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超话]#

修行当远离“作、止、任、灭”四病

佛法传到中国来已经三千年了

在末法,想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世尊在《圆觉经》上,教导我们怎样拣别,无论是法师或居士,他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识。

在《圆觉经》上,普觉菩萨请问释迦牟尼佛,说:“末世的众生想要修行、想要成就无上佛道,要怎么样拣择善知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图片

世尊慈悲为大众解说

所谓:“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

他的知见必须绝对正知正见,他的心不着世间诸相,也不着出世间相,就像祖师常讲的:“离过绝非。”他的知见、他的修证,要做到不着声闻缘觉,因为那都是二乘法;

所以,当然他的教学,就是使用“一乘了义”,

教你的是“离相”,

教你的是不着相,这点很重要。

当然这位善知识,绝不会使用世间法来教人,因此用世间法教人的就不算善知识,那叫“邪知邪见”。所以《圆觉经》上告诉我们,善知识要“心不着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虽然在世间与这些世俗人相处,虽现于尘劳当中,但是心绝对清净不染。在度众生的时候,“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他在帮助众生的时候,所谓“先以欲钩牵。”方便接引众生;“后令入佛智。”这是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不令众生的行为与佛陀教育相违背。

他不会在说法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知见,因为他不住相,没有“我”。没有“我”就没有“我所”,没有“我所爱的、我所想的、我的看法、我的说法、我的做法……”。所以,你要是遇到这种人,那肯定是真正的善知识,这是佛所认可的。

这位善知识所证的妙法必须“远离四病”,离开“作、止、任、灭”这四个毛病。这是讲修证,也就是说,他契入的境界,他所证得佛性、所契入的境界是无“作、止、任、灭”。

无“作、止、任、灭”



“作”是造作。要是他告诉你:这个佛性是造作而来的,这个人知见不对。



或是他告诉你:悟得佛性以后,那就不用再修了,任运随缘。那这个也不对,这是“任”病。



或是他说:要止息一切烦恼,才能够成就佛道;他不知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如果他是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这是“止”病。



最后一个“灭”,他认为:诸法毕竟断灭、毕竟空寂,无有一法可得,入到了断灭空里面,那这个也是知见错误,所得的法必然不圆满。

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这些拣择的方法,让我们在末法能够去拣择、去观察这些讲经的人,无论是出家、在家的,他所说的话、所讲的经,有没有犯到这四个毛病?如果有,那就是知见不正确。

所以一开始,佛告普觉菩萨:“当求一切正知见人。”他所修、所证的,他的知见远离“作、止、任、灭”这四病,这个知见才算是正知正见。

不是用自己的意思、用自己的想法开方便,弄一些世间法,说他是在接众;他真接进来了,也没有给你一乘了义,他还是教你当个世间人,还胡说大乘是建立在小乘基础上、建立在世间法上,这种知见佛不允许、佛不认可。

任何一位祖师大德讲经,包括菩萨在内,都不能违背经典,要是跟经典所说的内容乃至观念,有所出入,这“观念”就是知见,你都不能去依止。即使他再有修证,你也不必理会他,你依经而修即可。在末法这样做,就能够遇到像《圆觉经》上讲的正知正见的人。

遇到这种人,佛说你应当“尽命供养。”用你的生命来供养,就是“如教修行供养。”要依教奉行。佛说你能遇到这种人,“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遇到他,依照他教你的方式修学,那你这一生要成就无上佛道,这是绝对做得到的。

所以要看他的知见正不正确,就要看他有没有离开“作、止、任、灭”这四种毛病,如果犯了其中的一种,那就都是着相的众生、着相的凡夫,并没有见性、没有成就,都还是住在声闻、缘觉境界。讲住声闻缘觉境界是好听,毕竟还是二乘法。如果再更差一点的,他根本就着在世间境界当中,对于世间放不下、舍不掉,他还告诉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教你世间法做到了,成佛才能圆满,像这种说法完全不对。

如果释迦牟尼佛当年认为在家把世间法做好,佛道就圆满了,那我们今天就不会看到释迦牟尼佛了。世尊他是先放下,出家修行。他出家前,拥有世界上绝对的权利、绝对的财富,拥有当时全印度最美的女人,也就是他的妻子,但是这些他全部都放下了,所有国城、眷属、聚落、珍宝,他都无所着,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他全放下,出家修行,夜睹明星,见性成佛,成就圆满佛道,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境界。

佛在《圆觉经》上告诉我们,在末法选择善知识,就是要选择“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所证妙法要远离“作、止、任、灭”这四种毛病。你能够依照佛教你的条件来拣择善知识,你找到的善知识不会有错,你就“求如是人”─你跟着他学,决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用《圆觉经》这一段经文来说明,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懂得拣择,不要被迷惑了。

「 眼里有佛,
心里有佛 」,
我们如何对对佛像修恭敬?

