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有祥教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

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

佛教的中道观触及到认识的相对性问题,

显示了真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排除独断与偏见中前进的思想,

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于打破绝对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的二谛论是对中道否定性思维方法的发展,

它将否定与肯定、破与立结合起来,

辨证地表达了认识过程中低一级认识和高一级认识之间的关系。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体现了大而容之、

圆而通之的精神和境界。

1 .辩证
2 .无常
3 .因缘
4 .中道
5 .二谛
6 .圆融

在世界性几个大宗教中,

佛教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具有哲学思辩的宗教,

在佛教的哲学思辩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法思想,

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

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

那么,佛教中蕴涵着哪些辨证思维,具有什么特点呢?

对此,已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但似言犹未尽,

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 、无常观

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

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

当我们用这一观点考察古代中西哲学的时候,

赫拉克利特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老子》的
“ 物壮则老 ”,
“ 反者道之动 ”,

《周易》的 “ 生生之谓易 ” 的思想常被人们所称道,

而佛教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漠视。

其实佛教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全面而有深度的。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根本看法或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 诸行无常 ”

或 “ 一切行无常 ”,

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迁流无常的。

例如:
《杂阿含经》云:

当观知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 如是观受想行识,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大智度论》云:
诸法无常,故无住时。

《大般涅槃经》云:
一切有为皆是无常。

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色 ” 即物质现象,“ 受想行识 ”

“ 心法 ” 即精神现象,

“ 法 ” 指一切现象。

在佛教看来,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论内部还是外部、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

不论近处还是远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

无物不变、
无时不变、
无处不变,

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这种变化观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

佛教不仅强调无常变化的普遍性,

而且提出无常变化有两种情形,

即 “ 念念灭 ” 之无常和

“ 相续坏 ” 之无常。

《大智度论》云:

“ 无常亦有两种 :

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

二者相续坏故,名为无常。”

“ 相续坏 ” 之无常,

指一个前后相续的较长过程的完结,

“ 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

相当于渐进过程的中断,

由于这种变化的过程较长而明显,

因而称为 “ 相续断粗无常 ”。

“ 念念灭 ” 之无常,指在一念的瞬间有迅速生灭变化,

佛教常用石火电光作比喻,

一切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特别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更是如此。

佛教明确认识到生灭变化是万物人生的必然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或抗拒这个规律。

《佛说本生经》反覆强调这一道理,

如说:“ 生者在世,安可长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

法当崩败,法应当坏。

欲使不坏,终不可得。”

又说:“ 人生有终,物有成败,合则有散。

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

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

又说:“ 法起有灭,
物成有败,
人生有终,
兴盛必衰。”

《法句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经云:“ 譬如陶家延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驰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这和孔子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又何其相似乃尔。

佛教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万物及人生的辩证认识,

因而主张不必惧怕死亡,要从容地对待死亡。

《佛说本生经》中叙述了一个父亲因爱子夭亡而精神失常,

后被佛陀教以上述道理而解脱了精神痛苦的故事。

佛教不仅认为每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而且认为整个世界的变化是按

“ 成、住、坏、空 ” 四大阶段的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

中国佛教徒还深刻指出事物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如僧肇说:

“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年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

…… 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这与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所说的

“ 今日之江河非昨日之江河 ”、

“ 质日代而形如一 ” 言异而义同。

它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事物每时每刻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处于稳定性与变动性之中,

是自我与非我的同一,

是有与无的同一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教的无常观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者说是不彻底的,那就是佛教的无常观只适用于世俗世界,

而彼岸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寂然不动的,

叫作 “ 常乐我静 ”。

《大般涅槃经》说:
“ 一切有为,
皆是无常;

虚空无为,
是故无常,
佛性无为,
是故为常。”

“ 有生之法,
名曰无常;

无生之法乃名常。

如来无生,
是故为常。”

