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 ‖ 依四念处而住

净 慧 赵州茶馆 2022-08-30 06:27 发表于湖北

佛教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次第中,八正道为见道,七觉支为修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为助道,其中四念处是修行的基础。佛陀圆寂时,教诫比丘们要以四依法为基本的生活方式,以四念处为修行的基本法门。佛陀灭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故四念处又名四念住。四念处是南传佛教最基础、最盛行的法门,如同中国的净土法门一样普及。在中国,不论男女老少、信佛不信佛的人,都知道念阿弥陀佛,都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这一佛一菩萨普及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色法与心法

四念处就是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苦、空、无常、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五蕴是四念处的观察对象,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包括了身心组成的基本要素,概括来说,有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物质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法。五蕴是开“心”合“色”,把六根、六尘合为一个“色”法,把一个“心”法开为受、想、行、识四法。有一部分众生在物质方面的迷惑少,在精神方面的迷惑多,佛陀为此类众生说此五蕴法门。五蕴又称五阴、五众,阴、众、蕴都以积聚为义。

色是物质元素,受、想、行、识都是精神元素,识是主体,受、想、行是主体的思维活动,由受、想、行构成了识对外在物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的认识。色以质碍为义,物质都有实体,都有质碍;受以领纳为义,即领取接纳外在的第一感觉;取相为想,想以构造为义,得到一个感受后就要进行分别、构想如何处理它;行以造作为义,对感受的事物分别构想后,要继续运作,与外界物质和内在认识保持联系;识以了别为义,即通过色法与受、想、行的思维活动完成了认识过程,得到一个印象,众生从“识”开始起了分别,形成妄念。

念者,以守境为念,能够把所接受的外在对象,毫不转移地守住,这就是四祖所讲的“守一不移”。“一”是境,是一个对象,就是我们数呼吸的数,数就是境,我们数呼吸就是要把意念放在数字上,这就叫守境,就是念。身、受、心、法都是产生“念”的处所,所以称为处,主观与客观合起来就叫“念处”。修行四念处就是要观察身、受、心、法的虚伪性和不实在性,使心能安住其中,产生禅定。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破除世间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见。迷惑的众生认为身体是清净的,值得爱乐和珍惜;认为所接触的外在环境是快乐的;认为自心是常住不变的;认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有“我”的。“观身不净”就是破除“净”的颠倒见;“观受是苦”就是破除“乐”的颠倒见;“观心无常”就是破除“常”的颠倒见;“观法无我”就是破除“我”的颠倒见。四念处的修行过程是有漏法,修行证道了,四念处就是无漏法。不仅四念处如此,我们所修的一切法门,其发心是无漏的,但修行的过程属于有漏法,从证道的那一刻起,就进入到无漏的境界。

从四念处着力

“观身不净”。主要从五个方面观察不净。第一,种子不净。过去的烦恼业是轮回的种子,父精母血结合成胚胎,形成五蕴,所以是种子不净。第二,住处不净。胎儿处在母腹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故为住处不净,此二种主要是指胎儿在母腹中形成的过程。第三,自体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由三十六物组成,如皮、毛、筋、骨、血、肉等,如果一层层地解剖开来都是染污不净,令人害怕。不过众生迷惑于外相,觉得人体长得有模有样,男以女为色,女以男为色,产生淫欲贪著。第四,自相不净。人体有九孔常流不净,一口、两眼、两鼻、两耳、大小便道,都是人的呼吸、排泄系统,时刻都有肮脏不净的排泄物流出,即九孔常流不净。第五,毕竟不净。身为不坚之物,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干净,人死后身体更加不净。印度人死后,尸体被扔到尸陀林里,当作鸟兽的食物。尸体被虫食后就成为粪便,被火焚烧就成为灰炭,埋在地下就成为泥土。“观身不净”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来观察自身,知道我们所执著的身体是一个不净之物,就会发起修不净观的追求和欲乐。佛陀教导比丘修行有二甘露门,一个是安那般那,即息道观,另一个是不净观,由此二法可以进入涅槃之门,故称为甘露之门。

