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 静思 解悟~~~

借古抒怀,勿泥于执。哲理如是,无分古今。世事无常,唯持一心。透幻识真,知道而随。心无挂碍,无有恐怖。纵居浊尘,亦大快乐。

​《天津感事》宋朝·邵雍
着身静处观人事,放意闲中炼物情。
去尽风波存止水,世间何事不能平。

​《寒林石屏》 唐昙翼 
草堂无物伴身闲,惟有屏风枕簟间。
本向他山求得石,却于石上看他山。 https://t.cn/R2WxuoH

一个修出离心的人,不仅仅要厌离三苦,更要厌离自己的业力和烦恼,厌离自己的执著我的我见。这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自己能远离任何增长我执的因素。

单有厌离,没有希求,就会产生消极厌世的逃避心理。而在灭谛的开示中,本师佛陀以他的智慧,告诉我们烦恼和业力寂灭后的解脱境界,也就是涅槃的果位。这对于修行者是极大的鼓舞。佛陀同时还在道谛中,详细讲说了获得这种解脱境界的真实方法。

对于一个已经对轮回产生了厌离的修行人来说,灭谛中宣说的解脱境界是他最大的希求和动力。而道谛中宣说的法门,则是他最大的依赖和安慰。

因此,只有把苦、集、灭、道四谛闻思究竟,产生了闻慧、思慧的人,心中才会产生真正到位的出离心。可以看出,这样的出离心,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向上,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的。

大家要知道,对于现在的修行人来说,在开始修出离心的时候,最为重要的,是少欲知足,不对生活提很多的要求。应该减少,直至断除贪求世间八法的名利心。

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真正的出离心,那么所作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得人天善趣的因,而不能成为解脱生死的正因。

在具备了真实的出离心之后,修行的重心,就应该转移到获得无我的空性慧上去了。因为出离心是为了要厌离轮回,希求解脱。要知道产生轮回,障碍解脱的那股力量,是来自于我执。因此,要断除我执,必须要证得人无我的空性慧。

大乘要希求的,不是小乘的涅槃,而是消除了能、所对立的无二慧境界。凡夫的生死和小乘的涅槃两个都是边执,还落在观待、对立之中,是不了义的境界。

大乘殊胜正见,就是分别心的本性即是大空性,或者自然本智,因此任何的戏论,任何的客尘和垢障都是出离的对境。

虽然对一般凡夫来说,小乘阿罗汉的出离心非常的伟大,但对于大乘的出离心来说,阿罗汉的出离心太小了,就像没长大的三、四岁小孩一样。大乘菩萨把为自己闻思修看做是自私心理,根本不会在心里生起为自己成佛的念头。

具备了出离心后,大乘的修行者,就要继续扩大心量,生起大乘的世俗菩提心。大乘的菩提心的生起,标志着进入到大乘的资粮道,开始了修行历程。

大家知道母爱很深,生起菩提心的四无量心或七重因果也是对照母爱而引导的。普通人对于其他的众生很难产生出像母爱那样深切的关怀。但是母爱也有缺憾,它本身就充满了执著。母亲只会对自己的孩子投入感情,这样的爱很难转移到其他的孩子身上。这和大悲心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大悲心是对于一切的众生,产生出像母爱那样的悲愍心。而菩提心则更是在这个大悲心基础之上,上求佛果,来度化众生的决心。因此大乘世俗菩提心是非常的深远,非常的厚重。这需要修行者使自己的思想发生彻底的改变,并不是随便想想,念诵几段仪轨就能生起的,也不是仅仅通过做一些善事就能拥有的。

大家要知道,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是以出离心为基础,进一步思维一切有情,都被我执烦恼所束缚,被善恶有漏业所推动,长期沉溺在生死大海之中,为苦苦、坏苦、行苦所逼恼,于是生起深深的大悲心。为救拔有情出离生死苦海,能牺牲掉自己的一切安乐,而急于利他,求大菩提,这就已经生起了世俗大菩提心,进入大乘资粮道了。

出离心是进入解脱道的起点。即使佛陀时代那些增上慢的声闻,至少也有真实出离心,也把解脱作为第一目标,在真诚地希求解脱。如果不具备出离心,反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时在以顽强的人我见在办事的人,则是没有机会得到解脱的,也不可能在心里生起菩提心来。不具备出离心,表面上也可以做出很多苦行来,但仅仅是行为,不一定说明已经有了相应的认识。要说吃苦,外道也有强烈的厌离和吃苦的精神。因此大家更应该从心里改变自己,让心里产生出相应的功德来。

