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决定写日记。牵丝攀藤,千言万语,屏不牢。我住浦西,苏州河畔,据“鸳鸯锅”原则:4月1日凌晨起封控。因浦东未解封,全上海封控自此时算起。
3月31日,深夜23点58分,发文:封城前夜,晚安 。
4月1日,早上,发文:上海全城封控管理第一天,现在有些人并不是恐惧病毒本身,而是恐惧人们不再对病毒感到恐惧。
是日,愚人节,有人听张国荣的歌,十九周年。
上午,核酸。次日下午见报告,阴。
夜里,见“丁丁保卫战”,恶心,遂发文:必须要保护好这位撰稿发布的小编,TA才是第六人民医院的良心,也是上海人民的良心

4月2日,夜里,见婴幼儿单独隔离事件,发文:
封城时期,在两千五百万人的密室,每个人都成为琥珀里的蜜蜂,又被隔离成两千五百万个蜂巢。我看见有人为了一杯咖啡而庆幸,避孕套几近脱销,意大利面和日本寿司还在冰箱,苏格兰威士忌和法国葡萄酒安放在酒柜,在隔离中告解,沉思,竟夜痛饮,彻夜不眠,暂且代替大蒜,十字架和护身符。欲望的废墟上开出鲜花。同样在这座超级巨大的密室之中,有人在你们看不见的地方流离失所,困于水果市场的冰冷地板上度过寒夜。有人因为一份阳性报告,年轻的妈妈与两岁孩子骨肉分离。有人被命运的哮喘扼住喉咙,死于姗姗来迟的救护车抵达之前。世界马不停蹄地变化。一切擦刮拉新。往昔被倒吊在路灯上,人们绝无留恋。就像我刚丢失的夜晚。

4月3日,夜里,听一段录音,有关健康码问题,发文略过。

4月4日,上午,核酸。是日,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上海。
发文:刚刚,参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核酸检测。但愿这个世界纪录永远不被打破。但愿2022年的春天为我们多停留几日。谢谢驰援而来的你们。
次日见报告,阴。

4月5日,清明节,牧童遥指核酸点。
发文:四月是残忍的——《荒原》艾略特
一、死者葬礼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全诗太长,不再贴出,我背得一句“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里”
附图:乌国,Bucha

4月6日,发文:阴性。最近半个月,做过三次核酸,三次抗原,在这里算是少的了。最漫长的一个春天啊。
是日,深夜,转发我在2009年头一条微:今夜,我把过去所有微博,从第一条开始全部看了一遍,仿佛大型考古现场。你有试过吗?突然感觉,岁月是个王八蛋。但你还在这里,从未消失,从未逃离,谢谢你。今夜月色很美。

4月7日,下午,核酸。顺带便下楼喂流浪猫。
见一医院院长(2020年春天,这位院长曾带队支援武汉)朋友发图片,数位骨科医生蹲在路边吃盒饭。数日前,他们还在为病人诊断治疗做手术,如今只做一件事——给居民捅喉咙测核酸。医生们很辛苦。但我想,更悲惨的是等候做手术的病人们。

4月8日,发文:阴性,半夜报告出来,才发现是山东省医疗队给我做的核酸,代表春天谢谢你们,比心。

4月9日,见人提问,四月天解封否?有感于“人间四月天”,发文: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月9日,夜里,等待核酸,窗外,万家灯火,此起彼伏呐喊声,不知何故。
见一求助信息,发文:我奶奶老早是居委会大妈,一条弄堂每家每户了如指掌清清爽爽,现在的社区干部认得几个居民?只对上级负责,只对自家工资负责,只想升上事业编,而不是对社区老百姓负责,都不如物业,业主不满意可以换掉物业,居委会主任可以投票换掉吗?
当夜,近十点,核酸。采用最新核酸码。十人一管。我刚好排在第十个,工作人员提醒我,做核酸时,必须提醒“第十个”,以免管子装错。我担忧,万一有人未及提醒,或提醒有误,管子装错,是否会有错误报告?
次日见报告,阴。
另,抗原(捅鼻头)做过数次,无记录,已忘每次具体日期。

4月10日,至此,上海封城已十日。
若就此为止,便是《上海十日记》或《上海十日谈》。可惜封控必远远不止十日。很多小区至今已封二十日,甚至三十日。
感谢各地朋友关心,我尚且安好,社区送过物资,团购粮米不断,小区有阳性,幸未扩散。
但民间确有疾苦,有染疫未动者,有方舱困顿者,有不得就医者,有核酸混乱者,有断炊者,有丧乱者。
往昔以为当今太平盛世,乱世仅存长辈记忆中,或海外万里之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明日再写。愿全城平安,举国平安,盛世无涯。
#上海疫情#