“观受是苦”。“受”属于精神方面,内心与外境的接触就产生感受。接触外界事物的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如喝一杯水,口渴时喝水的感觉就是乐受,喝美味饮料的感觉就是乐受,喝苦涩饮料的感受就是苦受,喝一般的水就是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受亦称为舍受,即对这件事既不起贪心,也不起嗔心,处于一种不可定位的中庸状态,一杯水可喝可不喝,就是一种中庸的感受。苦有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苦就是苦上加苦,是由逆境而生的苦,身心本来就苦不堪言,再加上不顺的环境,如刀杖牢狱,使得身心更加苦恼,称之为苦苦。坏苦就是快乐变化之苦,是从顺境而生的苦,顺利的环境不会天天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时觉得快乐,但快乐很快就会结束,快乐的结束就是坏苦。行苦就是五蕴运行之苦,内心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一个主意还没有想好,环境就发生了变化,等再想一个主意,环境又发生了变化,思想总也赶不上环境的变化,赶不上因缘的迁流,这就是行苦。此外还有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八苦。

我们人生所面对的无非是一个“苦”字,四圣谛中第一个真理就是“苦谛”,这是千古以来谁也无法否认的,这是佛陀对我们现实生活非常深切明了的总结。苦不分贫富贵贱,对于所有的众生来说都是平等的,穷人有苦苦,富人有坏苦,思虑过多、执著太深的人,在环境瞬息变化中会产生种种的焦虑和痛苦,那就是行苦。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总处在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变化之中。生就是一个念头的生起;住就是念头的相对稳定;异就是变化迁流,在感觉到稳定的时候,已经在迁流,已经在变化;灭就是消失,消失并不是某件事没有了,而是由这件事的消失引出了下件事。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会多一法,也不会少一法,物质是存在的,只不过处在无常变化当中。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不是在消失,而是在相互转换位置。我们平常人认为心是常住不变的,但实际上心在不停地四相迁流,所以心是无常的。

无常有三种。第一是生死无常,也叫分段无常。我们凡夫的生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起变化,一个阶段就是一期的生命。一期的生命可以是十年二十年,也可以是一百年。分段时间最长的是(黄梅)老祖,活了一千零七十二年,但这个分段之身毕竟还是要消亡的,世间的一切都处在迁流变化之中。第二是念无常。我们的心念也是在刹那之间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找不到一个稳定的环节,生不是稳定的,住不是稳定的,异、灭更不是稳定的,念念都在生、住、异、灭,迁流变化,相续不断。第三就是自性无常。一切有为法本性无常,没有一件事可以留得住,一切的法就像大江的流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夫子在岸边看到大江的流水奔腾不息,感叹人生如同流水一般浪涌波腾。哲人们能洞察到事物的无常,只有我们这些痴迷的众生才觉得有常法可得,“我”是真常。

“观法无我”。“无我”包括“众生无我”和“法无我”。“众生无我”即人无“我”,“法无我”就是在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个主宰者。“我”有主宰、自在、自由三义。“‘我’要如何如何”,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的“自在”已经没有了,你的“自由”也没有了,你的“主宰”已经不存在了。人的观点永远落后于客观形势,一切事物都在急剧地生灭变化,永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佛陀告诉我们要用无住的智慧来观察迁流不息的万事万物,我们才能在变化中找到“变者不变”的那个东西,能明白这件事物,我们的痛苦就结束了。

我们出家人特别要以四念处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既要保护身体的健康,也不要过分用心保养,经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每天都以此为寄托,以此为住处,以此为修行的法门,我们就心有所住,心有所安,心有所归。

(注:本文选自《紫云禅话》,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第二十四章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原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您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为了无上正等正觉,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是无所得的,是这样吗? 世尊说:确实是这样,就像你所说的,须菩提,我虽然已经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我确实没有得到一点点微少的法,一法也没有得到,只是断尽了一切无明。只有无法可得,才能成为无上正等正觉,然也只是在名义上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果位也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这样的结论,如果不是佛亲口所说的,众生就会满腹狐疑不信,甚至要毁谤。因为众生都是认为,佛既然是已经成佛了,一定是得到了无量无边无数之多的法,才能成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得到了,才能成佛,否则就不能成佛。即使成为菩萨,也是得到了很多的法,才能成为菩萨,否则就是凡夫。即使是凡夫,也是不断地在得失之间摇摆,非是一法都不得。

众生知佛、知菩萨、知自己都是在哪些方面有所得呢?当然众生都是在相上知道佛有所得,知道菩萨们有所得,知道凡夫众生的得与失。那么众生知道成佛了在相上都得到了什么法呢?首先从佛的色身上看,成佛时,佛得到了圆满的报身、应身和无量无数的化身,得到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妙相身,因而,佛才能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而为众生说法。

