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没有答案时如何适应》
● 有时候生活中有些问题是无解的。
●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理性和知识可能会被高估,而不确定性会导致恐惧和焦虑。
● 适应和接受不确定性,然后接纳这种未知会让你如释重负。

有人建议我不要再拼命想办法解决我想解决的问题,首先要理清整个问题是什么,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说实话,我不知道如何把这个建议付诸行动。对我来说,解决方案意味着要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件事又意味着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它。

我们即使生活在问题中,那么不管感觉有多不舒服,都是生活在真相中,一旦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它就包含了自身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然而,我们在真理中体验到的安全,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所有的答案,也不是因为真理是舒适的(安全的通常标志),而是因为真理是无可争辩的……因为真理就是真理。向未知投降意味着把我们的心放在变化的现实中,接受我们正处于一个没有已知结果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是现在的归宿。

#东北的产业结构该如何调整#
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如果要一步步写下来要很多字,不仅长,你们没耐心读,而且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一个具象的模板让人信服。
我和很多老乡说过”榜样”和“终点”的问题。一群人问过河是要坐船还是过桥,或者游泳。讨论了整整一个月,终于达成了共识,要游泳,结果一下水就被暗流冲走了,讨论了一个月白讨论了。所以为什么不能一个人坐船,一些人过桥,一些人游泳呢,总是有人会在彼岸的终点等待。这是一个“榜样”的问题,大家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缺乏一个“榜样”,所有人都在等答案确定了再投入进去,就好像最后一刻看别人点了什么菜他再跟着点一样。要是一桌子人推来推去都等着别人出来挑头再点菜,那到打烊也吃不上。
做探路者有风险有难度,他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和前期的投入。同时还要担忧更大的问题:他万一走错了路,给这个集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他万一起到了坏的榜样作用,给集体带入了沟里。所以探路者的工作不容易,风险大,责任重,难度高。但是新社会,新文化,新生活是建立在组织和物质上的。你有一个公司,你能施加一个公司的影响,你有一个品牌,你能施加一个品牌的影响。
同时,你也会建立一个维系在某种经济,文化,技术上的集体认同,得到相应的组织力量,把拳头真正的攥起来。“因为我们的利益共通,所以我们是一家人”,“因为我们的未来建立在我们共同的集体上,所以我们要一起奋斗”。
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足够多“客观存在”的“物质和组织”。光靠嘴说是不行的,讨论东北文化还是其它,发一大堆历史文献PDF搞一大堆群里的论证,不如有一个切实存在的艺术形象或文化品牌。讨论东北经济和科技高地的争夺,最好的办法是你有一个全国闻名的产品,或者科技顶尖的技术,并转化为更多的人和物的力量。
我们不可能花十年把理论先做圆了,再生产物质产品和进行影响输出,万一理论转化实践中错了,不就成了讨论了一个月游泳是正确的理论,结果一下水就被洪水卷跑的人了。
这就是“榜样”的问题,现在缺乏的不仅是足够多的探路者,也包括还没跟上来的人缺乏一个具象的“榜样”,告诉他们,我们要的新社会是什么,雪国的未来是什么。
有人会问,那要是榜样走错了呢?所谓实践检验真理。如果这个榜样“游泳过河”失败了,那就显而易见的证明了“游泳”理论对于振兴东北的失败。如果成功了,已经到达了我们的彼岸了,那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这就是“终点”的概念。
我们所有人的路线不同,但终点总是一样的。不管是走哪条路,不管是对路线本身的分歧怎么样,最后在终点总能相见。区别只是不同的路线得到的结果会影响终点的具体形态,但本质没有不同。关于榜样和终点的问题,我现在不愿意给一些心急火燎的人说什么具体操作细节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没有一个成型的,成体系的,有持续影响的,存在于现实世界里看得见摸得到的一个“榜样”。没有这种榜样,你说再多别人也理解不清晰,也充满怀疑。而缺乏榜样这个模板,最终的终点也会显得遥远。