大乘菩萨无论做任何事情,目标都很明确,都是为了众生。走路的时候,心里愿众生能走到顺畅的路,并能最终走到最殊胜的佛道上。

这样大家可以观察自己一下,自己的心里,有没有把自己的我执作为给自己制造违缘的最大的敌人。如果已经有这样的认识了,这已经和真实出离心开始相应起来了。另外,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所有普天下众生是自己的家人,并把众生放在第一位,起心动念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众生的利益,并且认识到要获得佛陀那样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益众生,这才已经开始和真实菩提心的要求相应了。

从大乘了义法门中大家能知道,众生本来是像佛陀那样,清净无染,智慧无边的。但是有了无明导致的人我和法我两种执著后,形成了烦恼障和所知障,因此才遭遇了各种苦难。就像一个大力士,本来力量无穷。但是有了法执和我执,在他肩上凭空增加了大量看似实有的法,这些法份量很重,于是这个大力士就只能背800斤,再加上了人我执,在他肩上又凭空增加了看似实有的自己与许许多多的他人的份量,这些人更加对他形成了束缚,相互增上了烦恼。于是他就只能背80斤了。老实说,凡夫一切众生是被自己的我执和法执给压垮了。

大家觉得菩提心和出离心难以生起,就是因为心里已经被浓厚的人我和法我两种执著充满了。受此二执的影响,把如幻的显现都看成了实有。把五蕴分成了你、我、他,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各种圆满的果报,而希望别人过得不如自己。如果能对这些对境去掉实执,那么肩上的重担就能卸下,心就具有了力量,大力士的力气就得到解放,就有助于出离心和菩提心这些世俗发心的生起。能去掉把境界执为实有的这个方法,大慈大悲的佛陀已经给我们传授了,这就是般若空性慧。

般若的闻慧和思慧能帮助卸掉重担。

以闻思般若而产生的智慧的引导,出离心乃至慈悲心、菩提心都比较容易生起来,而且心里会很轻松,充满了力量。没有我执的人面对任何困难都无所畏惧,而且对有意义的事情,生生世世都不会厌倦。

有些人说我很痛苦,其实是心在受苦,这个“我”其实一点也没有出现过。快乐也是同样,说我很开心,其实是心在快乐,从来就没有“我”的一丁点事。般若法门,就是促使大家认识到这个真相,减轻身上的压力的一个殊胜的方法。

其实,般若的力量并不只是在证悟之后才能显现。凡夫在闻思修中以分别心产生的大乘般若正见,就已经能产生克制烦恼的力量。就像前面提到的,闻思般若产生的闻慧和思慧,就能产生认识一切烦恼和压制一切烦恼的力量。而因为闻思的是般若这一高深的法门,因此所能产生的认识和压制烦恼的作用也更加的强大。

这种通过闻思产生的空性正见,就能和世俗的发心产生相互的促进作用。

随着众生根基和意乐的逐渐增上,能接受的法门随之而加深,观察的对象逐渐从外境转向了内心,见解也越来越了义,越来越接近心的本性,产生的加持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

比如,小乘的见解中已经把蕴聚抉择为空性了,但在外境还留有无分微尘,在内心中还留有无分刹那的心识。唯识宗则打破了外境,宣说了万法唯识的道理,观察到了一切遍计法本来空性,圆成实本来就存在。在万法唯识的基础上,中观宗中的自空中观将心识进一步抉择为是与大空性无二的清净慧,远离一切戏论。他空中观又是在这个基础上,宣说了万法的本来清净如来藏,一切都不离自然智慧而呈现。

这样可以看出,大乘法门抉择的不是迷乱的显现,也不是分别心的境界,不是世俗发心的层面,而是清净的基的究竟本性,是大无为法,并且这些都是心的本性。对于这心的本性,部分证悟的是道般若,全部证悟的是果般若。

一切的有情,不管是天人还是地狱众生,不管是圣者还是魔王,都具足佛性。一切众生都本来是佛,都呈现在清净本基的如来藏之中。险恶的轮回、染污的烦恼等等的现象,只是偶尔出现的客尘。如果苦与集并非客尘,如果众生并非本来是佛,那么不说是三大阿僧祇劫,就是经过千千万万个三大阿僧祇劫,众生也没有成佛的可能。认识到心的这个本性,这是最了义的皈依,具有这样的见解,就能对救度众生产生强大的勇气和力量,自然就能发下乃至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愿无穷的菩提大愿。

四有为相

宗教术语

四有为相即自性相、着所住味相、随顺过失相、随顺出离相。此说出自无著《金刚般若论》卷下于阐明‘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一偈时之所说。其中,小乘有部主张四相之实在,认为一切有为法之能发生作用,乃依四有为相之故;而经部、大乘等则主张四相假立、过未无体。

