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言小说《山河枕》真的好好看啊~是重生文,男女主强强联手。我特别喜欢作者描写女主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特别飒,和男主一起在战场上并肩作战。[抱一抱]女主一心为国为家,男主陪在她身边,自立为王,终平定天下。

感情戏描写的也很好,女主是男主的嫂嫂,男主的哥哥和女主成亲的时候,被派去打仗,然后就战死沙场。男女主的感情有虐有甜,小说中每个人物角色都很鲜活,让人恨不起来。

整体来说,这篇小说不止有小情小爱,还有家国天下,挺好[耶]值得一看![赞]

#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 | 赖国考:(一)赖国的灭亡与赖城的修筑

赖国是个子爵小国。周景王七年,楚伐吴,灭赖,迁赖于鄢,这在《春秋》及《左传》中有记载。

但是,楚伐吴为什么要灭赖,赖和吴是什么关系?古赖国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到今天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仍像谜一样的存在。我不揣浅陋,谈一点看法。

赖国的灭亡与赖城的修筑

周平王东迁以后,地处长江中游的楚国逐渐强盛,开始大规模的土地扩张。到楚成王时(前671——前626),楚吞并诸侯小国,拓地千里,开始与齐、晋等大国争雄。楚庄王时(前613——前592),楚国观兵周郊,问鼎中原,成为中原霸主。春秋中期,楚是华夏大地上最强盛的诸侯国。而此时,处在长江下游的吴国也开始崛起。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在位)即位后,招揽人才,改革内政,交通诸侯,扩张领地,使吴国的势力潜滋暗长,并在公元前570年、548年两次伐楚,挑战楚国的盟主地位。到吴王馀祭时(前547——前530),吴国已经成为与楚国抗衡的东南强国。吴国的崛起加剧了与楚国的矛盾,引发的战争连年不断。

赖国东邻吴国,西邻楚国,处在两个强国之间,在夹缝中苟且生存,最终成了吴楚争战的牺牲品。

一、赖国的灭亡

公元前540年,公子围杀了楚王郏敖,自立为王。这位继任的楚王就是历史上那个“好细腰”的楚灵王。楚灵王即位后就志在伐吴,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六月丙午,在申(今河南南阳)会盟诸侯,打着伸张正义的旗号讨伐吴国,——理由是吴国接纳了叛逃的齐相庆封。这一年的秋天,七月,楚灵王率领楚、蔡、陈、许、顿、胡、沈、淮夷八国联军,从申出发,历时一个月抵达吴国边境;八月,活捉了齐相庆封,并杀了他全家;随后又灭掉了赖国。赖国灭亡于公元前538年的楚伐吴的战争。

《春秋·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赖。”

关于赖国的灭亡,《春秋》中“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赖”这段话,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这几句不算难读的文字明白地告诉我们,赖国灭亡于这场楚伐吴的战争。但是一些历史学家却把“伐吴”与“灭赖”看成两个毫不相干的独立的事件,这就使得赖国灭亡的原因变得扑朔迷离。

其实,公元前538年的楚伐吴,杀齐相庆封是做给世人看的,而灭掉赖国才是楚灵王的真实意图。这场战争,楚灵王打的是“伐罪”的旗号——捉拿弑君叛逃的齐相庆封,为齐国伸张正义,而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灭赖,——即借用诸候的力量灭掉赖国,灭赖以损吴、抗吴;灭赖为肥楚、卫楚。“灭赖”是楚灵王蓄谋已久的精心安排,“灭赖”才是楚灵王“伐吴”的目的。这层意思在《春秋》是不难发现的。

《春秋·昭公四年·秋七月》在“伐吴”句后紧跟了三个动宾短句,即“执齐庆封”,“杀之”,“灭赖”。这三个短句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整个事件的过程,说明“灭赖”是“伐吴”的延伸与结局。值得注意的是,在“灭赖”二字前加一“遂”字,《公羊》《榖梁》解释“遂”为“继事也”,就是说庆封被杀后紧接着就灭掉了赖国,中间连贯而没有停顿。不唯如是,在古汉语中“遂”作为虚词,解释为“于是、就”,表示前后顺承,而分句间又有因果关联,作为虚词的“遂”字,这里正是它的典型用法,也说明了“伐吴”与“灭赖国”之间的关联。另外,愿望或目标实现了才能叫“遂”,“遂灭赖”,表明了楚灵王如愿以偿,实现了这次伐吴的最终目的。

因为其自身过于弱小,赖国的灭亡是必然的,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雄的环境下,它没有独立于诸侯之林的能力,夹在吴、楚两个大国之间,若不没于吴,则便灭于楚。当吴国日益强大,由于地缘,赖国只能依附于吴国,成为它的附庸;当楚国大兵压境,赖子(赖国君主)只得“面缚衔璧”,率领臣僚向楚国投降,而未能作丝毫反抗。

赖子面缚衔璧,仕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

——《左传·昭公四年》

从赖国君臣的投降仪式,我们可以窥见其软弱、窝囊与不思进取。《左传》说,楚灵王“迁赖于鄢”,若赖子迁到鄢地,他只能俯首贴耳听从楚国的安排。蒲柳之质,望秋先陨,尚未进入战国时代,南方的赖国就早早地灭亡了。

