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前中言觉心源者。染心之源。谓性净也。又粗相之源。谓生相也。始觉道圆同于本觉。故云究竟。此在佛地。不了其源。始未同本。故云非究竟。此在金刚已还○第二约四相别显中。初三相释前不究竟觉。后一相释上究竟觉。于中有二。初正寄四相显其四位。后引经释成心源无念。前中四相义者。先述大意。后方释文。述意者。此中文意将四相粗细配以寄显返流四位。以明始觉分齐。然此四相但约真心随熏粗细差别寄说为四。非约一刹那心明四相也。所以知者。若约一刹那心辨者。如下文中明地上菩萨业识之心微细起灭。于中异灭相等岂凡小能知。又如事识之中粗相生住。地上菩萨岂不能知。是故十地已还具有微细四相。于中灭相岂信地能知。故知文意稍异。今以二门略辨。一总明二别说。总者。原夫心性离念。无生无灭。而有无明迷自心体。违寂静性鼓动起念。有生灭四相。是故由无明风力。能令心体生住异灭从细至粗。经云。佛性随流成种种味等。又经云。即此法身为诸烦恼之所漂动往来生死名为众生。此论下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等。今就此义以明四相。既鼓静令动。遂有微着不同先后际异。就彼先际最微名为生相。乃至后际最粗名为灭相。故佛性论云。一切有为法约前际与生相相应。约后际与灭相相应。约中际与住异相相应。二别明者。对彼下文约位别分。生相有一。住相有四。异相有二。灭相还一。生相一者。名为业相。谓由无明不觉心动。虽有起灭。而相见未分。以无明力故。转彼净心至此最微。名为生相。甚深微细唯佛所知。下文云。依无明所起识者。乃至唯佛能知故。即下文三细中初一。及六染中后一。五意中第一。此等并同此生相摄。住相四者。一名转相。谓由无明力。不觉前动相即无动。故转成能见。二名现相。谓由无明依前能见不了无相。遂令境界妄现。此二及初并在赖耶位中。属不相应心。三名智相。谓由无明迷前自心所现之境。妄起分别染净之相。故云智也。四名相续相。谓由无明不了前所分别空无所有。更复起念相应不断。此二同在分别事识细分之位。属相应心。无明与前生相和合。转彼净心乃至此位。行相犹细。法执坚住。名为住相。下文三细中后二。及六粗中初二。并五意中后四。及六染中中四。此等并同是此住相。言异相二者。一执取相。二计名字相。谓此无明迷前染净违顺之法。更起贪嗔人我见爱。执相计名取着转深。此在事识粗分之位。无明与前住相和合。转彼净心令至此位。行相稍粗散动身口。令其造业。名为异相。下文六粗中中二。及六染中初一。并五意后意识。此等并同是此异相。言灭相一者。名起业相。谓此无明不了善恶二业定招苦乐二报。故广对诸缘造集诸业。依业受果。灭前异心令堕诸趣。以无明力转彼净心。至此后际。行相最粗。至此为极。周尽之终。名为灭相。下文六粗中第五相是也。以果报非可断故。不论第六相也。是故三界四相唯一梦心。皆因根本无明之力。故经云。无明住地其力最大。此论下云。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此之谓也。虽复从微至着辨四相阶降。然其始终竟无前后。总此四相以为一念。为粗细镕融唯是一心故。故说俱时而有皆无自立也。然未穷源者。随行浅深觉有前后。达心源者。一念四相俱时而知。经云。菩萨知终不知始。唯佛如来始终俱知。始者谓生相也。终者谓余相乃至灭相也。既因无明不觉之力起生相等种种梦念。动其心源转至灭相。长眠三界流转六趣。今因本觉不思议熏力起厌求心。又因。真心所流闻熏教法熏于本觉。以体同用融。领彼闻熏。益性解力。损无明能。渐向心源。始息灭相。终息生相。朗然大悟觉了心源本无所动。今无始静。平等平等。无始觉之异。如经所说梦渡河喻等。大意如此○次释文中。约寄四相以别四位。四位之中各有四义。一能观人。二所观相。三观利益。四观分齐。