与此相关联,佛教对于动静也有独特的见解。

以被称之为 “ 中国佛教哲学无上精品 ” 的《肇论》为例,

其中的〈物不迁论〉篇,虽然主旨在于论释静为实质、动为假象,

但它反对将动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动而不离静,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

认为事物本身的动静从来是一体不二的,

静止寓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离开运动的静止,

如果把动静分离开来,动是动、静是静,动中无静、静中无动,则是一种惑见。

这种动静一体不二论,与辩证的动静观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二 、因缘说

“ 因缘 ” 或 “ 缘起 ” 说是佛教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是用于解释事物生灭原因和 “ 无自性 ” 的理论根据,

它表达了因果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是某个造物主

( 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 创造的,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自生自灭的,

而是由 “ 因缘 ” 决定的。

《杂阿含经》卷2说:

“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间万物的生 ( 集起 ) 灭和变化决定于因缘的有无和变化。

所谓 “ 因缘 ”,狭义而言,

事物生灭的内在的直接原因为 “ 因 ”

又称 “ 亲因 ”,

事物生灭的外在的辅助原因为 “ 缘 ”

又称 “ 助缘 ”;

广义而言,因与缘都是事物生灭的原因,

因而可以互通互用。

事物由因缘而生起,称为 “ 缘起 ”。

印、中佛教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因缘或缘起,

提出了二因、五因、六因、七因、十因、四缘、六缘、十二缘生、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

如《大般涅槃经》讲二因、五因。

二因者,“ 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五因者,
“ 一者生因,
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
四者增长因,
五者远因 ”

《阿毗达磨俱舍论》讲六种因:

“ 一能作因,
二俱有因,
三同类因,
四相应因,
五遍行因,
六异熟因 ”。

它为人们多视角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而龙树归纳的 “ 四缘 ” 最具有普遍意义,

他把因缘概括为四大类:
“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

以是四缘,万物得生。”

“ 因缘 ” 含义如上述;

“ 次第缘 ” 又称 “ 等无间缘 ”,

指意识活动前灭后生,相续不断,

前一意识活动的消亡必然引起后一意识活动的产生,

前者为后者之缘,二者相续无间;

“ 缘缘 ” 又称 “ 所缘缘 ”,

指意识所攀缘的对象;

“ 增上缘 ” 指加速事物生灭的条件。

这四缘可以简要地解释为
内因、
外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加速原因,

是对事物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

中国佛教华严宗把全部世界看作一个大缘起,

世界万物如因陀罗网,珠珠相映,相互摄入,互为缘起。

依此理论,世界中每一物既是被产生者,是他物之果,

又是产生他物之因,每一物与他物联系着,

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见解。

#冤亲债主#
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现世生活中的冤亲债主,也应当正确面对所遭遇的一切不顺利。面对冤亲债主我们应当忍让,只有把这业报消了,恩怨才能在这一世了结。
若你升起了怨恨,应该自我劝诫趁早消除,所有大怨都是由一些小的不痛快和埋怨累积起来的,后世转剧怨恨的果实就很容易成熟且影响久远,这就是因果业报!

