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如来藏[超话]#《法华经讲记》序品第一5(连续)

复见诸佛般涅槃者:「涅槃」就是证入「不生不灭」的境界,汉语译作「圆寂」。「圆」就是「槃」,「寂」就是「涅」。「涅」和「寂」是表寂静义,表无形无相义;「槃」和「圆」是表具足圆满一切功德,有形有相,普现于十方法界,显现出森罗万象、千变万化,叫作「无量色身三昧」。

这是真正的「涅槃」义。「涅槃」通常说为四种:
一者,性净涅槃,也叫自性清净涅槃。一切众生,法尔如是。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还是如是。天、人、鬼畜、泥巴瓦块,无非「自性涅槃」。随拈一法,当下即是「阿弥陀」。这是从理上而言。
二者,有余依涅槃。佛出世三十一岁成道,即已进入涅槃,但是仍然以肉团身于世间弘法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依靠这个肉团教化众生,叫「有余依涅槃」。#美食[超话]##恋与制作人##森林驿站##熊猫守护者##萌宠##王者荣耀##这就是街舞##音乐##品了口桃[超话]##互粉友[超话]##不可辜负的美食##王一博##肖战##情感语录#

「 佛系 」
非佛說?

「佛系」,
一個近年外來之的詞語,

有執著、
不知所措、
自豪等意思,

雖有佛字,
但就非佛所教,
不如看看佛經如何教導。

此有故彼有
── 法不孤起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成佛後,
終生遊化弘揚佛法,
廣度無量的眾生。

佛法強調因緣果報的重要性,
沒有不勞而獲,
卻不執著得失。

《雜阿含經》云:
世尊告諸比丘:
「 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
云何為因緣法?

謂此有故彼有,
謂緣無明行,
緣行識,
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 云何緣生法?

謂無明、
行。

若佛出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法界,

彼如來自所覺知,
成等正覺,
為人演說,
開示顯發,

謂緣無明有行,
乃至緣生有老死。

若佛出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法界,

彼如來自覺知,
成等正覺,
為人演說,
開示顯發,
謂緣生故,

有老、
病、
死、
憂、
悲、
惱、
苦。

此等諸法,
法住、
法空、
法如、
法爾,

法不離如,
法不異如,
審諦真實、
不顛倒。

如是隨順緣起,
是名緣生法。

謂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
病、
死、
憂、
悲、
惱、
苦,

是名緣生法。」

龍樹菩薩之《中論》云:

「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

不自生者,
萬物無有從自體生,
必待眾因

⋯⋯若無因而有萬物者,
是則為常。

是事不然。

無因則無果,
若無因有果者,

布施持戒等應墮地獄、
十惡五逆應當生天,
以無因故。

袾宏法師補註之
《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云:

「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

「 因 」
就是我們的起心所作,

「 緣 」就是指外緣,

如果因緣不和合,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

所以不可忽略因和緣。

話說回來,
做任何事,

無論是學業、
事業、
道業,

都要因緣和合才能有所成就。

當勤精進、
常行不退

佛陀八十歲時於拘尸那羅涅槃。

當時他在兩兩相對的娑羅樹之間躺了下來,

對著圍繞在旁的比丘弟子們,
簡單地開示了佛法的要點。

那時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衰老疲累,
也覺得諸事已了。

可是他還是諄諄地教誨追隨在他身邊的比丘弟子們,

要他們不要忘記出家學佛之目的。

《佛遺教經》云:
汝等比丘,
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
是故汝等當勤精進,

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

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

譬如鑽火未熱而息,
雖欲得火,
火難可得。

是名精進。

聖嚴法師在
《佛遺教經講記》云:

通常要想完成任何一樁比較重大的事業時,

都必須付出恆心和毅力,
鍥而不捨,
不能一曝十寒,

一定要連續不斷,
無論怎樣艱辛疲倦,

縱然有種種內在外在、
主觀客觀的障礙阻擾,

還是不能放棄自己的目標,

也不對自己所要完成的目標喪失信心,

那麼,
終究一定會完成的。

還有,
佛教修行要行八正道,

包括: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精進如是,
修行不僅要精進,
而且還要
「 正精進 」。

假使只是精進而不正,
方向偏邪了,
不但無法利己利人,
甚而還會造作惡業,
自食惡果。

甚麼叫邪?