此义云何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初位中。如凡人者。是能观人。位在十信也。觉知前念起恶者。明所观相。谓未入十信已前。广造身口恶业而不觉知。今入信位。能知恶业定招苦报。故言觉知。此明觉于灭相义也。能止后念令不起者。辨观利益。前由不觉常起身口恶业。今既觉故能不造恶。止灭相也。虽复名觉即是不觉者。结观分齐。能知灭相实是不善。故不造恶。名为虽觉。而犹未知灭相是梦。故云不觉。此但能止恶业。故云虽觉。未觉烦恼。故云不觉也。问觉异相等亦不觉后。为何不亦立不觉之名。答若据觉前不觉后亦得名不觉。故下文乃至十地皆不觉。若得觉业不觉惑。正名为不觉。即此文也。以觉与惑正酬对故。非于业也。

  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着相故名相似觉 第二位中。能观人者十解以上三贤菩萨。十解初心名发心住。举此初人等取后位。故云初发意等也。以此菩萨虽留惑故不证人空。然此位菩萨于人空实得自在故。与二乘同位论也。觉于念异者。相所观相。如上所说二种异相分别内外计我我所贪嗔见爱等。此二种人共了知故。明本净心为无明所眠。梦于异相起诸烦恼。而今渐与智慧相应。从异相梦而得微觉。故云觉于念异也。观利益者。既能觉异相之梦。故彼所梦异相永无所有。故云念无异相也。以舍粗分别执着相者。释成益相。起贪嗔等名粗分别。着违顺境名执着相。以于异相梦觉故能舍之。而犹眠在住相梦中。故名相似觉。即结观分齐也。以此位中菩萨未至证位。二乘不了法空故。云相似觉。

  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 第三位中。能观人者。初地菩萨证法身遍满义。乃至九地悉同证得。皆名法身菩萨也。觉念住者。觉前四种住相。虽知一切法唯是识故。不起心外妄系粗执分别。然出观后。于自心所现法上。犹起染净法执分别。以彼净心为无明所眠。梦于住相。今与无分别智相应。从住相梦而得觉悟。返照住相竟无所有。故云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也。以离分别粗念相者。显观利益。异前人执及着外境故。今约心但云分别。又异后根本无明生相细念故。云粗念相也。此四种住相中。于初地七地八地九地。各离一相也。下文自当显耳。虽于粗念住相而得觉悟。犹自眠于生相梦中觉道未圆。故云随分。即结观分齐也。

  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第四位中。菩萨地尽者。谓十地觉穷故云尽也。此是总举。下二句别明也。方便满足是方便道。一念相应者。是无间道。如对法论云。究竟道者。谓金刚喻定。此有二种。谓方便道摄。及无间道摄。即是此中能观人也。觉心初起者。举所观境。心初起者。明根本无明依觉故迷。动彼静心令起微念。今乃觉知离本觉无不觉。即动心本来寂。犹如迷方谓东为西。悟时即西是东。更无西相。故云心无初相也。前三位中。虽各有所觉。以其动念未尽故。但言念无住相等。今此究竟位中。动念都尽唯一心在。故云心无初相也。离细念者。明观利益。业识动念念中最细。名微细念。谓生相也。此相都尽永无所余。故言远离。远离虚相故。真性即显现。故云见心性也。前三位中。相不尽故不云见性也。前诸位中觉未至源。犹梦生相动彼静心。成业识等起灭不住。今此生相梦尽。无明风止性海浪歇。湛然常住。故云得见心性心即常住也。究竟觉者。前未至心源。梦念未尽。求灭此动望到彼岸。今既梦念都尽。觉了心源。本不流转。今无始静。常自一心。平等平等。始不异本。名究竟觉。即结分齐也○第二引释中有四。初引经。二重释前文。三是故下举不觉之失。四若得下显觉者之得。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初中言能观无念向佛智者。在因地时。虽未离念。能观如此无念道理。说此能观为向佛智。以是证知佛地无念。此是举因望果说也。若引就位通说者。如金光明经言。依诸伏道起事心灭。依法断道依根本心灭。依胜拔道根本心尽。此言诸伏道者。谓三贤位。起事心灭者。即此论中舍粗分别执着相。是异相灭也。法断道者。在法身位。依根本心灭者。犹此论中舍粗念相。即是住相灭也。胜拔道者。金刚喻定。根本心尽者。犹此论中离微细念。是生相尽也。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 重释中言又心起者。牒上觉心初起之言。非谓觉时知有初相。故云无初可知。既无初相。何故说言知初相耶。释云。言知初者。即谓无念。譬觉方时。知西即东。更无西相可知。言知西者。谓即东也。觉心之时。知初动念即本来静。故云即无念也。

