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有得缘觉不退菩萨
(第六十九段)
【诸子是时,欢喜踊跃,乘是宝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自在无碍。告舍利弗:我亦如是,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著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死,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著深故。以是方便,为说三乘,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


世尊说:“诸子”这个时候,听说父亲要送比三车更好的大宝车给他们,非常欢喜,踊跃而起,乘坐着父亲送予的大车,到处旅游,去参观四方所有的世界,相互嬉戏,快乐无比,随处所到,身心自在,没有一丝障碍。
以上所说的“诸子”比喻已出离生死的小乘声闻众、“是时”即一时。声闻众一时听了佛开示的大乘法,明白了大乘法的义趣和无穷妙用,都非常高兴,欢喜得跳了起来,愿意回小乘、向大乘,于是都进入了大乘法的修证,乘上了通往无上大道的一乘宝车。他们非常高兴地修四摄六度,菩萨万行,游于四方,入一乘了义,得法喜充满,心无羁绊,嬉戏快乐,于一切时、一切处,自由自在,无一障碍。
世尊告诉舍利弗说:我和前面说的长者是一样的,长者为世间之尊、我为圣贤之尊,为十方世间之父,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儿子。他们追逐世间的名利地位,深深的染著于酒色财气之乐,丢失了自己本有的般若慧心,不知三界之内,并无安身之处,四面都是欲火燃烧,三苦八苦,充满世间;不测之灾,随时可至,夺人性命,毁其财物,十分恐怖,令人生畏。世事无常、生死无常,尽在瞬息之间。更有病痛,生不如死,死亦生悲,忧患不绝,像这些焚烧众生之无明火,众生不知,却越烧越猛,无有止息。
世尊说:如来已经远离了三界火宅,早已了断生死,灭尽了所有的烦恼,生活在常寂光净土里,清净自在,所居闲适,常安处于林泉野外,独享怡人景色,并且非常富有,现在这三界里的一切,都是我所拥有,三界内的众生,都是我的儿子,他们在三界里,正遭受着许许多多的悲苦患难,只有我一人,才有能力救护他们。
世尊说:为了救护众生,我反复教化诏示,为他们说大乘法的道理,但他们不相信、不接受,因为他们受“财、色、名、食、睡”这诸多之欲的染污太重,在虚幻的尘境里陷得太深。鉴于众生,染污太重,只好用方便权巧的办法,说三乘法,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再给众生讲这虚空宇宙的成、住、坏、空,三灾八难等,让众生知道三界之内,处处皆苦,使他们有了清醒的认识,愿意离这三界之苦,然后我才开示出世间的大乘菩萨道。
世尊说:觉醒了的诸多众生,如果已下了出离生死的大决心,决心修出世法,就能具足得到“三明”及“六神通”。“三明”“六通”指的是三种智慧和六种神通。三种智慧是: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智慧,即:
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四谛成就、断一切见思烦恼。此三明又名:一、宿住智证明;二、死生智证明;三、漏尽智证明。六神通则指的是六种超天地造化而自由无碍之力,即:
1、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具有自由无碍,随心所欲,可变天地万物并具有变化无穷之能力。
2、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
3、天耳通:能听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
4、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对别人的心理活动,一览无余。
5、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6、漏尽通:已断尽三界内一切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在“三明六通”的基础上,修十二因缘法,可证得“缘觉”果位。《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卷四,举出缘觉有三种:一、缘觉之缘觉:此与因果俱相同。二、声闻之缘觉:其中“因”指声闻、“果”成缘觉。三、菩萨之缘觉:其中“因”指菩萨、“果”成缘觉。
