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一日禅】

佛门兴衰,全在于此 !

勤学经律论、三藏圣教
寻求了生脱死的途径和方法

世上军令严肃,令行如山倒,谁也不能违他。佛所说法,亦如军令一般。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决不能丝毫违犯。前几天说的布萨时上座对沙弥说:“汝等各净身口意,勤学经律论,谨慎莫放逸。”既已出家,就要痛念生死,如救头燃,怎敢放逸呢?

勤学经律论、三藏圣教,寻求了生脱死的途径和方法。经律论名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义也。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故三藏亦即三学。梵语“素旦缆藏”,或曰“修多罗藏”,译曰綖,谓佛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缦也。又译曰“经”,经者具常、法二义,且经之持纬,恰具綖义。梵语“毗奈耶藏”,或曰“毗尼藏”,译曰“灭”,谓灭三业过非也。梵语“阿毗达摩藏”,旧作“阿毗昙藏”,译曰“对法”,以对观真理之胜智而名。又译无比法,谓胜智无比也。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性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

既受三坛大戒者,便是大丈夫和菩萨,又发了菩提心,就要做大丈夫和菩萨的事。梵语菩提,此译为道,道者是心是理。心之妙理,体同虚空,遍三界十方,包罗万象。发如是菩提心,就是菩萨大丈夫,诸佛慈悲说三乘法,重重指明。就戒律言,佛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可见学戒守戒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

《梵网》律有十重四十八轻,犯十重是波罗夷罪。波罗夷此译为弃,或曰退没,或曰不共住,或曰堕不如意处,或曰断头、无余、他胜等,是戒律中最严重之罪也。律中有开有遮,小乘与大乘不同。开者许之义,遮者止之义,许作曰开,禁作曰遮。开要看时节因缘,是额外方便,没有因缘是不开的。遮则一遮永遮。小乘与大乘有很多相反的,小乘持即大乘犯,大乘持即小乘犯。其详细条章,可看《毗尼止持作持》等书。

具足戒中,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分为五篇。一曰波罗夷罪,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不能复生,不复得为比丘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曰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僧者僧伽之略,残为婆尸沙之译,谓比丘犯此戒,殆濒于死,仅有残余之命,因此而向于僧众忏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此篇比丘有十三戒,比丘尼有十七戒;三曰波逸提罪,译曰堕,谓堕地狱也。此篇比丘有一百二十四戒,比丘尼有二百零八戒;四曰提舍尼罪,具云波罗提舍,译曰向彼悔,向他比丘忏悔罪便得灭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五曰突吉罗罪,译曰恶作,其罪轻。此篇比丘有百众学法,另有二不定法、七灭诤法,共一百九戒。比丘尼有百众学法,七灭诤法。比丘除在三际四威仪中严守二百五十戒,成三千威仪外,还要在二六时中遵照毗尼日用,持诵五十三咒,如是降伏其心,制身不行。

又有三聚圆戒之说,每一戒皆具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之三聚也。如不杀生一戒,即具三聚者,谓离杀生之恶,是摄律仪,为长慈悲心是摄善法,为保护众生是摄众生。《楞严经》云:“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是真脱,不酬还宿债,不游三界。”小乘有因缘可吃牛奶,菩萨吃不得,丝绵救毳等亦然。这是小乘大乘开遮持犯的不同,又比丘不拿银钱,不存一米,不吃隔宿饮食,当天化饭吃不完的不留,菩萨开了拿银钱不犯。酒是五根本戒之遮重戒,大乘小乘不准开,惟大病非酒不治者,白众后可用。戒律开遮因缘微细,要深入研究才能明白。