  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举失中言是故者。是前无念名为觉故。即显有念不得名觉。以从本来等者。显不觉所以。即金刚已还一切众生未离无始无明之念。故不得觉名。然则前对四相梦之差别故说渐觉。今约无明眠之无异故说不觉。如仁王经言。始从伏忍至顶三昧。照第一义谛。不名为见。所谓见者。是萨婆若故。此之谓也。故说无始无明者。结成不觉义也。此显无有染法始于无明。故云无始也。又无明依真。同无元始故也。

  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 下显得中。若至心源得于无念则遍知一切众生一心动转四相差别。故言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生住异灭也。以无念等故者。释成上义。疑云。佛得无念。众生有念。有无悬隔。云何能知也。释云。众生有念。本来无念。佛既得彼无念。无念与念本来平等。故云以无念等故。是故得知也。又释云。以四相念中各即无念故。云以无念等也。是故得无念者。遍知四相念也○自下明始不异本。于中初标次释。

  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虽始得无念之觉。然其所觉四相本来无起。待何不觉而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下释成上义。以彼四相一心所成。钩锁连注无有前后。离净心外无别自体。无自体故本来平等同一本觉。然未至此位。随其智力前后而觉。未称法故不得同本。今既四相俱时平等。觉知皆无自体。同一本觉。是故则无始觉之异。问四相云何而得俱时。既其俱时。何故上文觉有前后。答上已辨竟。谓唯一梦心四相流转。处梦之士谓为前后。各各随其智力浅深。分分而觉。然大觉之者知梦四相唯一净心无有体性可辨前后。故云俱时无有自立等也。故摄论云。处梦谓经年。悟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此中一刹那者。即谓无念。楞伽云。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初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解云。以刹那流转必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无生。若非无生则不流转。是故契无生者方见刹那也。又净名经中。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等。楞伽又云。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此等经意并明真心随流作染净等法。染净等法本无自体。无自体故唯一真心。是故四相即一真心。不觉即同本觉。故云本来平等同一觉也。

第五章 如来藏的中道性

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第一节 五蕴十八界的空相

什么是诸法呢?心经所说的诸法总分为两大类:一个是色法,一个是心法,合起来就是三界世间五蕴十八界当中的所有法。五蕴是色藴、受藴、想藴、行藴、识藴;十八界包括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五蕴包括色法和心法,十八界中,六识加上意根第七识是心法,其余都是色法,前五识所了别的五尘和意识所了别的法尘,都属于色法。众生都活在六尘万法之中,自身所受用、所接触的法,都没有超过这六尘,生存环境、宇宙器世间,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都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之中。

五蕴十八界,无论是色法还是心法,都是有相的,都有三界世间里的法相。色有色相,心有心相,但是这些相都是幻有,都是空的,所以叫作空相。五蕴十八界法为什么有相而空?《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所有的相都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是不自在的,说消失就消失,有也是空幻,如梦中物一样;也好比阳炎和海市蜃楼,虚幻不实,似有实无。

菩萨明心以后,用般若智慧和定力来观行,就会发现:五色根是如来藏执持的,如来藏输出四大种子维持其存在,生住异灭从未停息;六尘是如来藏变现的内相分,似色非色,如镜中之物;七转识也是如来藏输出的识种子,刹那生刹那灭。五蕴十八界一切法,没有一法是真实不灭的,只是众生无量世以来,无明烦恼执空为有,如在梦里追逐幻影,导致轮转生死不得解脱。

什么是海市蜃楼呢?太阳光照在海滩上,海滩上的热气返上来,就出现了楼房、人物、车马,而且车马还在走动,虚幻的景象就显现出来,那个现象就叫海市蜃楼,是热气形成的一种假象。远远看,那个楼房像宫殿一样真实,有马在奔跑,人物还在走动,就像真的一样,远看看不出那些现象都是假的,走近一看,却什么也没有。什么是阳炎呢?当太阳光照在沙滩上的时候,热气返上来,雾蒙蒙的,那些鹿因为口渴的缘故,就以为那是一条大河,赶快奔过去想喝个饱,等跑到近边一看,沙滩上什么也没有。那些野鹿的心,被幻化出来的河水的假象迷惑住了,牠们认为河水是真实有的,可实际上是空的,什么也没有。阳炎就像那幻化出的河水一样,表面看好像是有,实际上是空的,渴鹿被自己的识心欺骗了,不识真相。