#上海封城日记#

#三联美食# #蚕豆# 春至浓处,蚕豆也碧碧绿绿地上市了。

被春捂暖的天地丰润朗畅,回荡出湿泥与青草延绵不绝的香气,叫人怡悦。小时候,蚕豆收获的时节,常常折了一捆捆的蚕豆杆回家。有时肚饿难耐,撅一根竹签串上嫩豆子扔进火塘里烤了吃,又香又酥,很是美妙。那蚕豆花也明媚迷离,白紫花瓣边两团醒目的墨点,摇曳着簌簌的花枝,遥遥看去,仿佛一群随风翩跹的蝴蝶。

新蚕豆嫩得像掐得出水,从毛茸茸的豆荚中剥离开,滚出粒粒玉石,豆衣里的豆瓣含翠生青,腰身微曲。细巧的蚕豆俨然一副楚楚可人的小家碧玉模样,可带皮与幼嫩的蒜叶清炒,亦可去了皮与红苋菜炒食,鲜气夺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写:“新蚕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吃后还赞说:“甚妙”。

或用一把青亮的葱花煎了,壳破肉绽,口感酥糯软嫩,气味清新烂漫。这蚕豆又是个羞赧娇气的女子,紧紧慢慢食之,绿油油风光一番,吃不了多少时日便迟暮了。所以一到蚕豆隆盛的季节,家家户户都赶着这趟儿鲜灵,就说我自己,天天吃也是不惧腻烦的。

最简单的烹法莫过于白灼,即为白水煮,挑那种不老不嫩的蚕豆,舌头裹得着粉糯的质感,豆壳又不耐咀嚼,颇有田野的清新原味。一吃起来真是不能停箸,跟嗑瓜子似的,必得一气为之,方觉馋意得解。此时清水出芙蓉的蚕豆,未有任何侵染,味清而隽,低浅的回味,在舌头根部弥散开,宕远了……

油盐煎蚕豆的味道亦是丰饶。油热煸几片蒜瓣,投焯水过的蚕豆,必得最后入盐,不然豆子便要发黑,水一次没足,焖得豆子形体微皱,酥鲜香浓,末了析出些许沙沙的豆汁。菜色油灿新嫩,如春枝缀绿,煞是好看。若嫌寡淡,可切些碎肉末伴炒,肉香飘逸,豆香正浓,临出锅撒一圈漂亮的葱花提味儿。这一丝春味,能够治愈困顿一冬的味蕾。

春天能吃到的多是云南蚕豆,至春末初夏本地蚕豆呼之欲出。到了蚕豆大量上市,街边总有三两妇人在角落悉悉索索剥蚕豆卖,每一年面孔不同。你站在边上买蚕豆,若稍稍久等,随耳便能听闻几个啼笑的故事。那些故事听着欣喜又惆怅。人活得混混沌沌,有时感到那生活的真谛啊,真不如一粒蚕豆来得青翠通透。

蚕豆的春天短暂,且费人力。是以,一般饭店嫌麻烦是没有这道菜的,有奢雅的素食餐厅应时而造,取蚕豆捣泥营造春光旖旎的意象,绿意殷殷,生趣盎然。年华稍老的蚕豆,豆嘴泛黑,豆肉愈发白黄紧实,此时拿来烧酸菜豆瓣汤,是一道生津飨胃的好菜。

川渝人家的秘密酸菜,每家风味不一,刚从土坛子里启出,鲜酸惹人垂涎。细细地切段儿,以油炒香,待醇厚的酸味儿熬得汹涌,再入豆瓣共煮,味美宜人。第一次在好友家喝到这个豆瓣儿汤,新陈风味交融,真是一种奇妙的结合,酸里透着鲜,鲜味又勾着酸,并未沾荤带肉,竟凛然成为了记忆中一种活脱脱的至味。

垂垂老矣的蚕豆风韵不减。老蚕豆被风日晒得硬硬朗朗的,密封贮藏好,随时嘴馋了,沸水泡开,高压锅炖熟,绵密沙口,用极嫩的青椒佐炒,就一碗绿豆清粥,畅爽无比。稍旧老一点的菜市仍可买到这种熟制的耙蚕豆,装在竹簸箕里,一般与豆干豆腐串着卖,足有大拇指那么肥硕。可惜会做耙蚕豆的人少之又少了,偶然得之,如获至宝。因为它是那么地温煦柔顺,随意炒一炒,滋味都不会错。

