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为什么要接种新冠疫苗#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7个问题有权威答案了】

患有哪些基础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对疫情防控整体形势有何影响?

截至11月4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4603.03万剂次,累计接种2065.31万人。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处在观望状态,未完成疫苗接种。疾控部门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针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的热门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

1、有些老年人常年居住在远郊区或者偏远农村地区,接种疫苗意义不大,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王贵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感染的,所以人群聚集度高的地方确实容易传播,最近境内有几起疫情都是在旅游点发生的。但因为新冠肺炎有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多,尤其是接种疫苗的人多了以后,有些感染者更是趋向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漏诊。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平常接触外界不多,但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多会回老家团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到农村。老年人只要没有打疫苗,或者没有得过新冠肺炎,就都是易感人群,很容易被感染。加上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一旦感染就可能威胁生命。这种风险,相较于接种疫苗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就值得高度重视,应该采取及时接种疫苗的措施来予以预防了。

2、国内外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策略有何异同?现状如何?

王贵强: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疫情发展情况制定了本国的疫苗接种策略。由于境外一些国家疫情较为严重,基于老年人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高,所以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予以保护,接种策略一般是从80岁以上开始接种、然后是70至79岁、60至69岁,再到其它年龄段,当然也会优先考虑感染风险高的医务人员。

我国由于整体疫情防控较好,国内感染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所以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优先安排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海关、边防、民航、医务人员、境外工作人员及其它公共服务人员等,之后才安排老年人群的接种。

这里可以给大家具体列举一下相关数据。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在已统计的1.7亿完成全程免疫的接种人员中,65至74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26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7.7%;75岁以上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77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2.4%;截至11月1日,日本70至79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5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2.62%,80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85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4.35%。相比而言我国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比例较低,截至10月28日,接种率最高的北京市60至6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210.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1.7%;70至7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65.4万,占该人群比例的60.3%;80岁以上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14.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23.4%。目前,60岁以上人群的加强针刚开始接种。以上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80岁以上更低,但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应加快推进这一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

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断增大,当前老年人发生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希望老年人积极参加疫苗接种配合防控工作,未接种疫苗的人尽快接种疫苗,尽快实现“应接尽接”,共筑免疫长城。

3、老年人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患有哪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

王贵强: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由于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对新冠疫苗禁忌已有明确规定,再结合我国22亿多剂次接种的统计分析来看,接种禁忌主要是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正在发热或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严重慢性疾病处于终末期。相比而言,我国疫苗因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发热等全身性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国外疫苗,尤其适合用于不易耐受副作用大的老年人群的接种。

老年人群在接种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老年人当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较大,在疫苗接种前,需对自己的发病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咨询接种现场的临床医生,判断基础疾病是否处于稳定期,比如严重的高血压是否通过药物得到控制,严重冠心病通过治疗已基本排除短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曾经患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已得到控制。只要疾病处于若稳定期,则可接种。第二,接种前应做好预约,提前了解疫苗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接种的流程,避免老年人现场等待时间过长而出现疲劳、紧张,必要时有家人陪同。第三,患有基础疾病的或近期新出现身体不适的,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特别强调,接种后的老年人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4、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王贵强:根据前期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新冠疾病的监测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比例较高,患病后需住院、救治比例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各个国家接种疫苗的策略,以及世卫组织建议,均认为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种的最优先的人群之一。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新冠病毒感染发病的风险比未接种者明显降低,新冠疫苗在预防发病,尤其是重症、死亡方面效果明确。研究也发现疫苗接种随着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预防发病的效果也会下降,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针对新冠感染免疫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展加强免疫工作。

我国也就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策略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根据前期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基于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因素的考量,提出了三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并已在全国开始接种。

专家组特别强调,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且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更高,所以强烈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接种全程两剂疫苗,还要在完成两剂接种6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5、什么是疫苗接种偶合反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防止偶合反应?

王贵强:“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打疫苗时已患有某种疾病,疫苗接种后刚好疾病发作,与疫苗接种本身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总而言之,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

偶合反应在年轻群体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概率较低,在老年人中肯定会多一些,因为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概率大,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为复杂,但无论接种的医务人员还是接种者都不必过度紧张,更不用因为担心偶合反应而不敢接种。

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充分相信疫苗的安全性,避免心理紧张引发的心因性反应而诱发潜在的疾病;二是要如实告诉接种的医务人员,此前有过什么疾病、是否做过体检、体检了哪些项目、体检发现什么问题、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等等,给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三是接种后务必在现场留观30分钟,万一有急性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理;四是接种完之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喝酒等,保持平稳的生活状态,防止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五是接种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报告,我国已经建立了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体系。

6、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的心因性反应有哪些?要如何预防?

