丰单枪匹马,在阳春汽车站对面
  • 《徐冰从天书到地书》徐冰著  书评 浦东美术馆《徐冰的语言》观展后,因为着实喜欢,于是咬牙买下了这本书,定价198元,估算可以排进家庭藏书定价top5里。 打开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超话]# 分享几个这两天碰到的糟心的事。有买资料的,一上来跟查户口似的问年龄,说20师兄太久了;有连个师兄都不会叫的,有连谢谢也不会说的,有
  • 德尔波特罗暗示将退役。 2009年美网公开赛冠军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很有可能在几周内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多年来,阿根廷人一直在与膝伤做斗争,竭尽全力恢复并
  • 刚发现 Apple Store 又更新了显示方式。图片指示器从之前的横条样式变为点状样式,和系统其它页面指示器统一了风格,也算解决了老大难问题。 最近官网也更
  • #我们为啥总控制不住地熬夜#少熬夜,早点睡……这话已经成了一句口号。天天喊着要做,却从未落实过。听过许多道理,熬夜还是继续。[doge]现在社会很多年轻人的工作
  • #珠峰队长定档# 纪录电影《珠峰队长》定档5月13日。 影片以主要人物、队长苏拉王平为视角,由他亲口讲述攀登珠峰的思考与感悟:人得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而极致专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黑市[超话]#HN556 官服霍格沃茨蛇女 段位:上赛季殿堂这赛季掉到传奇 转盘:除了第一期以外都有,现在这期还没抽但是有宝石 魔法书:79
  • #苏州装修[超话]#适合小白的自装流程 1.前期先确定自己喜欢的风格,参考网上的图片,喜欢的就收藏起来 2.到小区物业办理装修许可证(办理好后,就可以先买好装
  •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组成立# 互联网冲浪那么多年,第一次感觉悲哀 我所生长我为之骄傲的地方却发生了我最厌恶的事情 又为自己羞愧,毕竟我从长辈口中知道过拐
  • 这个姐妹去年热恋时就发过很多私信 【小紫 我想要问一下,我是潮汕女孩,以后结婚和蓝朋友买房 爸妈是不会帮忙出钱的,现在是男朋友很会赚钱,工资是我的十几倍,然后
  • #俄乌大战的结局会是什么#假设你和一个拳击高手是好朋友,你俩走在街上被七八个地痞流氓围住了,你的高手朋友挡在你身前单挑那七八个地痞流氓,你只能希望他赢,如果他输
  • 这一天的行程大致就是吃吃吃,走走走和吹泡泡。 吃到了久违的椰子鸡,也喝到了久违的奶茶,在湖上飘了半小时,见到了很久没见的朋友[心] 虽然绕着公园走了两圈也没
  • 【菏评】回眸二零二一 一年大势 二零二一年,菏泽谱新篇。大事难事多,要事喜事连。 全党学党史,百年庆华诞。深悟其思想,为民实事办。 工作开新局,干部受锻炼。中央
  • 《赠予你45条惊艳了时光的优美句子》 一、少年仍未老,岁月忽已暮。 二、朝花夕拾,捡的尽是枯萎。 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四、君生我未生,
  • 若道人间如梦,一樽江月,若道浮华成空,一窗晚风。徜徉山水间,竟忘了红尘此身,不知繁华和喧嚣里,有多少旧梦破碎,有多少深情辜负,有多少往来和别后,落寞荒寒。试向江
  • #呼和浩特市确诊病例行程轨迹# 【扩散!#呼和浩特市确诊病例(116—135)行程轨迹#】为切实有效管控疫情传播风险,现将呼和浩特市确诊病例(116-135)主
  • 【过曝的优美•明湖遇见】思量了很久,最后决定用过曝的方式拍摄,结果呈现了玉兰不一样的美。 这让我想起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想起了人对人的管理以
  • 如果你觉得太累了,就好好睡一觉,不用太责怪自己,我知道你也是很努力才走到现在;你在人群中看到的,每一个耀眼的女孩,都是踩着刀尖过来的,你如履平地般地舒适坦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