各位法师、
居士 :

我们在日常生活、
佛法修行中特别要注重的
「 恭敬 」。

在佛法的修行里,

恭敬三宝是一个重要的法门、
重要的德目;

在世俗生活里,
恭敬也是一个重要的修养,

有时候是一种处世之道,
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在世间,
过去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表达对
「 天、地、君、亲、师 」 的敬意,

现在我们对他人表达谦虚、
恭敬,

这都是处世之道。

我们还可以用
「 敬 」
来把握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不要太近,
也不要太远。

关系过于疏远,
固然不好;

但关系过于亲昵,
过于狎近,
就不清凈了,
容易生烦恼。

这时候恭敬就是一个方法,
它会带来一种尺度感。

包括夫妻之间,

必要、
适度的恭敬也很重要。

虽然是一家人,
但是你要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尊重,
尊重对方的隐私,
保护对方的各种权益。

注意,
这其实也是一种敬。

在佛法里面,
皈依了三宝的佛弟子,

特别要修行
「 恭敬三宝 」
这个法门。

我们面对的是住持三宝 ——
佛像,
代表佛;

经书,
代表法;

穿袈裟受戒的出家僧团,
代表僧。

佛教就是要通过
「 恭敬 」 的训练,

帮助我们增长
「 信 」
这种功德。

这个功德在哪里呀?

在我们的心态上。

这个心态不能凭空出现,
它一定需要对境来训练,
住持三宝就是我们六根的对境。

恭敬也是折服我们内心傲慢的一个重要方法。

我们每个众生内心都有傲慢,
要折服傲慢,
就要修恭敬。

修恭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顶礼。

用我们尊贵的头和面去接对方的脚,
在古代印度是一个最高的礼节 ——

头面接足礼,
顶礼。

那麽佛弟子具体应该如何对三宝修恭敬呢?

之前我们介绍了在家设置佛堂的种种注意事项,

以及在家居士如何处理与出家师父之间的关系,

这里面也包含了以佛像、
僧团为对境修恭敬的内容,

今天我们再拓展一下。

以佛像为对境修恭敬

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
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

我们经常会遇到买的香或者某个佛具用品,
它的包装上有佛菩萨的图案;

有些广告上也印有佛像。

这不如法。

你们诸位如果有做产品的,

产品广告、
包装上不要印佛菩萨像。

还有一种现象,
也许是受西方的影响,

有些人喜欢把一截佛头摆在案上,
俨然把佛头当成艺术品。

这不是一个好的缘起。

佛头可以代表佛的思想、
功德,

但是身躯也很重要啊。

所以我不主张摆佛头,
当然更不要供佛头。

过去为甚麽有佛头呢?

据说就是有很多中国古老的佛造像,
被一些文物贩子把佛头敲下来,
卖到国外。

当你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艺术上的时候,
它就不是我们宗教信仰中的一个神圣的对境。

它的神圣性就弱化了,
甚至没有了。

假设我们遇到有佛菩萨像的广告和包装被扔到地上,

要把它捡起来。

所有这些有佛菩萨像的广告纸、
包装纸等等,

特别是破损不能再用的旧的佛像、
佛经,

你可以把它装进家里放佛经的柜子里,
然后放到高且干凈的地方。

最好不要烧它。

按照戒律的要求,
最好是找一个清凈没有人去的地方,

把它掩埋或者存储起来,
保存在那里。

大家可能会问,
那以后怎麽办啊?

你不用管以后,
一切都是无常的,
但是我们现在要用恭敬心处理。

邢台玉泉寺前山坡上有一个很大、
很深的洞,

我请那里负责的师父给这个洞取了一个美名
——
法藏洞。

那麽我们把寺院的,

还有很多人拿来交给我们客堂处理的破损的佛像、
经书等,

都储存在这个洞里。

这样处理是最合适、
最如法的。

假如你生活的周遭有一座山,
或者有某个地方,
很少有人去,
那麽你可以在那里找个洞或挖个洞,

然后把这些破损不能再用的佛像、
经书和有三宝标志的广告、
包装掩埋在那里。

当我们遇到损坏程度不高的木质或石质的佛像,
应该想办法去修补;

遇到本该处于室内的佛像露天,
应该想办法去促成这个佛像能够有殿堂。

那麽诸位在家里设佛堂以后,

在佛像前我们可以供香、
供水、
供花、
供水果、
供七宝。

把鲜花或者食物摆到佛案上之前,
不可以自己先闻或先尝。

比如供花,
自己先使劲闻一下;

供一盒点心,
自己先尝一个,
这都不对,
为甚麽?