佛门兴衰,由于有戒无戒,犯戒比丘,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所以佛将入灭说《涅槃经》,叫末世比丘以戒为师,则佛法久住。佛又说四依法,一、粪扫衣;二、常乞食;三、树下坐;四、腐烂药。此四种法是入道之缘,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名行四依,又名四圣种。此法能入圣道,为圣之种。粪扫衣又名衲衣,凡火烧、牛嚼、鼠咬、死人衣、月水衣,为人所弃,与拾粪之秽物同者。比丘拾之,浣洗缝治为衣曰粪扫衣。又补衲粪扫之衣片而着用之,故曰衲衣。比丘着此粪扫衣,不更用檀越布施之衣,在于离贪着也。乞食,梵语分卫。《十二头陀经》曰:“食有三种,一受请食,二众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诸漏因缘,所以者何?受请食者,若得请,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请,则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贪忧法,则能障道。若僧食者,当随众法,请主事人,料理僧事,心则散乱,如废行道,有如是恼乱因缘,应受乞食法。”树下坐,不住房屋,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也。腐烂药者,比丘有病不请医,不吃新药,人拾别人所弃之腐烂来吃,病医得好不好,听其自然。今世比丘,谁能守之?一有疾病,中医西医,特效药、滋补品都来了,四依法久无人行了。

梵语比丘,此云除饿,又云乞士、破恶、怖魔。比丘为世福田,人若供一饭、闻一法,能除一切饥饿之灾,故曰除馑。云乞士者,上从如来乞法以长慧,下就俗人乞食以滋身,故名乞士。乞法谓乞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之法也。破恶是把身口意所造十恶业破除之,转为十善业也。怖魔谓比丘出家,脱离魔眷,魔震动惊剧也。我们既成了比丘,谁能名符其实为真比丘呢?既出家为了生死,就要依法行持,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不要留恋世上的贪嗔痴爱,不要人我是非,好吃懒做。

文本来源于《虚云和尚全集于云居山开示》 •随喜分享• https://t.cn/R2Wx1Aq

法音 ‖ 依四念处而住

净 慧 赵州茶馆 2022-08-30 06:27 发表于湖北

佛教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次第中,八正道为见道,七觉支为修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为助道,其中四念处是修行的基础。佛陀圆寂时,教诫比丘们要以四依法为基本的生活方式,以四念处为修行的基本法门。佛陀灭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故四念处又名四念住。四念处是南传佛教最基础、最盛行的法门,如同中国的净土法门一样普及。在中国,不论男女老少、信佛不信佛的人,都知道念阿弥陀佛,都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这一佛一菩萨普及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色法与心法

四念处就是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苦、空、无常、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五蕴是四念处的观察对象,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包括了身心组成的基本要素,概括来说,有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物质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法。五蕴是开“心”合“色”,把六根、六尘合为一个“色”法,把一个“心”法开为受、想、行、识四法。有一部分众生在物质方面的迷惑少,在精神方面的迷惑多,佛陀为此类众生说此五蕴法门。五蕴又称五阴、五众,阴、众、蕴都以积聚为义。

色是物质元素,受、想、行、识都是精神元素,识是主体,受、想、行是主体的思维活动,由受、想、行构成了识对外在物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的认识。色以质碍为义,物质都有实体,都有质碍;受以领纳为义,即领取接纳外在的第一感觉;取相为想,想以构造为义,得到一个感受后就要进行分别、构想如何处理它;行以造作为义,对感受的事物分别构想后,要继续运作,与外界物质和内在认识保持联系;识以了别为义,即通过色法与受、想、行的思维活动完成了认识过程,得到一个印象,众生从“识”开始起了分别,形成妄念。

念者,以守境为念,能够把所接受的外在对象,毫不转移地守住,这就是四祖所讲的“守一不移”。“一”是境,是一个对象,就是我们数呼吸的数,数就是境,我们数呼吸就是要把意念放在数字上,这就叫守境,就是念。身、受、心、法都是产生“念”的处所,所以称为处,主观与客观合起来就叫“念处”。修行四念处就是要观察身、受、心、法的虚伪性和不实在性,使心能安住其中,产生禅定。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破除世间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见。迷惑的众生认为身体是清净的,值得爱乐和珍惜;认为所接触的外在环境是快乐的;认为自心是常住不变的;认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有“我”的。“观身不净”就是破除“净”的颠倒见;“观受是苦”就是破除“乐”的颠倒见;“观心无常”就是破除“常”的颠倒见;“观法无我”就是破除“我”的颠倒见。四念处的修行过程是有漏法,修行证道了,四念处就是无漏法。不仅四念处如此,我们所修的一切法门,其发心是无漏的,但修行的过程属于有漏法,从证道的那一刻起,就进入到无漏的境界。