在国土上,佛得到了无数清净庄严的胜妙佛国土,并且有无量无边之多的弟子随从修学。佛三大无量劫的辛苦修行,修得了无量三昧,获得了无量的神通道力,能降伏所有的天魔外道。最主要的是,佛得到了一切种智,获得了最胜妙的大智慧,世出世间法,无一法而不了知,因此而能随自意随时为众生讲述三藏十二部经典,讲述出全部佛法。

佛所得到的这些法和功德,都是最粗略而说,细说百大劫也说不尽。然而,这些功德,这些法,佛在当凡夫时,并不具备,都是从凡夫位时开始起修,一点一滴地逐渐获得的。那就是说,佛得的这些法和功德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不具足到圆满具足。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这些法,从无到有,是生;生则不是本来而有,不是本来而有,就是幻化的,幻化则不实。既然是幻化不实,那么就不能真实得到。就像火炉得冰,了不可得;就像虚空中花,了不可得;就像夏日阳炎,了不可得;就像梦中物,了不可得;就像石女之子,了不可得;就像水中泡沫,了不可得……

这些法相,在相上都可了知到,都有相貌。但是这些相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是从佛的实相心无垢识当中而来,都由无垢识所变现和幻化出来的。佛三大无量劫的修行,其功德一点一滴地都存在佛的因地心如来藏当中,毫无遗漏,无量功德都作为种子存下来了。因缘成熟时,其果报就会不断地显现出来,显现出来的都是相,由如来藏变现出来,那么这些相就都是虚妄的、生灭的、幻化的,不是实法。实法只有一个如来藏,不生不灭,或者叫作佛的无垢识,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其余一切,都不真,都由真所幻化和显现。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虚妄的法相,是由谁得呢?我们来看看,佛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佛也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佛身也为四大合成,虽然有无量相好,也是无觉无知,缘尽,四大散坏,色身即消失。色身自身尚且不自在,况能从外得法,且也不是心,如何能得法?佛心有八:大圆镜智(第八识)、平等性智(第七识)、妙观察智(第六识)、成所作智(前五识)。佛的大圆镜智第八识,是一个无所得的心,一切法都不得,因为自身本自具足一切法,丝毫不欠少什么,一切法都是由自身所生出,都由自身而来,那祂就不会自己再得自己;而且本来也都是属于自己的,还得个什么呢?

佛的七识心,虽然是有所得的心,然而佛的七识心已经达到纯无为了,内心已经空空净净,不会再贪得任何一个法,也不觉自心有所得什么法。况且,佛的七识心,虽然已转换成智,种子彻底清净,没有一丝无明,但是,也仍然是由佛的无垢识,流注识种子而生成,因此是虚幻的,有生灭性;有生灭,那就是不自在法。那么七识自身尚且不自在不可得,况且还能得其他的法。佛的七识心,如果认为有法可得,心就不空净,心不空净,还不能成佛,因此佛的七识心也不得一切法。

佛虽然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了无量殊胜的妙法,于法,也实在是无所得的。对于成就佛道这一法,中间过程以及结果,都是由佛的如来藏无垢识来圆满成就一切法,每一法都是由如来藏无垢识配合七识所幻现出来的,都由如来藏无垢识所成就,都是如来藏性,本非实有。所以就把成就佛道这一法,取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一个名字,实质是无垢识所幻化的。

总而言之,佛是因为无所得而成佛,一法也不得才能成佛,如果认为有一法可得就不能成佛。为什么这样说呢?佛是以大智慧无上智慧而成佛的,佛的智慧是如何得到的呢?佛从凡夫起修,经过三大阿僧祇劫,逐渐的破尽了所有的无明,每破除一种无明,就显示出一种明,心地的黑暗消失一部分,就出现一部分光明,这光明就是智慧。所有的无明灭尽,一切种智就出现,所以佛的无上智慧无等等智慧,不是获得的,也不是得到的,是灭尽无明显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成佛不是得到了什么法,而是一法也不得,去除了所有的遮障,心地光明就自然的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学佛修行,目的就是要破除无明,而不是非要得到什么,有所得的心,就是无明,就是遮障,智慧不会出现。