因为尽管你说自己尝了很少,
依然相当于拿吃剩的东西去供佛。

供僧也不可以这样,
我们要完整地去供养三宝。

不要你受用过以后,

剩下的再拿去供佛、
供僧,

不要形成这样的缘起。

做佛像、
佛案上的清洁卫生时,

擦佛像、
佛案、
供具的毛巾必须是新的、
专用的。

你不要换下来自己擦脸擦脚的毛巾,
拿去做这里的卫生。

你说我只是洗脸用过,
我的脸很高贵啊,
也不行。

假如你的佛像没有龛,
重要的节日,
你要擦拭一下。

擦佛像的毛巾必须专用,

不要与擦供器、
香案的混用。

寺院的香灯师父也要注意这一点,
一定要分开,
要搞清楚。

在佛像前一定要注意着装。

你就想佛是尊贵的客人,
他在那里,

你当着尊贵的客人,
不会光膀子,
穿裤衩,
随便穿衣服。

要注意着装。

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语言。

比如说在佛像前抽烟、
打麻将,

聊一些世间杂七杂八的贪嗔痴的事。

这都很不合适,
很不恭敬。

之前我讲了,
在佛像前缘起的力量特别强大,

这个强大并不神秘,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
信仰位于顶端。

打个比方,
你在街上碰到一个人,
扇他一嘴巴,
顶多你们打一架,

或者公安局把你抓走拘留几天,
赔对方一百块钱,

然后双方握手言和,
你回家了。

假如你碰到一个国王,
扇他一嘴巴,
结果是甚麽?

有可能脑袋就没了。

这时你还抱冤屈吗,
你看我扇那个人只赔了一百块钱,
怎麽扇这个人就要掉脑袋?

这个对境是不一样的。

我以此来比喻,
在佛像前的一些细节,
大家要重视。

还有,
当天气严寒,
我们在佛像前戴帽子这件事情。

我们万佛楼没有暖气,
我以前不怕冷的时候,
再冷我都是不戴帽子的。

但现在不行了,
现在怕冷了。

我的建议是这样,
如果你特别怕冷,

当你面向佛像问讯、
磕头的时候,

要把帽子摘下来。

当我们东西相向而站念经的时候,
如果确实太冷,
身体也不好,
戴着帽子没关系。

拜忏也是一样的,
这时帽子要摘下来,
算是一个礼貌和恭敬。

因为大家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

当我们见到尊长、
贵客,

要脱帽致敬,
这是一个文化。

也许你们会问了,
佛还会在乎这个啊?

佛一切不在乎,
佛经里讲,
在佛那里,
香的旃檀和臭的牛粪平等。

但是我们怎麽对待,
它自然会有因缘的力量,

对我们自身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慎重。

不同地方的文化会有差异。

比如南传佛教的佛堂里面,
绝对不能穿鞋。

但是汉地这方面的文化、
观念跟东南亚不一样,

也许其中也受了气候、
气温的影响。

在汉地的文化里面,
你光着脚见一位尊贵的客人,
那叫没礼貌。

在东南亚正好相反,
你见到一位受尊敬的人,
要把鞋脱了,
所以他们在佛殿里面一定要光脚。

缅甸有一个佛舍利塔 ——
仰光大金塔,
上到那个塔上,
所有的人全部都要脱鞋光脚。

据说塔上只有一个人没有脱过鞋,
就是当年邓颖超女士去访问,

因为她的身体不好,
塔上地面都是石头,
光着脚她肯定是会生大病的。

在这样重大的外事活动中,
后来对方专门请示缅甸最高僧王,
最后特别允许她穿袜子。

这是个例外。

他们的规矩是这样。

这些规矩,

它是由文化、
民族、
地域的因缘形成的,

我们要尊重。

另外,
如果我们在寺院,
从佛殿的佛像前经过,
比如说我们从这里横着穿过万佛楼去佛学院,

最标准的做法是甚麽呢?

如果万佛楼的门开着,
你能看到佛像,
佛像的目光也能看到你,

当你从那里经过的时候,
自己若无其事就走过去了,

礼貌吗?