《大乘义章》卷十七对声闻、缘觉有四种分别,即:一、是声闻而非缘觉:即声闻人。二、是缘觉而非声闻:即麟角喻人。麟角比喻独觉,与缘觉同义。三、是声闻也是缘觉:即为部行。四、是缘觉也是声闻:即因缘觉。
声闻、缘觉相比较,则有五同六异之说,五同即:一、见理同:同见生空之理。二、断障同:同断四住之烦恼。三、修行同:同修三十七道品法。四、得果同:同得尽智、无生智果。五、证灭同:同证有余、无余涅槃。
六异指:一、根异:声闻为钝根、缘觉为利根。二、所依异:声闻依师、缘觉不依师。三、藉缘异:声闻藉教法为缘而得悟道、缘觉藉事相之现缘而悟道。四、所观异:声闻观察四真谛法、缘觉观察十二因缘法。五、向果异:声闻人中四向四果。四向是: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四果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向的意思是: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得阿那含果、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如此所得名四双八士。
所谓“四双八士”指的是声闻修行者从入圣道到证入阿罗汉的八个阶段,就是修四向四果的阶段。而缘觉人则是一向一果。一向是缘觉:一果是辟支佛果。是缘觉人修十二因缘法的一个修证阶段。六、通用异:声闻之人二千国土为通境界、缘觉之人三千国土为通境界。在声闻缘觉的基础上,如果转修四摄六度法,可证得“不退菩萨”位。不退菩萨有三个含义,即:
一、位不退:指修得之位不退失。二、行不退:指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三、念不退:指正念不退转。此三不退配以菩萨行位,诸宗说法不一。法相宗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成就唯识观,无复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称“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对利他之行不退失,称为“行不退”;八地以上,得无功用之智,念念入真如海,即在定散中亦恒常自在,称为“念不退”。
天台宗则以别教之初住至第七住为“位不退”、在此间断灭见思惑而永超三界生死;以第八住至十回向之终为“行不退”,在此间破除尘沙惑而不退失利他之心;又以初地以上为“念不退”,此时已断多品无明惑,永不退失中道之正念。如配以圆教,则初信至第七信为“位不退”;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终为“行不退”;初住以上为“念不退”。
以上不论是用哪一宗证此三不退,除了定位名称不同以外,意义都是一样的,都已安住于大乘菩提道,得不退菩萨位。得此不退菩萨位,就意味着决定能成佛了。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宗镜錄》二广狭自在门者。先明广狭。后会通纯杂。先明广狭者。如善财叹楼阁云。不动本处。而能普诣一切佛刹者之所住处。入法界品摩耶夫人云。又善男子。彼妙光明入我身时。我身形量虽不踰本。然其实已超过世间。所以者何。我身尔时量同虚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萨。受生庄严诸宫殿故。如是等文。皆广狭自在也。次会通纯杂者。如云万行纷披。比华开锦上。此是诸藏纯杂具德门。然有二意。一者。若以契理为纯。万行为杂。则是事理无碍。非事事无碍。设如菩萨大悲为纯。尽未来际唯见行悲。余行如虚空。若约杂门即万行俱修者。此二门异。亦不成事事无碍。二者。如一施门。一切万法皆悉名施。所以名纯。而此施门即具诸度行。故名为杂。如是纯之与杂不相障碍。故名具德者。则事事无碍义成。而复一中具诸度。诸度存。即相入门。若一即诸度。复似相即门。故不存之。贤首。改为广狭自在门。若华开锦上者。意取五彩相宣。华色虽异。一一之线皆悉通过。通喻于纯。异喻于杂。故常通常异。名为无碍。不同绣画但异不通。释曰。若异而不通。失一性圆融之道。若通而不异。无万行庄严之门。今常异常通。无间无断。则真体冥寂。不碍随缘。大用现前。无妨正性。可谓比华开锦上。犹云起长空矣。又贤首意云。万行纯杂。有通事理无碍。及单约事说。故废之耳。谓同一法界故纯。不坏事相故杂。此即事理无碍也。一行长行故纯。不妨余行故杂。此但约事也。故昔废之而立广狭。今欲会取。即事同理而遍。