所以我的建议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有的参与者要和探路者一样去做事,无论是壮大自己个人的实力,还是扩张东北的文化科技经济实力与影响,总要先有一个“成果”出来。否则你的理论再逻辑自洽,成不了现实也没用。他的理论你看不上,但他成功了你也没办法。
最后说一下对东北振兴问题上,其它方面的看法。
1,消减东北本土意识不可能,只能各种弱化,各种下绊子,各种压制,但不可能消灭。
这是客观事实。
2,文化创新的时候不要陷入“国粹”陷阱。振兴东北文化,不能变成国粹思想陷阱。有些东北人不认可关里的传统文化,但到了自己身上,思想也是一样的。
干国粹复兴,结果自己的年轻人都不喜欢,搞了这么多年,传统戏曲手艺别说干过美日韩,就连新兴的短视频自媒体都干不过。有多少传统戏院和专业吃补贴,拿政府预留的“保留份额”。
东北文化作品也是一种商业产品,想要复兴,不能执着于都没几个人听懂的古代语言和萨满传说。“萨满”这种元素可以是吸引人,制造陌生感和异域感的话题,但叙事手法必须现代。
这本质上是现代商业,是一种商品。美国迪士尼搞了一大堆各国公主,但叙事方式全是美国式的,艺术表现也不是从古书里复原各个国家的“所谓古文原本”,而是美国式的表现。最后扩张的想象力是美国的,而不是那些国家的。相反,美国用这个过程成了艺术的中心。想振兴东北文化,不能违背商业原则。
3,内部经济体系的维系,这是光荣的城市历史所给予的经验。经济本身需要有自己的用户圈,所以两个商品产地不同,一个外地一个东北,在并不是非要用外地产品的时候完全可以买东北的产品。比如一些日用品,下楼买商店的东西至少也可以支援一个老乡的买卖,只要没什么质量区别,那就没必要在网上买千里之外邮过来的。
4,干理工之类的学生学者,可以建立东北科技联合会之类的自发组织。我在我的一篇文章里说过“墙外开花”的理论,要让资源和技术动起来,哪怕不是在黑土地上,但是这些技术可以随着你们的交流,以及后续企业的建立给黑土地带来技术高地的附带好处。对于工商业也是一样,两家企业都在东北,结果可能是1+1等于2,
但是一家东北,一家外地,形成流动性,借助不同地区的特色优势可以让优势流回东北,结果可能就是1+1等于10。海外东北人群体如果要投入振兴事业,那么就要互助,要为家乡吹来新鲜的风,在不同的地方壮大自己。就像俄国人东进,日本人西进,中国人北上一样,要形成不同文化和技术的流动碰撞,才能有活力。
5,对于审美有自己的的思考比如对于审美中优美的定义,很多东北人已经丧失了文化的自主性,无意识的认为“江南水乡”就是比“北方民居”优美。
再接下来,就是认为“北方人不会做生意”。但这种东西都是抽象的,且是文化话语权丧失的特征。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审美,一个东西美不美,怎么才美,我们得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和大染缸不同,大染缸文化是“我认为这是美的,所以你们所有人必须和我一样,也必须认为这是美的”。
而我们是“你认为那个美你就去那边美去,我们认为这个美,所以我们在我们的家里就认为这个美”。这是审美争夺,是标准的争夺。没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文化振兴就起不来。商业市场规则并不冲突这一点,不是说迎合了对方的标准才有市场,而是现有的市场和力量才推广开的标准。能不能建立东北人主导的市场规则,这个就看我们大家的了。
6,对于坚持振兴东北的人来说,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分清“里外拐”。大染缸的文化观,价值观喜欢先证明你和他有关系,再证明你的卧室也是他的卧室,他对你的床也有发言权。
他一个外人对东北的理解就是看了看短视频,旅游了一圈,从身边同事观察,乃至于在东北上了几年学甚至都没走明白学校所在的区有多大。这样的一个人跑到网上评价我们要怎么样,甚至说东北怎么样对大家(他自己)最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这么评价他们的家乡,他们会怎么办?所以对此我们应该有冷静的判断和对待。但也不应该唯血统论,有些东北人是“痛恨并离开家乡”的,那么有些外地人也可以是“喜欢并热爱东北”的。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同盟要分清楚。
而东北要有影响力,必须对外有类似于文化思潮的类似于“抽象化意识形态”的扩散。也就是说,当东北重回王座的时候,不止东北会得到积极的改变,东北以外也会因为这个过程得到积极的生活上的,文化上的,思想和社会上的改变。东北重新复兴的过程中要成为一个旗帜,不止是雪国的旗帜,也是所有爱好“更自由,更富裕,更平等的,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统一又多元的新生活”的旗帜。所以东北的振兴目标,这个终点绝不会是简单的经济指标数字上的上升下降,也不会是单纯的几座新摩天大楼的建立,而应该是充满了阳光和欢笑的新世界。

9.24
今晚由我援藏支教问题,引发出的矛盾让我又想到今天上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虽然阶级层次不一样,但我觉得反映的问题是一样:到底能不能包容别人的思维模式。
今早的课堂压迫感十足,这位教授只想听到自己想听的答案,对于我们说的其他个人想法,会嗤之以鼻,整体课堂带有的个人色彩太浓厚。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才导致他是这样教育模式?我们达到这样的地位会不会和他一样?