中文名

四有为相

出处

《金刚般若论》

快速
导航

生灭变迁四相

四种观相

略如下述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七等曾有解说,略如下述︰

(1)自性相︰即对有为法自性之相,观其对境如翳,能见如星,识体如灯。

(2)着所住味相︰即对味着所依住的器世间,观其为颠倒如幻之境。

(3)随顺过失相︰即随顺无常身、苦受等过失之相,而观其毕竟如朝露、如水泡。

(4)随顺出离相︰即随顺无我之理的出离道,观过、现、未三世一无所有而如梦、如电、如云之相。

上述偈文中之有为法九喻,罗什所译略去星、灯、云。对此,宗密《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下云(大正33·169c)︰‘魏译九喻,秦本略者,以星、灯有体,云种含生,恐难契空心,潜滋相想,取意之译,妙在兹焉。’

生灭变迁四相

即生相、住相、异相、灭相。又作四相、四本相。俱舍家列之为不相应行法。兹分述如下︰

小乘有部

认为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的存在,从未来位生至现在位虽是以因缘力之故,但生起后瞬间即灭,而成为过去位。这样的有为法是无常而流转于过、现、未三世者。所谓生(梵ja^ti,藏skye-ba),意谓使未起的有为法生于现在位的法。住(梵sthiti,藏gnas-pa),意谓使有为法暂时安住而自行其果之法。异(梵anyatha^tva,藏gshan-dugyur-ba),意谓令有为法衰变之法。灭(梵anityata^,藏mi-rtag-pa),意谓令有为法灭坏而流转至过去位的法。此四相中,生相乃于未来位生起作用者,而住、异、灭三相则同于同时作用于现在世者。但因所望不同、作用各别,因此分立。此乃依《发智论》卷二〈相纳息〉、《正理论》卷十三、《显宗论》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八至卷三十九、《俱舍论》卷五之说。但《增一阿含经》卷十二、《出曜经》卷一等未说住相,而说三有为相。

四本相虽彼此能令他法发生作用,但对本身则不然。此因四相之自体也属有为法,故须待四随相之力方能生住异灭。四随相,又作四小相,指生生、住住、异异、灭灭等四相,此四者之作用仅限于各各之本相,故称‘八一有用’。综观之,一切有为法之能刹那生灭相续,必须色法的自体和四本相、四随相俱起,此即所谓‘九法俱起’。

小乘经部

载于《俱舍论》卷五,其文云(大正29·27c)︰‘诸行相续初起名生,终尽位中说名为灭,中间相续随转名住,此前后别名为住异。’意谓四相乃依诸法之相续而假立。其次又云(大正29·27c)︰‘一一刹那诸有为法,离执实有物四相亦成。云何得成?谓一一念本无今有名生,有已还无名灭,后后刹那嗣前前起名为住,即彼前后有差别故名住异。’意谓既已将诸法生灭的分位假立为四相,则丝毫无需借助随相说明本相。此外且非难有部于生相之外,藉因缘而说明诸法之生起,总而言之,经部乃主张四相假立者,故驳斥有部的四相实有、过未有体之说。

小乘余部

《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八曾列举其余部派之说。其中谓譬喻师主张四相假立。分别论师主张四相无为。法密部主张灭相无为,其余三相有为。相似相续沙门主张色之四相为色,心之四相为心。正量部、法上部、贤胄部、犊子部、密林山部等,皆以色法为一期相续,其余之声、香、味、触等及心、心所法皆为刹那生灭。但除正量部外,其余法上部等之四相说皆已不详。又,《成实论》之说,依其卷七〈不相应行品〉所述,其所说大致与经部类似。即说五蕴在现在世名生,舍现在世名灭,相续故住,住变故异,非别有法名生住灭。又说佛法深义谓众缘和合有诸法生,是故无有法能生异法。

大乘法相宗

出自《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六、卷五十一、卷八十八、《成唯识论》卷二等,依之可知法相宗亦主张四相假立、过未无体之说。尤其《成唯识论》卷二更多方立论评破有部之说,其文云(大正31·6a)︰

‘有为法因缘力故,本无今有,暂有还无,表异无为假立四相,(中略)依刹那假立四相,一期分位亦得假立,初有名生,后无名灭,生已相似相续名住,即此相续转变名异,是故四相皆是假立。’

此即以生、住、异三者皆现有,故同属现在。而灭已无,故属过去。总论法相宗所谓‘生’,表有法在先前并非有。‘灭’,表有法其后终归于无。‘异’,表此法并非凝然常住。‘住’,表此法暂时有用。又依所说及评论有部之态度而言,法相宗与经部极相似。

大乘三论宗

依《十二门论》〈观相门〉可知本宗仅立生、住、灭三相,主张‘有为法皆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法空故,我亦空。三事空故,一切法皆空。’

