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时评 | #在二舅故事中读懂自己#】两天,近三千万播放量,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B站UP主“衣戈猜想”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火了。#二舅# 是村里曾经的天才少年,在一次高烧后因打针落下了残疾,求学之路就此终止。在颓废许久后,二舅自学木工、领养被抛弃的孩子、用半生积蓄为孩子买房,66岁时赡养着88岁的母亲,至今仍闲不住,为村里的乡亲继续做好事……

在浪漫的故事中读懂苦难

宏大的时代背景中,小人物的个体命运永远值得书写。有人津津于视频中二舅的曲折经历,有人折服于其庄敬自强的品质;有人不断回味文学性十足的旁白,有人感动于粗粝朴实的镜头语言。从制作水平和受众反响来看,这无疑是一次诚意十足的表达。

在这样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让人静下心反复观看的长视频内容,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从内容生产的角度出发,视频的作者深谙当代互联网的传播规律,频繁爆出的金句无疑是刷屏社交平台的利器,而对苦难点到为止的表达和穿插其中的冷幽默,能让这则故事传递的价值观更加自然地抵达观众的内心,也让作者一个人的二舅,成了大家的“二舅”。

但是,当“二舅”成为一种现象级传播,其曲折经历和所代表的精神被舆论强行分裂。大家各取所需,有的人汲取精神慰藉,有的人质疑故事本身,两种舆论在争辩中反复较量。

对苦难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确实,如余华在《活着》中说的,苦难只是苦难,它无法带来成功。可是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次社会的跃升、多少种艺术的创作是在苦难的羊水中诞生。大家共情的原因在于,每个时期不同的苦难落至个人身上,才会有真实的质感,才会有比邻的痛楚,如果这些都无所谓,那住在狗窝与住在钢筋建筑里又有什么区别呢。

苦难不值得赞美,也不应当回避,或许这是在二舅的故事中我们应当达成的共识。

生活是残酷的,所以向往美好才刻在了人的基因里。在寻求希望的路上,人们从来不缺少想象力,从眼前的一朵鲜花可以联想至一片花海,从一丝阳光可以窥见灿烂升起的朝阳,从二舅的人生经历可以构思出自己一往无前的饱满人生。自我想象是在焦虑环境下的情绪调节,只是需要注意,如果撕掉一切滤镜,那些浪漫的故事里其实充满了荆棘,不要让自我想象衍生出的胜利幻境掩盖住现实中的困境。

回到故事本身,不少人对二舅提出了质疑,打针打残腿、以家属身份住进部队、村庄中一段关乎伦理的模糊爱情,这些真的存在吗?可是别忘了,生活就是这样,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将几百万年来人类积攒下来的社会经验加和在一起,也无法涵盖生活的所有可能。以河为界的正义、自以为是的事实在当今舆论场上并不少见,没有亲眼见过便不存在,这种观点无疑否定了生活中的无限可能,让“造假”“虚构”论调在舆论场上横冲直撞。

退一步讲,我们相信创作者如实地记录,但难保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有多少无法考据的演绎成分。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和二舅一样的人们,并不会削弱他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同样的,在被美化过的故事里寻找现实生活的力量也并不可笑。当“二舅”在传播场中甚至成为一种符号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是质疑符号的真伪,还是映照自身,从中获取力量,全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在现实中寻找生活的答案

真实自有力量,因此二舅的故事才能打动人。但一个爆款视频遵循的逻辑,必然不是事无巨细的展现与讲述,而是大量提炼的金句与选择性的叙事。当二舅几十年的人生被浓缩至一个11分钟的视频里时,局部的真实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失真,引发观众的讨论与质疑。

记录平凡人的苦难,并在结尾将其升华成励志典型,这样的故事确实会治愈人们焦渴的心灵,但相应地也会引来是否在“美化苦难”的争议。这是鸡汤视频的一体两面,有人爱喝,就有人觉得油腻。

当然,就此粗暴地给这则视频敲上鸡汤的标签,显然也并不合适。如作者所言,他只是想“拍一下二舅的故事”,并且已经有意撇去了传统励志故事上的那一层油脂,在视频中不断调侃并解构苦难。但万千观众的主观解读与个人经历的投射,早已裹挟了拍摄视频的初衷。

舆论场的撕裂也正来自于此,有人在乎故事呈现的古朴智慧,并从中汲取好好生活的力量;有人更在乎镜头外未展示出来的遗憾与无奈,认为人并非生来就要与苦难共存,因此如鲠在喉。当周围人都在感动、流泪、赞美时,没有在情绪洪流里一起旋转的人,就会被质疑是否冷血与唱反调,但一个开放包容的舆论生态,显然是要能够同时容纳这两种声音的出现。