之前说过让我们的目标不要仅仅当个好老师,而是要当好校长。让我想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太理想化了,一方面批评我们平时教育学生乃至找家长谈话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我是最关心孩子的那一个”的态度太理想化,另一方面他却自己在理想化,忽略现实因素。
到他的年纪有所成就会觉得校长是伸伸手就能触碰的,但是我不相信在他年轻的时候毕业后第一步就要当校长,现实的打击让我们不敢想那么远,踏稳第一步就已经万事大吉了。
今天的案例分析有一个“穷孩富养”的问题,在一番观点表达之后,老师的行为更是让我们私下有些怨言(当面也不敢)。老师问我们这种养育方式有没有个明确的正误判断,我们说还要看具体情况,但又被批评一番,“读研的目的就是来追求真理的,连正确答案都没有我们在谈论什么”。结论说这种养育方式是对的。
针对今天涉及的精神vs物质的交互关系图来说,确实是对的,但也仅仅是在课堂上,放到现实中就绝对正确吗?因为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反过来把母亲杀害的案例不止我一人看过。
由此可见,在这个课堂上,就要说老师想听的答案,个人观点还是要保留。放到百家争鸣的时代,他得独大。所以允许其他声音的存在多么难得。
突然感觉有些像小愤青,但今天和室友讨论的时候她们一句话让我很欣慰:“小rr有自己想法,但不说”相比较她们想当场和老师辩论一番的行为,我的性格还是得到了肯定。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如今也应用到了课堂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还英语专业呢,说出去丢人啊[允悲]为啥我那选课的运气不能匀一些给四级[允悲],是不是因为选课给运气花光了[二哈]。#吃鱼小书屋# 1024期赠书《我爱阅读·托
  • 强化司法指导,以审判团队专业化促进调解队伍专业化,坚持每年对专职调解员开展培训,有效提升调解人员的调解技能和依法调解水平,夯实社会资源参与纠纷解决的队伍基础。依
  • The space is furnished & styled with Simone’s signature of mixing key design
  • #今日妆面儿# 朋友圈里几乎看不到再有人分享关于疫情的新闻了口罩似乎都不用再找地儿抢购了大家也不再发 xxx加油了产品广告晒美食 晒美妆 晒娃又回归朋友圈C位了
  • #奋进2号#【警灯闪烁 筑牢安全墙】2020年4月22日凌晨,钒钛高新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执勤组以步巡和警灯闪烁相结合方式,加强对辖区内居民小区、重点路段以及
  • 回避他们但并不是我承认了,两年多对他们还是很有感情,把他们当娃娃看,因为我的女都比他们大 …… 相信组织会有一个公道的说法 ……”话说我都没有过refa但是这次
  • omit v.省略,删去;遗漏,忽略on a.连接上 prep.在…上;靠近 ad.向前,继续once ad.一次,曾经 conj.一(旦)…就… n.一
  • ”#情感语录#【他,用坚毅与勤奋,缔造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用温暖与真诚感动着我们,一如既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自我的确定性,不管顺境,还是
  • 楼下这个日本舞在文献里找出来了,分享一下。 藤娘(紫藤娘,紫藤少女)是一种歌舞妓舞。现在独立表演的紫藤娘(未婚),其实是五支舞之一,由 Katsui Genpa
  • 一场美国肺炎,把美国、美国政府、美国政客和美国经济的虚胖、无赖、无耻和脆弱暴露得淋漓尽致!就看它们怎么收场了!【老赵日记20200422:检测四百万就确诊八十二
  • 这两位科学家获科技杰出贡献奖】4月21日上午,在蓉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中医药
  • #早安,新的一天# 清澈岩石的光洁明亮,没有记忆的雕像的前额平坦:冬季的天,反映在另一个更深邃更空旷的天上的空间。阳光在树丛中停止,树丛像一支昏睡的军队。
  • 1、鼻梁高挺做事能力强鼻梁高而挺直的女人自尊心非常强,这种女人心性比较的高傲,在工作事业上有着非常出色的能力,也非常的有主见,但这种女人往往比较的强势,对另一半
  • 根据活动安排,天子湖执法所制定周密的保障方案,抽取精干力量,一方面提前对该区域进行市容管控,通过主动巡查、定点蹲守、严格整治等多种方式对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清理。
  • #今日妆面儿# 朋友圈里几乎看不到再有人分享关于疫情的新闻了口罩似乎都不用再找地儿抢购了大家也不再发 xxx加油了产品广告晒美食 晒美妆 晒娃又回归朋友圈C位了
  • 半年过去了,也确实如其判断,中国零售市场风起云涌,无人超市、智能家居、无人仓配、门店科技等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玩法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在会上,京东不仅宣布与腾
  • ②4月3日至4月21日,开放室外体育健身场所,限制部分运动项目开展。③4月29日至5月6日,开放室内体育健身场所,限制部分运动项目开展。
  • ②4月3日至4月21日,开放室外体育健身场所,限制部分运动项目开展。③4月29日至5月6日,开放室内体育健身场所,限制部分运动项目开展。
  • 项目Ultima Thule挑战了医院产房现有的空间条件,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上的产科病房,这些家具呈现出天仙般的形状和色彩,在分娩和宇宙之间形成了一种联
  • 图6的这棵树,盛夏季节会有很多鸬鹚在周围游弋甚至在树顶晒翅膀,今天的我就站在树下。[酷][酷][酷]铁索桥下的大坝下游,红河水依然奔流不息,未见上次的大蓝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