不礼貌。

经过那个门口的时候,
你应该转身向上问讯,

然后再继续走,
这是最标准的做法。

当我们进到一个佛殿、
佛堂里面,

我们也要首先向上顶礼三拜、
问讯。

离开的时候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
在我们的各种行为中,

要体现出
「 眼里有佛,
心里有佛 」,

这就是对佛像修恭敬的一个标准。

朋友讲的故事:身价好多个亿的老板,让我明白了富贵背后的秘密

这个事情是从我一个朋友那里听来的。

他曾经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当销售主管,他的老板身价有好多个亿,是个虔诚的佛弟子,热心捐款,每年据说捐善款至少要上千万。

而且会要求并带领公司骨干统一去九华山烧香祈福。

这个老板德行也好,在房地产最低迷的时候,别的房地产公司都在裁员缩减开支的时候,他始终没有开除过一个人,工资也一分都不少。

最困难的时候,他都是这样做,可想而知发达的时候,他对待身边的员工必然是不薄,所以他手下的一帮子铁杆兄弟,都是死心塌地,据说跟着他的十几号骨干,都很多年了。

我相信这样的人,还会继续好下去。



话说朋友从这家房地产公司出来,忽然去了一家公司当了副总经理的角色。

我当时纳闷,后来了解到,原来他的朋友,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总,有一个纺织品的代加工厂,现在的规模有200人不到。

因为手上订单太多,有外资投入,买了一百多亩地,准备建新的厂房扩大规模,到年底大概要600人左右。

因为实在是太忙,就找朋友去帮忙,并且给了股份。朋友一到,那个公司老总就给他配了一辆奥迪加长商务车。

我很纳闷,怎么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朋友告诉我,当年这个老总在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他施予援手,借给那个老总10W块钱,也没有任何要求。

如今老总发达了,基于感恩,也基于对朋友才能的看中,就把他请了过去,给了最优的待遇,一把抓公司的管理。

朋友告诉我,他这个老总朋友,小学文化,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别人没有订单,他就订单多的忙不过来。

朋友说,这个老总,也信佛,喜欢拜菩萨,每年都会捐善款,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就捐了不少,那个时候他也没有发达,但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这两个老总的故事,都是朋友亲口告诉我的,朋友的人性格也很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宁愿自己吃亏。

前几年也过的很不好,因为信任别人,被骗了将近百万,也生了一场大病,但是因为始终善良,始终热心肠,所以亏的那些,老天现在开始给他补回来。

那两个老总的故事和我朋友的故事,让我明白:

1.财布施得富贵,虽然不会马上富贵,但是坚持下去,肯定会富贵。

2.做人要懂得感恩,要厚道,善待他人的人,老天也会善待他。

3. 不要怕吃亏,吃亏多了,老天会看不下去,帮你补回来。

4. 不要光是眼红别人的大富大贵,先看看自己能大富大贵的德行具备了几条!

教你一个发财的办法-宣化上人

你想发财,你就要修财布施,慷慨布施,毫无吝啬地布施。

今天大家都想发财,能发吗?不能。要怎样才能发?佛告诉我们,你想发财,你就要修财布施,慷慨布施,毫无吝啬地布施。

你修布施,出于自己的诚意,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将来你的财富源源而来——不要操心,钱自自然然就来了。

如果你这一世布施,修得很勉强,来生能不能得福报?能得,但是不容易得到,要经过很多周折,很辛苦才能得到。

如果你布施了很多钱,之后又后悔了,想尽方法再把它拿回来,好了,你这一生虽然发大财,但是财发了没几天,它就丢掉了——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中国谚语里面所谓是“量大福大”,这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心量大修小福,你得的福报也大,为什么?跟你心量平等。

得福多少在乎你用心,你的心真诚,你的心量大,你得的福报也大;出钱多的人,如果他心量小,他修再大的福报,他得的果报还是小。

像我们现在印善书,出钱很少的,如果他的心量大,修福不为自己、不为一家,为众生、为佛法,希望这个世间多有一本善书流通,他得的福报反而大。什么原因?他发的是大心。

所以修布施,不是说哪个人出钱多,他就得大福,出钱少他就得小福,没这个道理。我们晓得这个道理,然后才知道自己要怎样修。

就是修供养也是如此,譬如说你要供养法师,请法师到外面菜馆去吃饭。不错,法师接受你供养,你是修了福,但是法师从自己地方辛辛苦苦跑到那个地方去吃一餐饭,将来你得的福报,很辛苦才会得来。

如果你这供养是从家里准备好了,送到法师那个地方去供养他,法师没有受辛苦,将来你得的福报,自自然然得到,不要受一点辛苦。

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发财,的确没有操心,财源滚滚而来,你就晓得他从前是修的什么因;有些人发财,钱赚得好辛苦、好难,这是他前生修布施修得不痛快,就这么回事情。