一提及蚕豆,我总是不自觉想起鲁迅笔下的茴香豆,和那遥远且凛冽的回响:“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以笔为刀,以文字作战。被命运扼住咽喉艰难度日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每每他潦倒地歪进咸亨酒店,只站着索酒,吃那盘五味杂陈的茴香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被人挖苦嘲弄的他,一肚子的苦愁,一杯薄酒维系着他读书人的体面,大概配了温热的黄酒,这茴香豆的滋味方才没有那么悲凉。

在绍兴,随处可见茴香豆与黄酒,现煮的蚕豆软糯可口,风干的则回味深长。干蚕豆以热水泡软,可用指甲试一试韧度,放入砂锅,添少许香辛料,生抽糖盐调味。煮软煮透,水分收得干干的,或再以香油翻炒入味,是佐酒佐茶的尤物。

老蚕豆用沙炒食,家乡称“泡胡豆”,北方人又称“铁蚕豆”。性子刚强,肉质略蓬松,些许费牙但有趣。我们一家老少没事都爱磨这口消闲吃食,那豆子在嘴里“突突突”地蹦跶,清脆而悦耳,时不时奏出能消解日子乏味的声音。尤其默然独处时,突然心血来潮,抓一把悠悠干嚼,堵着心里不着边际的杂绪。一阵“轰鸣”的快乐,余下一堆深褐色的残躯败壳,才满意地咂咂嘴。

我从小爱吃的还有一种蚕豆作的零食——兰花豆。蚕豆濡清水稍浸泡,入油锅猛炸,豆壳霹雳爆开,豆肉俏皮地向外翻开,形似灿然的兰花,故名。兰花豆格外的酥脆,油润的香味中跳出一丝咸鲜,吃完一粒再咂摸一下手指头,味儿十分富足。从前父亲慢酌小酒,喜配一小碟这个兰花豆,豆香下肚,酒意酣畅。

家乡的怪味胡豆,风格怪诞奇诡,集麻辣香甜咸脆于一身,各种味道相辅相成,搭配完美,乃各处特产店拿得出手的巴渝味道。

远近闻名的郫县豆瓣酱少不了蚕豆这味灵魂。

豆瓣酱又是维系一家厨房烟火风光不可或缺的秘诀。每个四川人一上饭桌都能充当美食侦探。我一热爱厨艺的同学在我家吃饭,她灵敏的舌头一尝,露出惊喜的神色:“呀,你这回锅肉是自制豆瓣酱炒的吧!”

没错。自制的豆瓣酱香气扑鼻,且辣味突出,而买来的酱往往味道凝滞,质感疏离,油色不透亮。四川人又好捯饬美食,连各种调味料也不会放过。对于他们来说,豆瓣酱即是故乡滋味的根,不论世事如何飘摇变幻,人在酱在。要说川菜风靡世界的秘密,豆瓣酱是最大的功臣。

幼时见家里长辈制过豆瓣酱,将霉化好的蚕豆瓣儿,配上剁成茸的艳丽的二荆条,揉进雪花花的粗盐,金黄明亮的熟菜籽油,白酒袪豆腥杀菌,佐以香麻的花椒,装坛发酵数月。日盼夜想,豆瓣酱一呼一吸,几经考验终于成熟。

舀一勺细嗅:“这酱味醇,巴适”。

酱成馋来,对食物的期待与想象便由着这勺红亮妖娆的豆瓣酱愈发高涨。这红彤彤的豆瓣酱也似待嫁的姑娘,心神早已扑向那热腾腾而深情的煎炒蒸炸里头去了。当它与热油激情碰撞,辣椒与蚕豆浓郁相融,每一家从洞开的窗子飘出来那缕缕酱香,瞬间跃进新鲜的阳光里,闻之着迷。

知名媒体人朱学东近日发文讲述他的贵阳美食记忆——猪脚大肉粉。

“朱总,我们中午吃粉还是羊肉锅?”