有些人对于苦难叙事保持天然的警惕,是因为见证了不少“营销苦难、收割善良、攫取利益”的案例,因此“博眼球”“是否造假”的质疑不断出现。而有些人则是拒绝沉湎于视频结尾所展望的“通向胜利”的想象,与其说是无法共情,不如说是抗拒这种饮下他人的经历,以此浇自己块垒的行为。毕竟“三天治好”的精神内耗,疗效能够持续多久,还有待商榷。

事实上,给许多人带来拯救的人生感悟,未必全都是二舅自身的想法与思考。一定程度上,视频里的二舅成了“内容载体”,作者以二舅的故事为基底,用高明的叙事和文字的力量输出着自己的价值观。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身边从来不乏“二舅”们的身影,只是缺少一双发现他们的眼睛和将人生道理内化为前进动力的能力。如果只选择性地在厨子做好的饭里,摘取自己想要的金句当作宝典,在一套流泪、感动、发弹幕“敬二舅”的“三连”过后,转眼就忘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无疑又重复上演了“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闹剧。

因此,无论是赞美还是抗拒,有一点似乎可以达成共识,那便是:我们最终需要的并不是二舅,也无法持续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慰藉。与其试图在悬浮于生活的互联网寻找精神寄托,不如把目光放回现实生活,在平凡、无聊的人生中,继续脚踏实地地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毕竟,二舅从未听过这些道理,却用自己的双手找到了生活的答案。@济南时报