众生的心就像渴鹿一样愚痴,不辨真假虚实。我们现在心还被迷惑着,还处于颠倒状态,没有清醒过来,与在梦里是一样的。七识心就像那渴鹿一样,以为万法真实有,每日里追逐着万法,追求了一辈子甚至无量劫,到最后还是空空如也。众生生活在人间,七识心生生世世执着五欲六尘,为了金钱、房产、地位、名声,还有子女、家庭,为了財色名食睡,谋划攫取,广造恶业。有些人觉得成功了,志得意满,殊不知所见所得都是幻相,等到无常到来,眼睛一闭,臭皮囊不得不丢下了,哪有一法可得。所谓:一日无常到,方知梦中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而无常不是专指死亡,才叫作无常,刹那生灭、了不可得,这是真正的无常,就在一切法表面存在的当下,就是生灭无常而幻化的,就像阳炎一样。

第二节 如来藏的空相

为什么说如来藏是空相?祂与五蕴十八界的空相有什么不同?说如来藏是空相,是因为祂没有三界世间的六根相、六尘相、六识相,也没有五蕴相,没有一切世间相,但却是真实的存在。五蕴万法和如来藏两种相,不管是假法也好,实法也好,所有的相都是空的,实质都是空性心如来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相之相是空的,无相之相也是空的,两种空含义不同,有相的空是了不可得,无相的空是没有相貌,没有色相。

五蕴十八界是有相而空,如来藏是无相而空。五蕴十八界是有相无性,所以说空;如来藏有性无相,也说是空。同样说空,但这两种空却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虚妄法,一个是真实法;一个是虚相,一个是实相;一个是用,一个是体;一个是权,一个是实;一个是依祂起性,一个是圆成实性。但二者又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相依性而有,性以相而显。如来藏虽空却是真实法,五蕴十八界虽有却是虚妄法。五蕴十八界并不是灭了以后才说空,而是存在的当下就空,因为它无自体性,非真实存在。正如金刚经所说的如梦幻泡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而显现出来的。其实五蕴十八界就是如来藏空性心,全体都是如来藏的种子功能作用,如果非要说有相,就是如来藏相。

第三节 诸法空相为什么不生不灭

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幻化的,所以说诸法都是空相。如来藏这个能生万法的真如心体虽然是真实有,但祂不是三界有,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触不着;凡是三界有的东西都是要生灭的,如来藏不是三界有,因此不生不灭。“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意思是说空性心如来藏不是有生之法,祂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存在,凡是有生之法都会有灭,但如来藏不是有生之法,所以永远也不会灭。

五蕴世间万法为什么是不生不灭的?这是从法的理体上来讲的。五蕴世间万法没有自体性,它的体性都是如来藏性,是空性心如来藏的功能作用。五蕴的法相有生,法性未生,所以不是真生;五蕴的法相有灭,法性本来未生,又何曾灭,所以灭也是幻灭。一切法在如来藏心体的表面虚妄的生灭,但从如来藏的立场来说,一切法只是如来藏功能体性的一部分,这种功能体性是本有的,从未生过,也不会灭。

举个例子来说,梦里的景象是如来藏变现的独影境,我们做梦梦见自已发财了,有很多房产田地、金银珠宝、汽车飞机等等,突然一觉醒来,这一切财富都消失不见了。有智慧的人自然不会说梦里的财富真实出现过,既然梦里的事没有生过,就谈不上有灭。同理可证,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一切五蕴世间万法都是如来藏幻化给我们的,包括这个所谓的我们,也同样是幻化的,如果执着五蕴说它有生有灭,岂不是愚痴。

菩萨修到十回向位证得如梦观,就能现观一切有情所受用的一切境界法,以及造作的身口意行,皆是无得无失。犹如迷人眠梦,于梦中悲欢离合,喜乐无常,而不知是梦,又于梦中造作诸多善行恶行。菩萨再来观行自身所行菩萨道,亦如在梦中广修六度一般,悉依世界六尘幻相,及自心所现七识妄心诸心所法,而行菩萨道,皆是梦境所现,无有一法真实可得,故云菩萨道如梦。

第四节 无量的中道性

前面讲了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的中道性,如来藏除了这个中道性,还有无量的中道性。

一、不垢不净

接下来心经中说到了“諸法空相的不垢不净”。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诸法空相指的就是如来藏,如来藏为什么是不垢不净的?