故纯。不坏一多。故杂。则亦有事事无碍义耳。如以入门取之。则一切皆入。入中有多法门。故名为杂。如妙严品。说诸众海各各唯一解脱门。纯也。普贤菩萨得不思议解脱。杂也。入法界品中慈行童女云。我于三十六恒河沙佛所。修得此法。彼诸如来各以异门。令我入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即纯杂无碍也。又善财童子所求。诸善知识。各言唯知此法门。又云。多劫唯修此门者。即纯门也。诸善知识皆推进云。如诸菩萨种种知见。种种修行。种种证得者。此杂门也。自言知一。推他有多。自他虽异。然属一身。此亦纯杂无碍门也。三一多相容不同门者。一多无碍。等虚室之千光。由一与多。互为缘起。力用交彻。故相涉入。是曰相容。不坏其相。故云不同。如一室内千灯并照。灯随盏异。一一不同。灯逐光通。光光涉入。常别常入。恒异恒融。故经颂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又即如理之遍。如理之包。舒摄同时。若具作者。一或唯入。以一入一切故。二或唯摄。以一摄一切故。三即入即摄。同时无碍故。四非入非摄。以入即摄。故非入。摄即入。故非摄。五。或具前四。以是解境故。六或绝前五。以是行境故。行起解绝。故华严经云。此菩萨于一毛孔中。普能容纳一切国土。又云。一切身中。悉能包纳尽法界不可说不可说身。而众生界无增无减。如一身。乃至遍法界一切身悉亦如是。故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云。于其一切有情身中。普能示现一有情身。又能于一有情身中。普现一切有情之身。有情身中。能现法身。又能于法身中。现有情身。乃至能以一心。随念悟入一切众生无际劫数。普现所作业果异熟。随其所应。开悟有情。悉令现见。皆得善巧。四相即门者。废己同他者。是相即义。以上相入。则此彼互存。如两镜相照。但约力用交彻明耳。今此约有体无体。故言废己。废己即己无体也。同他。即他有体也。如经颂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如是一切展转成。此不退人应为说。既言展转成。即异体类相望也。不思议法品云。诸佛知一切佛语。即一佛语。此同类相即也。初发心品云。心以发故。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乃至云真实智慧等者。此显位上下相即也。入法界品云。弥勒告大众言。余诸菩萨。经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乃能满足菩萨行愿。乃能亲近诸佛菩提。此长者子。于一生内。则能净佛刹等。五隐显门者。如八日月者。即取明处为显。暗处为隐。而必同时。故云俱成。不同十五日唯显。月晦日唯隐。又暗处非无明。明处非无暗。但明显处暗隐。暗处明隐。亦得云隐显俱成。故云隐显俱成。似秋空之片月。如八日月。半显半隐。正显即隐。不同晦日隐时无显。不同望日显时无隐。则明下有晦。晦下有明。如东方入处。即于东起。如明下有闇。西方起处。即于西入。如暗下有明。故称秘密俱成。亦如夜摩天偈云。十方一切处。皆谓佛在此。或见在人间。或见在天宫。则见处为显。不见处为隐。非佛不遍。十定品云。或见佛身。其量七肘。或见佛身。其量八肘。或见佛身。其量九肘。乃至或见佛身。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量。则见七肘时。七肘显。余量皆隐也。余显例然。故彼喻云。譬如月轮。阎浮提人。见其形小。而亦不减。月中住者。见其形大而亦不增。释云。见其大。则大显小隐。见小。则小显大隐。而不增减。则是秘密俱成。余一切法。类可知也。如经云。摩耶夫人。于此一处为菩萨母。三千世界为母亦然。然我此身非一处住。非多处住。亦隐显义。此处为母。此显彼隐等。非一处住。即是一隐。例有多显。非多处住。即是多隐。例有一显。亦是双夺俱泯之句。非隐非显秘密之义。然若约智幻。即业用门。约极位成。即德相门。六微细相容门者。经颂云。一一毛孔内。各现无数刹。即业用门。又德云比丘云。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处。有不可说如来出现。悉至其所而承事故。此通于德相业用。刊定记云。此微细德。不同相在德。彼约别体别德。相望相在。此但当法即具一切炳然齐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看起来又A又飒的手术机器人,在行业内的价值和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在实际的临床诊疗阶段中,我们也能够充分体验到智慧医疗在医院从诊前到诊后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
