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

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离开释迦国,佛陀进入了北部的憍萨罗。他有一百二十名比丘同行,其中包括很多贵族背景的年轻人。他们在末罗族的阿奴毗耶城附近一个园林歇息。与佛陀伴行的,有舍利弗尊者、迦鹿荼离、难陀和学僧罗睺罗。
佛陀离开迦毗罗卫国不到一个月,释迦族一富有人家的两个儿子都欲受戒为比丘。他们名叫摩男拘利和阿耨楼陀。他们拥有三大豪宅,供三个季节之用。最初是摩男拘利希望追随几个比丘朋友出家为僧,但当他知道弟弟阿耨楼陀也有此意,便改变初衷。因为摩男拘利家里只有两个儿子,他认为全去出家有点不对。于是,他便宁愿弟弟得偿所愿,让他去向母亲请准。
但当阿耨楼陀禀请母亲时,他母亲大力反对:“我一生中的快乐就在儿子身上。我绝对不能忍受你出家。”
阿耨楼陀提醒母亲当时出家的贵族大有人在。他又告诉母亲,修行不只能令出家的人平和快乐,更可使家庭社会都融洽。因为阿耨楼陀曾在尼拘律园参加过多次佛陀的法会,所以他能言善辩地给母亲解说。最后,他的母亲说:“很好,我就让你去吧。但有一个条件你要先做到,那就是要你的好朋友巴帝耶也同意跟你一起当比丘。”
他母亲十分肯定巴帝耶是不会愿意当比丘的。他在朝廷里任职高位,他的权位和名望都是一般人很难舍弃的,更何况是为了过那种清贫的比丘生涯。但阿耨楼陀绝没有浪费时间,他立刻去找他的好朋友。巴帝耶是北方数个省份的总督,有很多军队在他统领之下,他自己的府邸也守卫森严,他的办公总部更是不断有重要人物进出。
巴帝耶以阿耨楼陀为贵宾接待。
阿耨楼陀告诉他说:“我想出家追随佛陀为比丘,但你却是我不能这样做的原因。”
巴帝耶大笑起来,“你在说什么?我哪有阻止你当比丘?如果我可以的话,我只会尽量成全你。”
阿耨楼陀于是申明他的处境。最后,他说:“你刚才说你愿意成全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你也当比丘去。”巴帝耶觉得被难倒了。他并非对佛陀醒觉之道不动心,其实他早已对比丘的生活有些向往,只是暂时没有可能罢了。他答道:“七年后,我便会当比丘,你等着吧。”
“七年的时间太长了。都不知我那时还活着没有。”
巴帝耶又大声笑起来,“你为何这样悲观?好吧,就给我三年,那时我一定会去当比丘。”
“就是三年时间都太难耐了。”
“好吧,那七个月吧。我需要时间安排家里的一切,又要找人代替我处理政务。”
“为何一个准备出家的人,需要那么多时间打点一切呢?一个比丘应该可以随时放下一切去修行自由解脱之道。等得越久便越容易使自己改变主意。”
“好了,好了,我的朋友。给我七天再与你出家吧。”
阿耨楼陀喜出望外地回家告诉母亲。她做梦也想不到巴帝耶总督竟然这么容易放弃自己的权势高位。她突然感到解脱之道的力量,较以前更能够接受儿子出家。
阿耨楼陀更怂恿他的几个好朋友加入他的行列。他们是薄功、金毗罗、提婆达多和阿难陀。他们全都是王族血统的公子。他们约好一天在提婆达多的家里集合,出发寻找佛陀。除了阿难陀是十八岁之外,他们全都已届成年。但阿难陀早已获得父亲的允许,让他跟随兄长提婆达多。他们六人乘坐马车来到近憍萨罗的边境,因为他们听说佛陀正在阿奴毗耶附近。
阿耨楼陀提议大家在过境前把身上的饰物全部脱下来。他们将项链、戒指、手环等全裹在一件斗篷内,并同意找个穷苦人送给他。他们留意到路旁有间小型理发店,由一个与他们年纪相若的男子掌管着。他虽然衣着简陋,但样貌端好。阿耨楼陀便进去请教他的名字。
那年轻理发师答道:“优婆离。”
阿耨楼陀问优婆离可否指引他们越过边境。优婆离很乐意亲自带领他们。分手时,他们把所有的珠宝都送给他。阿耨楼陀说道:“优婆离,我们欲追随佛陀为比丘。这些珠宝对我们没用了。我们想把它送给你。这些应该足够让你下半生过得安枕无忧。”
几位公子与优婆离道别后,便越过了边境。当这个年轻理发匠把包裹打开,他被闪闪生光的宝石吓倒了。他来自社会的最低阶层,从来都没拥有过一两黄金或一枚小小的戒指。现在他眼前却是整包的珠宝。但他并不觉得高兴,反而感到慌张起来。他双手紧抱这包宝石。他一向以来的安全感全然消失了,他知道有很多人是会为得到这些东西而动杀机的。
优婆离细心反省。那些王族公子都宁舍名位财富以能成为比丘,他们肯定是明白到名位财富所带来的只是危险与负担。一念间,他也想放下这包珠宝,跟着这些公子去寻找真正的平和、喜悦与解脱。再没有丝毫考虑,他便将包裹挂到树枝上,由得第一个路过的人拿去。他自己越过边界,很快便赶上几位王孙公子。
看见优婆离从后走上来,提婆达多很奇怪地问道:“优婆离,你为何跟上来?我们给你的珠宝在哪里?”