如来藏也叫作自性清净心,所谓自性清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说如来藏有自体真实存在之性,不需要什么法来变生祂,除了祂,一切法都没有真实不灭的自体性。二是说如来藏对于六尘境界没有见闻觉知,祂变生六尘万法而对六尘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起貪嗔痴烦恼,也没有我性,没有我执和法执,所以说祂是清净的。

七识心造业,五蕴造业,造业的种子存在如来藏那里,如来藏就收存了七转识染污和清净的业种。如来藏好比是一只杯子,业种就如杯中的污水,杯子本身是干净的、清净的,杯中水却不干净,那么整杯水就是不垢不净的。说如来藏“不垢”,是说杯中水可以被染污,也可以转为清净,但杯体却永远不会被水染污,如来藏本体没有污垢,没有无明烦恼;说如来藏“不净”,是因为里面装的水是肮脏的、不清净的,如来藏里含藏着染污的业种。如来藏中含藏七转识染污的种子,生出的七识心就有烦恼和无明,是不清净的,但如来藏无始劫以来,从不与烦恼无明相应,总是在一切法的运行中显示出自体的清净性。

如来藏心体一直是清净的,而且永远清净不变质,自性本来清净而常处涅槃。清净的是如来藏,不清净的是前七识和种子。修行是修前七识,转染污为清净,如来藏本来清净,不用修如来藏。只有到佛地,如来藏中所有的染污种子才全部转变为清净种子,这时如来藏不再是不垢不净,而是究竟清净的无垢识了,又叫作真如,是名符其实的“真”和“如”了。

二、不增不减

“不增不减”的含义,一是指如来藏的心体中含藏着七大种子,这些种子输送出来,能产生三界世间万法,这些种子的数量永远不增不减,产生万法的功能作用也不增不减、不变化;二是指法界当中如来藏的数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众生界不变;三是指如来藏心体永远不发生变异,祂不持戒、不修行、不学世俗法,也不学佛法,祂的本觉智慧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众生的前七识心是有增有减的,无明减少,智慧就增加;定力增加,散乱心行就减少;戒行增益,作恶就减少。如来藏心没有得失、没有增减。通过修行,染污的心行转变为清净的心行,七识种子的数量并未发生变化,七大种子的数量不会发生任何增减变化,那么七大种子所变现出来的一切法就不增不减,因此说諸法空相不增不减。

三、不门无量中道性 

如来藏除了心经中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中道性以外,还有其他的中道性。龙树菩萨作的《中论》讲了八不中道,所谓八不中道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此外还有:不空不有、不长不短、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说非不说、不行非不行、不吃非不吃、不作非不作、不修非不修、不看非不看、不听非不听等等无量的中道性。这些中道性需要悟后一一实证和体验,未悟实相而去思惟,只能落得个“情思意解”,没有丝毫受用。



《信心铭》释义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因为迷,才会有寂静和动乱的好坏感觉,觉得动乱不好,而寻求寂静,一旦开悟了,对动静就不会再有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有和无、动和乱、常和断等等就是二边。这一切的二边都是由内心的妄想、思维而有。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