甚麼叫正呢?

《雜阿含經》云: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 有邪、
有正。

諦聽,
善思,
當為汝說。

「 何等為邪?

謂邪見,
乃至邪定。

何等為正?

謂正見,
乃至正定。

「 何等為正見?

謂說有施、
有說、
有齋,

有善行、
有惡行,
有善惡行果報,

有此世、
有他世,

有父母、
有眾生生,

有阿羅漢善到、
善向,

有此世、
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

『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 何等為正志?

謂出要志、
無恚志、
不害志。

「 何等為正語?

謂離妄語、
離兩舌、
離惡口、
離綺語。

「 何等為正業?

謂離殺、
盜、
婬。

「 何等為正命?

謂如法求衣服、
飲食、
臥具、
湯藥,
非不如法。

「 何等為正方便?

謂欲、
精進、
方便、
出離、
勤競、
堪能常行不退。

「 何等為正念?

謂念隨順,
念不妄、
不虛。

「 何等為正定?

謂住心不亂、
堅固、
攝持、
寂止、
三昧、
一心。」

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在修行中,
精進就要有常行不退之意思,
亦不離走向正覺之路。

如上所述,
佛教因緣法,
在此世界觀之下,
要抱有積極態度,
並正確不執著地建立因緣,
成功指日可待。

希望能對
「 佛系非佛說?」

這個問題有個答案!

淺略談
《八識規矩頌》
( 三 )
—— 第七識

第七識

頌文: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恆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恆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七識又叫末那識
( 梵文
manas-vijñāna ),

意思是思量,
為了不和第六識
( 意識 )混淆,
所以用音譯。

如果用現代語言來說,
末那識相若於現今我們叫
「 自我 」
( ego )的東西。

「 自我 」
這個概念在哲學、
宗教和心理學都有略為不同的解說。

弗洛伊德認為自我除了能主宰我們日常行動的意識外,

還有一部分是潛意識;

在他的心理動力學分析中,

「 我 」
有自我、
本我和超我。

現在讓我們看看唯識家對此末那識的認知又是如何。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此頌文開宗明義地說明第七識的性質是有覆無記性,

屬帶質境,
是「 我執 」的根源;

因為錯認有我,
所以是非量。

三性、
三量和三境已於前文中解釋過,

而末那識緣第八識的
「 見分 」
而執為內自我,

故為帶質境。

這裏將稍為解釋一下唯識家的
「 見、相 」二分說。

在唯識理論中有所謂的一分說、
二分說、
三分說和四分說。

所謂的一分二分等,
是指用多少分來表示心識的結構。

前文中介紹了心王和心所,
八識主體每個都是心王,
心所是隨心王引領而顯示出來的表現。

大部分唯識家都認同最基本的二分說,
即見分和相分此二分。

譬如眼識心王,
要能產生眼識就需要有能見的主體
( 即眼睛 ),

以及所見的物件;

前者是見分,
後者就是相分,
即物件的形相。

所有識都可分作此二分。

末那識的見分,
隨其所緣境
( 第八識的見分 )
辨析為其相分,

這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自我的東西。

因為是以心緣心,
由推度計度而得,
所以是帶質境。

末那識的特性是執著自我,

因此覆障解脫,

但又因為沒有抉擇善惡的能力,

所以歸於無記性,
說之為有覆無記。

末那是第六識的根,
即意根,
一如眼睛是眼識的根一樣;

而第八識阿賴耶是生死根本輪迴的種子識,

故又稱為根本識。

第七識末那與第八識阿賴耶識互為依持,

故此末那勻為第六識及第八識所依,

所以說通情本。

《八識規矩補註證義》
如是解說:
「 通情本者,
釋帶質境;

第七見分是能緣心,
恆起執故,
故名為情。

第八見分是所緣境,
為本質故,
故名為本。

中間相分,
從兩頭生,
故名為通。」

末那恆起執我,

在佛教「 無我 」的教義下,

這當然是不正確的,

所以是非量,
是受污染的識。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末那經常相隨的心所包括八大隨煩惱、
五遍行心所、
別境心所中的慧,

以及根本煩惱中的貪、
癡、
慢和惡見,

惡見又可稱為我見,

因這都是由我而來的計執,
總共十八個。

列出來就是:
掉舉、
昏沉、
不信、
懈怠、
放逸、
失念、
散亂、
不正知、
作意、
觸、
受、
想、
思、
慧、
貪、
癡、
慢和惡見。

或有讀者會問,
為甚麼沒有了根本煩惱中的疑和瞋呢?