2021年11月21日中午11点多,今时传媒来接我,一上车,负责人就征求我意见。

“听你的。”

“好,那我带你去吃贵阳有名的素粉,这家粉店,有一种贵阳少见的大肉粉,肉有这么大。”

今时传媒负责人跟我比划着,这么大一块肉的粉,倒是激发了我的馋虫。

他是著名的羊肉粉爱好者,我跟着他在茅台、仁怀等地吃过好多路边店的羊肉粉,他推荐的,肯定没错。

大米做粉,是南方许多地方的名吃,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南方诸省各地都认为自己的粉最好,这种情感我自然非常理解。我曾经在广西罗城的街边上,看着店家用传统方法现场加工生榨米粉,然后煮给我们吃。我觉得不同地方不同口味的粉,其实是各有千秋,非要说谁家正宗谁家最好,其实并无意义,毕竟,食客的口味还有差异呢。

我从前到贵州各地,吃过羊肉粉牛肉粉,但贵阳的名吃素粉,也叫酸粉,贵阳人特别喜欢的一种吃食,我是19号晚上才在今时传媒的食堂吃过,味道不错,不过似乎不若羊肉粉等筋道,有点“粉”,易断,也没有汤,是干拌的。

今时传媒负责人说,他们食堂的素粉,“陈晓卿也吃过”。黑哥原来是美食界路边店爱好者,后来拍“舌尖上中国”,胡同小馆的吃食在他那儿出现的少了。一经他评点,自然鱼跃龙门。

路上接了今时传媒的密友贵州广电的黄蓓老师。黄老师也是吃货,也喜好路边美食。她知道今时传媒负责人说的这家叫卿家的粉店,也知道这家粉店的招牌是猪脚粉,却不知道他介绍的“大肉粉”。今时传媒负责人说是朋友带他去吃过的,感觉这肉大的“很有气势”。

不过,今时传媒负责人记不清这家叫卿家的粉店的具体地址,只知道大概位置,这个位置,其实离黄老师附近不远,黄老师曾在路上指着路边问是不是这家,但他有些犹豫。绕圈没找到,遂打电话问朋友,原来就是黄老师指点的地方。也算是蓦然回首,伊就在错过的身边不远处。

我们进去的时候,一楼基本客满。我们上了二楼,是二楼第一桌人,随后来了两桌小伙子。

黄老师给我介绍说,这家店叫卿家粉店,在贵阳开了好几家,连锁,最有名的是猪脚粉,她也是第一次知道还有大肉粉。过去贵阳酸粉有放肉末的,但大块的肉她真没留意过。

今时传媒负责人建议我猪脚粉和大肉粉各自来一碗。我觉得量太大了。后来他给我点了素粉一份,猪脚和大肉混搭,他自己也依此来了一份,黄老师则不像我们大老爷们无所顾忌,只是点了一份传统的素粉。

素粉本身的做法,跟昨晚我在今时传媒吃的大同小异:辣椒、花生、葱花,豆芽,等等,以及一碟酸萝卜。而一个大猪脚一大块肥瘦的猪肉覆在粉上,遮住了碗里的粉。开吃之前,我加了些酸萝卜,点了点醋。

先吃了让今时传媒负责人惊奇的“大肉”。猪肉在北方也叫大肉,而他说的大肉,其实就是大块的肉。我看到大块的肉后倒没有太多惊奇,反而觉得很有亲近感。无他,如果把素粉换成汤面,一块大肉覆在其上,其实就是苏锡常地区常见的大肉面。当然,贵阳人豪放,不若江南人的精致讲究,这大块的肉,比巴掌略小,确实够大,很有气势,比苏锡常的大肉面的大肉要大不少呢。

不过,猪肉炖的味道,虽然不错,但比江南的讲究还是要略逊一筹。

猪脚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招牌。尤其是随后两天,我接连吃了星级宾馆的猪脚粉,有了对比,更觉得路边店的猪脚粉,不只是完胜星级店的,更是甩人家几条街。

后来知道价格,大肉酸粉,16元一份;加猪脚一个,15元,而素粉则是6元一碗。

想想,一个大猪脚,一大块肥瘦相间的猪肉,一份粉,加起来才31元!作为一个杀猪佬的儿子,我知道清理猪脚之类的麻烦,而且,炖的口味如此之好,绝对的价廉物美。午餐这样一顿,不仅足以抗住冬日贵州阴冷,更能适应晚上无法拒绝的友谊的大酒。

也难怪,贵阳人如此喜欢酸粉,搅拌均匀,大口开吃,粉凉爽滑,香辣可口,价格更是极具亲和力,连我这个异乡人都不能不喜欢。这才是人们的饮食啊。

关于素粉,或者说酸粉,1942年,贵阳文通书局出版的《贵阳市指南》里,介绍了它的做法:“黔人磨米为浆,蒸之成固体,再用手揉制,揉过后以机榨成圆丝如面条,用开水沦过数遍即可食,名之为粉,以之作早点、午点、宵夜等之用。”