  既然是由我们内心的妄想分别而有,就不是真实的,像作梦、像幻化、像空中花朵,干嘛要去捉呢?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是是非非的东西,对修行人来说,都要放下,这样心就不动,与道才相应。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就像我们的眼睛,如果张开,不闭下睡眠,各种梦境自然就不会产生。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同样的,我们的心如果没有分别,万法便是如如的真相了。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只有回到这不二、如如的心体,在那不可思议的境界中,才能忘却外缘,远离颠倒是非,不再迷惑于外境。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一切法都应该平等看待,不要分别好坏、是非,这样万法才能回复它的本来状态,修行人也安于本来面目。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消除了起心动念的原因,也不可以有比较、相对待的念头。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要停止动乱的心,其实哪里有个动乱的心好停止?动乱停止了,其实,又哪里有个停止可得?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动”“静”等相对既然不可能成立,那么,“如如”或“绝对”又哪里有?相对不成立,绝对亦非有。因有相对,才说绝对。既无相对,何来绝对之名?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达到了究竟、穷尽了诸法的彻底时,一切思维分别,将不存在。心里不会有一切知见、真理、价值标准等等世间规矩或制度。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能够相应而契入真心,便能够见到心、佛、众生无差别,一切法都是平等平等。那么,不但不会再造业,一切有为的修行,也全部都止息了。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如此,对生命修行的迷惑怀疑,都将消失干净,不会再像狐狸那样多疑,。怀疑彻底消失之后,正信:是心是佛的正知见,就建立起来了,从此不会再有错误的知见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实际理地,心行处灭,哪里还有法在?言语道断,自然没有什么可记忆的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那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像虚空,无一物存在,但却很明白、很清净;物来则应,如明镜照物,丝毫不必用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这个地方,是不可用意识想思来思量的,它不是凡夫所能测度。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在这真如法界当中,是没有他人,也没有自己的。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如果希望赶紧和这真如法界相应,只有向你推介不二法门了,唯有进入不二,才能够相应。

  “不二”是什么呢?就是不妄想分别、不识情用事。要知道,自己、他人,是与非、善与恶、好与坏、凡夫与佛……等等二元相对的东西,都是人心妄想出来的,如果不妄想分别,哪里有这一切是是非非呢?没有这些是是非非,也就是真如法界了。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能够到达不二,就会发现,诸法都是同样的。在不二之中,一切无不包容,没有内道、外道,没有佛教与其他宗教了。佛看一切众生,无非是佛;不二之中看一切,无非是不二。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各宗教的修道者,只要他有智慧,都会进入到这里。这里是哪里呢?就是道、就是不二、就是众生的真心本性。只有到这里,任何修行才算圆满。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在这里、在这个真心法界里,时间不存在了,所以没有长也没有短。时间乃虚妄法,依着妄心而有,在真心当中,没有时间的长短,可以在一念当中,摄尽了万年的时间;一万年的时间,也可以存在当前一念中。在这里,一万年不算长,一秒钟不算短,长短是法尘分别影事,真心不生不灭,对它来说,时间是不存在的。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道”看来好像不存在,不在任何地方,因为它没有形相,所以不是身体精神,也不是山河世界;因为它没有方位,所以不是十方上下。但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本性,它总是随缘显现于身心的一切活动,它在行住坐卧中,它在受想行识中。因此说它好像不存在,其实是无所不在,一切时空都不离它。说实在的,它在那里呢?不用思索,当下即是,所以说“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妄绝境界

  最小的,其实和最大的是相同的。当一件事物小到不能再小时,如佛经所说的“邻虚”、科学所说的“原子”,都不是肉眼看得见的,人们只会看到大的东西,看不到“邻虚”、“原子”等小的东西。所以,最小的东西,就成了最大了,这实在不是人们所能思想的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那么,最大的呢?大到极致也就同小的一样了,因为大到极致就没有边界、不见表相,人们所能见到的只是组成大的微小因数。所以说“极大同小”。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说到重点了。有无并不是两个东西,为什么会有有、无呢?都是自心所现,当心起作用时,就是“有”,当作用停止时,就是“无”,有是心,无也是心。所以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凡夫却不知此,当心起作用时,他只看到作用,依动相认定是“有”;当作用停止,看不见动相了,就认定是“无”,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凡夫眼中,有不是无、无不是有。

  其实,有无皆是假相,随缘而有、缘尽即无,有、无其体不二,不二之体非有无,而能有能无。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如果还未到达这种超越有无对立,呈现不二理境的话,你就不要停在那里、守在那里,那还不是究竟。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是一切之一,一切是一之一切。在一不少,在一切也不多。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是心,一切是法。心,既然起为法,心就是法,这就是:一即一切。法由心生,法即是心,这就是:一切即一。

  迷时执着一是一、一切是一切,处处见障碍;悟时一不可得,一切也不可得,体即用、用即体,才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上面所说的,只要你能够了解,照着去做,到了不二的实际理地“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时候,就不必再忧虑道业无成,不能了毕大事。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信心的建立,必须体证到不二的实际理地,才能圆满不疑。这时候完全相信自心就是佛,心外无别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法不二、善恶不二、生死涅槃不二……,完全证知了一切现象的虚妄,其体则不生不灭、