王贵强:心因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担心导致过度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性反应,它可以发生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的任一环节。其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疼、恶心、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个别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心因性反应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不长,并无器质性的损害。关键是心因性反应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充分的解释沟通、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及改变接种环境和接种体位等,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心因性反应。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万一出现也可以及时进行救治。

7、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我国整体疫情防控有何影响?

王贵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因国际疫情在高位反复,而且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下降,室内活动增加。所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我国的压力持续加大。前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老年人群感染风险很低,根据防控风险评估,优先对包括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防疫、定点医疗机构及拟赴海外等18至59岁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但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当前老年人的感染风险急剧增加,此前扬州市和本次内蒙古自治区的疫情中,波及的老年人都比较多。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后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轻壮年和儿童,并且由于常常伴随有基础病,救治难度大,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如果老年人群接种出现短板,全民免疫屏障就无法建立,这将导致社会防控全封闭环节出现漏洞,不利于国家的整体防控工作。

因此,为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压力和降低病死率的需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请就近接种新冠疫苗。(来源:北京日报)

【老年人必看!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7个问题有权威答案了】患有哪些基础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对疫情防控整体形势有何影响?

截至11月4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4603.03万剂次,累计接种2065.31万人。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处在观望状态,未完成疫苗接种。疾控部门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针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的热门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

1、有些老年人常年居住在远郊区或者偏远农村地区,接种疫苗意义不大,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王贵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感染的,所以人群聚集度高的地方确实容易传播,最近境内有几起疫情都是在旅游点发生的。但因为新冠肺炎有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多,尤其是接种疫苗的人多了以后,有些感染者更是趋向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漏诊。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平常接触外界不多,但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多会回老家团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到农村。老年人只要没有打疫苗,或者没有得过新冠肺炎,就都是易感人群,很容易被感染。加上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一旦感染就可能威胁生命。这种风险,相较于接种疫苗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就值得高度重视,应该采取及时接种疫苗的措施来予以预防了。

2、国内外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策略有何异同?现状如何?

王贵强: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疫情发展情况制定了本国的疫苗接种策略。由于境外一些国家疫情较为严重,基于老年人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高,所以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予以保护,接种策略一般是从80岁以上开始接种、然后是70至79岁、60至69岁,再到其它年龄段,当然也会优先考虑感染风险高的医务人员。

我国由于整体疫情防控较好,国内感染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所以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优先安排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海关、边防、民航、医务人员、境外工作人员及其它公共服务人员等,之后才安排老年人群的接种。

这里可以给大家具体列举一下相关数据。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在已统计的1.7亿完成全程免疫的接种人员中,65至74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26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7.7%;75岁以上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77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2.4%;截至11月1日,日本70至79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5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2.62%,80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85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4.35%。相比而言我国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比例较低,截至10月28日,接种率最高的北京市60至6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210.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1.7%;70至7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65.4万,占该人群比例的60.3%;80岁以上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14.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23.4%。目前,60岁以上人群的加强针刚开始接种。以上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80岁以上更低,但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应加快推进这一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

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断增大,当前老年人发生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希望老年人积极参加疫苗接种配合防控工作,未接种疫苗的人尽快接种疫苗,尽快实现“应接尽接”,共筑免疫长城。

3、老年人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患有哪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

王贵强: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由于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对新冠疫苗禁忌已有明确规定,再结合我国22亿多剂次接种的统计分析来看,接种禁忌主要是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正在发热或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严重慢性疾病处于终末期。相比而言,我国疫苗因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发热等全身性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国外疫苗,尤其适合用于不易耐受副作用大的老年人群的接种。