嗯,下回到贵阳,还要吃酸粉,无论是早点,还是午餐,抑或是宵夜。

来源:水井边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阳光信用[超话]# [微风]#每日一善[超话]##熊猫守护者[超话]# [微风]春分到来喜洋洋,百花争艳齐开放,快乐铺满你脸庞,幸福装在你心房,好运陪在你身旁
  • 这类鼻型几乎是主播的Z爱,因为在镜头里会挺立体好看。 鼻子 水滴鼻|小翘鼻|希腊鼻|直鼻|艺术鼻|鼻型|性格|韩佳人|金泰熙|张柏芝下班特意化了个妆打车赶
  • 她今天是泼红油漆,以后不知道还有什么下三滥的招数。贺山南像是想到什么,说道:“你当时也去了。
  • 《疫火狼烟》——Feng Qianye(the stage name)Feng Lei(ID name) 冯千野以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为题,创作系列组画8幅,
  • 现在有一些人甘愿做手机的“奴隶”总是盯着手机这一方寸屏幕,不愿深入广阔天地,不愿游历名山大川,就无法涵养天地之气,自然也难有大格局、大气魄、大人生。这让他大受鼓
  • [送花花]想取关的就取吧 不是很在意 不过我是不会主动取关的除非你单向取关了我[锦鲤附体][锦鲤附体]然后我不会辱化及女化 也不会说更偏向王一博肖战哪一方尊重物
  • 这里是冬牌打糕铺 ˗ˋˏ♡ˎˊ˗以下均为产品糕糕展示 食用愉快~♡⸝ ⸝口味选择⸝ ⸝ ♡*小悖 -行无路 *过敏原 -小狗乐知时*悬日- *be狂魔-
  • ”两个女人立即调转方向,泡脚、推拿、点穴,弄到快到凌晨才各自回家,人生第一次足浴,献给苏哥2)群聚,吃到了今年第一顿龙虾3)阳台上不让摆花盆,被告知如果掉下去砸
  • 她十分小心翼翼的拿出那条手链,仿佛是什么绝世珍宝,看了许久,最终戴在自己的手上。 回到房间,她从书桌最底下的抽屉里拿出一个被保护的很好的蓝色小礼盒。
  • ②皮肤松弛我们都知道普通人在30岁之后,整体皮肤的新陈代谢都会开始逐年下降,出现面部老化、松弛,法令纹、双下巴也随之产生。②皮肤松弛我们都知道普通人在30岁之后
  • 是呀,谁更爱谁一点,其实从联系的主动性上就能看出答案和真相,只可惜的是,深爱让人无法自拔和释然,总想要自己的主角身份,也总想要自己的爱情主人翁地位,所以不肯认输
  • ”  新春佳节,杨志敏不仅捂热了百姓的心,其他同事也感受到了她的温暖。  从天不亮开始忙碌,到天已暗继续忙碌,杨志敏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霓虹
  • 【#福州市第一医院声明中未提及具体用药情况#】3月19日晚,福州市第一医院针对#一男子入院福州市第一医院次日身亡# 发布声明称,患者翁某某因反复胸痛就诊市一医院
  • 现在的我们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我也知道你很珍惜你的家庭,我也亦是如此。辞职的时候,还是要静静的走,或许没多少人在乎。
  • #河南要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丨焦作:叫响中部新能源材料城】2月27日上午,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0.22亿元的河南沁园春
  • 【形象礼仪】—— 找对风格的重要性 带着思考来追剧,最近在看、这两部电视剧,聊一聊张子枫的基因风格吧~ 被形象顾问打造前后的张子枫有着惊人的对比,很多人认为自己
  • 熹堂 是村里的海客厅主理的餐厅,主营秦皇岛当地火锅—铜锅泉水涮肉+特色浑锅,浑锅建议四人以上点,锅里码的,配的菜品量很大,我们三大一小都没吃了,打包了三分之一,
  • 如果有那麼一個時刻,你應該追隨自己的激情做一些對你重要的事情,那麼就是現在了。你的態度有一樣東西是誰也不能從你身上拿走的,那就是你回應他人對你的所作所為的態度。
  • 他说:“自己成长到现在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非常优秀的教练还有各方面的人陪伴我和帮助我,我才能够达到现在的水平。他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想完
  • 21.先好起来的永远是我们自己,然后才是生活!26.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朵彼岸花,藏于彼岸,不入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