从四念处着力

“观身不净”。主要从五个方面观察不净。第一,种子不净。过去的烦恼业是轮回的种子,父精母血结合成胚胎,形成五蕴,所以是种子不净。第二,住处不净。胎儿处在母腹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故为住处不净,此二种主要是指胎儿在母腹中形成的过程。第三,自体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由三十六物组成,如皮、毛、筋、骨、血、肉等,如果一层层地解剖开来都是染污不净,令人害怕。不过众生迷惑于外相,觉得人体长得有模有样,男以女为色,女以男为色,产生淫欲贪著。第四,自相不净。人体有九孔常流不净,一口、两眼、两鼻、两耳、大小便道,都是人的呼吸、排泄系统,时刻都有肮脏不净的排泄物流出,即九孔常流不净。第五,毕竟不净。身为不坚之物,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干净,人死后身体更加不净。印度人死后,尸体被扔到尸陀林里,当作鸟兽的食物。尸体被虫食后就成为粪便,被火焚烧就成为灰炭,埋在地下就成为泥土。“观身不净”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来观察自身,知道我们所执著的身体是一个不净之物,就会发起修不净观的追求和欲乐。佛陀教导比丘修行有二甘露门,一个是安那般那,即息道观,另一个是不净观,由此二法可以进入涅槃之门,故称为甘露之门。

“观受是苦”。“受”属于精神方面,内心与外境的接触就产生感受。接触外界事物的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如喝一杯水,口渴时喝水的感觉就是乐受,喝美味饮料的感觉就是乐受,喝苦涩饮料的感受就是苦受,喝一般的水就是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受亦称为舍受,即对这件事既不起贪心,也不起嗔心,处于一种不可定位的中庸状态,一杯水可喝可不喝,就是一种中庸的感受。苦有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苦就是苦上加苦,是由逆境而生的苦,身心本来就苦不堪言,再加上不顺的环境,如刀杖牢狱,使得身心更加苦恼,称之为苦苦。坏苦就是快乐变化之苦,是从顺境而生的苦,顺利的环境不会天天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时觉得快乐,但快乐很快就会结束,快乐的结束就是坏苦。行苦就是五蕴运行之苦,内心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一个主意还没有想好,环境就发生了变化,等再想一个主意,环境又发生了变化,思想总也赶不上环境的变化,赶不上因缘的迁流,这就是行苦。此外还有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八苦。

我们人生所面对的无非是一个“苦”字,四圣谛中第一个真理就是“苦谛”,这是千古以来谁也无法否认的,这是佛陀对我们现实生活非常深切明了的总结。苦不分贫富贵贱,对于所有的众生来说都是平等的,穷人有苦苦,富人有坏苦,思虑过多、执著太深的人,在环境瞬息变化中会产生种种的焦虑和痛苦,那就是行苦。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总处在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变化之中。生就是一个念头的生起;住就是念头的相对稳定;异就是变化迁流,在感觉到稳定的时候,已经在迁流,已经在变化;灭就是消失,消失并不是某件事没有了,而是由这件事的消失引出了下件事。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会多一法,也不会少一法,物质是存在的,只不过处在无常变化当中。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不是在消失,而是在相互转换位置。我们平常人认为心是常住不变的,但实际上心在不停地四相迁流,所以心是无常的。

无常有三种。第一是生死无常,也叫分段无常。我们凡夫的生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起变化,一个阶段就是一期的生命。一期的生命可以是十年二十年,也可以是一百年。分段时间最长的是(黄梅)老祖,活了一千零七十二年,但这个分段之身毕竟还是要消亡的,世间的一切都处在迁流变化之中。第二是念无常。我们的心念也是在刹那之间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找不到一个稳定的环节,生不是稳定的,住不是稳定的,异、灭更不是稳定的,念念都在生、住、异、灭,迁流变化,相续不断。第三就是自性无常。一切有为法本性无常,没有一件事可以留得住,一切的法就像大江的流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夫子在岸边看到大江的流水奔腾不息,感叹人生如同流水一般浪涌波腾。哲人们能洞察到事物的无常,只有我们这些痴迷的众生才觉得有常法可得,“我”是真常。