优婆离喘着气,解释说他已把珠宝留给第一个过路人,并表示他对财物不感兴趣,因而希望加入他们的行列,在佛陀的教导下成为比丘。
提婆达多笑起来,“你想成为比丘?但你只是……”
阿耨楼陀把提婆达多的话打断,“很好!很好!我们很高兴你的加入。佛陀一向的教导是僧伽如大海,比丘则是所有流入大海而与之合一的河川。虽然我们出自不同的阶级,但加入僧团后,我们便是没有任何界限划分的兄弟了。”
巴帝耶伸手与优婆离握手。他自我介绍为释迦国北部前总督,又把其他的公子介绍给优婆离认识。他们互相行过见面礼,便七个人一起继续行程。
他们第二天便到达阿奴毗耶,又获悉佛陀正住在城东北两里外一个森林。于是他们直往森林拜会佛陀。巴帝耶做众人的代表,向佛陀道明来意。佛陀首肯接纳他们为比丘。巴帝耶还表示:“我们希望你可以先替优婆离剃度,好让我们先礼他为师兄,以铲除我们之间的所有虚慢和芥蒂。”
佛陀也就先替优婆离授戒。因为阿难陀还只有十八岁,他便只好被授初学僧戒,待他满二十岁再受具足戒。现在,除了罗睺罗,僧团里最年轻的比丘就是阿难陀了。罗睺罗当然十分高兴见到阿难陀。
受戒后仅三天,他们便随佛陀和众比丘前往毗舍离。他们在那里的摩诃婆提园林住了三天。跟着,他们行了十日才到达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迦叶、目犍连和憍陈如三位尊者与竹林精舍的六百比丘都很高兴再见到佛陀。频婆娑罗王知道佛陀已回来,更立刻前来造访。竹林精舍的气氛充满欢乐。雨季快将来临,憍陈如和迦叶尊者都已做好安居的准备。这是佛陀证道后的第三次安居。第一次是在鹿野苑,第二次在竹林精舍。
巴帝耶在从政之前,曾经全心全意地研究精神生活的学问。现在来到竹林精舍,在迦叶的教导下,他精进专注地修行,把全部时间都用于禅修。他宁可睡在树底而不睡在房子里。一晚,他在树下禅坐时,亲身体验到从未经验过的大喜悦。他不期然地高声赞叹:“啊,喜乐!啊,喜乐!”
一个在附近的比丘听到他的高叫,便于翌日早晨报告佛陀,“世尊,我昨晚禅坐时,听到巴帝耶比丘高呼‘啊,喜乐!啊,喜乐!’他有可能仍然记挂着他昔日的名位财富,所以我向你报告。”
佛陀只是点头。
午食之后,佛陀作了开示。接着,他请巴帝耶出来,在僧众和在家众前问他:“巴帝耶,你昨晚深夜禅坐时,是否高呼‘啊,喜乐!啊,喜乐!’?”
巴帝耶合掌答道:“师父,我昨夜的确有这样高声呼唤。”
“你可以告诉我们你的原因吗?”
“世尊,昔日我为总督,生活在名利权势之中。我到哪里都有四个士兵保护左右,我的府中日夜有守卫巡逻,但我始终未有一刻觉得安全,我时刻都感到担忧和畏惧。现在却不同了。我可以自由地在森林里坐卧,而全无一点恐惧。相反,我只觉轻松平和,并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师父,过了比丘的生活,使我再不觉得有任何放不下的人和物,这给我带来无限的喜乐和满足。我现在就像森林里自由奔放的一只鹿。昨晚在禅坐时,这种体悟使我高呼‘啊,喜乐!啊,喜乐!’请原谅我给你和众比丘的骚扰。”
佛陀在众人之前称赞巴帝耶:“这好极了,巴帝耶。你已在自足和断执的修行上跨了一大步。你所感受到的安乐,是诸天人神都向往的。”
在安居期间,佛陀给很多新比丘授戒,其中包括一个很有天分的青年。他名叫摩诃迦叶。摩诃迦叶是摩揭陀首富的儿子,他父亲的财富仅次于国库。摩诃迦叶的妻子是来自毗舍离的迦毗罗梨,他们结婚十二年,两人都很渴望追随精神之道。
一天清早,摩诃迦叶比他的妻子早起。忽然,他看见一条毒蛇正从他妻子垂在床边的手旁爬过。摩诃迦叶连呼吸也不敢,唯恐惊吓到蛇。那毒蛇不久才慢慢绕过迦毗罗梨的手,爬出房间。这时,摩诃迦叶才叫醒他的妻子,告诉她刚才的情形。他们一起反省到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迦毗罗梨鼓励摩诃迦叶尽快找位名师学道。他曾听过佛陀的名字,于是便立刻前往竹林精舍。他一见到佛陀便知道他是一位真理的导师。佛陀也很容易便看出摩诃迦叶是个具备异常深度的人,因此给他授戒为比丘。摩诃迦叶告诉佛陀他的妻子也有意出家修道,但佛陀给他的答复是女众出家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她要耐心等待,日后有机会再加入僧团。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青春的旋律在画中回响,奋斗的脚步不曾停歇,挑战与机遇并存,勇敢前行,无畏无惧。梦想是心中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拼搏是生命的赞歌,奏响青春的乐章。