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楞严经》七至十信位断见思惑与尘沙惑
(第一百七十五段)#菩萨七信位至十信位#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七信位:护法心住
佛说:行者之心在精进中安然舒适,始终保持与十方如来气分交接。气分交接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意为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佛念众生、如母爱子;众生念佛、如子爱母。如是乃至经无数劫之生生世世,不相舍离,众生如此忆佛念佛,精进不懈,终至机缘成熟,佛陀的无上妙力自然就与众生之精进力相应,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名气分交接。行者至此已证入第七信心位:名“护法心住”。“护法心”含义有三,即:
1、护持心法:行者须明白,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护法就是护心、护心就是护法;善护其心,就是善护妙法。心者:诸佛众生同一根性、天地万物共一本源。照此体悟修证,就是护持心法。
2、护持佛法:行者只须做到时时不离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识心自在,即是护持佛法。
3、护持众生法:行者常作众生即我,我即众生之想,哀悯众生,助其消除烦恼,脱离生死苦海,即是护持众生法。
行者从凡夫地,以虔诚之信心,入于佛门,精进修行,直至超越生死、烦恼漏尽,得大智慧,此大智慧即诸佛一切种智。行者于此,心中起念,诸佛能得一切种智,自己也应当得到。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一切诸佛,都是从凡夫位而来的。如此成就七信位,即可断除见思烦恼,断除见思烦恼,相当于证得小乘极果阿罗汉。
八信位:回向心住
佛说:觉性光明保持不失,能以般若妙力,回转诸佛如来的加持力,安住于自性佛三摩地,诸佛与自性佛,犹如两面镜子,一面是诸佛、一面是自性佛,光明相对,其中显现出来的诸多妙影,重重叠叠,相互涉入,此即第八信位:名“回向心住”。“回向心”在《华严经》中说有十种空无相回向,即:
1、了知一切众生界无有众生;2、知一切法无有寿命;3、知一切法无有作者;4、悟一切法无补特伽罗,补特伽罗译为众生,意为悟一切法无众生;5、了一切法无有忿诤;6、观一切法皆从缘起而无有住处;7、知一切物皆无所依;8、了一切刹悉无所住;9、观一切菩萨行亦无处所;10、见一切境界悉无所有。作以上修行,名回向心住。
九信位:戒心住
佛说:行者至此,心中的光明保持不失,时常秘密回光返照,照见五蕴皆空,获得诸佛常住不动的定力和无上微妙清净,安住于无为法中,所得这些,永无遗失,此即第九信位:名“戒心住”。
“戒”又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是为了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
小乘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不卧高广大床、不戴花鬘璎珞、不看歌舞伎乐。二百五十戒是指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
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说过罪、自赞毁他;不悭、不嗔、不诽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犯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修行人必须严持戒律,才能得戒心住。
行者从凡夫地,信佛有大自在,并常常想,这大自在,自己也应当得到。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诸佛大自在,于清净戒律中起法门,以智慧之身和法性之身,入众生界,不染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于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俱得自在,自己也应当受持清净律仪,起用如来无染净智,安住于无为法中,得大自在,此名戒心住。
十信位:愿心住
佛说:行者住于清净戒律中,得大自在,能遍游十方世界,来去随愿,此即第十信心位:名“愿心住”。
行者从凡夫地,深信自己发菩提心,就定能证菩提果,经无数劫的修行,使功德福德具足圆满,诸行无漏,就定能位齐诸佛,由此而不移一念,遍游诸佛刹土。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三世四方尽在当下一念,若一念迷:前世、今世、来世,轮回不断;东、南、西,北四方,流转不停。若一念觉:时空俱灭,“常、乐、我、净”四德现前,生死烦恼,一时俱灭。凡夫能作以上信解,立下四弘誓愿,始终必能彻佛果位。如以上发心修行十种信位者,决定成就十信之门,住于坚固之种,永不退转。
十信位的前七位是断见思无明,属界内烦恼,按教理分析,断尽见思烦恼,即证小乘极果,成阿罗汉。如行者不转修大乘,当下可证阿罗汉果,得小涅槃,自然就不再修第八、九、十这三个信位,因为这三个信位是断尘沙惑,属界外无明,断尘沙惑可获得如尘沙般多的法门,可随缘化度众生,无有障碍,是不畏艰险的大乘人所修。
大乘人证得第七信位,与佛道交感应了,称作“明心”;然后证初地菩萨位,见无生法忍,称名“见性”。有了这些实证,叫做“明心见性”。第七信位是小乘和大乘在修证上的分水岭,只有入了第八信位以后的修行,才是修的大乘菩萨道,前七个信位,是大小乘的共修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据说是小眼综合,但是感觉眼角其实开的不是很尖尖的那种,开的眼型是平扇,我个人不喜欢自然款,所以还是网红款吧,因为喜欢化妆,这样比较好看嘻嘻自我感觉最近在整理,北
  • ' 因你太能忍了所以每次发现新的点都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在后怕中一次次猜测你还要带我们在你的后花园里走多久说着让你逃让你自由但却一直紧紧拽着你的衣角不肯放手
  • 实体店被关门,只有网上的门店能进行。邮寄美国和亚太都是同样好价。
  • 《西区故事》Season3公演中止期间延长了到5月18日为止的公演都中止了。只能祈祷现在的状况能够尽快回复顺利迎来开幕的一天。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把嫉妒看的淡些。
  • 财报分析会上,有分析师问到苹果的供应链、产业链是否会将进行一些“多元化”苹果CEO库克则回应称,对目前的状况非常满意。财报分析会上,有分析师问到苹果的供应链、产
  • #博君一肖[超话]# 我真的好爱pb喔 !!!出不来这个坑了[泪][泪] 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南国和言哥的快点发货!!![馋嘴] 然后dream一下双生和无尽夏[
  • 关注我+转发说一个你最擅长的英雄, 5月10日抽3位召唤师送【妲己智能机器人】1台#与我为伍 彼此守护# @腾讯智能机器人 @中国电信 ​ #沫沫网红推广[超话
  • 要快乐啊[心] #黄子韬[超话]##黄子韬0502生日快乐# [给你小心心]#黄子韬创造营2020# 生贺图来了[给你小心心]二十七岁~ 愿你有最真实的情感,都
  • 很迷的一件事,昨天凌晨打王者,然后一哥们通过附近加我,我就发了个问号,他说“你好”我又紧接着来了一个问号,他说“游戏好友”我下意识的以为这哥们和我匹配,然后被我
  • 傅超美院长,杨明教授,Marut司长在现场发表了深刻的演讲,现场还播放了众多兄弟学校,杰出校友的祝福视频,伴随着激动热闹的舞狮表演,杏仁儿也被感染了哦[给你小心
  • 肖战说过,自己越来越好、粉丝越来越好——这,才是他最希望的事情。你在为肖战买单,你的不理智也在反噬他。
  • 今天又是一個努力看書的日常,無意間翻出在復旦買的書籤,看著上面的文字,就想到自己當初為了去復旦交換那樣熱血的生活,雖然很辛苦,但是成功的那一刻特別開心,去到復旦
  • (虽然肉不是我炖的,但灵魂的火锅底料是我炒的,日渐觉得自己厨艺大增)――前天跟老师请了假,但上课后还是收到了室友、同学的问候,受宠若惊同时又战战兢兢,总觉得干了
  • 我也不会用这个号了 开了小号专心追星了 886~#你最近还好吗-Lil Ghost小鬼[音乐]#"别再犹豫不定 只不过剩下一点fantasy&quo
  • #情感语录##如何挽回异地恋异国恋前男友前女友##爱情恋爱秘籍# 我记得以前有个网络上热议的事,一个快递员和一个有钱女人恋爱了,在女人失意的时候,快递员不上班去
  • #任嘉伦[超话]#[音乐]#任嘉伦秋蝉# ✨#任嘉伦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 ✨折了许多小星星✨写了许多心愿✨每一条都有你@任嘉伦Allen我们的五月 都要过的足够
  • 【CNNIC报告:中国6.5亿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 | Aviso sobre Informe estadístico sobre el desarroll
  • 好看的不好看的,我始终觉得只有拍照才可以让我安静下来,我会去思考构图,想要什么色调,什么角度,想表达什么,大部分人是不能理解我的,毕竟我是个很闹腾的人,太喜欢漫
  • [赞]巴菲特给年轻人的忠告[微笑]1.找到自己的激情(find your passion);2.雇佣人的标准:正直,聪明,精力充沛(integrity,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