老年人群在接种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老年人当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较大,在疫苗接种前,需对自己的发病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咨询接种现场的临床医生,判断基础疾病是否处于稳定期,比如严重的高血压是否通过药物得到控制,严重冠心病通过治疗已基本排除短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曾经患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已得到控制。只要疾病处于若稳定期,则可接种。第二,接种前应做好预约,提前了解疫苗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接种的流程,避免老年人现场等待时间过长而出现疲劳、紧张,必要时有家人陪同。第三,患有基础疾病的或近期新出现身体不适的,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特别强调,接种后的老年人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4、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王贵强:根据前期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新冠疾病的监测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比例较高,患病后需住院、救治比例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各个国家接种疫苗的策略,以及世卫组织建议,均认为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种的最优先的人群之一。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新冠病毒感染发病的风险比未接种者明显降低,新冠疫苗在预防发病,尤其是重症、死亡方面效果明确。研究也发现疫苗接种随着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预防发病的效果也会下降,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针对新冠感染免疫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展加强免疫工作。

我国也就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策略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根据前期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基于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因素的考量,提出了三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并已在全国开始接种。

专家组特别强调,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且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更高,所以强烈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接种全程两剂疫苗,还要在完成两剂接种6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5、什么是疫苗接种偶合反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防止偶合反应?

王贵强:“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打疫苗时已患有某种疾病,疫苗接种后刚好疾病发作,与疫苗接种本身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总而言之,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

偶合反应在年轻群体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概率较低,在老年人中肯定会多一些,因为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概率大,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为复杂,但无论接种的医务人员还是接种者都不必过度紧张,更不用因为担心偶合反应而不敢接种。

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充分相信疫苗的安全性,避免心理紧张引发的心因性反应而诱发潜在的疾病;二是要如实告诉接种的医务人员,此前有过什么疾病、是否做过体检、体检了哪些项目、体检发现什么问题、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等等,给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三是接种后务必在现场留观30分钟,万一有急性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理;四是接种完之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喝酒等,保持平稳的生活状态,防止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五是接种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报告,我国已经建立了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体系。

6、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的心因性反应有哪些?要如何预防?

王贵强:心因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担心导致过度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性反应,它可以发生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的任一环节。其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疼、恶心、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个别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心因性反应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不长,并无器质性的损害。关键是心因性反应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充分的解释沟通、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及改变接种环境和接种体位等,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心因性反应。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万一出现也可以及时进行救治。

7、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我国整体疫情防控有何影响?

王贵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因国际疫情在高位反复,而且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下降,室内活动增加。所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我国的压力持续加大。前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老年人群感染风险很低,根据防控风险评估,优先对包括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防疫、定点医疗机构及拟赴海外等18至59岁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但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当前老年人的感染风险急剧增加,此前扬州市和本次内蒙古自治区的疫情中,波及的老年人都比较多。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后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轻壮年和儿童,并且由于常常伴随有基础病,救治难度大,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如果老年人群接种出现短板,全民免疫屏障就无法建立,这将导致社会防控全封闭环节出现漏洞,不利于国家的整体防控工作。

因此,为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压力和降低病死率的需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请就近接种新冠疫苗。(北京日报)

【老年人必看!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7个问题有权威答案了】
患有哪些基础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对疫情防控整体形势有何影响?

截至11月4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4603.03万剂次,累计接种2065.31万人。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处在观望状态,未完成疫苗接种。疾控部门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针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的热门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

1、有些老年人常年居住在远郊区或者偏远农村地区,接种疫苗意义不大,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王贵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感染的,所以人群聚集度高的地方确实容易传播,最近境内有几起疫情都是在旅游点发生的。但因为新冠肺炎有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多,尤其是接种疫苗的人多了以后,有些感染者更是趋向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漏诊。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平常接触外界不多,但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多会回老家团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到农村。老年人只要没有打疫苗,或者没有得过新冠肺炎,就都是易感人群,很容易被感染。加上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一旦感染就可能威胁生命。这种风险,相较于接种疫苗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就值得高度重视,应该采取及时接种疫苗的措施来予以预防了。

2、国内外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策略有何异同?现状如何?