#冤亲债主#
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现世生活中的冤亲债主,也应当正确面对所遭遇的一切不顺利。面对冤亲债主我们应当忍让,只有把这业报消了,恩怨才能在这一世了结。
若你升起了怨恨,应该自我劝诫趁早消除,所有大怨都是由一些小的不痛快和埋怨累积起来的,后世转剧怨恨的果实就很容易成熟且影响久远,这就是因果业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不怕病毒!只怕认识不到位,防护不到位,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我想,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各级各部门坚强的领导,有这么好的警察,有这么好的人民,有这么好的
  • ​天地之间,没有不平的事,这世间的相逢与别离,一场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善缘,去追逐内心的安宁,那么更是远离了安宁,能放下的也就不再徘徊什么时候再拿起,一场路过
  • 因为我越来越能确定~一个俗人想在凡尘俗世里挣扎出来点不一样的结局~是不可能的!普通人轮回到这个世界上来当一个普通人~就是来受苦的…如果不是为了要受这些苦.就不会
  • 以下有数据,有真相[doge][doge][doge]雷诺赛车在F1赛场上的首秀正是在此地。本周末霍根海姆赛道的温度也会很高,加上赛道的特性布局与斯皮尔伯格赛道
  • 牙齿缺失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种植,拖的时间长了牙槽骨吸收越来越多,甚至会出现骨缺失,这时候如果再进行种植牙手术,很难有理想的种植位置,且植体与骨质的结合也会更
  • 10万级高颜值休旅车,配1.5T发动机+CVT变速箱,空间还很实用真正有过自驾经验的人都知道,一般花在路上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因此避免困乏、不够舒适的长途驾驶体
  • 其实我的状态,有几天控制不住流泪,也很烦躁焦虑,但是过上2-4天就好了,会积极很多,但过一段时间又难过了,周而复始,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年了吧,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 #赛琳娜海莉同框合照#10月17日一大早,娱乐圈就传来了一件令人十分不可思议的“瓜”不过,这一次和内娱的明星没啥关系,而是欧美娱乐圈的顶流,比伯的前女友赛琳娜,
  • 今晚回到宿舍,运动会上认识的一个姐妹说要送我一辆自行车,虽我并不缺自行车,但仍是非常感动。生活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别轻看自己。
  • 此花此景,只要你用心领略--无论是在她的豆蔻之初或者风华韶期还是垂暮之年,你都会看到穿梭在花枝间的光阴,就那样明明灭灭地闪烁在花蕊间,花瓣里。但是你的视线--只
  • 咖啡喝多了,均衡已不是赞美,还是喜欢有风味的。入口的一瞬甘甜,随之而来的是活跃的酸度,和强劲细腻的单宁比较年轻,收尾干净,纯粹~活跃的酸度刚好可以解腻不知不觉就
  • 很明显,对于这些婚姻琐事,向佐从来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而郭碧婷不一样,她非常得务实,知道婚姻并不仅仅充满了浪漫,还需要处理很多琐事。在一开始,就对婚姻抱有很大的
  • 听說妳不怎么咬人了摸摸变多了,还有一些没玩过的家人:妈咪想你我看他们一直想带我出去家人:应该说的是朋友家的哈士奇,妈咪现在在台湾,妳要跟我一起回来吗?你就是一个
  • 霜霜手记连载第1封……❄️霜霜&兔兔2级:2022年4月27日3级:2022年5月10日4级:2022年5月15日5级:2022年7月29日6级:202
  • 只是#禅定#后,跟随做#心灵链接#类似事,或许无所谓,只要能控制或互换“附体”做事,达到目标就够了。所以我在想或许真是因为我#游魂#“身临其境”某处留下标记做证
  • #小V享so君[超话]##减肥##便秘##跨时代的微笑##健康养生#最近小 上经常刷到挺多明星和博主推荐了 Libresse 薇尔的全新系列植萃小V巾~是首款金
  •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建议你选择台面更宽的洗手台,不仅用起来更舒服,同时也能增大储物空间,一些洗漱用品也更有地方收纳;如果你们家里有孩子或者还有老人,根据我很多
  • #美学记##侨谊舒适家##生态漫游 RUUD之夜##设计师主题沙龙# 生态漫游 RUUD之夜 | 侨谊·舒适家设计师主题沙龙重塑设计让侨谊回归自然,产品升级让侨
  • @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肖战,二斤桃花酿做酒,万杯不及你温柔#肖战工作室# [心]肖战工作室#肖战 肖战工作室# 肖战 肖战工作室@肖战工作室你天天看新
  • #i品甬图# 【2018市图书馆阅读公益夏令营】7月26日-27日,16位宁波市图书馆优秀小读者在奉化滕头村参加了“走出图书馆,拥抱大自然”夏令营。本次夏令营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