“观法无我”。“无我”包括“众生无我”和“法无我”。“众生无我”即人无“我”,“法无我”就是在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个主宰者。“我”有主宰、自在、自由三义。“‘我’要如何如何”,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的“自在”已经没有了,你的“自由”也没有了,你的“主宰”已经不存在了。人的观点永远落后于客观形势,一切事物都在急剧地生灭变化,永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佛陀告诉我们要用无住的智慧来观察迁流不息的万事万物,我们才能在变化中找到“变者不变”的那个东西,能明白这件事物,我们的痛苦就结束了。

我们出家人特别要以四念处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既要保护身体的健康,也不要过分用心保养,经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每天都以此为寄托,以此为住处,以此为修行的法门,我们就心有所住,心有所安,心有所归。

(注:本文选自《紫云禅话》,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人在做,天在看。如果我有这些违反道德、违反戒律的行为,天神、地神等众神肯定会知道,会将此事宣扬于世间,我顿时会臭名遍天下,所有的众生都会歧视我,将来我要堕落恶趣,要遭受无尽、难以忍受的痛苦。”有这种畏惧心,有这种愧疚的感觉,就是惭愧心。如果反复地这样思维,心中有强烈的惭愧之心,这种贪心、欲望自然就会消除,不会继续在相续中产生。

  有时候烦恼是很难对治的,尤其是这种欲望很难消除。但是我们有佛法,有方法,然后去运用,去转念,对治烦恼欲望一点都不难。其实念很好转的,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运用它,都是非常管用的。始终提起惭愧之心而修持,就能对治贪欲。

  经常这样反复地思维观修,一定能对治贪心,对治欲望,这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方法:观污秽及臭气之相。这才是真正的不净观。

  不净观有顿时不净观和次第不净观两种,这里讲得很简单,但是两种方法都讲了。

  首先顿时观不净。女身是装有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袋子,针对男身而言,若对女身生起贪心,就观女身是装有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袋子。针对女人而言,就观男身是装有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袋子。很多男女之间喜欢的要命,爱的死去活来,其实身体就是一个不净袋子。你看看,哪有干净的或真正可以接受的。若是将皮、肉、血、骨头、心脏、肺都堆在那里,你肯定会特别害怕,根本不可能接近;会觉得特别恶心,根本不可能去拿或碰。

  装有八万种细菌虫聚集的城市。它好比一个城市,但是这个城市里居住的都是细菌虫。现在医学发达了,通过仪器看,身内身外都是细菌,都是一种虫子,密密麻麻的,哪有一处干净的,哪有一处珍贵的?没有。

  如夏天腐烂狗尸里充满昆虫般。夏天已经腐烂的狗尸,充满了昆虫。把男身或女身观成这种东西,你还能生起贪心和欲望吗?不会的。为什么叫顿时观不净呢?就是把女身或男身直接观成这样不清净的东西。

  次第观不净。首先观尸体变成红色。当对异性生起贪心的时候,先观想把他(她)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这个尸体慢慢变成了红色,然后依次长出脓疱,然后逐渐腐烂,然后发霉,上面有很多蛆虫,密密麻麻地在叮咬。这叫次第不净观。这样想,这样观,贪心就不会生起来,欲望就没有了。这是对治贪心,对治男女之间欲望的。

如果这样还无法对治贪心,就用第三种方法:观成敌人或冤家。

  一旦对某人生起贪心或欲望,很难控制的时候,就把对方观想成冤家,平时不用这样想。

  女人或男人是损害清净心最大的敌人,如果对异性生起了贪心,就要这样想:我是要保持清净的,而他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为相续被染污了,不清净了。

  杀害解脱之命的冤家,今生我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皈依了,受戒了,在精进学修,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对境,然后动心了,生起了贪心,他要夺走我的解脱之命。如果我继续贪欲,继续去做一些下劣的行为,我的解脱之命就断送了,他就是杀害我解脱之命的冤家,所以我要远离他。

  捶坏善根之苗芽的冰雹,下冰雹了,会捶坏农民的庄家。这个比喻是说,这个对境——异性如同冰雹,会捶坏我们的善根之苗芽。自己刚刚在相续中生起一点点善根,刚有一点点希求正法的欲望,就出现了这样的对境。如果继续贪着,自己善根之苗芽就会被捶坏。