  • )7⃣ 月兔历险记国服代理旗下的密室逃脱胸针若干还会随机掉落其它小礼物喔[求关注]❗️ ❗️ ❗️ 注意事项❗️ ❗️ ❗️ ①以上揪的两位宝贝的中奖礼品均不
  • 爱彼迎公司澳大利亚公关部负责人德里克·诺兰 (Derek Nolan)表示,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严格遵守各地方政府颁布的限制措施,“我们都要继续为对抗新冠疫情奉
  • 】#小布播报#这几天,中国农科院现代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甘炳成忙得不亦乐乎——本月底,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鹿溪智谷核心区的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一
  • 因此,处女座的第六感很强,他从小就喜欢思考问题,很多事情他都有经验,就算你伪装,他也能很快察觉出来。很多时候你想做出对不起狮子的事情,狮子都能很快差距,只是狮子
  • 05 茶与生活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07 茶与阅历 世上没有两杯完全一样的茶,就算是同一壶中沏
  • 6月,因为质疑已经卸任了一个月的前主持人yg的各种问题,被有心人煽风点火,带了质疑整个管理组的节奏。超话的不稳定与混乱,对我的影响就是,因为心寒和无力差点下山(
  • #美食[超话]#第一次来发发美食,不太熟练,就想说说探店+美食测评!‼️互动提示:公号同名可以预约直播通话哦!
  • 对付痱子或者预防,记住下面6个字就可以了。对付痱子或者预防,记住下面6个字就可以了。
  • ----“长相思” (南唐 李煜)今日是事业粉的友友思念@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lyn✨宁哥✨棚主 ​ ​​​我的少年初心未改,他正锦时,正值
  • 【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逝世|Fallece a los 91 el legendario compositor de bandas sonoras it
  • 十一月底的清晨,伴着微光与鸟鸣,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过环宇楼前,国护第七届预备役队员迎来了第一次升旗仪式 。身着一丝不苟的军装,伴着老队员们殷切的期望,心中的正气
  • 可见,在小翔的家庭中,爸爸是缺席的,妈妈做得很不够。这一次的联合行动,小翔不仅收获了阿莉埃蒂的友谊,自己也品尝到了勇敢的滋味。
  • 今年的夏天因为多了另一重身份而显得与众不同,每天就是陪着小朋友,奇怪的是一点也不觉得无聊,一天二十四小时觉得充实极了,看着他一天天微小的变化,会对你笑了、会抬头
  • 是带来❤️最佳幸运❤️樱花恋歌❤️Rainfall❤Everytime❤️️的ost小王子❗️两张minisolo专辑可不能错过❗️四月与花致亲爱的你什么,你也
  • 杭州的盆友,小耳朵你有了吗一秒get全攻略看到满屏都在刷“茶百道”的小耳朵,但杭州的小伙伴们,我们点茶百道是不送小耳朵的,要点“古茗”才有送‼️‼️‼️事实上,
  • #肖战[超话]##肖战代言隅田川咖啡# xz#肖战为你开小灶# 肖战赤诚善良,肖战谦逊有礼,肖战星途坦荡,肖战清新俊逸,肖战初心不忘,肖战勤奋努力,肖战诚恳待人
  • #谢娜[超话]#[蛋糕]#0506谢娜生日快乐# 祝亲爱的太阳女神娜娜,生日快乐能给别人带去快乐是一种超能力,而你就是拥有魔法的小仙女20190506,愿岁月如
  • 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有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艾曲波帕治疗。靶向药物是针对癌细胞跟正常细胞的不同的DNA,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变
  • これまで、中国で上梓された作品は「大家的日语史」と「男人和女人的故事」しかない、ほかの作品を翻訳させて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その上、日本人も敬遠する古典語が分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