王贵强: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疫情发展情况制定了本国的疫苗接种策略。由于境外一些国家疫情较为严重,基于老年人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高,所以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予以保护,接种策略一般是从80岁以上开始接种、然后是70至79岁、60至69岁,再到其它年龄段,当然也会优先考虑感染风险高的医务人员。

我国由于整体疫情防控较好,国内感染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所以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优先安排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海关、边防、民航、医务人员、境外工作人员及其它公共服务人员等,之后才安排老年人群的接种。

这里可以给大家具体列举一下相关数据。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在已统计的1.7亿完成全程免疫的接种人员中,65至74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26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7.7%;75岁以上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77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2.4%;截至11月1日,日本70至79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5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2.62%,80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85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4.35%。相比而言我国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比例较低,截至10月28日,接种率最高的北京市60至6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210.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1.7%;70至7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65.4万,占该人群比例的60.3%;80岁以上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14.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23.4%。目前,60岁以上人群的加强针刚开始接种。以上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80岁以上更低,但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应加快推进这一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

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断增大,当前老年人发生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希望老年人积极参加疫苗接种配合防控工作,未接种疫苗的人尽快接种疫苗,尽快实现“应接尽接”,共筑免疫长城。

3、老年人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患有哪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

王贵强: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由于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对新冠疫苗禁忌已有明确规定,再结合我国22亿多剂次接种的统计分析来看,接种禁忌主要是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正在发热或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严重慢性疾病处于终末期。相比而言,我国疫苗因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发热等全身性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国外疫苗,尤其适合用于不易耐受副作用大的老年人群的接种。

老年人群在接种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老年人当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较大,在疫苗接种前,需对自己的发病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咨询接种现场的临床医生,判断基础疾病是否处于稳定期,比如严重的高血压是否通过药物得到控制,严重冠心病通过治疗已基本排除短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曾经患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已得到控制。只要疾病处于若稳定期,则可接种。第二,接种前应做好预约,提前了解疫苗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接种的流程,避免老年人现场等待时间过长而出现疲劳、紧张,必要时有家人陪同。第三,患有基础疾病的或近期新出现身体不适的,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特别强调,接种后的老年人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4、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王贵强:根据前期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新冠疾病的监测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比例较高,患病后需住院、救治比例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各个国家接种疫苗的策略,以及世卫组织建议,均认为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种的最优先的人群之一。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新冠病毒感染发病的风险比未接种者明显降低,新冠疫苗在预防发病,尤其是重症、死亡方面效果明确。研究也发现疫苗接种随着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预防发病的效果也会下降,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针对新冠感染免疫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展加强免疫工作。

我国也就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策略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根据前期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基于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因素的考量,提出了三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并已在全国开始接种。

专家组特别强调,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且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更高,所以强烈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接种全程两剂疫苗,还要在完成两剂接种6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5、什么是疫苗接种偶合反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防止偶合反应?

王贵强:“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打疫苗时已患有某种疾病,疫苗接种后刚好疾病发作,与疫苗接种本身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总而言之,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

偶合反应在年轻群体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概率较低,在老年人中肯定会多一些,因为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概率大,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为复杂,但无论接种的医务人员还是接种者都不必过度紧张,更不用因为担心偶合反应而不敢接种。

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充分相信疫苗的安全性,避免心理紧张引发的心因性反应而诱发潜在的疾病;二是要如实告诉接种的医务人员,此前有过什么疾病、是否做过体检、体检了哪些项目、体检发现什么问题、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等等,给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三是接种后务必在现场留观30分钟,万一有急性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理;四是接种完之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喝酒等,保持平稳的生活状态,防止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五是接种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报告,我国已经建立了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体系。

6、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的心因性反应有哪些?要如何预防?

王贵强:心因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担心导致过度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性反应,它可以发生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的任一环节。其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疼、恶心、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个别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心因性反应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不长,并无器质性的损害。关键是心因性反应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充分的解释沟通、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及改变接种环境和接种体位等,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心因性反应。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万一出现也可以及时进行救治。

7、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我国整体疫情防控有何影响?

王贵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因国际疫情在高位反复,而且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下降,室内活动增加。所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我国的压力持续加大。前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老年人群感染风险很低,根据防控风险评估,优先对包括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防疫、定点医疗机构及拟赴海外等18至59岁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但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当前老年人的感染风险急剧增加,此前扬州市和本次内蒙古自治区的疫情中,波及的老年人都比较多。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后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轻壮年和儿童,并且由于常常伴随有基础病,救治难度大,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如果老年人群接种出现短板,全民免疫屏障就无法建立,这将导致社会防控全封闭环节出现漏洞,不利于国家的整体防控工作。