佛劝我们修布施,欢欢喜喜地布施,痛痛快快地布施,将来这个果报得来就自在,这个事情唯有佛才说得详细、说得圆满, 其他宗教里头都没有讲得这么详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真正的贵人,‮定必‬是个明事理、讲道‮的理‬人,而非一‮地味‬忍让‮迁和‬就。#凹凸世界[超话]#‮日今‬晨读:2023年,谁将‮你是‬命中的贵人.1、指点,但
  • #盗墓笔记[超话]##0305吴邪生日快乐# -———春雷乍响 新岁无邪———- |03.05吴邪生日快乐| · —--惊蛰—- · (p4-9是长图
  • #清肝火# 肝火一烧,百痛难熬!一个古方两味中药,排肝毒,消火气! 今跟大家说“一病”肝火,肝火实“火”之一种,指的是肝亢的病理特征。是因为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
  • 所以,无论怎么样黑,想到作者是那样喜欢花道,喜欢流花,我都非常淡定。井上老师说,他们(灌的各种角色)都是有血有肉,也会吃饭,会上学,睡觉等等。
  • 我是个特别恋旧的人,东西存放的时间无法计算,什么都舍不得扔,连吊牌都会收起来放好的程度。刚刚清东西清出好多「历史文物」 ,有一说一还挺怀念的呢,十年前的电影票、
  • 已经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了,今天要查考研成绩了,不知道为什么紧张也不紧张,可能就查的那一刻会紧张吧,三个数字突然蹦在你眼前,就宣布了你那一年的努力结果。但其实不紧
  • 在网上看到说,普通心理学上写了,人对于时间的知觉取决于此时此刻发生事件的多少,当下经历的事件少的,会觉得时间漫长无聊,而事后回忆起来则是弹指一挥间。果然跟那句
  • 13.苦,是人生常态,每个人都会有一时想要倾诉的欲望,但真正有修养的人,都选择了把苦自己咽下。3.失去的东西就要学着去接受,学着放下,毕竟很多事并不会因为你的悲
  • 很高兴认识你,这句话想和你说一万遍我们各有各的朋友,但很高兴我能成为你的朋友 你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我们有好多好多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兴趣
  • 3、zf厂zf厂也是老牌工厂了,做工细致程度没得说,包括机芯的打磨和配件的选用都是上乘,zf厂劳力士复刻表也是继n厂断供之后才火起来,特别是沿用了c厂圈之后再加
  • 7歳で家督を相続し、立花城の女城主に立花誾千代は、1569年、当時、豊後(ぶんご=大分県)を地盤に九州の大半を制圧した戦国大名・大友宗麟(おおともそうりん)の重
  • 今天是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正月二十四 【每日心语】改变自己,你才有自信,梦想才会慢慢实现,做最好的自己,懒可以毁掉一个人,勤可以激发一个人!慢慢来
  • 去年10月知道你在成都的演唱会,潘老师问我“冲不冲”没迟疑一秒决定必须去,可惜无缘与你更早的相见.年初知道在重庆的日子定了 号召朋友们帮我俩抢票 付款的时候颤
  • 总之感谢主办方感谢各位做物料的老师,我今天真的太开心了……我永远喜欢藤田玲我呜呜呜呜今天这个座位真是服气了,看到スタンド的时候还以为只是和平常一样听歌,进来之后
  • ‼书名:《玄学大佬下山,团宠废柴真千金》‼主角:墨念乔时砚非小说原文:在他沉默的那一秒钟,我的心泛起了一丝丝难受。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中年男人健身日常# 第五十天,自从正月十五和师弟两个人喝了三瓶酒,还有正月十八喝了三两,我就觉得前段时间身体有点喝垮了,修养了几天,然后我妈和亲戚五个人又来了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4️⃣不要断层,不要断层,多捞几个,能捞多少就捞多少,每次屏都断层的太厉害了,求求多点几个[打call][打call][打call]5️⃣新人一律上就行,不要回
  • 还没得等对面回答,小屁屁在马桶上听到了就做不住了:不要不要我不要,我才不要小妹妹哈哈哈拉完给他擦屁屁,边擦边问:你看人家有小妹妹了,以后要跟自己的小妹妹玩,没时
  • 第二季:“少年的肩又扛起了生机与希望”他们“认真对待每一寸土地,才不辜负每一个人的努力!亲爱的芽芽20岁生日快乐 奔二了我的芽芽[泪]新的一岁 希望轩轩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