這是因為末那執我,
愛之極深,

對自己不會生起疑惑和瞋恚,

所以不會與這兩心所相應。

又善心所是純淨的,
故與污染的末那識不相應。

至於其餘心所,
因為末那是無記性而又不造業,

所以中隨煩惱、
小隨煩惱和不定心所都與它無關。

又因末那唯緣現境,

故此無欲、
勝解、
念和定心所。

這些
《八識規矩補註》
都有解釋,

讀者可自行參考。

恆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因為第七識不間斷地執賴耶識的見分為我相,

在未見道之前,

有情眾生日日夜夜都有如處於昏迷之中,

流轉生死,
不得出離。

末那識特別之處是恆審思量,

前五識不恆不審,
第六識審而不恆,

至於第八識則恆而無審。

第六識雖有我執,
但有間斷,
且與外境相連;

第七識則恆執我,

只緣賴耶,
以心緣心,
故稱為內自我。

與第六識比較,
末那只緣現境,

不似第六識能緣三世過、
未、
現,

加上相應心所較少,
所以是有限能力的計度分別。

以計度分別的強弱來說,
第六意識,
最為強盛;

但第七識則恆久不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四惑者,
即前頌
「貪癡我見慢相隨」
中的我貪、
我癡、
我見和我慢。

我貪相當於我愛,
我癡即無明,
我見是我執,
我慢即倨傲,
傲心高舉不下;

尤其是聰慧的人因比常人能力更强,

都容易起慢心,
十分難對治。

八大者,
八大隨煩惱心所是也。

此四惑八大與末那相應生起。

第七識又叫染淨依,

箇中原因是因為前六識縱然修善,

但在第七識轉識成智之前猶有我執,

不盡清靜,
是有漏善;

要待第七識轉依之後,

我執遣除,
前六識方得成為無漏,

此所以前六轉識呼末那為染淨之所依了。

轉識者,
是因為由前六識加末那都是依根本識賴耶而轉生,

故名為七轉識。

未得道前,
輪迴是由妄識轉妄識;

如果能轉識成智,
則是轉妄為真了。

當末那轉依,
是為出世末那,

雖然恆審思量,
但此時思量的就是無我。

據《唯識方隅》所言,

修行者於見道之後,
成佛之前,
在定中入觀時,

此前七識是無漏性,

但出觀後,
仍是有漏性,

因性有轉易,
故名轉識。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恆摧

又是以聖者的角度來說第七識了,

極喜指歡喜地,

是十地菩薩中的第一地,

亦可叫極喜地。

十地菩薩,

地地皆有入、
住、
出的三個心位,

第一地的入心位名為初心,

末那識在此初得轉依,

轉為
「 平等性智 」。

一如第六識要修到十地中的第七地才能轉為純正無漏的
「 妙觀察智 」,

第七識也要在第八地才能轉為較高階的平等性智,

第八地的菩薩能任運自轉地以修行來的自然力永斷倶生我執,

稱之為無功用行。

此便是
《成唯識論》中所說的
「 六七因中轉,
五八果上圓 」的現象了。

六七兩識由初地發起道相,

分別要在第七地及第八地才能成就無漏的轉識成智和斷滅俱生我執。

至於五八兩識,
則要到佛果位才能圓滿。

由於第七識沒有聞思的加行力,
故不能自成無漏,

箇中原因是末那有覆無記,

唯具俱生惑,
不具分別惑,
緣境時心隨境轉,
無力斷惑。

而第六了別識受惑障,

故非具大決心力者,
不能斷惑;

此所以見道之難是在於人不能放棄貪瞋癡,

須以大願力行戒定慧,
才能出離生死流轉之流故。

第七識要借助強大的第六識修行,

到見道後才能轉依,

故意識於第七地先達無漏妙觀察智,

末那繼後在第八地達較高階的平等性智。

當污染末那轉為出世末那之後,
再無我執,

前五識和第八識就可往後臻至完滿了。

末那轉為平等性智後除了無我之外,

還視眾生一切平等,
諸法苦樂功德等一切平等,
故謂平等性智。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上頌說末那在第八地轉為較高階的平等性智,