因此,为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压力和降低病死率的需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请就近接种新冠疫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跟皮哥一起上羽毛球课 上半节课我和他单打我一直觉得自己技术超级好把他杀的落花流水我以为我的技术已经超神了 结果下半节课老师让双打 皮哥一直carry我连球都碰不
  • ”“去年我认识的绝大多数农户种田亏本,主要是三大原因:农资每亩涨了几十元,亩产因高温下降了二三百斤,粮价每斤低了0.2元。雷小明认为,当前农业生产资料大幅上升,
  • 关于天蝎座1、或许天蝎只适合搞事业和钱,天蝎的爱太沉重,一般人接不下2、天蝎的本质:执着 由于对自己信念的执着,所以天蝎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
  • 理性世界消失了,“忘路之远近”以后,“忽逢桃花林”所以说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你忘掉目的性之后,才会碰到美景。陶渊明的写法非常奇特,透过
  • 方案益处:★ Basler ace 相机机身紧凑、稳定可靠,非常适用于工业现场,并为客户赢得更多安装空间★ ace 相机采集速度快、精度高、成像质量好,保证3D
  • 一狼不怎么表露感情,想说表情之类的很难诠释,不过看铃木桑演出的一狼不经意的表情中给人纯粹的感觉,“啊啊真厉害…!铃木&犬饲:谢谢犬饲:之前老师来片场的时候,我和
  • 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
  • 于其中间,夫人忏悔、礼拜请法、释尊放光、光台显现他方净国等情节,乃是阿难随从佛陀,于王宫目睹如是情节因缘,王宫一会说法事了还山,传向耆阇崛大众,说出如上种种事相
  • 30句适合朋友圈发的文案#情感# 1.生活慢下来就会发现美好的事物。 2.生而敏感,孤独而快乐。 3.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有风。 4.我必须和你看遍不同经
  • 分享自 @北京牙齿矫正杨磊博士(杨磊主任是北京知名度较高的正畸医生,第四軍医大口腔医学博士,拥有正畸美学全科思维➕23年正畸经验,擅长使用隐适美处理各类病例)牙
  • 注意经期期间和孕妇最好是不要喝哦[doge]菱形脸需要改变8件事情会让你变得更美!这里也不要咬过硬的食物哦,也会把咬肌变大,你知道吗,空姐一般都不吃硬的东西2.
  • 就挺难受的,关注了她一天的在线状态,她平时在家或者上班都是3g网络。✨LIUYIaaab:非常好用 回购第三次了✨草莓阮阮包:这个真的很好用!
  • [送花花][送花花][送花花]#王牌部队#星爷的《九品芝麻官》是一部喜剧,同时也是一部悲剧,亦悲亦喜,浪漫与现实融合,这样的经典,在现在的电影圈内也是少见,同时
  • #承德兴隆# 梨花公社#捡石头# 庭院设计#民宿# 三挺均匀但面窄且耳反,从而性情叛逆且又反复无常,为人处事过于矫情,不理解她的人会以为她在做作。碎拼石板,需要
  • 在 河北天津透水混凝土保护剂业界创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的 河北天津透水混凝土保护剂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国内外贸易, 我公司视 河北天津透水混凝土保护剂质量为企业生命
  • 上学zhuì后一周的日常٩(˃̶͈̀௰˂̶͈́)و¹在家里找到剩下的虾然后就把它炒辽¹²新买的盲盒终于到辽哈哈哈我等了好久好久²³在家里自己煮的芝士面 真的很好
  • 当两人走在苏园八宝亭瀑布一带时,他们发现有4名儿童正在水边玩耍,其中1名儿童不小心掉入水中,另外3名儿童正举足无措。从王雅奇家开车5分钟就可以到达人民公园,因保
  • 而现在,你让年轻人去看那些作品,如果不是对那个时代的生活感兴趣,很多人都看不进去。在八九十年代,娱乐的内容没那么多,于是就只能蹲家里看书,而现在可娱乐的东西太多
  • 军医夏初,白是圣洁的希望,绿是生命的基色。军医夏初,白是圣洁的希望,绿是生命的基色。
  • #迅封众乐防水科技##咸阳同城##读书##梦# 【我要当贵妃】梦见在学校里,老师说换位置,换桌椅,我在教室后面摸鱼很久,不知道哪个是我的桌子后来还有几个桌子没有