  • faultless这个牌子我之前一直买,特别好用,主要成分是淀粉和水,只需要喷在帽子上自然晾干,帽子就会变的比较硬挺有型。当然了,上浆剂主流用法是用在熨烫男士衬
  • 年龄的增长会让人的心态越发成熟,但如果你以这种形象出门,想必身边的人也不愿多看你几眼,即便是丈夫和孩子,也会觉得你邋里邋遢,没有面子。6、总是喜欢炫耀每个人都有
  • #金泽亚美# 昨日のお話 2024.06.03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金澤亜美です 昨日はブログあげられなくてすみません、(_ _) 昨日は個別握手
  • 一直以来,我都当你是我的知己朋友,拿起你的相,对着它说出自己的心事,但这样你又怎能听到我的说话呢,现在不需要了,希望你细心听我诉说啊!听到一些同学说,你的父亲也
  • ”  裴知景眸中难得闪过一瞬的愧色,语气却又理所应当:“你是我的夫人,你犯下的过错自然由我来弥补。”  裴君牧眸中难得闪过一瞬的愧色,语气却又理所应当:“你是我
  • 你不行;威胁:喝不了下次别喝,以后都不跟你喝了;道德绑架:我是为了和你喝酒才专门回来的;苦情牌:早知道我就在兴乐坊里调俩凉菜自己喝了;抱怨:怎么就这个水平;重开
  • 可爱炸了的微信昵称 1.又困ˡᵃ 2.荷雾ᰔᩚ 3.小乖ღ³. 4.我脸¹点也不圆 5.N̶o̶ o̶n̶e̶ b̶u̶t̶ y̶o̶u̶ 6.荔枝ღ³ 7.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你是全世界最独一无二的刘宇宁 所以你是我全部的依赖,是我全部的喜欢。ʚ❤️ɞ @摩登兄弟刘宇宁 [
  •   裴济源扬起下巴,“是七王爷又能如何,这件事情就算到了皇上面前,我们裴家也绝对不会心虚。  裴济源冷哼,“七王爷还真是巧舌如簧,我妹妹从小知书达理,如果不是有
  • 哥们儿,你们这个出道策划开始的时间不就是蝴蝶效应的时候?:好的,啊不是,其实他怎么样我都完美吧:他不管怎么样我都能走完美,除非他后面两个(得偿所愿)出俩#翔霖#
  • ​感情的世界也是如此,明天和意外谁也无法知道哪个先来临,谁也无法知道一个转身就是阴阳两隔,再也无法看见你美丽的笑容,再也无法与你诉说心肠。​诗人的妻子过早的离开
  • 绮贞,每当听起妳的歌,我不知道要如何称呼在被妳声音包围时,那停留在我身上的某种既温柔又无情的东西,他们似乎是透明又简单的贫穷,在此刻穿过耳机,连结两个人最温柔的
  • 小时候没看懂,现在再重温,没办法不热泪盈眶了)情深深雨蒙蒙世界只在你眼中相逢不晚为何匆匆山山水水几万重一曲高歌千行泪情在回肠荡气中情深深雨蒙蒙天也无尽地无穷高楼
  • )#火灵儿[超话]#[鲜花]#名动三千洲,火桑花依旧# [给你小心心]#火桑神女火灵儿# 石昊带着火灵儿在一些名山大川游历,这不是单纯的观景,还是在悟道。#火灵
  • 能在釜山和大家一起玩 真的很开心今天也非常感谢大家 Bill Night✨月酱个人ig/蓝鸟:talways_tari〖暂停更新ing〗❄️月酱个人油管频道:T
  • 于是我给她说,我现在在哪儿都被说成潮汕小媳妇那一挂了,每个都这么问[允悲][允悲][允悲]聊着聊着,问她小区里有没有认识会古琴的客户,我想请个老师。工作我回答的
  • 十二星座转赞后,一周好事会扑向你: ​ ​​​#感情复合挽回,和合术,和合法事##看八字[超话]# 白羊(中头奖、发横财,桃花大波降临,爱情事业双丰收) 金牛(
  • 今天是端午,我去洗漱的时候被镜子里的“我”猛的吓了一跳,但我死死的捂住了嘴巴,我清晰的记得规则里有一条是不可以吵到家人。晚上的时候总会有“人”进入到我的房间里,
  • #每日一善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车站工作人员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舒适、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