  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依此不二而产生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能够“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就能进入不可言说的至道境界。这时三心不可得,超越了过去、未来、现在,时间不存在了。于是,“十地顿超无难事”,成佛就不必经历无数劫。这是禅宗“顿悟”的可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白羊对朋友也非常的仗义,爱恨分明,慷慨大方,虽然有些时候会有一点脾气,但是谁还没有二两脾气呢?和白羊座交朋友,他们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欢声笑语,让你永远在祥和的气氛
  • 了解各自喜欢吃什么偏爱哪一种类型的电影而不是说两句情话打几天电话像是赶着找个人摆脱单身一样就匆忙的在一起就是想让“喜欢”这两个字好几次地想要说出口再咽回去最后真
  • 15、在这个世界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微不足道的人,如果他时刻留意的话,总有机会向那些不可一世的人报仇雪恨。13、我伤了感情了,但是我这个人并不把自己的友谊
  • #阿花花酱[超话]# 空瓶记录【Snowberry雪果蓝铜胜肽精华】痘痘肌敏感肌油皮一定要试试,质地是透明啫喱,蓝色的,上脸一点都不油不厚重,很清爽,吸收也很快
  • (这里再自卖自夸一下,不喜欢的可以跳过[doge])因为这车去年就改出来了,且在海外平台火了一把,得到了很多欧美媒体的报道(图6)所以特斯拉的半官方改装品牌un
  • 不过现在呢,虽然不美好,但是心结终究是解开了,也不会再莫名其妙地魂牵梦萦了,姑且算是“成长”吧。我想我会喜欢宁@摩登兄弟刘宇宁 到我老了,也许记不清楚事了,但是
  • 工作汇报PPT目录: 一、工作概述Summary of work二、业绩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三、成果展示achievement exh
  • [爱你]对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增加1套购房指标《工作方案》创新性地推出一系列支持生育的惠民“组合拳”力度大、覆盖广、标准高。[爱你]打造15分
  •   今年,滨州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氢能产业等展开延链补链强链,谋划了60个左右的高端石化材料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十强产业”布局。强企培育,打造产业旗舰  规模以
  • 今年,西瓜和冰淇淋当饭吃,时不时还问问母上大人:冰淇淋还够吃不,不够了我再去买!母上大人总是说:你要休息,空调也要啊!
  •   凡是持续放生的人,都会加持善心人身体健康、事业吉顺、家庭幸福如意!所以,大家放生后,最好现场停留一段时间,防止他们出来感谢你,你走了,他们失落的同时可能又被
  • ”[doge]:“我发烧了也可以出来见你!是你们的狗言狗语!
  • 加纳似乎不在曼联主教练埃里克-滕哈格的2022-23赛季计划中,而在9月1号的转会截止日前,默西塞德郡方面对他产生了很强烈的兴趣。加纳似乎不在曼联主教练埃里克-
  • 昨天考完试啦,今天可以放假了上夜班的老妈心里暗暗开心,今天就可以全程无扰滴睡到自然醒了然鹅,平时早上七点得叫好几遍才磨磨蹭蹭起床,今天却非常高能地六点五十准时醒
  •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终于也给我做了减脂餐无米炒饭好好吃呀!不要让他发现我爱吃什么,成堆的买吃完我要胖死!
  • 在这部剧里也一样,我毫不意外好感上了凌不疑和程少商,但有喜欢女儿的原因还有其他种种,没后期继续追赵露思,希望她能更加优秀。我是一个把角色和主演本人能分得很开的人
  • 所以很多人以为栀子花是属于现代的、青春的花。其实不然,早在南北朝时期,栀子花便已经是风雅的诗人词客笔下赞美、吟咏的名花了。
  • 研究人员表示,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的脑部扫描也显示,服用高剂量Lomecel-B的患者左侧海马体增大,而海马体是大脑中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的部分,随着阿尔茨海默
  • 服药一个月后:白天嗜睡出现轻微减轻,夜间睡眠有所好转,夜间盗汗的出汗量减轻,舌苔胖,发腻的情况有所减轻,没有之前燥了。服药一个月后:白天嗜睡出现轻微减轻,夜间睡
  • 根据小米官方的停止服务产品公告,小米平板 4 Plus 从 2022 年 8 月起不再提供官方维修售后服务,而小米平板 4 早在 2022 年 5 月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