  抢夺所有圆满福德的强盗,如果生起了贪欲心甚至去造业,圆满的福德会消耗穷尽,就相当于圆满的福德被强盗抢走了。

  障碍一切善根的魔女,阻碍脱逃轮回之苦的守狱姆。我们在轮回中相当于在监狱里,守狱姆就是看守监狱的人,他阻碍逃脱轮回,引起所有的烦恼皆生之搅乱姆,一切痛苦之根源,犹如地狱烧红的铁屋般。地狱烧红的铁屋千万不能接近。一旦接近了,就会变成焦炭。若是真的行动或者有这样的欲望了,不能再接近,不能再继续。否则你的解脱、智慧之命可能一下就会断掉,就会失去。所以一定要以正知正见对治,尤其是遇到对境的时候,以这些方法去对治。

  平时自己也有贪心和欲望,而且有些人贪心和欲望特别重。这样的人虽然没有遇到真正的对境,但是也可以去观想,去对治内心的贪着或欲望,这样贪着和欲望就会消失。这样慢慢反复观修,这些贪心和欲望就会彻底清净。

  若以此法还不能对治贪心,就用第四种方法:观欺惑之相。

  都是假象、虚幻的,比如幻化出形象圆满的男女或者牛马等各种事物,就像魔术师给我们变魔术一样,欺惑了许多人,但我们看不出来。以前有很多幻术师,他们幻化出来的男女、牛马等万物,在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是幻术师幻化的,它并不是真实的,但是一般人看不出来,都觉得是真实的。其实它跟彩虹一样,根本找不到一个实质性的东西,欺诱了许多人。

  普通众生都贪执这些本来虚假无有自性、如幻如梦般之法,导致在轮回中受尽痛苦。因为把这些虚幻的、假的东西都当真了。无论是轮回法还是不清净的显现都是虚幻的,都是假的,若是你的心清净了,就会出现很多清净的显现。这些清净的显现都不是虚幻的,是事实存在的。我们凡夫所见到的这些不清净的法都是虚幻的、假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众生不知道,都当真了,然后就造业,在轮回中遭受痛苦。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追求世间的这些利益,得到的利益特别小,付出代价巨大。

  对女身或男身生贪心,放不下,实不应理。因为都是虚假的,两个凡夫在一起有什么好的,除了烦恼就是烦恼,除了痛苦还是痛苦。但是你可以转念,把不清净的转化为清净,将烦恼转化为智慧。不是不可以组建家庭,也不是不可以有这种生活。但是你要把真相弄明白,不能糊里糊涂的去面对这些,不能陷入这种虚幻的对境中。无论是女人的形象还是男人的形象,从前总是欺骗我,现在也来欺骗我,我要明白,我要对治,如是观想就能对治贪欲心。观如幻如梦,这种虚幻的女身或男身,这些男女之相都是假的,不要陷入对境中去。

  若是自己能够把握心态,这些对境不会伤害你,也不会染污你的相续。若是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对治的能力,就一定会受影响。现在有些人觉得烦恼,痛苦得死去活来,都是因为执着。可以组建家庭,但是互相都要明白这个真相,不要执着,有正确的观念是很重要的。

  如果前述方法都无法对治你的贪心,欲望还是存在,那真的是着魔了,要请善知识传授更有力的方法,继续努力对治。

  有没有更有力量、更好的对治方法?
  主要强调观清净,可以把这些对境直接观想成都是佛、佛母,菩萨、菩萨母,这样贪心和欲望就生不起来。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有这样的见解,对这些有坚定的信心。众生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是清净的。