在广东有着很深厚的祠堂文化,祠堂是一个脉系的传承,也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如今广东还有许多现存百年的祠堂。众多家族子嗣可以由此知道祖宗多年前的丰功伟绩,比如梅州廖家祠堂甚至供奉着周朝的祖先。后人至此无不心有触动 ​​​,祠堂的存在给了我们归宿感,给了我们团结力,如一棵大树种子随风飘散到各地随着年月增长生根发芽壮大,根却牢固的立在发源地给子孙做风向标!两两相望,古今守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网遭人破坏,又是网络黑客干的好事。电网遭人破坏,又是网络黑客干的好事。
  •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众人平庸,你是人间星光。
  • 蜜谷果茶里最喜欢桃桃西柚啦,我朋友最喜欢红石榴白葡萄,这两个味道都好好喝啊,有计划打算囤点儿在家了 2021.7.20是我和很好的朋友认识的1000天,是个值
  • 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
  • 。最后是自己打车回家 快到家了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家里停电。
  • 我们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也许,自己不喜欢的人并没有犯什么错,也没怎么招你惹你,可你就是不喜欢。毕竟,我们也有不喜欢的人啊。
  • 据了解,此次救援队伍中的12名心安救援队员是该支救援队第二批奔赴救灾一线的,该支救援队第一批队伍的31人已于21日早上9点出发,22日凌晨已经在省委党校和省妇幼
  • 赞赞啵啵他们追逐梦想闪闪发光,同样我相信在我的青春里,我也能闪闪发光。坐在“Le Grill”的露台上,地中海的微风轻拂海浪,鲜嫩的烧烤搭配来自百年酒窖的红
  • 听说他家还有其他口味的,像橙汁、苹果汁、桃汁、葡萄汁、血橙果汁100%,这个夏天冰箱交给他了!甜而不腻,只是吃完牙疼,2.当地阿拉伯甜品,依然甜的牙疼,每到开斋
  • 研究发现超过30%的用户(30%的美国,34%的英国,31%的德国)每天都在使用语音助手,超过20%的人每天都在多次使用语音助手。研究关键发现:1、31%的人每
  • 苦难不值得歌颂,但是苦难打不倒的人,会越来越闪亮。但是我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办法对于美好、吸引人的性格、品质、样貌无动于衷,如果一个人三样都占了,我无动于衷,
  • ​​​​ᴬˡᵗʰᵒᵘᵍʰ ᵃ ᵖᵉʳˢᵒⁿ ⁱˢ ᶠʳᵉᵉ, ᵇᵘᵗ ᴵ ˡᵒᵒᵏ ᶠᵒʳʷᵃʳᵈ ᵗᵒ ʸᵒᵘʳ ᵉˣⁱˢᵗᵉⁿᶜᵉ.虽然一个人自由自在,但
  • 泸州老窖泸州贡 江湖人称“小熊猫酒”原型就是泸州老窖认领的熊猫贡贡 是保护大熊猫的爱心公益酒❤️ 包装颜值高,入口顺滑香醇收藏送礼自饮都是绝佳选择哟粉卡低至5.
  • 我只记得湍急的水快淹到我腰的时候,一步踩空了一个台阶,拖鞋瞬间从我脚上消失,人也站不稳了,那时候慌到来不及想任何事,只觉得这下完蛋了,然后有位大哥帮助了我,问我
  • 2021.3.18零极限摘抄 修蓝博士:真正阻碍财富靠近你的是什么?”————修·蓝博士指出:“宇宙奖励了你的慷慨。
  • 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十六阿罗汉)之五:因揭陀尊者《十六罗汉》罗汉,阿罗汉的简
  •   随后,记者联系了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九原区交警大队宣传中队邬队长,邬队长称该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他们也知道,确实有安全隐患,他们已经将情况反映到了支
  • 【受水害影响,7月23日至29日部分旅客列车停运】#旅客列车# 1.7月24日南宁开Z336/7次,7月23、24、25日包头开Z338/5次停运。2.7月2
  • 三、保持浪漫,利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提醒你的伴侣他让你感觉多么的特别,一张你唱的歌曲的刻录CD,一本你们旅行照片册,自制的曲奇饼干,我对你说我爱你的小视频,精心安
  • ——失望是一天天积累的,离开是很长的决定……#情感语录#孙俪主演的《安家》收视率比较高,这也是她最近几年第1次接触现代都市剧,这部作品的口碑相当好,剧中很多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