《大乘起信论》

依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本)之说,《大乘起信论》将四相配合不觉流转门之次序,以彰显始觉还灭之涵盖面。亦即生灭流转之妄法,其相状有九相(即三细六粗)之别,以之与四相比配,则生相配业相,住相配见、境、智、相续等相,异相配执取、计名字二相,灭相配起业相。且四相仅就真心随熏力之粗细差别而分说为四,并非依一刹那心说明四相。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逸夫剧院负责人表示,对于这场火爆出圈的优秀演出剧目,剧院依然坚持文化惠民,以实际的惠民行动,推动粤剧艺术、粤剧文化在宁波的落地,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剧场,品味具
  • P1:给自己买花 感觉心情会很好嘿嘿~P2:淋了场大暴雨⛈️回家就洗头洗澡唯一开心的是 妆还在 维持的杠杠的P3:在和我的兵哥哥打电话很嗨心很嗨心心情美美哒!
  • 【养殖场疑滥用抗生素 西媒:中国成反抗生素滥用主战场】中科院专家表示,养猪场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降低病死率,被调查的一家养殖场每年大约使用5公斤抗生素甚至更多。
  • 10/149命 申请好难 我好难在知道结果有很大可能失败但仍要抱有完全的希望去准备好难10/17 今天好冷10/23 昨晚做了一个梦外面的世界像流浪地球一样已经
  • 没事还得盯着自己的轮休假期,生怕这周又不能休假感谢首字母#矢吹奈子# 只有颜值老师第三集直播repo我的妈我真的笑死了,年轻人直播太有趣了,这五个人都超绝有梗奈
  • 所以皈依佛门,第一条要守的戒律,就是不杀生,不食肉,以培养仁慈的德性,以扩展个人这八十八佛都可以为众生作忏悔主,因此,人们可以向他们申述自己改悔过恶的愿望。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魏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
  • 最詭異的是根本就沒好好品嚐食物怎麼就能做起美食節目,莫非是介紹食物已經有了成文的話術?对此,Toyz最大死对头统神在直播中要萧敬腾闭嘴,质疑对方根本是在打落水狗
  • 我这一辈子就只能遇见你一次,错过了就遇不到了,所以要抓紧,因为我是那个视你为我生命一样贵重的男人,你是我的全部,你知道不。#情感[超话]#我想对我最爱的人说爱你
  • 好像我缺失的故乡情节全都被对土地的热爱所弥补,只有踩在那样的地上才能证明自己真实地过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园子向哲雄坦白了心中怀揣着的秘密……象山满足了我对生活的
  • 说的最多的就是那狐妖隐忍,当年受了折辱,竟能忍上数百年,终于等到高家有所求,既证明了人心不比妖性高贵,也断了高家的香火和术法,为自己报了断尾之仇!高半仙每日愁苦
  • 为堵塞防控工作漏洞,提醒我县居民与其接触人员落实防控措施,现将马某某的活动轨迹公告如下:马某某,10月20日16时左右从成武县闫堂村路口乘坐出租车来嘉祥,当晚1
  • 今天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如果现在有一份工作给你编制给你户口或者让你在高校任职,你还是觉得不行我要考博,因为你真的很热爱研究”真的是戳到我了故事还得从来北京之前导师
  • ”寻常生活里不乏这样的“三季人”他们用自己的认知去衡量这个世界,若是与这样的人争是非,只是徒劳而已。你和一个没经历过四季的人争论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 人生路漫漫,愿你我彼此善良而真诚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对每一件热爱的事情都全力以赴。多么可爱的北平城,多么热爱和平的中国人,但沦陷后,苟且偷生也要看侵略者愿不
  • 1972年,在蒋介石昏迷的近半年里,他身上至少插了三根管子,包括供给氧气的氧气管、供给流质食物的胃管和手上的点滴管。但是,因长期卧床,他的肌肉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萎
  • 落叶文/夜影枯败的落叶静静沉睡腐烂于泥土滋养求新生通往南国小镇的铁轨日日作响你却甘愿囿于大海之滨我的立足之地是别人口中的北方还掺杂着些许冷漠和怜悯咎由自取是漂泊
  • 所以老公的观点为不买城镇职工社保,也不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至于为什么又增加购买了商业险的原因,说是真的有意外,医保和大病加商业险,基本都可以解决了。
  • 相信每个人都想要永远不变质的爱情,而张爱玲告诉我们的是,即使在爱情里面受了伤,遇过挫,但是依然不要失去对爱情的幻想和热情,总会有更适合我们的在后面。爱或不爱其实
  • 朋友真的很暖118后她安慰我 在不开心的时候给我安利帅哥美女安利我喜欢的歌 生日的时候会整点给我发祝福 她今年做了个手帐里面写的是“想和你一起看遍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