是為中品轉依;

但事實上末那的圓滿還是要在第十地才得成就。

所以嚴格地說,
六七雖然因中轉,

但五八果上圓之外,
還有第七識。

在第十地的第七識為上品轉依,

此時它就可以成就佛的
「 他受用身 」。

在論及前五識時,
曾經說過佛有三身,
他受用身屬於報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会送给你小礼物,会给你惊喜,更想看见你开心的表情,想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世界上最美的都给你。他想赢得你周围的人的喜欢,想让你身边的人都信任你,想告诉你身边的人
  • 新的一岁,万事胜意ฅ՞•ﻌ•՞ฅ其实这几年感觉不是很喜欢过生日因为不喜欢和同学之间的人情往来感觉过生日变成一件很累的事情而且我生日总是在我上学的时候已经很多年没
  • 如温幼菊长期与药罐为伴;桑桑得了绝症,只是到了最后的时刻才复生;邱二爷无后代,住房被淹没,又因绝症而死去;纸月不知生父为谁,孤苦伶仃地与奶奶为伴,最后不知道下落
  • #公考##公务员国考省考##星推官计划##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公务员##省考公务员##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教材##国考公务员#粉笔公考2023
  • 以后最喜欢的两位就不能常见了呜呜安慰人的话术怎么都一样啦?提供线索的朋友,本人有重谢!真心感恩感谢! #广州猫咪领养[超话]# 广州白云三花小美女找新家猫猫三个
  • (图三)分析还认为,正是由于美联储QT政策导致的存款持续下滑,使得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在去年11月就已达到危险水平,即“最低准备金限制水平”而这正是银行业危
  • #人生的路#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58天,距离西安市中考还有68天,人生最关键的几
  • #能驾驭食神女的男生大概是情场高手# 食神格的特点就是感情内敛,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脑里住着一个天真的小孩有着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她们喜欢构建美好幻想世界并沉浸
  • - 发件人:合适的邮箱名- 主题:提取关键词- 个人信息:简洁清楚- 称呼:尊敬得体- 正文:内容清晰,因事制宜- 结尾:礼貌的感谢- 落款:加上祝福总的来说,
  • 自助搜券>>> 猫超券 拍3件88VIP付90.9亓 蒙牛新养道脱脂奶共250ml*36盒 拍12件89.8亓 八喜多口味牛奶冰淇淋
  • 只是,有点令人意外,Seven和朴寒星在一起12年都没结婚,和李多海在一起8年竟然“想开”了,选择结婚,来结束二人8年的恋爱长跑。#SEVENTEEN韩团首个百
  • 他问你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就不要回复,或者过个三四天再回复,还有一种情况下是他根本没有理你,1⃣就是你跟他都要慢慢的冷静下来2⃣吸引力做到位,自己去制造机会。1
  • 胚胎成功着床,接下来等到移植14天,回来抽血查HCGicon,就可以官宣了。这位准妈妈,3月25日移植的三代囊胚,今天是移植第9天,试纸已经显示红双杠啦!
  • 美食江湖 时尚烟火气线路推荐:石山生态美食街(靠山吃山的火山美食)——保利中央海岸国际餐饮文化商业街区(诗意场景中创造“烟火气”)——远大购物广场(品类众多的餐
  • 【皖中评│当“科里科气”遇见“文里文气”合而创新美美与共】#皖中评# 4月9日上午,2023合肥市首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在庐阳区庐州意库文创园开展。多家合肥非遗、老
  • 根据奇瑞汽车官方的说法,iCAR主要面向25-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主打智能场景应用以及科技体验,价格区间预计将在15-30万元之间,并且覆盖轿车、SUV等多个
  • 刷手机被种草了一本小说,兴致勃勃的去找,结果找到了只看了两三个章节就没有了兴致,唉,突然会觉得很无聊,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去了解别人的爱情别人的故事呢,对我也没有什
  • 下午5时55分,上半场比赛结束,双方比分0:3,外语系暂时领先,让我们期待下半场的比赛。p12晴天去附小上队课p13考完试再次臭美一下p14开始回忆童年经典
  • 断糖!!
  • 做完了鸿运当头,运势明显提升[色]之前诸事不顺,现在万事如意============因为无常,所以要善待生命;因为因果,所以要善待他人;因为轮回,所以要善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