  比如说这些男身和女身都是佛,都是清净的,这样当下就是净土,贪心、欲望当下就转为智慧了,这是今天讲的第五种方法。这些是对治烦恼,尤其是对治贪心和欲望的最佳方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北京租房[超话]# 房山线大葆台地铁站主客青年社区公寓 微信XJ333832 电话15231279710 北向2700/南向2800。 【位置】:芦花路1号百
  • 不善言辞的人 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温柔才最窝心❤ 就比如 我臂力不是很行,抱娃没一会我就手酸 但每次出街老罗都会都停好车以后,立马熟练的接过娃抱在怀里,他知道我抱不
  • 我觉得我被设计了[思考] 是这样的,回来到现在一天平均能听到10次我太瘦了 ( 所以不管想不想吃,顿顿吃撑,为了告诉他们我真的每天都在好好吃) 1⃣️然后,我亲
  • 【惠山】九龙九坞十三泉。 九龙,即九个石螭吻。惠山多泉水,自 古以来,人们将惠山泉水通过暗渠,引入石 螭吻,淙淙流出,俗称龙头。现仍存九个, 漪澜堂下,天下
  • 真的好喜欢那些善良的陌生人呀! 虽然和他们一辈子也见不到面,甚至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但是我真的珍惜这些小小的温暖和善意 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戴着面具说真话,现实
  • 今天再次去了省图,还书借书。 果然只要出门就开心啊。 十年前的我是红色,十年后穿白色,居然还是这个风格不变。 感觉最近的节俭生活蛮好的,公交出行,有水喝,有空调
  • 在挽回过程中,“适可而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点。有些挽回者恨不得一次性将自己的改变全部展示给对方看,但过度地热切反而让她的高价值变得一文不值,可能还会吓跑对方
  • [并不简单]户型帮你看~绿城·晓风印月专属设计分享会,大可筑作设计事务所携手昱信舒适家日立中央空调主办,团购优惠多重福利,名额有限,赶紧报名领好礼吧!点击下图,
  • #肖战工作室律师声明# 实在没办法了,张哲瀚龚俊粉丝无底线追星太可怕了[失望][失望] 无奈只能热搜维权了,我们真的好委屈[失望]@浪浪钉反黑小铺 我来梳理
  • 我喜欢蓝色,我喜欢天空的蓝色,所以我喜欢仰望天空,所以仰望天空时,我能够找到我的快乐。于是在我难过时仰望天空,尽管那时的天空很灰,我也会找到一种浩瀚的感觉,于是
  • 今天的好价汇总,点赞抽5位免单三全 粽子6只 【69】芬腾 女纯棉家居套装 【14.9】佑游儿童泳镜 【5.9】洁乐适 除霉啫喱剂120g 【15.9】27ki
  • #摩登兄弟[超话]#[千古玦尘]#刘宇宁感应# [千古玦尘] 0717 是我冬天里的一束暖阳[太开心] 是我夏日里的一处阴凉[害羞] 是春天里的柔柔拂面风[
  • 今日泰国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破5000 现在的泰国真的不是美好的电视剧里的泰兰德。 新冠肺炎 xīn guān fèi yán covid-19 情况 qí
  • 刚刚胡 歌女 朋‌友给我点赞了 ‌然 后 我就在‌想 … ‌肖战女朋​友 王 一博女朋 友‌ 王‌俊凯 女 朋友‎ ‌易‌烊千 玺女​朋 友 王‎源‎女‌
  • #一人食#私藏❗软fufu的好吃哭吃不胖的蛋糕啊啊 减脂也想天天吃蛋糕的是我本人了 致力于挖掘好吃又低卡的甜品✅ 最近被这个小暖男蛋糕迷住了软fufu的~ 就是
  • 今天看到我的乖乖和长颈鹿录综艺特别高兴。长颈鹿细看它的面部真的很萌很萌,第一次看到这种梦幻联动是看完1988后,四兄弟的综艺节目花样青春(非洲篇),老柳晚上出来
  • 2021.07.24 "他真的给了我一场很好的恋爱" 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 他立马就拖我去医院检查. 他早上9点起来上班 中午2点赶回来接我去看医生 一直陪我等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传播正能量是一份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不良情绪释放干净,使自己的内心充满自信、豁达、愉悦、进取;使别人感到暖和、温馨、亲切、友善
  • 武汉的晚上还是挺凉快的 下午正在直播时,突然接到一个关注我们微博朋友的电话,有一台2017年的宝马三系要出。 问我们收不收,我们当然收了。 和他简单沟通了下,约
  • #聚星v能量# #数码产品潮我看# #户外# #自驾游# 盛夏时节,趁着孩子放暑假,带上全家完成一次承诺已久的户外自驾游,抛开工作的烦恼与日常的纷扰,与大自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