赖子后来有没有迁到鄢,在《春秋》及《左传》查不到信息。但《左传·哀公六年》有“阳生(即后来的齐悼公)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句,而《史记·齐太伯世家》又有“(齐悼公四年),晋赵鞅伐齐,至赖而去”句。鲁哀公六年是公元前491年,齐悼公四年是公元前485年,而此时齐国有赖地,是否公元前538年楚灭赖后,又迁赖于此?不敢妄下结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此赖非彼赖,因为地理位置完全不同。

二、赖城的修筑

赖国,楚国早就觊觎它,并且在南方最炎热的季节,不惜千里跋涉赶来灭掉它,因为这里地邻吴、楚,是两国争锋的战略要地。

占领赖国后,楚灵王立刻在这里构建防御工事——修建赖城,而且派了两位重要的人物负责此项工程,一位是大夫斗韦龟,另一位是公子弃疾——楚灵王的弟弟。楚灵王并叮嘱他们,一定要等赖城筑好后才能返回。楚灵王派了军队在赖地驻防,并打算把他最信任的许子迁到这里。

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 ——《左传·昭公四年》

公元前538年,楚灵王急于灭赖,就是想把赖国变成进攻吴国的前沿阵地;在这里修筑城池,就是想把赖国建成攻打吴国的桥头堡。关于赖城的修筑,《左传》中申无宇有一番议论:

申无宇:“楚祸之首,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竟莫校,王心不违,民其居乎?民之不居,其谁堪之?不堪王命,乃祸乱也。”——《左传·昭公四年》

申无宇批评楚灵王,在边境线上修了一座人民无法居住生活的城,他不清楚楚灵王在此建城本不是为安居百姓考虑的,而是为了战争。

此后,楚灵王又在钟离(今安徽凤阳)、巢(今安徽巢湖)、州来(今安徽凤台)等几个地方分别筑城,楚灵王要链接朱方、赖、巢、州来、钟离,打造一条抵御吴国的防线。不过,这项工程当时并未完成,当年冬天楚国便遭到了吴国的报复性打击,又遇上东南一带大水,而被迫停工。 

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箴尹宜咎城钟离,薳启强城巢,然丹城州来,东国水,不可城。彭生罢赖之师。

——《左传·昭公四年》

有人说赖国城也因“东国水”而未建,明朝《万历溧水县志》卷之五《古迹·古赖国城》记载:“将城之,会水至,始罢。”意思是说,将要建城,而洪水暴发,赖国城被迫停工。其实这是误读了《左传》。《左传》“东国水,不可城”,是指“城巢、城钟离、城州来”,并不包括赖。下句“彭生罢赖之师”,是说因遭吴国报复,楚国撤走了在赖的驻军。是年冬,赖地又被吴国收复。

从秋天的八月“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到冬天的十一月“彭生罢赖之师”,两三个月过去了,赖国城如果是新建,可能是个半拉子工程;如果是在老城基础上修缮加固,差不多也应完工了,由此推断,赖国灭亡后,赖地应该是有城阙留存的。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拟稿:傅章伟
审稿:王达云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玉石收藏[超话]# 《后汉书.岑彭传》东汉初期,隗嚣割据在陇地,公孙述割据在蜀地,二人相互勾结,自立为王,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和大将军岑彭带兵攻下天水地区,岑彭和将军吴汉隗嚣围困在西城。公孙述派兵前来来救援,在上邦驻扎。光武帝刘秀给岑彭下了一道诏书:“如果两城都攻下,就可以带兵南下攻破西蜀,人就是苦于不知足,既得到了陇地,又想要蜀地”##这就是中国风##文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0岁陈美琪素颜陪残疾养女逛街,闺女跟在她身边十分乖巧
  • 即刻回应央视网起诉:没收到法院文书,已开始严格自查
  • 【财经】2018年央企利润历史最高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欧文向詹姆斯道歉!但是紧接着就打服了所有人!
  • 郜林激动怒斥裁判太罕见!
  • 霆锋否认曲奇致癌:你自己做饭也可能致癌
  • 东海航空再现违规:机长不看天气、不核实油量直接飞
  • 超豪华济南违建别墅被拆 “大白宫”瓦解背后是何等势力的崩盘?
  • 中国0-2韩国,1/8决赛碰泰国,如过关可能迎战这个强敌
  • 突发!昆明一工地围墙倒塌4人被压 其中2人遇难…
  • 一文读懂北稻与苏稻商标之争——法与商二维解读
  • 日本这个火山喷发……太可爱了
  • 先锋创始人去世,究竟什么原因造成?
  • 真相!吃货抢走11斤螃蟹是怎么回事?还原真相原因
  • 【攻略】王者荣耀闪退怎么回事 官方回应更新后闪退并公布补偿公告
  • 否认承办胡歌婚礼但希望未来被打脸
  • 林更新王丽坤还没公开就分手了?林更新约会短发美女,还贴心帮对方背包?
  • “领导霸座”调查结果来了!
  • 杀鱼弟父子打人怎么回事?杀鱼弟是谁?为什么打人?
  • 无限极产品疑致女童心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